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每一个出外寻梦的人一样,李小龙来到旧金山后,首先面临的就是谋生 问题。李小龙不想用家里的钱完成学业,只想凭自己的本事在美国站稳脚跟。 然而,身在异乡,靠什么维持生活?这个问题,李小龙在香港时就曾考虑过, 当时的想法是靠功夫来赚钱,也就是开馆授徒,所以他才会在离开香港前拜邵 汉生为师。但是开馆授徒也要有条件,资金、场地从何而来?更何况你一个初 来乍到的中国少年,如何让当地人知道你的名字,并且相信你功夫?
李小龙离开香港前,父亲李海泉给他一个住在旧金山市区的朋友文世伯写 了一封信,让他代为照顾刚到美国的李小龙。李小龙办完相关身份证明后,就 去拜访文世伯,顺道在旧金山等待大哥李忠琛。找到文世伯的住处后,李小龙 发现父亲的这位老友身体状况很差,连自己都需要别人照顾,更别说照顾他人 了,于是就有些灰心,轻蔑之情溢于言表。
老于世故的文世伯岂会看不出他的心思,他既没有托人帮李小龙找工作, 也没有给他好脸色看,而是劈头盖脸的给李小龙泼了一盆冷水:在香港,你李 小龙是小有名气的童星和威震街坊的小霸王,还有个走到哪都会有人卖面子的 老爸;但是在美国,没有人知道你是谁,也没有人知道你从哪里来,过去干过 什么,有过多少风光的经历。在美国人眼里,你李小龙就只是一个来美国“淘 金”的华人,一个什么都不是的穷小子。在美国,一切东西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换来,没有人能帮你、照顾你;没有真本事,哪怕你饿死了,也只能落得与臭 水沟里的老鼠为伍的下场,没有人会同情你。
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总是如此之大,生活会把一切美好的梦想都打得粉碎; 它露出狰狞的笑容,热情的欢迎着每一个想要成为主人的客人,然后将他们吞噬。有很多人觉得文世伯冷酷无情,可他说的都是实情,那才是真正的美国,
才是李小龙真正将要面对的现实。作为李小龙父亲的朋友,文世伯给李小龙提 供住处已是仁至义尽,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作为一名在美国生活多年的老 华人,文世伯能够在李小龙开始美国生活之前就把这些对他讲清楚,让他对未 来有个清醒的认识,恰恰是非常必要,且非常坦诚的。
当然,文世伯这么做也许还有另一个原因:他从神情举止上看出了李小龙 是个心高气傲之人,这样的脾气对他在社会上谋生决非好事,有必要在一开始 就杀杀他的傲气,免得日后吃亏惹麻烦。从这一点上看,文世伯是用一种比较 残忍的方式在帮助李小龙,这种方式很有美国特色,也能激起李小龙的斗志。
李小龙没有记恨文世伯,他原本就没想用别人的钱来念书生活。为了等大 哥李忠琛前来旧金山会合,李小龙开始自己找出路。起先,他在餐馆做杂工, 每天拖地、擦桌子、刷碗、倒垃圾,勉强度日。后来,凭着自己的勤快和俊朗 的外形,又被提拔为服务生,生活才稍稍有了一些改善。但这些毕竟都只是权 宜之计,稳定的收入才是立足之本。
来到旧金山后,李小龙也没有放松对武术和舞蹈的练习。有一次,李小龙 在住处练舞时被文世伯的儿子撞见。文家兄弟见他舞技如此精湛,就劝说李小 龙可以开办一个恰恰舞培训班来赚取生活费。李小龙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在文 家兄弟的帮助下,联系到了旧金山弯区的一处社区,在他们的礼堂开办舞蹈 课。为了吸引学员,李小龙的舞蹈班收费很低,尽管如此,还是应者寥寥,经 常出现冷场的情况,郁闷的李小龙只好对着空荡荡的礼堂打拳发泄。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小龙的舞蹈课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此人名叫严镜 海,专程从奥克兰赶来观摩李小龙的舞蹈。这次见面持续的时间很短,两人也 没有进行太多的交流,李小龙只是一如既往的把融入自己功夫的舞蹈淋漓尽致 地展示了一次。李小龙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次短暂的会面,让自己给这位名 震美国华人武术界的高手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和严镜海之间的故事,也是从 那一刻开始。 人在旧金山会合后,便相互照顾一起在美国读书发展,但是事与愿违,李忠琢 已经接到了明尼苏达州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只好先一步赶去报到。李小龙 本打算跟着大哥一同前往明尼苏达,这也是家里人的意见,然而李小龙却没能
在明尼苏达找到合适的大学就读,兄弟二人匆匆见面后,不得不再次分手。
从李小龙后来的发展看,这次分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李小龙家人的本意 是,让李小龙与大哥待在一起,既能在生活上相互照应,也好让成绩优秀的李 忠琛指点李小龙的学业,看住这个到处闯祸的弟弟。如果事情真的按这样发 展,李小龙的生活就会从此改变,他所走的也许就是另外一条人生之路,振藩 国术馆会不会开办,李小龙会不会认识莲达,能不能在美国武术界打开一片天 空,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世界很可能失去一位叱咤一时的功夫巨星 李小龙,而多了一个普普通通、可能现在还活着的李振藩。
二、半工半读的西雅图岁月
李忠琛走后不久,李小龙也离开了旧金山,前往位于美国西北的西雅图, 投奔李海泉的旧友周露比女士。周露比是有名的华人女社会活动家,在当地很 有一些名气,还开了一家餐馆。与文世伯一样,周露比女士并没有因为李小龙 是故人之子而对他另眼相看,而是要他签一份协议:李小龙每周必须在她开的 餐馆工作4小时,才能在她家借宿、搭伙吃饭。为了安顿下来,李小龙签下了 这份协议。
1959年9月3日,李小龙进入西雅图爱迪生技术学校高中部就读。这是因为 他英语不好,无法直接升入大学,不得不在这所学校补习一段时间,相当于大 学预科班。
在餐馆干活非常不易,那位周露比女士是个标准的“母老虎”,李小龙稍 有纰漏,就会对着所有客人的面对他大声训斥,把他完全当成一名劳工来使 唤。面对“老板”的吹毛求疵,李小龙硬生生压下胸中的火气,他知道现在不 是发火的时候,一旦跟周露比翻脸,丢掉的就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自己在 美国的整个前途。在餐馆打工的同时,李小龙也开始了自己在美国的学业。李 小龙在香港时根本不爱读书,但是到了美国后,他就像变了个人一样,不但改 掉了逃学的毛病,而且成了班里最认真的学生之一。
人只有在逆境中才会奋起,只有在吃过苦后才懂得珍惜。
李小龙曾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赴美之后,我发现那些诸如恰恰舞等玩
意,皆属毫无意义的消遣玩乐;相比起来,还是读书实际得多,因为个人的将 来完全取决于学识。”
“威尔逊总统”号上的所见所闻和来到美国后亲身经历让李小龙在一夜之 间长大了,他开始试着收敛暴躁轻佻的脾气,开始懂得学习对自己人生之路的 重要性。尤其在语言学习上,李小龙更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在餐馆打工也 让李小龙有了不少与外国人对话的机会,英语口语水平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锻 炼。李小龙能够强忍怒火和憋屈坚持留在餐馆,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半工半读很辛苦,也很充实,出身于富足之家的李小龙终于体会到了穷人 是怎样生活的。李小龙在另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自从踏足此间,我再没有向 父母要过任何接济,而为了生计,课余唯有在餐馆里兼职。坦白说,日子确是 很艰苦。”
有压抑,才有爆发,18岁正是一个人人格形成完善的最关键时期,从李小 龙后来拍摄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所扮演的大多都是一些有着鲜明性格的 草根英雄,他们所反抗的则是工头、无良老板之类的人物。李小龙之所以会选 择这个角度来惩恶扬善,可以看成是对这段时间生活的一种发泄,一种报复。
当然,这种内心的变化很难被外人所察觉,在大哥李忠琛眼里,李小龙变 得懂事了,能吃苦,还用功,全然不是那个横行香港街头的小霸王。李忠琢经 常会写信把李小龙在西雅图的生活状况告诉家里人,家人自然也是非常高兴, 看来把这个“顽劣子”放出去历练这步棋是走对了。
不过我们千万不要被李小龙表面的“顺从”迷惑了,他从来就不是一个逆 来顺受之人——忍耐,是被逼无奈;忍耐,是权宜之计;忍耐,是寻找机会。 只要机会一来,他就会寻找改变。
为了“脱离苦海”,在经济上完全独立,李小龙尝试着在外面找工作。在 美国,黄皮肤的人,尤其是华人是很受歧视,很不被信任的,因此找工作也很 难。几经周折,李小龙终于在《西雅图时报》谋得了一份折报的工作,就是每 天早上7点前将报纸送到订户的家门口。这份工作虽然轻松,但报酬也不多, 李小龙送完报纸后,经常会坐在马路边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陷入沉思。思考是李小龙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浏览7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