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之误,应叫扫,横扫千军之意。扫捶乃阴手,将拳从 而下,斜斜扫落对方颈部及头部或横向扫击对方中上路位置 而将对方击倒地上。



如尖钉穿过木板,棍、枪之刺、扎,直线发力。



如风涛骇浪将孤舟抛至浪顶。拳从下向上直臂成弧线抛击, 以连捎带打之势,攻击对方及攻击对方中上

如手持空杯子由上向下极在桌上。也即“盖拳”的意思, 拳从腰侧向后、向上、向前成弧线直臂盖击对方头部位置。



如上簧之箭疾射而出。是直标而出,以直破直之势,令对 方空门大开以配合下一招式的进攻。



如用木栓顶住门户,防贼进屋,拒敌于外。用各种技法阻 击对方的进攻。



两物相碰或以重碰轻。截击对方来拳以横破直之法,此乃 标撞;或从下往上撞击对方,此乃反撞。

蔡李佛三宝

挂、捎、插是蔡李佛最广为人知的拳式,被誉为“蔡李佛 三宝气蔡李佛三宝的拳谚口诀是:

盘桥无定式,挂捎打纵横,

插捎标马上,旋腰力逞雄。

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马(腿)腰膊(肩膀)转动 爆发力,一气呵成,出拳就能雄浑刚劲,敌人难掩其锋。

在蔡李佛拳中,挂捶击打范围较大,力度雄浑,属抢攻性

的攻击手法。在实战中,挂捶与捎捶相配合为多,故有连环挂 捎之说。挂捶逢招打招,遇式破式。挂捶有两种,若拳过头而 下,称外门手;拳从肩而下,称内门手。外门手在于抢攻,内 门手在于破敌。外门手主要与捎捶配合,内门手与连环插捶配 合。无论在怎样的情形下,挂捶永远属进攻性手法。

捎捶是攻击面积大,力度最强的手法。捎捶时容易露出破 绽,若被对方迫步进马,便难以回手,所以捎捶时常以盘桥或 其他手法结合,把对方的攻击范围控制,然后才施展捎捶由上 而下向对方的太阳穴或颈部击去。

插捶是以直线向前方或斜下方刺去,握法是“姜子捶”。插 捶分为阴阳两种,如直线发力插出称为阳捶,桥手扭曲旋转插 出称为阴捶。在实战中,阴阳循环形成不同角度攻击敌人上下 不同部位。


  1. 蔡李佛常用俗语


正门与偏门

实际就是正面与侧面的意思。正面防敌和攻击称之入正门 (或称踏洪门);绕侧趋前或者采用步法、身法向对方的左右两 侧攻守称之为走偏门。

车身

与转身的意思相近,要求身体快速转换方向。

攻手与附手

出招攻击之手为攻手;攻手出击时,另一只手起防护、协 调和配合作用称之为附手。

阴手与阳手

一是拳心、掌心朝外或朝下称为阴,拳心、掌心朝内或朝 上称为阳;二是双手分别上下,上者为阳,下者为阴。

左右打膊

“膊”是广东四邑方言对肩头的俗称。打膊是蔡李佛最基 本的身法,也是练习劲力的基础功夫。以蹲四平马时人的正面

中线为界限,以腹腰为轴心,向左拧腰发劲右肩置前达中线 点,称打右膊;反之,向右拧腰发劲左肩置前达中线点,称打 左膊b

(6)扯马或扯拳

是一种将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结合起来编排的训 练。将坐桩(扎马)融会于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的变换之 中,将原来沉闷单一的坐桩训练变得更深广更生动活泼。

二、蔡李佛的特点

蔡李佛流派集中了蔡、李、佛三家拳术之长,融于一体。 如“佛”家擅长掌法,攻防多用掌,长短桥结合,左右并用; “李”家则偏重长桥大马与偏身侧马,直臂挥舞,步稳架大, 势雄力猛,多以左掌为防,右拳为攻;“蔡”家(非广东五大 名家之“蔡”)则技法较为全面,长、中、短桥并用,左右手 结合,攻防严谨,手法多变,连环击打。蔡李佛主要有以下几 个特点:

首先,身形端正,腰活肩松,动作舒展大方,活动幅度大, 套路结构的活动范围比南派各家较大。

其次,步法稳健而灵活,快速而多变,闪转进退腾跃自如, 有“定步如坐钟,活步似浮云”之称。

第三,腿法凌厉而速疾,屈伸性腿法较多,手脚配合密切, 有“脚法似流星”之喻。

第四,手法全面,长、中、短桥并用,左右开弓,讲究攻 防技法配合,招式环环相扣,变化莫测。“姜子捶”是此拳种的 独特手型。

第五,劲力充沛,刚柔相济;刚而不僵,柔而不软。

最后,吸气以蓄劲,呼气以助发力,发声更为吐气以助发, 发声与动作配合,助威助势。

三、蔡李佛的基本拳理

陈享所拜的三师,均出自佛门,佛家思想和理念对陈享的 世界观和认识观的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蔡福隐居于罗 浮山白鹤观,是道教的传道处所,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地区的道 教以白鹤观的教派为源泉。陈享在白鹤观生活长达10年之久, 对道家的哲学也有深刻的理解。陈享能把儒家的主流文化与佛、 道文化结合,构成了蔡李佛流派丰富的拳法理论,深入浅出。 蔡李佛流派的拳术,广博而精奥,虽变化万端而理于一气。

(-)人后胡,差人而里

陈享强调,在对敌作战时,应保持“彼不动,我不动,彼 微动,我先动”,亦所谓“迟人后动,先人而至”的以静制动, 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

这不仅吸收了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也最大限度地溶进了 明心见性和一切皆空的佛学思想。因为如果不空,绝不可能在 技击的瞬间舍己从人。只有舍己从人才能引进落空,发挥拳法 最大的威力,表现出真正的大智大勇。佛经又说:“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 舌身意,无色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也是蔡李 佛练功时追求的意境。为了熄灭各种意念活动,心态必须十分 纯净,才能激发灵感。只有在潜意识活跃、灵感不断激发的状 态下,拳法才能灵妙莫测,达“无不为”境界。

现代思维科学研究过各种思维速度,发现潜思维是一种不 能被人感知的特殊思维,而灵感又常是激发式闪现的念头,或 是直觉的抽象化、模式化的图像。因此它是全息的,几乎囊括 了整个时空。所以灵感思维来不及用语言表达,而常借助符号、 图像来表述。由此可见,灵感思维是一种高速思维,灵感思维 指挥下的动作也是神速、有效和准确的。

“迟人后动”,是灵感思维产生的条件。技击时敌人任何侵 犯性的“微动”,这“微动”可能是手脚身形之“微动”,也可 能只是眼皮一眨、表情一变,都成了激发灵感的条件,灵感一 旦被激发,大脑立即处于“先人而至”之状态6这个举手待发、 抬脚欲行的瞬间,也正处在“动静未形,有无之间”的状态。 灵感激发之后,其机只待一动。此一动是敌“微动”之后的 “先动”,这一动敌人也就“露形”。所谓天机泄露,立分胜负。 《易经•系辞》说:“阴阳不测谓之神”。在灵感思维指挥下的技 击,是灵妙莫测威力强大的。它标志着武功已进入了 “神化” 的境界,这时练功和技击的动作,已完全不受人的意念或欲望 所支配了。

武术习练的过程就是一种对人身塑造和身心培养的过程, 即对人体运动习惯的培养。长期的武术技击动作的反复练习, 使得每一个技击动作掌握到熟练,由熟练至精熟,由精熟到无 意识技击化境。通过这个过程的训练武术家具备了高度的技击 意识,彼不动我不动,彼已动,我先动。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 是因为,对手不动,我也不动。但此时的不动,不是说没有一 点反应,而是身体肌肉高度的放松,意识格外的集中,内心异 常的镇静,蓄而待发,做到“静如处女”。而在彼已动的情况 下,异常镇静的心态和周身放松的肌肉才能最短的时间内,做 出最直接、最快捷的反应,在最短的距离内作出最有效的技击 效果。这也是慢可以打快的一个原因。另外,长期简洁有效的 技击动作的训练,使肢体养成了正确动作的习惯,因此,即使 在无意识情况下的动作也是非常准确。

(二)招即是打,打即是招

蔡李佛在拳法中,采用“漏打”手法为主。意思是,无论 在什么情况下,蔡李佛派拳术均没有强调与敌硬拼的招数。

蔡李佛拳“出手马前标,招即是打,打即是招”的口 诀,不强调固定招式,随心所欲,拳法自然,蔡李佛在技击 实战中要求步法随意,见招拆招,随意用之,习之纯熟以 后,到用之无心,方尽其妙也。也就是说实战中步法、拳法 没有固定的招式,完全根据实战中瞬息万变的情形而采取适 当的应对措施,做到“拳无拳,意无意”,才能达到“无意 之间是真意”的高深境界。正如少林拳谱云:“拳法妙术在 移闪,动静呼吸一起连,来来去去须随便,唯在接取玄妙 间。”道出了挥手之间就可防身御敌。蔡李佛技击实战中的 随心所欲,要求一切自然的特点正是禅宗修行的外在体现。 禅宗有一条直接简单的修行法门,就是他们所立的“无念为 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法门。“无相”是说对于一切 现象不要去执着(离相),因为一般人往往执着现象为实体, 如坐禅可以成佛,那就对坐禅有执着,如以为拜佛可以成 佛,那就是对于拜佛有所执着,这都是“取相着相”。所谓 “无住”是说,人的自性本来是念念不住的,前念、今念、 后念是相续不断的,如果一旦停留在某一物上,那么就不能 使念念不住而念念即住了,这样心就被系缚住了,心不住法 即通流,住即被缚。无念是在接触事物时,心不受外境的任 何影响,虽处尘世,却可无念染无杂,来去自由自性常清净 自成佛道。禅宗的这种修行在技击时要求心不能停留招式 上,停留在招式上就被招式所拘,只有使心完全不被招式所 影响,才能以一人之身,敌十人之力,发挥十人的作用。禅 宗的修行方式要求实战中忘掉所有的招式,使有意识的动作 随着身心的长期修炼而变成无意识的行动,即达到“无念无 心之位”,人达到“无念无心之位”后,就能“间不容发”, “石火机出”,这时不但身体反应迅捷,而且展臂合手,举刀 推身,皆有心意控制,达到随心所欲境界。

(三)连捎常打

在蔡李佛派拳术中,无论任何手法,均有其独特的风格, 同时亦有其独立的潜能。每一散招与任何一散招之间均有着非 常密切的连带性关系,构成阴阳配合循环动作,使敌者无法捉 摸其变化。是以“阴为守,阳为攻;阳为守,阴为攻”之说, 抑或“阳为攻,阴亦为攻,阳为守,阴亦为守”等相互变通的 拳法。

阴阳学说是在中国古人对两种对立属性或事物两两相对的 认识基础上逐渐产生的,认为万事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 而阴阳的对立统一活动,是事物运动变化、产生和消亡的根源。 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者对立统一变化发展的结果。《周易》不仅 用阴阳来表示宇宙万物的性质、关系、结构和化生过程中不可 分割的两个方面,还将阴阳矛盾对立又和谐统一的规律提炼上 升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将“阴阳”纳入“道”的范畴来表 示宇宙万物分阴阳、阴阳依存、阴阳转化的规律,对立统一的 传统哲学思想已经成为解释一切“阴阳”现象的理论依据。

蔡李佛提出拳法应用的两个原则,一是遵循“阴为守,阳 为攻;阳为守,阴为攻”的攻守对称性原则。阴阳对称,即阴 阳对应、相应性。《易经》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观 点,“两仪”就是指阴阳,提出一阴一阳,太极拳理论最先继承 了这个思想,并在太极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太极图是太极 拳运动的标志,即在圆形的整体之中,包含两个对称而平衡的 黑白轮回的阴阳鱼。阴阳鱼对立、对称、对等又和谐地相处于 一个圆形整体之内。太极图反映出来的“阴与阳”、“阴中有 阳”、“阳中有阴”等哲理,不仅对太极拳的对称动作具有指导 作用,而且对其他流派拳动作的运动过程都具有指导作用。武 术技术动作的对称性体现在“逢上必下、逢左必右、逢前必后、 左发右塌、右发左塌、前发后塌”等阴阳对称的要求,实战战

术则是“阴为守,阳为攻;阳为守,阴为攻”的“连捎带打”。

二是“阳为攻,阴亦为攻;阳为守,阴亦为守”的主动进 攻或主动防守的相互变通策略,体现于“环环相扣”的技法变 化,这也是蔡李佛流派区别于其他流派的主要特征。攻守结合 是谓阴阳对称或阴阳互根,由攻到守或由守到攻谓之阴阳转换。 然而,全攻或全守,我们无法从阴阳的对立和统一这一矛盾规 律中得到解释,这就是蔡李佛拳“违背”常理的奇妙之处。“阴 阳不测谓之神”,在环环相扣的作用下,令对手捉摸不到我们的 招数。

环环相扣的决胜技巧,在于讲究整体思维模式,做到“一 动皆动”、“周身一家”,即便是极微小的动作,也要由腰部带 动,周身一体动。正如《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所云:“阴在 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四)呼纳,您任自杰

蔡李佛“气长”、“发响”有具体的要求。练习拳式时,须 留意拳之动作,何式为呼、何式为吸,“因能呼吸自然,后能灵 活”。本门拳法,练架式时:“发手为呼、收手为吸,降为呼、 升为吸,沉为呼、提为吸,合为呼、开为吸”3各式过渡之时, 有小呼吸,即为停式之意也。

蔡李佛的呼吸机理来源于禅在修行静坐的调息。禅的静坐 主要是调身、调息、调心。调息是指呼吸,可随着各人定力的 深浅分为4个层次:“鼻息、腹息、胎息、龟息。鼻息是使用鼻 孔出入的自然呼吸;腹息时,空气虽然由鼻孔进出,可是不注 意鼻孔,也不感觉到是用鼻孔呼吸,而仅是腹部起伏蠕动;所 谓胎息是不用鼻孔呼吸,全身每一个毛孔都能成为呼吸器官。 此时的大宇宙即是母胎,自身是胎儿;龟息则自己不需要呼吸 体外的空气,甚至心脏也停止跳动,此时修行者的身体已能独 立自成一个宇宙,用自己体内的气或能来运行,自给自足,不必由体外提供空气或养分。”

作为禅宗修行方式的少林武术,不可避免地将呼吸贯穿于 其修炼的全过程中,是学习少林武术必修的入门功夫。少林基 本功的练习“不论软功硬功,皆以凝神固精、静心敛气为主”, “养气而后气不动,气不动而后神清,神清而后操纵进退得其 宜,如是始可言命中制敌之方”,就是久负盛名的少林七十二绝 技,大都是以呼吸之功,使气贯周身,进而练就身体某一部位 的超常能力。所以说掌握好呼吸,不仅可以减少运动中能量的 消耗,而且可以使身心达到和谐统一,从而使人体潜能充分发 挥之出来。

与少林拳比较,蔡李佛的呼吸方法和要求显得更为详细。 如少林武术套路练习中有称“提沉气”,提气为吸气,沉气为呼 气。在练习时“起势用提气,落势用沉气;发力时用沉气,蓄 劲化力时用提气气蔡李佛还提出了练习呼吸方法的注意事项: “上述方法,初练时似有困难、矫强,不宜执着,久而久之,则 娴熟自然。切忌速进,速则姿势不正确,动作与呼吸不相配合, 可能有伤营卫及骨骼筋肉也。”

(5)自侦里踵,均须用劲

蔡李佛强调用劲,“高手用劲,不见其形,疾如闪电,一发 即收,尚巧不尚拙。”对各种劲法,“倘能将此数劲揣摩熟练, 自能豁然贯通,操纵自如,收放由我矣。”陈享对主要的5种劲 法做了详细的分析,提出劲力的训练和应用劲力协调,可令 自身“虽似被动,实为主动”,“然后发劲以放之”,达到“无 坚不摧,无往不利”的效果。发劲的三要素是“机势,时间和 方向”。这些重要的观点,是陈享的心得,也表明他对武术的理 解。

武术中的劲力的运用,是通过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强弱 对比来实现的。“自顶至踵”,就是明确动作的技术要领,把握

发力的关键时机,通过瞬间协同发力来增强动作的力度,取得 最佳的攻击效果。明确力点分布和发力的顺序性,做到劲力顺 达。对发力结构复杂、涉及部位较多的动作,要细致地分解, “足腿用劲,由脊发出”,遵循“其根在脚,力发于腿,主宰于 腰,形于手”的用力顺序,即要求由腿部发力带动跨部短促急 转,拧腰顺肩,最后挺直时关节完成动作。蓄劲待发,协调用 劲,“不见其形,则如闪电,一发即收,一击即中”,这就是陈 享的过人之处。

四、蔡李佛基本技术

蔡李佛的基本技术,累计手法有30种,掌法有28种,桥 法有29种,槌(拳)法有35种,身法有14种,脚法有16种, 步法有18种。基础的桥手练习法是打三星;技击的基础步法是 走生马。可见,蔡李佛拳派博大精深,体系庞大。现将常用的 基本技术进行归纳提炼,并做详细介绍&这些基本技术有单一 技术动作和组合的技术动作,包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 腿法、跳跃、桩步、组合(扯马或扯拳)等练习。

(一)手里、茅沽

手型是指手的造型,包括拳、掌、爪、指等。手法是指手 臂的各种运动方法。手法又可根据不同的手型分为拳法、掌法、 肘法、爪法、指法等。

通过对手型、手法的练习,能使我们掌握上肢在蔡李佛拳 的基本运动方法及其基本的攻防技术,并能锻炼上肢的力量、 速度和协调性。

1.手型

(1)平拳

四指并拢伸直。接着第一、二指关节内屈。然后第三节指

骨关节收紧握牢。最后大拇指屈曲压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节指 骨上或拇指第一节指骨关节内侧压于食指第二节指骨内侧(见 图 6-4-1、图 6 - 4一2)。

【部位名称】

拳心——五指弯曲的一面。

拳背一手背的一面。

拳面一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第三节指骨互并形成 的平面。

拳眼——拇指和食指卷握后形成的圆孔。图片7

为了使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掌握动作的方向和位置, 我们在表述动作的方位时,把传统的东南西北改为前后左右来 表述动作的走向,并以胸部的朝向作为定位点(见图7-2-1)。 即胸部所向的方向为前方,胸部的左面为左,以此类推。这样 读者不易被分东南西北方向而搞晕头脑。只要是自己的胸部朝 向不论是哪一方,都是套路走向的前方,胸部的左边就是套路 走向的左边。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动作不必苛求,不要过多地强调动作细 节、步型工整,否则会引起学习的疲劳,分散学习动作路线方 向的注意力,转移中枢神经的控制系统,从而降低兴奋性,影 响学练效果。

第二步:基本成型期。在弄清了动作方向路线的基础上,进 一步要求掌握动作势式和步型的准确与工整。这一步要求练习要 由缓慢变为较正常的速度;在练习过程中逐步要求手、眼、身、 步变化部位要准确,强调动作的细节和静止时架式与步型的工整。

通过反复练习,要领会到动作的要领,体会到动作变化的 细节,克服紧张、僵硬、不协调等反应,使正确的动作逐步成 型巩固。

第三步:连贯定型期。要求将已掌握的动作贯串完整。练 习时动作要连贯、协调、完整,强调动作转换的细节,提高自 控能力,特别是动作的着力点要准确,到位。

第四步:内外求整期。领会套路动作的特点和套路演练的 风格。这一步主要是通过对动作的劲力、力点、动作的幅度、 眼与动作配合的感受,进一步加强精神、意气与形体动作的结 合,体会“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演练技巧,突出蔡李佛 拳的特点。

第五步:巩固定型期。经过反复的练习,将前4个步骤所 掌握的动作逐步巩固。练习要有明确的要求,抓住主要环节

(动作的规格),及时纠正错误。

练蔡李佛拳的时候有发声的习惯和要求,发声呼喝有助劲 力、助气势、助形象的作用。凡与虎爪有关的动作发“域”,脚 法发“的”,出拳发“益气 本套路在与发声有关的动作都有注 明,不可无原则地乱喊乱叫。

学习本套路时,还要领会动作阐述的击打位置和用力点, 它表示的是动作攻防的方位和用力的部位。如本套路的39 动——踏马左挂是这样描述的:左拳向上成弧线挂拳至面前, 臂微屈,拳心向上,力达拳背。这里的挂至面前,意思是拳是 击打对方的头部位置;力达拳背,意思是以拳背击打。又如44 动——吊马右穿的描述:右掌向下经腹前再向上成弧线上穿掌至 面前,掌腕外展,掌心向前,力达小臂外侧。拳意是,手臂成弧 线上穿至面前是防守对方对胸部至头部位置的攻击;力达小臂外 侧,是讲明用小臂外侧进行拦截。可见,掌握好动作的预定位置 和身体的用力部位是学好蔡李佛技击的重要方法,必须要用心。

练习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确定练习的次数,切勿 超出自身生理负担范围。如练一套(一段)拳,身体素质好的 人,反复练习,也不会出现过度 疲劳现象。但身体素质差的人, 内旋这样的运动量就大了。一般练习 "

后,以面色红润,精神振奋,注 意力集中为适宜。如出现大汗淋 漓,面色苍白,反应迟钝,脉搏 快促且久而不能恢复正常的,就 说明运动量过大了。此时,练习 的次数就应减小。

  1. 落跪拱手


左脚收回落地,双手左摆(见图7-3-16和图7-3-17)。 上动不停,左脚蹬地上跃,双手顺势上摆(见图7-3-18)。上 动不停,双脚落地后,左脚向前上步,右脚紧跟向前拖步成右 跪步。左掌、右拳推向胸前,臂微屈,左掌心向前,掌指向上, 右拳心向下a眼视前方(见图7-3-19和图7-3-20)。

说求:此动是武术的礼仪动作,称抱拳礼。表示向对方行 礼敬意的意思。此礼仪动作一般都编排在套路的开式段和结束 段里。

佛山蔡李佛则是以张炎为代表。张炎生于1824年,广东新 会湘水镇东凌村人,曾师从李友山、陈享及蔡福,是蔡李佛拳 的创始人之一。清咸丰六年(1856年),张炎在江门镇开设洪 圣武馆。当时正值新会红巾军起义被剿灭,清政府对太平天国 和洪门进行追查和镇压。由于时局所迫,张炎逃亡香港,跟随 陈享多次往返于香港、新加坡,先后主理新加坡、香港鸿胜馆 教务,为蔡李佛拳广泛传播,作出极大贡献。至1867年,张炎 重返佛山传授蔡李佛拳。佛山的蔡李佛武馆,初创于清咸丰元 年(1851年)。清光绪元年(1875年),陈享指派张炎接替年老 且双目失明的陈耀垣,主理佛山蔡李佛武馆馆务,馆名也跟着 改称为“鸿胜馆”。在张炎的主持下,鸿胜馆得到快速拓展,馆 务兴盛,而佛山独特的武术环境,也为张炎提供了舒展拳脚, 大展宏图的机会。张炎的几个升堂入室弟子,如陈盛、张三炳、 黄四、李恩、雷灿等,进一步向顺德陈村等地带拓展,蔡李佛 武术迅速传开各处。“鸿胜”名震省港澳,张炎也闻名远近,成 为“鸿胜”的化身,被称为“张鸿胜”。1893年,张炎因感染 风寒,由陈盛护送回乡,后在家病逝。

(二)察雪牌仿史容

自古以来,武术中的门派争辩,一直成为武术事业发展的 核心问题。

陈享始创门派时就已经体现出一代宗师的坦荡胸怀与高风 亮节。这是蔡李佛拳历久不衰并且发扬光大的原因。陈享初立 门规便训示:弟子设武馆不许以姓氏命名。为的是让蔡李佛世 代相传而无门户之见。他的远见卓识,令人起敬。然而,蔡李 佛洪圣馆毕竟是相对松散之民间团体,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动 荡、政治不稳定的影响。陈享公晚年落叶归根,虽值清朝政府 垂暮之时,但毕竟自己曾受当局追捕,自然顾忌过往经历,尤 其是参与洪门组织起义的一系列事情,蔡李佛的继承者也同样

对陈享那段历史避而不谈。蔡李佛部分后传弟子,在历史认同 上出现了分歧,甚至坐拥山头,独立为政,塑造出某一支脉前 辈,奉为始祖,以讹传讹,进而否认陈享公,否认始祖馆,否 认蔡李佛。幸而后来在各方的协调下,以蔡李佛同门一家亲为 大前提,三胜归宗,蔡李佛同气连枝,日益壮大,才有今天的 繁荣局面。

1.门派的离心力

蔡李佛争辩的根源,主要是围绕真传、嫡系和辈分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也正是中国武术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共同问题,它在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武术的发展。拳种门派是传统武术中最重要 的文化存在。其形成和文化根源,是“师徒传承”在其中起到 的作用。所谓拳种门派,一般是指具有自己的拳理功法及方式 内容等的“一门艺业”者。在封闭型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和封 闭型的社会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师徒传承存在着它无 法逾越的历史局限。事实上,以纯粹血缘相延的拳种可以说几 乎没有,师徒传承是传统武术生命延续的基本方式。

师徒传承的历史局限主要表现在各拳种之间的门派之争上。 拳种门派的形成,本来是由一种文化个体向文化复合体的扩展, 师徒传承在某种意义上是拳种文化上的同门聚族。因而,在门 内人和门外人的划分下,在拳种门派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彼 此之间的门派争斗。中国武术史上,门派之争由来已久,不仅 有内家、外家之争,即使同一拳种内部,如非同一师门的,也 为争正统、争嫡传互不服气,互相嘲讽。早在清初,有位名叫 王南溪的人就针对那些“分门外户,巧担色名,往往自以为誉, 曰吾术之近路也”的情况,抨击了 “庸人陋习,学此非彼,学 彼非此”的狭隘门派思想。步入近代社会以后,中国文化格局 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武术中的门派之争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多少 改变。门派之争给武术健康发展所带来的妨碍是显而易见的, 为此,早在民国期间,要求摒除门派,成为当时许多有识之士

响亮的社会呼声。然而,在这种门派之争的背后,传统的师徒 传承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由于以师父为中心的传承方式,往 往是以家长制管理为运作机制,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一种传统社 会中“顺即为孝”的伦理特色,“常恐有犯师之尊严而不敢背”, 喜师之所喜,恶师之所恶,故极易由于师门之见而成为争端的 双方。在传统小农经济土壤中滋生、形成的武术师徒传承,如 同任何一种传统文化一样,在它的生命进程中有着种种陈腐流 弊,但始终没有停止过自己的文化脉搏跳动,在民间的习武群 落之中,这本身就是对它文化价值的历史肯定。蔡李佛也没能 摆脱这种宿命。

2.门派的向心力

师徒传承从历史的深处走 来,但它并不完全属于历史的 过去式。作为传统武术活动载 体又表现出自身的文化价值, 这种价值具有坚韧的生命力, 至今它还发生着重要的影响。 师徒传承是血缘宗法在传统武 术文化上的投射,双方以武术 的传承为纽带,通过对伦理准 则的认同而自愿结合起来,形 图2-2-3蔡李佛的拜师仪式 成了一张充满人情味的人伦网

络。即使入门者是他乡别土的异姓客,只要进了门,入了谱, 都能在这个“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位置,而不会显得 孤单寂寥,从而产生一种让人难以摆脱的归属感。尤其对一些 入了 “名门大宗”的习武者而言,这种归属感就更为强烈,他 们更容易产生一种高度的文化认同,以及在这基础上形成的凝 聚力。蔡李佛的继承者,如果能够理解陈享先师的文化馈赠, 正确认识师徒传承传统实质,又认识到缠绕在上面的藤蔓,以

蔡李佛的传播

始祖馆为基点,将门派争辩转化为同声同气、团结向上的积极 动力,蔡李佛的发展将会更加充满活力。在国际蔡李佛同门认 祖归宗活动成为常态之后,各种争议逐渐平息,蔡李佛近年来 在国内外所取得的各种荣耀,就是蔡李佛同门团结协作、共同 努力的结果。

三、海内外组织及主要活动

鸦片战争之后,广东沿海成千上万人远走南洋和美国,掀 起新的移民高潮。毗邻港澳以及政治、经济因素,蔡李佛的武 术家们也踏出国门,出走世界各地,客观上对中国武术起到传 播作用。仅以佛山鸿胜馆而言,就有大批蔡李佛弟子在海外传 授蔡李佛技艺。据佛山文史资料记载,早在清咸丰初年,张炎 就到香港设馆授徒,其弟子陈盛、阮骇、雷灿等在清末也先后 到过香港设馆。抗日战争期间,钱维方在香港设馆授徒,阮骇 的弟子刘彬1939年在美国三藩市创立鸿胜馆。20世纪40年代, 汤锡、崔章、江安、龙子祥、陈伦、刘锦东、周庆、马恩、李 秋等鸿胜馆弟子赴香港发展,成为香港一大拳派。1965年,关 文经在新加坡创办鸿胜馆。1976年,陈锦辉在委内瑞拉创办鸿 胜馆。1978年,关才在马来西亚设馆。蔡李佛传人的足迹遍布 世界各地,促进了中国武术与世界武术的交流。

蔡李佛在经历了大规模的传播之后,由于种种原因,20世 纪50年代初,内地各处蔡李佛武馆因故分别闭馆。此后,长达 30年基本没有开展公开性的集体活动。

(一)祭告裾社团园徂

蔡李佛的社团组织正式得到政府确认,始于香港。1972年, 陈享的后裔陈洁芳女士在香港注册登记成立“蔡李佛始祖陈享 公纪念总会”。1984年,广东省武术协会成立蔡李佛拳总会。

1996年,广州市武术协会成立蔡李佛拳会。2003年1月,经江 门市新会区民政局批准“京梅洪圣始祖馆”注册为民间体育团 体,更名为“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有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蔡李佛 功夫总会或联会。,

(二)鬃告碑社团活初

1980年,京梅村得旅港乡亲的资助,重开蔡李佛武馆,开 始接待来自港澳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 新几内亚等地的蔡李佛弟子到来寻根问祖。此后的几年间,会 城镇等地也相继成立了冈州武术队、梅江武术队、仁义武术队、 潭江武术队、临潮武术队等传授蔡李佛的群众民间体育组织。

1986年,京梅村蔡李佛始祖馆新址由旅外乡亲捐助落成, 馆名沿用“京梅雄胜始祖馆”。

1999年,蔡李佛始祖馆确定了 “继承挖掘民间传统武术技 艺,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促进新会侨乡精神文明建设”的 发展思路,组成非营利性民间体育团体,以“新会蔡李佛雄胜 始祖纪念会”的名称进行活动。与此同时,积极联络旅居澳大 利亚的陈享第5代曾孙陈永发先生,商议举办国际性蔡李佛武 术文化交流活动e

2001年9月,缘福陈公祠始祖馆旧址在社会各界支持下进 行了修缮。同年12月9日,在京梅村举行始祖馆重修落成活 动,并恢复始祖馆最初名称“京梅洪圣始祖馆”。陈永发先生带 领来自澳大利亚、德国、美国、波兰、葡萄牙、芬兰、智利、 西班牙、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96名 洋弟子前来参加落成典礼和国际同门溯源寻根等一系列活动。

2002年11月29日至12月9日,第二届蔡李佛国际同门溯 源寻根活动如期举行。16个国家和地区的83名蔡李佛洋弟子到 来。活动的主要内容有4项:一是蔡李佛武术国际培训班是蔡李佛始祖馆 重修落成周年庆 典;三是蔡李佛 源流及发展研讨 会;四是蔡李佛 武术国际交流观 摩会。

2005年,蔡 李佛教育培训

竞技比赛、音像 图2-3-1祭拜陈享公

出版等多项专利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申请注册并获得批准。

2005年11月29 H,蔡李佛武术文化作为省旅游文化节开 幕式江门分会场“武在江门”的主题,成功地展示了蔡李佛 “饮水思源、锲而不舍”的武术文化内涵,受到了组织者的好评 和观众的一致称赞。

2006年1月,“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产 生,陈忠杰任会长、陈锡章任副会长。筹办“纪念蔡李佛始祖 陈享诞辰200周年暨蔡李佛创立170周年”的大型活动,筹办 “蔡李佛武术文化基金气

2006年12月7日上午,举行“纪念蔡李佛始祖陈享诞辰 200周年暨蔡李佛创立170周年”系列活动。来自国内、港澳以 及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阿根廷、委内瑞拉、墨西哥、智 利、哥伦比亚、希腊、西班牙、葡萄牙、芬兰、瑞典、波兰、 德国、新加坡等地的蔡李佛中外弟子共800多人齐集于京梅蔡 李佛始祖馆,举行简单而隆重的归宗拜祖仪式。下午,召开 “蔡李佛武术文化研讨会”,武术界著名人士、文史学者以及中 外嘉宾共200多人参加。9日晚上,一台高规格、高水平的以武 术和文艺完美结合的大型文艺晚会在新会体育馆隆重上演,晚 会以“武”贯穿全场,分为“武在葵乡”、“武在沙场”、“武在

戏中”和“武在世界” 4个篇章,以恢宏的气势、独特的构思、 精湛的表演、精美的效果震撼全场,受到中外观众的高度评价, 为纪念蔡李佛拳创立170周年暨创始人陈享诞辰200周年而举办 的系列活动划上圆满句号。

浏览1,98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