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乃精之所现,意乃气之所行。意念想何处,形意就趋向何 处,意可导气并可助神,神有了照、引导、加强和实现意念力的 作用。所以在防病、治病方面,可以把意比做无形的银针,神好 比是无形的艾火,针向何处扎,艾就向何处灸,意在下,神在 上,意入一点,神照一片,亦如“意针”入窍穴,“神艾”灸其 ±o在练功中经常以意导气,以神化滞,久之,必然对健身、祛
病大有好处。关于神、意的作用,可概括如下歌诀:
意如银针入窍穴,神如艾火灸熏蒸。 意入窍穴气贯通,神照滞化血畅行。 健身抗暴同一理,意专神凝体康宁。
- 八卦掌在走圈时要求做到两足要平起平落,不 揭蹄(提足跟),不亮掌(翘脚掌),其意念应该贯注在 E#里?从防治疾病的角度讲意念应怎样贯注?
前面在156问中,我已经把如何在走转中做到两足平起平 落、不“揭蹄”、不“亮掌”的两个问题,进行了具体介绍,这 里不再重复。关于在走圈中意念的贯注问题,根据实践体会,两 脚交替迈进时,意念要先后经过十多个穴位,比如昆仑穴、仆参 穴、隐白穴、大敦穴、解溪穴、厉兑穴、足窍阴穴、至阴穴、阴 谷穴、涌泉穴、三里穴等。在沿圈走转做公转的同时自转时,意 念先后要经过二十多个穴位,如会阴穴、气海穴、气冲穴、冲门 穴、居寥穴、环跳穴、命门穴、夹脊穴、哑门穴、百会穴、肩井 穴、极泉穴、少海穴、阳池穴、大陵穴、劳宫穴、合谷穴、少商 穴、商阳穴、后溪穴等。意念所经之处,就是意念所贯注之处。 练功时意念所经过的这些穴位,都是随着运动姿势的变化,一过 性的。有着很好的综合健身、防病作用。但是如果从治病的角度 讲,那就要在运动中,向对某种疾病有治疗作用的穴位,下意识 地进行意念贯注和神光的了照。用神意贯注相关穴位进行治病的 做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熟练地掌握八卦转圈的规范要 求;二是了解有关穴位的位置和治疗作用。其贯注方法是在具备 上述两个条件的基础上,把绕圈行走的速度尽量放慢(越慢效果 越好),在缓慢行走中,根据自己所要防治某种疾病的目的,下 意识地把意念向特定穴位贯注,神光随意念向下了照。经过长时 间的神意向某穴位的贯注,就会使某穴及其经络兴奋、活跃起 来,促进经络畅通、气血平衡,促使某疾患的痊愈,恢复其正常 功能。比如昆仑穴位于外踝尖与跟腱连线的中点。属于足太阳膀 胱经之经穴,针灸此穴可治疗脚跟痛、腰胯痛、坐骨神经痛、腿 肚转筋、哮喘、项背痛、头痛、目弦、鼻峋、疟疾、小儿痫证、 难产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云:“昆仑足外踝跟骨上 边寻,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 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针5分,灸三壮)。
其意念贯注方法是,在两足交替沿圈走转时,意念总在负重 之脚的昆仑穴处,前行之脚按已经掌握的规范要求起落。但不加 意念,意念只向昆仑穴贯注想昆仑穴下沉,神光也要随之下照, 以昆仑穴推动前行之足,久之就可以对上述疾病有防治作用。
其他相关穴位的贯照方法也是如此,不再累述。习者可根据 自身所患的疾病,参照有关针灸穴位的治疗作用,在练八卦掌转 圈时进行意贯、神照的练习,坚持持久,自可收到良好的疗效。
- 八卦掌、太极拳等内家拳都强调练拳时要气沉 丹田,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神意贯注?丹田在何处,属于 哪一经,都能治赐些疾病?
气沉丹田的意念,实际上也是一种神意贯注,贯注的目的是 为了气、形下沉,稳定重心,培植元气,提高健身抗暴的内劲。
丹田穴的位置有多种说法,一是两眉间;一是两乳间;一是 肚脐内;一是气海、关元处;一是两便之间等等。武术界所说的 气沉丹田,一般都通指气海穴或关元穴,泛指脐下小腹正中。针 灸书上讲的丹田,一是指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性命地,十二经 之根本也。《难经、六十六难》一是指石门穴(见《针灸甲己 经》)、阴交、气海、关元,也有别称为丹田的;气功家认为脐下 部位为下丹田;心窝部位为中丹田;两眉之间部位为上丹田;道 家则认为脐下三寸为丹田,此处是男子精室、女子胞宫所在之
处,此处恰是关元穴。
总之,综合各家之说,丹田都是在脐下小腹中下部的任脉 上。它是一个非常主要的穴位。神意常向此处贯注,可治疗多种 疾病,如:腹胀、腹痛、腹泻、痢疾、月经不调、痛经、白带 多、盆腔炎、阳痿、遗精、遗尿、尿闭、尿频、尿道痛、水肿、 崩漏、神经衰弱等。
- 以练功为主要目的时,其规范要求的着意点和 以防治疾病为主要目的时的神意贯注点有何区别?
八卦掌对走转时的掌形、身形、步形都有具体的规范要求, 如头顶项竖、沉肩、坠肘、涵胸拔背、溜臀提肛、舌顶上腭、气 沉丹田、屈膝坐胯、两足平起平落等等。这些规范要求都是为保 证八卦掌风格特点的完整性和健身与技击作用的硬件条件,不按 这些要求练,就练不出标准的八卦掌,就不能完全发挥八卦掌在 健身与技击时的独特功效。但是这些规范的着意点又是多方面 的,是要求同时做到的。这种意念贯注,是分散的,是为实现某 种姿势或形象,如稳如坐轿、形如推磨、步若趟泥等要求而实施 的;以治病防病为主要目的的神意贯注,其特点是在上述规范要 求的着意点形成稳定自然的基础上,为防治某种疾病将神意重点 向某个穴位贯注,改多点贯注为集中一点的贯注,目的是为了加 大、激活某一经穴的力度,促使对某种疾病有治疗作用的经穴, 兴奋、活跃,达到治病健身之目的。
- 假如患有两种以上的疾病在沿圈走转时是同时 想几个相关穴位,还是想一个相关穴位?
如果自身有两种以上疾病,欲通过走圈和想穴的方法进行治 疗,只宜在分清主次后,先以一种病为主,确定相关穴位,在缓
慢走转中进行轻轻的神意贯注,也可以以规定的走转的圈数或时 间为限,针对不同疾病选定的不同穴位进行交替的神意贯注。
- 神意贯注某一穴位时是死守一点不放吗?
神意贯注某穴不是死想,也不是死看,是在周身放松、神情 怡偷的状态下,将神意轻缓地、若有若无地贯注于一点,意念过 重,精神过于集中,全身会发僵,两脚也走不稳,同时还会使人 头脑闷胀不舒,于练功和治病都有不利。
- 为什么神意贯注穴位能治病?
人体本身是一个信息体,周身经络(十四经十五络)都是大 脑与外界交流的信息通道,经络上的穴位(365穴)就是多条经 络上的信息窗口,经络的信息靠穴位获取,大脑的信息靠经络输 送,大脑的正确指挥,靠对来自各条经络传递的各类信息的加工 反馈,机体的健康生活,靠大脑的正确指令,对周身内外、气 血、脏腑等生命机制进行正确指挥和科学的濡养维护。
某穴某经的闭塞使司令部(大脑)无法对某方面信息加工反 馈,也就无法对某些生命机制的方面进行正确的指挥和科学的维 护濡养,久之就会影响某一方面生理机能的失衡、失控,形成疾 患,某一脏腑的疾患又反过来加剧某一经络穴位的闭塞。针灸、 按摩、服药都是通过开穴、通经、活络的方法,畅通信息渠道, 使大脑恢复其正确有力的指挥作用,使脏脂恢复其正常功能。针 灸、按摩、服药是使用外因的力量,而神意贯注法是使用内因的 力量,是调动内部的能量来通经化淤、开穴通经活络。神意是人 体内一种无形的巨大能量流,它流注何处,何处就会受到刺激, 产生反馈效应,所以神意经常向某些经穴贯注,是可以治疗某些 相关疾病的。
- 神意贯注穴位治病的方法除了八卦走圈中可以 施行,其他运动形势是否也可以使用?
可以。但前提必须是缓慢运动或“静止”的运动,如太极 拳、打坐、站桩、散步等均可根据所患疾病对某穴进行神意贯 注,疗效是一样的。快速运动神意不能专注,气也不稳,不易做 到神意的专一贯注,勉强为之效果也不好。
浏览48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