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术,是武术套路运动中长器械项目的一种,在竞赛中常与棍术并列,为运动员所选 练,但枪术和棍术在技法特点和演练风格方面却有不同的特点。
枪称长兵之王,利在尖,贵在长,在格斗中具有“一寸长一寸强”的优点,不但利于直扎 远取,远距离伤敌,在防守上亦可拒敌于枪尖之外,使对方难以近身,因而形成了枪术以直 扎、拦、拿、大封大劈为特长的主要攻防技法内容。
当对方有机可乘,避开枪之锋芒而采取近身作战时,则又因枪之长而转动不灵,造成 了不利的一面,又促使枪术产生了往来穿梭、枪中夹棍、长兵短用的各种技法,以补其短和 不利的一面。
这些都是由于枪的形制特征所决定的。因而形成了枪术独具特色的技法特点和套路 演练风格。
(一)枪术的技法特点
持枪四平,三尖相照:由于枪长,所以必须两手持握使用。持枪四平,三尖相照,是持 枪特有的基本姿势和技法要领。
持枪四平是指前手持枪身中段,后手握把根靠腰,下蹲成马步(或半马步)的这一基本 持枪姿势,要求做到头顶平、肩平、足平、枪平的技法要领。顶平则头正、颈直、精神提起,肩 平则沉肩、坠肘、身正势稳,脚平则两脚踏地实而不虚,枪平则照应上下左右、有利于出枪 快而有力。
三尖相照是指持枪时强调要求中照枪尖,上照鼻尖,下照前脚尖,三尖要保持在一个 直线方向上,侧身直对前方,不但缩小了受敌面而且枪尖护住前方,可拒敌于枪尖之外,更 重要的作用是为了保证出枪攻出时子午不偏,目标准确。
持枪四平,三尖相照,形成了一个立身中正,脚下稳固,人枪合一,灵活应变的整体姿 势,有利于攻也有利于守,此姿势又称为中平枪。吴殳《手臂录》中认为:“以中平枪为枪中 王,为诸艺皆从此出也”,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篇》中也认为:“中平枪法,为六 合枪之主,作二十四势之元,妙变无穷。”可见此姿势堪称枪法之母。在枪术演练过程中,枪 法动作转换之间要随时保持这个基本的持枪姿势。
持枪稳活,前管后锁:持枪必须稳活,不稳容易脱把,不活则出枪变化不快。
前管后锁是指在枪术运动过程中,两手控制枪身的基本手法,握于枪身中段的前手要 像管一样握住枪杆,既能套住枪身又不使脱手,又能让枪杆在手中自由出入滑动,成为枪 的运动支点,控制枪的运动方向,随时能自如地调节握把的松紧度和控制枪的发力;后手 要像锁一样牢握枪把,推动枪身运动,前后手配合灵活地运转枪把,变化枪身前端的运动 方式及发力方式,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枪法,如扎、崩、劈、托、抽、拉、云、拨等等。
枪扎一线,圈不过斗:枪扎一条线,此为判定扎枪技术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直扎远 取是枪术的优势和特长,为枪术最主要的进攻技法。在扎枪时需沿枪身纵轴用力,使枪身 直线扎出,力达枪尖,发出寸劲,达到平直而快准的要求,不但扎得疾而且要收得快。
拦拿圈转乃是枪术最主要的防守技法。圈不过斗是指在做拦、拿、圈转枪法时要严格 以直径不过一斗的宽度(即一个身体的宽度,约30厘米)为限,这是为了保证防守的严密 性,不致因拦拿圈转过宽而使对方避开枪尖近身作战,失去长兵优势,转动不灵,以致受制 于人。所以枪才I:一线,圈不过斗,是扎枪和拦拿圈绞类枪法的重要技术标准。
拦拿拧转,缠腰似锁(索):这是指在做拦、拿一类的枪法时,需前后手形成时间差拧 动枪身,并使枪杆紧靠腰部发力的这一特征。
由于枪长,做拦拿一类枪法时,以枪身前段发力,力臂短而重臂长,为了发力充足、持 枪稳牢,必须后手握把紧靠腰部,通过手、把、腰,连成一体,借助腰力,使全身之力能传达 于枪身前段,此为枪术发力的技法要领。
枪中夹棍,长兵短用:枪虽有一寸长一寸强之利,但要改变运动方向,变化招势,则 又有长一寸难一寸之不利。枪扎一点的攻击面很小,一旦对手避开进身,枪尖就无法发挥 作用,因而产生了以枪杆、枪把当棍使用的技法,和颠提倒把、穿缩如梭等灵活变招的长兵 短用技法,以弥补枪之短处。如格、架、摔、劈、绞、压、穿、缩,击把、戮把、劈把、颠提、抛接等, 要求对枪的重量、重心、长度、性能等掌握熟练,运用自如,在枪的不同部位均要能发出劲 力,表现出变化的各种攻防技法,这也是造成枪术演练有一定难度的地方。然而枪中夹棍、 长兵短用毕竟只是补短之法,在枪术的演练中还需以突出枪术的主要技法以长处为主,决 不能枪当棍练,或通篇颠、抛、倒把成了杂耍而喧宾夺主。
(二)枪术的演练风格
枪术的演练风格,是枪术套路演练过程中所呈现的运动形象特征。
在传统枪术的发展过程中,有兵枪、游枪、大枪、花枪之分。兵枪为作战军事实用的枪 术,多用于马战、车战、阵战,招法简单实用,仅以拦、拿、扎为主。游枪为游场比武之枪术,枪 法较兵枪富于变化,步法游走灵活,封劈拦拿,攻防对扎,是实用对抗性练习,花法较少。大 枪是以练习功力为主的枪术,突出以练习枪的基本技法和发展功力为中心,花法也较少。 花枪则是以“人前好看”“活便手足”为练习目的的一种枪术,其枪法内容丰富,变化较多, 并且重身法、步法,扬枪之长也注重补枪之短。-
以上各种枪术自然风格各异,这是由于它们的社会功能不同,练习目的不同而造成 的。但由于它们的形制基本特征是一致的,因而决定了它们的技法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 比如拦、拿、扎枪演练风格方面也有一些共性。
枪术都以拦、拿、扎枪为主要技法,一则枪长,二则演练中缠绕滑移,灵活善变,有游龙 的形象特征,故称枪术的演练风格为“枪如游龙”,这体现了它的共性特征。
现代武术套路运动中枪术的风格比较接近花枪的风格,正是由于枪的实用性已消失, 而枪的体育性、观赏性、娱乐性上升为主要方面,所以在演练中注重创造完美的运动形象, 在技法当中除了突出拦拿扎枪等枪术主要技法外,在变招换把、长兵短用,以利达到贯勤 肢体、活动手足的一些枪术技法不断丰富、创新,使得现代枪术的演练更加“人前好看”。
总的来说,枪术的演练风格应以突出拦拿扎枪等枪术的主要技法为主,才不失枪的本 来面目。整套演练应该做到身枪合一、游活连贯、变化多端,使“枪如游龙”的形象更加生 动,更加突出。
枪术的技术训练
枪术技术的学习掌握与完善过程,都是枪术技术训练过程。枪术技术训练分为基本技 术训练、组合技术训练和套路演练技术训练三个部分。
枪术基本技术训练:枪术技法按其特点和用力规律分类进行训练,是缩短掌握枪 术技法、加速枪术技术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现就不同技法按用力规律分类分析如下。
拦、拿、圈、绞类:拦、拿、圈、绞类是枪术主要的技法内容,在枪术套路运动中占有 较大的比例,要求身械协调能力较高。此类枪法是以后手为力点,以枪身靠腰或前手作支 点,使枪尖划弧、划圆运动,或使枪身前段发出刚劲崩弹之劲,或使枪身前段发出柔韧缠绵 之力,以枪身做杠杆运动为特征。
练习此类枪法必须枪随身动,两手协调配合,掌握好杠杆运动的中心点,这是此类枪 法的共性。但枪在练习中,这个支点并非固定的,在运动过程中滚动游移不断地变化着,全 凭两手及身腰的协调配合来控制。
如做拦、拿枪时,枪身是横卧于腰间,枪杆上下滚动,腰随拦拿在左右转动,相互运动 的结果使得枪身靠腰的支点是处在滚动游移的活动过程中。在反复练习过程中必须细心 体会这种协调配合的关系。
又如做圈、绞枪法时,为了表现出大小不同的圈和表现枪身上的不同用力部位,经两 手配合,使枪身杠杆运动的中心点并不表现在前手支点上,而可使其表现在前后手之间, 或枪身前段的某一点上,使枪表现出缠绵柔和的劲力,体现出枪如游龙的形象。
练习此类枪法,必须先多做放松柔和的练习,细心体会后再逐步用力练习,寻找方法、 手法与枪身运动的协调统一关系。必要时可在枪尖前方设一横竿为目标,做划弧划圈练 习,从中体验身、腰、手与枪的配合,逐步达到自如的程度。
扎枪、穿枪类:此类枪法是以长著称,充分发挥枪之优势的进攻性枪法,以顺枪身 纵轴方向运动发力为共同特征。要求用力必须与枪身纵轴一致,平直而快准。
练习时必须细心体会腿、腰、手的用力顺序,推、拉枪身用力的顺序必须连贯,方向一 致。扎枪时后手必须触及前手,发寸劲,前手如管后手似锁。做穿枪时,后手推送枪杆用力 必须方向准确、果断及时,前手如管必须感觉敏锐,及时抓握枪身。
劈、点、崩、托类:此类枪法是以用枪身横轴向运动、骤然发力类的枪法,多以利用 两手运动的时间差、突然制动枪身的运动而发力为共同特征。
劈枪是以两手挥枪由上向下运动,以后手靠腰、前手突然制动枪身,而使枪身前段发 出下劈的力量为特征,其劈击的高度、和方向位置可任意调节。
崩枪是以后手向后下抽拉枪身,前手如管为支点,使枪身前段向上运动,前手突然握 枪制动,使枪身前段产生向前上方的崩弹力而完成的,其方位、高度也是可以任意调节 的。
舞花类大幅度运动枪法:此类枪法是枪身做立圆、平圆、大幅度运动的枪法,如立 舞花、平舞花、云拨枪等。
此类枪法需身械协调,以身使枪,善于调动身腰之力,随着枪的运动惯性,借势加力为 共同特点。
训练中可用不同速度练习,熟知枪的运动惯性,找到借势加力的最佳时机,并可通过 强力加速以提高速度和力量,反复冲破平衡再建立新的平衡,通过练习使此类枪法既快又 顺。
抛接类脱把运动的枪法:此类枪法需掌握好枪的重心和抛接时的运动惯性,在抛 接中要求有精确的空间感和时间感,判断枪身脱手后的运动轨迹而准确地进行接握。属于 技巧性较强的枪法。
练习此类枪法需熟习枪的重量、重心、长度等特性,经常掂玩以增强手感。抛接枪之上 抛用力时必须放松手臂,善用身腰之力,以手的感知觉能力对用力的方向、时间、大小、快 慢进行有效的控制。枪脱手后凭借抛枪时用力的感受和视觉的判断而清楚枪的运动轨迹, 才能准确地接枪,这是练好此类枪法的关键。
以上五类枪法,基本包括了枪术的技术内容,而其中主要的、决定枪术特点的是前三 类枪法,也是相对较难掌握练好的枪法,在训练中按其特点和规律分类练习可以事半功 倍。
枪术组合技术训练:枪术组合的训练以掌握和提高枪术基本技法、发展能力、培养 枪术演练意识、为整套演练打好基础为目的任务。在训练中可按枪术基本技法的特点和劲 力规律归类进行,也可以在各种组合动作练习中,按一定的训练意图和不同的目的,分别 以不同的要求和技术处理方式进行训练,反复掌握技术动作,把提高竞技能力和形成个人 技术风格结合起来。
枪术套路演练技术训练:套路的演练技术是指运动员在完成整套演练中,合理有 效地发挥身体能力、充分表现攻防技能技巧、塑造整套演练完善运动形象的方法,使身体 能力与表现攻防技能达到统一与完善的手段。
枪术套路演练技术训练是在竞赛套路确定形成以后进行的,训练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是对套路内容、节奏、意识表达和布局结构的处理,以及整体演练风格的形成等。
枪术套路演练技术训练的手段有按表演设计方案所进行的分段练习、整套重复练习、 间歇练习、慢动练习和意念练习等方法,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对表演设计方案的调整,最后 形成个人演练技术风格等方面。
分段训练:这里的分段训练是指按表演设计方案的节奏、气氛及意识表达、中心思 想来划分的段落和只是为了某种训练效果来划分的段落,通过训练使每个段落分别落实 并实现总体的演练构想。
分段训练以重复训练法为主,它是以突出局部的演练效果,强化、改进局部演练的质 量水准,以保证在整套演练中能发挥水平的必要训练手段。
训练中可根据不同的任务和目的,划分为重点段落、难点段落、高潮段落、起势段落和 收势段落等等。
整套训练:整套训练是根据整套演练的设计构想,经过反复练习,强化、修订、调 整,使之达到和身体能力的统一与完善,形成演练熟练技能、技巧的最后训练过程。
整套演练要求达到心动形随、一气呵成,按照构想的运动节奏、气氛、意境去完成,训 练时必须全力以赴地按要求进行。
竞赛套路一般动作难度大,有规定的动作数量、组别、时间等要求,运动强度较大,体 力消耗也大,一次训练课不能承受过多的全力以赴的整套训练,一个训练阶段也不宜安排 过多的这种训练,要根据不同训练期的任务进行安排,与组合训练、分段训练结合进行。还 可以采用不同的运动强度和多种体力分配方式来进行整套练习,以收到更好的整套演练 效果,形成最佳的节奏处理与体力分配方案。
套路慢动训练:套路慢动训练是以降低套路运动强度和动作速度为练习方式,对 套路中个别的技术细节进行强化训练的一种手段。
在训练中根据套路演练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不同的训练目的和任务,对练习提出各种 不同的技术细节要求,达到反复强化训练的目的。如侧重要求动作规格、套路动作路线布 局的安排处理,重点组合与一般组合的处理,精神意识的表达等等不同的方面。
由于降低了练习强度,减少了体力消耗,可以增加练习重复次数,通过注意力的重新 分配,加强局部技术细节的训练效果,以利提高整套演练水平。
套路意念训练:意念训练也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在安静的条件下对套路演练的 全过程进行意念训练。想象自己完成套路的情景,唤起肌肉记忆和运动情感记忆,强化动 作意识、演练意识、节奏意识,达到完善动作细节、提高协调能力,使演练能心动形随、意到 手发的良好效果。
此练习一般安排在训练课前后或利用早操进行。
课前练习可起到内兴奋的作用,达到动员机体活动能力的效果;课后练习特别是大强 度训练后,可达到放松肌肉,平缓、调节机体活动的效果,是一举多得的补充训练手段。
棍术是武术套路运动长兵器的一种,是现代武术套路竞技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风格 特点是:快速连贯,迅猛有力,把法灵活,棍法多变,密集如雨,棍打一片。
棍术的技术分析
把法灵活,棍法多变:棍是由长而直的坚韧圆木杆制作的兵械,它无尖无刃,构造简 单,朴实无华。但正因为如此,它才“浑身藏法,棍法多变”。多变的棍法,来源于灵活而丰富 的把法。棍身分为梢、中、把三段,每段都是握棍的把位。它的基本持握法有顺把、双阴把、 双阳把、交叉把、开握和并握等,它的基本操把法有换把、滑把、掉把等,它的把击法有劈、 盖、戳、撩等。把法变换能使招法变化,运用不同的把法,就使棍法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内 容。例如棍的梢段可点、戳、抡、扫,把段可盖、劈、挂、挑,棍身可架、托、盖、压等。再如顺把 握棍,可抡、劈、崩、挑;阴把握棍,可扳、点、戳、击、左右盘打;交叉把握棍,可左右点击、拦、 扫。棍术到处皆可作把位的特点和各种不同的棍法,加上迅速敏捷的各种换把,使把法灵 活、棍法多变,成为棍术运动显著的特点之一。
梢把兼用,密集连环:梢把兼用,密集连环,是棍术运动第二个显著的特点。棍术中 虽然也有只运用一头完成各种扎、戳、劈、点、拦、击等方法的单头棍,但更多的是梢把交替 使用、连环出击的齐眉棍、条子和现代自选棍等。由于棍的两端梢细把粗,且差别不大,梢 段轻快,利于劈、抡、拦、扫等法,把段敦实,扎、戳、挑、盖等法力足而势猛,梢段和把段还常 常共用一法,如前后戳扎、左右盘打等,这就使梢把两端既能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又能在需 要时共执一法,连环击打。梢把兼用的效果取决于两点:一是正确的持握方法,二是快速灵 活的换把技能。一般说来,两手握棍中段,便可手一动,两端齐动,如两手交叉把握棍梢段 下劈时,两手反向用力,即成为把段上挑;再如两手交叉把握棍,右侧梢段上撩,顺势便可 用把戳击。另外,掌握熟练准确的换把方法,就能充分表现两端齐用、变化莫测的特点。比 如双手顺把并握把端,向右侧下点棍,左右手相继滑把到梢段,使把段向下劈点,两手再相 继滑把至把段,又使梢段向右侧下点,这样交替使用梢把,就使棍术运动呈现出棍点快密、 攻防严谨、连打急进、悠忽纵横的特色。
力猛劲足,棍打一片:力猛劲足,棍打一片,是棍术运动的劲力特点和演练风格。棍 形长而体轻,无锋利的尖刃可用,因此多采用抡、劈、撩、扫等棍法。这些棍法由于动作幅度 大,速度快,惯性大,动作多连贯成串,迅猛有力,而使棍术运动呈现出左右纵横、棍打一大 片的运动风格。加上那些发力短促,力点集中的点、崩、戳等棍法,使动作在开展泼辣中见 紧凑严谨,在横抡竖劈、左拦右扫中前后戳扎,左右挂拨,发力迅猛,刚劲有力。要以力量为 基础,以身械协调为保证。还要掌握顺势借力的方法。力量对于棍术运动十分重要,特别是 臂部和手腕的力量’有足够的力量才能使棍法呼呼生风,抡劈随意D身体姿势协调,内外相合,上下相照,才能使械随身走,身械合一,发力顺达,表现出正确的棍术技法。其中,发挥 好腰部的主宰作用,正确运用胸腰的吞吐、屈伸开合、腾翻拧扭,以腰发力,带动手臂,达于 棍身,对于提高棍法的劲力、速度有着重要的作用顺势借力就是要善于顺应棍的运转之 势,借用棍在运动中产生的惯性力、反弹力等外力,使棍法或连贯密集、势猛而力足,或迅 疾善变、灵巧而力促。
棍术的技术训练
棍术的技术训练分为基本技术训练、组合技术训练和套路技术训练三部分“
基本技术训练:
把法练习。棍术的把法丰富,把法的变换支配着棍法的变化。因此熟练地掌握各种 把法,是提高棍术演练水平的重要基础。把法练习的主要内容有立圆滑把、平圆滑把、滑把 劈点等。
立圆滑把:目的在于提高棍在立圆状态下运动时滑把和换把的熟练性
练习方法:开步站立,两手顺把开握棍横置于腹前,棍梢由侧向上、向下立圆横向绕弧 半周,前手向把端滑动,边滑动边换握阴把,同时后手顺杆滑向棍梢,仍为阴把;棍把继续 向侧、向上、向下立圆横向绕弧半周,前手换为阴把滑向棍梢,后手换为阴把顺杆滑向棍 把,两手均为阴把。如此反复进行。左右两侧滑把的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练习要领:两手不离棍身,两臂伸展,以加大运动幅度。
平圆滑把:目的在于提高棍在平圆状态下运动时滑把和换把的熟练性。
练习方法:同立圆滑把,惟棍是在身前平圆绕行。
练习要领:除用立圆滑把外,当棍端绕行至腹前时,要微含胸收腹,使棍运行圆活连 贯。
滑把劈点: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滑把的熟练性,增强劈点的劲力。
练习方法:开步站立,双手阴把右侧纵平开握棍。右手向上举起,贴杆向左手滑动并靠 拢,使棍把向前下方劈点,两臂前伸;左手握棍向左后方抽拉,右手松握滑把,左手向上举 起,松握向右手滑动并靠拢,使棍梢向前下方劈点,两臂前伸,如此反复进行。
练习要领:两手贴杆滑动,交替要迅速、连贯;下劈要拧腰转肩,直臂前伸,力贯棍端。
纵向棍法练习。纵向棍法多数是以腕关节为轴,以腕力为主的棍法。主要有点棍、 崩棍、舞花棍、提撩花、抡劈棍。练习目的是增强腕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提高棍法的速度 和劲力。
左右点棍
练习方法:开步站立,两腿微屈,两手顺把并握棍把段,棍梢点地。两手向右用力拧转, 使棍梢向上向右点击地面,紧接着反向用力点击左侧地面。如此反复练习。
练习要领:左右点击时两手左右摆动要小,拧翻速度要快,不等棍梢触地即开始反向 用力。
戳崩练习
练习方法:开步站立,两手顺把开握横平持棍,右手握把端用力使棍向左侧平直戳出, 左手松握顺势滑近右手;右手握棍向右侧抽拉停至右腹前,左手松握前滑至棍身中部用力 紧握,使棍梢上下戳击。如此反复戳崩练习。
练习要领:戳棍时向左拧腰转肩,以腰发力,达于梢端;崩棍时向右拧腰转肩,右手快 速抽拉,左手滑把后制动要突然用力,两上臂合力达于棍梢。
舞花棍练习
练习方法:两脚右前左后错步站立,两手靠近并握棍身中段偏后,在身体两侧做连续 立圆绕转练习。
练习要领:手腕松活,两手握距要小,并相对固定两手在体前的位置。
提撩花练习
练习方法:两脚右前左后错步站立,两手靠拢并握棍把段,以腕为轴使棍沿身体两侧 连续向前立圆撩起。
练习要领:同舞花棍。
横向棍法练习。是指棍向左右平圆摆动(包括斜平圆)的棍法,主要有抡、扫、横击 等棍法。其共同特点是以腰发力,以身带臂,力达棍身前段。
左右平抡棍
练习方法:右弓步,两手顺把并握棍把段置于右肩上;身体左转变左弓步,两手握棍向 前、向左水平横摆,置于左肩上,再转右弓步向右横摆。如此反复练习。
练习要领:以腰带臂,力从腰发,步法转换要灵活、稳健。
左右云扫棍
练习方法:开步站立,两手阴把开握棍横平于腹前;两手上举,右手松握滑把靠近左 手,使棍把在头上方向左绕一平圆后贴地向左横扫,停于体左前方;右手抽握滑向棍把,左 手松握滑把靠近右手,使棍梢在头上方向右绕一平圆后贴地向右横扫,停于体右前方。如 此反复练习。
练习要领:上云下扫衔接圆活连贯,腰随棍转,以腰发力,下扫迅猛,力达棍端。
右侧抡棍
练习方法:开步站立,两手顺把并握棍把段置于左肩上方,两(或右)手用力使棍身向 体右侧平圆摆动一周后继续转动一周背于身后。
练习要领:以腰带臂,以腕为轴,腰部要随棍的抡转持续用力拧至右侧;棍抡转一周 后,臂内旋,腕内扣,用力加速棍的转动直至手背身后。
拦腰横击棍
练习方法:开步站立,两手阴把交叉开握棍身中段,成棍把在前的右侧腋下夹棍姿势; 右手上举并向左划弧,左手换握阳把,使棍身横平,棍把在头上方向左平圆绕行一周后,两 手成左前右后的交叉把握棍,棍梢向左水平横击,棍把拦于腰左侧。
练习要领:云顶花时两手握棍距离要近,以加快转速;拦击棍要拧腰带臂,使身腰之力 传于手臂而达于棍梢段。
组合技术训练:组合技术训练,是在基本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将基本动作与某些典 型动作串连起来进行的训练,以掌握和提高动作与动作之间衔接转换的技法,加强动作的 连贯性。下面是包括5种常用棍法的组合动作,供训练中选用。
点劈组合:开步站立,顺把并握腹前横平持棍——上右步右侧下点——上左步左 侧下点——上右步右侧下点——上左步脚外摆、滑棍两手并握梢段左侧劈把——上右步 滑棍两手并握把段右侧下点,以下接做上左步左侧下点,并依序反复练习。
本组合是为了加强把法的熟练、劈点的劲力和身、步、棍的协调配合能力,要强调步法 快捷,身法灵活,动作连贯,充分展现“棍打一片”的气势。
抡棍横击组合:右侧交叉把腋下夹棍——上步左转身一周云顶棍——叉右脚成交 叉步拦腰横击棍——上步右转身一周双手头上抡棍——右手侧抡棍身后背棍。
本组合是为了加强棍法的速度劲力,强调要步法灵活,转体迅速,以腰带棍,势顺力 合。
舞花提撩组合:两脚错步站立,两手交叉把右侧腋下夹棍——原地左右立圆舞花 棍(8次)——左转身180。原地左右提撩花(3次)——右转身立圆舞花叉右步转身提撩 ——右侧立圆舞花左仆步摔棍。
本组合是为了提高舞花、提撩花的动作速度和连贯性,两手握棍距离要近,左右摆动 范围要小,使转轴相对固定,速度加快。
撩劈组合:两脚左前右后站立,两手顺把握棍横平胸前一一左脚上半步两手开握 棍上举——上右步右手握棍前上方撩棍——双手握棍左肩上扛棍——两脚贴地向右拧转 180。前下方劈棍。
本组合是为了提高撩劈棍的劲力,要领是挺胸立腰向左拧转,带动右臂握棍上撩,拧 腰合胯,两脚碾转,棍借腰力迅猛下劈。
平抡撩戳组合:右侧右手背棍——上左步转身右里合击响腿——上右步左转身云 顶棍——双手平抡棍左腿支撑旋转一周半——左弓步左肩上扛棍一一退右步单手抡棍右 侧背棍一一上步左右立圆舞花棍左虚步下点棍——右侧撩棍右蹬脚——右弓步戳把。
本组合是为了提高转体平抡棍的动迅静定和腿法、棍法的劲力。单腿旋转时要立腰顶 头,脊柱竖直,落步时两脚同时用力外撑、落胯、抽肩、沉气,整个组合要连贯、快速、干净利 落。
套路技术训练:
组合动作练习。组合练习是套路技术训练的常用方法。棍术套路的动作多顺势借 力,衔接紧凑,连贯性强,节奏明快。要通过组合练习,提高动作的熟练准确、速度劲力,特 别是那些快速抡扫旋转组合、连续劈点组合、把法多变的组合以及结合棍法的翻腾跳跃组 合等。要通过反复练习,使动作发力刚劲迅猛,力点准确,把法娴熟,调换自如,节奏处理得 心应手,并能够在成套练习中做出高质量。练习方法以重复训练法为主。
分段练习。分段练习的目的在于提高组合动作之间的衔接连贯、分段练习的动作 质量、段落的节奏安排和武术意识的表达能力。这种练习可以按照套路的自然段分成一 段、二段或三段练习,也可以按照套路中几个大的节奏划分进行练习。对套路中速度快、劲 力足、高潮突出的段落要重点练习。以提高动作质量为主要目的的分段练习,多采用重复 训练法;以增强动作速度和速度耐力等运动能力为目的的分段练习,多采用间歇训练法。
整套练习。整套练习是在单个动作、组合动作和分段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在 于培养出色发挥已获得技能的身体能力和层次分明地一气呵成练完全套的能力。棍术套 路由于发力迅猛,棍法密集,动作连贯而多大抡大劈,运动量大,消耗能量多,既要通过整 套练习增强这种能力,又要注意防止在体力不济时动作质量下降,破坏正确的动作定型, 因而整套练习不宜过多。即使在赛前训练阶段,一次课也以2 ~4个整套为宜。整套练习中 要重视动作质量、节奏处理、意识表达和运动风格的完整性,即使中途出现个别失误或错 误动作也不中止练习,而留在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练习中解决。
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太极拳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 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鳗、轻灵的拳术。它以捆、捋、挤、按、采、捌、 肘、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技法,故名十三势。其动作轻柔圆和,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 绵不断,势势相承。传统的影响较大的流派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太极拳。太极拳 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浏览1,64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