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总是失败,是因为它属于中国武术的一支,而中国武术总是失 败,是因为它太古老了,古老到根本无法适应现代擂台。
截拳道也好,武术也罢,一旦戴上拳击手套(哪怕是分指手套),脱了 鞋,立刻就缺少了一个东西,一个关键性的东西,那就是一击即倒的能力。 没了这个东西,只有等死。
中国武术,来自于战场,它具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挨膀紧靠、贴身短 打。因为战场上,只要肉搏,必会缠抱,这一特点就是针对这种缠抱而发展 出来的。各门各派的出拳,都是短劲儿为主,讲究快准狠,一拳捣出,伤及 对方脏腑骨骼,包括太极拳在内都是如此。为什么没有西洋拳那类扭腰摆 肩发拳?因为没有那个时间。
这个特点就这么一代代的传了下来,直到现在都是这么打的,即便是 少林拳这类号称刚猛的拳法,也都是近身发力居多。
如果说西洋拳的打法是如同一门巨锤迎面砸来,哪中国武术的打法则 多如一根铁钻电光石火间刺来,这完全是两类不同的发力方式,以西洋拳 的规则来较技,中国武术自然是必输无疑。
《叶问2》中,叶问在攻击拳王时,发出日字冲拳连击,拳王是怎么对付 的?他只需要抬起大手套,如两个大盾牌一样,就挡住了暴风骤雨般的日 字冲拳。
如果他不带手套呢?他的两只拳头还能拦住机枪子弹一样的日字冲 拳么?而速度如此之快的日字冲拳一旦接二连三地打在脸上,会怎样?叶 问的日字冲拳是以“肘底劲”发出去的,不是以腰马力发出去的,如果他也 戴上了手套,那他的拳头打在拳王脸上就完全没有效果了。
杀手的发力方式和手上功夫,是无法在现代搏击擂台上发挥出来的。 这就是瓶颈,中国武术的瓶颈。
电影中有一个场面我很不满意,那就是叶问用“杀颈手”袭击拳王的脖子,拳王仗着有肌肉,竟然没事儿。我知道导演的意思,是想让观众知道 打赢这么一头大杧牛有多不容易。但我告诉你,肌肉是无法保护脖子的, 凭着叶问的手上功夫,按照常理,一掌出去,砍中颈部,那个拳王会当即被 击倒在地。你当拳师们练就的“杀手”那么不顶事儿呢!
截拳道也是一样。
李小龙创建截拳道是以咏春为底子的,所以咏春的影子很浓。而咏春 拳是以日字冲拳发力为主的,若戴上拳套,怎么使得出来?又怎么打得坏 人?有人说,那么好,大家都把拳套去了再打。如果真能如此,那自然是再 好不过。
不过也有人唱反调,说若让拳击手把拳套摘下,那人家的拳头也是可 以打死人的,你练武术的难道就一定能赢?
当然不敢说一定能赢,但是我可以这么说,如果戴上拳套,按照现代擂 台规则,那么武术与现代搏击的取胜把握是1:9;如果都去了拳套,无规 则,那么光从技术角度而言,武术与现代搏击的取胜把握是5: 5。武术不 是天下第一,但绝非那样不堪一击。
在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武术打法与“杀手”并用的经典案例——二林 子实战。
二林子,古称“技击术”,乃是清代军队中专用的技击技术,十分厉害。 二林子以铁砂掌为主,打斗中步法前后有致,下边是截腿,上边是铁砂掌拍 击,非常热闹,实战性很强。
我曾见过二林子对散打,非常精彩,彰显了中国武术的魅力。
首先,二人对圆,各自拿出架势。散打自不必说,如拳击一般,下面是 步子,上面是双拳,二林子则左掌护胸,右掌高高扬起。
散打一方近身出拳,二林子后退,同时扬起的右掌猛拍对方打过来的 拳头。散打一方出腿,二林子迅速以腿封住对方的腿,同时进步,两只巴掌 疯了一般自上而下狂拍,不离对手的头顶、面部、脖子、后背。散打那方只 知道擂台上的规则,习惯了双拳护面部,哪料到对方巴掌竟会从上往下猛 拍,忙快速后退。二林子跟上,继续猛拍。散打那方迅速调整,拿出对攻姿 态,以组合拳连续出拳猛打。二林子迅速后退,同时猛拍对方打出的组合 拳,巴掌如飞一般拍在对方的小臂上。由于是铁砂掌,掌力很强,对方打出 来的组合拳都被拍散,且手臂也被拍移开,露出了中线空当,二林子趁机赶 上一步,入了对方“内四门”,狂拍对方面部,第一掌正中眼角,当时拍红。 对方无法组织防御,躲又躲不开,只好转身以后背抗打,被二林子一顿猛拍,浑身都被打得通红。这场比试,以二林子胜利告终。
其实那个二林子的习练者手下已经留了许多情,否则大可以不拍眼角 拍眼睛,不拍后背而拍后脑或者颈椎。
这就是“杀手”加上适合武术发挥的场地的结果,若有谁不服,尽可去 找山东毛老爷子。顺便说一句,那个练散打的后来人了二林子的门下。
我最后再说一件事儿吧。
我对泰拳十分钦佩,虽然无暇去学,但有时候也手痒,将泰拳的一些训 练方法拿来试试。后来我看了一个视频,一个泰拳王去了梁山武校挑战。 那个泰拳王一腿扫断了一个棒子,梁山武校的学生则是将棒子扔到空中, 以小腿骨一腿踢断,相比之下,功力实在不输亍泰拳王。后来泰拳王技痒, 双方终于以点到即止的方式比试。
泰拳王拿出泰拳的架势,武校的学生则拿出武术搏击的架势,双方移 动,中途交了几下手,结果武校学生突然一手猛插泰拳王裆部。那个拳王 没想到对方出此阴招,根本没防到,被对方一掌插在大腿根部。后来武校 领导说,这要是真打,恐怕一下子就把他打坏了。
本来到此处,我并没觉得武校的学生真的强过泰拳王,因为毕竟只赢 了一招,要是放手一搏,是很难说的。倒是那个泰拳王在比试之后说的话, 给我这个武术爱好者提供了证明。他说,中国武术很厉害,很有自己的特 色,但是不适合现代擂台,还要做改革。最后他说:“我在擂台上等着你。” 切磋失利,然后说“在擂台上等着你”,这不等于承认对方在无规则中是赢 了么?而且,这位泰拳王的观点竟和我不谋而合,让我真的是一阵激动。
有一次,我对我师父说,泰拳的膝法好吓人,那么硬的膝盖,顶过来,要 命啊。
我师父瞧了瞧我,说你顶我看看?
我和师父对练,从不扭捏,便摆了个架势,手一晃他的脸,右膝盖一家 伙由下往上就冲过去了。我师父略往后一退,用右手向左边猛一推我的膝 盖,我的右腿可就往右边摆了,这时左腿站在地上还没动呢,结果裆部露 出,我师父左手在右手下面,手心朝上一伸,正摸到我裆部下面,五指合拢 一抓,我的命根子就在他手里了。他右手往前一推我的小腹,左手往后一 扯,我就往后一个踉跄。幸好他左手及时一松,否则我这半辈子就白活了。
师父说:“怎么样?是你那个吓人呐,还是我这个吓人呐?”我无语。
武术,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线,要找到自己的土壤,要让武术的弟 子们在适合自己的土壤中尽兴发展,绝不能一味的跟在现代搏击后面,否
则便会成为四不像,那些优秀的功夫,瞬间伤人的“杀手”,也会在擂台规 则中消亡的。
最后再说一句,有人说内家拳不练硬手硬脚,全靠年积月累的功夫,靠 “气”,其实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内家拳在养生方面确实很不错,但说到 实战,一样要练习硬功夫的,不然武当的道士们穿铁鞋、抱太极球、打树干 都是在千啥啊?
林冲vs杨志
……一上一下,似云中龙斗水中龙;一往一来,如岩下虎斗林下虎。一个是擎天白 玉柱,一个是架海紫金梁。那个没些破绽高低,这个有千般威风勇猛。一个尽气力望 心窝对戳,一个弄精神向胁肋忙穿。架隔遮拦,却似马超逢翼德;盘旋点搠,浑如敬德 战秦琼。
话说林冲打一看时,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穿一领白段子征衫,系 一条纵线绦,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跨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 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着抓角儿 软头巾,挺手中朴刀,高声喝道:“你那泼贼,将俺行李财帛那里去了?”林冲正没好气,那里答应, 睁圆怪眼,倒竖虎须,挺着朴刀,抢将来斗那个大汉。但见:残雪初晴,薄云方散。溪边踏一片寒 冰,岸畔涌两条杀气。一上一下,似云中龙斗水中龙;一往一来,如岩下虎斗林下虎。一个是擎天 白玉柱,一个是架海紫金梁。那个没些破绽高低,这个有千般威风勇猛。一个尽气力望心窝对戳, 一个弄精神向胁肋忙穿。架隔遮拦,却马超逢翼德;盘旋点搠,浑如敬德战秦琼。斗来半晌没输 蠃,战到数番无胜败。果然巧笔画难成,便是鬼神须胆落。林冲与那汉斗到三十来合,不分胜败。
品酌
不少朋友对这一段感兴趣,并问我若是杨志擎出宝刀,林冲尚有几分 把捤?怎么说呢,我之所以没写这一段,是没想好怎么写。施耐庵将此二 人的打斗,用诗文描绘出来,让人不知二人究竟用了什么招数、什么身法, 让我如何分析?但朋友们针对兵器的几个问题,反倒提醒了我,因此我今 曰就说说所谓的“神兵利器”对战斗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我之前说过,本人向来不打诳语,所写之事,或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 信与不信,我不强求,但求无愧于心。实不相瞒,我不是神仙,也非什么大 师,对武术而言,我还处在探索阶段,说是门外汉可能有些过谦,说是三脚
猫倒正合适。特别是兵器,我能用起来的,只有三样——短棍(文棒)、齐 眉棍、长刀,且都是涉足不深,理解肤浅,因此今日之言,有对有错,若说错 了,还望方家及时指正。
我们先来看看施老爷子的这首诗。
“残雪……勇猛。”这一段,基本没写怎么打的,就是说打得凶,打得热 闹,因此无法品出味道。
“一个尽气力望心窝对戳,一个弄精神向胁肋忙穿。架隔遮拦,却似马 超逢翼德;盘旋点搠,浑如敬德战秦琼”,这一段,有点意思了,乃是说林冲 和杨志各自把朴刀往对方的身上猛扎,你来我往,不分胜负,这里面用了两 个短语“架隔遮拦”、“盘旋点搠”。可不要小瞧了这两个短语,他们正是今 日要写的重点,明白了这两个短语,也就明白了林冲如何斗杨志,进而明白 了中国武术中的兵器搏斗是如何进行的。
不少朋友自幼就听评书,评书中描写武将打斗十分精彩,且多有点缀, 尤其是对宝刀宝枪之类的“宝兵器”描写甚为细致。我也爱听评书,至今 还记得这么几段:罗通扫北,宝枪对大斧杀死祖车轮;朱元璋反元,八宝驼 龙枪对九凤朝阳刀杀败脱脱;隋唐演义,四宝大将尚师徒浑身是宝,差点干 死秦叔宝;七侠五义,北侠的宝刀战败毛宝;白眉大侠,徐良的金翅大环刀 和白云瑞的金丝龙鳞闪电劈名动江湖。还有金大侠的小说《倚天屠龙 记》,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那时候还没习武,听多了看多了,自己也是心潮澎湃,幻想如果穿越到 古代,也有这么一柄利器,那岂不是天下无敌?届时要酒有酒、要肉有肉, 不用写作业,不挨老师批,多好!
现在老大不小了,也早过了做梦的年纪了,就说句实话吧:习武就得老 老实实,没有捷径,别信什么宝家伙。
我不是说这世上没有宝家伙,而是要告诉你,就算你有宝兵器,也不见 得管用。
为什么呢?
咱先回想一下小说中宝家伙起作用的那些描写,一般都是这样的:某 人拿起兵器打来,对方把宝刀一晃,“嗤”一声,那位兵器断为两截。
这在现实打斗中可能吗?
首先我不否认真有这样的兵器,削铁如泥切金断玉,舞扎起来剑气逼 人,但是,能这么一下子就把对手的武器削断吗?换句话说,假设杨志擎出 了宝刀,能一刀就把林冲的武器削断吗?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武术,乃至东方武术里,兵器的用法,从来就不是硬碰硬的。
我举两个齐眉棍术对刀的例子。
第一个,武当棍法。武当棍法,双手握棍,虎口相对,若左手握棍收于 腰际,则右手虎口在后,虚握,向前捋棍,使右侧棍头击出;若右手握棍收于 腰际,则左手虎口在后,虚握,向前捋棍,使左侧棍头击出。这是武当棍法 的人门打法,简单实用。
若对方一刀劈来,我迅速向右一迈步,同时左手握棍收于腰际,右侧棍 头击出,侧面击中敌方的刀身,且棍头斜压在刀背上,使敌方刀向己方左下 侧偏移,而后我右手迅速变虚握为实握,左手由实握变为虚握,左手不动, 右手持棍往前一个猛撞,则右方棍头正刺中敌面部,若连续猛撞,敌方 必扑。
第二个,少林火棍。少林棍法与武当不同,握棍不是虎口相对,而是如 同握枪一般,左手先右手后,虎口都冲着前面。若对方持刀,我则将棍头对 准他,待其一刀劈下,我迅速向左一进步,左手虚握右手实握,将棍向右侧 斜上方一撩,则棍头正撩在对方刀身侧面,对方刀身应向我右侧偏移,此刻 我手中的棍正好处于高高扬起的状态,顺势力劈华山,直打对方头顶。
看出什么来了吗?我的棍子都是木棍,对方的刀却是钢刀,若按此法, 则都会拨开,进而被我进步击倒。我根本不会拿棍子去硬碰刀刃。中国武 术的老袓先们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兵器打斗,是不提倡叮叮当当乱撞的, 一定要“拨”、“撩”、“缠”、“搅”、“压”才行。
武侠电影中动不动就是横劈竖砍,如《卧虎藏龙》,国际章一把宝剑连 断杨紫琼几件兵器,实际上这是不符合武术中的兵器打斗原则的,会把老 祖宗笑死的。
话到此处,咱们再看施老爷子所写的两个短语“架隔遮拦”、“盘旋点 搠”,是不是觉着很有道理?所以我说,老施这家伙肯定练过。
下面咱们再说说刀。
刀和剑不同,刀讲究霸气,剑讲究轻灵,谁要是拿剑当刀使,定会笑死 三丰老神仙D
既然讲究霸气,那么速度就要快,要做到一刀劈落,鬼神皆惊,天地变 色。日本人的东洋刀法就很有这个气势,虽然只是这一劈,也要练个千万 次,值得学习。
我刚说过,兵器打斗,讲究的是“拨”、“撩”、“缠”、“搅”、“压”,那么刀对刀作战的时候,同样是不能硬劈硬砍的,除非你豁出去了,刀不要了, 废了就废了,那尽可以试试看。否则,当对方刀来了的时候,你的刀也要和 棍一样,往旁边一拨才是。因此,即便你有宝刀也未必占什么优势,因为对 方的兵器是不会和你硬碰的。我们的先人们也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 战场上,几乎没有一个武术高手会把希望寄托在刀“宝”不“宝”上面,而是 寄托在自己的刀法与身法上。
“拨”可是很有用的。首先,如果你的力气比对方小,那么在对方向你 施加纵方向的力的时候,你只需轻轻一个横向的力便解决了,避免了让对 方占有力量优势。其次,一拨的同时,要进步,无形中你就会欺入对方的内 线,从而在对方前力用尽、后力未发的那一瞬间,一刀结果他的性命。
这个道理和拼刺刀是一样的。对方一刀刺来,我一拨他的刺刀头,进 步一刀刺杀。
此刻再想想,假设你有一 n宝刀,而对方是普通的刀,你敢仗着宝刀就 大意么?杨志就算拿出宝刀,面对林冲这样的超一流高手,他敢托大么?
抗日战争中,西北军宋哲元部守卫长城-线,建立大刀队对抗日军的 刺刀,颇为传奇。然而许多电影中却对大刀队的格斗方式有不小的误解, 不少影视剧中出现这个场面:H寇一刺刀捅来,我军大刀队员怒吼一声,一 刀劈断对方枪身,然后再一刀砍死敌人。解恨是解恨,可惜不对。
大刀队面对u军的刺刀时,同样是拨打对方的枪身,拨开后进步一刀 杀敌,绝非拿着大刀往对方枪管子上狂劈乱砍D西北军大刀队,那是韩慕 侠等一批武术家亲自调教出来的,可不是一群只知道街头搏命的蛊惑仔。
可惜,如今尚武之风日渐衰微,世人皆以阴柔为美,快男快女越发多, 哈韩哈日越发盛,阳刚之气越发少,似这等横行霸道的刀法也寻不见了,令 我辈扼腕。电影《黄飞鸿》中有句话:“武术都失传了,一旦有敌人打来,我 们拿什么抵抗? ”我把这句话改改:“实用的武术都失传了,一旦后人问起 来,我们拿什么交代?有朝一 E丨我们死了,又有什么脸面去见祖先?”
而今杀敌刀法不见,花式刀法盛行,到处都是单手刀法。须知单手刀 法是不适合战场的,因为你单手力量小且难以运用腰马力,是无法拨开对 方的兵器的,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刀法、屮国的苗刀刀法、西北军的破风刀法 均为双手握刀的原因。
下面,我把武术竞赛套路中的招数与西北军的破风刀的招数做个比 较,大
家就知道在兵器互搏中,什么是实用刀法,什么是“花刀”了。
套路刀法的主要内容:
浏览6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