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对脸部的跺击
当击中脸部时,特别是击中鼻骨时,极易造成鼻骨骨折,引起-大量出血,造成呼吸困难。同时因 鼻骨与泪骨相邻,且泪骨薄而脆,打击鼻骨的同时往往累及泪骨,造成鼻部酸疼难忍,流泪不止,视 线模糊,从而削弱或完全丧失战斗力。
[运用方法1在实战搏击中,当对手倒地后,应迅速接近对手;同时屈膝抬右脚椎备进行攻击 (图379) 动不停,迅速向正前下方送胯跺出,且呼气发力,力达整个脚底去重创对手的脸面致命 要害处(图380),将敌制服。
【动作要领】在跺击时,动作越快越
(6) 对后背的踏击
当打击后背时,首先会伤及后心和脊椎,即使不能把其脊椎踏折,也可直接震荡其心脏,并引起 突发性窒息,使对方完全丧失抵抗能力
【运用方法】在实战搏击中,当对手倒地后,应先迅速接近对方,并将重心放在左脚上,随后疾 抬右脚且猛力挺膝,随着口中的啸叫声而猛力踏出(图381),去重创对手的背部致命要害处,将敌 制服。
【动作要领】踢击时,要送髓、压膝,要把体重压于攻击腿上,以强化攻击力。并要求膝关节、 踝关节和脚跟节节顺势一气,用力向正下方踏出。动作要疾发速收,也可连续踏击,直到对手彻底 丧失战斗力为止。
(7) 对肋骨的跺击
从胸廓结构看,人体第5~8肋弯曲度较大,最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肋骨与软骨连接处,此两侧 若受直接暴力打击,可使心脏受到震荡剌激,严重者可出现肋骨内向骨折,致使心脏、肝部损伤,导 致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
【运用方法】在实战搏击中,当对手侧身倒地后,可先迅速接近对手,然后屈膝抬超右脚且狠 狠跺向对手的肋关节致命空当处(图),将敌制服
【动作要领】进身要快海膝要及袖,向下跺减萋准确、有力,整个动作须于瞬间完成,以防敌 滚身反击或逃脱。
(8) 对胸腹的蹬踹
对胸腹部进行踹击时,可直接震荡心脏,并刺激膈肌和下何肋间神经,使人脚闷,呼吸困难,从 而丧失抵抗能另。
【运用方法】在实战搏击中,当对手仰曲倒地后,可先迅速接近对手,同时不失时机地抬起右 脚准备进行踹击(图383) 动不停,在呼气发力值同时,将右脚狠狼踹向对手的胸或腹部致命要 害处将敌制服。
【动作要领】踹击时劲力要猝弹。
(9) 对膝盖的跺击
当踢中对手的膝盖时,由于该处无肌肉保护,所以可损伤对手赧骨,从而削弱对手的战斗能力。
【运用方法】在实战搏击中,当对手仰面倒地后,应迅速接近对手,同时迅速抬起右脚,且不待 对方做出反应,便将右脚狠狠跺向对方的膝关节,以及裆腹致命要害处(图385),将敌制服。
【动作要领】提膝和踹击动作连接紧凑,不可脱节,上身可适当前倾以助右脚发力。起腿要干 脆、快速,发腿要用腰劲,支撑腿要稳
【动作要领】转体要迅速,跪击要凶猛、及时、准确。必要时可与拳法配合好,双手交替下击, 给敌以致命重创。
(七)截拳道的膝技攻击法训练
在截拳道中,膝击法是搏击中的近迫功夫,与长距离的攻击和中距离的攻击腿击法相比,更激 烈。敢于拼搏的拳手,常在近迫的膝击之中见功夫。
膝技击法的狠毒,一经实战便知。当今泰国拳就是以擅长膝技而闻名。其技法快捷简洁,狠辣 刁钻,如蛇吐信,灵活异常,堪称一绝。李小龙的膝法就大多取之于此。
- 膝击法的运用特点
搏击者都清楚,膝较肘、手更具杀伤力
李小龙认为,膝击法在实战搏击中有如下特点
由于膝击法打击距离和路线短,因此攻击速度相当快。疾如闪电的一击往往是获胜的决定因
⑵重
重是顶撞动作要有力度,只有膝技动作强劲,方能有致命的威胁力。在这里,姿势正确、角度得 当、距离合适、动作及时,是力量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
准
准是指膝击动作的力点和时机要准确,因为只有攻击动作的力点准确才能产生强大的冲力和 爆发力,只有时机精确才可提高动作的效率与命中率。再者,准确的判断距离,适时用招,步法、身 法动作准确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动作的技击威力。
⑷狠
狠是膝技招法需瞄准对手的要害或薄弱环节,因为只有击中这些部位才能达到一招制敌的目 的
- 膝击法的基本要求
膝击法素以凶狠、凌厉著称于世。相对于李小龙的打斗功夫来讲,膝击法亦是搏斗中的“短 兵”,是贴身近战的“锐利武器”。以下诸要点,对掌握膝击法大有帮助。
膝击时要用膝关节的膝尖坚硬突出部分接触目标,勿用膝关节两侧的部位。屈膝时不要太 松,太松会影响膝击的打击强度和力度。
膝击时要正确掌握距离。若距离不当,膝击的劲力难以发挥。距离以紧密为宜,要使爆发
力正好在膝尖接触目标时爆发出来。正确掌握距离的关键是步法要活,要随时利用灵活的步法调 整与对手的距离,捕捉膝击时机。 ’'
膝击时身体动作要协调。膝击的力量主要来自腰部的扭转和送出,以及双手的牵带和步法 的推动。身体动作若不协调,会影响膝击的威力。
膝击时身体要适当放松。如果顶撞时髓关节过于僵直,在击中目标的瞬间力量难以集中在 膝尖。
膝击时要有应变的能力。不应单纯使用一种膝招,要根据情势变化,随时变招,双膝要互相 照应,拥有一膝变多膝的能力。
膝击法基本技术和训练
在实战搏击中,由于膝盖位于人体之下方,所以进攻时隐蔽性较好。膝盖比较坚硬,用膝狂撞 能将对手击昏。它既可以长距离飞撞格斗,.也可用于短距离贴身格斗,还能有效的防守住对手的进 攻。两人纠缠打斗时,多用于单膝撞击肋、胃,有时也可扳压对手的头部而以膝撞击其面部与胸部。 另外,为了削弱对手的战斗力,也可以膝顶撞大腿。
在实战中,李小龙经常用到的膝击法有:
(1)冲膝技法
冲膝是膝法中最基本的T种,应用最广。一般包括提膝向上直冲、向前冲撞或斜线冲击等冲膝 法。
[冲膝的特点J李小龙运用这种方法,是先用双手抓住对手的手臂或脖颈,将对方拉到自己面 前,再发出强而重的膝撞法。当双手控制住敌头颈的同时,起膝撞进敌内门,这种技法的有效性几 乎万无_失
【运用方法】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图389) ,当我方先起攻击时,可先用双手扣紧敌头颈,且 猛力下拉以破坏其重心平衡,打乱其攻势(图390),随后在对方重心低下的瞬间,立即以膝盖重重 击中对手的面门(图391、图392);对手受重击后,必定大伤元气,顿显败相(图393),而最终倒地不 起(图394)

【动作要领】顶膝时要向前送髓,撞击时要猛而有力。支撑腿要稳,提膝要猛,要将整个身体 的力量作用于对手面上。冲膝时,下颊盅紧贴前胸,同时拧腰送散,充分利用腰身的惯性力量去重 创对手
(2)弯膝技法
弯膝又称为横撞膝,这是一种对准对手两肋或太阳穴撞击的动作。在冲膝攻击失效时,可改用 弯膝。这是李小龙所采用的一种能避开对手正面防守和进攻,而由侧面击倒对手的技术。
【弯膝的特点】李小龙弯膝动作的运动轨迹与一般的侧顶膝和侧撞膝不同;它不是做直线或 斜线的冲撞,而是从体侧提膝高抬,然后突然攻击对手的肋部或高抛攻击对手的太阳穴、下颊侧面 等要害部位。
该膝法的实用价值虽高,但难度较大,它要求髓关节要有很好的柔韧性,尤其是攻击上路的弯 膝。
【运用方法】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图395),当李小龙发起攻击时,可先引诱对方出拳攻来, 随后速用左手抓扣住其右手臂,同时用右手按住其颈项(图396);±动不停,在右手用力将其向右 下方按压的瞬间,迅速进左步以创造膝击的最佳距离(图397);然后,抬起右膝并狠狠撞向对手的 左侧太阳穴致命要害处(图398、图399),令敌防不胜防,并将其击昏或击倒在地(图400)。
[动作要领】右手扣压敌颈要牢、要快,向下按压要与提膝撞面协调配合好,且动作一定要迅 速果断,不给对手以喘息或反击之机。撞击时还要充分借助自身向前冲击之力,以醐攻击力量。
弯膝的要点是,屈膝收于身体侧后,然后从体侧弧形上摆,通过提,踵、提譬、摆腿发劲,撞向目 标。双手也可环抱对手的腰部,侧身扬膝攻击其头部。

飞膝技法是李小龙的又h个漂亮的重击动作、即跳起用膝盖撞击对手的脸部、胸部或太阳穴。 不过,飞膝得有极大的速度,且由另一腿来推动完成。
【飞膝的特点】李小龙曾强调过,拳手在使用飞膝时要把握好时机和距离,不能腾空过高而盲 目出击,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还会在空中失去平衡。
飞膝是所有膝法中唯一适用于远距离攻击的技法。飞膝是利用身'体腾空飞行的冲击力和其自 身的体重一起作用于对方身上,以产生极大的冲撞力量,可以1下击翻对手。
飞膝的应用,要有足够的强跳力,要有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心
【动作要领】本动作是跃起膝击,做攻击态势。得手的关键在于扣压敌颈的同时,便不失时机 地跃起以膝重创。
第八节截拳道的恃殊攻击法训练
所谓特殊攻击法,即超常规的攻击方法,如头撞法、肩撞法、胯撞法及靠法等。类似这些技法, 在外国武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李小龙确确实实运用得非常巧妙,并且成了对付一些高大对 手的秘密武器。
(_)头撞攻击法训练’
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由于颈部关节的结构所诀定,头的灵活性强,气功家们以头击石的 惊人事实,证实了头的功能之大。而我们在徒手搏击时却往往忽视了它的作用。现将李小龙总结 出的有关头撞技法的一些要诀和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 头撞醐注意事项
虽然大多数人认为,头撞法是毗的衲的进攻方法,但是在卜定时机运用此,是相当有效的。 而有些人一直向前冲,甚至想用头撞对方的肚子,这是不成熟的技系。
下面是李小龙对有关头撞法的见解
适用于近身。
要准确,切忌盲目性,要有爆发力。
撞击时要用头的坚硬处。
撞击时需攻击对手的要害部
位和薄弱环节,如额
、鼻、眼、太阳穴、下须等。
撞击时,最好先抓住或抱住对手,以降低对手的反抗能力,并强化撞击力量。
头撞法的基本技术和训练李小龙曾对自己的学生们说过,欧洲有一个擅长于头击术的大师,该人在一百多次的格斗中,
有时甚至受到两人同时进攻,仍能取胜。在传统功夫中,头功高深者,头 坚于石,可触石立碎,触铁板亦能使之深陷。
在李小龙的打斗功夫中,以头击人分顶门、前额、后脑三部分,其中以 前额为最常用。需用双手控制住对手的头颈后,再去撞击(图408)。头撞 之术虽用外壮之力,坚练其筋骨,但需运用身内之力与气,内外互用,始克 有成。如果仗恃外壮之力,,而无内壮之劲,虽能成,却属下乘功夫。
锻炼肩撞法,可以增强练习者上肢肌肉的爆发力,使肩臂与身体在运动过程和技击应用中坚而不 滞,迅疾灵巧,运用自如,逐步达到实战搏击所必需的功力与技巧。
在实战*运甬时,李小龙通常在等待对手先发起攻击,并用左手由内向外进行阻截(图409), 同时迅速插右脚于敌裆内;接下来,以步催腰劲而将右肩撞出去重重打击对手的胸口致命空当处 (图410),令敌防不胜防,使敌因疼痛而向后凌空跌出(图411),制敌于瞬间。
胸肩要微有含蓄,所谓形曲力直,如此用肩击人,则浩气放纵,中招者无不跌扑而出。
(三)身体靠法攻击法训练
所谓身体靠法攻击法,即以身体和臀部为主去贴身攻击对手的方法。由于该技巧可充分借助 身体前冲的势能,因此进攻者敏捷的动作可把对手顶向空中,凌空摔翻在地。
1.
身体靠法的攻击要诀李小龙曾解释过:“在用身体靠法发力攻击目标时,要学会一锤定音,就象以直拳或侧踢直接命 中要害那样。
当与对手距离很近,处于正面或侧面对峙时,或在击退对手的攻击后,即可使用本技巧。格斗 中,在某些情况下,对手会不同程度地紧紧纠缠时,身体或臀部便是最得力的武器。而且这种攻击 不需耍大空间,但应突然,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对手只注意对方的双手和双脚,这就为进行短距离靠 击创造了条件。
靠法攻击还可被用作移位手段,一种用身体和臀部撞击对手使其失去平衡的动作,并能使对手 在套式攻击中连续挨打。在某些东方武术中,辱部甚至可用作最后致命一击。作为杀手铜,应瞄准 对手的裆部和下腹部(图412 ~图414)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控制好对手,在用胳膊将对手 拽向自己的同时发起
李小龙认为,在全面熟练地掌握技术的前提不,在实战中必须搪捉战机积极进攻,争取主动权。 我们都知道,截拳道是一种进攻型的武道,因此拳手要先发制人,穷追不舍,步步紧逼,尽量不给对 手发挥技术和造成反攻的机会。在搏击中,若自己处于被动的情况,则要积极地防守,变被动为主 动,以防待攻。
- 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在截拳道中,运用战术就是在实战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特长,即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在
当时李小龙所处的环境里,拳脚相搏之风甚浓,而对摔技的伺机运用却甚少,因此说李小龙的这一 独特技巧几乎成了克制强硬对手的秘密武器之一,只可惜当时未能引起世人们的重视。事实上,在 近几年中国拳手同国外搏击高手的较量中,中国拳手几乎全是以摔技过硬而取胜的,成了国人的杀 手铜之
(二) 摔法的基本特点
有关李小龙的一切都具有超前性,就其摔法技巧来讲,同样是独具特色。李小龙讲求的是需在 瞬间摔倒对手,没有抓死把的动作。
李小龙讲,其最根本的是使对手身体重心尽快超出基底。其方法是:提高对手的重心,减少对 手的基底;或者是控制住对手的基底,加快其身体重心移动速度;此外,亦可突然加快对手基底的移 动,迫使对手重心超出基底而倒地。在实战搏击中,造成对手移动重心的方法,可采取直线的推、 拉,但李小龙更多的是利用对手旋转的动势,沿其身体运动弧线的切线方向用力,迫使对手于瞬息 倒地。
(三) 摔法的战术运用
在搏击的近身对抗中,摔法动作是变化无穷的.,由于攻防条件时刻都在改变,因此要合理的运 用摔技,首先要自己积极地创造适合于发挥自身摔技特点所需要的条件。
根据李小龙认为,积极地进攻,最好是不让对手抓住自己,一旦被抓住,就要积极设法解脱,如 瞬间解脱不了,就应借机使用肘膝或擒拿法予以反攻。但有时欲使用摔技,却必须让对手抓牢后方 能使用摔技
(四)摔法的力学浅说
摔法的目的是在保持自身不倒的条件下摔倒对手,而摔倒对手就是使对方失去平衡和稳定状 态。李小龙曾举例说过,当疾行的人脚绊在石块疝素上时,他的上身由于惯性作用继续前移,这 时就会失去平衡向前扑倒。但火不论怎样摔倒,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由于通过人体重心的重心作用 线超出基底范围,因而人体就会失去平衡而倒地。.
为了研究人体保持稳定和失去平衡的力学道理',笔者借用李小龙的 力学观点,先从立在地面上的一个长方体说起。当稳立在地面上的一个 长方体受到上部横向推方F的作用时,它的底面就会以其一个侧边为轴 而转离地面,只有长方形的倾斜角度超过极限值时,它才会自动向外倾倒 (图419 ~图422)。这个倾斜角的极限值等于该转轴方向敢稳定角的大 小,而且对不同方向的
转轴,物体或人体具有不同的稳定角,显然,从物体 或人体在稳定角最小的方向上最容易被
推倒或捧倒;下面为了便于说明,用。代表长方形的重心,为重力,为横向推 :力,BBi为长方体底面的一个边,长方体在外为F作用下绕其转动与 为长方体底面积,和BBi在地平面上的垂宜投影则做长方体的基 底范围。人体和长方体一样,只是以其两脚张开站立的面积为底面。
当长方体受外力F作用开始绕转动时,长方体的重心0逐渐升高,由于作用于长方形重心 的重力作用线穿过基底范围,如(图420)所示,因此重力P产生了一个与F相反的力矩,故当F消 失后,长方体会恢复原来的平衡状态。当长方体受F力作用而倾斜到如(S421)所示的位置时,重
力的作用线恰好穿过轴,这时如撤去F,由P对BB]轴所造成的力矩为零,所以这时长方体 处于不稳定状态,也就是说长方体在外界很小的作用下即会失去平衡,或转回原来位置。一旦长方 体的倾角超过极限时,如(图422)所示,P对BEh轴产生的力矩就不再是使长方体回到原位的恢复 力矩,'而是使长方体继续向外倾倒的跟F产生的力矩同一方向的力矩。对长方体来讲,P是产生使 它回到原来平衡状态的力矩,还是造成使它向外倾倒的力矩,而且关键在于P的作用线是穿
(五)摔法的基本莪术和训练
李小龙生前所运用过的摔技有三十余种,但最常用与最实用的也仅有十余种,在这里,择其精 华详细解析如下。
1.借法
在中国武术中叫借臂背捧,在柔道流派中又叫过肩背摔法。在柔道中,这是立技中的手技之 一,是小个子战胜大个子的最佳摔技之一,它使对方向前方或其右前方失去平衡,以后背摔将对手 摔出去
【借臂背摔法的特点】作为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李小龙常以中国南方人那种典型的(较低) 身高,较轻的体重,独特的技术,多次击败众多高手,其中较拿手的背负投一技便是其得意技之一, 被他称为“对付巨人的有效战法”。但是,湖时,弯腰不能过深,上体弯曲不能过大,否则腰会用不 上力,无法背起对方而进行背负投
【运用方法】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图423),当发起攻击时,可先用左手抓住方的右袖子 或右手臂,而右手则抓住对方的左侧衣领的中央处(图424);随后准对方的重心前移同时,将己方 的右脚踏入对方的右脚前(图425),在这里,右手肘向下,右手抓牢其衣领;已方利用左手拉动对方 的右手,左脚背步迅速移动到对方的左脚前面(图426);将左脚尖竖立,弯曲膝盖,使腰部顶起对方 的身体,并将己方的右手肘贴在对方的右腋下,随之放低身体,把对方的身体拉到自己的背部来(图
427);接着,在把膝盖猛然蹬直的瞬间,由呼气发力而将对手进一步向右前方拉动(图428);然后,将 其重重摔落于体前(图429 ~图431)。

【动作要领】李小龙说,要充分发挥强劲的腰力,并充分利用整体的合力摔翻对手,如左手的 拉劲、右手提劲、臀部的顶劲和腰部的拧劲,以及身体前倾惯性的密毋配合,令敌无法防范或解脱。
2
.钻扛摔法此技在柔道中叫肩车摔,也称之为过肩臂摔法。在中国武术中叫钻扛摔或穿腿摔,在传统武术 中则称作倒口袋或耘穿摔。
【钻扛摔法的特点】在李小龙的摔法体系中,这是一种先使对方在右前方失去平衡,再以右面 肩颈顶住对手,而后再将其身体扛起来,越过己方的头部,将对手向左前方摔出去的技法。
【运用方法】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当李小龙发起攻击时,可先用左手抓住对方的左手臂(图 432),同时用右手虚攻其衣领(图433),以迫敌因闪避而造成重心后倾,从而暴露出了下盘空当;紧 接着,己方不失时机地疾将右脚插入敌裆内,用以控制对手的重心并为进一步扛起对手打好基础, 当己方用右肩顶住其裆部的瞬间,迅速将右手由敌裆下翻上而抓牢敌衣服(图434)动不停,在 两腿猛然蹬直的同时,用腰的力量猛劲举起对方的身捧(图435),使其悬空;然后,左手继续下拉, 右臂仍用力上挑(图436),像倒口袋似地把其重重摔落于左前方(图437、图438),使敌由此而丧失 战斗力(图439)
【动作要领】本动作的技术要点是:抓、穿、潜、扛、挺、挑、扔。举起对方时,必须把腰下沉,用 后颈贴住对方的前脚部,用腰、腿的力量扛起对方。也就是说,用后颈部贴到对方的右腋下做动作 是错误的。此外,将对方摔倒的方向应是自己的左前方,而且不能拉回左脚,身体的方向亦不能变 动。

3.挟颈别摔法
此技在柔道中叫抱腕背摔法,在传统武术中则叫夹颈别摔,而在跤术中称之为别子。
I挟颈别摔法的特点)运用本摔技时,首先应把对方拉向自己,使其向前失去重心,用右腰的 后部贴在对方右腰上,再用右大腿别住对方支撑身体重心的右腿,将其摔于体前。
【运用方法】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当李小龙发起攻击时,可先用左手抓住对方的右手臂(图 440);接下来,为了控制住对手的重心,可迅速将右脚向敌裆内插,同时挥出右臂准备夹搂敌头颈 (图441)当自己的右后腰紧顶住对手的下腹时,左手向左后方用力牵拉敌右臂,右手臂则死死夹 住其颈关节且猛力内拧(图442),使对手因颈关节剧疼难忍或呼吸困难而丧失抗衡能力。
上动不停,己方充分利用臀部的拱力、右腿的绊力、身体猛然左转的惯性,以及右手臂的夹压力
与左手的拉力,先使对手的身体重心移到右脚尖上(图443),随之向前方失去重心,继而迅速将对 手浮起来紧接着,将对手从背上抡起一周后(图445、图446),把对手向前大幅度地转体摔 出(图447),使敌方重重摔落于体前(图448),制敌于瞬间
。【动作要领】本动作的技术要点是:抓、插、搂、甩、绊、扔。也就是说,右脚要先往敌裆内插,再 移出,随之左脚再后撤,并带动右脚按原路线返回去别(绊)住敌右腿。
再者,双方在做动作时,己方要把对手向前摔倒,就需把腰部降低,贴到对方的下腹部作为支 点,用两手的动作作为力点。挑右腿和用两手拉压的动作要形成力偶。
4.
挟颈挑掉此技在柔道中叫大外刈或小腿外拐法,在传统武术中则叫挟颈挑摔,在跤术中被称为勾子或挑 勾子。
[挟颈挑摔的特点】在柔道中,这是立技中投法的足技之一,它是己方从对手的腿后用腿绊倒 对手的方法。也就是使对方向右后方或后方失去平衡而倒地的技巧。
【运用方法】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当李小龙发起攻击时,可先用左手抓住敌右手臂,同时用 右手抓住其左衣领(图449),并用左手向后拉对手,右手向上、向前推对手,用以破坏对手的重心平 衡;紧接着,左脚迅速向对手两脚前一步,从而为进一步制服对手打好基础(图450)
。上动不停,两手继续用力,使对方的身体紧着于我方,迅速换用右手臂挟住对手之颈部,同时向 左转体,并将右脚挥出以蓄势运力准备进行后挑攻击(图
451);随后,在靠左脚来调和自己身体平
衡的状态下,使对方的上半身完全紧贴于我方,接着我之身体前倾,在右腿盘然后挑的瞬间(图
452),在强劲的腰力带动下,将对手高高抛起(图453、图454),继而重重摔翻于自己的右脚前将敌制服。

【动作要领】李小龙说,己方要把右胸部和右臀部与对方的上半身的正面全部贴紧,以利于全 身的整体发力。当对方的身体重心前倾,两脚跟浮起,失去抵抗力时,是做本摔技的最佳时机。
当右腿向后撩踢时,身体要下沉,同时两手拉紧,并把左腿的弹力(冲势)、转体等几个动作连贯 与协调起来,上下一起配合发力而制服对手。
6.
抓臂拿踢此技在柔道中又叫拦膝摔法,在传统武术中则叫抓臂拿踢 摔法,在跤术中称之为泼脚或搀踢。
【抓臂拿踢的特点】己方用力使对方向右前方倾倒,使其 身体重心落在右膝上,再用左脚内侧做扫踢去拦点对手的膝关 节薄弱环节处,使其摔倒于地。
【运用方法】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图466),当李小龙先 发起攻击时,可先用左手抓扣住对方的右手臂或衣袖,同时用 右手抓住对方的左胸襟上提(图467);接下来,己方左手猛力后 拉,右手顺势搪入敌左腋并向自己的后方搂牵,使对方身体重 心向右前方倾倒(图468),从而为进一步摔翻对手打好基础。
上动不停,在对方重心前(侧)倾的瞬间,己方用右脚支撑住自身的平衡,同时挥起左脚以蓄势 运力(图469);随后,将左脚狠狠踢(扫)于对方的右膝关节下沿处(图470),将对手凌空带起(图 471);然后,己方双手用力推拉,身体随之左转(图472),将对手重重摔翻于体前(图473、图474)。

【动作要领】己方应把右脚放在和对方两脚成一条直线的外侧,支撑住身体重心。腰和左腿 要伸直,左脚尖应用力伸直。再者,己方的右脚不能离对手的两脚太近,脚尖亦不能向前,因这样不 利于保持重心平衡,也不利于做摔倒对方的动作。
我们知道,由斜面向下滑动的物体,遇到障碍物的时候会向前倒。膝车摔法的技术与这个原理 一样,利用对方右脚向前迈的惯性,以左脚向对方的膝关节下沿处作为障碍物,使其迅速前倒。对 方向前迈的速度越快,惯性越大,受阻碍后摔地时也越狠。此外,己方牵拉的双手要与对方的速度 配合好,再向同方向用力搂拉,就会更增加对手向前倒的速度。
第十节截拳道的拿法攻击法训练
擒拿技术是中国武术技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中国武术优秀传人之一的李小龙,当然 也擅长于拿法。
在与学生们的谈话中,李小龙曾说过:“武术是我国独传之术,而擒拿一术尤为武术之精髓,其 理深奥,其术精巧,其法变幻万千。”因此,练习或研习截拳道而不懂擒拿术,到头来亦不是完整意义 上的李氏功夫。
根据李小龙的见解,擒于人,其理俱出于人之关节筋骨;施于人,在于手法劲力运用之妙。若只 习其技,而不巧其劲力,则技无以技;如只得其技,而不懂其法,终究无以运用。故欲明擒拿之术,必 尽其理。总之,研习截拳道的擒拿法,必先明其理,而后巧劲、熟技、懂法,此为练武的正当途径,也 是擒拿术修习的程度之一。
(一) 截拳道拿'法的基本内容
从擒拿术的本质来讲,它是在徒手搏击中,利用人体主要关节的活动规律和要害部位的弱点, 以及不同的穴位,拿其一点而制其全身的一种技术方法。它是以巧取胜的实用技术,具有丰富的内 容和深邃的机理和哲理,因此它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截拳道拿法的主要内容及运用形式有:
- 拿关节
拿关节,是指从反方向去用手法拿人体各部某一关节,利用力学中的杠杆原理发力,从而迫使 对方做违反人体关节活动范围和生理机制特点的运动,破坏关节、伤筋动骨,以求达到使对手就范 的一种擒拿方式。
- 拿筋脉
拿筋脉,是指用手指的抓劲,抓拿起对方某部位的肌肉或筋脉,并使之产生剧痛或失去反抗能 力的一种手法。如果指力强劲的话,可使对方供血不足或头晕目眩,严重时也可使其休克或昏厥。
- 拿骨术
所谓拿骨术,在李小龙的观念与意识中,主要是指卸拿对方的骨之结节和人体关节中较小的骨 头,如折拿对方的指骨等,使对方因瞬间的剧痛而丧失抵抗能力。
- 拿穴位
所谓拿穴位,主要是指在擒拿的过程中,用手指控制住对方的有关穴位,使其手臂或肢体产生 麻木或疼痛,从而丧失战斗力,而束手就擒。
(二) 截拳道拿法的运用原则
- 讲究突然性
就是说,应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出击,使对方没有闪躲、招架、还手或挣扎的机会。这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如果己方的动作预动太明显或企图己暴露的话,则对手 的精神上就必然有所准备,此时擒拿动作就很难完成。
- 巧于应变
根据李小龙的意图,所谓“巧”,就是不费拙力,按着对手的招与势,相应地做出擒拿的技术动 作。当然,这需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基本功底,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三) 截拳道拿法的劲力类型
在搏击中实施擒拿技术,是肢体的接触,是劲力的较量。
截拳道中擒拿法中的主要劲力类型大致有如下几种:
- 整劲
整劲,是人体所具备的劲力汇聚为一,.是“精、气、神、力合一集中”的结果。要“一动无处不动” 地进行专一的配合,一旦着力便使敌无法抗拒或抵抗而受擒落败。
- 透劲
透劲,是指能穿透攻击目标的劲力o欲发此劲,首先自己的意识要有穿透感,意念要有穿透感, 目光要有穿透感,以及劲力要有穿透感。此“四感”,实际都是高度集中的意志努力,是擒拿技法得 以有效实施的内在基础。
- 明劲
明劲,即手臂的刚劲。其力量充实,发力明显,先松后紧,干脆集中,一发即收,故极易得手成 功。
- 暗劲
暗劲,是擒术的柔劲。暗劲运用于攻防时,主要以守为主,即发挥以静制动的原则,从而做到 “防中蕴攻”。其特点是先柔后刚,刚在柔中,不露其形,外视其弱,其劲力连绵不断,为擒拿术中的 主要劲法之一。
- 化劲
化劲,是外似柔软,内含螺旋,着力疾变,是制敌的巧力。其主要功能在于化解对方的对抗力 量,保证擒拿的顺利实施。
- 滚劲
滚劲,触实即滚,借势用力,旋臂转腕,从而使对方无法抗拒。
- 拧劲
拧劲,是由手臂扣发,得于腰肩,左右拧转,且劲如拧绳一般去损伤对手关节的劲法,其特点是 劲脆而圆.
- 折劲
折劲,为寸劲的基本类型之一。其特点是瞬发即逝,迅如闪电,一发即刚,劲短而疾变,主要结 合杠杆原理运用。
浏览1,29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