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响亮的名字也能让影片增色不少。那么,究 竟用什么名字才能传达影片的真髓呢?我们知道,李小龙创造的截拳道有着浓 重的“禅意”,简单说,就是由“顿悟”得来,但是在李小龙的武学体系中,

最根深蒂固、最鲜明的,还是道家思想。李小龙把太极阴阳作为截拳道的标 志,也汲取了老子“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哲学思想,并将其运用在电影 中,这才有了《无音笛》这一充满东方哲学意味、意境悠远深长的片名。

何谓“大音希声”?电影《英雄》中由甄子丹扮演的长空与由李连杰扮演 的无名在雨中闻琴对决那场打戏,就很好地表现出了这一道家至高境界,而甄 子丹恰恰是香港众多武打明星中最深得李小龙神韵的一位。也许在拍戏的时 候,甄子丹就想到了这部搁浅了的《无音笛》,想到了李小龙想要表现的东 西,这才能把长空塑造得如此张弛有度。

《无音笛》的剧本创作过程十分漫长,我们之前所讲到的很多事件都是发 生在此期间,比如施里芬为了解决李小龙的债务问题而在《春雨中的漫步》一 片中增加打戏,邀请李小龙出任武术指导;又如李小龙为了参加《无音笛》剧 本创作例会而与波兰斯基家的惨案擦身而过;李小龙的爱女李香凝也是在此期 间出生,还有那个看似狂妄的预言……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创作和讨论,《无音笛》的剧本终于完成,并且很快获 得了华纳兄弟公司高层的一致肯定,但是,用不用李小龙担当主角,还需要华 纳老板泰迪•雅士利的拍板。在后来的接触中,尽管李小龙给雅士利留下了不 错的印象,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无音笛》的剧本还是被搁置下来,李小龙又 在一次练功中严重受伤,不得不休养半年,《无音笛》的拍摄计划便无限期的 延后了。

为了能够重新启动《无音笛》,李小龙和施里芬重新找来科本,三人对原 来的剧本又做了一些改动,进一步加大了白人高手的戏份。就在此时,华纳公 司竟然主动向李小龙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前去参加《无音笛》的相关事宜。这 一次,命运没有再与李小龙开玩笑,华纳公司的确有意拍摄《无音笛》,而且 决定起用李小龙和科本来担当片中的两位主角。在合约中,科本是第一主角, 李小龙则是实际上的主角,而且需要在片中饰演五个不同的角色。华纳公司同 时也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要求:《无音笛》的全部外景都必须在印度拍摄。 原因很简单,华纳公司在印度有一笔钱无法兑换成美元汇出,如果在当地拍摄 《无音笛》,正好可以把这笔钱用掉。

“这是什么荒唐的要求! ”李小龙对此很不能理解,印度的环境和氛围与

中国完全不同,在那里拍出来的东西能称之为中国功夫片吗?但华纳公司毕竟 是强势方,如果李小龙不答应,他们就会取消拍摄计划。

在施里芬的劝说下,李小龙科本都同意先去印度进行实地考察。李小龙和 科本都是性格强硬之人,事情一帆风顺时,两人尚能相处融洽,一旦遭遇不 顺,两人在性格上的矛盾就会爆发出来。这次考察进行得很不顺利,三人都很 不适应印度的气候,还要顶着蚊虫叮咬之苦深入深山老林寻找可以用作外景的 寺庙和古迹。对此,李小龙倒是显得兴致勃勃,因为这是他自己的影片,任何 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放过,这就苦了在好莱坞养尊处优的科本,长途跋涉加上 水土不服,科本根本不愿跟李小龙一起去踩点,只愿意待在宾馆里休息。李小 龙觉得他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科本则是一个劲的抱怨,在他的潜意识里, 《无音笛》并不能算是一部很重要的影片,他完全是为了那份所谓的“师徒” 情谊才同意拿这么一点片酬出演角色。如果不是施里芬从中调解,两人或许早 就拳脚相见、大打出手了。

回到美国后,三人一致认为《无音笛》不适合在印度拍摄,但是在对待影 片的态度上,李小龙和科本又持截然相反的态度:科本直截了当地说,如果华 纳还坚持要在印度拍摄,那他就退出;李小龙却要求华纳一定要把《无音笛》 拍出来,不管是在印度、香港、台湾、甚至唐人街,不管花费多大的代价。

不久,华纳给出了他们的答复:取消《无音笛》的拍摄计划。

也就是说,科本的威胁正好给了华纳一个台阶。

对于华纳的决定,李小龙既失望,又愤怒,《无音笛》可以说是他闯荡好 莱坞几年来的心血结晶,承载着他在好莱坞打出一番天地、跃入一线明星的全 部希望,可现在,一切都化为泡影……他的努力,他的执着,他的自信,他的 汗水,换来的又是什么!

科本走了,施里芬却仍然留在李小龙身边。华纳的态度让他认清了一个事 实,对李小龙,华纳始终都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如果华纳真的重视李小 龙,他们完全可以另找演员来和李小龙配戏,可华纳却只是拿他当新式影片的 试验品,拿他当收回那笔钱的幌子,即便没有《无音笛》,没有了那笔钱,他 们也无所谓,正好可以省去新式电影可能带来的风险。

《无音笛》的搁浅给李小龙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也告诉他和施里芬,在当

时的美国,李小龙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拍摄一部完全中国风格的功夫片就是 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小龙想要继续在好莱坞发展,还是得走回电视的老 路上去。

所幸者,李小龙和科本都是性情中人,虽然在《无音笛》考察过程中发生 摩擦,但两人都没有记恨对方——站在外人的角度,科本的表态并没有错,而 且他一直都是直言相告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没有像很多人那样在背后说坏话、 捅刀子,况且印度的确不适合《无音笛》的拍摄。

事后,李小龙和科本重归于好,科本一如既往地关注李小龙的演艺事业, 还把李小龙给自己设计的训练方法和武打动作拍摄下来整理成片,这也成为后 人研究李小龙功夫的重要影像资料。

命运再一次和李小龙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把你捧到最高处,然后重重的 摔落。如果换成别的人,也许会就此消沉,甚至退出赏艺圈。可他是李小龙, 他身上流淌着的是不屈不挠的战斗着的血液,他的骨子里从来没有“服输”两 个字——只要他还活着,只要生命不息,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他就要为了理想 而坚持不懈的战斗下去,于逆境中奋起!

这就是李小龙的性格!

这就是真正的李小龙!

飞龙在天

对某件事视作极端毫无价值,这也是勇敢的表现;对某件事 视为绝对成功或视为当然时,这一样是勇敢的表现,但是如果对 某件事束手无策的话,那么便是畏缩了。对敌亦是一样,只要用 信心去鼓舞自己,纵使失败,精神上仍是胜利的。

李小龙

一、江湖,岂是一场虚空大梦

人总是要在不断经历,不断磨练,不断的跌倒与爬起中成长,并且看清楚 一些东西。重伤半年和《无音笛》的搁浅让李小龙在身体和精神上承受了巨大 的打击,但是人最珍贵的品格,也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低 落、失望、愤怒、不解,如果没有这些情绪,那就不能称之为一个人,但人与 人之间,能否成为命运的主宰,就要看你需要花多少时间从这些情绪当中走出 来,斗志昂扬的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李小龙不是完人,他在做人上有着各种 各样的缺陷,可他绝对是一个称职的战士,与命运搏斗,也是与自己搏斗,向 命运挑战,也是向自己挑战,不问结果如何,但求无愧于心。

李小龙是不幸的,因为耿介性格和中国人身份,他在美国的演艺之路充满 坎坷,他又是幸运的,每当遭遇挫折时,总会有人站出来关心他,帮助他,不 论是木村、依诺山度、严镜海、莲达,还是施里芬。

作为好莱坞资深剧作家和制片人,《无音笛》可以说是施里芬行走‘‘江 湖”二十多年来最大的污点——花了无数心血和时间,换来的却是这样一个结 果;他一直都以精通熟谙好莱坞的游戏规则自诩,可到头来,却被华纳狠狠摆 了一道。《无音笛》像是李小龙的孩子,李小龙就像是施里芬的孩子,人到中 年,经历了太多风雨,最大的欢喜不是持剑提刀重出江湖扬名立万,而是看着 由自己一手调教、打造出来的弟子混得风生水起。真正的高手往往不是英雄, 而是创造英雄的人!

施里芬不甘心,绝对不甘心,如果不能把李小龙扶上台,他施里芬就是一 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如果说李小龙是一团火,那施里芬就是一潭水,然而现 实摆在那里,电影这条路己经走不通,施里芬决定,重新回到电视的老路上 去。为此,施里芬找到了另一家电视制作公司——派拉蒙。

浏览72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