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调节法:情绪状态与外部表情存在着密切的有机联系。俗话说:“情动于衷而形于 外”,情绪的产生会伴随一系列生理过程的变化,并由此而引起面部、姿态等外部表情。如 愉快时兴高采烈,笑容满面,手舞足蹈;愤怒时横眉竖眼,咬牙切齿,紧握双拳;沮丧时垂头 丧气,肌肉松弛,萎靡无力等。既然情绪状态与外部表情存在着密切而有机的联系,我们就 可以通过改变外部表情的方法而相应地改变情绪状态。如感到紧张焦虑时,可以有意识地 放松面部肌肉,不要咬牙,可用手轻搓面部,使面部肌肉有一种放松感。当心情沉重、情绪 低落时,可以有意识地做出笑脸,强迫自己微笑,假使做不到,可以看看别人的笑脸,或者 想一想自己过去最高兴的某件事,也可以想一想自己过去最得心应手的比赛情境。

颜色调节法:颜色是视觉刺激物,可以同时引起其他感觉,使人感到冷暖、重量、味道 等的不同,这种现象称为“联觉如有一家装有空调设备的工厂,车间温度一直保持在 22无不变,工人们都说觉得冷。后来把青绿色的墙壁改成珊瑚色,就再也没有人喊冷了。还 有一家工厂把装载货物的黑木箱改漆成淡绿色,使工效有了很大提高。有人还做过这样的 实验:把黄色的西瓜汁分成两份,一是原来的黄色,另一染成食用红色,让几位味觉正常的 人来品尝,结果大部分人都说红色的西瓜汁好喝,其实色素并没有改变西瓜的味道。

在竞赛中也可以利用“联觉”现象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例如,过分紧张时,看些绿、 蓝、紫的色彩具有镇静作用,设法用绿毛巾擦汗、饮用带绿色等冷色的饮料或到蓝色环境 中休息一下,可使过度兴奋得到缓解。如果运动员临场精神状态不振,则应多给红色刺 激。 *

暗示调节法:暗示主要指语言暗示,当然,也可以用手势、表情或其他暗号来进行。暗 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其中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前线流行着一种因炸弹的爆炸震惊而得的心理恐惧症,叫“弹 震病”,严重者竟四肢瘫痪。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参加了战时治疗,他凭借以往的声望成功 地进行了一次暗示:他用笔在一个下肢失去知觉的士兵膝盖以下若干寸画一圈,并肯定地 告诉患者,次日便能复原。第二天果然恢复了原状。这样日复一日地画圈,士兵很快地痊愈 了。这就是医学上的暗示疗法。有些人生理上一点病也没有,可是怀疑自己有病,就变得一 天一天消瘦下去,一般医生往往对此束手无策。有“暗示疗法”经验的医生则对病人说:“我 给你打一针特效药,保证你三天以后恢复。”针打了,病人果然神气活现地好了。其实,医生 注射的是葡萄糖水,真正治好病的是语言暗示。

暗示不仅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还可影响到人的生理变化。在实验室中,反复 给一个人喝大量糖水,经化验可以发现被试者的血糖升高,出现尿糖,同时尿量增加。如果 让被试者处于催眠状态,只给语言暗示,告诉被试者你已经喝了大量糖水,但实际不给糖 水,结果同样会出现血糖升高、尿糖和尿量增加的现象。这个例子说明,语言暗示可以给人 脑以“兴奋”的刺激,虽然被试者没喝糖水,但大脑还是参与了体内糖的代谢活动。

接受暗示毕竟不是一种根据事实作出判断的品质。一般来说,小孩较成人易受暗示, 女性较男性易受暗示,普通人易受权威暗示。

暗示可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竞赛之前和竞赛之中,教练员与运动员应尽量用积 极语言分析对手情况,制定战术,树立信心,避免使用消极词语。如用“我很镇静”代替“我不 紧张”,用“我充满力量”代替“我还没有疲劳”,用“我站得很稳”代替“千万别摔倒”等等。教 练员和运动员还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手势、姿态、脸部表情和眼神,这些都是传递暗示信息 的媒介,可能对他人的心理带来重要影响。

活动调节法:大脑与肌肉的信息是双向传导的,神经兴奋可以从大脑传至肌肉,肌肉 活动詹息也可以传至大脑。肌肉活动积极,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多,大脑的兴奋水 平就高,情绪就会高涨。反之,肌肉愈放松,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愈少,大脑的兴奋 性就降低,情绪就会平稳。

这样,采用不同速度、强度、幅度、方向和节奏的动作练习,也具有调节运动员临场的 情绪状态的作用。例如,情绪过分紧张时,采用一些强度小、幅度大、速度和节奏慢的动作 练习,可以降低情绪的兴奋性,缓解过度紧张状态。情绪低沉时,可采用些幅度小、强度大、 速度和节奏快的变向动作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提高情绪的兴奋性。

呼吸调节法:通过深呼吸可使运动员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情绪紧张时,常有呼吸短 促现象,这时可以采用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这将有利于情绪兴奋性的下降。情绪低沉 时,可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这将有助于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这种方法之所以 奏效,是因为情绪状态与呼吸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例如,情绪紧张时,呼吸快而浅,由于 快呼吸,使体内进入大量氧气,呼出大量二氧化碳。问题在于二氧化碳呼出过多,会使血流 中的二氧化碳失去平衡,时间一长,中枢神经便迅速做出抑制性的保护性反应,这时,可采 用加深或放慢呼吸频率的方法来消除紧张,一小段时间后,就会得到安静的效果。

气味调节法:气味能影响情绪。例如苹果能产生一种黄昏时刻的安静效果,因为苹果 的香味对肾上腺有调节作用,能使激动、焦虑和发怒等情绪得到控制。耶鲁大学心理生理 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认为,嗅一嗅或者只要简单地想象一下食物的香味就能引起脑电波 的改变。苹果与香料的混合物有很好的镇静作用,甚至能使某些人避免产生恐惧心理。英 国的科学家发现,对模拟海滨实验室里的病人在室内加入海洋特有的气味时,其精神更为 松弛。日本一名研制香味空气装置的工程师声称,计算机操作人员在呼吸茉莉和柠檬香味 的空气后,计算错误减少了 33% ~54%。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也应注意气味对心理状态可能造成的影响,应注意房间的通 风换气,运动服、擦汗毛巾应清洁,甚至可以洒一点高级香水等。

音乐调节法:音乐可以改变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自史前时期,音乐就已用于激发狂 喜和热情,在战斗中挑起攻击性情绪,在交往中表达安全和谐,在养生防病中使病人安神、 舒心。不是任何情绪都同样能由音乐来唤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欢乐、悲伤、爱情、期望、 忧思、宁静等常能通过音乐唤起,而害怕、愤怒、妒忌、羡慕等则不能或很难由音乐引起。音 乐中的情感也主要通过节奏和音调来表现。音调和节奏的形式会影响人们的心身谐调、平 衡和节律,也会影响人的创造性和艺术性的发挥。音乐不但在人的心境和情感上产生作 用,而且可以扩大人的注意广度,减少压力,激发联想和表象,并且有助于记忆过程。

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状态和需要来选择相应的音乐。一般来说,可以进行如下的安 排:在每天早晨或午睡后,选择如《蓝色的多瑙河〉的渐进亢奋的音乐,使人消除睡意,渐渐 兴奋起来。音量由小到大,节奏由慢渐快,音调由低渐高,以播放几分钟为宜。此类音乐可 以促使运动员的大脑皮层由抑制状态转入轻度兴奋状态。在入睡前和对于易失眠的运动 员,可选择如《安慰曲〉或《梦幻曲》类的催眠音乐,音量要小,使乐曲表达轻柔舒缓。选择曲 子尽量固定下来,以便使运动员建立音乐与入睡的条件反射。此类音乐的作用是促使运动 员的大脑皮层从兴奋状态转入抑制状态。在进餐时,可以选择如泰勒曼的《餐桌音乐》、莫 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和莫扎特的《嬉游曲》等轻音乐,帮助增进运动员的食欲。在过度 疲劳和神经疲惫时,可选择格雷卡的《早晨〉。在处于压抑、忧郁状态时,可选择贝多芬的 〈走向欢乐》。在处于非常气愤状态时,可以听华格纳的《一群漫游者K在注意力难以集中 时,可以听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德布西的《月光〉、舒曼的《幻想》和巴赫的音乐。此外,也可 选择相应的中国音乐,如一些宫廷式的音乐。具体什么音乐更为适合自己的需要,可以在 实践中和实验室里摸索。

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还应当考虑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包括音乐素养、文化程度、民族特 点及当时的精神状态。借助音乐调整也可以结合灯光、色彩等辅助形式。同时在听音乐时 进行表象演练,其调节效果会更好。

宣泄调节法:有人认为,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以适当的方式及时地和充分 地宣泄自己内心的痛苦、忧愁、委屈、遗憾等情绪。宣泄的作用正如培根所说:如果你把快 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减少一半忧愁。宣 泄的方式主要有倾诉、痛哭和写日记三种。

比如在赛前你对将要进行的比赛感到畏惧,或对教练员的战术部署有不同的看法,你 最好不要带着此种情绪去参加即将进行的比赛,你应该找机会把心中的郁闷发泄出来,同 时从对方那里求得理解与支持。而且你既然是抱着宣泄的态度去做的,那么就无需再多顾 及什么,要使自己的真实情感流露出来,使之真正达到宣泄的目的。

再如你在寄予厚望的一场必胜之战中不幸失败了,那种痛苦的感觉是人人都能理解 的,你不必害羞,更不必考虑你是否像个男子汉,如果你想哭,就让泪水流出来吧,因为你 还要参加以后的比赛,你应该相信自己总会重振雄风的。

人的心理活动的特征,是在一定的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逐渐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能不断地引起他的各种心理现 象,形成他的心理活动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在一足程度上不断地影响或改变着他已有的心 理活动特征。分析人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固有的特征(主要是活动的结构和活动赖 以实现的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人所从事的这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心理特征。这是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之一。

竞技运动活动,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殊种类。竞技运动活动不仅具有人类其他各 种社会实践活动所共同具有的一般特征,同时更具有其本身固有的特殊的专门特征。在竞 技运动活动的范畴中,专项运动活动的种类繁多。每一专项运动活动又各自具有自己所固 有的、独特的活动结构和活动条件,它们对从事该项目的专项运动员提出的心理方面的要 求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各专项运动活动的心理特征是不同的。根据上述辩证唯物主义关 于人的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分析专项运动活动的心理特征,必须分析竞技运动活动的一 般心理特点和专项运动活动本身固有的、独特的活动结构与活动赖以实现的条件。

竞技运动活动的一般心理特点:如上所述,竞技运动活动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 特殊种类,它除了具有人类其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外,同时还具有自己 本身固有的独特的专门特征。这些专门特征,标志了它同人类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种类的 区别。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竞技运动活动的专门特征主要表现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一 般心理特点:

运动活动中,运动员不仅是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活动的客体,具有双重性质。人 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来说,活动的主体总是人,活动的客体总是客观现实中的某种 事物或者是别的活动的主体,而不是活动者本身。在人类的一般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作 为活动主体的人,他的一切活动,包括意识、意志等都落实在活动的客体上。在竞技运动活 动中则不然,运动活动的主体一一运动员,具有主客体的双重性质,即不仅是活动的主体, 同时也是活动的客体。这是由竞技运动活动的根本目的与活动的结构和活动的条件所决 定的。在竞技运动活动过程中,重要的是在完成各种练习的过程中和比赛过程中运动活动 的主体一一运动员获得和表现身体与心理的极限能力,并以此作为运动成绩的标志,在其 他各种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几乎没有这种类似的内容,即便是有也不会是重要的和主 要的。为了达到竞技运动活动的根本目的,在运动活动中,作为主体的运动员,不仅要把自 己的活动、意识和意志等落实在活动的客体上(主要是运动器械与运动活动有关的一切事 物以及竞争双方的其他运动员等),而且还必须把自己的活动、意识和意志等落实在自己 本身和自己的动作上,以此来提高和表现自己的各种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提 高和表现自己完成技、战术动作的准确性和目的性,提高和完善自己迅速与准确地作出判 断、决定或预测并适时恰当地完成各种相应的技、战术任务的能力。缺少了这些就不可能 实现竞技运动活动的根本目的。因此,在竞技运动活动中,活动的主体与活动的客体通常 是融合在一起的。这种活动的主体和客体的双重性质,就是竞技运动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心 理特征。

运动活动必然地与运动员很强的、甚至是极限强度的生理和心理的紧张度相联 系。生理上的极限强度紧张和心理上的极度紧张,在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活动中是必然出现 的,不可分割的。这是由竞技运动活动的根本目的和唯一目的决定的。当然,较大的甚至是 极限强度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度,在人类的其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会遇到,但那不 是经常的,而是带有偶然性质的——通常是特殊的或者是意外事故的结果。在竞技运动活 动中则相反,它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必然的。为了获得和表现最高的运动成绩,强的甚至 是极限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度是必然地联系在一起的,必然地表现出来的。这种紧张度 不仅在运动竞赛中出现,也会在运动训练中出现。缺少了这种紧张度,竞技运动活动的根 本目的就无从实现。因此,强的甚至是极限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度的必然联系是竞技运 动活动的一个显著标志。

竞技运动活动必然有争取最高运动成绩的斗争——竞赛。在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活 动中,活动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竞赛,更重要的是争取竞赛的胜利。竞赛,并不是竞技运 动活动所特有的。在人类的其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通常也进行竞赛,但那种竞赛仅仅 是作为一种方法或手段,去激励人们的活动积极性或者比较获得活动的成果。有没有竞 赛,并不影响或改变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质。竞技运动活动则不然,没有竞赛和没有在 竞赛中取得最高运动成绩的斗争这个关键的和决定性的因素,竞技运动活动则会从根本 上失去存在的意义。

在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活动中,参加竞赛并在竞赛中争取获得最高的运动成绩是整个 人类社会提出的任务。它是由竞技运动的社会意义决定的。争取最高运动成绩的高度责任 感以及最高运动成绩的社会意义,使得在竞赛中取得胜利成了竞技运动活动的根本的和 唯一的目的。因为,它不仅能够满足运动员和人类社会对于某种竞技运动活动的兴趣—— 获得最高运动成绩和欲望,更重要的是这种运动成绩是竞技运动活动的产物,是深得整个 社会所承认和期望的,它标志着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运动水平。另一方面,它标志着人类 向自己生理与心理极限能力的检验与挑战,完成人的“国际实验场”的作用——探索和研 究在极限条件下,人的有机体的和心理的活动能力与积极性,更标志着一个民族、一个国 家的文化、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水平,它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荣誉和地 位,以至于整个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正是因为竞赛成绩的这种社会意义,才必然 地导致运动员在竞技运动活动中,必然地出现强的、甚至是极限强度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紧 张度,才必然地导致运动员在竞技运动活动中具有主客体的双重性质。因此,竞赛并在竞 赛中获得和表现最高的运动成绩,是竞技运动活动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心理特征。

专项运动活动的结构和活动条件:所谓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由许多 行动所组成的。行动就是要取得某种成果的过程。也就是说,行动具有一个固定的目的。 行动具有许多特殊的“素质”或特殊的“组成部分”。这些特殊的“素质”或者是特殊的“组成 部分”,就是使该行动得以实现的各种方法。实现某种行动的各种方法叫做动作,动作就是 活动的基本结构单位。人的任何活动,其中也包括竞技运动活动,是在具体动作中实现的, 是以动作或者动作链的形式存在的。任何一种行动赖以实现的方法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选 择哪些方法实现某种行动,取决于达到该行动目的的各种活动条件。

专项运动活动的条件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

就其客观条件来说,主要是指完成各种技、战术动作时的种种外在因素,主要包括场 地设施,完成动作的空间、时间限制,竞赛规则,对抗的性质与形式,训练和竞赛的特点等。

就其主观条件来说,主要是指运动员对上述客观条件的反应特点,主要包括运动员的 动机水平、激活水平、个性与心理过程的特点以及运动经验等。

运动员专项运动心理特征分析的理论途径:所谓运动员的专项运动心理特征,实 质上是指专项运动员在长时期地从事专项运动活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事专项运 动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特征,它是由专项运动活动本身固有的特点决定 的。根据上述的理论依据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一条专项运动活动心理特征分析的理论途 径:专项运动活动的心理特征是由竞技运动活动的一般心理特点和专项运动活动的活动 结构与专项运动赖以实现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向运动员提出的各种心理要求所构成的。这 些心理要求就是专项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具体的分析途径可以从图2-4-2 中认知。

图片1

武术运动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项融技击、艺术和 健身为一体的竞技性比赛项目。作为竞技性体育运动项目之一的武术专项运动,除了具有 竞技运动所共同具有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专项特征。高水平的武术专项运动 员,不仅应具有竞技运动活动所共同具有的一般心理特征,同时还必须具有武术专项运动 的心理特征。正是这些特征,才提供了运动员获得和表现最佳专项竞技水平的心理学保 证。根据专项运动员心理特征分析的理论依据和途径,必须分析武术专项运动活动的活动 结构和活动条件,以及它们向武术运动员提出的心理要求。这样,可以从心理分析的角度 上揭示高水平武术运动员专项运动心理的特征。

武术专项运动活动是以具有攻防价值的动作为基本内容,以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 为主要运动形式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员是在规定的场地上和规定的时间内,以及一 系列竞赛规则的限制条件下,完成单人或对练的一系列徒手的或器械的闭合式的技击动 作,或是在对手直接积极对抗条件下,完成各种进攻的和防守的开放式的技击动作。武术 专项运动活动的结果,是以运动员完成套路动作的功架、劲力、风格、套路结构、难度动作 和创新动作等方面的评分或以技击对方有效部位的得分定胜负的。

武术运动的套路项目和对抗性项目这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在其活动的结构和活动 的条件方面是不同的,因而对专项运动员提出的心理要求也是不同的换言之,套路项目 和对抗性项目的心理学特征是不同的。这里我们仅就套路项目的心理特征作一简要分

从套路项目的活动结构上看,套路项目的活动是一种由运动员以各种手型、手法、步 型、步法、身型、身法,以各种形式的踢、打、摔、拿、击、刺等单人的或对练的技击格斗动作 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对立统一的相互变化规律,编制成具有 内外结合、形神兼备特点的各种徒手或器械的闭合式的套路活动。其中各种形式的踢、打、 摔、拿、击、刺等基本技击动作,就是套路项目运动活动中的基本动作结构单位。

从套路项目的活动条件上看,套路项目的运动活动中,运动员所要完成和表现的各种 闭合式的技击动作,是在规定的场地上、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和一系列竞赛规则的限制条件 下进行的。各类技击动作的完成与表现又是以手、眼、身法、步和心、神、意、气、功内外合 一、高度的协调和体现技击的攻防意识为特征的。因此,运动员完成或表现任何一种技击 动作乃至全部的套路活动,都必须受到时间、空间和竞赛规则的限制,都必须受到自身的 生理和心理因素的限制,并与运动员强的、甚至是极限强度的生理和心理的紧张度联系, 都必须具有准备性、目的性、协调性、准确性、协同性(对练项目)、熟练性和紧张性,都必须 与运动员的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品质的特征相联系。

在套路项目的运动活动中,运动员对于各种主客观刺激的作用,是以相应的大小关节 肌肉的协调活动形式组成各种独具时间、空间和力量特点的基本技击动作做出反应的。这 种反应是以动作的多样化、精细化和动作的结构变异大,以及动静相生、刚柔并用、快慢相 间的对立统一为特征,并且这种反应又是以较为固定的动作链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鉴于武术套路项目的运动活动具有上述的专项运动活动的结构与活动条件,它向专 项运动员提出的心理要求(即专项运动员的运动心理特征),不仅表现在专项运动员的认 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的各个方面,也表现在专项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 的各个方面。它们是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员心理过程方面的特征和个性方面的心理特征的 统一。

认知过程的心理特征的分析:在武术套路专项运动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运动员所 要完成和表现出来的各种成套的技击动作,是在一定的场地上、规定的时间内和一系列竞 赛规则的限制条件下进行的。它要求运动员在完成和表现各种技击动作时,高度且又有效 地集中注意力;通过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准确而又迅速地感知人、器械、场地的各种时空 关系;按照运动记忆中保持和重现出来的早已训练有素的套路动作的内容、顺序、线路、方 向、节奏和神形准确地加以演练,并最大限度地体现武术运动的特征一一攻防格斗的技击 性,使其各种技击动作的演练表现出高度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和协调性。这就需要专项 运动员形成和具备精细分化发展的肌肉关节活动的感受力,和以它为主并有其他各种感 觉能力(如视觉、平衡觉等)协调活动而组合成的各种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的能 力及其专门化知觉能力——各种“器械感”,运动表象和运动记忆的准确性和再现能力,高 度集中而又稳定的注意力,以及丰富而又具有实效的想象力、敏捷、灵活和正确的思维能 力。这些认识过程的心理能力或心理品质,构成了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员的认知过程的心理 特征。

(1)感知过程的心理特征:武术套路项目的运动活动是一种闭合式的运动活动,即运 动员所要完成和表现的技击动作是平时早已训练有素并颇为熟练的套路活动这种套路

动作的演练过程受环境刺激的影响较少,动作的完成和表现主要受记忆中的运动表象和 肌肉关节活动的反馈信息调节,并受演练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制约。由于套路项目的运动活 动对每一个技击动作的要求十分严密,在套路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距离、力量、速度、 速率、节奏、协调、连接以及动作演练的神态等方面,都有具体的、严格的规定,并时时处处 强调精、气、神、形合一和攻防的技击性,因而套路项目的演练就必须具备高度的准确性、 协调性和稳定性。动作演练的高度准确性、协调性和稳定性是以运动员精细分化发展的肌 肉关节活动的能力为基础的。这种精细分化发展的肌肉关节活动的能力,既包括各相应肌 肉关节的主动用力和主动放松的准确性能力,也包括各大小肌肉关节活动的范围、幅度、 方位、速度等准确性能力,以及肌肉活动细微变化时的各种辨别能力。这些肌肉关节活动 的能力一方面是各种动作精细分化的认知和反复练习、掌握与领会动作要领、形成动作概 念的心理学基础,另一方面也是调节肌肉关节活动按技术动作本来的各种运动参数(如动 作的时间特征、空间关系特征、力量特征等)准确地表现技击动作的最直接的和最重要的 心理因素。这是因为武术套路动作的演练,并不是单纯的外部肌肉骨骼的活动,而是在运 动员心理活动控制调节下的随意行动。以肌肉关节活动为主而形成的运动知觉及其在头 脑中留下的运动表象,是控制、调节运动员完成和表现各种技击动作的最直接的心理过 程。运动员在技术训练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动作变形或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动作错误,很大 程度上是由于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时的肌肉关节活动能力欠佳或肌肉运动觉留下的运动 表象的不正确所导致的。运动实践早已证明,系统地从事套路项目的运动训练,可以促使 套路专项运动员的肌肉关节活动能力的高度发展,而高度发展的肌肉关节活动能力又为 运动员迅速、准确、协调、稳定地掌握和表现各种高难度的技击动作提供心理学的保证。据 有关人士测定,参加1989年淄博全国武术锦标赛个人赛的全部武英级运动员和部分优秀 一级武士与同年龄、同性别的普通武术运动员和非运动员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和高度的 显著性差异。其具体结果见表2-4-2。

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员不仅需要具有高度精细分化发展的肌肉关节运动的活动能力, 而且更需要具备以这种肌肉关节活动能力为主导作用的并与其他各种感觉能力(如视觉、 平衡觉的能力等)协调活动组合而成的各种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器械演练类 项目必须具备的专门化知觉能力——“器械感”。

形成准确而又清晰的时空知觉能力对武术套路运动员来讲,是极为重要的心理特征 之一。因为运动员在套路项目的演练中,一方面必须凭借肌肉运动觉、视觉和平衡觉来辨 别身体各部分的空间位置、距离、方向,辨别自己动作的幅度、范围、方位,辨别自己身体的 各个部分、器械以及场地条件的各种空间关系,从而合理而又准确地调节自己的动作;另 一方面还必须凭借肌肉运动觉、视觉、平衡觉,准确判断动作的速度、动作周期的时距、动 作交替与间歇的速度、节奏与时间。否则,正确地调整动作的强度、速度、节奏就会感到困 难,更谈不上表现武术的韵律和攻防技击性的特点与风格。特别重要的是,在武术套路运 动活动过程中,运动员所需要的这些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的准确性能力,并非是单一的或 静态性的空间知觉能力或时间知觉能力,它们应该是空间、时间、力量三方面特性的和谐 与协调。这是因为武术套路专项运动活动中,动作跌宕起伏,忽高忽低,忽攻忽守,忽动忽 静,进退闪展,动静虚实,变幻繁多。每一种技击动作的完成都有严格的空间特性和时间特

浏览70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