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数百块肌肉,这些肌肉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连成了一个个的 群体,称为“肌肉群”,这些肌肉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人体在运动时, 大脑往往会调动几个肌肉群为一个动作服务,比如你抬手拿东西时,肩部、 臂部的肌肉就会协同作战,帮你完成这个动作。当你放松的时候,这个动 作在肌肉群的作用下会很快完成,而当你紧张的时候,肌肉绷得紧紧的时 候,你看看是否能很顺利的拿起一个东西?
这是因为,当你紧张的时候,数个肌肉群都会绷起来。它们由于过于 紧张而产生了相互的作用力,每一个肌肉群都想尽量的发挥出自己最大的 力量,结果反倒相互制约。在相互间的作用力下,肌肉群之间产生了大量 的内耗,反而无法将能量以一个方向向外发出。
这就好比开车时一只脚踩着油门,另一只脚却踩着刹车一样。
所以那位朋友的拳头打在我兄弟的手上时会毫无威力,健美爱好者的 双节棍也才会被司机一把就夺走。
看来,空有力气,不会发力,真是莫大的悲剧。
但悲剧似乎不仅仅表现在健美爱好者身上,武术爱好者一样有一个问 题,那就是虽然不惧:怕肌肉人的习武者大有人在,但相当一部分习武的却 很可能打不过练健美的。
为什么打不过?因为力气不如人,被人家抱住,三扯两拽,什么招式就 都就饭吃了,光剩下挨打了。
武术练习者为什么在练了搏击以后,还是打不过没练过搏击的大块 头呢?
因为武术爱好者虽然练习了许多招式,但是在面对肌肉人时,很可能 一时间无法攻破对方的防线,而己方的防线在对方的巨大的力量面前又不 堪一击。他们在退步时,无法阻止对方进步,他们在转马时,速度也无法快 过对方伸过来的一条胳膊。而一旦被对方抓住,在身高、力量、体重都不占 优势的情况下,武术爱好者的下盘会相当不稳,从而失去平衡,造成“破 势”。“势”一破,再无还手之能,遂被对方反复击打。
别看肌肉男经常“努劲儿”,但是一旦近距离反复击打,其原始发力对 于毫无保护的肉身来说,破坏力也是十分可怕的。
看来,单纯的招式练习和单纯的力量练习,都有缺陷。
如何弥补?
对于习武者来说,霈要增强力量,强壮自己。
许多习武的对健美运动不屑一顾,其实大错特错。健美运动能很好的 增强自身的力量,使每一块肌肉都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何乐而不为?也 许你一辈子也无法追求到那虚无缥渺的“内力”,但却能很快从健美运动 中得到一样实用的“外力”。拳王霍利菲尔德、泰森、刘易斯哪个不是从健 身房里出来的,NBA的球星们又有哪个不进健身房的,谁敢否认他们壮硕 的肌肉在冲撞时的作用?
李小龙在美国教学时,曾因收白人弟子一事而遭到华人武馆的联合挑 战,他很艰苦的打赢了,但自己也受了伤。事后他曾经反问自己为什么会
受伤,答案是拳脚的攻击力小。他又问自己为什么拳脚的攻击力小?答案 是自身的力量就小。由此,他发明了特殊的训练方式,成为第一个将东西 方训练方式结合的人——将杠铃、哑铃、马步出拳、倒立等糅合一处。
我以为,他的训练方式,是值得采纳的。当然,他的训练强度,是值得 商榷的。
那么,是否应该像健美先生那样猛练器械?
绝对不可。
武术打人,在于整体发力,而健美的训练方式,是反复训练某一处肌群的 发力。比如武术中的直拳,是力从地起,马步一晃使之达腰,扭腰甩脊椎,力 又达肩,肩一摆力达拳面,则拳出。这是整体发力,而健美,是局部发力。
比如卧推,锻炼胸肌;臂弯举,二头肌;仰卧起坐,腹肌;等等。健美爱 好者之所以发力不好,一来是因为习惯“努劲儿”,二来便是由于长期分区 锻炼肌肉,习惯于局部发力,而非整体发力。因此,练习搏击者万不可如健 美先生那样一味追求形体,而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在有效的借鉴健美方 法的同时,不能放弃爆发力、整力的训练,在强壮自己的同时,仍旧要将排 打、杀手、敏捷性、发力训练放在首位。
以前我去健身房的时候,老老实实搞卧推、划船、飞鸟等动作,出了 健身房,立刻开始连环出拳、闪躲练习、扎马、沙袋、木人桩、爬杆、爬绳 子,一刻不耽误,目的就在于既有熊一般的体魄,又有豹子一样的敏捷。
对健美爱好者,我同样有个建议,那就是不要长年累月只练习这个。 练习健美者,力虽大,却往往出手慢,且手指力量不够。他们虽然浑身肌肉 扎实,但“手对手”时,却未必占什么优势。且健美练习者,喜欢“拿架子”, 也就是总摆pose,真遇到打家子,往往分分钟就被人家搞定。
健美在年纪大了之后,就玩不起了,而武术在年老之后,依旧玩得起。
我在好几年前也偏重于健美,有一次与人切磋。那人十分快捷,而我 只是端着拳头前后左右的跟着人家走,拳头未出,对方的拳头已然打到了 我的额头,接二连三如此。明明力量胜过对方,却好似大象捕猴,拖拉机逐 兔,不停挨打,就是没有还手之力,搞得我懊恼无比。那种憋闷,令我痛下 决心,离开了健身房。
其实,运动是互通的,不同种类的运动之间,一定有相同的元素,取长 补短博釆众长才是正道,任何以自我为中心绝对否定其他训练方式的想法 都是偏激的,愿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一点小小的提示。
论搏击,燕青很厉害,但是如果他再拥有李逵的力量,那不就更厉害 了吗
大破连环马
只听里面唿哨响处,钓镰枪一齐举手,先钩倒两边马脚,中间的甲马便自咆哮起。 那挠钓手军士一齐搭住,芦苇中只顾缚人。……背后风火炮当头打将下来。这边那 边,漫山遍野,都是步军追赶着。韩滔、呼延灼部领的连环甲马,乱滚滚都擷入荒草芦 苇之中,尽被捉了 :。
当下徐宁选军已罢,便下聚义厅来,拿起一把钩镰枪自使一回,众人见了喝采。徐宁便教众军 道:“但凡马上使这般军器,就腰胯里做步上来,上中七路,三钩四拨,一搠一分,共使九个变法。若 是步行使这钩镰枪,亦最得用。先使八步四拨,荡开门户,十二步一变,十六步大转身,分钩、镰、 搠、缴;二十四岁,那上攒下,钩东拨西;三十六步,浑身盖护,夺硬斗强。此是钩镰枪正法。”
宋江当曰分拨十队步军人马……先行下山,诱引敌军……却叫徐宁、汤隆总行招引使钩镰枪 军士……分拨已定,是夜三更,先载使钩镰枪军士过渡,四面去分头埋仗已定。四更,却渡十队步 军过去。凌振、杜兴载过风火炮架上高埠去处,竖起炮架,阁上火炮。徐宁、汤隆各执号带渡水。 平明时分,宋江守中军人马,隔水檑鼓,呐喊摇旗。
呼延灼看了大怒,引兵望北冲将来。宋江军兵尽投芦苇中乱走,呼延灼大驱连环马,卷地而 来。那甲马一齐跑发,收勒不住,尽望败苇折芦之中、枯草荒林之内跑了去。只听里面唿哨响处, 钩镰枪一齐举手,先钩倒两边马脚,中间的甲马便自咆哮起。那挠钩手军士一齐搭住,芦苇中只顾 缚人。呼延灼见中了钩镰枪计,便勒马回南边去赶韩滔。背后风火炮当头打将下来。这边那边, 漫山遍野,都是步军追赶着。韩滔、呼延灼部领的连环甲马,乱滚滚都攧入荒草芦苇之中,尽被 捉了。
品酌
呼延灼领连环甲马征讨梁山,宋江等接了几阵,都战不过,便请了金枪 手徐宁上山,授以钩镰枪法,配合挠钩套索,埋伏于芦荡之中。待引得呼延
灼大军入了埋伏,四面动手,下钩其马,上捉其人,大破连环甲马,呼延灼望 风而走。
有人问,钩镰枪本来就是连环马的克星,为何还要徐宁授以钩镰枪法? 宋江等惯会排兵布阵,只需如文中所说,分兵十队,布好埋伏,等那马来了 四处下钩就是,干吗还要大费周章请徐宁上山?
是啊,疆场之上,互相斗杀,纷乱无比,是否需要武艺?武术在疆场中, 究竟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话到此处,不得不讲。
《水浒传》中,从施耐庵老爷子的描写来看,但凡疆场搏命,非得先有 武艺不可。你看那梁山好汉,哪个没有武艺在身?因此列阵对仗,逗引埋 伏,虽有军师吴用运筹帷幄,但亦少不得各位好汉的武艺高强,即便是钩镰 枪这类用途明显的武器,也是马虎不得,要有徐宁这等人物传授方可。
可是,这是真实的么?施老爷子是否上过疆场不得而知,又如何断定 他这段对于疆场的描写便是真的?倘若只是臆测,岂非误了我等后人。
施耐庵写的场面是真是假,若就事论事,则无法讨论,必须引证方可。 引何为证呢?施公乃元末明初之人,有明一代,恰有戚继光写了一本《纪效 新书》,大谈带兵的体会,正可为佐证,我等不妨一览,看看施老爷子是否打 了诳语。
戚继光大家都知道,那是抗倭的霸王,弓刀石马步箭无一不精,疆场之 事无一不知。所以我在此文中,惟其马首是瞻,他肯定的,我必然肯定,他 否定的,咱也定然批判。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纪效新书》,回头再论施 耐庵。
戚将军开篇第一段,便先谈练兵之要,他说:“但设使本职统有节制敢 战之兵,经练素孚之卒,一鼓齐进,血战抵敌,我虽创艾,贼亦破胆。如此, 则设有不虞,实所甘心,愿膏草野以图补报。惟恐即今既无堪战练制之士, 若不呈明,预处教训,必待有事,仍如目前流寄杂兵,以塞燃眉之责。兵将 睽违,虚声冗众,士心未附,军令不知。及或借取福、广船内水兵,驱之陆 战,数里以前,望贼奔溃,闻风破胆。虽有武勇数人,并为遮拥,而使本职孤 身赴敌,效死职分,更于地方何益?”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他说我戚继光,如果统领的是一群有节制且勇敢 的士兵,则经过训练后,可一鼓作气杀败敌人,虽自损三千,却可破敌一万。 但如果我领着一群没操练过的士兵,他们各想各的,脑筋不往一处用,劲儿 不往一处使,我的军令也不听,就好像前几天那些上岸作战的水兵一样,敌 人还没来,已经先崩溃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有几个武艺高强的人,即
便我老戚战死,又怎能挽救地方上的危局?
可见练兵之重要!而徐宁操演梁山人马也正合此理。
在这里,戚继光提出了练兵的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兵的胆量。“但设 使本职统有节制敢战之兵”,非但要有节制,而且要“敢战”,你没胆子,不 敢战,光有节制也没用□为了强调胆量的重要性,戚继光在后面的文中,着 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以绍兴军为例,描绘了无胆量的士兵在作战时的令人无奈之举—— “盖绍兴皆出于嵊县、诸暨、萧山并沿海。此兵人性伶俐,心虽畏怯而门面 可观,不分难易,无不领而尝之,惟缓急不能一其辞,然其性颇为无奈,驱之 则前,见敌辄走,敌回又追,敌返又走。至于诱贼守城,扎营辛苦之役,则能 不避。驭之以宽亦驯,驭之以猛亦驯,气治而不可置之短锋者也。”
虽然没胆量的兵很好带,却不好用,“驱之则前,见敌辄走,敌回又追, 敌返又走”,就是不敢打,真真气死个人,而且骂也不是,打也不是,赞也不 是,“其性颇为无奈”。
可见两军阵前,胆量是第一要素,没了它,什么都谈不上。
“大破连环马”这一节中也强调了胆量的作用,文中说宋江等“就当日 为始,将选拣精锐壮健之人,晓夜习学”钩镰枪法,梁山自晁盖以来,与官军 征杀颇多,山上的“精锐壮健之人”,自然是斩头沥血的汉子。
武术中的第一句拳谚,便是“一胆二力三功夫”,将胆量放在第一位, 可见戚继光先强调“敢战”二宇,与武术暗合。
另一方靣,戚继光在书中,对光有胆的士兵也做了犀利的批判:
“处州为乡兵之始,因其山矿之夫,素习争斗,遂以著名。及其用之杀 倭,不过仅一二胜而已,以后遇敌辄败,何也?盖处兵性悍,生产山中,尚守 信义,如欲明日出战,先询之以意,苟力不能敌,即直告日:不能也!如许我 以必战,至其期必不爽约,或胜或负,定与寇兵一相接刃。但性情不相制, 胜负惟有一战,再用之痿矣,气勇而不坚者也!”
处州兵出身于矿山,好勇斗狠,胆气豪足,且为人老实,能打就是能打, 不能打就直言相告“不能”。可用他们打仗,顶多胜一两仗,然后就是一败 接着一败,为什么?因为“性情不相制”。什么意思?就是说处州兵不听 指挥,纯凭胆气作战,占上风则胆气盛,占下风则胆气失,“气勇而不坚”, “胜负惟有一战,再用之痿矣”,因此败多胜少。
你看,没有胆的兵,他不敢打,光有胆的兵,他不听话。由此愈发可见 操练之重要。因为军队里的人杂,各有想法,各有打算,你不练不行。此处
正合了开头的“有节制敢战之兵”的论断。
那么练兵,首先要练什么?戚继光认为,练兵要先练武艺。
他在书中,先强调了招兵的条件:“会算既定,前后令各参将协同兵备 将所辖各府州县新旧民快义勇,严加拣选,务得膂力骁壮之人;但有老弱,
尽行汰去。”
“务得膂力骁壮之人”说的是强壮者,可是强壮者未必就是习武者,我 是不是下结论过早呢?且看后面,“将兵备道原募兵勇三千名逐日操练,拣 去庸弱无艺之人,照数选补,听候调用”。
“拣去庸弱无艺之人”,可见非但要强壮,还要“有艺”。有什么艺?自 然是武艺,而绝不能是厨艺或别的什么艺。
在《卷四•论兵紧要禁令篇》中,戚继光对不习武艺者毫不留情的做 了批判:“凡武艺,不是答应官府的公事,是你来当兵,防身立功,杀贼救命, 本身上贴骨的勾当尔。武艺高,决杀了贼,贼如何又会杀你?你武艺不如 他,也决杀了你。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的呆子。”
两军交战,竟不习武?!那是“呆子”。
“今番连坐法已定,号令已明,进前退后都有个法子连坐管定,军法决 照条内施行,你们既无躲身之法,不想学武艺,不是与性命有仇的人,不是 呆子,是何物?身上有甲,就使他戳砍我一下,不能伤我,就手段不济,第二 下我也杀到他身上了,敢是无甲的会死,思之思之! ”
这段话对不习武者做了更加严厉的批评,他说“连坐法”已经颁布了, 你不好好打仗,就要连累家人,所以你必须得舍命杀敌,躲不掉的0既然躲 不掉,你又不学武艺,你岂不是“与性命有仇的人”?你学了武艺,两军交 战时,就算敌人杀我一刀,我身上有铠甲,也不怕这一下两下的,他杀我时, 我若武艺高强,则不等他再杀第二下,我已然杀到他身上了,他无甲,便会 死。可若我不学武艺呢?那岂非是接二连三的挨他杀了?
徐宁上得山来,第-件事就是教授喽兵们钩镰枪法,再次与戚继光的 论述契合。
既然武艺如此重要,那应该学什么武艺呢?戚继光开篇就谈了这件事。
“或问曰:平时官府面前所用花枪、花刀、花棍、花叉之法,可以用于敌 否?子所教,亦有是欤?光曰: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 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 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
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进或退?”
戚继光在这里,对军阵之中的“武艺”,做了非常到位的解说。
军阵之中,不可能让你左蹿右跳的,只能是“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 砍来,乱杀还他”,否则“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 心”。
且慢,戚继光明明强调了武艺的重要性,却又为何说“丛枪戳来,丛枪 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莫非不要武艺了,乱杀即可? 一本《纪效新 书》,前后为何矛盾至此?
先别忙下结论,我们继续往下看。
“长枪单人用之,如圈串,是学手法;进退,是学步法、身法。除此复有 所谓单舞者,皆是花法,不可学也。须两枪对较,一照批迎、切磋、掮挤、著 拿、大小门圈穿,按一字对戳一枪,每一字经过万遍不失,字字对得过,乃为 成艺,后方可随意应敌,因敌制胜也。”
戚继光说,凡用长枪,定要学“步法”、“身法”。学过武的都知道,所谓 步法、身法,本身就包含闪躲、进退之法,可见,戚继光在强调“丛枪戳来,丛 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时,并不否认步法、身法,也就是闪躲进退之 法的作用,他在这里所说的“乱”,绝非“胡乱”的乱,而是“纷乱”的乱。也 就是说,两军阵前兵器交错,纷杂混乱,敌人乱杀而来,我亦乱杀而去,这个 乱,是指场面乱,而非“胡乱杀之”,否则戚继光岂会在后面连番强调武艺 之重要。
在《卷六•比较武艺赏罚篇》中,戚继光对“乱杀”作了详细的说明: “敌兵执长枪,以枪高处戳人,牌身高起,阁枪头上过,阵内长枪伸出杀敌, 急复原伍次;敌兵长枪戳脚下,牌兵用牌坐落,阵内长枪出杀敌,急复原伍 次;敌兵长枪由左戳进,期伤牌兵之臀,左面狼筅拿枪长枪出杀,左面短兵 即随枪以出,防长枪进老,故短以救之,急收原伍次;敌枪戳右,欲伤右边, 后二个枪手牌兵即以右手所持腰刀砍其枪,右面长枪出杀,短兵随出,同左 边之例云。如贼亦有数人前来,则长牌当中只顾低头执牌前进;左筅防左, 右筅防右;左枪随左筅出杀,右枪随右筅出杀;左短兵防左枪进的老了救 援,右短兵防右枪进的老了救援•,藤牌乘二筅之势,于筅中滚出,以杀 为务。”
可见“乱杀”不乱。
“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进或 退”,戚继光这句话并不是要士兵们不闪不躲,硬挺着挨刀挨枪,而是说不许扭头。
“一人回头,大众同疑”,闪躲可以,不许回头。
“ 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闪躲可以,不许“转移”。什么叫“转 移”?扭转移动,还是回头。
我在前文中不止一次说过,敌方来时,我进步转马到他侧位,举手击 之。这个侧位打击,是武术的常用身法之一,但绝非扭头就走,而是“贴身 靠打”的关键所在。那么,戚继光对“挨膀紧靠”、“贴身靠打”又持什么态 度呢?
咱们继续往下看。
两军交战之时,使用“贴身靠打”的,绝非使用长兵器之人,定是使用 短兵之人,而我们在街头打斗中,也经常使用短兵。那么战阵之中的短兵 使用者,和街头格斗的短兵使用者,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戚继光对战阵之中的藤牌手的打法做了详尽的描述:
“藤牌单人跳舞,免不得,乃是必要从此学来。内有闪滚之类,亦是花 法。定须持标与长枪对杀,先标使去,亦要不早不迟;标既脱手,要进得速、 出刀快,方为成艺。”
他说,用藤牌的人,舞动藤牌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有“闪滚之类”。 有人说你看,戚继光说了,不能“闪”,不能“滚”,那不是就只能扛着往上冲 了吗?
非也。我早已说过,戚继光强调身法、步法,则必不反对躲闪,我们也 可以看看书中写的藤牌手的武术歌诀:“几牌再几牌,砍一刀复一刀,翻身 上,小跳翻身下,又砍一刀,又复一刀,又砍一刀,又复一刀,翻身上,小跳翻 身下。”
你看,如果说不能闪不能滚,何来翻身不停?
戚继光在此所说的“闪滚之类”,乃是指民间套路中的表演性套路,也 就是俗称的“花架子”,此处之“闪滚”,绝不能看做“闪”和“滚”,而是统一 的一个词。武术套路表演岂不是连闪带滚?
既然不能“闪滚”,那该怎么打呢? “持标与长枪对杀,先标使去…… 标既脱手,要进得速、出刀快,方为成艺”,说得多好啊,我一手藤牌一手标 枪,临阵时我一标枪投去,敌见我投枪,必分神,我趁机一个进步(进得 速),同时抽刀在手,杀之。
这不是“贴身靠打”、“挨膀紧靠”是什么?
在《卷六•比较武艺赏罚篇》中,戚继光对贴身打法再次作出强调:
“试藤牌,先令自舞,试其遮蔽活动之法。务要藏身不见,及虽藏闭,而目犹 向外视敌,又能管脚下为妙。次以长枪对较,令牌持标一枝,近敌打去,乘 彼顾摇,便抽刀杀进,使人不及反手为精”。
除了藤牌之外,单刀和钗钯亦要学会“靠打钗钯,先令自使,看其 身手步法合一,复单人以长枪短刀对较,能架隔长枪刀棍,翼狼筅出人杀人 为熟”,“试刀,以能冲人钗钯,狼筅不及遮隔为熟。刀法甚多,传其妙者绝 寡,尚俟豪杰续之。”
尤其是刀,不但要靠人钦钯,甚至要靠入狼筅,可见难度之大,但只要 一“挨膀紧靠”,则“一入长兵之内,则惟我短兵纵横,长兵如赤手同矣”。
除短兵外,长兵亦要学会“贴身靠打”,戚继光在《卷十•长兵短用说 篇》中说:“夫长器必短用,何则?长枪架手易老,若不知短用之法,一发不 中,或中不在吃紧处,被他短兵一入,收退不及,便为长所误,即与赤手同 矣,须是兼身步齐进”,“其短用法,须手步倶要合一,一发不中,缓则用步 法退出,急则用手法缩出枪捍。彼器不得交在我枪身内,彼自不敢轻进;我 手中枪就退至一尺余,尚可戳人,与短兵功用同矣,此用长以短之秘也。”
正因为对武艺非常重视,所以戚继光对那些花架子十分厌恶,称之为 “花法”。首先,他认为“花法”强调蹿蹦跳跃,简直是找死,两军阵前“转手 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戚继光认为,实用的武术和花架子的最大区别 在于,实用武术打起来很不好看,甚至,一个人根本打不了,非得双人对练 才可。他在这里举了俞大猷的例子——“俞公棍所以单人打不得,对不知 音人打不得者,正是无虚花法也。”
什么叫“单人打不得”?就是说俞大猷的武艺是实战性很强的,不是 表演用的,因此一个人打不起来,不好看。说的倒也是,今日也是如此,比 如,你让一个武警单个人给你打一个警棍用法瞧瞧?保管你啥也看不出 来,而且很闷。什么叫“对不知音人打不得”?就是说实战性的武术,一定 要二人对练,这二人中有一个不会的,也练不起来。
戚继光的话很实在。
那么除了不要“花法”,戚继光对民间武术的看法又如何呢?
戚继光认为,民间武术有实战性,也可以用来防身,但是,不适合于疆场。
他在书中举了几个例子,其中一个是:“如乡兵所执名为钗钯掳者,横 头用无刃铁梁,柄头用平顶铁箍,长不逾眉;其所习之法,又前后左右回头 跳舞,双手平拿两头,所余不过一尺。渠盖如此习之,及其平日在乡党争
斗,每打必胜,遂自谓无敌。虽有他师教以别法,皆不听从D盖渠用之利, 习之成,信之深故也。殊不知此器此习乃乡中互相争斗用之,彼此皆然,且 恐以刃伤人,得罪必重,故只用此物打伤;就或打死,终非刃杀之意。其贼 之来也,利刃长锋,二丈有余,及身寸余,应刃而毙。以一尺无刃之物,而当 一二丈利渺之锋,就能见肉分枪,亦只格得他开去,不及我身幸矣;便终曰 对局,岂能跳进一二丈之远,以中彼哉?就中彼,不过打一击,苟不中在头 额,便能死人否?贼亦得反刃于我也,逆而执之,反为所误。遂谓钗钯链不 可用,习艺为无益,有是理哉?”
他说“钗钯掳”这个兵器,是民间兵器,非军队中的制式武器,你平时 在乡间练习的时候,自然可以蹿蹦跳跃,“每打必胜,遂自谓无敌”(注意, 这里戚继光并不否认民间武术的价值),但是上了战场面对敌人的长矛大 刀时,你这个短兵器就没用了。所以戚继光认为,到了什么山,就唱什么 歌,到了疆场上,你该学什么就学什么,不要抱着老套套不扔。
“习艺为无益,有是理哉?”学武却没用,有这个道理么?是啊,现在的 练武术的应该好好想想!
戚继光那是相当重视武艺的练习,为了让手下兵丁练好武艺,他颁布 法令:武艺不精习,专罪哨官。
不好好习武,上司是要吃罚的。在这一点上,戚继光对自己要求也很 严苛,他认为,为将帅的必须得懂得武艺,非但要懂,且须比当兵的更加高 强,否则你如何考核士兵? 士兵学了“花法”,你又如何判断得出?临阵之 时,为将的不会武,不敢身先士卒,士气何在?若强行冲杀,因不会武而当 先死了,后面的士卒又如何作战?
前后一看,《纪效新书》所说,无一字不精,无一字无用,先练胆,再练 兵,再分门别类的练武,丝毫不可乱,丝毫不可逾越,须步步为营,扎扎实实 做来,方可于阵前大破敌军。
现在再回过头来去看“大破连环马”一节,就会发现宋江等请来徐宁, 其授军卒以钩镰枪法,务必习精方敢出战等描写,无处不与戚继光之言暗 合。施耐庵诚不我欺也。
放眼如今武林花法”遍地,更有甚者,国家体委竟将“花法”列为必 考项目,所谓冠军亚军,不看实战,只看套路,美其名曰“国标”,愧对祖宗, 令我等扼腕。若戚公有灵,得知后辈武者竟不肖至此,尚有何言?
裴宣舞剑
……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肉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五筹好汉吃得大醉。裴宣起身舞剑饮酒,戴宗称赞不已。
邓飞道:“不瞒兄长说……遇着一个直哥哥,姓裴名宣,……都称他铁面孔目。亦会拈枪使棒, 舞剑轮刀,智勇足备D……使得好双剑,……”……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肉白 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五筹好汉吃得大醉。裴宣起身舞剑饮酒,戴宗称赞不已。
品酌
裴宣舞双剑,看着很是厉害,但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他的一身白 肉,恰似中国武术,听着十分厉害,但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影视剧3
裴宣自打这一回以后,再也没舞过剑。他上梁山后做了个执法官,然 后就悄无声息。梁山泊有大刀蛇矛画戟板斧禅杖戒刀朴刀铁铲等等等等 武器,偏就不见他的双剑到阵上走走。梁山上还有个使双剑的,叫黄信,虽 说武艺不是很高,可至少时不时的总飘过一下,让人知道他这两把剑还是 有用的。唯独这个肉体十分好看的裴宣,死活不上战场,只见他舞剑,不见 他砍人。
这就好比神秘莫测的中国武术,只闻名声,不见真章。
中国武术到底能不能打人啊?
这个问题,自打我这篇文开始写,就一直在讲,一直在讲,一直在讲,而 且我的意思很明确——能打人的。可为什么我说得这么明白了,到如今还 要再说一次呢?因为中国武术里面玄玄乎乎的东西太多了,太多太多了,实在是太多了。我本以为自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但是面对大家各种各样 的问题,我突然意识到,还有很多东西是要说的,而且说一次不够,多说几 次才能把这些疑问解释得清楚一点儿。
说到中国武术,许多人就要提起外家拳和内家拳了。有那个装大师 的,就说了,说外家拳快,内家拳慢;还有的说外家拳简单,内家拳难;还有 的说外家拳层次浅,内家拳层次深;还有的说外家拳走直线儿,内家拳画圈 圈儿;总之,说什么的都有,但意思都差不多,就是说外家拳原理简单,内家 拳层次很深,进而得出一个推论——这内家拳可了不得!中国武术的神秘 所在,全在内家拳,能否弘扬,全在内家拳,能否将浑身“内力”用出,全在 内家拳。
事实上,武术就是武术,哪有什么外家内家的?这所谓的外家内家,只 是前人的一种宣传而已。中国武术,最要命的就是某位拳师一有些本事, 便立刻要开宗立派,自立一家,要与前人区别开来。因为他怕自己不独树 一帜名气就大不了,徒弟招不上来。所谓的内家拳,就是在前辈拳法的基 础上有了些创新的东西,却非要取个“内家”的名字,以区别于前面的拳 法,以至于代代吹、辈辈吹,越吹越神,到后来神乎其神不像个拳法,最后的 结果是几乎把前代祖师爷给吹成了大神棍。
更有那些个武侠小说作者,一个个打拳全不会,耍嘴最能耐,写的那玩 意儿把人看得七荤八素五迷三道,到后来还真就有嘴大师以此为蓝本,大 谈什么内家拳自民国后风靡中国,外家拳从此不见踪影呢。
浏览1,06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