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拳简史

花拳相传为清代雍正年间江南大侠甘凤池在江浙一带传授 的属于少林派系的拳种。

甘凤池,江南江宁人。少以勇闻,为人和善,武功深造绝 伦,精拳术、剑法,又善引导术。他少学于张长公,以技击而 闻名,中年获交吕元,又得明室朝元和尚真传,后综合各家之 长建立花拳。时因有反清复明之疑,为清兵追捕,隐居江浙一 带,其技遂传。因收徒甚严,故近代人习者较少。・

清末时期,京西海淀住有“莱户宋家”,主人宋国荣,那 时产菜专供朝廷食用。宋家世代习武、家中因有人参加义和团 .事败,便从祖籍山东莱州迁往京西海淀倒座庙。置菜地数亩, 以种莱为营。一日,有一痛者至宋家,自言从九华山因灾荒避 难而来,闻宋家喜结好武者故投奔。问来者尊姓,只言贱姓 宋。宋家更喜同姓同宗,留住。此后便称“宋痛套”,简称他 “痍套”。时年荒旱,民不聊生,盗窃抢劫甚多。一日,有群 徒聚众宋家门前,强行索要钱物,如不拿出便洗劫宋家。痛套 出面劝阻,众徒不允,双方动起手来。癖套手持一杆花枪,守 在门前挡住众徒,无一人进入,众徒俯首求饶,并言以后绝不 再扰,宋家以钱粮相赠,离去。

宋家见痛套真功,欲拜求学艺,痛套久居打扰,应以恩相 报,允之。时有半年余,忽有人来宋家找一捕子,痛套听后避 开未见。数日后腐套赠宋家残缺花拳手抄谱本,并言次日讲 述。待次日未见痛套,至卧室已不辞而别,留信一封,言缘份已至此后会有期,下款属名宋痛套。又隔数日,有官方模样两 人来找痛子,宋家说不知此人,此事久久才平息。

宋家从师痛套习练花拳,以赠谱为本、功、理、法俱全, 从此花拳扎根于北京宋家。传至宋泉,又名宋德泉,号兰坡 :(1878 -1958),其人瘦俏美髯,性格怪僻,一生惟有爱武, ;喜结武林,好打不平,见义勇为,侠胆行事极多,以德为先可 t称德武双全,在京津一带有“燕京怪侠”之称。其人生活简 :朴,经常一段时间内不食烟火,以果为食。衣着更为简单,一 1年四季中同样打扮,外披草呢大衣,白单裤,黑市靴,腰束麻 绳,银髯结辫。出入房间不走房门,越窗出入,专在暗处或隐 蔽于高处,看徒练功。其人白天夜晚不分,终日练功不停。居 室简陋,屋内墙壁、柱子、门框均是绳索铁链,地下城砖石 块。年至八'十岁时,在屋内劈叉、倒立、全身操打、握绳索或 抠门框身体悬垂。练功成性,故人宋疯子,家住海淀时,天未 亮,便越颐和园(万寿山)高墙内或去西山红山口处专找悬 崖峭壁翻山越岭,手倒立爬山。在山顶最高临崖处单臂做左右 旱水(即卧鱼动作,一臂屈肘支撑腹部全身悬起成水平),从 高处手倒立,距地面有丈余,脱手直冲向下,临接近地面时挺 身而起,站立地上,此动作为练鹰爪功的指尖力量,手扒山石 攀登,指戳铁砂碎石,练得单指断石,爪抠树皮,指尖悬 垂。冬天以大卵石放在火炉上烤热以暖手,久之,在卵石上有 手指钻的孔和深洞,因此手指非常坚硬。两脚更为捷健,带功 行路,时至密林中练穿林功。在荒年中带子志平去河间府谋 生,行至一村内,志平口渴在井台上饮水。本村人不依,来二 十余人阻止,举手便打围攻父子。宋泉无奈单人在人群中盘旋 穿梭,挨即倒,碰即翻。有人解劝说和,赔礼离去。1953年, 年已73岁。全国民族形式运动会结束后,组织国家武术队, 全国巡回表演。一次在北京东城区园恩寺演出,邀请北京武术 界观看。宋泉与师弟王金山同去(王金山号称形意王,在同 仁堂乐家护院为职,后收志平为徒)。王金山因腿脚不便,乘 坐三轮车,宋泉随车往返跑步约20余里之遥(表演人员有蔡 龙云、程传锐、李天骥、张旭初等)宋家有长女宋坤英、跟 随吴式太极拳家郭松亭(姑父、宋泉随之姐嫁与郭家)习练 太极拳。次子志平从小随父苦练武功,常在夜间父子二人躲一 小屋内,点燃小蜡烛练私功,直至鸡晓天明。因此,志平从小 练得一身扎实基本功,得其花拳真传者惟有宋志平。

1945年宋德泉评选为当时北平国术界“十老武术家”之1952年经武友赫寿岩相劝,在东华门大街成立“健身武 术分社”这样即可传技于世,又可有助生活。于是父及子女3 人办起武术社。挂牌后,学员络绎不绝,青少年以花拳、长拳 基本功为主,老年以吴式太极拳为教材。不足8年时间收学员 数百人,工、商、学、兵老幼俱全。由于宋老名声久仰,教法 得当,学员进步很快。为满足当时各地邀请表演,成立了 “健身分社武术队”,谢志奎为队长。久之,社里培养出一批 精悍的骨干队伍,内部组织健全,边提高技术边抓紧思想教 育,以增强人民体质为宗旨,跟上了社会发展形势。在当时的 武术表演及后来的武术比赛,健身分社的队员都获好评名列前 茅。以后,区、市、国家体委健身分社为中心,经常组织全市 武术界学习开会,为发展当时社会武术,团结武术界,提高老 拳师的思想认识,破除迷信,改进传统套路技术奠定了基础。

宋德泉末办武术社以前曾收徒有米长祥、韩德俊、张仁 华、王金仲、谢志奎等。宋志平在武术社精心培养的有方世 绵、杨僧宝、经本愚、纪鸣谦、董文玉、郭双凤等。

五十年代在京武林老拳师经常来社的有李尧臣、吴图南、 徐致一、李剑华、高紫云、寿岩、陈月舫、陈子江、程有信、王达三、骆兴武、吴子珍、崔毅士、杨禹亭、陈发科、唐凤 亭、吴斌楼、高瑞周、张立堂、李经吾、孙风秋、徐元伦、马 玉青、胡老道、祖仲惠、冯金梁、常振芳、张文平、王金声、 刘佩伟、韩其昌等(顺序未按拳种、辈分、年纪记载)。

国家体委武术科常来的有毛伯浩、李天骥。地方体委有孔 凡敏、赵宝伶。工会系统有高君明。有关花拳师承及拳理拳法 等已无记载,原有资料在十年动乱中全部散失。那时武术社自 愿将有关武术书籍数百本及武术器械数十件全部上交东城区体 委,以后曾探问过,已沓然无存。

有关花拳的理论曾多方设法搜集健全整理,当前仅在大百 科全书及少量书籍中,载有极少论述,并知由甘凤池著有 《花拳总说》一书。曾请教过顾留馨、蔡龙云、毛伯浩等先生 的该书下落,均未如愿。蔡先生只说过其文很难释解。在其它 刊物虽刊有零散文章,但不足为据。

宋家花拳从师于宋痛套,言传心授,数代相传。由于每代 人各有特长,领悟各异,再在接触拳种派系繁多,各有所长, 他们均依附个人条件对掌握拳技会有所纳新发挥,这样就不断 充实和健全了花拳内容。尽管二代三代有所变化,但万变不离 其宗,其根仍以花拳为基,这也是武术不断发展的规律。

二、花拳技法及其特点

在近四十年中,宋志平承上启下,桃李满天下。他有丰富 的教学与训练经验,接触社会拳师很多,适应事物发展很快, 在改革动作、套路中有独特见解。宋家花拳已在其基础上有了 很大变革。仅凭记忆中整理的花拳、功理、功法如下:

花拳,化也,非华而不实,虽花而不花。谱记:“花而不 足环中觅,巧打连环无形中”。又云:“花拳非舞一阴阳,快 愎相间虚实藏,指上打下防左右,前进后退护中堂。”拳理讲:“出手似百花顿开,使人眼花缭乱。”拳法精于内而神于 外,手法在进攻防守中运用争、长、滚、转、封打互用巧打连 环,硬打硬要至刚至柔,首尾相启左右逢源,你打你的我打我 的,水火风无孔而不入,开合得当动静相间,劲活力整紧凑贯 穿,势势相承灵活多变。

动作:沉着朴实,严紧完整。

出手:快速敏捷,迅速连珠。

劲力:充实劲整,刚柔相济。

定势:形神一致,手疾眼快。

内劲:意气相合,气沉丹田。

花拳有长拳的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的特点,还具有刚中蓄 柔形神兼备,硬如铁,软如棉,身似杨柳臂如鞭酌独特风格。

三、花拳内容

基本功:(详细内容从略)包括各种腰功、腿功、臂 功。

基础功法:(详细内容从略)

多种手型、步型的定型训练方法。

多种手法、步法的变幻训练方法。

眼法、身法灵巧多变的训练方法。

跌扑滚翻摔打应用的训练方法。

技击散手实功实力的训练方祛。

抖袋滑杆内劲应变的训练方法。

桩功。

包括养生功、实用桩两大类。

排打功。

排打分为小操打、大操打两种。

小操打:自我徒手与器械排打周身。

大操打:借助外力徒手与器械的全身排打。操桩功又分死 桩、活桩两种。

套路。

徒手:总计四十余套。

二十四式、三十六手、五行拳、连环拳、五路短打。

五大拳有:展手、虎奔、翻手、探掌、行拳。

器械:总计四十余套。

初、中、高级的刀、剑、棍、枪。短器械:匕首:判官 笔。长器械:大枪、方便铲、牛头铲、大拐。双器械:双刀、 双剑、双钩、双枪、双戟、双拐。软器械:九节鞭、三节棍, 对练:总计二十余套。

双人对拳、三人对拳;空手与器械对练、器械与器械对 练。 -

四、花拳功法要求“五要四求”

五要:

一要筋长,二要气足,三要劲活,四要根固,五要完整。

四求:

一求身法似游龙,二求步法快如风,

三求手法如穿梭,四求眼法如闪电。

“八卦”最早见于《周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 』'。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溶为一体,内外兼修。不仅有强身健体之功 用,而且能够锻炼攻防搏击的技能,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 爱,享誉武林。

八卦掌为河北省文安县人董海川所创。董海川生于清嘉庆 十八年(公元1812年)逝于光绪九年(公元1882年)。清光 绪九年春二月诸弟子于东直门外小牛坊村的坟前立碑纪念,先 后建有碑文四座。经李子鸣先生等人倡议,八卦掌门人共同努 力于1980年迁至北京万安公墓,并立碑为记。

二、 董海川墓志

先生姓董讳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务。少任豪侠,不治 生产。法郭解之为,济困扶危,不遗余力。修样田猎,日骋于 茂林之间,群兽为之辟易。及长,遍游四方,所过吴越巴蜀, 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历险搜奇,以壮其襟怀。后遇黄冠,授以 武术,遂精拳勇。不意中年蹈司马公之故辙,意充宦官。先生 嫉恶如仇,时露英气,同人即起猜嫌,改隶肃邸。因老气骸, 始得寓外舍。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工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各 授一艺。尝游塞外,命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先生四面迎 拒,捷如旋风。观者群雄,无不称为神勇惮其丰采。及至弥留 之际,从者启其手足,诚如铁汉,越三日,端坐而逝,意者以 为羽化。都中门人服编素者百余人,因营葬于东直门外,距城 里许,哀痛难忘,议立表识,以伸向往之忱。

三、 八卦掌技法及功理

八卦掌技法以实战为主,同时在强身健体,却病延年上有 独特的功效。

八卦掌的功理很多,主要讲究。


  1. 八要。


三形三势:三形即“行走如龙,动转若猴,换势似 鹰”。三势即“步如淖泥,臂如拧绳,转如磨磨”。

三空三合:三空即“手心涵空,脚心涵空,胸心涵 空。”三合即:“意与气合,气上力合,力与意合。”

三圆三顶:三圆即“脊背要圆,’两膀抱圆,虎口张 圆。”三顶即“舌顶腭,头顶天,掌顶前。”

三裹三敏:三裹即“气要裹,肩要裹,两肘要裹。” 三敏即“心要敏,眼要敏,掌要敏。”

  1. 八卦掌技法主要特征。

  2. 掌型掌法。


掌型有仰掌、俯掌、竖掌、抱掌、穿掌、劈掌、撩掌、挑 掌、塌掌、撞各掖掌等。掌法主要有:推托带领,搬扣劈 进。穿闪截拦,沾连粘随。削砸劈挎,缠挑刁钻。撩塌掖撞, 片探切翻。

步型步法。

步型:掰步、扣步、仆步、半马步等。

步法:起落摆扣,进退跟撤,开掰插闪等等。

腿型腿法。

两腿形似剪,行步如趟泥。腿法:摆扣踢曲,兜崩翻踹, 劈蹬截切。八卦掌有明腿、暗腿之用,但以腿掌齐至,暗腿为 主。

身型身法。

八卦掌身形似游龙,腰如轴立,身法讲究拧裹钻翻,圆活 不滞,身随步动,掌随身变,步随掌转,上下协调,周身一动 无有不动,拧旋走转似流水,上下翻动如娇龙。

八卦掌技击原则。

以掌为法,以走为用,溶踢打摔拿为一体,循循相生无有 穷尽。避正就斜,顺势顺劲,虚实莫测,脱身化影。柔则绵里 藏针,沾粘随化;刚则冷弹崩炸,迅如闪电惊雷。

八卦练功者从行步入手,内功为基,正形、通气、懂劲、 熟技、明变。以八大掌为母掌,演化出不同风格的实用掌法和 套路。八卦掌的器械种类很多,尤以八卦刀最为著名a

八卦掌不但是我国著名的三大内家拳之一,在国内各地广 为流传,而且更为国际友人所喜爱而广为传播。

四、光绪九年春二月立碑

此碑文为董海川亲传弟子五十六人所立,是有关董海川生 平最早的文字记述,具有权威性,为八卦掌的早期传播和董海 川的生平考证,提供了最重要的史料依据。众弟子中尤以尹 福、马维棋、史计栋、程廷华、宋长荣、樊志涌、梁振圃、刘 凤春等最为驰名。

尹福(1840 -1909)字德安,号寿鹏,因身长体瘦,人 称“瘦尹”。河北省冀县人,幼年来京,居朝阳门(齐化门) 吉市口,以卖烧饼油条为业。其掌法特点是屈腿淖泥,以自然 步走转,步子小,趋于急行,横开斜进,拧翻走转,进退直 接,多穿点,动作刚猛,以冷、弹、脆、快、硬见长。重腿 法、步眼和腰身,出掌形似牛舌,故名“牛舌掌”。

程廷华,(1848-1900)字应芳,河北省深县程村人。自 幼入京学徒,艺成后在京崇文门(哈德门)外花市上四条, 以制镜为业,江湖人称“眼镜程”投师董公门下,深得八卦 掌之精奥。其掌法的特点是屈腿淌泥,横开直入,拧翻走转, 舒展稳健,劲力沉实,刚柔相济,善摆扣步,以推、托、带、 领、搬、扣、劈、进见长,螺旋力层出不穷,拧裹劲变化万 千。

八卦掌以“行桩”、“趟泥步”内功功法为入门基础,以 拧翻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掌法的变化为主要技击手段。内 外兼修,强调身心合练,身捷步灵如故龙游空,拧翻走转掌法 变幻无穷。出手成招,刚柔相济,踢打摔拿溶为一体。拧裹钻 翻,避正打斜,围圆打点,循循相生无有穷尽。

第十节形意拳

形意拳简史

形意拳是我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起始于明末,盛 行于晚清,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历代名人辈出,影响极 大,流传甚广。

形意拳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内容之一,经过历代传人 不断钻研、实践、总结、提高,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 系。其各派拳法虽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却渊源颇深。讲究以意 领气,以气导力,意形二表,形意一体。通过对形与意的相互 调节,内与外的相互作用来达到体用兼修的功效。形意拳的科 学原理体现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它以冶炼操守、强健 体魄、造福人类的宗旨,不仅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祛病延 年之功效,而且具有富于实战的技击效果。在历史上,形意拳 诸多武术前辈曾凭着精湛的技艺,谱写了一曲曲扶正祛邪,保 家卫国的正义之歌。当前,形意拳术及其精神以其强大的生命 力日益普及和光大。

形意拳起源和创始人各有所传,其说不一。

影响较大的说法有两种:

一说为南宋爱国名将岳飞所创。根据二十年代李剑秋先生 编著的《形意拳初步》一书中援引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 年)戴龙邦所著《心意六合拳谱》序言中说“余尝拟论为著,此心耿耿,易其有极,见岳武穆王拳谱,意即纯之粹,语亦明 畅。急录之,以志余爱慕之诚王(即岳飞)当童子之时,受 业于师,名曰:意拳,神秘难测,盖以古未有之技也。王以 后,金、元、明代鲜有其技……独姬公,名际可,字隆峰。生 于明末清初,为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得武穆王拳 谱。-后授予曹继武先生于秋蒲先生习武十年有二,技勇方 成。”此序言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关于形意拳起源的最早资 料。因此,后人均以此为据。由于岳飞是我国历代为人所敬仰 的民族英雄,借岳飞之名有利于形意拳的广泛传播,亦合形意 拳强种强国之宗旨。因此这种说法极易被广大武术家所接受, 辗转流传至今。

另外一种为流传说法,即形意拳创自北魏时来我国传教的 印度僧人菩提云摩。在孙禄堂先生所著《形意拳学》及凌桂 清先生所著《形意五行拳图说》两书中均持有此观点。书中 说:“自达摩高僧来中国传教九年,于嵩山少林寺面壁坐化。 后人慕名来,为纪念达摩传教精神,曾有诗云:'达摩西来一 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而嵩山少林寺很早就流传着“心 意拳术”,亦称“心意把”。而形意创即为“心意六合拳”。据 黄新铭在《心意六合源法初探》一文中考证:“心意把”共有 十二大势,十二种变化。这与文献中记载的“心意六合拳法” 前后各六势是一致的。故先辈以此著书立说,广为流传。

姬隆峰应是心意六合拳的创始人。据文献记载姬氏曾读书 古寺。见雄鸡相争,悟其理,于是变枪法为拳法,这与姬氏后 人所著《先祖际可传略》中“际可居少林寺十年,传艺多人” 是吻合的,《姬氏族谱》也有姬隆峰传艺河南的记载。《心意 六合拳谱》序文作者及以后序文作者均系河南人。何况此拳 最初流传于河南。“心意把”应是“心意六合拳”的初期拳 法。雍正十一年已修订“心意六合拳谱”乾隆四十年有千佛

殿脚窝可做物证,由此推断“心意把”当始于明末清初。

形意拳是从心意六合拳衍化出的新拳种,创始人为李洛 能。李氏约在1840-1850年间到祁县戴家学拳,此时距戴龙 邦作序时约晚一百年。据祁县人讲,李氏从师戴文勋的表弟郭 维汉。从形意拳发展史上看,形意拳与心意六合拳有着极深的 渊源关系,由于创立时代不同,基本拳架有异,也可以说形意 拳是在心意六合拳的基础上创新而成的。

二、形意拳术发展

心意六合拳发展特点。

据古拳谱记载:姬氏际可初创拳时,以“心之发动曰意, 意之所向为拳”作为拳理。以“六合”为法则,即心与意合, 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 合为外三合。统称“六合”。即以思维意识活动为诱导,使之 作用于形体。使意(大脑思维和意识活动)、气(通过意念使 经络系统发生变化)、力(形体配合之拳术运动)三者互为作 用,逐步达到“六合”的高度协调统一,内外兼修之目的, 故称之为“心意六合拳”。其拳架为侧身弓箭步,要求头、 肩、背、胯、后腿、后足斜成一线,头、前肩、前膝、前足要 上下垂直,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其拳术动作表现为手打、肩 打、胯打、足打、膝打、头打的用法。其拳法分为前六式后六 式。.前六式气柔。每一式可变为十二式,最终十二式仍归于一 式。其静功以站桩为主。,

曹继武先生根据姬氏所授“心法”及前后六式的拳法特 点,取其精华归纳为五行、十二形练法。其十大形为:龙、 虎、猴、马、鸡、熊、鸥、燕、鹰、蛇。以单式练法为主,每 式既是桩功,又可单习。动作强调六合。其要领为龙腰、熊 膀、鹰捉、虎抱头、雷声。

戴龙邦先生根据心意六合拳的原理,结合自己的体会,创 编了五行拳:即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依古代哲学 思想五行学说为理论依据,内含金、木、水、火、土生克变化 之理,将十大形扩展为十二形,并增加了套路练习法。其拳术 训练内容有:截、裹胯、挑顶、云领、出势、虎扑、起手、鹰 捉、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练习戴氏拳法,要求神形一 ,致,内外相合。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协调配合。其动作无手 木圆、无势不圆,其练习程式由站而练,由慢而快,以松入 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形成戴氏“心意六合拳”的特点。

形意拳发展和特点。

形意拳术原于戴氏“心意六合拳”。李飞羽先生、字熊 然,尊称洛能,河北深县人,根据“心意诚于内,肢体形于 外”的道理,认为“心意近于理,心理作用于生理方是人之 本途。”而拳术特点是由内与外的相互作用表现的。因引将心 字改为形字而称形意拳。李先生根据拳术的原理原则及特点, 反复实践,对形意拳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其将拳理发展 为“练精化气,练气化神”,在练法上采用了以掌代拳;将基 本拳架中的步法由侧身弓步改为“三七”步,即将重心移至 后腿,比例为前三后七,形成了当今流行的和形意拳基本步 法。这一改革克服了原拳法中步大不灵的弱点。李先生重新修 订了十二形,并增加了新编套路和对打套路,如:杂式锤、五 行生克及安身炮等。经过形意拳前辈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 钻研和创新,使形意拳术得以很好地继承和发展、充实、提 高,成为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

三、河北形意拳发展概况

形意拳术自李飞羽先生革故鼎新,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将心意六合拳易名为形意拳,并带往河北一带广为传授。其较 为著名的弟子有山西车毅斋、宋世英、河北刘青兰、郭云深。 河北形意拳主要传人刘奇兰先生的著名弟子有其长子刘文华、 次子刘锦堂、三子刘荣堂和王福元、李存义、张占魁、耿继 善、周明泰、刘凤春、田静杰等多人。李存义先生的主要传人 有:尚云祥、郝恩光、李彩亭、李文亭、李跃亭(号称定兴 三李)、黄柏年、马玉堂等人。尚云祥传艺于其女尚艺蓉、弟 子陈子江、许笑羽、王凤章、高秀亭、李文彬;郝恩光传艺于 李玉琳、郝家骏、骆兴武、李文事传艺于唐风亭、唐凤台、李 敦东、李春博、李春防;马玉堂传艺于朱国福、朱国债等人。 耿继善先生主要传人有弟子耿霞光,弟子刘彩臣、邓云峰、赵 德祥等人。刘彩臣传艺于其子刘清泉;耿霞光传艺于其于耿德 福;邓云峰传艺于其子邓文英、邓文顺,弟子吴子珍、李纲、 张文元等人。王福元先生传人主要有王继武、彭映玺、彭喜泰 等。河北形意拳主要传人郭云深先生的著名弟子有李魁元、许 占螯、钱砚堂、王罗斋。李魁元先生的主要传人有:孙禄堂、 田慎泽、李汉章等人。孙禄堂传艺于其女孙剑云,其子孙存 周、弟子齐公博、郑怀贤、李玉林等人。河北形意拳代代名师 颇有建树,事迹昭著,当为后人楷模。其中,李存义先生加入 了义和团单刀拒敌,.抗击八国联军,使敌人闻风丧胆,人称 “单刀李”。孙禄堂先生扬威奉天击败俄国大力士彼得洛夫, 享誉北京以半步崩拳战胜日本天皇钦命武士道高手坂坦一雄。 先辈事迹举不胜举。办社传艺光大中华武术,发展形意拳术, 为强国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11年,由国会议员叶云表、马凤图等人在天津三条石 成立“中华武士会”。后派形意拳郝恩光赴日本建立分会,扬 名海外。1949年,由郝恩光先生之高徒骆兴武在宣武区延寿 寺街100号成立“兴武国术研究社”,传授八卦、形意、培养 众多弟子,较为著名的有其子骆大成,弟子王世祥、相桐、刘敬儒、李克仁、傅其枯、付伟忠、许世田等。

1928年,李存义先生之再传弟子唐凤亭、唐凤台二人在 崇文区珠营火神庙,后迁至花市火神庙成立“北平大兴县第 一国术馆”,培养众多弟子,其中著名的有陈庆友、马凤鸣、 艾玉山、田永福及再传人其孙唐振荣等。

1900年。耿继善先生在西城区地安门西火神庙成立“北 京四民武术研究社”,荟萃各派武术各家,传授形意、八卦、 太极诸拳及各种器械、后由邓云峰先生及其弟子吴子珍先生先 后接办。前后七十余年,培养弟子众多,影响颇大。吴子珍先 生较为著名的弟子有李清泉、李子盛、戴玉斌、松德奎、王世 勋、牛宝贵、臧玉和等。

在众多武术家及传人的共同努力下,形意拳得到了很大的 发展,弟子遍及全国各省市及海内外,不断扩大影响。形意拳 在理论上和技法上日臻完善,使这一民族瑰宝更加弘扬光大。

少林五形八法拳,属北派少林。这套拳术具有拳禅一体, 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特点。内容包括:龙、虎、豹、鹤、蛇 五种拳型,和内功、意念、外功、拳、腿、擒摔、身步、发声 用气等八种功法的锻炼。该拳不仅练艺,而且主张“练身修 心”。如龙形拳法,主张以意为先,凝神守中,主练“神”。 这对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良好作用。虎形拳法,腰 实臂沉(头正身直)主练“骨”。有助于调节体形,锻炼腰、 腿、肩、背肌肉和促进骨骼生长,尤其对培养青少年的正确姿 势,促进正常发育很有益处。豹形拳法发力'迅猛,拳势暴烈, 主练“力”。可增强劲力,提高灵敏、速度等素质。蛇形拳法 柔巧迅疾,主练“气”。不仅能锻炼深长的呼吸,增大肺活 量,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血管的功能。鹤形拳法稳实轻 柔,聚精凝神,主练“精”。可培养人的内在精神,使头脑清 醒,精神振奋,有益于提高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少林五形,I法拳”结构严谨,刚柔相间,简练朴实,易 学易用,便于自学。这里介绍的这趟拳术,是根据传统的少林 五形八法拳,依其特点、风格而从中选编出的二十个动作。适 于不同年龄、性别的初学者练习。

正身拱立二虎争威卧虎扑食 饿虎抱石搬石寻路潜身入洞 黑虎推山饿虎揽食豹子撞林 迎风双探乌龙探水黑虎抖爪 五爪探顶黑虎钻林豹子抖尘 白蛇初探白鹤单息白虎望月 金豹擂石虎尾揽林潜身入洞

白鹤寻食正身拱立

起势(正身拱立势)。

直立,两掌并拢相合。掌尖高与鼻端齐,眼看两中指尖。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直,舌抵上堂,下须内收,扣 齿,精神贯注(气沉丹田),肩部不可上耸,胸腹内含,呼吸 均匀、自然。

马步双冲拳(二虎争威势)。

(1) 左脚向左迈出一步,两腿弯曲成马步。两掌向下分 别向左右划孤并收于腰侧握拳,拳心向下,随势用意念将气吸 至“命门”,眼看前下方。

(2) 上动不停,两拳迅速由腰侧向前平行冲出,拳高与 肩平,拳心向下,’同时呼气(用意念将气充至丹田)。眼看正 前方。

要领:以上动作要连贯、迅速、准确。马步不可移动,保持腿正。胯圆、肩平、身直、扣足展膝,五趾抓地,腰背平 齐。两眼随拳冲出时看正前方。要做到功架稳固、扎实。呼吸 顺达。

虚步虎爪势(卧虎扑食势)。

接上动,两拳变掌外旋成掌心向上时配合吸气,随即屈肘 向下,两掌分加紧经两胯侧向上举臂翻腕内扣,形成虎爪 (掌心内含向下),呼气;同时重心右移,左脚尖内收点地, 成左虚步。头部随势向左转,眼看左虎爪。

要领:虚步与两手的动作要配合协调,两掌经两胯侧时左 脚内收,两掌成虎爪时脚尖点地。两臂要有沉、托的含意,两 肘平行抬起,肩部不可上耸,腹部内收,气沉丹田。十指用力 内扣,意念贯于十指尖。虎爪要做得圆满。

  1. 左弓步撞爪(饿虎抱石势)。


接上动,身体略向左转,吸气,左脚向左迈出成左弓,左 虎爪收回置于腹前,爪心向下。右虎爪从右肩侧向前推出,同 时配合呼气。眼看右爪。

要领:左虎爪紧靠腹前,右爪推出时劲力要整,可同时发 “呵”声(内在)以壮劲力,腰部挺直,右肘要“沉垂”。意 念要集中于十指尖。

  1. 进步左靠肘(搬石寻路势)。


接上动,右虎爪变掌外旋半周,同时吸气,屈肘收于腹 前,掌心向上。同时左虎爪变掌左肘向左前方靠出,拇指向 内,掌心向下。左脚随动作向左迈出半步,右脚步同跟进,身 体微向右转成马步,配合呼气充至丹田。眼看左腕。

要领:左肘横击,要结合步型的前移,配合呼气的同时发 挥整体的劲力。

  1. 跟点步右冲拳(潜身入洞势)。


接上动,身体略左转,吸气,左脚跟为轴外旋,右脚随之跟随进半步,脚尖向前,前脚步掌着地于左脚右后侧,重心落 于两腿正中,成右跟点步。右掌随势由腹前变拳,向前冲出, 拳眼向上,肘部略沉拳高与肩平。左掌收置右肩侧,配合呼 气,眼看主前方。

要领:冲拳与跟点步要同时到位,右脚上步要快,大腿与 膝关节均要内合,两脚前后的垂直距离约35厘米,腹部内收。 要注意力腰(命门)发。

跟步双推撞(黑虎推出势)。

(1) 接上动,右脚步向前上步,脚尖内扣15度,重心随 之前移成左跟点步,左掌、右掌,同时变虎爪,两腕相交架于 头顶上方(左上右下),同时吸气。

(2) 上动不停,双虎爪分别收于腰间后,向前推出同时 呼气,眼看前方。

要领:动作要配合连贯,两虎爪收于腰间时(掌心向 下),眼要随看下方,双虎爪推出时,肩、肘部要沉、垂。意 念,集中于两“劳宫穴”。两虎爪之间约一拳距离,高与肩 平。要注意力从腰(命门)发。

  1. 左弓步双峰贯耳(饿虎揽食势)。


接上动,右腿震脚,左脚随之向前一步,成左弓步。双虎 爪向下按压后,分别于左右变拳向体前上方贯出,高度与眉 齐,吸气,眼看双拳。

要领:双拳向前上方贯出时,动作要快,腕部要有力,两 拳到位后拳心均向内,两肘微屈,身体略前倾。此时意念应集 中腹部(丹田处)。

  1. 马步回身顶肘(豹子撞林势)。


接上动,身体向右转,两腿成马步,右臂盘肘,向右顶 出,同时呼气左拳变掌屈肘收于下须侧,眼看右肘。

要领:右盘肘顶出时,用力要顺,拳与肘尖要平行。要注意力从“丹田”出。'

  1. 提膝上崩拳(迎风双探势)。


接上动,右腿收回提膝,左掌变拳与右拳分别同时向上分 开后,翻臂崩出,两拳心向上,同时吸气。眼看右拳。

要领:右腿提膝,小腿内收,脚面绷直。两臂崩拳要以拳 背指骨为力点,腕部挺直,肘部微屈,上体略向右侧倾,此时 “会阴穴”上提,重心要稳。

  1. 马步格拳下撩掌(乌龙探水势)。


(1) 接上动,右脚向右落步,身体略左转,成马步。右 拳屈肘向左横格,肘尖向下,拳心向内,左拳变掌随之向右护 推,眼看右拳

(2) 上动不停,右拳变掌,同左掌分别经体前向两侧撩 击,以小指一侧(掌外缘)向外,同时呼气。两肘微屈,眼 看右掌声。

要领:双撩掌要注意沉肩、含肘,马步要稳实端正。力从 腰(命门)发。意念,运至两“劳宫穴”。

  1. 搂手左崩拳(黑虎抖爪势)。


接上动,右脚向右后方稍迈出一步,身体右转成右弓步, 同时右掌经体前向右后方搂手(置于右后方时变拳),同时吸 气,左掌同时经左胯侧向体前崩出。呼气,拳心均向下,眼看 左拳。

要领:动作要协调,两臂之劲随腰(命门穴)而发。崩 拳时中配合发“呐”声,以声助气,以气助力。

  1. 左反臂上崩拳(五爪探顶势)。


接上动,左腿向前一大步,成左弓步,右拳同时变掌,向 上、前、下划弧,置于左腋下,左拳屈肘向内经胸前向前上方 反臂崩出,同时吸气,拳心向内,眼看左拳心。

要领:整个动作要协调,左拳内旋时要与右掌动作相配合,做到步、拳、掌同时到位。

  1. 插步后撩(黑虎钻林势)。


上动不停,右腿向左后插步,脚掌着地,上体随之下压。 左臂屈肘,左拳内旋经胸前向反臂猛撩。拳眼朝下。右掌向上 置于下须左侧成立掌。同时呼气。掌心向外,眼看左拳(图 书馆15)

要领:插步、撩拳结合要快,右掌防护要及时。呼气后迅 速吸气。

  1. 马步侧撩拳(豹子抖尘势)。


上动不停,身体向右后转,成马步。同时右拳变拳,经体 前向右下方猛撩,左拳变掌,经体后向上撩起于下领右侧,同 时呼气,掌心向外,眼看右拳。

要领:马步撩拳时转体要快,要稳,力从“丹田”出。

  1. 虚步压掌(白蛇初探势)。


接上动,身体略左转,面向左,左腿略收脚尖点地成左虚 步。右拳变掌,随身体左转,两臂同时向左侧摆压,掌心均向 下置于体前,配合吸气,眼看左掌中指尖。

要领:虚步压掌要轻柔,吸气时意念由丹田经会阴穴、降 至涌泉穴入地。

  1. 转身提膝穿掌(白鹤单息势)。


接上动,身体随之向右后拧转,以左前脚掌为轴,向后拧 转,全脚着地,右腿随之提膝(面向右),左掌同时平行向右 摆压,同时呼气。右掌随之迅速向前伸出,掌心向上。左掌声 收至腹前,掌心朝下。随势吸气,眼看右掌中指尖。

要领:提膝伸掌要迅疾、敏快,意念由涌泉穴经足三里至 会阴后,通达百会。

  1. 震脚双冲拳(白虎望月势)。


(1)接上动,右脚向前落地(震脚),左腿随之抬起,左脚扣于右膝后侧,两掌变虎爪收于腹前。虎爪心下,眼看前下 方。

(2)上动不停,左脚向前迈出,成左弓步。身体棚前倾, 双虎爪变拳,分上、下向前冲出,两拳眼相对,肘部微屈,两 拳间相距厘米,同呼气。眼看两拳中间。

要领:震脚时身体随之下沉,双拳击出时要用腰背之力, 势出沉稳。意念贯于两拳中之“劳宫穴”。

  1. 提膝双砸拳(金豹橘石势)。


接上动,左腿提膝内收,随身体直立后吸气,随即两拳平 行下砸,同时呼气,拳心相对,两拳相距厘米,眼看左膝。

要领:双砸拳与提膝动作要同时完成。要做得稳固有力, 上体可略前倾。砸拳时可配合发“嘿”声,以助豹形合力。

  1. 右腿连击(虎尾搅林势)。 *

  2. 接上动,左脚落地并吸气,右腿屈膝后脚前蹬(以 脚跟发力),右拳下垂,拳心向内,置于胯前。左拳变掌置于 右肩侧,掌心向右,同时呼气。眼看前方。

  3. 上动不停,右膝略做回收后,即呈横踹击出,右拳 提起变掌,与左掌同时向前后横击,掌心均向外,身体略后 仰,同时呼气。眼看右脚。


要领:蹬、踹腿时脚尖要勾起,动作要迅速、连贯,同时 呼气两次中间不吸气。支撑腿要稳固,掌握好重心。

  1. 弓步双冲拳(潜身入洞势)。

  2. 接上动,右腿收回,脚尖点地成虚步。右掌变拳, 收于腰间,拳心向上。左掌向右经体前横摆置于右肩侧,随势 吸气。眼看前方。

  3. 上动不停,右腿向前迈一大步,成右弓步,左掌变


拳和拳同是分别向前后冲出,拳眼均向上。此时随冲拳配合呼 气,眼看右拳。 .

要领:双拳击出时,两肩要松沉身体略做前倾。气沉丹 田。

虚步撩掌(白鹤寻食势)。

(1) 接上动,身体向左转,成左弓步。右拳向下经体前 向左撩起,与左臂平行。左拳变掌。眼看右拳。

(2) 上动不停,两臂同时向上,向右、向下、向前做环 形双撩。同时左腿略收后,蝇尖点地成左虚步。左肘略屈,立 掌置于体前,右拳置于左腋f,拳眼向上,眼看左掌中指尖。

要领:做环形摆动时,两臂要平行双撩,腰身转换要灵活 自然。整个动作随势吸气,意念送至“命门”。

  1. 收势(正身拱立势)。


接上动,身体略向右转,右拳向右下摆至体侧上方时变 掌,与左掌声同时向正上方相合成立掌还原至下颁前。左脚随 势呼气。眼看中指尖。

要领:眼与右掌的动作要相随,合掌姿势要沉实、稳重。 精神要贯注(气沉丹田)胸腹部内含呼吸保持均匀、自然。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浏览1,14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