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武术运动员心理选材的几个指标

不同运动项目所需的心理素质是不同的,这已为理论与常识所承认,而且运动员需要 具备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多方面的。

武术项目为技能类,而技能类又包括命中、难美和操作三个亚类。这类运动对体能的 要求低于体能类,竞技的主要内容是技术、技巧的难度和完美与准确,武术属于难美类。难 美类项目以高难度的技术编排动作,尽可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与完美性,并以此取 胜。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有:动作表象的清晰、生动和连续性,精确的时间感,准确的用力感, 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神经过程的平衡与稳定,自控力强。武术运动的现代发展趋势是难新 美、高难度、独创性等,这不仅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运动员潜力的发 挥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加强武术后备人才选拔工作的指导和有效措施的落实。

运动表象:武术运动员的运动表象是否清晰和生动,对掌握高难度动作和一般动 作都关系极大。所以测试运动表象时注意发现有突出才能的人,亦即在运动表象测试中基 本上全部都选对的运动员较有发展潜力。

运动感知觉:

动作时间知觉。武术运动员的动作时间估计是对动作转换速度和节奏的反映。没 有对动作稳准而精确的时间知觉,就无法掌握动作技术,形成准确完美的技术动作概念。

研究表明,优秀运动员时间估计误差约在9. 5% ~9.9%,少儿运动员11% ~12%(仅 供选材时参考)。

肌肉用力感。武术是身体姿势不断变化的运动。对身体各部分肌肉用力的敏感与 准确性要求甚高,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握力感相对误差为 5% 0少儿运动员握力感相对 误差为10%左右,一般要求比值越小越好,说明肌肉运动感受性高,分化精细,有利于各种 动作的完成。

动作方位感。动作方位感是与运动表象有关的本体感觉。武术动作的高质量对身 体运动方位、角度要求是很严格的,差一点就要扣分,所以运动动觉方位感应作为武术选 材的一项指标。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运动员臂动觉方位测试准确性为3. 36。,而一般人为6. 19°

协调能力。协调性的好坏也是武术运动员的一项重要指标,协调能力可用动作神 经过程测试与测量。选材时要求平均时间为20秒左右,且波动小,错误少。

注意力:武术运动员要求具有高度的注意稳定性和对外界刺激的抗干扰能力。所 以,选材时要选用那些注意稳定性良好的运动员。

神经类型与气质特点:武术运动员的神经类型以稳定和亚稳定型为好,灵活和亚 灵活型也可入选。但最好是几种类型中三项联合测试分值基本相等者,气质类型以粘液质 与多血质较好。

少儿武术运动员心理选材的具体方法

专项运动心理能力的诊断:

(1)念动能力的诊断。念动能力即表象能力,该测定所用的材料是线坠(重50克左 右)、纸盘(画有12个同心圆,半径分别为2、5、10、20、30、40、50、60、70、80、90、100毫米)、 秒表。

测定时让运动员坐在桌边,肘部放在桌面上,用优势手的食指和拇指轻轻捏着线坠上 的小球,开始时让线坠的尖端对准纸盘上的圆心,等线坠稳定后,要求运动员不停地想象 线坠在左右摆动的现象,同时心中默念“左一右”……眼睛注视着线坠,主试者记录下运动 员念动的潜伏期(从要求运动员想“左一右摆”开始,到线坠摆动的范围达到5毫米处的时 间)和念动的幅度(从线坠摆动的5毫米处起,到1分钟时线坠摆动的范围),以念动的潜 伏期和幅度来鉴定其观念控制肌肉运动的水平。潜伏期愈短,幅度愈大,念动水平愈高;反 之,则相反。

(2) 动作时间估计的诊断

目的:测定运动员动作时间估计的准确性。

器材:画有20个格子的纸板一块,长形塑料瓶10个。

程序:要求被试者在5秒至7秒钟之内,以自己估计的一定速度将纸板上的10个瓶 子,按照顺序,用一只手一个一个地移到相对应的10个格子内。主试者记下被试者挪动10 个瓶子所用的时间。

第一次做完后,要求被试者对挪动10个瓶子所用的时间进行准确的估计,然后要被 试者按照第一次挪动瓶子所用的时间复制一次,要求被试者第二次完成动作的时间与第 一次尽可能相等。主试者记下被试者两次挪动瓶子的时间。两次为一组,共测5组。

结果:记录每组(即第一次与第二次)完成动作的时间并计算时间的相对误差(%秒)。

指示语:纸板上面画有20个格子,分成4排,每排5格。10个瓶子放成两排,要求你在 5秒到7秒的时间之内,用一只手将10个瓶子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一前一后、一个一个地 挪到对面纸板的10个格子内。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慢越好,而是要求准确估计第一次 与第二次挪瓶子所用的时间。两次为一组,两次误差越小越好,总计做5组。

(3) 用力感的诊断

目的:测定运动员肌肉用力(握力)感觉的准确性。

仪器:握力感测量仪(自制)。

程序:用优势手以最大力量握一次,取其50%为标准剌激。

让被试者在排除视觉条件下复制。

正式测试前先练习一次,掌握方法。

用力应匀,慢速进行。

在测试过程中,结果不告诉被试者。

指示语:戴上眼罩,你先用优势手以最大力量握一次,然后用你最大握力的1/2为标 准刺激,当你用匀慢速做到指针指到1/2处、听到声响时,你就停止用力,并记住用力大小 的感觉。然后你按照第一次用力大小感觉复制。要求复制误差越小越好,共测3次。

结果评定:取3次误差平均值,除最大握力即为最后成绩。不同年龄段肌肉用力感

臂、腿动觉方位辨别感的诊断

目的:测定运动员臂和腿动觉方位的准确性。

仪器:动觉方位测量仪(自制)。

程序:动觉位移,给运动员标准方位刺激(臂150。、腿70°) o

第二次根据动觉记忆表象进行复制(排除视觉)。

正式测试前做准备练习1次,掌握方法。

测试过程中,每次测试结果不告诉被试者。

指示语:当听到开始动作口令时,臂、腿按中等匀速自然举起,当感到带杆碰到“挡” 时,即为标准方位,随即把臂、腿放下。第二次动作同第一次,但没有“挡”的剌激。要求用第 一次肌肉运动感觉复制到第一次的标准方位。越准确越好,共测3组。

结果评定:取3次位移误差平均值。不同年龄段臂、腿方位感参数见表。

综合反应的诊断

目的:测定运动员视觉——动觉调节手、脚协调配合反应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仪器:DSG-6型动作神经过程测试仪(保定地区体委)。

心理测试专用计算机(湖南体科所)。

程序:被试者坐在仪器前,两手各拿一个按键开关,两脚各踏一个开关,眼睛注视灯光 符号板上的显示。

主试者给被试者显现一组符号(每组6个符号)。每一个符号要求被试者用左、右手, 左、右脚各正确反应一次,反应的顺序按符号箭头所指。如果被试者反应错误,仪器会发出 特殊响声,被试者应该立即改正(即按符号的要求改正),再继续往下做,变做符号模式。共 测6组,主试者记下每组所用的时间和错误次数。

结果:取其中反应最快的一组所用的时间和错误次数。

指示语:这是用左、右手按的微动开关,下面是左、右两脚踏的脚踏开关。左、右手,左、 右脚共四种反应方式。要求你按照符号来做动作。每个符号要求你用手、脚各正确反应一 次,按箭头所指的方向依次做完。符号左上角表明要用左手反应,右上角要用右手反应,左 下角表明要用左脚反应,右下角要用右脚反应。按顺时针方向做完一个符号接着做下一个 符号,做完6个符号,一组结束,然后再换一组符号。要求你反应得又快又准。

如果你做错了,仪器就会发出声音,这时你应当按照符号板所示动作的正确位置,立 即改正,再继续往下做。

指标特点: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影响,男较女优,受训练年限影响不显著。其中包含注 意、记忆、思维敏捷性和动作的协调性等心理因素,是较重要的一项心理指标。这一指标与 测试方法现已广泛用于各项运动的心理选材。1988年9月全国运动员科学选材协作组将 这一方法综合成包括有简单反应、被动反应(选择反应)和综合反应三项的成套测试,并制 定出了评价标准。不同年龄段综合反应时参数见表。

按照这个评价标准,将三项测试从7个方面来评价,即光反应时间、声反应时间、被动 反应时间、综合反应平均时间、综合反应最优组时间、综合反应总错次和综合反应被动指 数。其中有从7-20岁年龄组的各项评分标准等,具体内容见《动作神经过程测试方法和 评价标准》(试行)。QQ浏览器截图20211020135733 QQ浏览器截图20211020135712

注意稳定性的测定。注意稳定性的测定,通常采用如表1 -3-4所示的排列不同 的10张数字表进行测量。

每张表格大小均为46厘米x46厘米,共分25格,格内写有不按次序排列的1至25 的黑色数字,次序相近的各数字尽量相离得远一些。

测定时,运动员在离数字表70厘米处坐好,手执70厘米长的教鞭,从1开始,依次寻 找2、3……直到25的数字所在,边指边读,主试者用秒表记录下运动员读完一张数字表所 用的时间。运动员读完一张表后,可连续进行第二张、第三张,直到第十张,主试者记录下 运动员读完每一张所用的时间,以每张数字表所需用的时间差异来评价注意的稳定性。每 张所用的时间越接近或逐渐缩短,表示注意稳定性良好;若每张所用时间越来越长,或呈 显著波动状态,则表示注意稳定性不良。

(7)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诊断

目的:测定被试者神经类型及大脑功能特性。

材料:《80. 8神经类型测试表》(王文英等编)、秒表、笔。

程序:本测试可按下列三种方法联合进行,每种方法以秒表计时5分钟,间隔5分钟, 总计30分钟。

8个相似符号中任意规定一个为阳性符号,其余符号均为阴性符号。这是用来观察被 试者分化抑制建立的速度。可反映大脑皮层分化能力。

每行的第一个符号规定为本行的阳性符号,其余均为阴性符号,即阳性符号每行都变 换。此方法既可观察被试者分化抑制建立的速度,又可观察其消退抑制建立的速度,以反 映大脑皮层分化能力和记忆能力。

除每行的第一个符号规定为本行的阳性符号外,又规定一个符号为条件抑制符号,如 在※或x后立即出现的那个阳性符号即变为阴性符号。此方法可同时观察其分化、消退、 条件性抑制的建立速度。实验难度加大,能较全面地反映大脑皮层的机能特征和机能消退 状况。

注意事项:第一,要求被试者一律将表反面朝上,主试者讲解完测试方法,公布阳性符 号,并说明和阳性符号相似的阴性符号特点,之后以秒表计时,宣布开始。第二,测试时,被 试者在表上自左至右逐行逐个符号快速查阅,按规定将所有阳性符号用笔划去,力争不错 划、不漏划。错划后不能涂改(改了算错),漏划不再补划。第三,当5分钟测试时间到时,即 令被试者在阅到的最后一个符号上做“V”标记,将表翻到反面。

根据测试目的及被试者情况,也可从上述三种方法中任选一种进行测试。若作重复测 试,可仿第一种方法,但阳性符号规定为两个(由试表第一列第1、8,2、5,3、6,4、7,四对符 号中变换选用一对)。

结果评定:先查出总阅符号数、漏划符号数、错划符号数和应划符号数,然后按有关公 式计算得分数和漏、错百分率。

得分数:全表满分100分,每行满分2分,每阅一个符号应得0,05分,每漏划一个符号 需扣0.5分,错划符号在第一、二种方法测试中不扣分。在第三种方法测试中分两种情况: 一是在条件性抑制符号(※或X )后面的特殊阴性符号(即原来是阳性符号)因与一个附加 条件结合而变为阴性符号,错划需扣0. 5分;二是一般阴性符号,错划不扣分。神经类型的 分类标准见表1 -3 -5。各年龄组三次联合测试得分参数见表1-3-6。

少儿运动心理能力的诊断:这套专门用于少儿运动员运动心理能力倾向的测验包 括七项纸笔测验,内容包括注意力稳定性测验、类比推理能力测验、视力追踪测验、手腕动 作速度测验、眼手协调能力测验、空间判断能力测验和空间组合能力测验。

注意力稳定性测验。要求被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一张事先印刷好的纸上,找出 有4个小圆圈的小方格。这些小圆圈的排列方式各不一样,但只要小方格内的小圆圈是4 个,都属于要找的小方格。找到以后,就在小方格内打一“V”,直到找完为止。本测验共有 25 x25=625个小方格,而标准刺激(即含有4个小圆圈的小方格)有197个,概率为 3152°因为此项测验难度不大,错划漏划率很低,而标准刺激的概率又比较高,所以评分 时,漏划数可以不计。最后得分二实际划对的数目-错划的数目。

类比推理能力测验。这项测验,要求被试者根据所提供的两个图形的关系,推断出 另一个图形应与事先提供的五种图形中的哪一种图形搭配,使新搭配的两种图形在搭配 的关系上与原来已知的那两个图形的搭配关系相同。这项测验共有25题。每题提供5个 备选答案,让被试者选择其中的一个正确答案。这项测验的最后得分是:被试者答对题目 的数目,即为该被试者的得分,错、漏均不扣分(正确答案见测验材料部分)。

视力追踪测验。本项测验要求被试者用眼睛追踪一条曲线,并将该曲线起始时的 序号写到右侧的方格内。这项测验包括A、B两图,先做A图,A图做完后,马上做B图。评 分时,两个图一起评分,填对一个数目得1分,因为此项测验难度最低,故错、漏均不扣分。 满分为35分。

手腕动作速度测验。这项测验有100个事先印刷好的小圆圈,并且这些小圆圈的 排列有一定规律。要求被试者悬肘用钢笔或圆珠笔在每一个小圆圈内连续打三个点。悬肘 就是拿笔的手不能接触桌面。这样可以测量手腕、手臂快速反应和精确控制力量的能力。 评分时,计算实际完成正确的数目,并登记漏点和错点数目,最后得分=实际正确的点数 -(错点+漏点)。例如某个被试者点完了 50个小圆圈,按规定应点的数目为3 X50-150 个点。但该被试者漏掉了 15个点,错点了 20个点(碰边和点到圈外即为错),那么该被试者 实际点正确的数目为150 -(20+15) =115。而最后得分应从正确的得分中减去错误和漏 点的数目。所以该被试者最后的得分为115 - (20 + 15) = 80。

眼手协调能力测验。这项测验类似走迷宫游戏。整个测验由许多横线和竖线垂 直相交组成,这样就形成了许多小方格。而小方格两旁的左右两条竖线都有开口。要求被 试者用笔由指定的地方开始,沿着每一条竖线的开口通过,不得碰边。整个测验共有200 个开口处,每通过一个开口处就算得1分,满分为2。0分。碰边一次就从实际正确通过开 口数目中扣除一次。例如:某个被试者划完了 180个开口处,其中碰边25次,该被试者实际 完成的数目应为180-25 = 155(分),而他的最后得分应为:155 -25 = 130分。

空间判断能力测验。这项测验要求被试者观察15个各种形状的几何体,判断这些 几何体是由多少个相同体积的小立方块组成,并填上所观察的数目。填对一题得一分,满 分15分。

空间组合能力测验。这项测验要求被试者从预先提供的各种形状的18种备选图 形中,选用适当的图形,填到测验图形中有空白的地方,不留下任何空白。本测验有18个 空白,由于这18个空白难度不一,如仍按答对一题得1分来评分,就不能有效地测量人的 真实能力。因此,根据预备实验中被试者在每道题中通过的比率,给难度较大的题目适当 地加权。这样难度大的题目得2分,难度较小的题目得5分。加权的结果,满分就为25 分。累计被试者在所有题目上的得分。

运动员良好的心理品质不是在训练和比赛中自发形成的,而是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和培养的。同时,良好的心理品质也不是在短期内通过几次心理训练就能形成的,而是要 依靠长期的、系统的心理训练才能逐渐积累形成的。因此,从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训练开始, 就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和专项运动心理特点,重视心理基础的建设,为提高心 理训练的水平做好准备。

影响运动员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不仅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生理 潜力,还需要有运用、动员和发挥这些优势的心理能力,而且这些心理能力对运动员的活 动起着调节、控制和主导作用。基于运动员心理品质的重要作用,因此运动员的心理选材 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这里我们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为教练员提供了武术运动员 心理选材的几个指标和方法,供教练员选用。

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世界体育强国,要完成许多任务。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从各个 方面不断完善我国运动员培养的体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后备力量,尤其是高 水平后备人才的培养。所以在这方面,如何有效地发展青少年竞技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竞技运动不仅是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而且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 着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对外文化交流的 开展,近十多年来,我国竞技运动事业,包括青少年竞技运动事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我国青少年竞技运动近年来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青少年运动员的成绩水平不断 提高,在某些竞技项目中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随着科学化训练意识的强化,逐渐 扭转了纯经验型训练的局面,开始重视科学选材,遵循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和技能形成 的规律;形成了以各级少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中学、体育运动学校、体育院校所 属的体校为主体的青少年运动员的多级培养体系,保证了我国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 逐渐形成了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既反映了运动 训练的一般规律性,也顾及到少年儿童的年龄和多年训练各个阶段适宜的手段、方法和组 织形式。

近十多年来,由于某些竞技项目(如体操、技巧、游泳及武术)中出现的“年轻化”的趋 势,因此对如何有效地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

应当指出的是,要是以功利主义的态度来对待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将其仅仅看做是 发展竞技能力、提高运动成绩、急夺金牌的过程,甚至急功近利,过早地强化训练,那么就 会危害青少年竞技运动事业。正如一开始指出的那样,青少年竞技运动既是我国的竞技运 动事业,也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作为一个教育. 学过程,首先应当服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其目的是培养对社会主 义有用的人才,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培养有用的人才,不仅指培养能 在相对短暂的竞技生涯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国争光的人,更重要的是指培养毕生为社 会主义事业,其中包括竞技运动事业作出应有贡献的人。由此可见,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 过程不仅是使他们发展竞技能力、完善技能水平、提高运动成绩,而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成 为对社会主义社会有用的人才。与其他教育学过程不同,运动员培养过程的特征主要是通 过运动训练,发展各方面的竞技能力,并以力争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作为主要手段,从而 完成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的任务。除其他原因外,这是因为竞技运动本身拥有可用于培 养年轻一代的广泛可能性,借助于竞技运动能有效地作用于青少年运动员的机体,使其发 生形态和功能方面的积极变化;在掌握专项运动技能的同时,充实对于生活十分重要的一 般运动技能;对专门的心理能力、个性心理特征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的目的是通过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竞技能力和力争 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从而将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成对社会主义有用的人才。

运动训练的主要任务

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生长发育施加积极的影响,提高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运动员 的全面身体发展。

根据竞技专项的要求,改善机体的形态和功能,提高专项工作能力,为取得或今后 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打下基础。

在发展多种技能和增加运动技能储备的同时,发展和完善专项技术和战术水平。

培养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的良好心理素质,包括意志品质、精神道德品质和自 我意识等。

使运动员掌握进行专项训练的基本知识技能,培养运动员自我训练的能力。

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

身体训练:主要是发展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运动素质,提高运 动员的协调能力在青少年运动员训练阶段的身体训练中同样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技术训练:掌握合理的技术是有效发挥运动素质和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的保证, 在训练的任何一个时期和阶段,技术训练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战术训练:比赛胜负经常取决于战术的选择和运用,在运动训练中,战术训练经常 与技术训练相结合进行,在少儿的训练中就应当开始培养战术意识。

心理训练:运动员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比赛中表现出自己已有的竞技能力和取得最 高的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

智能训练:主要指教学训练中的接受能力和比赛中审时度势、熟练运用技术和战 术的能力。除了理论课以外,在训练过程中发展运动员的智能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运动训练的手段

运动训练过程中使用的手段很多,包括教育学手段、生物学手段、刺激提高工作能力 和恢复工作能力的手段等。习惯上所称的运动训练手段主要是指教育学手段,即各种各样 的训练练习。

按专项化程度的特征,训练练习可划分为比赛练习、专项训练练习和一般训练练习。

比赛练习:比赛练习是指训练过程中使用的按照规定的竞赛规则、条件和取得一 定运动成绩的要求,重复完成由比赛行动和动作所组成的练习。在武术运动员的训练中, 比赛练习主要是指按比赛要求构成的整套套路练习。当系列性地使用比赛练习,并且遵循 客观上要求的间歇,从而增加竞赛活动效应时,比赛练习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训练中,比赛练习可以模拟比赛活动或动作的练习形式,也可以练习性比赛的形式 来组织。

从一般的角度讲,比赛练习具有下列作用:

模拟完整的比赛活动:借助于比赛练习,把在训练中发展起来的各方面能力整体 地表现到比赛活动中去。在模拟中若发现某些不足之处,可以在随后的训练中加以改进。

强化训练过程:在全年训练过程中,比赛练习的实际使用量并不多,主要在专项训 练阶段,尤其在赛前阶段中使用较多。

专项训练练习:专项训练练习是指那些包含了套路练习中的某些部分或片断,并 且不仅在动作形式上,而且在用力程度上和能量供应特征方面也尽可能与比赛套路保持 相对一致的练习。专项训练练习与比赛练习的主要差别在于专项训练练习往往是局部性

的,而比赛练习则是整体性的。同时根据技术动作掌握熟练程度的不同,专项训练练习与 比赛练习的差别同样表现在其他方面。例如:青少年运动员在初学新动作时往往对用力程 度提出的要求并不高,以便能多次重复练习。此外,为了使整套练习的强度符合于达到一 定成绩的要求,而运动员暂时还无法胜任时,往往不得不先按各个局部进行强化。由于专 项训练练习具有可局部性重复的特点,因此往往在完成某个动作或某一组动作时,可带有 超过整套练习的负荷量或强度,以便对运动员机体更集中地或更专门性地产生作用。专项 训练练习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用于发展和提高专项身体素质。

学习或完善专项技术动作。

局部性地模拟或强化整套动作练习。

一般训练练习:一般训练练习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既包括与武术运动专项联系比 较紧密的练习,例如基本功练习、在学习新动作时采用的诱导练习等,也包括与专项似乎 相距较远的练习,例如利用发展速度或耐力的田径练习等。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需要 特别关注的另一项任务,是保障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身体发展,而一般训练练习就能保障 这项任务的完成。总而言之,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选择一般训练练习时,既要保障运 动员的全面身体发展,又要顾及武术运动的专项特征。一般训练练习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提高机体的一般工作能力,为专项身体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增加一般运动技能储备,诱导形成和促进完善专项运动技能。

作为积极性休息的手段,促进机体的恢复过程。

区分专项训练练习和一般训练练习的标准: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区分专项训 练练习和一般训练练习,不仅是由运动训练特殊的目标,即针对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所决 定的,同样也是客观的需要。在运动训练中区分专项训练练习和一般训练练习时,应当以 本专项的比赛练习,即整套套路练习作为参照物,从三个角度进行判断,就是从运动学角 度(即动作的空间、时间和节奏特征)、动力学特征(即用力方向、用力程度等)、能量供应特 征(有氧、无氧、混合供能)进行判断。在具体判断时,要从上述三个角度出发。如果某一个 练习与专项比赛练习都相类似时,那么该练习可以认为是专项训练练习;如果仅仅在上述 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或都完全不相似时,那么该练习就被看做是一般训练练习。在运动训 练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各类周期中,专项训练练习的一般训练练习的使用比例 是不相同的,这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主要的是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训练年限和不同训练 阶段的任务等,这将在下文中叙述。

运动训练的方法

运动训练过程中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根据这些方法不同的功能和特征,可以划分出 教学法、实践练习法、心理训练法和其他促进提高运动员机体工作能力和恢复工作能力的 方法。在这里,主要叙述实践练习法。

实践练习法主要包括严格规定的练习法、游戏法和比赛法。所谓严格规定的练习法是 通过对练习的一定组织形式,对某些参数作出限制或具体规定,从而实现对运动员机体作 用的控制。

在运动训练中常用的练习组织形式包括一次性、多次重复、多组重复和系列性重复等 形式,一次性练习是指那些中等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练习,例如长跑。需多次重复的练习 可以是每次仅完成一次,各次练习之间保持一定的间歇时间,即所谓多次重复的形式;也 可以连续完成若干次作为一组,在训练课中完成若干组,各组练习之间保持一定的间歇时 间,即所谓多组重复的形式;如果需要完成的组数较多,也可以将若干组练习构成一个系 列,在训练课中完成若干个练习系列,各组之间和各个系列之间保持相应的间歇时间,而 系列间的间歇时间长于组间的间歇时间,即所谓系列性重复的形式。因此,在严格规定的 练习法中可以区分出连续的、间断的和循环的练习法。严格规定的练习法包括五个基本参 数:练习量(一次或一组)、练习强度(一次或一组)、重复次数(一组内或一个系列内)、间歇 时间(各次之间、各组之间、各系列之间)、间歇中的休息特点(积极性休息或消极性休 息)。这些参数不同的组成结构,会对运动员的机体产生各种不同的训练作用。根据这些基 本参数,连续练习法、间断练习法和循环练习法中可分出不同的类型。

 

 

 

浏览51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