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斯说,西洋剑术中最精华、最致命的招数就是阻击(stop_hit,意为“防 守-反击”),一次成功的“阻击”,就是在对手出剑时,不仅要防守住对手 的攻击,还要在截住对方剑招的同时顺势反击,防守与反击一气呵成,大大提 高搏击的效率。布鲁斯又道,我们应该把我们的技击方法叫做‘阻击之道’或 ‘截拳之法’。我感到很好奇,于是就问他如何用中文来称呼这种‘阻击之 道’或‘截拳之法’呢?布鲁斯斩钉截铁的说出了 ‘截拳道’三个字,意思是 ‘阻击对手来拳之法’或‘截击对手来拳之道’,是将传统招式中的格挡与反 击合二为一,防守与反击同时进行,通过压缩时间的方法来制服对手。当然, 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这一点,但无论如何,这一连削带打的防守反 击法将是我们未来所要传授的新式拳法的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

直到第五家振藩国术馆在洛杉矶开办后,李小龙觉得截拳道作为一种独立 的武学体系,其技术结构与哲学内涵都已初步完善了,这才正式向外公开了 “截拳道”这一名称。

截拳道思想最重要的一个形成期是在李小龙回港奔丧期间,那是李小龙人 生事业最大的一个低谷,在没有俗事打扰的情况下,李小龙的武学思想才有了 质的飞跃。截拳道第一次运用到实战中,则是李小龙在洛杉矶与少林拳武师黄 泽民的那次较量。从表面上看,李小龙使的还是咏春拳的路数,但他突然击倒 黄泽民的那电光火石般的一招,正是截拳道的精华所在。通过实战,李小龙对 截拳道有了全面且更直观的体验,但是他没有立刻就把这项全新的武学思想公 诸于世,也没有给它起名。

从对截拳道的态度上我们也能看出李小龙在武学上的严谨和认真。一直以 来,李小龙都很反感中国传统武术界的固步自封和门派之见,不管是在香港 还是在美国唐人街,他觉得中国功夫想要发展,想要在全世界立足,想要像 柔道、空手道、跆拳道那样打出名气,就必须破除旧习、以一种崭新的姿态 示人,而破旧立新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一种既有中国特色,又能在实战中 发挥巨大威力的拳法。同时,他也反对用某种形式或某个招式来给新拳法命 名,这样会让学习者受困于拳法的名字而过于注重形式,无法在搏击中自由发 挥。但如果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又无法起到很好的传播作用,于是李小龙根 据升级版的“振藩功夫”潜步接近、半路拦截(截)、各种拳法相融合的拳路

(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道)的特点,将其命名为“截拳道”。

李小龙曾这样说道:“一旦有人妄说截拳道是什么或什么,或是与这个那 个又有所不同,那么,不妨就让截拳道这三个字永远消灭吧!消除掉虚有的名 称,只让它的实质存在吧!截拳道只是名称罢了! ”莲达也曾回忆道:“事实 上,布鲁斯根本不打算给自己新悟出来的武术取什么名字,只是为了便于称 呼,才姑且叫做截拳道。”于是,截拳道,就这样“姑且”被命名了。

从本质上看,截拳道是以咏春拳为基础,吸取了西洋拳、空手道、跆拳 道、泰拳等世界上各种优秀拳术精华,并以东方哲学为其理论基础的无特定招 式、随机应变、注重身体素质的一种纯粹以实战为目的的搏击术。截拳道与其 他武术的最主要区别是:它是对实战搏击原理和原则的理解运用,是李小龙在 长期实战中对搏击攻防思想和克敌原理的充分体现。截拳道本身也极具“李小 龙”特色,即简捷、迅猛、灵活,追求实效、一击必中。

综合起来看,由李小龙所创立和发展的武术体系应该被称为“振藩截拳 道”。振藩是李小龙的本名,最早是“威震三藩市”之意,到后来,随着李小 龙本身的日益知名,振藩二字也有了“名震番邦(美国)”的寓意。为了打响 知名度,李小龙从一开始就用自己的名字给武馆命名为“振藩国术馆”(Jun Fan Gung-Fu Institute),而自己传授给学生的功夫,也自然而然被称为 “振藩功夫”(Jun Fan Gung-Fu,简称Jun Fan,Jun Fan是由振藩二字的广 东话发音而来)为了与传统的中国功夫相区别,李小龙还把“振藩功夫”中的 “功夫”二字拼作Gung-Fu,而非直译的Kung-Fu。

早期的振藩功夫主要是李小龙在咏春拳、中国南北两派拳法精华和三节 棍、长棍、长枪等兵器的搏击套路上综合变化而来,有着较深的中国传统武术 的痕迹。中期的振藩功夫摒弃了咏春拳的传统套路,保留了木人粧等训练方法 和其中最具实战功能的散手和粘手内容,并在原有的定步粘手基础上(当年大 师兄黄淳梁败给台湾腿王吴明哲就是吃亏在“定步”之上)又增加了活步粘 手,并进一步丰富了木人粧技法。到最后,振藩功夫广泛吸收西洋拳、击剑、 柔道、空手道、跆拳道、泰拳等世界各流派武术的精髓,再加上李小龙独特武 学思想的融入,实际上己具备了截拳道的雏形。可以说,振藩功夫是截拳道的 前

身和准备,截拳道是振藩功夫的升华和提炼,二者之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并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

振藩功夫的主要训练内容包括:

拳法与上肢攻击技法 踢法与膝撞技法 关节擒锁技法 窒息与扼杀技法

缠摔与地面扭打、投摔、绊摔、扫摔技法 振藩功夫的技术体系包括:

咏春拳,即经李小龙改进后的咏春技术 功夫,即李小龙所传授的除咏春拳以外的其他中国拳法 西洋拳,即经李小龙改进后强手在前的独特拳击法 踢拳,即振藩拳法高级阶段的现代自由搏击技术 擒拿,即中国武术中的擒拿术和西方擒拿内容 振藩武器,三节棍、长棍、长枪等传统兵器和李小龙惯用的双节棍 挑战,是李小龙的一个重要性格特征,少年时挑战街头阿飞,青年时挑战 各路高手,最后则是挑战自己。正是因为不断的挑战,李小龙才能年纪轻轻就 开创出武学的全新境界,成为全世界著名的功夫大师。

同样,由李小龙所创立和发展的武术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李小龙迟迟 不肯向外界宣布截拳道,迟迟不愿给截拳道命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觉 得这套全新的武学体系还不完善,还需要在实战中不断的研究和提高,他担心 一旦确定了 “名分”,就会减缓截拳道吸纳和改进的势头。因此,在1967年之 前,他宁可用“振藩功夫”这个称呼来统称自己的武学和武技,为的就是给将 来的截拳道一个更长的发展进化和自我完善的空间和时间。

对于什么是截拳道,李小龙还曾有过一番精彩的阐述.•

要把截拳道具体化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与其费力去解释截拳道 “是”什么,还不如从反面来证明截拳道“不是”什么,那就比较清楚了。假 如有几名不同派系的武术家在看到一场街头混战之时,一定会得出各种不同的 意见,这就是因为他们的观察能力已经都被限制在自己所选择的范围以内,换 一句话来说:也就是他们都受到自己仅知的某种形式的拘束!真实的观察,只有在放弃形式之后才可以获得,而真正的自由意见也只可在跳出制度以外才能

发生。

在没有研究截拳道之前,让我们先切实讨论一下“传统武术形式”是什 么。我们中国对于武术派别之由来,有着许多多采多姿的传说,例如高僧传 授、梦中领悟、神佛指点等。所谓“形式”,都是由一位首创者的“人”组织 成功的。所以“形式”绝对不可以视作万古不移的定律或经典,因为人类乃是 一种具有创造的生物,“人”永远比“形式”重要得多。

譬如这么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武术家发现了一种原理,而在他一生之 中,自然就会根据这条原理来钻研他本门的功夫。但等这个“人”死去之后, 他的门徒承受了他的设想、他的规矩、他的意向以及他的方法,而把这些都化 为了“定律”。于是,严格的教条订立了,庄重的仪式形成了,硬性的姿势规 定了,终于组成了一个门派,把原来是具有流动性的个人直觉,给演变成为一 种牢不可破的固定方式。

如此做来,他们非但神化这项知识,而同时却埋葬了创始者的智慧,这绝 不是那个“人”在最初时的意图,我敢相信另外更有许多的“人”也发现了自 己的原理。于是他们就有对立派的出现,例如硬功对软功,外功对内功等。他 们也建立了自己的门户,规定了本门的律条与方式,而且每一派都自认为是具 有最高“真理”的,因此,人类对于武术的知识与智慧,就此永远不能集中而 成为今日四分五裂的局面。

浏览57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