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形八卦推手是八卦掌第三代传人、著名技击家傅振嵩所创 编。傅振嵩早年投师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的高足贾岐山习八卦掌 八年,功至上乘。后来移居北京,经常与著名武术家孙禄堂,著 名太极拳家杨澄甫共同切磋拳理、研究技击。他在总结太极拳、 形意拳和八卦掌拳理拳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技击实践,汲取 太极拳推手的妙理和精华,创编了 “龙形八卦推手”。龙形八卦 推手既体现了八卦掌的巧劲,又体现了太极拳的沾劲和空劲,使 八卦掌和太极拳技击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既不同 于太极推手,又不同于八卦散手,两种技法兼备的新的技击套 路。
据说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时,傅任八卦掌总教练。在中央国 术馆傅主持的第一次全国擂台赛上,各路武林高手云集,参赛者 中有一位练冲锋拳的,勇猛异常,一连打败了二十多名选手,将 三名选手打下了擂台,无人能敌。傅振嵩挺身而出,运用龙形八 卦推手的技巧,沾粘连随,引进落空,使其猛烈冲势,无法发 挥,只几个回合,傅就用“老僧披衣”之式将对方推下擂台,从 此傅在武林中名声大振。1929年,两广国术馆成立,傅被请去 任教,“龙形八卦推手”开始在两广传授,并由此流传到香港、 海外。
- “八卦游龙掌”是谁创编的?有何特点?
“八卦游龙掌”是笔者创编的,我在多年演练“舞龙通花炮” 和梁式八卦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磨心有所悟,顺其自然地将 两拳有机相融,也恰当地糅进了 “太极拳” “通背拳”和“八极 拳”的个别招法。从整个套路看,起伏折叠,旋转拧翻,纵横连
环,鸡腿龙身,猴形虎象,鹰姿熊威,极具八卦掌特色。我在多 次国内国际武术比赛和不少场合表演此套路,都受到了与会同行 的好评和喜爱。《精武》杂志社在1998年第二期八卦掌专辑中, 编辑部李春成同志以“心系无极化游龙”为题写了关于我的一篇 人物专访,我由此受到启发,将所创编的“八卦连环掌”正式命 名为“八卦游龙掌”。
- 能否谈谈八卦太极拳的源流及发展?
以“八卦太极拳”命名的拳术套路已有多种,没有一一考 查。笔者也曾创编过一套八卦太极拳,多次在各种场合参赛和表 演,受到好评。八卦太极拳顾名思义是纳太极八卦之优长,以八 卦之形、太极之劲为表现形式者•多称为八卦太极拳,以太极之 形、八卦之劲为表现形式者多称之为太极八卦掌。已经收入《中 国武术大辞典》的“八卦太极拳”的套路是在流传于宁夏西吉、 海源等地的在八卦掌、太极拳的基础上,结合回族拳术的特点而 创编的。它以太极图为理,讲究阴阳变化,起式双掌心向上托, 再向下压,原“抱球式”改为双掌里外绕,动作慢中有快、柔中 有刚、变化多端。式名有:揽雀尾来斜单鞭,提手上式平眼看, 白鹤亮翅腾空起,搂膝拗步走满山,十字手,出捶上步车轮转, 抹手退步打虎势、古树盘根连身转等。梁式八卦掌第三代传人郭 古民先生也传有八卦太极拳共有123式,但是梁式门中会练此套 路的人不多。
- 能否谈谈形意八卦掌的源流及发展?
形意八卦掌乃形意拳、八卦掌相融脱胎而成,招法传自任定 财。其师张占魁曾先后从师刘奇兰学形意拳,从师董海川习八卦 掌,得两门之精要。所创之形意八卦掌包括燕掌、鹰掌、熊掌、
猴掌、龙掌、蛇掌、虎掌、马掌八掌。主要步法为趟泥步,身法 有翻、滚、沾、扭、展等法,腿法有旋风摆腿、盘旋侧身腿、连 环腿、蛟龙翻身暗腿、大蟒回首腿、旋风赶月腿。
- 地趟八卦扣是怎样一种套路?
地趟八卦扣是采用八卦掌和地趟拳术动作融合成的一种拳术 套路。全套共64式,其中每一招都有几个上盘手法和一个地趟 动作(地扣子)。套路中还有踏、踢、剪、绞、勾、缠、绊、捆 等腿法。
- 八卦连环步的源流及内容是什么?
八卦连环步是我在教学中根据八卦掌拳术中常见多用的步 法,提炼、归纳创编的。
八卦连环步分直趟练习和沿圈练习两种练法,我在《精武》 杂志1998年二期发表的八卦连环步是直趟练法,它有九种步法, 即扣步、掰步、歇步、平衡步、独立步、仆步、弓步、马步、虚 步,直趟往返,左右变化练习。沿圈练习法(尚未公开发表)是 在演练上述步法时两脚不停地走转,可走三步、一定步形,也可 走五步、一定步形,也可随意走变。走步都是以摆扣步为主,兼 有活步、进步、撤步,沿大圈,转小圈。在变换步法的同时掌式 也随着变化,练起来旋转折叠、连环巧畅,缱绻多姿、刚柔相 济、纵横起伏、收放自如、形神合一,美妙有趣。
- 八卦掌门的传统器械有聊些种类?
八卦掌门的传统器械种类很多,有刀(如八卦刀、春秋刀 等)、枪(如八卦大枪、双头枪等)、剑(如八卦剑等)、棍、棒、
杆(如七星杆等)、杖(如云盘杖等)、戟(如方天画戟等)、锤 (如双锤、短链铜锤等)、钺(如八卦子午鸳鸯钺、八卦子午钺 等)、锐(如子午鸡爪阴阳锐等)、轮(如风火轮等)、铲(如昆 仑铲等)、鞭(如七节鞭、九节鞭等)、笔(如判官笔等)、钩镰 剑等。
- 八卦门的器械有什么特点?
八卦门的器械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曰尺寸长,分量重。比如 八卦刀,刀长1.4米,刀身长1米,刀柄长0.4米,重量6~8市 斤。八卦剑也是如此,要比一般的剑长得多,重得多。二曰外形 怪巧,比如人卦子午鸡爪阴阳锐,八卦子午鸳鸯钺,八卦风火轮 等,外形十分奇特,用起来轻便多能。
- 如何练好八卦器械?
师门规定,不练好八卦转掌功夫不能教,也不准练八卦器 械。如果勉强练之,也练不出八卦器械的味道来,更不能悟出其 中的奥妙。
《八卦转掌歌》云:“八式八母总由转,以掌为母悟刀枪。” 八卦掌以转为本,以掌为用,以易理为拳理。其沿圈走转,八式 相变,因势生克之特点,不但是对八卦掌拳术的要求,也是对习 练刀、枪、棍、剑等八卦门器械的要求。只有八卦掌的走转功夫 练好了,走、转、拧、翻随心所欲,掌式变化合于规范,器械才 能练好。即使不学练传统套路,也可以自己悟出其中的规律和奥 妙,练出合乎八卦掌的要求,显现出八卦掌门器械的特点。
八卦掌认为,器械是手臂的延长,八卦掌怎样练,器械也就 怎样练。只是各类器械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长、短、重、轻、 奇、单面刃、双面刃、两头带尖、勾尖兼具等等要认真研究体
悟,使其与八卦掌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以便在走转中达到生、 克、攻、防合理无懈之目的。
- 八卦器械演练起来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风格特 点?
古今八卦器械套路都是以八卦转掌为基础,结合各类器械特 点而创编的。无论什么器械,都要求在沿圈走转中根据假设的敌 情或器械随身之走势,做到械随身转,身随械行,以身使械,以 械护身,以械制敌,以身应变。要求前进、后退,疾速稳定,闪 展攻防,腾挪顾打于走、转、旋、翻中巧妙完成,做到人械一 体,顾打合一,风雨不透;要求一举一动周身都要轻灵,圆满无 缺陷,攻守无断续,进退无刚柔,动静无滞点,变化无定式,内 外一团神。
- 八卦门为什么有“刀剑不分” “枪棍不分之 说”?
“刀剑不分”是因为不论是刀还是剑,演练时都要以腰为 主,以步为变,以腕为攻;使用时都是以己械沽敌械,避锋旋 进;而制敌之法都可以用推、托、带、领、穿、剌、点、扎、 削、劈、撩、砍、环、绞、拦、架、勾、挂、搬、搜、抹、扫、 刮、片、剪、崩、钻、截、云、排、盖、压、旋、提、戳、切、 豁、斩、跺、磕、拉等招法。先师云:“刀剑刀剑,不离头和 腕。”刀剑的攻击都是以敌人的头、颈和腕、臂部为主,而在演 练和使用时,也主要靠手旋腕的方法。但剑是双面刃,外形与刀 的特点不同,所以在演练和使用时还是有所区别的。刀在演练时 既可以以刀背贴近己身推拉裹转,还可以用左手推刀背以助其 力;但剑不能贴近己身,亦不能以左手推剑刃助力。刀可以做缠
头裹脑式,剑则不宜做此式。八卦刀练起来如蟒缠身、如龙绞 柱,凶猛剽悍,舒展大方;而八卦剑舞起来要如行云流水、飞燕 穿林、彩练当空,要寓遒劲于儒雅之内,寄刚柔于婀娜之中。总 之刀剑的演练与用法,大同而小异,所以八卦门有“刀剑不分” 之说。
所谓“枪棍不分”是因为枪棍都属于长兵器,整体均为木杆 所制。不同之处是枪长,棍短,枪有金属枪头,棍无枪头。在用 法上枪重扎,讲“枪扎一条线”(但棍也可以扎),棍重打,讲 “棍打一大片”(但枪也可以打)。在练用的难易上有年枪、月棍、 随身剑之说(但棍要练好练精了,也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总 之在枪与棍的练与用的要求上虽都有些区别,但是又都可以长使 短用、互移其招。所以枪、棍在练法与用法上虽有区别,但也是 大同小异的。无非是:提、拿、绞、挂、穿、点、戳、扎、贴、 联、滑、带、盖、挑、磕、砸、卷、架、顿、挫、劈、抖、敲、 打、缠、绕、云、滚、崩、扫、轮、花(舞花)等一些招式。
八卦掌之所以有“枪棍不分”之说,是因为在练法与用法上 都要以八卦转掌的步法、身法、掌法为基础、规范,使用时都不 是走直线,而是要求持枪棍绕圈走转,在走转拧翻中,不断变换 攻防招式。无论是枪还是棍,演练起来都要纵横周旋,如沧海横 流、一泻千里。要起伏折叠,如龙蛇飞天、风声鹤唳。要吞吐摔 阖,如天翻地覆、势不可挡。而进攻时,都要神如猛虎、快如闪 电;走转时都要如风卷残云、山清水秀。
浏览87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