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笛声响起,“威尔逊总统”号邮轮缓缓起航。李小龙是兴奋的,他终于 告别了生活多年的香港,告别了亲人、朋友,也告别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邮轮 缓缓离岸,岸上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他再也听不到亲友们的呼喊,听不到汽车 的喇叭声,聚集在船舷上的人们也渐渐散去。海风在轻轻吹,清凉中带着一丝 苦涩的咸味,这个世界是冷酷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舱位,每个舱位对应着 的,是他们的身份、地位、财富。
“这才是属于我自己的路。”李小龙如是想。47年前,Jack也是像他这般 揣着三等舱的船票挤上了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顿起航,向着遥远的美 利坚前进。
《海上钢琴师》中,少女的父亲对1900 (1900是海上钢琴师的名字)说, 当我听到大海的声音,我就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湛蓝的大海,总是予人无尽 的想象,让人豁然开朗,让人觉得以前的生活是如此的狭隘和乏味。人生就像 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这一次旅行,从李小龙踏上 甲板的那一刻起,就变得惊心动魄、充满着悬念和刺激。
大海汹涌,暗樵重重,初次出海的人还会晕船,李小龙不在乎这些,早在 襁褓中时,他就有过一次海上旅行,大海对他来说,是一次体验,是一个起 点。航行有终点,人生之旅却无止尽,只要我们活着,只要我们还有梦想,就 要让每一天都活得有意义,决不浪费上天赐予的每一分钟。
“弗吉尼亚”号三等舱的乘客们是幸福的,因为那是全世界唯一一处有立 式钢琴的三等舱,那里还有一位没有任何身份户籍、却愿意为三等舱乘客演奏 的天才钢琴师1900。很多人搭乘“弗吉尼亚”号,正是为了听一听这位传奇钢 琴师指尖那动人的旋律,甚至连一些社会名人也会挤到“弗吉尼亚”号的三等 舱,只为一睹1900的风采。
我们不知道“威尔逊总统”号上有没有乐队,如果有,相信李小龙一定会 一展身手,秀一把他那精彩的恰恰舞。按照李小龙的家境,他完全可以坐上相 对舒适的二等舱,那里大多是一些出海留学的知识分子、小生意者和中产游
客,可李小龙毅然选择了三等舱。李小龙不缺钱,多年从影让他有了不少积 蓄,但他把这些钱都交给父亲打理,而自己,只是带了 100美元和很少一点生 活费上路。这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从开始就要刨去过去的一切有利条件,他 只是一个带着梦想的18岁少年,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从最底层开始。
几分兴奋,几分期待,又有几分迷茫,这就是李小龙当时的心情。喧闹的 三等舱,带着汗臭味和鱼腥味的过道,乱糟糟的行李,小市民、农民、穷学 生、江湖艺人、骗子、投机者、流亡者……都操着不同口音、带着不同目的蠕 动在拥挤的三等舱里。在从小在富足之家长大的李小龙看来,一切都是新鲜 的。
一艘海船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一个社会的缩影——有钱人住在头等舱, 西服笔挺旗袍翩翩地徜徉于顶层的甲板上,奢华与风光,在他们眼里都是身份 和财富的象征,公子、名伶,不过是旖旎外表下的声色犬马,舱门一关,便是 风月无边。中产者们住在二等舱,他们有学识、有抱负、有追求,他们是社会 的中坚、未来的希望,他们看不起有钱人的庸俗排场,带着酸味投去鄙夷的一 瞥;想与三等舱的人打成一片体验生活,又受不了那里脏乱的环境与刺鼻的气 味,于是沦落为不上不下最为尴尬的一群人。剩下数量最多的穷人,则被随意 丢在三等舱,他们是社会的底层,大多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破釜沉舟走出这一 步。整个三等舱,浓缩了众生百态,不消数日,就让年轻的李小龙感受到了底 层人们生活的艰辛,就连船上的船员和水手都看不起他们。他们乐观而执着的 态度,也深深的打动了李小龙。
人不怕穷,最怕安于现状,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只要还有生存的意志,不 论多么困难的环境,不论前路是多么的艰难困苦,只要一咬牙,都能挺过去。 也许从那时起,李小龙就有了给小人物拍电影的念头,现实中的英雄,并非风 光招摇的有钱大侠,而是真真切切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海上的航行很漫长,也很乏味,李小龙是个有心人,他不想在到了美国后 还对美国一无所知,于是就跟这些在美国居住多年的叔叔伯伯们聊天,一边聊 天,一边了解美国。李小龙能说会道,又开朗直爽,所以很快就交到了一些朋 友,其中有不少是早年移居美国,每隔几年回港探亲,又搭船返回美国的中 年人。“美国遍地是黄金”,这是当时很流行的一个说法,但是接触过那些三
等舱的美籍华人后,李小龙觉得他们根本算不上有钱,很多都是新移民法颁布 前前往美国的劳工出身,和自己一样在普通餐厅里吃饭。为了看看自己的英语 水平,李小龙还特地用英语和他们进行交流。每到这时,那些大叔大伯们就会 笑着对李小龙说,他们这些所谓的美籍华人,其实从小就生活在唐人街里,周 围都是跟他们差不多的华人、华工,有的以做小买卖为生,有的则一辈子在茶 楼戏院充当跑堂和杂役,晚上则睡在简陋的小阁楼或一群人挤在破旧的大房间 里,过着与香港底层小市民类似的生活。在美国人看来,他们就是最下等的移 民,劳工、脏乱臭、小偷小贩,甚至成了华人的代名词。这些挣扎在美国最底 层的华人备受歧视,别说接受美国教育,就连唐人街之外的世界都很少接触, 他们对美国的了解还不如在出发前临时抱佛脚恶补《美国便览》的李小龙,就 连最简单的英语单词都说不清,甚至连三藩市、华盛顿、纽约的位置都搞不清 楚。
“这就是遍地是黄金的美国吗?这就是我所要去的地方吗? ”李小龙这样 问自己。当初,他不肯多带钱,一方面是自信满满,觉得不能再靠家里,要白 手起家靠自己的本事赚钱,另一方面,就是听多了美国有多么好,去那里“揾 钱”是多么容易的话,觉得轻而易举就能在那里立足、发展。
李小龙有些后悔,也有些犹豫。他还只是个少年,和普通人一样会有情绪 波动,这很正常,没有任何人生来就是自强的楷模、奋斗的机器。正因为有了 犹豫和疑问,李小龙才会积极地去思考,去正视自己,而不会盲目的被美好的 愿景冲昏头脑。
“威尔逊总统”号离开香港后,并没有直接横渡太平洋,而是转道向北, 首先前往日本的神户、横滨。
李小龙出生在日军侵华的年代里,少年时与曰本人也有过接触,这个民族 的柔道、剑道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直到邮轮停靠在神户、横滨岸边 时,他才真正见到了日本。这是一个什么都稀缺的国家,唯独不缺拼劲。短短 十几年,日本就从一个满目疮痍的战败国中走了出来,日本人也以一种积极、 隐忍的姿态开始重建国家。港口是日本获得资源的窗口,也是最能体现曰本实 力和活力的地方,我们不知道李小龙当对有没有下船,也不知道“威尔逊总 统”号在当地停泊了多久,但是我想,岸上的那个世界,给李小龙留不的,应
该是与《海上钢琴师》中1900完全不同的感觉。
面对陌生的城市,1900站在连接轮船和陆地的钢桥上,驻足良久,最后, 他摘下自己的帽子,远远的抛向岸上,然后转身。帽子没能飞上陆地,最后掉 进了那道窄窄的水面;而1900,这个出生在船上,在船上长大,一旦靠岸就失 去演奏灵感的天才钢琴师,也没能走出自己的世界。
面对陌生的城市,李小龙站在高高的船舷后,驻足良久,最后,他选择呐 喊,尽管岸上的人们听不懂他在喊什么,看他仍旧要喊出来,因为那是他的声 音,他的情绪。他要让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听到,一个来自中国的少年正 在呐喊,因为他激动,他突然想明白了,任何迷惘和彷徨都是暂时的——苦不 苦,看看日本人;难不难,看看日本人!
曰本人都能在逆境中奋起,中国人为什么就做不到?我李小龙为什么就做 不到?终有一天,我要让全世界都知道,那个呐喊的人,是一个中国人,他的 名字叫——李小龙!
邮轮再度起航,离开了寒冷的日本,前往火热的夏威夷。这段旅程是轻松 而愉快的,李小龙已经走出了当初的迷惘和彷徨,继续与船上的乘客聊天、交 谈,即便只是一些唐人街的琐事。李小龙明白,自己到美国后的生活不会一帆 风顺,很有可能和他们一样从最底层做起,因此,多了解一些美国华人的生 活,多掌握一些可供谋生的信息,都是好的。
1959年5月19日,在经历了 19天的海上航行后,“威尔逊总统”号终于抵 达了这次旅行的终点'—旧金山,也就是当时人们口中的三藩市。面对这座自 己出生的城市,李小龙没有任何的亲切感,18年恍如一梦。离开甲板踏上钢桥 的那一刻,李小龙也许能够感受到1900的心情——眼前的一切是如此的陌生, 我的生活就是钢琴的键盘,键盘是有限的,而这座城市,还有城市之外的那些 城市,那无数条路,都是我所不能掌握的,是无限的,我难以接受不在双手控 制之内的生活,正如我不能离开钢琴一样……
然而,他是李小龙,他出生在陆地上,大海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次旅行,
一个过程,一个起点。同样陌生的城市,同样无数条路,在李小龙眼中,那不 是惶惑和退缩的理由,而是前进的最大动力!
到旧金山后,李小龙用Bruce Lee (布鲁斯•李)这个名字办理了户籍证
明。旧金山素有“翡翠之城”的美称,也被誉为“华人的天堂”,但正是在这 样一座城市里,种族歧视依然十分严重。若不是李小龙拥有美国的出生证明, 他很有可能被当作从香港偷渡来的童工遭到遣返。尽管如此,那些美国的白人 政府官员还是用不屑和嘲弄的态度对待李小龙,像是在说:“欢迎来到美国, 这里是你的天堂,也将会是你的地狱。”相信当时的李小龙一定很想冲上去给 那几个美国胖子狠狠一拳,但是他忍住了,这是在美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 低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们就等着看我李小龙的本事吧!
浏览6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