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内容分类及 习武注意事项

第一节武术的内容和分类

中华武术,内容丰富多彩,不同拳种和器械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 以及练习时的运动量都各有不同。现将流传较广的一些拳种和器械介绍给大 家,供读者在练习时选择。

一、拳术类

过去曾有人把各种拳种分为南北两派或者分为内外两家。流行于南方的拳 术偏重于手法,以灵活多变、巧打突击为主r流行于北方的拳术偏重于腿法,以放 长击远、狠打猛攻为主。所以有南拳北腿之说。所谓内家、外家之分,是指外家 拳动作刚劲、舒展大方、造型优美,以踢、打、摔、拿、跌、扑、滚、翻为主要技击特 点,经常是先发制人;而内家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逸待劳,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 之法为主要技击特点,特别注重吐纳之术,经常是后发制人。所以有“内练一口 气,外练筋骨皮”之说。

近几年,武术运动发展迅速,在逐步挖掘整理和继承传统武术的基础上,不 少新编拳术相继涌现,同时还出现了以武术攻防技术进行搏斗的散打运动形式, 使得武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 长拳


一般把查拳、花拳、少林拳、华拳、炮捶、洪拳、红拳等总称为长拳。长拳的主 要特点是:姿势舒展大方,动作刚健飘洒,勇猛快速;出手长,进步疾,飞腾高,跳 跃远;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动迅静定,节奏分明;发力刚脆,力点明确,并贯串闪 展腾挪、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要求练习者柔韧性好,基本功扎实。

(二) 太极拳

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练习时,动作圆活,处处带有弧形,绵绵不 断,前后连贯。心静体松,柔缓均匀,上下相随,虚实分明,意识、呼吸和动作紧密 配合。目前较为流行的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五种太极拳。各式太极 拳还有大架、小架、刚柔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技法上,太极拳主张避实就虚,以 柔克刚,以逸待劳,后发制人;常常是借力打力,后发先至,有“四两拨千斤”之技 术奥妙。练习时,要求意识引导动作,配合均匀深沉的呼吸,练习后周身血脉流 畅,有很大的医疗保健价值。

(三) 形意拳

是一种以三体式为基本姿势,以五行拳(劈、崩、钻、炮、横)为基本拳法,以十 二形(龙、虎、猴、马、龟、鸡、鹞、燕、蛇、鸟、鹰、熊)为基本动作的拳术。其主要特 点是: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协调整齐,节奏分明;精神饱满, 劲力充实;动作简练,气势雄健。练拳时,“面前无人如有人”;交手时,“面前有人 似无人”。在战术上强调“进即闪,闪即进”,以我为主、近打快攻、抢占正门。形 意拳称头、肩、肘、手、跨、膝、足为“七拳”,和人交手时,处处可发。即“远了便上 手,近了便加肘,远来用脚踢,近来便用膝”。形意拳还主张虚虚实实,如虎之行 无声,龙之行莫测,即所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四) 八卦掌

是一种把攻防招数和导引方法融合于绕圆走转之中的拳术。由于转掌时的 走圆圈正好经过八卦的八个方位,其技法讲究纵横交错,随走随变,随机应变,以 变应变,恰合《周易》中“刚柔相摩,八卦相荡,运动不息,变化不止”之理,故称之 为八卦掌。八卦掌要求行走如龙,动转如猴,换势如鹰;步如趟泥,手如拧绳,转 如磨磨。要求下盘腿脚稳健、轻飘;中盘身腰柔韧、灵活;上盘掌背劲遒、敏捷。 而这三盘又必须身随步动,掌随身变,步随掌转,上下相随,形成一个整体。

  1. 南拳


主要流行在两广、两湖、福建、江浙等南方各省。虽流派较多,但它们的基本 风格是一致的。南拳在技法上多用拳法、掌法。身法上,俯仰吞吐,靠崩闪转,灵 活多变;步法上,四平八正,落地生根;腿法较少,间或用之,一般不高踢、高踹。 常鼓劲而使肌肉隆起,以发声吐气助长发力。总的特点是:一步三变手,步稳而 势烈,动作紧凑,发力有声,威武雄壮,气势镑礴。

(六) 八极拳

是一种以挨崩挤靠等贴身近攻动作为主的短打类型的拳术。套路结构短小 精悍,发力刚猛暴烈。发招时常吐气发声,以气催力,以声助威,咄咄逼人,具有 节短势险、刚猛暴烈、猛起硬落、逼射近攻的特点。八极拳的步型多以弓步、马 步、半马步、丁步为主,步步有势,势势连招;步法有搓步、碾步、震步等。它没有 蹿、蹦、跳、跃和跌、扑、滚、翻等动作,易学好练,内外功兼修。

(七) 通背拳

通背拳可分为五行通背、白猿通背、六合通背、五猴通背、劈挂通背等多种。 它的主要特点是:出手为掌,点到成拳,回来仍是掌,打拳不见拳,动作大开大阖, 甩膀抖腕,击拍动作轻快响亮;发力脆快冷弹,起于腰背,贯于肢体。练习时,胸 背吞吐,拧腰切胯,两肩松沉,双臂交换摔劈,劈啪之声连续不息。通背拳对腰、 背、肩、肘、腕及髋部的柔韧性、灵活性以及身体的协调性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八) 翻子拳

因其主要招式有八个,所以又叫“八闪翻”。翻子拳套路一般比较短小精焊、 发力迅猛,双拳出击密集如雨,架势俯仰闪进,动作一气呵成,故有“翻子一挂鞭” 之说。其主要特点是:拳不空发,手不空回,不棚即挑,不托即劈,不刁即裹,不扣 即搂;一法多用,多法合用,往返连环,步疾手密,连珠炮动。翻子拳在数百年的 广泛流传中,形成了各种不同流派。盛行于河北一带的有燕青十八翻;盛行于安 徽一带的有一字八翻;盛行于甘肃一带的有马家翻子、鹰爪翻子;盛行于东北一 带的有龙形翻子、鱼跃翻子等等。这些翻子拳法,虽在劲力、风格上略有不同,但 仍同属一脉。

(九) 劈挂拳

又名“披挂拳”,是一种放长击远类型的拳术。其特点是:发力饱满,气势贯 通,双臂交劈,大开大合;身法上要求吞伸吐缩,虚实分明。练习中要求拧腰切 胯,溜臂合腕;技法上主张以快打慢,以长制短,横拦斜击,闪进快攻。有“不招不 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之说。但此拳放长击远,猛劈硬挂,亦有弊 端,即往往易放不易收,容易给对方造成可乘之机。故练劈挂拳者,大多又练太 极拳或八极拳,以圆化劲,以短分势,有“八极加劈挂,神鬼都害怕”的说法。

(十)戳脚

是一种以灵活多变的腿脚功夫为主的拳种。戳脚的腿法、步法名目繁多,朴 实无华,讲究实用。主要腿法有:砸丁、侧点脚后挑腿、明腿、暗腿、秘腿、藏腿等。 还有后撩、侧踢、前扫、后扫、旋踢、飞脚、连环飞脚、蹬踹、旋风脚、旋子等。各种 腿法在运用时,进有方、退有度,上下左右均可使用。常常是一步一腿、一步一 脚、连连击发、环环相套。或是一左一右、左右互换轮番进击,似鸳鸯成双出现, 故把此类动作叫做连环腿、鸳鸯脚。

(十一)地躺拳

也称地功拳,古称“九滚十八跌”,俗称“就地十八滚”。是一种以跌、扑、滚、 翻等地躺摔法为主的拳种。地躺拳的特点是以跌扑诱敌深人,藏技击于滚翻之 中。上肢多用冲、推、搂、格、砸、挑、撩等手法;下肢常用踢、蹬、摆、弹、勾、挂、踹、 铲等腿法;身法上除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吞吐伸缩外,还讲究抢、压、摔、绞、旋、 盘等底盘技法。地躺拳的难度较高,技巧性较强,其中的抢背、鱼跃前扑、侧身 摔、旋子、前倾跌、鲤鱼打挺、乌龙绞柱、飞绞剪等动作,在练习时要注意训练方法 和安全。

(十二)象形拳

是一种模仿人和某些动物的形态、动作、搏击特点并结合武术的攻防技法而创编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拳种。如猴拳、螳螂拳、鹰爪拳、醉拳、虎拳、蛇拳、鸭 拳、狗拳、鸡拳、螃蟹拳等。象形拳的主要特点是以形象为势,以意真传神,动作 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技法明确,攻防逼真。

以上简单介绍的这些拳种,只是我们中华武术宝库中的凤毛麟角,练习者可 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和技术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 拳种。一般地说,身体素质好,或有一些武术基础的青少年可选择长拳、南拳、地 躺拳、象形拳、劈挂拳、通背拳、八极拳等。老年人、体弱者,或腰腿功较差的人可 选练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等。当然,这中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 人只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本身的条件适当地加以选择就行了。

二、器械类

在练好拳术的基础上,再练器械就容易了。一般地说,每一个拳种都有自己 相应的器械套路,就器械的种类来说也是很多的。过去有“十八般兵器”之说,其 实远不止此数,为什么只称“十八般”呢?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数字之极,所以 历来人们都喜欢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表示数目众多。十八是九的倍数,说起来又 顺口,所以“十八般兵器”就一直沿用到今天。这跟人们习惯使用九霄、九泉、十 八罗汉、十八层地狱、三十六计、七十二变、十万八千里是一个道理。

“十八般兵器”的分类一般是根据其形状和使用方法而定的。大体可分为: 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和暗器械五种。

(一)短器械



刀主要由刀尖、刀刃、刀身、刀背、护手(刀盘)、刀把和刀彩(刀把上所系三块 不同颜色的绸子)构成(图1-1-1)。刀的长度以练习者直臂垂肘抱刀的姿势为 准,刀尖不得低于本人耳上端(图1-1-2)。刀的重量(包括刀彩),成年组男子不 得轻于〇. 7公斤;成年组女子不得轻于0. 6公斤;少年儿童以适合为宜。刀彩不 得超过刀身的长度。

图片1

快速、勇猛、刚劲是刀术的基本风格特点。在练习时要求把劈、砍、斩、截、 挂、扎、拦、扫等刀法和身法、步法、眼法融为一体,要做到步法迅疾、跳跃轻灵、翻 跳旋转、进退自如,充分体现出刀如猛虎的剽悍、勇猛和雄健的气势。

  1. 短稳剑


短穗剑由剑锋、剑尖、剑身、护手、剑柄、短穗构成(图1-1-3)。剑的长度以练 习者直臂垂肘反手持剑的姿势为准,剑尖不得低于本人的耳上端(图1-1-4)。剑 的重量(包括剑穗),成年组男子不得轻于〇. 6公斤;成年组女子不得轻于0. 5公 斤;少年儿童以适合为宜。

剑,自古以来被称为百兵之君。所谓君是指君子、文人的意思。自周代开 始,文臣、武将、儒生、布衣均喜佩剑于腰。一是为了锻炼身体,二是为了防身自 卫,同时也把佩剑作为一种高雅的装饰。短穗剑以刺、撩、点、崩、劈、斩、云、抹等 剑法,配合左手剑指(中指与食指伸直并拢,其余三指屈于手心,拇指压在无名指 第一节上)和各种步型、步法、腿法、平衡、跳跃动作构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飘 洒优美、灵活轻快,身剑合一、吞吐自如,快慢相间、动静分明。它与刀的风格决 然不同,有力如猛虎、剑如游龙之说。

  1. 长穗剑


长穗剑,除所系剑穗较长外,其结构和要求与短穗剑相同(图11-5)。长穗 剑的技法特点除刺、撩、点、崩、劈、斩、云、抹等剑法外,以穿剑和挂剑为主。剑未 动,穗先行,配合各种美妙的身法,练起来翻转自如、挺收含放、剑舞穗飞、潇洒大 方。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中描写的那样:“昔 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 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长穗剑多为 女同志所习练。

  1. 判官笔


判官笔又叫状元笔,它的形状和毛笔差不多,一头尖细,一头粗圆,正中有一 环,长度约25厘米左右(图1-1-6)。判官笔小巧玲珑,携带方便,运用时翻转起

 

落、灵活多变、刚柔相济、快速紧凑,具有蛇头豹尾的特点。以穿喉、点肋、仙女引 针、白猿献果、叶底偷桃等小巧快速动作为主。

5.短柄锤

短柄锤形状似瓜,故有“立瓜”锤、“卧瓜”锤之称(图1-1-7)。也有四方形、八 棱形、枣状形的。锤是古代兵器的一种,主要技术方法有涮、曳、挂、砸、擂、云、 盖、甩等锤法。一般地说锤的重量都很大,再加上铁柄,大多有几公斤到几十公 斤的重量。古时有“锤棒之勇不可敌”的说法。使用锤的好手大多是体壮力强 的人

枪由枪头、枪缨、枪杆组成(图1-1-14)。枪全长必须等于本人直立时直臂上 举,从脚底到中指指尖的长度。枪杆任何部分的直径不得少于如下规定:成年组 男子2.29厘米;成年组女子2. 13厘米;少年组男子14岁以上2. 13厘米,14岁 以下2.03厘米;少年组女子14岁以上2.03厘米,14岁以下1. 90厘米;儿童以 适合为宜。

枪,自古以来被称为“百兵之王”,在古代战场上多为大将们使用于马上交 锋。枪因其长而利于舞动灵便,而有利于遥击远刺,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我国历 代使枪的名将举不胜举,流传下来的套路也很多,著名的如:六合枪、岳家枪、杨 家枪、罗家枪、子龙枪、罗汉枪、天柱枪、断门枪、锁喉枪、梨花枪等。枪的主要技 法有:拦、拿、扎、劈、崩、穿、点、挑、拨、扫、舞花等。其中以扎为主要枪法,有“枪 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之说。枪法加上各种步型、步法、平衡、跳跃、翻转等动作 构成一个完整的套路。演练起来变化莫测、神出鬼没,动如雷霆、势如游龙,节奏 明畅、气势奔放。

枪是比较难练的一种长器械。有“年拳、月棒、不离手的枪”,以及“百日刀、千日 枪”等说法。对习武爱好者来说一般都是先学会些拳术、刀棍套路之后再开始学枪。

2•棍

棍是由蜡杆或金属材料制成,长度不限,但不得短于舞棍者身高,粗细规定 与枪同(图1-1-15)。棍是兵器中使用最早的器械之一,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折 木为棍作为兵器来狩猎、防身,故棍被称为“百兵之祖”。棍的主要技法以抡、劈、 扫为主,此外还有提、撩、戳、崩、绞、格、挑、挂、点、托、架及舞花等棍法。演练时, 动作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节奏鲜明、气势凶猛,常常是指上打下、声东击西、首尾 互用、横扫一片。

3.大刀

大刀由刀尖、刀刃、刀背、刀穗、刀盘、刀身和刀尾构成(图1-1-16)。从几公 斤到几十公斤,甚至可达五六十公斤。大刀可劈、可刺、可砍、可斩,也可长刀短 用,是古代大将上阵交锋常用的武器,其杀伤力很大,所以有“百兵之帅”的誉名。 大刀的技术风格是,一招一式、一动一静,都要体现威武凛然的气概。在动作上 要求不论是劈、斩、抹、撩,还是砍、截、拦、挑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干干净净,做 到刀法清晰,技法明确,没有丝毫含糊之处。大刀的传统套路有很多,如:春秋大 刀、五虎大刀、关王刀、蔡阳刀等。大刀的主要招式有一马三刀、横扫千军、泰山 压顶、败式拖刀等。另外还有缠腰、绕脖、背花、云胸等花式^

4•戟

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兵器,起源于商代,在战国时期和汉代是军队的主要作 战武器之一。可勾、可斩、可刺,有一兵三用之妙。不同时期戟的形状也有所不 同,有丁字形、十字形和现在常见的月牙形(图1-1-17)。戟在攻防运用时皆寓龙 的形象,展龙的威风,现龙的神态。戟谱曰:此戟本是一条龙,张牙舞爪向前冲, 来时好比龙探爪,去时总是奔前胸…"•在传统戟的动作名称中,大多也有个“龙” 字。如:青龙探爪、懒龙翻身、乌龙摆尾等。戟的基本招法有:贴靠法、推托法、勾 搂法、刁钻法、抛片法、提拢法等。戟的步法与枪术相似,但多取丁虚步和半弓 步。演练时,不伏不仰、进退灵活、易攻易守、潇洒威武。



镜也是我国古代兵器的一种,有“百兵之威”的美称。镋由镋头、镋翅、镋杆 和镋钻组成,其分量较重,镋翅上带有利刃或尖刺(图1-1-18)。

镋的形状在不同时期也略有不同。演练时要求功架稳、身法灵、步法活,动 作大而变化快,一招事变并通过腰劲发挥出镋的狠、凶、猛、恶的特点。其主要技 法是扎、挑、勾、拉、卷、捞、撩、砸。技击时以攻为主,攻中带守,守中寓攻。

图片2

(三)双器械

  1. 双钩


双钩是一对由钩刀、钩头、钩身、月牙护手构成的双器械。比剑稍长,分量也 较刀剑为重(图1-1-23)。双钩既具有剑术的灵活轻快,又具有刀术的威武勇猛 之特点。其主要技法有:勾、扎、劈、封、撩、挂、斩、锁、架等。演练时,双手挥舞、 左右配合、主次分明、繁而不乱,并与身法、步法协调配合,上下相随、身械合一, 给人一种气势磅礴、潇洒奔放之感。

  1. 峨嵋刺


峨嵋刺是两根长约30厘米的钢刺,中间粗两头尖,正中间有一个可以转动 的圆环(图1-1-24)。它又分为三棱峨嵋刺、六棱峨嵋刺和浑圆峨嵋刺三种。运 动时将圆环套于双手的中指上,在拇指或中指拨刺的瞬间,手腕用力抖动,它就 在手中飞快地转动。峨嵋刺的主要技法有刺、点、划、穿、抹、挑、扎等,再配合各 种步型、步法、身法、平衡、跳跃动作组成套路。峨嵋刺由于运动风格独特,又便 于携带,很受习武者喜爱,特别适合女子练习。

图片3 图片4

  1. 双匕首


双匕首又叫双插子,长约21厘米,由尖、刃、柄构成(图1-1-25)。匕首因其 短小锋利,便于携带和收藏而深受习武者喜爱,也是侦察兵和武警战士必备的武 器之一。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侠客行》中说“少年学剑术,匕首插吴鸿,由来 万夫勇,挟此生雄风”。他在另一首诗中还写道:“笑开燕匕首,拂拭竟无言。”可 见李白是很喜爱匕首的。双匕首的主要技法有刺、扎、挑、锁、割、撩、架等。演练 双匕首时要求手快、眼快、身快,并和各种步法、身法、腿法相配合,两手左右挥 舞、上下相随、近身快攻、以短击长、险中求胜。

(四)软器械

  • 绳镖


绳镖又叫绳鞭,它是用一根较长的绳索和一个拴在绳头的金属镖头组成的。 镖头呈圆锥形或棱形,长短轻重不一,一般镖身长12〜18厘米,重300〜350克。 镖头上方系彩绸称作飘带,绳端打结成活套,称为把手。绳镖的绳长约为本人身高 的两倍(图1-1-29)。演练时绳端的把手套在手腕上,左手扣腕握住绳子;右手抓握 绳身,巧收快放,动作纵横交错,软中见硬。演练时,运用身体的各部分关节做缠绕 收放的动作,由圆周运动瞬间变为直线运动,使镖头以最快的速度向前打出,随即 收回复变为各种圆周运动。放镖时要求身械协调配合、力达镖头、击点准确。

  • 九节鞭


九节鞭由鞭头、鞭把和中间若干鞭节组成,鞭节由圆环连接,圆环上系红绸,称 为鞭彩;鞭节有七节、九节、十三节之分,但一般通称为九节鞭(图M-30)。九节鞭 的长度以本人直立,鞭头触地,把顶下颏为准。九节鞭既可折叠,又可放抡;既可单 练,又可对打。收回一团,放出一片;收回如虫,放出如龙;收回如鼠,放出如虎。九 节鞭以其实用和携带方便深受习武者喜爱。九节鞭有正握和反握,即阴把和阳把 之分。阳把(正握)灵活,阴把(反握)有力,各有所长。九节鞭的技法有甩、扫、缠、 抡、抽、挂、拐、盖、舞花等。练习时以圆周运动为主,以手臂的摇动和运用肩、臂、 颈、腰、腿等身体各部位为支点的转带、拨打等动作来增加鞭的运动惯性,使鞭头走 圆周路线并爆发出打击力量。抡鞭时,身械要协调,舞花要贴身,力点要准确。要 法:纵打一线、横打一片,鞭法清晰、勇猛快速,收放自如、快而不乱。

  • 三节棍


三节棍也叫三节鞭,是由三节等长的短棍用铁环连接而成(图1-1-31)。其 长度等于练习者直立时,手臂伸直上举,从地面到中指尖的距离。三节棍不但具 有长器械棍的劈、点、撩、拨、扫、抢、挂、架、格、云的特点,而且具有刀、剑、鞭等短 器械的使用特点。演练三节棍时,可用单手或双手任意握其第一、第二或第三 节,以各种棍法配合步型、步法、腿法、身法及跳跃、翻腾、滚翻等动作组成舞花、 龙摆尾、拦腰棍、地躺滚等独具特色的动作。三节棍的主要风格特点是长短并 用、软中寓硬、狂逼暴击、勇猛快速。

  • 梢子棍


梢子棍是由一长棍和一短棍中间用铁环连接而成。短棍叫梢节,长40〜50 厘米;长棍叫棍节,长140〜150厘米(图1-1-32)。据传梢子棍是由农家在麦场 上打麦子的连枷演变而来的。梢子棍在技术上除具有棍的劈、点、撩、拨、扫、抡、 挂、架、格、云的特点外,同时还具有独特的摇、挂、舞花等技法。在实战中,它能 以梢节的摇挂来进攻和防守。其主要动作有上打插花盖顶,下打古树盘根,背后 插花,左右背梢,朝天开花,地下十八滚等。

1.飞镖

飞镖的形状和匕首相似,但比匕首小巧灵便,约9〜15厘米长,轻重不等(图 1-1-34)。在热兵器尚未发明以前,飞镖作为远距离伤人的 武器具有易学好练、携带方便、杀伤力强的优点,因而得以 流传,至今未绝。发镖时,以大拇指按镖背,下面四指和大 拇指相对并靠拢,肩臂放松,利用快速抖腕的爆发力把镖发 出。发镖的手法有阳手(掌心向上)和阴手(掌心向下)之 分,阳手可打平面和上面,阴手可打平面和下面。身法和步

法练法不一,但以充分发挥腰腹力量和蹬地力量为佳。

  1. 飞蝗石


飞蝗石是以鸡蛋大小的石卵(圆形或椭圆形为宜)遥击敌手的一种暗器。 《水浒》中的“没羽箭”张清虽武艺平平,但他那手快速而准确的“飞石”能连败数 名大将,可见这种飞蝗石在古战场上,还是有一定的威力的。飞蝗石的出手方法 分阴手(掌心向下)和摔手(掌心向上斜出)两种。近用阴手,远用摔手,以摔手为 主。练习方法和飞镖相似,可先在近距离内立一与自己同高的木板,在木板上从 里到外画上圆圈,如同射击的靶子,对准靶子练飞蝗石,并不断延长靶子的距离。 要求出手的石卵猛烈、快速、准确

以上介绍的这些器械也仅仅是我国武术兵库中的一部分 (其中有些属稀少兵器),我们应该有选择地进行练习。至于 练习者选学什么器械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条件来定。一般来 说,剽桿有力者宜练刀、棍,机灵敏捷者宜练剑、枪,身材修长 者宜练枪,矮壮敦实者宜练刀,苗条灵敏者宜练剑,粗矿有力 者宜练棍。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有可能,刀、枪、剑、棍最好都能学练。至于 其他器械如九节鞭、流星锤、三节棍、双刀、双剑、大刀等均可由练习者自己酌定 练习。

但无论学习哪一种器械,都必须正确地掌握好使用方法,切不可乱来。如练 习剑时就不能做出刀术中的缠头裹脑动作;练习刀时,不持刀的手只能是拳或 掌,绝不能成剑指。在练习九节鞭、绳镖等软器械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伤害 事故发生。初练时,可用绳索拴小砂袋代替器械,待动作熟练后再使用真器械。

三、 对练类

  • 徒手对练


徒手对练由两人或多人以徒手的踢、打、摔、拿等攻防技术组成。有对打拳、 对擒拿等。

  • 器械对练


器械对练由两人或多人以器械的击、刺、格、挡等攻防技术组成。有长器械 对练、短器械对练、双器械对练、软器械对练、长器械与短器械对练、单器械与双 器械对练、单器械与软器械对练、双器械与软器械对练等形式。

  • 徒手与器械对练


徒手与器械对练是一方徒手,另一方持器械进行对练的形式。如空手夺枪、 空手夺刀、空手夺匕首、空手破双枪等。

四、 集体表演类

一般是指三人以上徒手或持器械的集体表演。表演时可用音乐伴奏,使动 作节奏及队形队列的变化整齐协调,如集体基本功表演、集体拳术表演、集体剑

术表演、集体刀术表演、集体棍术表演等。

五、攻防技术类

一般指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要求进行的技击运动。它合理地运用了人体解 剖学和运动力学的原理,并根据人体结构特点和活动规律,把擒拿、格斗、摔跤和 防卫的技击精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可拳打脚踢,又可肘顶膝逼;既可锁扣擒 拿,又可快摔猛跌;攻防有度、变化多端。它是中华武术的精华和核心,是武术套 路中攻防技术在实战中的具体运用,并为套路运动提供丰富多彩的动作素材。

第二节学练武术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 要有正确的习武目的

学练武术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那就是为了锻炼体魄,强筋壮骨, 防治疾病,陶冶性情,培养意志和防暴自卫。绝不能为打而学,为霸而练,不讲武 德,离开正道,走向歧途。

“武以德立”、“武以德先”,武术界倡导良好的武德、武风由来已久。古之英 豪习武,首在目标明确,动机纯正,以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为重;不谋私利而秉 大义;不畏强暴而舍己为人;言语谦虚不俗,行为善始善终;平常为人虚怀若谷, 讲礼守信;习艺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历代各门各派武师都十分重视修养武德, 端正武风,提出“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和“缺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理 者不可教之武”的格言,把武德列为习武与教武的先决条件。当然,武德在不同 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标准。过去,武德一般指各门各派的武规和戒律,如:“少林 拳十戒”、“内家拳五不传”等。其内容大多主张尊师重道、除暴安良、匡扶正义, 严禁逞能好斗、骄奢淫乱、纵酒贪杯以及做一些违背封建道德的事等。今天,我 们所提倡的武德,除继承发扬传统中的武德精华外,还要讲文明,懂礼貌,谦虚谨 慎,刻苦好学,遵纪守法。绝不能恃武凌弱,为非作歹,或拉帮结伙,寻衅闹事;更 不能学了一招半式,便洋洋自得,忘乎所以,视为奇货可居,借以沽名钓誉、谋财 取利;也不能一时心血来潮,把武术当做Bf髦来猎奇。只有明确了习武目的,端 正武风,树立高尚的武德,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武术技能,以武强身,以德养性, 为四化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贡献。

二、 要从基本功练起

“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要想练好武术,必须先练好武术基本功。这就 像盖房子一样,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行的。基本功练得越扎实,学习复杂的动作 和套路就越容易。武术基本功的内容主要有:腿功、腰功、肩臂功,平衡、跳跃和 跌、扑、滚、翻等。通过基本功的训练,能增强练习者各部位关节、韧带的柔韧性 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弹性和控制能力,并能减少甚至防止练习中伤害事故的发 生。对习武者来说每一项基本功,每一个基本动作,都要一丝不苟,力求准确,反 复练习;不要怕枯燥无味,更不能只练自己有兴趣的动作。练习基本功时,特别 要注意姿势正确,动作协调,否则,一旦形成错误动作,纠正起来就难了。

三、 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要想提高武术动作的质量,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除进行各种基本功和基 本动作训练外,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这里所说的身体素质,主要包括柔韧、 力量、速度、弹跳等几个方面。练习的方法很多,如提高弹跳力的练习方法有单 脚跳、双脚蛙跳、跨步跳、助跑摸高跳、原地纵跳,或利用台阶、楼梯等由低处向高 处跳(这些练习,在负重的情况下锻炼效果更好。如绑沙袋、肩负杠铃等)。速度 的练习方法有:30米、50米加速跑,上坡加速跑,下坡加速跑,各种短距离的变速 跑和变方向跑,以及急起急停跑等。力量的练习方法有:利用杠铃、哑铃、石担、 拉力器等器械进行专门练习,或者练习俯卧撑、单杠上的引体向上、双杠上的屈 臂伸等。总之,练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素质 训练。练习时间的长短和运动量的大小,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

 

浏览2,08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