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1940年11月27日出生于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中国城 —个叫做杰克逊的街道医院里。(按照当时美国有关法律规定,任何 出生在美国的人,都有权取得美国国籍。一一注)这就是为什么李小 龙后来成为美籍华人的原因。

李小龙出生后不久即随家人迁居香港,并在香港度过了童年和少 年时代。他的父亲李海泉是香港歌剧院中一个知名的表演艺术家,小 龙诞生的时候正是他的父母亲在美国旅游观光的期间。小龙的妈 妈——格瑞丝•李,是一位有着一半德国血统的天主教徒,她给小龙 起了一个名字Lee Jun Fan(李振藩),其中的蕴意就是“再次回返”,因 为她认为总有一天会重返美国,在那里生活。在小龙出生的医院里有 一位护士,她给小龙起了一个英文名字叫“ Bruce” (布鲁斯),但是这个 名字在这个家里一直未被称用,直到多年以后他上了大学后才启用了 这个名字。在家里,他一直被称做Sai Fon(小凤)。一个女性化的名 字。要知道他的父母曾经失去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依照中国的传统 习惯,当一个幼小的生命来到人世间时,为了留住孩子不让无常将他 的生命偷走,就要为他起一^女性化的名字。

美国人绝少有人知道小龙童年时居住之所。在1941年初,小龙 的父母返回了香港并定居在九龙的Nathan路218号的一个公寓里,他 的家庭成员包括,李先生及他的太太格瑞丝,小龙的两个姐姐Phoebe

和Anges,他的哥哥Peter及后来的一^小弟弟Robert0

另外还有一个直系亲属在这个小公寓里,那就是小龙的婶婶及她 的五个孩子。按照中国的风俗来讲,当一个人的兄弟离世了,那么他 的妻儿老小的赡养应该由健在的兄弟来担当并且做到竭心尽力,对兄 弟的孩子们也一样视为己出。这就是说在这个公寓里面有接近20个 人并且还要包括那些养着的猫、狗、鱼、鸟等。

可以想象得到,当夜幕降临时这一家人的晚餐情形,更不用提一 大清早在卫生间的混乱。尽管当时的小龙对此尚无感受,但是极大的 可能就是在Nathan路的这种家居状况里为小龙未来的截拳道种下了 一颗种子,这也为日后这种功夫的基本原则,即——“高效、动作的简 洁、直接”打下了基础。

由于他父亲的关系,小龙后来还成为了一名电影童星。他的父亲 经常会带他去剧院的后台并且经常利用学校的假期带他去中国大陆 旅行。只要可能,小龙就会在他爸爸出演的影片中客串。小龙父亲年 轻的时候,是一个非常英俊潇洒的人,并且留下了流光溢彩的舞台形 象。李小龙由衷地热爱并且崇拜他的父亲,他把父亲当做自己的偶 像,有时甚至惧怕他。在小龙参加表演之初,就表现出了一种天赋的 表演才能,就像是生而为演一样。

很少有人像小龙一样那么早便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事业。在他还 不到三个月大的时候就被带到在旧金山拍摄的一部中国影片里出演 角色,尽管他认为他的首次专业银幕登台是在他6岁时在香港拍摄的 一部叫做《人之初》时开始的。他的第二个角色的拍摄是在他8岁时, 在那部片子里他开始改名为李小龙,很快这个名字在香港变得家喻户 晓,并且在东南亚的影视圈中也成为一颗熠熠发光的星星。在他18 岁的时候,小龙已经出演了 20部电影,包括他作为童星所拍摄的最后 一部影片《孤儿》。

那时的小龙拍摄不分昼夜,他的妈妈回忆说:“他非常喜欢这种工 作。在早上两点钟的时候,我会叫他’小龙,车已经来了'。他会一跃 而起,穿上鞋子,欢呼着冲下楼去。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他起床去拍戏。 但是当我早上叫他起床去上学时,早起对于他来说却变得异常艰难。”

尽管作为孩子的小龙非常热爱并崇拜他的父亲,可是对他们父子 关系的培养却丝毫不见帮助。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父亲的日程表排得 满满的,他要离开家参加演出。作为一个经常缺席不在的父亲,很难 说这对少时的小龙起到了多大影响力。

除了做父亲不称职外,李海泉还是一个吸食鸦片的瘾君子。当他 返回香港的家中时,他的心思并没有在孩子们身上。小龙几乎滴酒不 沾,相信其中最真实的理由就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愿望已经在 他的心中扎根,那就是远离毒品与酒精,保持身体的健康和一个良好 的生活状况。

李小龙自幼嗜武成瘾

李小龙是一个天生的斗士,而且具有“反叛”的个性。他静时,会 如打坐习禅的小和尚。而在街头巷尾,却是个十足的“小恶棍”。他不 惧恶、不畏大,与人打架,斗输的话则沮丧难当,只要得胜,即便鼻青脸 肿,也会感到无比的酣畅与快慰。他“嗜武入迷”,即使李海泉夫妇也 无法管束住这匹放荡不羁的小野马,正所谓“乱世出英雄”。随着年龄 的增长,十几岁的李小龙不仅不思悔改,反而愈演愈烈,成了香港有名 的“不良少年”。

李小龙的好斗意识甚为强烈。13岁那年,李小龙遇到了一个真正 的对手。起初李小龙没把此人放在眼里,但对方只出了一招,李小龙 就被打飞,并撞到一堵墙上。那人的一拳,如铁锤一般,打在小龙的心 中,此人成了改变李小龙人生命运少有的几个人之一,正是他促使了 李小龙静下心来认真学武功。

这次斗殴使李小龙陷入了困惑,很长时间萎靡不振,父亲不愿看 见儿子颓废,便通过关系给儿子找了一位武林高手作为他的师父,他 就是将咏春拳自大陆传到香港的一代宗师叶问。

一见面,李小龙就被叶问那炯炯灼人、深邃如渊的双目吸引住了, 李小龙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更为吸引李小龙的是,叶师出招时身手 快捷、凶猛,比20岁的后生还要轻盈。李小龙简直看呆了,他惊叹武 术对人的巨大作用,便暗下决心,要以武道作为未来的人生道路。自 此,李小龙如饥似渴学习咏春拳、废寝忘食。

咏春派武者的修炼途径是非常传统的,这种武术的招数和所有的 训练只是目的,例如入门的小念头套路主要是为了让练习者具有更好 的格斗柔韧性及熟练手部的格斗技术。后面的黏手和木人桩训练则 是为了给真实格斗预热和锻炼反应。但这些都不是这门神秘武术的 本质,而是为了其最终的目的"战胜对手”而服务的过程。要想成为一 个真正的武者,咏春派的弟子必须通过最后一关“讲手”才能完满。所 谓“讲手”就是和其他人比武来认识自己的不足。李小龙及其师兄弟 当时非常喜欢这种活动,经常到处和人“讲手”。如果其他武馆的师傅 不愿意动手,他们往往会出言挑衅,逼迫对方不得不和自己动手。

当时比武的地点大多不是在荒山野岭,而是在市中心的九龙城 寨,在当时的香港这是个著名的三不管地带。原因可以追溯到清朝,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割让香港的条约中规定九龙城寨虽然在香港境内, 但仍然为清政府管辖范围,并且派驻了官员相当于香港内部的"中国 特区”。其后虽然政权几经更迭,中国政府已经不再派出驻守九龙城 寨的官员了,可是港英政府仍然信守当时的约定,香港警察不得进入 城寨执法,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英谈判才终结了这个条款,20世纪 90年代中期基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九龙城寨最终被拆毁。李小龙青年 时代此地成为比武决斗的最佳场合,有些英国绅士为了体验古代绅士 决斗的乐趣,也经常去那里比武。

李小龙和他的四个师兄弟被称为城寨五虎,因为他们经常在比武 中获胜。李除了参加私下的决斗之外,他就读的喇沙书院本身也是一 所历史悠久的英式男子中校,至今香港不少运动健将或者中考状元都 出自该校,自建校以来喇沙书院就有运动的传统。在英国统治期间, 拳击运动曾经搞得非常红火,香港青年拳击赛中喇沙书院一向是夺冠 的热门,李也曾经多次代表中学出赛,并且获得过名次。据说有一次 比赛,他面对一位体重和身高占有优势的英国学生,凭借咏春连环冲 拳成功击倒了对手。

浏览1,08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