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战中,所谓打破骨千斤,通常指打击对手的关节处,因为打击关节虽不能使对手致命,但可 由此破坏对手的攻击武器,或使对手丧失抵抗与再战能力。破骨千斤亦可指小腿胫骨,在这里,由 于胫骨前脊外露,无肌肉遮盖,故踢击力量可直接作用于胫骨,严重时可使胫骨隐裂或骨折,使小腿 失去活动和支撑能力。
李小龙在其遗稿《截拳道之道》中写下了“人体的攻击目标”一节。
在这一节里,李小龙首先抄录了,,林春派先师秘传总诀”,在表明他注重武德,并牢记“中国功 夫的宗旨是强体自卫,非到万不得已,不可攻人”的先师嘱托。然后,他又亲手绘制了“身体要害”、 “头部打法”和手写了“太极门之死穴”,以及“螳螂派八打与八不打”等要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小龙所创立的技击功夫是博采众长的一种集武学大成的拳法。重要的是,他曾借鉴与汲取了中国 武术中的一些有用的技法与经验,并将之发挥。
第五节截拳道的脚步移动法训练
李小龙这样的优秀的搏击大师,移动时动作总是轻松自如、巧妙准确而又优雅悦目。当他冲向 对手时,既能轻而易举地落拳,又能自由自在地离去,似乎总能机智地攻击对手。相反,一个劣等的 拳手,看起来动作总是显得那样笨拙,往往找不到正确的距离,反而泄露了自己的动机,这样不但控 制不了对手,反而会被对手所控制O
李小龙在擂台上显示过他那惊人的速度,当时大家有目共睹,他虽在几尺之外移动,但却无人 能够挡住他攻来的拳脚,其快速攻击时的身形,尤如眼镜蛇般快得令人防不胜防。
李小龙十分重视步法的作用,他始终坚持认为步法的好坏,对于技击家的技巧优劣,是十分重 要的。所以,他认为在搏击中唯有灵活地移动步法,才能有效地利用拳脚的技巧,拙于步法的人,也 必拙于拳法和腿法。
在实战中,李小龙特别强调步法移动的灵巧、轻盈与敏捷。所谓搏击,不外乎是找寻攻击目标 或闪避对手攻击的一连串动作。就本质上来说,李小龙的功夫是流动性的,这可能正好与传统武术 相反,因传统习武者在正式学拳之前都先勤练站马步桩三年,而练习截拳道就不需要这些程序。究 其原因是,站桩的目的在于静态中寻求稳固与平衡,但无法灵活变化,丧失了机动性。
截拳道讲求的是灵巧,所以必须练习步法的灵活移动与机变。李小龙还要求步法的动作愈小 愈佳,而且要尽可能力求精简、直接,绝非象西洋拳那样又蹦又跳或象空手道家那样得意洋洋地傲 立。因为精简、实用的步法不但可增加速度,且可有足够的时间来回避对手的攻击。
脚步移动的原则
技击家除了要注意动作外,还有以下几点需要牢记:
消除紧张心理,全身放松,不可胆怯,动作要自如o
态度要自然,一切肌肉组织要放松,切不可受任何饰物所束缚。
动作要简单、自然、迅疾。
(4)动作要敏捷,膝部需稍稍弯曲,这样一旦时机成熟,便可冲向前去。
选择位置方面亦有3点要注意的:
以动制静,选择宽阔之处做自己的根据点,并始终保持自己的优越地位。
变换位置或移动的时候,要留意对手的行动,以抵消由对方突然行动所给己方带来的劣势。利用对方的行动而采取主动,即反宾为主。
“截拳道”,顾名思义便是“消截对方来拳的同时进行打击的方法”。在这里,除了用拳外,脚亦 甚为重要,要能随时准备“起飞脚”,同时还要懂得利用体力。所以,前面所说的戒备姿势,初学者绝 不能忽略,有了良好的基础才能有进步。
脚步移动时的注意事项
在激烈的对抗过程中,要想准确有效地打击对手,就必须在日常训练中高度的重视步法的练 习,才能在实战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这就要求在步法训练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当然,同 前面所述一样,这些问题均是李小龙武坛生涯中经验的总结。
1.后脚跟需离地
李小龙要求自己的学生无论是防守或准备出击时,均要保持后脚跟
稍微离地的姿势(图43),因这样可以提高做动作时的灵活性与速度。岔拳攻击之际,全身重量应迅速移到前脚上,但后脚跟仍需抬起。当遭受对方袭击时,还应稍微抬高后脚跟,即藉后脚跟的弹性作用,化解或
缓冲对手的打击劲力。由此可知,后脚跟堪称全身攻击机械的活塞。
摆分 2.步法务必要保持平衡
在训练或实战中,无论运用什么步法,都须务必保持全身的平衡。而 图43 且移动的步法或攻击的动作幅度切勿过大,因为每前进一步,全身重量由
一脚移到另一脚时,步幅过大会造成身体重心不稳,从而容易遭致对方的攻击。
- 移动的步幅宜短小
步幅短小首先可确保攻击时的平稳,它不仅有助于增快招式的速度,而且能够利用一个小动作 来闪避对方的攻击,进而趁机予以及时反击。
- 平常应多练习模拟“拳击"
训练中应注意拳步的结合,并需具有逼真的实战意识,以免使训练与实战脱节。根据李小龙的 要求,练习时应有节奏的运用腿部,特别是踝关节和小腿的力量。
- 掌握童心的转移,培养高度灵敏的距离感
步法练习的最初体会是自己的重心移动,所以要把握好自己重心的转移。
李小龙曾对学生们强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其道理,对我们的步法练习很有用。我们要充 分体会和运用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学会用步法控制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方攻击打不着,我 方攻击对手跑不掉。
在搏击中,要确保自己的距离感,并不时在自己的有效距离内绕动,藉以扰乱对手的距离感。 当对手被我方的动作困惑后,你再乘隙予以致命地攻击。所以说,运用步法的策略,就是要用自己 的步法去迷惑对手的步法,进而制服对手。
(三)脚步移动的基本技术
截拳道的常用步法有滑步、疾步、垫步、后移步、侧步、环绕步及交换步等等。
1
.滑步这是一种不影响身体平衡的脚步移动动作,步伐短小,前进时两脚不离地, 翌
贴地滑行。同时此步法还能够经常确保戒备势的基本姿势。
在实战中,这种步法还能逼使对手产生防卫性的反应而暴露出空门,也能诱 使对手攻击后露出破绽。刚练习此步法时,可能会感到动作笨拙且速度缓慢,但 疾J
只要每天坚持练习,就会提高速度,并能进退自如。,
运用时,可由戒备势开始(图44),先用前脚前滑约大半步(图45),等两脚一 Fl I
分开后,后脚随即跟上,并立即恢复戒备势(图46)。然后,再向前滑动,继续重复 卜以这个过程
.要注意图中李小龙不断保持身体的平衡和防御状态,以两脚的前掌蹬地,灵一蚤
活、敏捷地滑动。运用这个步法可随时向任何方向迅速地移动身体,因此对于进
攻或防御来说,此步法均为最完善的移动。
2.疾步
疾步是一种迅速而突然的移动动作,移动时务必保持身体平衡,且两脚好象贴地而行,而没有 腾空跳跃的动作,并且在前向大步前移的同时,后脚要紧跟靠前。此步法多结合前进中的腿法运 用。
运用时,可由戒备势开始(图47),前脚前滑大约8~20厘米(图48),这个表面上看似无关紧要 的小动作,却有助于向前运动时保持平衡,并结合身体提的力量。同时,只要前脚一动,就要立即 滑动后脚跟上,并几乎踏在前脚原来的位置上(图49);紧接着,在后脚刚刚触到前脚时,前脚就应
练习时,李小龙认为必须不断地有意识地使两脚“轻如羽毛”,并如“蜜蜂冲剌一般”,这样到最 后自然会轻快、敏捷。李小龙还要求拳手在训练时,做完每一个动作后都要恢复到原姿势,而且除 非有什么战略性目的外,冲击的动作都应该用碎步或滑步来完成,因为大跨步的动作会约束进行攻 击或有效的防御。
3,垫步
李小龙认为,向前垫步是截拳道中向前突进时最快、最猛、最有效的脚步移动动作,多用于向纵 深发起攻击,并主要结合侧踹腿进行有效的攻击。
在电影《龙争虎斗》中,李小龙曾给我们表演了其精彩绝伦的垫步,即冲进后一脚把奥哈拉踢出 20余米的那个镜头,记得当时电影还对李小龙冲进的动作来了个特写。
根据李小龙的测验得知,用垫步前冲,只用0.75秒的时间便可冲进2.5米左右,这大概便是李 小龙生前极力推崇此步法的原因呢!如果用传统的垫步前冲,得用1.5秒的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 距离,即需2倍的时间。另外,随着对动作的不断适应,可以加快速度,用越来越熟练的技巧来缩短 在一定距离上的时间.
运用时,可由戒备势开始(图51),先用前脚跨出15~30厘米(图52),同时用前手作为动力向 上猛扫,这样可造成一个猛冲的势头,而且手的这一突然袭击,不但分散了对手的注意力,而且也打 乱了对手作战计划。当手向上挥去的同时,髓部也几乎同时向前摆动,并将后脚前拉,当然有时也 可以做大幅度的纵深性突进动作(图53、图54),但在这一瞬间身体的重心应落在前脚上(图55)o 因为在左脚刚刚落地的同时,前脚早已又把身体向前带出了 1 ~2米远。
在此步法中,象(图53、图54)所示,后脚可能会跑到右脚前面去,但这只不过是一瞬间动作,故 而不会影响平衡。
开始练习这一步法时,不要担心或老想着两手,只要把两手保持在正常戒备势的位置,且注意
力集中在步法上就可以了。同时动作要突然、直接,经由最短的路线去冲击最长的距离。
4.旋风步(冲剌步)
所谓旋风步,实际上就是远距离垫步,它也是一种向纵深的猛攻,多用于追击或攻击处于较远 距离的对手。
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图56),先将左脚跨进一步(图57),并利用身体前冲的势头将右脚前移 一步(图58),随后再将左脚向前插进一步(图59、图60),最后再速将右脚向前移出(图61),达到攻 击时的最佳位置。
脚下的动作要连贯,整套动作须一气呵成,以免因疏漏和动作脱节,反而为敌所乘而贻误战机。 在实战中,这也是最难掌握的动作之一,因为这要靠身体良好的协调性,不然便很容易失去平衡。 这要求每天都以猛冲动作来练习数百次,只有在步法的训练中才能提高加速作用。

5.
后移步在截拳道中,向后方猛撤的动作,同垫步和疾步的动作几乎一样快,所不同的只是方向相反。
李小龙认为此步法不但迅捷而且顺畅,是强而有力的有效的后退动作,它根据情形的需要,可 以持续后退,也可在攻击机会出现时由后退而突然踏前。连续的后移动作,我们在电影《唐山大兄》 可以见到,即李小龙在冰房外打斗的那一场戏中所示范•的b
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图62),先用前脚向后移动(图63),如果在前脚尚未缩回时就先移动后 脚,则前脚就会站立不稳。而且,前脚离地后不可停顿,不得与后脚交叉,紧接着身体应随着左聊向 后猛冲(图64)。
在日常训练中,可做向后疾步以获得速度、平衡和节奏感。但步法要轻巧、平稳、敏捷,通过不 断的练习,学会保持越来越快的速度的本领。


8.环绕步
在截拳道中,环绕对手进行移动的步法,同闪进步的动作几乎一样快,但更具有高速度和灵活 性。要力图站在对自己最为合适有利的距离和角度上,一般是刚好站在对手的攻击距离之外,在运 动中等待良机逼近对手,或在对手变换步子、位置中有可乘之机时发起攻击。
凡是看过电影《猛龙过江》的朋友,可能都还没有忘记影片中的最精彩之处,那就是李小龙与劳 力士在古罗马角斗场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打斗,在那个片断中,劳力士的出色腿法虽然凶狠、连贯,但 却被李小龙一一避过,在这里,李小龙靠的就是环绕步。
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图75),当对手猛冲过来时,可先将右脚向右侧移动(图76);接着,再移 左脚跟进(图77),从而移到对手的侧后方;然后,可再模据实际情况重复上述过程(图78 ~图81), 以占据绝佳的反击位置。本步法的脚下运行路线如(图82)所示。
在实战中运用环绕步时,动作应该迅速、有力,并成习惯。挥拳攻击的理想时机,是对手大惑不 解之时,等到对手明白你的动机时,已经为时太晚了。



李小龙认为,环绕步是要让对手有个起腿的间距,有时这时逼迫对手不能出拳击打的绝妙战 术。因为聪明的拳手通常不仅做前后的直线运动,而且是力求环绕移动而给对方造成一个变幻莫 测、难以应付的目标
第六节截拳道的上肢攻击法训练
在截拳道的上肢攻击法中,它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有插掌技法(指法)、拳法及肘法等技击 形式。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截拳道的手指攻击法
在李小龙以前所学的永春拳功夫中,“标指”是谅春派最高级的拳套。
在标指拳套中,差不多极大部分的招势采用“以攻为守”、“以打为消”之诀。此等招势固然较 为凌厉,但难度甚大,如拳手没有良好的根基,有时会变得适得其反。故将标指放在高级课程中,自 有其理。
在标指之后,跟着要练习的便是将整个拳套内的拳法运用于实战的练习中,如果能够将标指拳 套内所包含的招势使出,无疑会增加更强劲的攻击力量。因为,标指内所含的招势,较之拳法要来 得更狠毒并迅速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标指攻击法深受李小龙青睐的原因所在。
在截拳道中,前手的标指攻击法是进攻和防守的第一线,因与拳相比,它能相应的使你和目标 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15厘米,由于距离的缩短而便于迅速出击。
李小龙称,标指宛如剑术家手中的剑,它给对手的威胁是经常不断的,其主要攻击目标是人体 上的穴道和对手的眼睛。运用这种技术无须十分用力,相反,准确性与速度却是重要的。对于对手 来说,标指戳击是很有威胁性和很危险的武器,因为它的破坏力很大而且很难防御。当然,应先学 会运用正确的手型,将手指排列好,微屈较长的手指,并与较短的手指相适应,拇指内扣,使整个手 形成一支矛(图83)。
要想提高标指戳击的速度,需要做大量的练习。在这里,速度取决于动作的简捷、实用性上,不 带有任何后缩动作地向前猛力突剌。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快速打击上练习的时间越多,手的动作就会越快。纸靶是一种训练指戳的 极好装置,对于希望增强打击或戳击速度的人来说也是十分有益的。除了纸靶之外,李小龙还常用 一片厚皮革来进行练习(图84)。这样,可使手指更加坚韧,当手指戳中时,它表面虽陷下,但却有 足够的硬度使手指变得更加强硬。
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图85),突击之前手指应伸直,打击的路线应与自己的鼻子成水平直线
(图86、图87)。在这里,速度和时机要默契配合,应能自如地加快或放慢动作,从而支配对手的节 奏。
'要善于把握出招时机,既准又快地攻击对手。指戳,无论是连环而出或单纯而出,均需弹出,绝 非缓缓推出。有时对手可避开指戳,但连续攻击时,则常易使对手中招

由于指戳属刺击而非蛮力,它的动作正象拍
苍蝇般,准确与突然是最重要的条件。攻击类型分 ⑴长距插击(高、平、低)。分别攻击眼、喉、心脏。
(2) 短距插击。即爆发性之短促打击法,多在应急情况下运用。
(3) 转腕插击。即变换攻击角度的打击法,如手心原朝上,至目标时则朝下,或手心由向下变为 向上。如此种种,都能攻对手以措手不及。
(二)截拳道的拳法攻击法
截拳道的对抗虽说很激烈,但它的技术实际运用却是简捷的。其拳法结构不象传统武术那样 追求本门派的所谓的“高深招法“,而是广泛地汲取各种技击术的综合技术。因此,在下面介绍的拳 法中,很明显的可以发现它的综合性与实用性的技击特征。
1
.截拳道举法的起源过去,人们总认为李小龙的拳法技巧高深莫测,令人难以琢磨,其实不然,截拳道的拳法极为简 单,比任何一种门派的拳法都要简单、直接,即一切以精简、实用为原则。对于外人看来,李龙的 拳法竟与西洋拳击相似,但这只不过是因为李小龙早年曾受挫于拳击,之后又刻苦学习拳击,并把 拳击中有价值的东西揉合到自己的功夫中去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截拳道的拳击与西洋拳击是, 有区别的,是完全高于西洋拳击的,因为李小龙的拳法中有着深厚的中华武术功底。
在拳法的拳理运用上,李小龙还吸收了传统武术出拳时强调拧腰、调胯的特点,从而使发出的 拳法具有很强的拧挫劲、穿透劲、摧毁力和爆炸力。同时,在出拳发力时还要求在身体内部贯以“流 动着的能量”,即丹田内力,也就是用意念来强化攻击力量,从而使所到之处无坚不摧。这就需要协 调地控制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并具有很快的速度和力量,从而有效地发挥出截拳道拳法快、准、狠的 技击特点。
- 截拳道拳法的技击要诀
很多著名的职业拳击师跟李小龙过招后,都说李小龙的拳法难以对付,即与李小龙对抗时总感 到别扭,事实上,这是武术成分在起作用,因为拳击与技击毕竟在风格上有所不同。在搏击中,李小 龙个人认为“拳学但求得其真意”,若拘泥于一招半式之间的来源问题,或一意追求所谓的正统,而 疏忽于拳理中优劣正误之法,无非是抱残守缺。
截拳道最重“借力巧打”,故练习搏击功夫必须注意以下的阶段:
先懂“舍力”,继续“卸力”,最后“借力”。如只会以力取胜,遇弱敌可胜,遇强敌则必败。唯卸力 后方能专练以技取胜之法。精于卸力,即善于化对手的劲力。为此,敌人臂力再强亦难加于我 身,这时便可反借对方力度以攻击对手。练习截拳道,最注重全身松弛,且出手轻快、敏捷,若将全 身肌肉收紧,出拳时仅以臂力蛮打而出,以为如此便可使拳劲猛烈,却是犯了传统的“力蓄于臂而不 能尽放”之忌。在这里,拳力轻重,全凭运用之道,若不懂使用,则本身以为打出千钧之力,施在对方 身上可能只余无几。如运用巧力,便是出手时看似轻松潇洒,但打在对手身上却沉重无比。
下面介绍一下李小龙运用手法时的一些实战特点,供研习者参考、学习之用。
以攻为守
对手对峙时,与其等待对手来攻,不若先行采取主动攻击对手,使对手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败 北。
以打为消
此为截拳道功夫手法中较为精妙之诀,意指当对手攻来时,截拳道中某些简捷的动作,既能在 对方攻势之下抢攻对手,并能以这同一的抢攻动作里所包含的力度、位置或角度等,同时破解对方 的某些招数。
严谨协调
据李小龙解释,动作的严谨意味着正确,通常要有丝毫不差地发挥劲力的意思。他要求出拳既 要能以最简单、最不费力的方式发出,又要达到动作所要求的标准,收到迅速有力的效果,这无疑是 动作奏效的重要条件。
所谓协调,则是一种特有的能力,它能使一个人得以有效而舒畅地运用全身的所有机能与人体 内的潜能去付诸于拳法中的能力。
由上述诸动作要诀可以显示出截拳道的攻守招势并无一定秩序,只是按理而变。有时,在同一 类似的攻击动作中,只因为攻击者的位置略变或时间性的问题,如未到或已到,未入位与已入位,又 或力度轻重等,即可引致不同形式的变化。故此,李小龙的实战手法是“活”的锻炼,而不是死板的 套路招势,这是最值得强调的。
- 截拳道举法的力来源
简练、直接而深具实际效果,是李小龙的技击特征。正因为如此,李小龙才使截拳道超然于传 统武术门派和拳道的特定模式之外,而保挣自我活力和个性,并得以发展。那么,李小龙超人的攻 击力到底来自于何处呢?李小龙总结出了两点:
第一、打击点在对手的有效部位及薄弱环节,这样才能计点数与创击对手。
第二、以坚实有力的拳头击打对手的有效部位,而且击出的拳头要有“杀伤力”。
要做到上述两点,就必须找出技击拳法的力量来源。这样才能以自己坚实有力的拳头打击对 方的有效部位,比如:击打右直拳时,只强调“左脚蹬地、转髓,配合全身协调运动”,象这样的解释, 未免过于笼统和抽象,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理解和掌握。那么,到底怎样配合呢?击拳的 力量来源于两腿上,那么它又是怎样到手上去的呢?李小龙认为其运行路线应该是这样的(以右直 拳为例):
力量由脚上发出,经腿上升到髓关节,通过髓关节的转动和挺出,配合全身协调运动,然后送至 肩臂,再经手臂到达拳头击出。当然,这种路线只是一种人为的设想,并不是拳手最初能体会得到 的,下面我们来对它进行力学分析。
首先,左脚用力蹬地(图88),这时由于作用方与反作用力,地面马上会 \ A. 给左脚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于是这个力就随着膝关节的伸
直而上升到髓关节,但由于它要克服重力作功,因此力量上升是一个减速运
动,随之甑关节迅速左转,配合腰部肌肉协调运动。在这里,每一个关节都
肩负着一项任务。其中,膝关节做屈伸运珈从而把地面的反作用力送到甑
关节。同时又要兼顾弥补上升时克服重力作功的损失,使其恢复或超过原 来的速度。而甑关节的转动与挺出,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的转动使力量 一在髓关节处做了一次平面回旋加速而挺出,这是为了把力量送至肩部,肩关 图88 节的抖动又正是聚合、集中力量的表现,可以爆炸性的推动右臂向前冲出;
再经肘关节迅速伸展则使其爆发力产生单向性。至于肩部的转动则起着加速和加长攻击距离的作 用。拳的突然紧握固定了手腕,使力量直达拳面。
总之,拳法的力量乘源于全身的协调用力配合,需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传递与加速过程,但它 又只能在一瞬间完成,且环环相扣,步步相接,稍有不慎,则容易导致前功尽弃。了解和掌握截拳道 拳法的力量来源,对于尽快提高技击实战水平是大有裨益的。此为学拳的正当途径。
4
.截拳道拳法的纲目本纲目均译抄于李小龙的武学遗著和习武笔录,在此将其转载如下的目的,是想让读者首先对 李小龙所拥有的拳法技巧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和修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直拳:该春拳中谓之为冲拳,或称为箭捶、直统捶等;在空手道中被称为正拳。
前手刺拳:拳击称为点拳,武术中称为探拳。
前手勾拳:该拳法在拳击中叫摆拳,也叫水平勾拳;在武术中叫贯拳;在空手道中叫里拳。
交叉拳:有顺步与拗步两种打法:顺步者,仍出同侧之手脚;拗步者,则为左手攻时右脚居 前,右手攻时左脚居前。
崩拳:李小龙学自于形意拳中的崩拳。90°崩击法:在截拳道中又叫翻背拳;在空手道中叫裹拳。
±击拳:该拳法在拳击中又叫抛拳;在螳螂拳中叫挫捶;在空手道中叫里冲拳。
拳握击:该拳法在武术中叫挂捶;在空手道中叫铁槌打击法。
(三)截拳道拳法的基本技术训练
在拳击和某些东方武术中,手是攻击和防守的最基本的武器。但在其它武术中,踢击也起着重 要作用。遗憾的是,许多武术流派过于强调脚的动作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手的技能。
下面将李小龙生前常用的一些技击手法详解如下:
1
.前手剌拳李小龙曾说过,对惯用右手的拳手来说,最重要的一拳可谓右剌拳。因你向对手猛击左刺拳 时,常迫使他不得不采取守势。
【刺拳的特点】对手在反应你右刺拳时暴露出的防守破绽,又为你连续攻出其它拳法创造了 条件。击刺拳时,手臂完全伸展,发力短促,而且击拳时肩部会感受到一股冲力。对此,你可体会一 下投篮时和接球时肩部的感觉,即击中目标的一刹那的感觉如同接球时一样。
李小龙还要求,每击一刺拳都必须作好对手以剌拳还击的准备,即使对方无意以刺拳还击,这 样做也并非多余。不管对手在干什么都要养成时刻保持警觉的习惯,绝不能不以为然。
刺拳是组合拳的关键。尤其对惯用右手在前的拳手来说,最有效的拳路为右直拳、右勾拳。然 而,不加强右刺拳的威力则是大错特错。因而在许多情况下,惯用左手在前的拳手往往容易暴露空 当而遭到右刺拳的打击。
如果你自己已经是右手在前,而遭遇另一名持相同姿势的对手时,闪击右刺拳就是一大高招。 对于你的这一拳,他可能会毫无招架之力。相反,如果你没有这一招,而他却打出了这一拳,那么倒 下的就只有是你自己了。
【运用方法】击右剌拳时,右脚先急速前移,左腿紧跟与之配合。与此同时,左拳挡在脸的前 方以阻挡对方的反击(图89)。李小龙把这个技术称为“刺拳与阻挡”技术。
在实战中,刺拳通常是指用伸直前臂击打的一种拳法(图90~图93)
O由于前手距对手最近, 所以具有快速、突然的特点(图94)。刺拳发拳时是依靠快速而短促地伸直前臂来完成,肩部不必 前探,腰部动作也极小,因此出拳动作小,不易被对手发觉,可起到“投石问路”的试探性的作用。
【动作要领】发出刺拳之后,应立即收回成原来的戒备势,以期再度攻击,或防备对方的反击。 收拳时,切记讲求弹劲。
刺拳的动作是突然弹射而出,并非推出。收拳时位置需高些,以保持拳位,并弥补后手防御上 的缺失。发拳时最好不止一拳,因第二记前刺拳会有更大的机会命中对方。
刺拳发拳时,下须要内收,两肩护住下须(图95)。刺拳的攻击力虽然不算强劲,但如果击中对 方下须、面门或心窝,仍然可收到良好的打击效果。

刺拳是李小龙教初学者练习进攻拳法的首要技术,它虽然比直拳击打的力量小,但如果加上身 体的前冲力量,也可强化它的攻击与杀伤力量。
2.
前手直拳在截拳道中,最常用、速度最快、准确性最佳、突发性最强并最具威胁力、破坏力的拳法便是前 手直拳。
【前手直拳的特点】李小龙曾将前手直拳称为“拳法中的中坚骨干和截拳道初习者提高攻击 能力的重要拳法”。它可攻又可守,亦可在最短的时间内阻截住对手的复杂攻势。由于李小龙运用 了“两点间直线最短的”的技击原理,所以前手直拳打击对手的机会和实用性最佳。
李小龙这样说过,“直拳是指从出拳到击中目标,拳头是沿直线运动的一种击打方法。它的优 点是速度快,动作突然、强猛,是实战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拳法”。因此,它可谓是截拳道各拳法的根 本。 ’
虽然李小龙刚开始学习的是中国南派名拳袜春拳,但富有创造性的李小龙逐渐改进了这种拳 术中的许多不合理的技术,并保留了其中一些最为有用的东西。例如,前手直拳便是李小龙少年时 代所练泳春拳中的中坚拳法“日字型冲拳”的改造和.升华。
诙春拳中的日字冲拳,可视为立冲拳,即拳的正面如同“日”字型(图96)。你右脚摆前时,右手 就变成了你主要的攻击武器。搏击时须记住,将力大而灵活的一面向着对手。
日字冲拳,如直线攻向自己鼻前的目标时(鼻子为身体中线线之一),出拳并非由肩而发,应由 身体中心冲进。出拳前,手绝不要置于腰间,也绝非象传统的姓春拳那样从胸部出拳。因为,这样 不但不切合实际,而且暴露的空门太多,且又凭空增加了无谓的攻击距离。
【运用方法】当前手攻击时,后手应适当高抬,以保护自己因出拳而暴露出来的空门,身体要 尽量放松和自然。
李小龙要求在击中对手的瞬间,才紧张肌肉、握紧拳头,并想象自己的拳头能“穿透”对手的身 体,而绝非将力量作用在表面或点到为止,这样才能获得较深和较强的穿透力及渗透力。还有一点 需注意,出拳切勿有预动,以免暴露先机。收拳时,绝不可将手放下,而必须养成延原路线收回的习 惯,并将手随时摆在适当高度,以防御对手任何可能的攻击。
打击时,由戒备势开始(图97),要猛打快收(图98~图103)。可用来攻击对手的心脏(图104), 或下腹(图105),将其击伤或击倒在地(图106)。
[动作要领】李小龙还强调过,前手攻击时,最好能经常改变头部的位置,使头随手变,以增加 防御的效果
浏览96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