李小龙曾多次参加过一些影视片的拍摄,不过他却有一个毛病,即老是跟导演发生冲突。他甚 至拒绝表演他认为不妥的镜头,他还经常对导演为其他演员设计的表情和动作横加干涉,并显得十 分认真和固执。成为大明星后的李小龙,性格愈来愈孤傲,他多次以轻蔑的口吻指责与批评香港的 功夫界与演艺界,从而在香港树敌众多。在武术方面,他也大胆地否定传统门派,他矫枉过正,在批 判弊端的同时,连不少精华也一道弃之如糟粕了。要知道,众多传统武学门派,之所以能沿续成百 上千年,是自有它存在的合理之处的。第十一节李小龙的学武动机
1967年,当红功夫巨星李小龙接受了著名功夫杂志《黑带》的采访,他说:在香港的时候,我是 一名不良少年,总爱四处找事打架,我与我的小伙伴们曾用铁链及藏有小刀的笔作为武器。偶尔有 一日,我问自己,如果我的伙伴不在身边,而我却陷入一场打斗中,或当自己遇上一名强硬的对手 时,会有什么后果呢?于是,我决定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就是这样,我开始学习武术。当然,这也是 我在一次打斗中遭到惨败后才作出这一决定的。
就当时的情形来讲,李小龙铁心习武,更多的是好胜心理的驱使,而较少防身意识。至于坚贞 不渝以武道作为未来的人生道路,那则是到美国以后的事情。
第十二节李小龙的三大宏愿
我国的武术功夫源远流长,有5千年以;h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世世代代将其留 传了下来,并不断地改革、创新。李小龙就是这其中的一员,他先有了武术上的巨大成功,随后才有 了其影业上的成功。记得李小龙还在好莱坞彷徨、挣扎时,便曾夸海口立下了三大宏愿,尽管当时 人们认为他是在白日说梦话。其三大宏愿之一是:推广中华武术,尤其是自己的独创拳法截拳道, 使中国功夫传遍全世界;第二个宏愿是:使华语片打进国际市场,让全世界的电影观众认识中国电 影、认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勇敢;第三个宏愿是:争取在欧美的影片中饰演主角,奠定华裔演员的国 际地位,为后来者闯出一条道路。
到了 1972年年底,李小龙的前两大宏愿,可以说已基本实现,他已成为美国武术界的超级巨 星,由他所兴起的中国功夫热潮也渐由美国西部向东部与南部突进,渐成规模。而且由于美国在国 际上的地位,所以在美国本土上流行的东西,也必然会影响至全球。由于李小龙在香港主演的电影 也已发行到世界上的不少国家,所以继而又兴起了欧洲的功夫热、拉美的功夫热及非洲的功夫热。 这种全球性的功夫热,甚至还反馈到了港台及东南亚的华人圈里,使得不少原本对武术有所偏见和 疏远的华人,也开始热衷起由老祖宗所创立的功夫来
李小龙所主演的功夫影片,不是第一个打进国际市场的;但他却是第一个最成功地把华语片打 进国际市场的先行者。他的《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先在东南亚闹了个满堂红,继而又 波及到全世界。李小龙已实现了前两大宏愿,就差最后一个宏愿了,即在欧美影片中饰演主角。
其实李小龙并不是没有这种机遇,他在履行嘉禾公司的合约之时,就曾回绝了好莱坞20世纪 福克斯公司拍《无声笛》的邀请。李小龙虽与命运之神擦肩错过,但命运之神仍在向他招手,那就是 由华纳公司向全世界发行的《龙争虎斗》。《龙争虎斗》不仅又一次轰动了香港,而且在欧美亦风靡 之极,使李小龙真正成了世界性的电影明星!可惜李小龙未能再一次品尝成功之喜悦,因为他于影 片公演的前一个月,就撒手而去了。
第十三节李小龙论功夫的裂高境界
在《龙争虎斗》这部片中,李小龙不仅展示了他的功夫,而且还借剧中人之口来宣传自己创立的 截拳道。其中有一段是,李跟一少林高手比武,当他轻易击败对手后,其师父对他赞道:“刚才看你 的武艺已进入化境,希望你能身心一致发挥到最高境界。那么,你知道什么是武术的最高境界吗?” 李的回答是:“就是把技巧隐于无形之中。”所谓“把技巧隐于无形之中”,就是进攻时应没有预 兆,从而令敌无法防范。优秀的技击高手与初学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象李小龙这样的高手能及时 地发现机会,并能迅速地利用它,从而令对手防不胜防。另外,高手还能充分运用自己的技术和智 慧,因为他每出一拳和踢击一脚,都是胸有成竹,志在必得。在发出最有力和最具摧毁性的攻击之 前,促使对手不断地暴露出破绽,紧接其后的才是足以致命的一击或一连串的打击。在剧烈的搏斗 中,还有一个应注意的问题,除非是必须借某一手段达到目的,否则不要采用那些复杂或有形的技 术。首先应运用简单技术,如不奏效,可再借用较复杂的技术。从防守姿势上突然发起的简单攻 击,常可使对手猝不及防,特别是在一连串的佯攻和假动作之后,其效果则更为明显,因为防御者所 估计的是复杂动作或是有准备的攻击,而对这种迅速而又隐蔽的打击并无准备。当你与一个较为 优秀的对手交手时,如果运用有形的技术或过于复杂的动作去攻击,那只能使对手感到特别高兴, 因为你在这种情况下暴露了技术水平,但是如果你能在此时象李小龙那样以简单直接的方法攻击 对手,那更说明你的技艺是十分娴熟的,你的战术运用是很成功的。'
第十四节李小龙的功夫绝技
李小龙经过精益求精的潜修苦练,使功夫逐渐娴熟乃至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其中的“蔽目黏 手”、“寸拳”、“勾漏手”、“李三脚”更是他的绝招。
在李小龙的训练教程中,蔽目搏斗可算是一种以感觉运动来作为搏击的考验的。如果双手被 手帕蒙蔽着,而仍可靠着手都感觉与敌方进行搏击,那么这个人的功力修养可说已有相当的水平。 但是还不止此,假如再继续修炼下去的话,将会变成返朴归真,并达到舍己由人、随意成招的境界。 那时候,无论攻也好,守也好,只消随意一攀或简单一脚,即含有攻中带守,守中寓攻之势,如此再也 无需去考虑如何使用什么其它固定的招势去对付对手,这在旁人看来,可能以为其人不谙武术,因 为这时他已无“招势”的形象可寻,其实这才是真正达到了臻至化境、以武入哲的境界。在1964年 的长堤国际空手道大赛上,李小龙曾应邀表演了“蔽目黏手”这」绝技,只见李小龙运用潜意识一次 又一次地躲过了对方的重击,并适时发起反击,瓦连连击中了对手。使在场的观众瞠目结舌,他们 仿佛以为李小龙手上身上都长满了眼睛。表演完毕,观众报叔雷鸣般的掌声。
李小龙的“寸拳”也很出名。有一回,他应邀到加拿大功夫协会做表演,只见他对准拳击计量器 猛然用力击去,计量器上的指针立即指向350磅。当时全场的观众都惊呼起来:“世界纪录!”因为 李小龙以140余磅的体重,能在这么短的距离内发出如此沉重的拳力,实为罕见。寸拳的发劲方 法,是在短到数寸甚至一寸的距离上爆发出劲道。通常的拳法攻击,都是在屈臂后猛击,以保证有 足够的距离加速。而寸劲则要求在最短的距离内发出强大的力道来。这是因为截拳道讲究快速, 若屈缩手臂再出击,势必会造成空隙,给对手以格挡或反击的机会。
所谓“勾漏手”,即截拳道勾手与漏手的总称。也就是拳手在实战中即封即打、即打即收、连消 带打之意。此技法尤其是在反击方面,能够更快、更简练、更安全、更有效、更直接地阻止对手的攻 击,以充分发挥出手上的防守与反击的效果。“勾漏手”是截拳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李小龙 借用林春拳而进化来的。首先,勾漏手可以提高对对手的敏感性和适应性、破坏性。尤其是在手 与手的贴身近战中,更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因为它能挫败不具备这种技巧的对手。而且一旦提 高了这种敏感性,对手的每一个动作都能被轻而易举地破坏掉。
在李小龙的武坛生涯中,其“无影拳”也是很精彩的。记得他在一次表演中,临时做对练的是一 名空手道黑带高手。李小龙在向其讲明了要攻击哪个部位后,连击了数次,李小龙拳拳都命中。这 位外籍高手虽及时进行了防御,但确因李小龙的出手太快,且真假虚实难辨而被连连中招。在这 里,李小龙得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假动作运用得好;二是速度快若闪电;三是距离与时机 掌握得好;四是拳路讲究变化;五是面部不带任何表情,使对手无法察觉他的意图;六是动作无预 动;七是眼睛不要盯住所欲攻击的部位。将此几点融为一体,突发快拳,待对方反应过来时,已来不 及化解格挡,而必中招无疑。
李小龙在他的搏击生涯中,练就了他那最具特色而又为人所普遍称道的功夫绝技是“李三脚”。 所谓“李三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连环三脚攻击法”。李小龙在实战中运用这种技法时,完全没有 固定的招势打法,而是全凭随机而发。据李小龙说,运用腿法时如果再加上拳势的配合,则常能以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敌击倒。当对手一旦中招后,我方应立刻把握时机,即待其惊魂未定之时,便 飞出连环数脚将其摧倒在地。攻其以措手不及,使其没有一丝喘息或反击之机。此时,由于对手已 身中数脚,故体力差者,绝无反击能力
第十五节李小龙的腿法结构
李小龙经过长年精益求精的潜修苦练,使自己的实战搏击功夫逐渐出众,达到了行遍天下无敌 手的高超境界,而且尤以腿功的精湛而著称。因为他能将凭空下落且无所依托的5厘米厚的木板 一脚踢碎;他能用快速凌厉的腿法令包括泰拳手在内的搏击高手俯首称臣;他能不管面对什么样的 技击对手,也不管其级别、实力如何,都可以突破其防守并进身踢倒对手。作为才华超群的一代武 术奇才,无论是在表演场合还是在正式比武中,李小龙那兼具阳刚与阴柔之美的身手,那无拘无束、 出神入化的强劲高踢法,更是无不令世界技击高手们为之叹服,使众多拳迷为之倾倒。
实实在在,有目共睹的截拳道真功夫,奠定了李小龙在国际武坛上的至高地位,也使中国武术 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说起李小龙的腿法,还与世界著名的搏击大师劳力士、朱瑞和李俊九有关,因为他们3人均是 世界上一流的腿击高手。他们经常跟李小龙在一块进行交流,取长补短。那时候,李小龙是长于短 打功夫,因此便教他们三人练习i永春拳,以锻炼攻击的速度、力度与密度;劳力士与李俊九则教李 小龙练习高腿法,使李小龙的腿击技法更全面。因为在此之前,李小龙练的是南派拳法,正所谓“南 拳北腿”,所以李小龙较少用腿,用也只是采用低踢法,攻击对手腰部以下的部位,而摒弃高踢法。 因他认为这种高角度踢击法的威力不够,且重心不稳,空门太大。但当他结识了这3位当时世界上 最好的腿击术大师后,李小龙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进而练就了一套过硬的高踢功法。李小龙对 劳力士等3人非常感激和尊敬,即使自己在后来红极,性格亦变得狂妄和傲慢,很难与人相处时,也 仍然尊敬如旧,把他们视为兄长与老师。
第十六节 李小龙的“空手道世纪大战“
李小龙万事俱备,但向人挑战必须竖立一个招牌,于是创出“截拳道”这个名称来。但心里又怕 被它捆绑,遂对人说“截拳道”并非一个门派,只是为了便于称呼的符号而已。截拳道给李小龙带来 了荣誉,也给他带来了麻烦。尤其是在全美空手道大赛之后,有很多空手道选手不服气,因此便有 3名曾经在其它赛事获得过冠军的空手道高手联名向李小龙挑战。由于这是在李小龙刚获得全美 空手道冠军后不久,因此这次比武吸引了不少围观者,其中不少都是空手道大师,故将这次比武称 为“空手道世纪大战”。
比武是在加州大学的室内体育馆里进行的,这次李小龙只带了莲达同往。李小龙是个一比武 就进入比赛状态的人,对于对方的恶语抨击与摇唇叫骂,他一概不理。在他的心目中只有一个信 念:用拳脚来堵住他们的嘴巴。比武开始后,李小龙只用了几秒钟就击倒了第一个对手,由于这个 对手因冲势过猛而暴露出的空当太多,所以在虚晃一招后,只用一脚就将其凌空踢翻在地上。就在 第一个对手倒地时,第二个黑人武师一言未发,疾风般冲了过来。因这是非正式比赛,故可不受任 何规则约束,况且他们的本意就是不管输赢,要使李小龙没有一刻喘息的机会,以车轮战法击败李 小龙。但这却正合李小龙之意,因为截拳道讲求速战速决。因此,李小龙在挡开第二个对手的重踢 之后,以一记低踹腿击中了其支撑腿,随后李小龙不等他站稳,又是三记重拳,外加一记后踢,迫使 这名黑人武师跌出几米之外,满脸鲜血,不敢再战°
第三个对手看来水平要高出一些,因为两人对峙了几分钟后,仍未分出胜负。其同伴亦拼命为 其鼓掌,认为他胜算的可能性较大。其实他们都错了,因为李小龙不想很快就击倒这位对手,李小 龙是想借用这位对手来体验一下自己的新技术与新战法,因李小龙几乎每天都有所创新、有所发 现,只是没有合适的对象进行试招而已。此时,就在对方正得意之际,李小龙一记寸拳将对手重重 击倒。这次大比武后,更给李小龙罩上了一层耀眼神秘的光彩,认为李小龙是不可战胜的!
第十七节李小龙与西洋拳击
李小龙从实战出发,以中国武术为基础,吸收了世界上各种功夫流派的优点和特长,并总结了 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而自创了截拳道这种威震全球的技击功夫。其中,西洋拳击对李小龙所起的 作用比较大。还是在他年龄比较小时,为了提高当时自身的技击水平,他除了勤习中国拳术外,还 致力于研习西洋拳法。他一边参加西洋拳击训练班,一边节省零花钱用以购买世界著名拳击家乔・ 路易士的拳击赛纪录片。而且每逢假日及空闲时间,他就在家中将路易士比赛的纪录片慢速放映, 从中学习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打斗的技巧。另外,他还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拳击比赛,不断丰富 自己的实战经验。经过一番努力与搏杀后,李小龙终于获得了香港中学生校际拳击赛的冠军。当 时,李小龙的步法与拳法已经是相当的漂亮了。
长堤空手道大赛后,使李小龙成为美国武术界的新星。他的名气亦传到了与美国毗邻的加拿 大,加拿大的各种武术组织也经常请李小龙去做表演或交流,李小龙很乐意去,因为这是宣传自己 及自己的功夫的绝好机会。记得有一次,一位朋友提议李小龙与加拿大的全国轻量级拳击冠军交 流一下,而且可以让李小龙在适当时刻起腿进行攻击。李小龙在第一次只动拳不起脚,便将对手重 重击倒在擂台上了。原因是对手那正统而又一板一眼的拳路,根本无法招架李小龙那刁钻、凶狠、 强劲、泼辣及多变的拳风。
事后,该拳击冠军的教练向李小龙建议,他应该去做职业拳击手,而且只要稍加训练,便会成为 该级别的世界拳王。一旦登上拳王宝座,.收入将会是做民间武师豹几十借、甚至是几百倍。但李小 龙却说他没这个兴趣,该教练以为李小龙嫌他的名气太小,便说可以推荐美国的一位著名拳击教练 去训练他,因为经他的手,曾培养出了好几位世界拳王。结果,李小龙仍播摇头,他说自己之所以喜 欢西洋拳击,是因为它实用,它能对自己的技击功夫起补充和完善作用,再说这种竞技运动的打法 太死,规则的限制也太多,他无法适应,相比之下,他更喜欢自己的那套自由奔放而又实用的自由搏 击之法截拳道。
第十八节李小龙与拳王阿里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世界拳坛最辉煌的时期,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有两颗巨星在光芒四射, 他们是搏击界的李小龙与拳击界的阿里。那时不少武师曾以言语激李小龙向拳王阿里挑战。因为 阿里在拳坛曾保持不败纪录,是美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击败他可将自己的声望提高无数倍。李 小龙是这样回答那些武师的:“我为什么要向阿里挑战?这就象拿笔的人,不可跟操刀的人在一起 比文才和武功的高低一样。”
李小龙的回答,自然会遭到那些好事者们的嘘声。李小龙说:“按职业拳击的规则,我不是阿里 的对手,若按民间的打斗形式来比武,我未必就会输给阿里疽李小龙到生命的终结,都未跟阿里公 开交过手,这时因为,他们都是全美武术界和拳击界的顶尖人物,他们只会接受他人的挑战,而不可 能向他人主动挑战。再说他们也是朋友,因为阿里的每一次拳王卫冕战,李小龙都非看不可,拳王 阿里也常常登门拜访他。在年龄上,李小龙大阿里一岁,在武功上,他们也相互交流各自的经验。 尤其是阿里的高超步法与闪电般的独特攻击技巧,曾令李小龙大开眼界,获益匪浅。阿里则向李小 龙学习谅春拳的发力技巧与技击战略,从而更加巩固了自己在世界拳坛上的霸主地位。
事实上,这两位风云人物还有颇多相似的地方。首先,两人都喜好预言。1993年在美国加州 举办的拍卖会上,一张写着李小龙在奋斗时期预言的小纸条,被崇拜者以15000美元购去作为永久 的留念。字条上写道;“我将会成为全美最高薪的超级明星,从1970年开始,我就会11得世界声 誉。”后来这些预言一一被他兑现。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阿里也常预言自己能在下次比赛的第几回 合中取胜,结果竟连续7次被他言中。其次,他们两人都有服兵役的机会,但他们最终都没有去。 李小龙赴美求学之时,正值越战期间,由于他当时已取得公民资格,所以按法律应去服兵役,但令人 庆幸的是,李小龙因有轻度扁平足而免服兵役。否则的话,他可能要去前线打仗,那么“功夫巨星” 的武术史与电影史就将会改写。当时,阿里也接到了服兵役的通知,不过虔诚的信仰和正义感使他 反对服兵役,结果他被法院罚款10000美元,并判处5年监禁。尽管由于各方面的担保使他提前出 狱,但他却早已失掉了应得的世界冠军的头衔。
第十九节李小龙的电形与民族气节
李小龙在影片中,以他那颗热爱中华、渴望中华强盛的赤诚之心震撼了观众。他那高超的武功 无不展现了龙的传人,不向强暴屈服的坚强性格和庄严自强的民族精神。
李小龙的功夫电影,无一不贯穿“我是中国人”的这一主题。也就是说,李小龙是借电影来弘扬 中国功夫,来维护中国人的尊严,并证明中国人是不可欺辱的。当然,也有不少影评家认为李小龙 的电影有着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及打倒洋鬼子的排外心理。但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受压迫、 受侵略的怨气却由此发泄了出来,所以观众在看后是一片欢呼,并倍感酣畅淋溥。
在近、现代史上,中国倍受日本的欺凌。李小龙初到美国时,中国功夫还默默无闻,而日本的空 手道却在美国的武术界大行其道,故中国功夫倍受歧视。当李小龙在美国创立截拳道时,前去挑战 最多的就是日本的空手道。所以在李小龙主演的影片中,均有国术大战空手道的情节。再者,在二 战中,由于大多数亚洲国家都曾受到过日本的侵略,因此李小龙的电影首先在亚洲火了起来,且大 快人心。至于李小龙的电影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受欢迎,从民族自强的角度来讲,是因为全世界曾 受过压迫的民族都跟中华民族一样,深感种族歧视之辱,加上二战时日本、德国等法西斯对全球性
的侵略,所以他们确有借李小龙的电影以渲泄愤懑的意向。作为电影观众,他们自不会去探究李小 龙以空手道为对手的含义,见李小龙所饰演的中国同胞获胜,便顿觉扬眉吐气。而作为世界上其它 肤色的观众来讲,李小龙代表的仿佛不仅仅是中国人,而是全世界受民族偏见之耻辱的人。李小龙 的电影,除他的绝顶功夫为世界电影观众所倾服外,他的观念倾向也是能为世界电影观众所接受 的,这也是他的电影具有国际性的双重原因所在。
李小龙还认为,自己拍电影是负有使命的,因为观众需要教育,而一个教育者就必须承担责任。 “中国人必须靠实力证实自己”,这是李小龙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最使人感到意外的是,带有强烈的 反日情绪的《精武门》,竟能在日本大力发行,而且日本影迷对李小龙的狂热程度,丝毫不亚于与李 小龙同根的中国影迷。由此可见,李小龙功夫影片的魅力,已不是民族的因素所能禁锢得住的。
第二十节武术对李小龙所起的作用
对于李小龙来说,他先有武道上的成功,才有了他在电影上的成功。电影界、武术界对李小龙 功夫片的一致评价是:李小龙演的是真功夫。真功夫或许不好看,但耐看。假功夫尽管可蒙蔽一 时,但难欺骗一世。因此,李小龙在影片中所展示的功夫,既不怕电影及武术界行家的挑剔,又经得 起时间的考验。
总之,是武术给李小龙带来了他所曾拥有的一切。换言之,不可想象离开了武术的李小龙将会 是什么样子。武术对李小龙来说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是他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武术为他赢来 了声誉、财富与威望,赢来了与他同命运、共患难的妻子莲达,也赢来了鼎助他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 的朋友,如木村、伊诺山度、劳力士、李俊九、詹姆斯及施里芬等人。李小龙在影片中的打斗,几乎不 带表演的成份,一切会使人感觉“这是真的”,“这事正在眼前发生”。所以说,“真实”是李小龙功夫 片的最大特点。李小龙认为:“截拳道的宗旨是实用,如果掺入了花俏与虚假的东西,必然会将观众 引入歧途。在功夫的宣传方面,也会误人子弟。”李小龙是为武术而电影,不似当今港台的某些功夫 演员,是为电影而功夫。
李小龙的电影,具有浓烈的自我意识。无论是当时或是以后的电影观众,都不仅是欣赏李小龙 所饰的角色,而是主要欣赏李小龙的武术功夫。李小龙将自己的功夫与哲学理论尽悉倾注于主人 公身上,犹如赋予了他们以血肉。影片中的李小龙心中只装有一样东西一功夫。李小龙所塑造 的“超人”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正是因为这点,他的电影对观众,尤其是对热爱武术的观众,具有强 大的诱惑力,使他们与剧中人心心相印,产生共鸣。当然,上述一切都应归功于武术,或归功于李小 龙所独创的拳法:截拳道。
第二十一节李小龙创立“截拳道”的原则
说起截拳道,说来还有一段故事:1971年,即在李小龙猝然去世的前两年,他忽然声称,如果可 能的话,他要收回“截拳道”这个名称,而把他日益博大与精深的武术改称为“李小龙技击术”或“武 道”,当然这也是截拳道的升华与提高,可惜由于李小龙的猝然去世而最终未能实现。
李小龙创立截拳道的原则是,吸收有用的技巧和理论,加上自己的专长,从而增强实战的能力, 提高实际搏击的水平,向学以致用的路线发展。所以,他辩证的接受了其它功夫流派的优点与长 处,并首先解除了一般拳道的束缚。例如,空手道在练习其所谓的“自由搏击”的时候,一旦贴身而 打,教练必定让其分开,而讲求点到为止,这样时间一长,便会形成在实际格斗时有“留手”的不良习 惯。李小龙所创造的技击术则不然,它是贴了身才开始打的。再者,柔道与合气道都是不用腿击术 的,李小龙技击术(截拳道)则手脚并重,甚至可以用口咬。说到用脚,空手道与韩国的跆拳道都提 倡和鼓励用高腿进行搏击,截拳道则长于上、中、下均能有效踢击,特别是对其胫、膝、大腿的攻击, 命中率更高与杀伤力更强。此外,截拳道还讲究简单、直接,绝不花俏,它只承认是一种在徒手搏击 中力求花最少的力气击败强敌的打斗艺术。
截拳道没有特定的马步和架式,只是通常把较有力量和灵活的一边手脚放在前边,这样由于攻 击的手脚离对手较近,所以攻击的命中率就高。李小龙不讲马步,而且没有固定的拳型和踢型,所 以也没象传统武术那样的招式名称。由此,截拳道自称是“无型之形,无式之式”,只看对方来势如 何,再怎样适时回击。所以截拳道的宗旨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或者是“以无法对有 法,以无限对有限”。
第二十二节截拳道的技击特点
截拳道是什么呢?李小龙所创造的这种技击术的根和源是中国武术,但是经过蜕变之后,它已 不再局限为某民族某流派的武技,而是整体武术的武技。因此,截拳道不象其它的武术,它没有固 定的招式,而比其它门派的武术更挥洒、实用、自由和合理。例如,传统武术是要求习武者循照固定 的招式进行模仿练习,但截拳道则要求习武者在掌握一定的技击技巧后,应创造和探求属于自己的 新武技。
截拳道并不提倡恃勇斗狠,它把搏击看作是一门艺术,由于李小龙曾读过不少哲学专著,并受 西方人道主义的影响颇深,因此截拳道很重视人的价值,提倡精练武技,在实践中领悟其中的奥妙, 充分发挥和提高人的潜在能力。另外,它还把比武交手看作是人的武功和能力的价值的展现,而不 过份地看重输赢。同时,截拳道还认为“突击(即突发的进攻)和踢腿是自我防卫的有力武器气从 中我们不难看出,截拳道与任何花架子功夫均截然不同,它具有朴实无华、遵循搏击的共同规律的 特色。它的搏击基础是简单的、明确的,然而又是有效的。实际上,掌握截拳功夫并不意味着增加 更多的东西,而是减少或砍掉不少非本质的东西,不是天天增加,而是天天精减。简言之,截拳道的 搏击方法是一种精减技击术的过程,因为李小龙讲求的是少而精。
截拳道最重视直接攻击,他提出“连续攻击才具有制服的效果”,“敏捷地腾挪移步,攻击再攻 击”。这种注重主动进攻,而连续、巧妙的攻击的风格,给搏击者的身体素质,特别是耐力,提出了很 高的要求。一个耐力不足的搏击者,将会因精神不及而陷入被动局面。截拳道还要求“比对方更机 灵”,并要求“欺敌诱敌”。欺敌即欺骗敌人,截拳道极为重视这一搏击的策略和战术。截拳道的攻 击几乎从不直接发空招,总是先发虚招,待诱使对方在防御动作中露出空当破绽后,再趁隙加以攻 击。李小龙亦总强调要从对方意料不到的角度发起攻击,攻敌以措手不及。
第二十三节截拳道的三大妾素
李小龙早年曾习练过传统武术十永春拳,因此他所创造的功夫必然会受到中国武术的影响,但 他并不着重于传统武术,他认为传统武术的套路练习是按既定步骤进行假想的攻防,这在真正的搏 击对抗中是无效的。李小龙否定了这种模式化的武术形式,并称:“截拳道喜欢无形,以期汲取所有 门派的精华。”截拳道亦要求习武者应发挥个人的特长,不断进行实战技能的练习,在对抗中练就适 应自身特点的打斗技艺。尽管如此,还需要有理论进行指导,在这里,所谓的理论,最常用的就是
“实战搏击三大要素”,这也是李小龙武坛生涯的经验总结。
第一是效率。即李小龙提倡的速战速决,最好是一出手就能击败或击倒对手,而不给对手以躲 避或做垂死挣扎之机,更忌拖泥带水。截拳道也以快速猛烈、刚毅和旋风般的快攻著称于世。其 中,速度是技击致胜之道。唯快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第二是直觉。李小龙主张用本能的反应和直觉去完成攻防动作,而这也是对真实搏斗唯一有 效的应付方法,是李小龙经过多年实战而得到的感受。因为任何一个搏击者,如欲获得真正的实战 能力,必须极度重视自身的本能反应和直觉的培养与锻炼。在实际搏击中,如对手在电光石火之间 发出一拳的话,己方便根本不可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再眼见脑想,再由脑神经来传达到手脚 的肌肉反应,并彼此配合出一招来消解对手的攻击。可是,如果能够善用条件反射动作的话,那么 情形便有所不同了。因为,反射动作是无须经过脑部思维之后,而同样地能够做出拳脚的攻守动 作。既然反射动作是无需经过脑部思维的,那在时间方面就可以较之经过了思维、分析判断,然后 才能施展出招势的方法快捷得多。因此,李小龙要求练习者应脱离意识,只凭直觉,不靠记忆,而只 靠感觉来进行攻守。
第三是简朴。李小龙最忌不切实际的花拳绣腿,他认为真正实用的招数应简化了再简化,即一 拳就是一拳,一脚就是一脚。并要求每一动作都应有每一动作的效果,因为返朴归真,才是武学的 最高境界。截拳道技巧的施展,又趋向于简捷、直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力,因此必然与传统 的“以招破招”的模式背道而驰。当一个搏击者拥有全力以赴的实战精神时,他的身心会升华至尽, 他的体力与智能皆超乎常人,他会以简朴而实用的招式去对付强壮的对手,他亦会凶狠敏捷地进 攻,以横扫一切的攻势击倒对手。
浏览1,26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