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子午剑共有七十三个式子,其剑式名称如下:
一、运彗
三、左右大剪
五、铁牛耕地
七、进步推窗
九、回头望月 十一、力捞明月 十三、法轮常转 十五、一鞭残照 十七、夹山朝海 十九、恨蝠来迟 二十一、风扫落叶 二十三、美女纫针 二十五、怪蟒翻身 二十七、夹山朝海 二十九、古树盘根 三十一、困龙得水 三十三、美女纫针 三十五、独立朝纲 三十七、法轮常转 三十九、美女认针 四十一、回身面壁 四十三、灵猿摘果 四十五、倒拖蛇走 四十七、紫燕衔泥 四十九、醉倒羔羊
二、吐魄
四、檐蛰蛟龙
六、侍女捧盘
八、灵猿摘果 十、古树盘根 十二、蛇眠式 十四、持圭势 十六、灵猿摘果 十八、拨草寻蛇 二十、珠帘倒卷 二十二、困龙出水 二十四、香闺戏蝶 二十六、星绕广寒 二十八、探海寻珠 三十、卧看牛山 三十二、凤凰抖翅 三十四、投石问路 三十六、弯弓射虎 三十八、滩上牧羊 四十、铁牛耕地 四十二、灵猫捕鼠 四十四、蜻蜓点水 四十六、一心皈依 四十八、黄河逆流 五十、西楼望月
~ ' 5 1 \ 葬
五十~、夕照当头 |
五十二、灵猿摘果 |
五十三、进步摘星 |
五十四、狮子滚球 |
五十五、轰倒观莲 |
五十六、凤凰抖翎 |
五十七、蜻蜓点水 |
五十八、童子拜佛 |
五十九、白蛇吐信 |
六十、美女凭栏 |
六十一、丹凤朝阳 |
六十二、灵猿摘果 |
六十三、银龙分水 |
六十四、横扫千军 |
六十五、顺手牵羊 |
六十六、怪蟒出蛰 |
六十七、隔门激浪 |
六十八、卧看牛山 |
六十九、龙飞凤舞 |
七十、定海神针 |
七十一、古树盘根 七十三、回头是岸 |
七十二、二龙戏珠 |
八卦子午剑的特点是拧旋走转,在走转中施展四大剑法。 |
即:缠、滑、绞、擦。
- 八卦门流传的剑术套路很多,除前面问及的剑 术套路以外,还有什么剑术套路?
尹式八卦门还流传有82式判子降魔剑、74式青龙剑,程式 八卦门中还流传有63式八卦云龙剑、64式三合转剑、64式连环 龙凤双剑。梁式门中还流传有双股鸳鸯剑等。
- 您创编出版的“八卦三合剑”是一套怎样的剑 法?
八卦三合剑是我在多年习练八卦剑、太极剑、摇虹剑、昆吾 剑、龙凤双剑等剑术和八卦、太极、气功等拳、禅的基础上,经 过反复研摩思悟而创编的。它以内家拳为母,融内家拳、禅、械 于一体;它以八卦掌、械为基础,集太极拳等内家拳、械之优长
是一套融健身、技击、观赏于一体的,属于八卦掌系列的内家剑 术。
- 八卦三合剑有些特点?
八卦三合剑有如下六大特点:
一、 身法特点:在身法上,主要强调空胸拔顶,溜臀提肛, 气沉丹田,沉肩坠肘,全身放松,中正安舒,内外六合,神形一 致。
二、 练法特点:在练法上,主要强调用意不用力,提神不努 气,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神领形,松腰、松胯、活腕,心 真、神真、力真,眼到、手到、腰腿到。剑随身行,招随步换, 身随剑走',剑掩身行,身剑合一。
三、 用法特点:在用法上,主要强调以动为本,以变为法, 以腰发力,以捷制疾,以神摄敌,以巧取胜,逢坚避刃,遇隙削 刚,迂回包抄,首剑其腕。
四、 形象特点:在形象上,主要强调演练时两足不停地摆扣 走转,混元一气地奔走迂回,稳捷轻灵地拧旋翻转,纵横连环地 于走中舞剑。
五、 神意特点:在神意上,它强调身动心静,气敛神舒,动 若江河,静如山岳,神如捕鼠之猫,形如搏兔之鹄,迈步如临深 渊,运剑如抽丝舞链。缱倦自如,式式相连,形如游龙,矫若飞 风,缓若云卷,快如闪电,观若无法,法在动中,刚而不强,柔 而不弱,闪展腾挪,飘逸自然。
六、 气势特点:在气势上,要求走转时如湍流旋涡,拧转疾 下,惊心动魄,势不可挡。运剑要意破青天,气吞山河,发招要 如矢赴地,要努力做到击之使人恍如清风不见剑,变化时使人只 见剑光不见人。
总之,八卦三合剑在整体上要显八卦掌之形象,在神意上要
现太极拳之风韵:在劲力上要出形意拳之气势。八卦三合剑是在 走中练剑,要求不弱不滞,意大于形,在演练过程中要充分体现 出缓如清风拂杨柳,疾如飓风倾山林,静如蓝天白云飘,动如地 陷万魂恐,行步挥剑穿天地,动静都使鬼神惊。
- 八卦三合剑在技法上有哪些要诀?
八卦三合剑的应用之法有三十二字要诀,即:
崩、刺、带、截、劈、格、扫、撩、切、搜、拨、捞、托、 击、扎、抹、削、点、弓I、挑、穿、片、拉、抛、搅、提、挥、 抽、挽、插、云、压。
- 八卦三合剑有多少式子?
八卦三合剑共有七十六个式子(含起、收式)具体名称如下 |
一、预备式 |
二、起式 |
三、勒马等道 |
四、仙人指路 |
五、伏虎听风 |
六、披荆斩棘 |
七、力劈华山 |
八、斩草除根 |
九、打草惊蛇 |
十、拨草寻蛇 |
十一、醉汉击天 |
十二、古藤挂树 |
十三、艄公摇橹 |
十四、指天观月 |
十五、天边扫月 |
十六、海底捞月 |
十七、摇旗走转 |
十八、飞虎拦路 |
十九、纵虎归山 |
二十、仙人垂钓 |
二十一、灵猫戏尾 |
二十二、平地风波 |
二十三、白蛇缠身 |
二十四、乌龙搅尾 |
二十五、鹤立鸡群 |
二十六、托梁换柱 |
二十七、探海走转 |
二十八、乌云盖顶 |
怎样才能练好八卦三合剑?
要想练好八卦三合剑,就要在练好八卦掌的基础上,第一, 一式一式按规定要求摩练,不可贪多求快,久练自化熟极自神,
否则“学拳容易改拳难”。第二,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所谓 重点就是持剑走圆,与八卦掌合规合矩;所谓难点,就是把认为 难度大的式子,提出来反复练习;所谓关键,就是神意,神意是 拳、械的灵魂,心有所想,意有所行,形有所动,神有所现。 “眼是心之苗”,心想眼动、形随、式成,这是演练拳械的诀窍。 第三,持之以恒、自强不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 寒,要朝夕不停,寒暑不缀。“功夫无息法自修”。第四,据情定 向,随心所欲。八卦三合剑和八卦、太极的原则一样,以动为 法,以变为长。熟练之后可不拘死式,要根据自己想象的敌方进 退招式的情况,而决定自己的手、眼、身、法、步的方向,犹如 灵猫戏鼠,据情定向,随心所欲,由守规矩,到脱规矩,进而达 到都合规矩,达到处处无法、处处都是法的高级境界。
372.何谓钩镰剑?
八卦钩镰剑,属于八卦掌独门兵器,其形怪巧,虽然叫剑, 但和我们通常看到的剑完全不同。 八卦钩镰剑为双兵器,全长63厘 米,剑体宽3.2厘米,两端是锋利 的尖刃,后端呈匕首状,长约17厘 米,前端呈剑尖状,长约8.5厘米。 在前端8.5厘米处,有左右横翅, 左翅长约8.5厘米,根部宽3厘米, 翅尖下弯,呈柳叶状。在翅长约9 厘米,宽度与左翅相同,惟翅中部 下弯,尖部上翘,呈~状。剑体中 间起脊,脊旁在距剑尖30厘米处右 侧有一呈45。的斜翅,宽2厘米,长 7厘米,左侧有一长方形护手,内 径长10厘米,边宽1厘米,护手内侧距剑体(握柄)2.5厘米, 护手下端有一系绸彩的半圆,整体钢制,重量1~2公斤(图
- 八卦门的棍术套路有蹴些?
李子鸣老师传授的梁式八卦门棍术有七趟对棍,可以单人转 圈练,也可以双人对练。
第一路对棍六式:
一、进步盖顶 |
二、风轮棍 |
三、左盖顶 |
四、风轮棍 |
五、进步打膝 |
六、上指面 |
第二路七式: |
|
一、卸步扑 |
二、缠扑 |
三、退步带 |
四、换步扑 |
五、退步带 |
六、下截 |
七、绕上上领 |
|
第三路十五式: |
|
一、回头带水 |
二、卸步扑, |
三、换步扑 |
四、转身挡舟 |
五、跳步劈山 |
六、转身取喉 |
七、龙摆尾 |
八、带棍望月 |
九、回身量天尺 |
十、鸥子翻身 |
十一、步步打膝 |
十二、云棍扫腿 |
十三、带还扫耳 |
十四、退步点腕 |
十五、卸步钓鱼 |
|
第四路十一式: |
|
一、进步点脊心 |
二、退步盖顶 |
三、进步盖顶 |
四、转身拦腰 |
五、二郎担山 七、卸步盖顶 九、泰山压顶 |
六、回身点胁 八、转身倒行 十、白猿托刀 |
十一、下提回走 第五路九式: 一、翻身采捋 三、退步点腕 五、龙摆尾 七、卸步避棍 |
二、卸步点腕 四、进步撩腕 六、卸步盖腕 八、退步扑扫耳 |
九、下棍拦腿
第六路四式:
一、上手左步斜挑琴 三、上手右跃步播蹬势 第七路三十二式:
一、上手上步棍尾斜砸 三、上手顺水推舟打胁棍 五、上手摇棍倒步脑后摘巾 七、上手拈棍戳心
九、上手怀抱琵琶抽左耳 十一、上手退步拦腕 十三、上手斜跨转身点胁 十五、上手掉棍盖顶 十七、上手进步十字棍 十九、上手进步删顶 |
二、下手左跨步斜挑琴 四、下手右跃步播蹬势
二、下手上步顺压腕 四、下手提棍外推 六、下手缩颈斜撑船 八、下手换棍倒还戳 十、下手怀抱苗琶以还击 十二、下手斜跨盖顶 十四、下手翻身摸把正砸梁 十六、下手右胯横砸 十八、下手转身戳胁急 二十、下手换把顺删 |
二十一、上手斜身短步左点胁二十二、下手连环退步戳腰
二十五、上手入步,直捣华盖穴二十六、下手一支棍旋转拨腰
二十七、上手顺蹲拨棍连接 二十九、上手扭身拦膝 |
二十八、下手顺势支棍倒点 三十、下手退步贴棍 |
三十一、上手矮身点手 三十二、下手掰虏横扫千军
另外八卦对棍还有48字棍诀如下:
手足一齐动,棍到腰必随,换把手心对,转身棍相追,直管 横兮横管直,斜棍使来要得机,最忌单手拿棍尾,还忌双手一齐 挥。
除上述对棍外,刘兴汉先生在《游身八卦连环掌》一书中还 介绍有“连环蟠龙棍”。
另外梁派门中也流传有优秀、简单、实用、有趣的“花子 棍”等。
- 棒与棍有何区别?其练法、用法有何特点?
棒比棍短。棍一般齐眉或过头,但棒不过胸,一般要比棍粗 一些,在演练和应用上也是以八卦掌为基础,其风格特点与枪、 棍有近似之处,惟棒因粗短更显得刚劲有力、灵活多变。
棒有多少套路未见记载。曾见刘兴汉先生《游身八卦连环 掌》一书中载有“五行棒”共六十四式,其棒式名称如下: |
—**、 |
提棒式 |
二、 |
进步点棒 |
三、 |
虚步崩棒 |
四、 |
两侧拔棒 |
五、 |
进步拦腰 |
六、 |
卧身劈棒 |
七、 |
转身砸棒 |
八、 |
左右兜棒 |
九、 |
齐步下按棒 |
十、 |
进步赶棒 |
+- |
、左踢棒 |
十二 |
、下扫棒 |
十三 |
、亮棒 |
十四 |
、顺步劈棒 |
十五 |
、右插花盖顶 |
十六 |
、左插花盖顶 |
十七 |
、上步抽棒 |
十八 |
、叠肘点棒 |
八卦七星竿是怎样一种器械?为什么叫七星 竿?
七星竿是八卦门中的独门奇特的器械,是董海川先生在清宫 中见刑具中有中心灌水银的竹杖,打人t分厉害,从中受到启
357 发,而创造性地研制和创编出七星竿的器械和演练套路及使用 方法。
七星竿是用四川产的苦竹(此竹接近实心,中间只有如豆大 的空隙,壁厚节短——每节约23.3厘米,弹性极大,也有称 “实竹”“金竹”的)制成的,选粗为2.33厘米即0.7市寸左右 的苦竹七节,每节最好在23.3厘米(7市寸)共长1.63米(四 尺九寸),用钢丝打通竹节的内隔,然后用纱布缠在纲丝上,反 复从竹节中穿拉,创磨,尽量使其内壁光滑。后再用一个软木塞 和生漆将苦竹的一头封堵严密,从另一头灌入水银(汞)350克 (七两),再用同样的方法封堵另一头,用金属包好两头,最后用 老弦或牛筋或鹿筋细密紧实缠绕。缠绕时要边缠边抹竦胶,以粘 结成整体,晾干后,用纱布磨平,涂上大漆。制成的七星竿柔 韧、沉实、坚固,内有水银往返流动,打击威力极大,主要用于 打击对方的穴位、骨突部位和要害薄弱地方。
关于七星竿的命名依据一个是七星竿的制作规模,即竿粗要 求0.7市寸,竿长要求7节,每节长约7寸内灌水银0.7两,所 以叫七星竽。另一个依据是练竿要做到处处“三到四合,七星归 一”。“三到”,即手到、竿到、步到;“四合”即手与步合、身与 腰合、全身与眼合、眼与心合;用竿时,要求打“七星”,即: 头、肩、肘、手、臀、胯、膝、足;点“七穴”即印堂、人中、 天突、膻中、中腕、神阙、气海;击“七弱”即两胁、两大腿外 侧、两足背趾间、小便,所以叫七星竿。
- 董海川先师对七星竿有何评价?
董先师对七星竿的命名有如下话语:“是长不服短,是双不 服单,然而一寸小一寸巧,一分轻一分灵,此竿虽然轻小,其灵 巧可知。学者苟能玩弄之,务使手与步和、身与腰合、全身与眼 合、眼与心合;手到、竿到、步到。知此三到四合是谓七星矣。”
358董先师还有诗赞曰:“莫说轻短不为能,轻灵无比有仙踪, 上下前后随意使,轻则伤骨重塞经。” “七星竿兮系长蛇,手持中 央首尾脱,击首尾动首亦动,击身首尾两相挪。”
从董先师的话语和诗句看,七星竿的主要特点是轻和灵,它 比一般器械都轻。一根苦竹竿,内灌七两水银,但它非常灵,持 者稍有动意,甚至一呼一吸之力,水银都会在竹内动荡,由此死 器械变成了活器械,能主动配合人的意志加速度,这是一般器械 办不到的,也是一般对手无法估量到的,再加上人的身法灵活, 做到“三到四合”,轻巧的七星竿就变成了一条凶猛的毒蛇,行 踪难测,性命难保。
- 七星竿是怎样流传下来的?
七星竿是董海川先师传给弟子尹福的(字尹寿朋),后来尹 福又将其技传与弟子曾省三。曾省三是晚清举人与同宗师兄弟郭 古民(字德仓)关系甚好,曾省三即将竿法传与郭古民和李子鸣 师兄弟,后七星竿从郭老、李老二位手中广传门中弟子,七星竿 一共四路,传出三路,第四路不知何原因失传。李子鸣老师在其 传给弟子的七星竿谱上写到第四趟时只写到“绝命三竿,四趟 毕”可惜老师健在时没有细问其故。
浏览1,5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