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拳九势”是祁氏通背拳门内精华之一,由已故著名武 术家王侠林老师所传。王老之父是素有“北侠”之称的王荣 标前辈。在家传的深厚功底之上,王老又得到民国时期著名通 背拳家田瑞卿、刘月亭、刘志等前辈的悉心传授。

她集自己一生的练功心得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 新,总结出一系列独特的练功方法,如“劈山八法”、“中拳 九势”、“八方腾挪掌”等通背门系统的单操功法、散手及套 路。其特点是一手多变,阴阳互用,’出功迅速,体用兼备,朴 实无华,.适应人们在当前社会生活快节奏中习练。

 

由于某些原因,我国一些民族传统武文化传播甚难,濒临 失传。为使传统武功得以发扬,也为缅怀和纪念恩师,在有关 人士的敦促下,特推出此功法,以启后学。

中拳歌谱

万象之法不离中,中门之路妙无穷 此拳一发包万象,万千变化在其中 迎敌我使中拳护,入界我用中拳攻 敌人若是中拳进,急变中拳保正中 敌取其上我取中,敌取其下我取中 放取其左我取中,放取其右我取中 攻取敌人中拳进,防守断护不出中 彼来太急中拳封,彼若沉静引诱灵 彼来若虚中不动,彼来若实中拳迎 彼来若刚柔中破,彼来若柔步撤平 彼若中稳拳正中,五护八段不透风 对敌先占中平位,一路中拳保太平

中拳是祁氏通背拳“五行拳”、“钻拳” 一类,俗称“透 骨拳”、尖拳、通背猿拳等,后人统称为中拳。它具有练拳不 见拳,出手为掌,点击到变拳。着力冷弹,隐蔽性强等特点, 暗含钻、崩、点、刺,用突出的中指拳尖击打目标,主要攻取 人体中线的华盖穴、鸠尾穴、中胱穴等穴位以及关节、骨缝等 部位。也常在其它手法配合下,上掠下取,下掠中取,闪掠诈 取,引诱谁诈。以克敌制胜。古人讲;“迎面一掌云遮目,黑 虎偷心快如飞”,道出了中拳局部用法。

中拳在祁氏通背108单操散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战中 有很强的技击性,也都分体现出了通背拳法中沾衣发力、着力 冷弹的独特技法。中拳九势为抽撤中拳、闪步中拳、跃步中 拳、引手中拳、连环中拳、圈手中拳、爽袖中掌、劈山中拳、膀切中拳。下面逐一介绍。

一、 闪步中拳

左引手起式。

左脚向左斜前方上一步,全脚掌着地;右脚急向左脚内踝 处跟进一步,前脚掌着地成丁虚步,屈膝下蹲,重心在左腿。 同时,右掌向前钻点,打出右中拳;左引手掌心向下与右小臂 交错捋带回落至左肋旁,掌心向上。目规右中拳前方。

上动不停,右脚抬起向右斜前方上一步,全脚掌着地;左 脚急向右内踝处跟进一步,前脚掌着地,屈膝下蹲,重心放于 右腿成了虚步。同时,右拳变掌心向下,与左小臂交错向回捋 带至右肋旁;左掌自左肋旁向前钻点,打出中拳。目视左中拳 前方。

要点:闪步时要以腰带腿,步法灵活、沉稳。丁虚步时, 支撑脚十趾抓地。要步到手到,上下相合。

二、 引手中掌

左引手起式。

左脚回撤成高虚步。左手向下回搂至左肋旁;右手同时于 口前向前弧形摔击,高不过眉,掌心向上。目视引手掌前方。 上动不停,左脚向前落半步;右脚跟进成右高虚步。右手掌心 向下回搂落至右助旁;左掌自左肋经口前向前弧形摔出,掌心 向上,高不过眉。目视引手掌前方。与此同时,右脚向前成四 六步。左掌掌心向下,回持至左肋旁,掌心向上;右掌自右肋 旁向前钻点,打出右中拳。目视右中拳前方。

上动不停,右脚回撤,重心升高成右高虚步。右中拳变掌 回楼至右肋旁;左事同时自左肋旁经口前向上摔击,掌心向 上。目现引手掌前方。不停,右脚向前落半步;左腿跟进成左高虚步。右掌同时自右肋旁经口前向上摔出引手;左掌则回楼 至左肋旁。接着,左脚向前上四六步。左掌自左肋旁向前钻 点,打出左中拳;右掌同时向下回搂至右肋旁,掌心向上,向 后撑肘。目视左中拳前方。

要点:引手摔击时,要放长击远,探背松肩。摔腕弹指, 要力达掌背。虚步支撑时,重心要稳定,上下做到“三折九 扣”。向前打出中拳时,手掌变掌心向下回搂捋带要与中拳交 错,发出自然滑捋声响。打出中拳要三尖相对。以上动作要一 气呵成。

三、抽撤中拳

左引手势起势(虚步)。

右拳自左肘下翻掌,掌心向上,向前外捋,穿至正前,高 与眉齐,成掌心向下;左引手同时翻掌,手心向下沿右小臂滑 捋回落至左肋旁,掌心向上。同时,左脚回撤成高虚步。目视 右掌前方。

上动不停,左脚回撤成高虚步。同时,右掌从右肋旁经左 肘下向前外旋穿至正前,高与眉齐;左中拳变掌与右小臂交 错,滑捋至左肋旁。不停,左脚向前落步支撑;右脚向前上半 步成高虚步。左掌自左肋旁向前外旋上穿至正前,高与眉齐; 右掌沿小臂交错滑捋至右肋旁。不停,右掌自右助旁向前打出 右中拳。左掌向下回落,沿右小臂交错滑捋'至左助旁。目视右 中拳前方。

要点:上穿掌时要探背松肩,力贯指尖。

打出四六步中拳要出手为掌,点击到变拳。力由脚跟发, 通腰达背,贯通拳尖,沾衣发力,着力冷弹,放长志远。前手 中拳向前击打,后手掌贴肋向后登肘,产生前后争力。配合脚 底用力蹬地,后腿向下坐跨,头顶项领,空心下气。要上下协调,步到手到,一气呵成。

以下各种中拳要领相同、不再重复。

「 四、连环中拳

左引手起式。

左脚向回撤成左高虚步。左掌同时翻掌,掌心向下,向后 , 捋带至左肋旁;右手也同时经回捋的左小臂下向上弧形击打出 右上中拳,高不过眉。目视右尖拳前方。同时,左脚向前上半 步,右脚跟进落于左脚前,成右虚步。右拳同时变掌心向下并 向回捋带至右助旁;左掌自左肋旁沿回落的右小臂下弧形向前 打出尖拳。目视拳前方。

上动不停,右脚向前落成四大步。左尖拳同时变掌心向下 回将至左助旁,向后撑肘,掌心向上;右掌也同时自右肋旁经 回捋的左小臀下向前打出右中拳。目视中拳前方。

要点:向后撤成高虚步时要吸跨带脚,重心稳定。向前打 出尖拳时,要扭腰探背抖腕,打出尖拳要沾衣发力,着力冷 弹。几个动作要上下协调,不可停滞,一气呵成。

五、跃步中拳

左引手起式。

左脚回撤至右脚前,脚尖点地,成左高虚步。同时,右掌 向前平穿,高不过肩,掌心向下;左掌掌心向上,与右小臂交 错滑捋,回落至左助旁。不停,左脚向前上半步;右腿跟进半 步成高虚步。同时,左掌自左肋旁向前平穿,高不过肩;右掌 则向后与前穿的左小臂交错后,把带至右肋旁。动作不停,左 脚原地向上跃起;紧跟着右腿向上跃起,在空中完成提膝,向 前落成四六步,右脚在前。

在跃起时,右拳变掌,回捋至右助旁;左掌同时自左肋旁 前穿,随向前上四六步右手打出右.中拳,左掌则向回捋带至左 助旁。

要点:脚下的步法与手法要协调配合,做到步到手到,步 撒手随。跃步时,左脚跃起,右脚用力蹬地紧随着跃起,膝突 然上顶发力。下落时,借惯性前落成四六步。此式二次中拳, 要探背松肩,放长击远。出入手要交错,做到三尖相对,步法 轻灵稳定。

此式左右要领相同,唯手脚方向相反,可反复操练。

六、劈山中拳

左引手起式。

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四六步。右掌同时自口前沿身体中线, 直臂上举手头顶前上方,直臂下劈,掌锋向下;左掌也同时向 内回收,与下劈的右小臂交错迎拍后,停于右肩前,掌心向 夕卜。

上动不停,下劈之掌随下劈的惯性下落,沿身体左侧划 弧,由下而上向前,掌心向上反臂抡摔,到前方极限时,掌心 向上向体右侧回落;左掌也同时由左肩前向前,于下落的右小 臂下向前弧形穿出,掌心向下,高不过眉。与此同时,右掌回 落停于右肋旁。右掌反臂抡摔与左掌前穿时,右脚回撤成右高 虚步。目视左穿掌前方。 。

不停,右脚向前上四大步。右掌由右肋旁向前,于下落的 左小臂下交错后,向前打出右中拳;左掌也同时向后捋挂右小 臂后,停于左肋旁。目视右中拳前方;接上式,身体重心升 高,左脚上前一步成四六步。左掌由口前沿身体中线直臂上举 手头顶前上方,直臂下劈,掌锋向下;同时,右掌掌心向内, 与下臂的左小臂交错迎拍后,停于左肩前,掌心向外。不停, 下劈之掌随惯性下落,沿身体右侧划弧,由下而上反臂抡摔,到极限时。向身体左侧回落;同时,右掌由左肩前下落,于回 落的左小臂下向前弧形穿出,掌心向下,高不过眉;左掌也同 时回落,停于左肋旁。

此时,左脚回撤成左高虚步。目视右穿掌前方。继而左脚 向前上四六步。左掌由左肋旁向前沿回落的右小臂下交错,向 前打出左中拳;右掌也同时向后捋挂左小臂后,停于右肋旁。 目视左中拳前方。

要点:向前劈掌、反臂摔掌时,要立抡成圆,探臂松肩。 左右抡臂要转腰顺肩,不可有棱角。上穿掌时要探背松肩,放 长穿远,力贯指尖。此式是连续四手的组合,整体上要连贯, 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停滞。

七、圈手中拳

左引手起式。

左脚回撤成左高盛步。右掌同时经左肘下圈绕划弧外旅, 掌心向上,掌背背屈到极限,向前下摔掉;左掌变掌心向下同 时向下向后与右小臂交错滑捋后,停于左肋旁。目视右掌前 方。

上动不停,左脚向前落半步。右脚向左脚的右前方上步, 前脚掌应点地成右高虚步。左掌同时由左肋旁向前经右肘下圈 绕划弧外旋,掌心向上,掌背背屈到极限,向前下摔掉;右掌 掌心向下,与左小臂交错滑捋回落于右肋旁。目现左掌前方。

不停,右脚向前方上步成四六步。右掌同时自右助旁向前 打出中拳2左掌则掌心向下由上向后,与右小臂交错滑捋回落 于左肘旁,掌心向上,向后撑肘。目视右中拳前方。

要点:圈手动作是祁氏通背拳的精华手法,要求肩、肘、 腕灵活和顺圆活。做圈手时,一动全动,节节贯通,达到肘如 花,腕似锦,肩似纺车的意境。圈绕自己对侧时肘不可僵硬,圈绕的圈要大要圆。向前向下屈腕摔撞时,发力要狠弹脆快松 沉,配合脚下步活,上下相随,步法要轻灵稳健。

八、 爽肘中拳

左引手起式。

左脚向左前侧横上一步。右掌同时经左肘、小臂下由内向 前向外在身前上方,旋转划弧一圈;左掌与右小臂交错后,掌 心向下搂按划抓一圈,右掌回落右肋旁。

上动不停,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前上四六步。左掌同时由前 向后捋带;右掌由右肋旁向前、与左小臀交错后打出右中拳 左小臂滑捋右小臂后回落于左肋旁,掌心向上。目视右中拳前 方。

不停,右脚向右前侧横上一步。右拳变掌,掌心向下同时 回撤;左掌自肋旁向前经右小臂下,由内向前向外在身前上方 旋转划弧一圈与右小臂交错后,回落左肋旁;右掌与左小臂交 错后;掌心向下,搂按划弧一圈、同时,左脚经右脚内侧向前 上四六步。右掌同时由前后捋按;左掌由左肋旁向前与右掌交 错后打出左中拳。与此一致,右掌滑捋左小臂后回落于右肋 旁,掌心向上。目视左中拳前方。

' 要点:做爽袖动作时,两手同时运动,一正一反,在身前 划弧舞动,要圆活,动作尽量做大,不可呆滞有棱角。做爽抽 时要用腰背带动两臂。向前打左右中拳时,闪展步法及爽袖手 协调配合,上下相合,体现通背拳术一圈一点的特点。

注:爽轴,顾名思义,即有如舞台上青衣甩水袖一般。

九、 膀切中拳

左引手起式。

左脚回撤,虚点于右脚左前方,同时重心下降,上体向左侧倾倒。同时,右掌心向上,经左小臂肘下滚动外旋,弧形向 左前方穿出,掌心斜向外侧,高不过头;左掌同时内旋,掌心 向下、经右小臂回抽至左肋旁。目视右掌小指一侧前方。

上动不停,左脚向左前方上四六步。右掌同时内旋下落; 左掌也自左肋旁向前,经与右前臂交错,迅速打出中拳;右掌 则回抽至右肋旁。目视左中拳前方。至此,左中拳完成。

不停,左脚回撤。虚点于右脚左前方,重心下降上体向左 侧倾斜歪倒。右掌同时掌心向上,经左小臂肘下滚动外旋,弧 形向左前方穿出,掌心斜向外侧,高不过头;左掌同时内旋, 掌心向下,经右小臂回抽至左肋旁。目视右掌小指一侧前方。

继而左脚向前上半步。右脚紧跟进步虚点左脚右前方,上 体同时向右侧倾倒。左掌自左肋分经回落的右小臂时下滚动外 旅,弧形右前上方穿出,掌心斜向外,高不过头。目视左掌小 指一侧前方。右掌掌心向下,同时向市经左小臂回抽至右肋 旁。

不停,右脚向右前方上四六步。右掌自右肋旁向前经与左 小臂交错后迅速打出右中拳;左掌也同时回抽至左肋旁。目视 右中拳前方。

要点:左右上穿做膀切手法时,要扭腰送肩,力达小指一 侧,同时要含胸扣膝,脚尖内扣,合裆与穿出之手要三尖相 对。上体倾斜是膀切的独特身法,脚底应稳固沉实。第二次大 步要配合手法,连贯协调,与最后打出中拳上下相合,一气呵 成。

注:膀切技术是祁氏通背的精华手法,身法、劲法独特, 步法多变,步内含腿,因篇幅所限,暂不细述。

以上介绍的中拳九势,习练者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每势进 行几十次的单操,细心体会动作要领及劲力,由慢到快,由简 至难,持之以恒地锻炼,则能收到体用兼备的效果。

“万法归宗一少林”,自古以来“少林一脉” 一直就被世 人誉为“中国武术之母”,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达摩大师自 梁进隋,面壁于嵩山少林寺,因苦于徒众,终日无所运动,恐 生惰怠,遂教以技击之术,据传这便是少林派拳术的由来,少 林拳法,招式快捷,架势开朗,身法灵敏,闪转腾挪,点打摔 拿,归于一体,实为中国武学中“上臻至极”之术。

少林拳是进入少林门中的第一套拳路,此拳演练起来 “刚柔并济,快慢适中”尤其更注重《气势》与《身法》的 练习,少林有云:“无气势则拳不猛,无身法则不成少林”, 而少林的身法与气势,则尽鉴于这套“少林拳”之中。

首先,将身体垂直站立,双脚尖并拢,身体尽量放轻松, 完成预备动作。

第一式:抱手起式

身体保持站立的姿势不变,双掌前探,双手握拳,抓回腰 间放定,双眼平视前方,蓄势待发。

第二式:平步栽掌

身体仍然保持站立的姿势不变,左手化掌,向前直封而 出。

第三式:跺脚崩挂

右脚原地跺步,左脚踏前勾出,成七星步坐定,接着,右 手化掌前撩,左手回封,身体向右微转,顺势,右手向右横拉 而出左掌向前封住底盘,全身向左转回,双手不动,蓄劲凝 神。

第四式:进步劈砸

全身向前,左掌向前直采而出左脚踏前,成弓箭步站定顺势,右掌向前,直劈而落,左掌同时翻掌硬接,自然击出声 音。

第五式:采刁出掌

左掌护住右腕不动,右手原地向外翻手抓采,接着,左脚 上前并步跺下,顺势,右手后拉,左手护腕,扣至太阳穴旁放 定,接着,左腿向前踏出,成七星步坐定,右手不动,左掌向 前下方,直切而出上身微向前倾,使左掌尽量靠近左脚尖

第六式:跟步击砸

左脚向前,以撇步尽量踏前左掌原地回圈,向前封出,右 脚拖进,向下蹲成玉环步坐定右手反拳向前劈落,左掌翻掌硬 接,自然击出声音。

,第七式:顺势采手

保持玉环步姿势,坐定不动,左手扣腕,右掌上翻以 《缠丝手》向上采出。

第八式:双落蹬子

《缠丝手》向下采压身体原地向上立起起右腿,向前直蹬

而出。

第九式:提膝顶破

将右脚尖回勾,以膝盖向前直顶而出,身体向后,微微仰 倒顺势,右拳收腰,左手封掌护胸。

第十式:移步截砸

身体微仰不动,双掌向左同时以圈封手向前采出,右脚向 前落步,成坐虎式坐定,上身借力向前冲出,左掌前托,右拳 顺势向前低劈而出,拳掌交加之际,百然会击出声音。

第十一式:迎手托架

将左脚伸直,成弓箭步站定,顺势,右手翻掌上架,左手 压掌下封。

第十二式:采压冲捶

右脚向内收回,至左脚旁放定,同时,收左手,右手化 掌,向前直采而出,接着,右脚原地跺步,使身体转正收右 手,左手化掌向前封出,接着,上左脚,成弓箭步站定,顺 势,左封掌下压,右拳向前直击而出。

第十三式:转身拦截

左脚向后偷步,使身体向右微转,顺着身体右转之势,收 右拳,撩左掌,双手交叉于胸前蓄劲,接着,身体原地下落, 成玉环步坐定,顺势,左手向上翻架,右拳向右下方横劈而 出。

第十四式:回马拉捶

身体向左微转,将左手向上挑回,步法左转,成马步坐 定,左手挑回扣住腰际,右拳顺势向右直击而出。

第十五式:进步冲捶

身体向右转回,右手顺势向前圈采而出,步法随着右转之 势,成弓箭步站定,顺势,拉回右手,左手化拳向前直击而 出,拉回的右手,则握拳扣住腰际。

第十六式:采刁踢

右脚原地圈撇,成撇步站定,收左手,冶掌向前穿采而 出,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脚,使左脚离地蓄劲,左手以《采刁 手》由上向前勾落,同时,左腿以勾腿式,向前勾踢而出, 右掌顺势,护住左肩不动。

第十七式:套步踢

落左步向前,成撇步站定,收右手,左手化掌向前圈采而 出,将身体重心移至左脚,使右脚离地蓄劲,右手以《采刁 手》由上向前勾落,同时,右腿以勾腿式,向前勾踢而出, 左掌顺势,护住右肩不动。

第十八式:跨步反砸

右脚向右落步,以脚尖轻点地面,身体顺势站直,将重心

:放于左腿,左掌一直护住右肩不动,顺势,右拳向右反崩而 :出。

第十九式:穿刁斜打

右手化掌,向左横切,身体左转,成扭丝步站定,右手抓 M 拳,向后拉回至太阳穴旁护住,双腿顺势转正,原地跺步,成 弓箭步站定,右拳顺势向前击出。

第二十式:低马击砸

身体向左微转,将重心向左移动,左手左拉,右拳由上向 耕 左反拳劈落,步法原地向下,成马步坐定,右拳击砸于左膝前 方,左掌则翻掌硬接,拳掌交加之际,自然会击出声音。

第二十一式:起胳托架

身体向右冲起,将左脚撑直,成弓箭步站定,顺势,右拳 翻肘’向上架出,左手握拳,扣住腰际。

第二十二式:翻身拦打

右脚向内收回,至左脚旁放定,同时,右手化掌,向前直 采而出,接着,右脚原地跺步,使身体转正收右手,左手化掌 向前封出,接着?上左脚,成弓箭步站定,顺势,左封掌下 压,右拳向前直击而出。

第二十三式:进步架打

上右步,至左脚旁,使身体前进,同时,收左手,右手原 地向前圈采而出,右脚向前落步,成弓箭步站定,顺势,右手 横肘上架,左拳向前直击而出。

第二十四式:回步冲捶

全身向左原地转回,将重心放至右脚,使左脚放虚,顺着 返身之势,收左手,右拳向右上方扣打而出,全身向下落步, 成坐虎式坐定,右拳不动,左拳向前直击而出。

尊. 第二十五式:托按侧蹬

右手化掌前撩,左手回封,同时,步法原地前顶,成弓箭步站定,顺势,右手向右横拉而出,同时,进右腿,于左腿旁 提步蓄劲,左掌向前直撑,封住底盘,顺势,右腿以反蹬腿, 向前蹬出,收回右腿,扣于左膝旁放定,双手收回,向下甩 落,同时,跺右步,进左步,使身体向前冲出,顺势,左掌向 前直采而出,左脚向前落步,成弓箭步站定,顺势,右掌向 前,直劈而落,左掌同时翻掌硬接,自然会击出声音。

第二十六式:采刁撑掌

左掌护住右腕不动,右手原地向外翻手抓采,接着,左脚 上前并步跺下,顺势,右手后拉,左手护腕,扣至太阳穴旁放 定,接着,左腿向前踏出,成七星步坐定,右手不动,左掌向 前下方,直切而出,上身微向前倾,使左掌尽量靠近左脚尖。

第二十七式:扭步挟肘

左脚向前,以撇步尽量踏前,左掌原地回圈,向前封出, 右脚拖进,向下蹲成玉环步坐定,右手化肘,向前横扣而出, 左手顺势拉回,握拳扣住腰际。

第二十八式:并步迎抄

右脚上步,成并步蹲好,双手化《十字手》,交叉于胸 前,双脚伸直,使身体站直《十字手》顺势向上《双抄》后, 拉回腰际,握拳扣住不动,身体放松,完成全部动作。

关于太极拳起源几种说法

关于太极拳起源和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许宣平、 宋张三峰、明张三丰、清陈玉廷和王宗岳等五种不同说法。

唐代许宣平,安徽歙县人,李白东游,见许宣平题诗传 舍,以为是“仙诗”,至歙县屡访之,不得。宋计有功《唐诗 纪事本末》说许“辟谷不食,行如奔马。唐时每负薪卖于市 中。李白访之不遇,为题诗于望仙桥”。说他是太极拳的创始 人,则无他证。

宋张三峰为武当丹士之说,宋、元、明三代并无史料可 据。黄梨洲于清初为明遗民内家拳家王征南撰《王征南墓志 铭》,系据高辰四所写王征南言行而成,以为内家拳“盖起于 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 帝授之拳法,阙明,以单丁杀贼百余”。其言荒诞不足信。

明代内家拉扯宋徽宗时代有所谓武当丹士张三峰为祖师 爷,原与清初创造的太极拳无关。张三丰,《明史•方伎传》 记载,“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 不修边幅,又号张避遢。”但《明史》又说:“或言三丰金时 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至于张三 丰创太极拳一说,是辛亥革命(1911)后的一种附会而已。

王宗与王宗岳是两个时代的人。据现有资料,王宗岳是清 乾隆年间人,著有《太极拳论》。关于王宗岳的生平待后详 述。

陈玉廷是太极拳的创始人,陈家沟第九世,其父名抚民,祖名思贵,均好拳习武,《陈氏家谱》说玉廷又名奏廷,“明 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在山东称名手……陈氏拳手刀枪创始 人也。”但族谱、墓碑、《温县志》都作“玉廷”,故应作陈玉 廷。

'陈玉廷出身地主家庭,据《温县志》记载,在明思宗崇 祯十四年(1641),任温县“乡兵守备”,明亡后隐居家乡, 晚年造拳自娱,教授弟子儿孙。如《遗词》上半首说:“叹当 年,披坚执锐,扫荡群寇,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如 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 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 ……”。陈玉廷于明亡时正当壮年,到“年老残喘”,尚能 “耕田”、“造拳”,可推定其创造太极拳,应在十七世纪的七 十年代,即1644年明亡后的三十年光景。《黄庭经》,是道家 “嘘吸庐外,出入丹田”的导引、吐纳方法,从《陈氏拳械 谱》可知,太极拳套路有太极拳(一名十三式)五路,长拳 一百零八式一路,炮捶一路。结合导引、吐纳,成为内功拳一 种流派。他的《拳经总歌》却总括了其所创拳套的理法,录 于后: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劈打推压得进步, 搬搭横采也难敌。钩棚逼揽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佯输诈 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此歌诀见于陈氏两仪堂《拳谱》,歌词深受明袍抗倭名将 戚继光的影响.戚继光是明代整理民间拳术的杰出人物,他总 结和整理了明代十六家民间著名拳法,并吸收了其中三十二式 编成拳套,收入《纪效新书》中,被称作练武之源。戚氏的 《拳经》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远及宋太祖赵匡胤的长拳三十 二式,长拳短打,去芜存精,用刚用柔,兼收并蓄。它的拳法 ,“式式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大大矫正了当时流行的 满片花草,华而不实的花拳之弊害,成为新的拳派。

戚继光与陈玉廷相隔约半个多世纪,对陈玉廷创造太极拳 影响很大,戚氏《拳经三十二式》被陈玉廷吸收了二十九式 编入太极拳套路,如《拳经》以“懒扎衣”为起式,陈玉廷 '所造拳套七路都以此为起式。甚至陈式《拳谱》和《拳经总 '歌》的文辞,也仿造戚氏的《拳经》,可见影响之深了。然 '而》.这仅仅是说继承和影响,并不是说陈玉廷的太极拳抄自戚 I继光,更不能说戚继光创造了太极拳。陈玉廷的功绩在于继承 ,了戚继光的拳术遗产,并推陈出新,创造了一种新的拳派,这 ,就是太极拳。举个例子来说,如陈式太极拳中专门练习周身皮 肤触觉和内体感觉灵敏性的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的方法,在戚 继光、俞大猷、唐顺之、陈冲斗等拳术著作中均无记载,其他 各派拳术中也无此训练方法,而是陈式太极拳所独有的竞技方 法。

二、太极拳五大特点

纵观陈玉廷创造的太极拳,有以下五个特点:

1.螺旋缠丝式的缠绕运动,动作呈弧形,连贯而圆活, 极符合经络学说的原则。

经络是指布满人体内的气血通路。经络发源于脏腑,布流 于肢体,脏腑经络气血失和,则神机反常而疾病作,和则气血 流畅而强身延年。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要求“以意导气, 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身躯”内气发源于丹田,以 腰为轴,微微旋转使两肾左右抽换,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 动,布于周身,通任、督(任脉、督脉),练带、冲(带脉、 冲脉),达于四梢,归于丹田。陈、王、武、李四家太极拳 论,先后发其幽微。这些正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而使太极拳 成为“内功拳”的一种流派。

2.创造了双人推手的竞技运动。

推手,旧称打手,是我国武术中一种综合性的实习技击方 法。自古以来就有踢、打、摔、拿、跌五种分部练习法,但它 们各具特色,古代有“南拳北腿”、“长拳短打”之称,就说 明这种分歧。同时,由于踢、打、拿、跌四法,在实践中有较 大的伤害性,因此历来大都只作假想性或象征性的练习,这就 为花假手法打开了方便之门,而前人苦心积累的点滴经验,也 由于实践不足,很难提高技击水平。

陈玉廷创造的推手方法,以缠绕粘随为中心内容,综合了 擒、拿、跌、掷、打等竞技技巧,并且还有所发展。譬如拿 法,它不限于专拿人的骨节,而是着重拿人的劲路,这就比一 般拿法的技巧高。

推手方法的出现,解决了实习技击时的场地、护具和特制 服装等问题,成为随时随地两人可以搭手练习的竞技运动,并 在我国的武术技击方法(踢,打、摔、拿、跌)中注入了一 个新的内容——推。


  1. 把拳术和导引、吐纳相结合。


我国古代的导引和吐纳,源远流长,在公元前几百年前的 《老子》《孟子》《庄子》等著作中已出现,汉初淮南子刘安 又编成“六禽戏",后汉著名医学家华佗则改为“五禽戏”, 是后世气功、内功的先导,也是道家养生学的基础。陈玉廷把 拳术中的手、眼、身、步的协调动作,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 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这对增强 人们的体质,提高拳术技巧,的确是一种创造性的发展。

  1. 发展了以太极精义为依据的拳法理论。 -


陈玉廷的《拳经总歌》七言二十二句,是太极拳的原始 理论,是总结古代技击术的一篇拳论,它阐述了攻击与防御的 战略和战术,所以称得f是太极拳七个拳套的概括性拳论。把 《拳经总歌》和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式》图诀相对照,就不 难看出陈玉廷在拳论方面怎样吸取了前辈所归纳总结的精华。 但是陈玉廷并不满足于吸取当时名家的拳法理论,而是在融会 贯通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创造性地发挥。

陈玉廷在拳法理论上的独创性成就,表现在《拳经总歌》 开头两句: .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诸靠”指的是推 手八法,是两人手臂互靠,用推手八法粘贴缠绕,以练习懂劲 和放劲的技巧,通过严格和正确的锻炼,反复练习,不断提高 技术水平,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高级推手技术水 平。这种推手的方法和懂劲的理论,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 展而成的。从外形的技击术提高到“劲由内换”、“内气潜转” 和“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高级技巧, 在我国武术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同时,它还为后来王宗 岳、武禹襄、李亦畲、陈鑫等太盘拳名家奠定了锻炼方法和进 一步发挥技击理论的基础。

由于太极拳采取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的锻炼原则,所以 要由松入柔,运柔成刚,刚复归柔,达到有柔有刚,刚柔相 济。拳套的练法要求先慢后快,快后变慢,慢要慢到别人跟不 上我,快要快到后发先至。也就是说,练太极拳要求达到能慢 能快,能柔能刚。这种既重外形,更重内蓄的观点,还为提高 武术技击水平提供了极有价值的锻炼方法。

  1. 创造了粘随不脱,蓄发相变的刺枪术基本练法。


根据推手时的“听劲”方法,继而创造了双人粘枪法, 这也是陈玉廷独创的成就之一。这种器械对练法,解决了不用 护具也可以练习实质的问题。

练习太极拳粘枪时,采用沾连粘随的原则,缠绕进退,疾 若风云,封逼掷放,往复循环,为刺枪术开辟了一条简便易 行,提高技术的途径。

三、太极拳各流派的出现及其发展

太极拳自陈玉廷首创之后,在陈家沟世代相传,陈氏子孙 妇孺皆知,老幼皆练。陈家沟人丁越来越兴旺,练太极拳之风 也愈来愈盛,后浪推前浪,历代都有名拳师。三百年来,历经 陈氏子孙及其门徒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太极拳便成为我国重要 的拳种之一。

从《陈式家谱》可知,陈玉廷三子一孙的拳艺一般,玄 孙甲弟则拳艺精到,但从此后继无人。然而,陈玉廷的族系第 四代秉壬、秉旺、秉奇三兄弟,是陈家沟著名的太极拳手,人 称三雄,与同族陈公兆、陈大兴齐名。不过,这时陈玉廷所创 的七种拳套,已由博返约,原有的一百零八式长拳和太极拳 (十三式)第二路至第五路,在陈家沟已很少有人练习,而第 一路、炮捶(现代陈式太极拳第二路),推手和粘枪,则精益 求精。至五传陈长兴和陈有本时,为适应不同的学习对象,第 一路太极拳又有老架和新架之分,至六传又派生了赵堡架。

新架据说是陈有本所创,架势与老架一样宽大,逐渐扬弃 了某些高难度的动作,陈家沟人称之为“略”。陈有本的门徒 族侄陈清萍,也创造了一套架势,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 后逐步加圈,在不改变套路的原则下,由简到繁,以至极为复 杂,逐步提高拳艺的技巧难度,与陈有本同时的陈家沟拳师陈 长兴,承祖辈的老架系统,架势宽大,难度高,直到他的学生 杨露禅在北京传习拳艺时,为了适应保健需要,有逐渐改变了 拳套动作,遂成杨式太极拳。后又从杨式派生了吴式太极拳, 其创始人为吴鉴泉。

永年人武禹襄先从杨露禅学陈式老架,又从陈清萍学新架 套路,其后自创一派,称武氏太极拳。后由武氏又派生了孙式 太极拳,其创始人为孙禄堂。

四、陈式太极拳八十三式七言歌

陈式太极有渊源,玉庭先祖传在前,陈鑫品三留真传,发科前辈创新拳。 松活弹抖刚柔济,螺旋缠绕妙无比,动作将展手法细,闪展腾挪无侵力。 预备起式双足开,虚领顶劲呈自然,两耳听后立身正,双眼平视心气静。 金刖捣碓精神敛,阴阳无偏太极现,全身缠绕螺旋劲,右拳捣碓顶精领。 谁人不识揽扎衣,左屈右伸最神奇,千变万化由我运,两足平踏定根基。 六封似闭周身合,合中寓开开中合,左足跟步虚实分,风吹杨柳天机动。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左右分,右勾左掌非马步,上下四旁扣如弓。 金刚捣碓鬼神惊,心平气静把胯松,左手如鞭长空响,提膝震脚大地沉0 白鹤亮翅要分明,右翅舒展击长空,两手引来搂风式,右足开步左要跟。 斜行拗步气要沉,手要搂膝身法正,左足斜行开一步,左手成勾右为掌。 初收提膝双插掌,右脚抠地身不晃,浑身猬缩似纯阴,阴中藏阳任人侵。 前趟拗步抖威困,两足平开两手分,眼随右手中指转,转到定式神可接。 接到斜行拗步时,圆转随意运滂蒙,动中有铮静藏动,乾坤正气运周身。 再次初收精神聚,虚步点地手护胸,不收不见放中巧,灵猫扑鼠束其身。 又到前趟拗步来,心空腹实裆要开,只要中间身法正,何惧周围有敌来。 掩手肱事劲要整,劲力要在腰间寻,前冲后顶劲对称,注意拳头莫握紧。 金刚捣碓又一着,上打咽喉下打阴,震脚莫把双重犯,沉肩坠肘要记清。 披身捶式最难传,松活弹科全体现,顺逆缠丝我跟稳,蓄发相变要松沉。 背折靠式不好练,左拳岔住在腰间,右肩下打七寸靠,背折一靠更无偏。 青龙出水鬼神泣,转接灵敏无滞迹,右手撤回义一捶,此为太极变中拳。 双推掌式腰要拧,右足上前左足跟,进步莫退两掌推,不顶不延妙手传。 三换掌式彼难防,圆转自如在腰间,双手如运太极球,上轻下沉不倒翁。 肘底看捶叶底花,右拳藏在左肘下,左足点地右踏实,好似仙桃悬肘下。 倒卷肱式为退行,退中寓进小法精,左顾右盼车轮转,首英仰俯脚莫颠。 退步压肘击胸膛,敌欲能防非妙方,压肘同时要撤步,右肘后顶把敌伤。 压肘后面接中盘,上击下打彼难防,向左滑步莫迟疑,左拦右按似斜飞。

又到白鹤亮翅时,一引即进开右步,敞开门户虚左脚,右手再开亮白鹤。 斜行拗步最有情,但看能明不能明,天机活波妙自生,身躯辗转在一心。 闪通背式用法精,上步穿掌一气成,转身顶肘右退步,双掌下按气要沉。 掩手肱拳又再现,浑身合下力千斤,劲源是从脚下起,主宰于腰达于手。 六封似闭履采变,以柔克刚强中强,上引下松随敌意,进步双按封中闭。 单鞭一式谁知晓,上下相合首尾保,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云手交替把门封,左右立圆护全身,脚随手运从后插,上下相随一气成。 高探马式最精神,探马之前双手分,目送右手中指甲,转身拧腰胯要松。 探马过后右擦脚,左脚盖贵双手合,右脚上飞要过腰,右手击足要打平。 左擦脚式要分清,右脚落步再拧身,单腿支地左脚飞,左手拍击响彻云。 左蹬一跟要转身,右脚踏实基础稳,只见左脚半空悬,劲力先蓄脚再蹬。 前越拗步类针行,惟有两手是平分,深入虎穴用手探,敛臀圆裆膝要撑。 击地捶泰山压顶,手领眼随身法正',左脚上寺腿要缠,右手击地腰莫弯。 顶册翻身二起脚,扣裆拧腰虚实成,右脚蹬地双脚飞,腾空击打右脚背。 兽头势样形象凶,右拳护在胸当中,活腰圆胯腰要塌,两拳缠绕右肘顶0 左脚扫出旋风脚,右脚插步脚尖摆,右手穿掌先蓄势,双手交叉右转巧。 右蹬一跟先活步,两手画圆落腹前,蹬腿先须把劲蓄,右脚掌要往右蹬。 掩手肱拳发有声,右手出奉腕要平,肱拳须用腰膀力,震脚掩手意在先。 小擒打势真正绝,右脚插步左足前,左足抬起再上前,双拳拧转打左前。 抱头推山莫看轻,两手抱头弓步成,左掌偷从右掌下,双掌一推苦连夭。 推山过后三换掌,先推右掌柔藏刚,左右连换如风转,心气一发四肢动。 六封似闭貂势奇,转腰抱首封中闭,左脚收至与肩宽,虚步点地裆要合。 声东击西是单鞭,出脚迈步似猫行,往左一导虚实换,左手一分应八方0 前面有敌前招应,右拦左击似偷营,劝君有力休使尽,要防滑敌从后攻。 后面来敌后招防,左拦右击要分清,双掌同时往右捋,右足后跟往下沉。 野马分鬃难遮挡,左右分鬃把敌攻,进步侧身用穿靠,一引即进莫近疑。 六封似闭静犹动,虚实兼到忽现藏,静运无慌沿路缠,上下相随莫空谈。 单鞭一条神成凛,精神百倍中气足,松档活腰无滞迹,肌肤骨节处处张。

一条鞭后双震脚,双手画圆到胸前,身端步稳两肩平,左脚蹬地双脚震。 玉女穿梭入敌群,双足跃起掌击进,转引转出出重围,轻身直入众人中。 揽扎衣独当一面,阴阳开合乐无边,左手扎衣落腹前,我守我疆不亢卑。 六封似闭变无穷,棚捋挤按须认真,两掌朝上过腹前,沉心静气双手封。 右勾左掌单鞭成,两头卷曲备五弓,右手提勾如抽丝,人力运成夺天工。 云孕切忌头膀幌,两手转环往左行,双足插行贵法奇,来回运气恒不已。 摆脚跌岔四座惊,右脚一出扫千军,落地还须把脚震,左脚擦地百会顶。 金鸡独立分左右,单腿支地哪敢敌,纵身直上手擎天,一手下垂似碧莲。 左顾右盼倒卷肱,手脚缠丝退法精,活腰松裆两手转,四两拨动八千斤。 退步压肘发劲难,刻刻留意在腰河,腰不拧时劲难发,再讲顶肘是空谈。 中盘紧接压肘势,回首往后甩边拳,左勾右掌向前攻,目中无人似有人。 白鹤亮翅羽毛丰,右脚内侧擦地行,双翅展开往上冲,切记挺胸把腹收。 斜行拗步身法正,旋腕转膀记在心,内外三合不能忘,下节不明颠覆生。 闪通背式用法奇,右手穿掌击前敌,身后敌人如抱腰,顶肘翻身把敌袭。 掩手肱拳由心发,拳力如风又如雷,心如火药手如弹,身似弓弦手似箭。 六封似闭前后封,气聚于腕身手进,上动下随中部应,百骸筋节自相通。 单鞭一条谁敢攻,一动全无抽扯形,只要顶精领得好,出手破敌如催草。 云手双手领双足,一阴一阳互为根,一手一运一太极,抽脚拔腿犯大忌。 转身翻掌高探马,旋腕转膀见真功,节节贯穿全身松,辗转随意见天真。 十字摆莲上下攻,右脚扑步下盘稳,拧腰转脊双手缠,右腿一摆莲花现。 指档捶直取要害,承上启下劲力整,左右逢源运无方,右手一击破铜墙。 白猿献果礼不轻,双拳护在胸当中,提膝莫忘内三合,步进身进意莫迟。 又到六封似闭时,来往屈伸寓化工,一开一合精神倍,圆转随意运鸿蒙。 第七单鞭旨归宗,阴阳变化原无定,勾掌对应胸微合,双手一开谁能敌。 就地生风雀地龙,左脚铺地左拳穿,双拳缠绕阴阳明,一缕浩然往下行。 上步七星人人晓,丹田内转有谁知,神以知来智藏往,浑身一动似弹簧。 下步跨虎更神奇,一实一虚足相异,足重手恭头容直,塌腰合裆跨虎背。 转身摆莲似属扬,右脚单立原地旋,左脚里合如旋风,右脚外摆双掌拍。图片10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13 图片14弓步发出当头炮,双拳一出奔敌胸,虚实倒换先蓄势,拳由心发向前冲。 金刚捣碓世无双,大捶一捣鬼也慌,莫道捣碓是小技,刚中富柔柔克刚。 收式太极归无极,身椿端正两足并,心中一物无所著,平心静气双手垂。 太极至理言难尽,练拳须把拳理明,明理还须从良师,P授心传无弊病。 连贯圆活虚实明,阴阳开合记在心,松而不懈是关键,有弊须在腰间寻。 阴阳无始又无务,动则生阳静生阴,一手一运一太极,一动一静互为根。 行拳须明缠丝劲,不明此理不明拳,劲以积日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后成。 至于身法原无定,无定有定在人用,势虽不牟理归一,手领身随浩气行。 欲知拳中奥妙意,早晚太极不离身,气宜直养而无害,延年益寿健身心。

浏览2,45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