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馆规是保证武馆正常运行的行为准则,是门派内部的 普遍性原则,也是对从学者的道德要求,如尊师重道、扶危济 困、讲究武德等。它的形成和严格执行,无疑对武术流派的传 习和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馆规武德以尊师重道、 谦恭和美为道德准则,代表了中华武术的主流,鼓舞和教育了 千万武林人士。各武术流派之所以能涌现出一大批彪炳武术界 的名师高手,与这些戒条的教戒,也是密不可分的。陈享从创 立洪圣馆开始,就提出了武馆的馆规十则,具体内容包括:① 得师(尊师重道);②苦练;③得当头手不善(不得先动手打人④节色;⑤补食(不暴饮暴食);⑥要雄捱标打力(要学 会扎马和跳跃本领);⑦气长(练耐力,有耐性);⑧发响(打 拳时呼喝出不同声音);⑨敌棋逢 来不让(遇敌坚拼到底);⑩日 久多磨推不动(勤学苦练,所向 无敌)6这都是地方的口语,文字 简练易懂。品德上要得师;生活 上要节色保食;训练上要得法; 学习上要刻苦;意志上要顽强。 馆规十则既有道德上的要求,也 有日常生活的行为要求,也有技图IT蔡李佛馆规十则
蔡李佛的启示
术训练上的要求。后来蔡李佛武馆还提出“官吏不教、土豪恶 霸不教、流氓地痞不教”的“三不教”戒条,进一步完善了武 德馆规的内容。这些确定了 “洪圣”蔡李佛的“阶级”构成, 成为蔡李佛由最初反清复明转为支持同盟会,后来又积极投身 大革命和抗日战争的重要原因。
(二)传祝容义
陈享提出的馆规十则,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这无疑是 对传统武术道德的继承和发展。
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群体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有的 道德品质。最早始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一 书提出的:“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 众、丰财者也”,虽然是讲对诸侯用兵道德要求,但与武林中的 武德却有甚大的渊源。在武德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受儒、 墨、道、佛等伦理道德的影响,其中受一直居于封建社会正统 地位的儒家仁学思想影响为最深,成为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 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传统 武德主要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 “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人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 德信条,以武术各拳种流派自己订的“门规”、“戒律”、“戒 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八戒律”、“十 要诀”等为武德标准以及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为了民族的尊严, 国家的兴旺不惜杀身成仁,为了人民,不惜舍生取义等崇高的 武德。湘西苗拳收徒有“三教三不教”之戒:“温柔者教,好事 者不教;知礼节重义者教,亡命之徒不教;诚实本分者教,好 色贪杯者不教。”对可教与不可教之人进行了界定,保证了苗拳 的纯洁性。湖南巫家拳提出“狂妄之徒不教,轻浮之徒不教, 忘恩负义之徒不教”的戒条。心意六合拳也规定了 “四不传” 的戒条:“一忤逆不孝者不传,二贪财好色者不传,三逞能欺人
者不传,四酒色之徒不传。”白鹤拳订有“愫十戒”:“戒好斗, 戒好胜,戒好名,戒好利,戒骄,戒诈,戒浮夸逞能,戒弄虚 作假,戒挑拨离间,戒为非作歹”的条文,作为行动准则,严 格要求门徒遵守。岳家拳择人而教,有“四常六戒”之训:“常 奉师,常守法,常精练,常提防;戒谈人高下,戒妄动手足, 戒贪淫美色,戒夜行不规,戒助人为害,戒交游奸邪。”这些戒 条,都是为了训诫本流派弟子谦恭和美。
在新的历史时期武德内容有了新的诠释,主要有“六戒”、 "六为”。"'六戒”是:一戒斗枢气,二戒狂妄自大,三戒酒后闹 事,四戒轻狂下流,五戒见危不救,六戒欺老凌弱。“六为” 是:一为健身延年,二为正当防卫,三为伸张正义,四为人民 服务,五为振兴武林,六为民族争光。
二、蔡李佛对武德建设的贡献
练武之人,应以武德为重,所谓持之以庄,临之以敬,接 之以和,秉之以公,练之以勤,行之以义,存之以仁,归之以 忠,而切忌恃强逞能,做无意义之事。自古以来,习武之人, 首当讲究德行,人有奇才异能,便当擅自韬藏,不炫己之长以 骄人,这样才可以养德,可以保身。古往今来,恃才者终以才 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有武有德,藏而不 露,侠肠义骨,济世扶危,除贪劫忘,戒淫忌恨,而切忌恃强 逞能,见利忘义。蔡李佛正是秉承传统的武德真谛,为武术道 德的建设做出自身的贡献。
习武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习武者经受身体上的痛苦和 意志上的考验才能成功,如练基本功要克服疼痛关、磨炼“冬 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不论古
今,武术家都把习武者的意志培养看做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核 心内容,培养习武者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逐渐形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 物”的精神文化a不论古今中外,个人的自立与事业成功,国 家富强与民族的兴盛都离不开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 在我们民族兴旺发达时期起过巨大的作用,而却在我们民族危 难之际,也是激励人们起来进行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强大精神 力量。
(二) 憎强"目族的凝聚力
在评价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时,民族凝聚力是一项重要的 指标,有人甚至认为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灵魂。民族凝聚 力通常表现为爱国主义,列宁曾经精辟地指出:“爱国主义就是 千百年固定下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历 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 柱,在我国古代无论是民间还是军旅,都涌现出不少武林豪杰,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尊严,不惜杀身成仁;为了人民,不 惜舍生取义,如岳飞、戚继光、霍元甲……他们高尚的品质, 教育和激励着后代习武者。武德教育寓于深刻的民族精神和爱 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激励广大习武者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巨大 动力。当今武术发展迅速,各国武术组织相继成立,洲际武联、 国际武联成员国日益扩大,武德文化以武术为载体广泛传播给 国外的华人,华人通过学习武术了解祖国,潜移默化中形成民 族凝聚力。这股力量的不断壮大,不断为我们祖国创建和谐社 会主义社会贡献力量,必成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
(三) 为和谐社吕树夜明电手加
武术作为自古以来以锻炼体魄、防身自卫的一项身体运动, 在遭遇强敌时,能借助攻防技能保护自己,打败对手,逐步使
尚武者养成不屈服恶劣环境和竞争对手,见恶不畏、见强不惧、 勇于拼搏、夺取胜利的精神。在竞争已成为社会最为显著特征 之一的今天,练习武术,培养敢于竞争的武德品质具有重要的 意义。竞争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社会进步又促使竞争更激 烈,人们的心理在竞争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负担,武术文化深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道德伦理的限制下,形成追求礼让的竞 争观,讲究不为人先,大义服礼,先礼后兵的大将风度,反映 中国人刚强而不狂野,有礼有节,“点到为止”的竞争特点,追 求精神气质的优胜往往多于比赛的胜败。这种对竞争独特的认 识同追求个性张扬的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照,有利于个人素 养的提高,起到调节不良情绪,缓解竞争压力的作用;有利于 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和个人竞争心态的平衡,避免在社会竞争 中表现出攻击和侵略的天性,对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有着独特 的价值和作用。
(四)为和谐炫扈猥似女基础
武德文化中诸如尊师爱友、互教互学、以武会友、切磋技 艺、讲守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等都包含了深刻的道德内 容。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环境,人类 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在21世纪如 果要实现“和平共处”,就要求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扩而 大之就是要求解决好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地域与地域之 间的关系。儒家的“仁学”思想和道家的“无为”思想大概可 以为这方面提供某些有价值的资源。人类社会要共同持续发展, 就不仅要求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求解决好人与 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儒家的“天人合一”和道家的“崇尚自然” 也许能为这方面提供某些有价值的资源。武德文化则包纳这些 文化基础,弘扬武德文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及世界的 和谐发展。
三、蔡李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蔡李佛拳2007年11月获准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2008年3月又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6 月8日,国务院(国发[2008] 19号)公布,批准文化部确定 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蔡李佛拳榜上有名, 序号为808,编号项目IV36。这也是广东传统南拳目前唯一获此 殊荣的拳种。始祖拳会会长陈忠杰先生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产蔡李佛拳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蔡李佛拳已被国务院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蔡 李佛被称为“文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了,蔡李佛的文化实质 究竟是什么?
(1)从其传承文化角度看
其武术的真谛,源自于中国道家学说创始人、伟大的思想 家老子主张遵循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规律;源自于中 国儒家学说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主张的“仁、义、礼、 智、信、勇”精髓;源自于中国佛家禅学创始人、伟大的思想 家禅宗六祖惠能主张的“无念为宗”、“自悟”和“真如境界”。 博大精深的中国“儒、道、佛”文化,成为孕育蔡李佛拳术长 盛不衰的源泉所在和灵魂所在。陈享武学思想的形成,蔡李佛 拳理拳法的理论依据,均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从其孕育地理角度看
新会崖西京梅,地处广东珠三角西江流域的西南面,西靠 雄峻古兜山,东接潭江西江源流,北依银洲湖腹地,南临南海 之滨,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吸引无数文人雅士览胜之境。 700多年前这里曾演绎过可歌可泣、史称中国历史上四大海战之
一的“宋元崖门海战”,曾涌现出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民 族英雄的爱国事迹。在崖门的炮台,是明清时期抵御外来侵略 的重要海防要塞;还有庞大的唐宋古陶瓷遗址群,是唐宋至明 清时期中国对外通商、贸易、文化交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和中外文明的交汇点之一。
(3)从其历史文化背景看
其时正是中国遭逢列强入侵、狼烟四起、国家蒙辱、山河 破碎的年代。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陈享也同样关注着国家 与民族的命运,义不容辞地协助林则徐训练水师,应邀辅助其 组织广州、佛山等地的民勇抵御外侮;关天培在虎门誓死抗敌, 陈享率领众弟子积极投身到虎门抗击外来侵略的伟大斗争中去, 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不屈不挠精神和英雄气概。 为了 “尚武救国”,陈享首创了蔡李佛,此后各地蔡李佛武馆蓬 勃发展。1851—1864年,适逢洪秀全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太平天 国农民起义,众多蔡李佛弟子加入了他的起义军队伍,充当主 力军。
(二)祭车佛的内涵
(1)爱国文化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思想,在 陈享其人及蔡李佛拳派中得到充分体现,其忠国利民思想和临 危不惧、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充分体现了 中国人的爱国心。
(2)尚德文化
蔡李佛习武之高尚者,必须是自强不息,意志坚定的人; 必须是胸怀坦荡,淡泊名利的人;也必须是尊师敬师的倡导者 和践行者。凡非忠信、非平易谦恭之人,或恃强欺弱之人,决 不可传授此拳术。
(3)哲学文化
其一招一式,无不体现了东方哲学辩证统一的文化内涵, 包含了 “对立统一”、“物质精神”、“宏观微观”、“天人合一”、 “气与道”等。
(4)包容文化
其充分体现了 “不择细流”、“海纳百川”的理念,摒弃各 门派之见,如授众徒坚持:不论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只 要具备习武的尚德者均可。
(5)人本文化
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使人的特质得到充分锻造、 提炼和升华,习武人必须树立“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品 格。
(6)技击文化
蔡李佛诸多技术构成完善了中国武术的技术体系,以“挂、 捎、插”独门技法的“连捎带打,环环相扣”的攻守策略,“招 即是打,打即是招”的见招拆招对抗机理,都是实战的技术精 华。
(7)武医文化
蔡李佛“未习打先习医”,武医并行,在预防和治疗跌打伤 科方面有独到之处,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伤科治疗理论体系。
(三)雇告岬Mft的演经
“蔡李佛”名字起得独特,很有个性,很有魅力。蔡李佛自 成体系,与众多武林派系的不同之处,是“和而不同”,其最大 特征是文化融和能力的不同,对外传播的力度、广度、深度的 不同。
(1)演绎着和谐精神
它是以蔡李佛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视角文化、动态文化、 特色文化的艺术画卷。蔡李佛除了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国粹 之外,更重要的是自觉当好中华儿女的和平使者,向世界传递
着中国人传统的和谐文化以及“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 争”的境界,传递着中国人的情感、友善、和睦、友谊、博爱、 平安和吉祥的优秀传统文化。
(2)演绎着创新精神
善于顿悟先贤智慧,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各家各派拳术的基 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博采众长,补己所短,研磨精 炼,科学创新;善于充分认识人的潜能,挖掘人的潜质,修炼 人的道行;充分认识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陈享经几十 年的研磨提炼,将蔡李佛武术推至极至,编有《蔡李佛派练掌 行功秘要》、《蔡李佛技击学》等武学鸿篇巨著流传于世。
(3)演绎着开放精神
在国际上,有蔡李佛武术,就有蔡李佛的人脉、武馆、组 织、队伍、信徒和人才,就有这方面的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就 有这方面的文章和专著,就有这方面的文化和学术交流。170多 年来,以新会人“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走出国门,风靡 寰宇,成为新会接触外界的一扇窗口,是新会冈州文化迈向全 球化的重要一步。
(4)演绎着团结精神
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勤劳、勇敢、团结、向上的精神, 体现了中国人的骨气,体现了中国人“尚武崇德”、“以和为 贵”、“协和万邦”的精神。现在蔡李佛遍布世界亚洲、欧洲、 美洲、大洋洲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35个国家和地区均有蔡 李佛武术组织,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蔡李佛洋弟子均曾派代表 到新会“洪圣始祖馆”朝圣认祖,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蔡 李佛武术弟子逾百万之众,成为中国人对外文化、体育交流的 桥梁和纽带。
(四)祭雪解安忙的时值
蔡李佛文化是武林中一枝奇葩,它是地域性的,又是世界
蔡李佛的启示
性的。它借着其强大的生命力、震撼力,超越时空,它是中华 民族智慧的结晶。新会历代蔡李佛传人,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使蔡李佛成为推动中国功夫向世界传播的重要力量,为传播中 华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1)科学价值
遵循自然规律、武术套路和练武法则,求得人与自然和谐, 人自身的心理与体能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既严格按一 定武术套路练功,又能持之以恒,科学发展,总结提升和臻于 —辛
(2)审美价值
蔡李佛文化的审美诉求及其价值取向是:追求和谐之美, 运动之美,力量之美,艺术之美,境界之美,韵律之美,形象 之美,体魄之美,进而达到心境之美和美的享受。
(3)健身价值
古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生命在于运动,其价值是有益 于健身防老,气定神闲,增强体质,增进智慧和颐养精神。
(4)道德价值
德者,武之首也。它以关心国家安全、社会安定,民生安 乐为根本和出发点,以关心公众利益,社会公益,他人利益, 来体现人生的最大价值,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关爱精神,团结 精神,奉献精神。
(5)教育价值
如授徒坚持“因材施教”的思想:倡导尊师重教,提高师 徒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技艺素质和 文化素质,通过蔡李佛这一平台,培养出更多的武术人才和武 林精英。同时,教育广大群众热爱体育运动,热爱武术,开展 普及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
(6)品牌价值
蔡李佛是世上独特的文化品牌,是新会的一大优势和将会
产生更大效益的无形资产和财富,必须认真利用好、保护好和 发展好。
(7)旅游价值
要认真整合、开发和利用蔡李佛文化的旅游价值,大力宣 传做好“北有少林,南有蔡李佛”这篇大文章,将蔡李佛打造 成新会的重要旅游经济支柱。
第5章蔡李佛的保
一、蔡李佛“永胜堂”医馆
“永胜堂”医馆是陈享授武行医的地方。“余下山归家后, 在新会城悬壶问世,跌打刀伤等症活人既多,医名渐著矣。”陈 享在会城开设“永胜堂”医馆,悬壶济世,以蔡福禅师所兼授 的跌打医术服务乡里。肇自陈享,开蔡李佛医学之先河,武术 与医学,在百多年来比翼双飞,相伴而行,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的武医结合的人才。陈享的蔡李佛医术,擅长跌打伤科,兼治 百病。蔡李佛献出的珍藏跌打药方,成为当今武医界难得的瑰 宝。梁达先生将“蔡李佛珍藏跌打药方”收集在他的《少林寺 真传跌打金方》的著作里面,成为世人的共同财富。
(一)汤剂
汤剂是指将药物用煎煮或浸泡后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 体制剂。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制剂。汤剂适应 中医的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
蔡李佛正骨跌打总方
乳香二钱半 红花一钱 没药二钱半 归尾三钱 槌子二钱 桃仁二钱半 正田七末一钱
①此方为蔡李佛拳始祖陈享所创,通治一身跌打损伤。作为文献资料 收录,仍保留原计量单位。下同。
【方效】活络止痛,散瘀生新。
【用法】上药随症加味,用3碗水煎至大半碗,冲田七末内 服。
凡伤头部,加川莒、白芷各二钱;凡伤心部(胸部),加 川朴、枳实、台乌各三钱;凡伤腰上背部(肺部),加赤芍、 白芍各三钱;凡伤腹部,加三棱、莪术各二钱;凡伤膀胱部, 加猪苓三钱,泽泻二钱;凡伤手部,加狗骨、元胡各二钱;凡 伤腰部,加骨碎补、续断各三钱;凡伤腰下(跨部),加杜仲三 钱、牛七二钱;凡伤下部(裆部),加牛七三钱、五加皮二 钱。
以上各部位伤,凡口干者再加花粉、桔梗各三钱;凡见肿 者再加泽兰、防风各三钱;凡咳者,再加川贝三钱;凡大便不 通者,再加大黄、朴硝各三钱;凡小便不通者,再加车前子、 木通各三钱;凡有瘀者,再加土鳖兰钱。
年老、年幼者,酌情减量。凡妇人及孕妇,忌用牛七、元 胡、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归尾可改为当归。
(二)酒削
酒剂古称酒醴,后世称药酒。是以酒为溶媒,或用白酒, 或用黄酒,浸制药物中有效成分,所得药液供内服或外用。
跌打消肿去瘀药酒方①
乳 香五钱 没 药一两 桃 仁五钱
红 花五钱 归 尾五钱 槌 子五钱
胆南星五钱 半 夏五钱 土 鳖五钱
田 七五钱 三 棱五钱 莪 术五钱
①此方为蔡李佛医馆及武馆之常备酒方。
【方效】消肿、止痛、去瘀。
[用法]上药用三蒸酒3斤,泡浸60日,用时取之敷擦伤处。
(三)畜剂
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膏状制剂。有 内服和外用两种。“万应天竺膏”是外用膏剂,分为软膏剂和硬 膏剂:①软膏剂又称药膏,用适当的药物和基质均匀混合制成, 容易涂于皮肤、黏膜的半固体外用制剂。②硬膏剂又称膏药, 用植物油与黄丹或铅粉等经高温炼制成的铅硬膏为基质,并含 有药物或中药材提取物的外用制剂。
万应天竺膏
胆南星一两 草乌一两 乳香一两 桃仁一两 骨碎补一两 牛七一两 蛇床子…两 银花一两 三棱一两 羌活一两 蒲黄一两 黄苓一两 半夏一两 川乌一两
红花一两 归尾一两
没药一两 槌子一两
防风一两 泽兰一两
川萼一两 杜仲一两
竟麻子一两 苍耳子一两
生地一两 甘草一两
附子一两 莪术一两
白芷一两 五加皮一两
独活一两 大黄一两
北芥一两 黄柏一两
陈皮一两
①此方由天竺寺僧传予蔡福禅师,再由蔡福传予陈享。
取上药,另加蛇3条,下茶油中火煮沸,然后再加以下药 散,配制成药膏。
麝 香一钱 梅 片五钱 川 连五钱
琥 珀五钱 象 皮一两 文 甲f两
血 竭一两 红黄精一两 黄 蜡四两
松 香四两
以上药散合药油配成药膏后,加入黄丹3斤,以文火不停 搅匀煎至滴水成珠,即告功成。每斤油成膏约七两。
(四)见削
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辅料制成的 球形或类球片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 缩丸和微丸等。
跌打刀伤丸
三 棱一两 莪 术一两 子一两
桃 仁一两 土 鳖一两 赤 芍一两
白 芍一两 红 花一两 归 尾两
乳 香二两 没 药二两 大 黄一两
川 朴一两 川 贝一两 枳 实一两
沉 香五分 降 香一两 木 香一两
川 驾一两 白 芷一两 牛 七一两
①此方专治跌打刀伤诸症。
杜 仲一两 骨碎补一两 续 断一两
生 地一两 熟地-两 朴 硝一两
车 前一两 当归一两 元 胡一两
炙党参一两 党参五钱 丹 参一两
木 通一两 五加皮一两 元 —•两
首 乌一两 炙北茧一两 防 党一两
白 术五钱 木瓜一两 自然专同五钱
明 异五钱 狗骨①一两 血 竭五钱或加猪胆一两。
【方效】止血、散瘀、定痛。
【用法】上药合研为末,炼蜜为丸,再用蜡壳封固。每丸重 钱半。
用时取一丸,加酒炖溶,热服。
(S)散剂
散剂,药物剂型之一。药物研成粉末为散。可内服又可外 用。内服:粗末加水煮服;细末用开水、茶、米汤或酒调服。 外用:研成极细末,撒于患处,或用酒、醋、蜜等调敷于患处。刀伤止血散②乳香五钱 没药五钱 血竭二钱寒水石五钱 文甲五钱 龙骨五钱
①方中原为虎言,虎为珍稀动物,禁猎,现用狗骨替代。
②此方专治刀伤出血,忌入口眼°
桑螺靖五钱 象皮五钱 琥珀二钱
田七二钱 梅片一钱
【方效】止血生肌。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瓶装封固。用时取出散敷于患处, 用布扎好。琥珀、田七、梅片不用亦可。通脉丹
牛 黄五分 珍 珠三分 川 连二钱
梅 片一钱 琥 珀钱半 田 七三钱
血 珀三钱 沉 香三钱 乳 香五钱
没 药五钱 朱 砂壑钱 麝 香五分
【方效】去瘀生新,止痛通脉。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之末,贮瓷瓶备用。丸用于去瘀止 痛,先用酒炖熟,后以水或酒送服;或开童便饮之。
凡刀伤,不可用酒送服。炖熟后用开水送服。
每服取药散一钱或五分,小儿取用二至三分。
跌打消肿止痛药散②
生红花五钱 生归尾五钱 生乳香五钱
生没药五钱 生大黄五钱 生南星五钱
生桓子五钱 生蒲黄五钱 生半夏五钱
血竭二钱
①此方即为有名之通脉散,全称“少林通脉散”。相传原为福建南少 林寺方,由至善和尚门人李友山传予陈享公。
②此方消肿痛甚效,忌服。
蔡李佛的医术
【方效】消肿止痛,散瘀活血。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用时取散二钱,先用酒将老姜、生 葱、灰面捣烂,合散煮成膏,用油开敷患处,然后包扎;干后 再换一帖。
跌打吐血方①
用正田七末一钱,取童便开饮即可。或以酒送服。
又方:用藕磨汁而食;或用藕节煮水饮之;或用正京墨磨 汁饮服,亦效。
疮科肿毒百消散②
【方效】消肿、止痛、清热。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疮热初起时,用蜂蜜开搽;疮未发 寒热者,用酒开搽。干时再换。
二、蔡李佛与南少林武医
(一)南山棉武医的转色
蔡李佛的医术来源于蔡福,属于“伤科南少林学派”。南少
①此方药简效验,为跌打吐血第一妙方。
②此为疮科圣药,通治疮痛。
林学派的青草药疗伤和十二时辰点穴与治疗均被民间普遍采用。 南少林三十六房武学中,其中一房必学医术,学了才能算掌握 了南少林全面的武学,这就形成了南少林拳医统一的特点,堪 称具有恒久生命力与独特的南少林武医文化现象。
南少林武术与医术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有很多密切的联系, 武术家交手所击打的称之为“要害”的地方,实际上都是人身 的穴位抑或是神经走行集聚的部位,比如百会、哑门、天鼎、 极泉、尺泽、太渊、章门、期门、肾俞、关元、委中、涌泉等, 此外,武术家练武还讲究阴阳五行、九宫八卦、子午流注、食 养药补、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这些内容和中医文化都有千 丝万缕的关联。武医在诊疗治病的过程中,也或多或少的借鉴 与运用了武术的一些相关内容,比如点穴疗法、导引疗法、按 矫疗法、运动疗法等,武术也成为武医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因为大多数武术家所练拳法都为外家拳,刚猛强劲,极易受伤, 故而,武术家在练武交手实战中,也总结出一整套中医骨伤科 学的治疗与诊疗方法,二者互为因果、互为促进。武术技击中 的受伤,为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创新制造了大量的临床契机, 比如金创药、续命丹、接骨膏等一系列伤科药品的发明。
南少林武医同样是一门有别于一般中医的“另类传统医 学”,传统的武医与中医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区别。武医是临床医 学,既学武又学医,武医多采用中医复方,以求各味药间的协 同作用,即使单味药,也是小复方,其不同成分间也协同作用, 从而增效减毒。
(二)蔡雪裾的医行保健
蔡李佛十分强调练武与健身相结合:“欲求却病延年,须先 将四肢百骸加以锻炼,使发育平均,无所偏重。”武术是一门很 讲究科学的运动,如练之不得法,反会伤身害命:“不然者,徒 令学者之,本能过于距离,必将影响其健康。”这就是现在所强
蔡李佛的医术
调的运动卫生、医务监督。
《少林拳术秘诀》中云:“或有问于觉远师曰:师尝言技击 之术,小之则足以强身保体,义之则足以祛病延年。尝见乡里 间年少子弟,有专力技术而面黄肌瘦者,更有因而渐成捞瘵而 死者。此何欤?师曰:此非技术之不善,乃不知用力之害……故 此种人常有因习技术而妄用其力以残身而殒命者……欲求技术之 精,总须由渐而进,叙次而入,且不可求速;求速不仅有不达 之弊,而于体魄上受无穷之害”。武术锻炼必须讲究科学性,反 对蛮干。怎样进行医务监督呢?各种武术派别一致推崇的拳谚 “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成为武术锻炼的常识和准则。认 为练功时注重养精、调气、摄神,才能“精满则气壮,气壮则 神旺,神旺则艺强”。故《少林拳术秘诀》明确指出“盖以外 功之练习,乃肉体筋骨所有事;而内功之修养,实性命精神所 皈依。离而二之,则为江湖末技;合而一之,则为神功极致”。 注重运动卫生的“内外兼练,形神俱备”,是中国武术的鲜明特 色。
(三)蔡告解的医药实雅
蔡李佛还体现在将医药用于练武的实践。如通过内服药物、 药酒以促进体内气血运行,消除疲劳。武当松溪派就将“药” 主要分为4个类型:第一是经常加入食物中服用,从而促进身 体健壮为练武功打下扎实基础;第二是练某些特殊功法时,服 用一些特殊的相应药物来促进练功;第三是用来促进锻炼“外 功”,如练“排打功”时用“洗手丹”之类外用药;第四是用 以治疗内、外运动创伤的药物。蔡李佛的医药实践也与之相似, 对促进武术练功及防治运动创伤都有极好的功效。
自古来习武之人每善伤科治疗,有“未习打先习医”的拳 谚,从而使武术与医学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武人多同时学医, “点穴、拿脉、解骨”作为“少林七十二艺”之“三诀”,在历
代武林中既作为搏击手段,也作为医疗手段。我国这种在特定 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中医伤科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其优 越性,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伤科治疗理论体系;在病因上注重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在治则上强调动静结合,功能恢复;在 治法上有着“机触于内,巧生于外,手随心动,法自手出”的 独特风格,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武术正骨按摩法。随着蔡李佛 的品牌逐步被世人所确认,其保健康复作用将上升到显著地位, 人们对蔡李佛医学的开发和利用的呼声越来越高,蔡李佛的养 生保健拳、功法已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发展;“蔡李佛保健茶”、 “蔡李佛养生酒”、“蔡李佛寿康泉”等作为保健产品也被提上议 程。蔡李佛武术和医药的结合,将成为人类增进健康、抵抗疾 病、延年益寿的有力手段
浏览2,1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