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非常喜欢美国当代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他被海明威塑造的 “硬汉”形象而深深打动,更对海明威的传奇经历和冒险精神而由衷倾 服。李小龙在作业中写道:"海明威才算得上一位真正的作家,他把自 己的经历和灵魂写进自己的作品里……"
李小龙家世解密
大家熟悉李小龙的出生地是美国三藩市,而他的父亲李海泉的出 生地则在顺德。下面我们就从不同角度,试着破解李小龙家世的 谜底。
李小龙的祖父李震彪是当年佛山的著名镖师,出生在广东省顺德 江尾(今均安镇上村乡)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李震彪热爱武术运动, 从小就在武馆练武。李震彪是难得的人才,既有精湛的功夫,又有高 尚的武德。在李震彪长达三十多年的镖师生涯中,经历了无数次风 险,始终屹立不倒,从未失败。有时他遇到因生活所迫而走上此路的 山贼或海盗,都会以德服人,并不赶尽杀绝,而是放走他们;而对一些 曾经加害过同业的盗贼,他则绝不手软。李震彪的侠义行为,令很多 盗贼闻风丧胆,他们见到镖旗上写着“李震彪”三个大字都会退避 三舍。
李震彪年近60岁时,因时代'变迁,镖局行业日渐式微,最终因生 意不景而结业。镖局的工作结束后,李震彪便决定退出江湖,回到家 乡顺德江尾帮大户人家打短工维持一家几口的生计。他在江尾建有 一间房子(即现存的李小龙祖居),与家人一起过着平淡的生活至终 老,终年70岁。他与妻子骆耕妹生育了四子三女(其中二子天折)。 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是他最小的儿子。
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1902—1965年)原名李满船,光绪二十八 年2月18日出生于广东省顺德市江尾(即现今均安镇上村乡)。李海 泉出世后5-6岁就与兄长同在佛山笑尘寰茶楼当学徒,茶楼企堂的 工作主要是替顾客结账。一日,李满船遇上了一个能改变他一生的粤 剧名伶小生奕。小生奕是当时著名的文武生,他的武打戏更堪称 一绝。
小生奕与朋友在茶楼相聚时发觉李满船气宇轩昂,在众多客人面 前唱单清晰圆润,表情生动有趣,不禁暗暗对这小伙子产生了好感。 小生奕发现李满船在吊嗓子方面非常洪亮润滑,是一块可塑之材,他 日必成大器。于是,小生奕问李满船愿不愿意跟他学戏,李满船闻之 大喜,当即表示同意。
小生奕为他起了一个艺名叫海泉,其意是希望有一天他的名字像 大海那样辽阔无际,传遍千家万户。他的寓意和祝愿最终化为了日后 的事实。李满船自拜人小生奕的门下后,由于他的先天条件较好,又 虚心好学,进步很快,过了几年就由普通的“跑龙套”跃为赫赫有名的 粤剧“四大名丑”之一,饮誉海内外。
李小龙的母亲何爱瑜(1907 - 1996年),上海人,出身于当年香港 四大豪门之一的何氏家族。她的祖父叫何仕文,是荷兰人,在英国殖 民统治时期曾担任买办一职,并掌管过香港轮船公司,与施氏结婚后, 生养了何启东(何东)、何启福(何福)、何启棠(何甘棠)等子女。何东 爵士 38岁时便是香港华商首富,曾任香港华商会所首届会长、东华医 院主席、保良局副主席等社会职务。何爱瑜的父亲何甘棠也是香港的 富商,李小龙及前香港政府工商司何鸿銮均为其外孙。何福则生下何 世光,何世光之子则为后来的一代赌王何鸿桑,因此李小龙和何鸿桑 是不出三代的表兄弟。
何爱瑜1907年出生于上海,1926年随何家迁居香港。而李海泉 因国内政局动荡,在20世纪30年代初也移居香港。何爱瑜受父亲何 甘棠的影响,非常喜欢粤剧,不时去戏院观看英俊潇洒的粤剧名伶李 海泉的演出。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海泉认识了这位千金小姐,并一见 钟情于她的美貌和温柔,从此两人便热恋起来。他俩谈恋爱,一开始 就遭到何家豪门的反对,但他俩相爱、相知,坚定不移,终于冲破家庭 和世俗的束缚,结为夫妇。李海泉十分敬重何爱瑜为了爱情而作出不 惜放弃豪门生活的重大牺牲,两个人一直相亲、相爱。
李小龙的祖籍溯源揭秘
因为李小龙自幼生长在海外,关于李小龙祖居具体位置一直众说 纷纭。为揭开李小龙身世之谜,现任李小龙研究会副会长、李小龙纪 念馆馆长的黄德超,从1994年开始对李小龙祖籍的考证工作,花了几 年时间,终于找到了证明李小龙祖籍就在均安上村的关键人证物证。
据报道,1994年,当时任职于顺德市政府的黄德超在一个武术研 究会上碰到李小龙的师兄叶准并得知李小龙父亲李海泉祖籍可能在 南番顺一带。经过研究分析,黄德超从不少粤剧界名伶都出自顺德为 线索,深入到顺德各乡村打探,后在均安镇上村查找到当时在世的李 海泉的幼年好友李有兴等老人,得知李海泉和他们是同太公的兄弟, 其在上村的祖屋尚存。
1996年7月,在李小龙授业师兄黄淳梁、师侄梁挺博士的帮助下, 黄德超找到了李小龙的胞姐李秋源。根据李秋源提供的粗略方位,在 香港长沙湾天主教坟场的近万座坟中,于半山腰中找到了李小龙五兄 妹为其父李海泉立的墓碑。因该碑的上方刻着“顺德先父李海泉圣名 若瑟之墓”碑文,为证明顺德是李小龙的故乡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均安镇上村有1000多人口,其中李姓占绝大多数,历史上出过不 少名人。近代就有清咸丰九年探花、礼部右侍郎李文田,当代有香港 大学第一任文学院院长李炎斋和原广东书法家协会代主席、广州文史 馆副馆长李曲斋等。一入上村,就可以看到气势恢弘的李氏宗祠,里 面供奉着李氏的历代祖先。
从李氏宗祠出发,沿着上村大街往前走大约400米,就是以李小 龙命名的“小龙巷”。小巷宽约2米,深约300米,李小龙祖居就位于 小巷中部的12号。对比旁边几层的新式楼房来说,这间传统砖瓦结 构的祖居仅有50平方米左右,分一房一厅一厨一天井,小厅的墙上悬 挂着李小龙主演的电影剧照、一座香案和一座练功用的木人桩。
据称,该房原是李小龙的祖父李震彪所建,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 在此出生。李震彪早年从事镖师工作,晚年退休回到当时被称为江尾 的上村打短工维生。为减轻生活负担,李震彪安排两个儿子李满甜和 李海泉(当时叫李满船)到当时佛山有名的酒家笑尘寰茶楼当学徒。
在佛山,李海泉遇到一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粤剧名伶小生奕。在 得到父母的同意后,李海泉正式拜小生奕为师学戏。没几年,李海泉 由一个“跑龙套”的一跃成为省港赫赫有名的粤剧“四大名丑”之一, 享誉海内外,
上村李氏后人、李氏宗祠管理者李本根说,李小龙祖父李震彪在 上村并未流传多少事迹,他这一代都没有见过李震彪本人,但上村最
少有三位老人见过李海泉。他还称,上村已故老人李有兴曾提起李海 泉在1945年或1946年来过上村,还带了个五六岁的小孩,估计是李 小龙。此外,李有兴、李本根的父亲和上村老人李柏根均表示见过李 海泉演戏,后者还见其带着一个小男孩。
李海泉离开上村后,其祖居后由其父亲的同宗兄弟托管,一直至 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弃置,作为堆放杂物的场所。1998年夏天,当 地政府牵头集资10万元将其修葺后向旅客开放。.
现年81岁的村民李宝均说,李海泉比他大几十岁,他应该称其为 “叔父”。在李海泉离开家乡时,李宝均还没有出世,没有留下什么印 象,但对李海泉的家庭状况却如数家珍。
据李宝均介绍,李海泉祖辈非常穷,祖居原来是用蛀壳混泥巴砌 成的,因为长年失修,20世纪50年代村里缺肥料就把墙拆掉了,现在 看到的祖居是经过后来几次重建的。
据称,李海泉有几兄妹,弟弟李鸿棉后来搬去了江门,另外一个弟 弟人称“盲街珠(音)”不知去向。李海泉的其他亲戚大多去了江门求 生,现在留在上村的亲戚都是很疏远的了。
李小龙祖居的发现,引来了世界各地的“龙迷”和武术爱好者前来 参观。1997年3月1日,在当地政府组织下,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 近200名爱好中国功夫的洋弟子曾经在上村进行参观膜拜。
浏览3,27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