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是第一位赢得最高国际声誉的中国功夫大师,他使得中国 功夫在世界范围打广为流传。可以这样说,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首 推李小龙功夫热。而作为中国武术精华的截拳道,是当今世界上最先 进武道。
李小龙的杀人力量素质
李小龙的功夫出神入化,打遍天下无敌手,并造成了西方的中国 功夫热。李小龙对武术的贡献,不在于他曾战胜过多少武林高手,而 在于他创立了一种新的武术门派——截拳道。李小龙战胜众多武林 高手的意义不仅仅限于使他出名,也是对他的截拳道的有效检验。李 小龙以拳会友,结交了不少著名的武术大师,在交流切磋之中不断地 丰富了自己,所以他创立截拳道当是水到渠成。李小龙虽不是完人, 但他绝对是中国武术史上的闪光人物。
李小龙虽有学武的天赋,但他在后天付出的努力才是他最后获得 成功的真正原因,他从别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角度实现了自己的理 想。从逆境求生存逐渐过渡到出人头地,除了他的不懈努力外,其过 人的自学精神及拼死追寻真理的意志也是促使其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重要因素。
他不懈地潜修苦练,使他的功夫逐渐提升到了一个更为高深的境 界。他的形体亦更趋强健,那是他举世无双的瞬间爆发力的基础。据 伊诺山度说,李小龙在1967年截拳道创立时标准体重是140磅,身高 则是5. 75英尺(约合1. 75米),他的体重前后曾出现过几次较大的变 化,后期在繁重的影视工作的影响下,他的体重甚至降至130磅。当 时虽仍号称“身体强过18岁的小伙子”,若从体重下降到如此程度上 来看,确已非同寻常了。
李小龙那身结实的肌肉、匀称的形体、令人敬畏的线条轮廓,其本 身就代表着一种神威和气势。李小龙所进行的所有训练项目都是以 每一部分肌肉“出功夫”为目的,他练就的肌肉不光“漂亮”,还具有超 人的杀伤力。
他认为人体应首先具备良好的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和耐力素质, 然后才是最大的绝对力量。如果没有这些素质作为基础,而只是片面 地去追求“肌肉块”,那是没有一点用的。他对伊诺山度举例说:“精 壮而笨拙的形体,犹如斗牛场上被斗牛士耍弄的蛮牛。”所有和李小龙 接触过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如果以每磅体重去计算,李 小龙肯定是世界上爆发力最强的人之一。他的肌肉质量是举世无 双的。
李小龙那身结实的肌肉、令人生畏的线条轮廓和难以置信的 爆发力都代表着一种独有的神威和气势,他的肌肉质量是举世无 双的。在他的功夫训练中经常会渗进一些特殊的力量练习,如哑 铃的前臂组合练习和持哑铃跳越障碍以及踩桩等,以增强平衡和 协调感。
尽管李小龙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健美比赛,但是很多世界著名 健美运动员都仰慕这种独特的力量练习和据此所练就的素质与肌肉。
李小龙的力量训练是以帮助其每一部分肌体都能“出功夫”为目 标进行的。他练就的肌肉不光“漂亮”,还必须具备足够的“杀伤力”。 他认为人体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和耐力素质,然 后才是最大的绝对力量。如果没有先前这些素质做基础,而是片面去 追求"肌肉块”,在和人较量时就会“犹如斗牛场上被斗牛士耍弄的一 头野牛,或者像一台破拖拉机追赶一只野兔。”李小龙的一位名叫赫 伯•杰克森(Herb Jackson)的老朋友和训练伙伴说道,李小龙的力量 练习总是在追求一种别人难以想象的目标和方式。
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李小龙购进和“创造”了大量健身器 材。赫伯说,1973年李在他香港的“栖鹤小筑”别墅内让人建造了一 间“综合练功房”,并请人高价制作了一个用钢架钢索和棉皮包制作的 既可进攻又可退防而且可操纵的“陪练”,很遗憾在这“陪练”即将出 世之前李小龙就告别了尘世。在后来谈到制作这个“钢陪练”的原因 时,赫伯说,道理很简单,李小龙打够沙袋,又没有任何人能够吃得住 他的拳脚,他已经到了和“机器”练习的程度了。在谈到力量练习时, 赫伯说李小龙特别喜爱力量训练,并且气力惊人。
丹尼•伊诺山度是李小龙的另一位好朋友,他是李小龙的助教, 曾辅助李小龙创立截拳道。伊诺山度回忆说,李小龙具有一种极快的 速度力量,这种爆发力在平时健身房里的各种练习中就得以体现,而 更多的是持械或空手的各种协调练习。别看李小龙看上去精瘦精瘦 的,但是只要他举臂抬腿,杀伤力是足以致命的。
李小龙的力量素质是超群的。根据被称为美国跆拳道之父的李 俊九所述,他曾和李小龙交过手,深深被李小龙的武功、速度力量所征 服。他说:“李小龙真是天才人物,我从未见过如此强壮的人,他可以 单手用一只食指来做俯卧撑,而我用四个指头撑都很吃力。”曾是李小 龙徒弟的2. 23米高的大个子篮球运动员卡里姆•阿布杜尔•贾巴尔 回忆说,李非常有力精干。他总是速度特别快,动作像猫一样敏捷。 李还独创了一种他称为“升旗”的下腹肌练习方法。70年代美式自由 搏击的倡导者乔•刘易斯(Joe Lewis)曾拜过李小龙为师。乔回忆说, 按照李的身体和体重来说,他具备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他可以把
34公斤重的杠铃直臂水平前伸、收回,再伸出静止“锁住”控制20秒 钟!这对一名体重62公斤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即使一个90公斤 重的人都未必做得到。而伊诺山度说的比这更“玄”,他说曾亲眼目睹 李把56公斤的杠铃水平前举并停留片刻。李小龙在美国的第一个徒 弟杰西•格洛弗也回忆说,师傅经常做这样一种练习:一手持32公斤 哑铃水平前举接一个顺势后摆,然后呈侧举至肩部水平并坚持数秒, 这重量对一般人提摆尚有困难,更不用说做动作了。
此外,李小龙还有很多“小绝活”,如可以轻松地把手指插进一罐 未开封的“可口可乐”,或者一个侧踢使一只45公斤的沙袋破裂。美 国著名柔术大师威利•杰伊(Welly Jay)回忆说,他最后一次看到李小 龙是李小龙住在好莱坞时。“那时李刚刚把家从卡佛城搬到洛杉矶贝 尔空港。在李小龙新家的院内,悬挂有两只很重的沙袋,大约135公 斤重,我几乎都移不动它,然而李对我说,'嗨,威利,看着!'接着,他就 飞起一脚把它踢悠得老高,几乎碰到天花板,然后又重重弹回来,李小 龙的力量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李小龙的绝招还有他的“寸拳"。他的“寸劲”可将一名体重45 公斤以上的人击出相当一段距离。泛美柔道冠军海沃德•小本曾领 教过这种拳的滋味,每当一提起这件事他就不无伤感地说,怎么也没 想到李的拳头竟如此厉害。当时他从后面抱住李,以为李动弹不了, 没想到李只抽动了一下身体,回头就是一拳,小本只觉得自己飞行一 段后撞到墙上再摔倒在地上,就这一拳使小本躺倒很久才恢复。
和李小龙同时期的武林高手一谈到李都有一种恐惧感,特别是李 小龙的速度。他们共同的感觉是发现李小龙出奇地快,并能够事先察 觉对手意图,即使是和对手同时出击也是李先击中对方。李小龙的另
一名徒弟道格•帕尔默是这样评价他师傅的:"布鲁斯的全盛期就像 麦克尔•乔丹和穆罕默德•阿里一样称霸于自己的领域,不是别人不 行,而是他实在太出色了。”
浏览5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