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是不分内外的。
有人说那不是,少林派拳法刚猛无比,那就是外家的,太极拳阴柔,那 就是内家的。这话也是嘴把式,且看我举例说明!
少林派的拳法,以少林罗汉十八手及少年登台拳为例,太极派的拳法, 以杨氏太极拳为例。
少年登台拳中,有一招叫做“横渡过江”。这一招怎么用呢?就是你 右拳打来,我探右手拦住你的拳,同时借力向左一个转马,身体到了你的侧 后方,我的腿在你的腿后面,同时我左腿的膝盖,正好离你左腿的膝盖窝很 近,此时我突然探出左臂,伸到你胸前,往后猛力一别,你后仰的时候刚好 膝盖窝被我的膝盖拦住,加上我这一股猛力,你就飞出去了,双脚离地一个 大仰/(叉,摔得你哭爹喊娘。这就是“横渡过江”。
我问你,如果说少林拳是外家拳的话,这招是内家还是外家?
无独有偶,太极也有这个打法。我们最常见的太极拳中的“云手”,就
是这么用。你右拳打来,我以右手手背向外,小臂竖直,自左向右拨你的 拳,这就是云手。拨的同时,我左脚借力向前迈步,就到了你的侧面,此时 你力在前,我力在侧,我怎么打你都可以。这和少林派的“横渡过江”是一 个道理啊!你说是外家还是内家?
有人说你举这个例子不典型,那少林拳法不是有许多硬打硬冲的吗, 这在太极拳法里就没有。是吗?我们来看看。
少林罗汉十八手里,有个硬打硬冲的招式,叫做“僧敲钟”,怎么用呢? 你一拳打来,不管你用的是哪个拳头,我都把左臂自上而下猛然一捋,这一 捋,就把你的拳头捋在下面了,同时我右小臂竖起,握拳,拳背向外,猛往前 一个反背拳敲击,正敲在你的面门上。这一招如何?够硬打硬冲的了吧?
然后我们再看看太极。太极中有“进步搬拦捶”,就是对方进攻的时 候,我拦截对方的拳,同时出拳打击对方。这在原理上,与少林派的“僧敲 钟”有什么不同?太极没有硬打硬冲吗?除了“搬拦捶”以外,“野马分鬃” 是干什么的? “棚捋挤按”中的“棚”是干什么的?不要以为它打得慢,就 是温柔的象征。
有人说外家拳练筋骨皮,内家拳练一口气,这也是扯。
外家拳不练一口气吗?
少林易筋经是干什么的,练筋骨皮的吗?太极拳有抱球训练,有穿铁 鞋训练,有抖大杆子训练,是干什么的,是单纯在练一口气吗?少林拳每一 拳都要求吐气开声,发力讲究浑然一体,发出整力,太极拳也讲究每拳都要 吐气,浑身力达于一点,这里面哪里有什么本质区别!
我最看不惯的,就是练武术的由于门派不同而互相瞧不起。练所谓的 内家拳的嘲笑练所谓的外家拳的,说什么外家拳会练坏身体;所谓外家拳 的练习者则嘲笑练所谓的内家拳的,说什么内家拳不能打人。什么内家外 家,都是一家!其实只要大家站在一起那么一研究就会发现,拳理是互通 的,甚至是一样的。那么,博采众长不好吗?怎么就非得把中国武术搞得 四分五裂呢?
还有个别装大师的,说什么内家拳要靠“气”打人,不能靠肌肉,所以 呢,没必要练习肌肉的力量,否则就是偏了。
“偏”你姥姥!“气”你姥姥!
意拳,是中国典型的打着内家旗号的拳种,结果呢?练到某一个层次, 还得靠跳绳来增加耐力,活跃步法。那些真正的意拳的大师们之所以要练 跳绳,是因为他们知道不练肌肉耐力是不行的!
现在我再说说少林易筋经。易筋经十三个动作,每一个动作均要呼气 吸气九次,气沉丹田,手掌随呼吸下压,手指随呼吸上抬,将身上的“阳力” 提升至最高,直到精疲力竭方可。若能连续呼吸十八次,则达到小周天,若 能连续呼吸三十六次,即达到大周天,此刻易筋经为圆满。神秘么? 一点 也不神秘,过去是秘不外传,今日我就这么写出来了。你说易筋经练的是 气啊,还是力啊,你能完全区分么,你能把肌肉力量的增长与功力的提升分 开么?
再说形意拳的三体式。站桩的时候,练习者手掌掌心向外用力,而手 指向反方向用力,与易筋经是一样的,形意拳可是所谓的标准内家拳啊,如 何啊,是否练气不练力啊?
继续说外家内家。
有人说外家拳走直线,内家拳画圆圈,笑死我了。
我给大家说一个少林拳单手破白刃的招数。对方右手持刀,一刀刺 来,我向左一扭腰,同时迈左腿进一步,右手手指向上,掌心向外,以右手拨 对方的持刀手的手腕,随后捉住对方手腕,之后继续向左扭腰,同时左手托 住对方的持刀手的胳膊肘,然后继续向左扭腰,变成我背部向着敌人正面, 同时右手握敌手腕,向下猛拉,左手托敌肘部,向上猛力那么一抬!敌臂立 刻就断。这是画圆圈啊,还是走直线啊?
再说说太极。还是对方一刀刺来,我向左一扭腰,同时迈左腿进一步, 右手手指向上,掌心向外,以右手拨对方的持刀手的手腕,随后捉住对方手 腕,之后左手托住对方肘部那么一抖,导致敌肘部脱白。这与上面这招少 林拳除了断敌臂的发力方式略有不同外,没有什么别的不同,你说太极是 内家还是外家?
所谓的内家外家就说到这里,现在说下一个问题。中国武术能不能 打?答案很简单,能,问题是不好练。
中国武术与西方武术完全不同,讲究的是近身缠打,短距离发力,非常 讲究搭手。什么叫搭手?也就是手与手相碰,臂与臂相接。对于武术高手 来说,只要一搭手,后面的事情就容易解决了,因为中国武术对于手臂间的 缠、绞、压、伏十分钟爱,只要手臂一接上,立刻就会揉身而上,同时配合脚 下步伐,在敌人的空当处进行攻击。
比如咏春,你一拳打来,我立刻一个拍手,将你的手臂打歪,随后趁你 一时失力,进步跟身一个伏手控制你的胳膊,然后伏手立刻变成拉手,捉着 你的手腕横着一拉,别住你的另一只胳膊(这是“一伏二”手法的一种),使
你一时无法抽出手臂反击,而后我的日字拳不断地打向你的面颊。
你看,这套打法,完全是贴身靠打,对拳手的要求十分之高,不但要有 力,还要会听劲儿,也就是判断对方的力道,还要有反应,否则拍不上、伏不 住、拉不到,什么也是白扯,还要有协调性,手一上,脚立刻跟上,同时浑身 都要跟上,还要出拳快,因为对方被你控制住的时间也就那么一瞬间,你必 须趁机出拳猛攻,否则机会一失,后面的事儿就不好说了。这种打法,比西 洋拳的直来直去的攻击方式要复杂得多,当然,一旦得手,打人也有效得 多。但问题就是,有几个能练到这个程度呢,普及率有多高呢?因此也怪 不得如今练散打的多了。
少林拳也是。比如少林十八手中的“挎篮式”,要用好这一招,你必须 得苦练眼力、身法、抓法D如果你练好了这些,那么有人出拳攻击你,或者 拿刀刺你,你就可以一招之下断其臂。但是,眼力、身法、抓法这些结合起 来,要付出多大的功夫啊?更何况还要有力道训练。
少林拳中,我最头疼的,就是转马。释德建大师最厉害的就是身法,而 身法中用得最普遍的,就是转马。可转马虽然是基本功,却没那么好练。 对方一拳击出,我探手拦住借力一转,到了他的侧面,这话说着容易,但要 练很久才能练出来。我练这个的时候,巴不得有人和我对练,可平时都要 上班,哪有时间找那么多人和你对练?可总不能不练吧,我就只好对着大 树练,左一个转马,右一个转马,绕着大树转圈圈,时间长了头昏不说,一个 转不好,头或身子还会撞到树上,疼得你吸冷气,你还不能吭声。如果遇到 个把闲汉,在旁边看笑话说你神经病什么的,你还不能因此和他急。
中国武术的转马和西洋拳的侧步不同,侧步是一个步子到了你的侧 面,但方向上,还是和你面对面,而转马是一下子到了你的侧面,我的正面 正对着你的侧面。特别是少林派的转马,要求一下子到对方的侧后方,如 果你下盘功夫不稳,就这一下,你根本站不住,更别提打人了。
太极拳更是难练。
太极比少林、咏春都难练,难度很大,吃功夫的时间特别长,所以多数 人不识太极真面目也很正常。许多人都见过打太极的,什么杨氏、陈氏、吴 氏、武氏的,打得是慢慢悠悠。多数人就说了,就这个,还打人啊?
其实说太极拳不能打人的,除了对太极不懂之外,还真没什么可以责 怪的。本来嘛,任是谁看着那么慢的打法,一点力道也没有,自然就会有这 种感觉。所以国人对太极拳的不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什么呢?可怕的是 有些人他不懂却瞎歪歪,混淆视听,胡扯八道。有人就说了,说你别看太极
慢,打起来可快着呢,特别快!
这不是胡扯吗!打得慢就是打得慢,平时打得就慢,实战的时候能快 吗?其实太极在练习实战的时候,是不能慢的D推手可以慢,套路可以慢, 但实战时却不能慢,真正的太极拳实战高手,个个都是快手。太极拳在推 手练习的时候,练得是听劲儿,也就是判断对方的力从哪里来,以及如何封 住这个力,这期间当然得慢,因为快了你学不来。但是一旦学好了之后,就 要快了,必须得一搭手便马上知道对方的力道方向,并迅速实施引导,这就 是太极高手一'碰人手便立刻能将对方摔出去的原因。
太极拳的所谓的特点,绝不是慢,真慢的话早被淘汰了。金庸由于不 懂太极,在《倚天屠龙记》里狠狠胡说了一把,误导不小。拳法就没有慢 的,快狠准永远是真理。太极的特点是什么?是“封力”。什么叫封力? 你力来,我力不强顶,而是顺着你的力,将你的力引到一边,你如果中途改 变发力的方向,我就再引,你一变,我就是一引,你有百变,我有百引,我的 力总是压制着你的力,你的力总是顺着我的力在走,我的力好比是河床,你 的力好比是河水,你的力虽然滔滔,却无法出我河床,这就是封力^你力不 发,我力不断,所以我总有机会打你,而你无机会打我,这就是太极的打斗 要素。
太极拳的这种打法,最可怕的是什么?但凡拳法,无论中外,必有发力 收力。你一拳打出,就是发力,打出后收回,便是收力,发力如火山爆发,收 力如j单簧返回。这里面的问题就在于你一发一收的瞬间是无力的,也就是 你收之后那一瞬无力。这一瞬正是打你的最好时机,因此中外各拳种都 很强调对这个弱处的把握。
可是太极例外。太极发力绵绵不绝,你力发,他力就发,你力收,他力 还是发,你力尽,他力还是发。相信不少与太极推手交流过的朋友都有这 个感觉,那就是你累了,他还不累。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力是随着 你的力而动的,你力直,他力绵,你力直的话,必须得经历发力——收力这 个阶段,而他呢,他每随着你的力变换一个角度,就等于再重新发力了。一 个是不断发力——收力,一个是不断变换角度发力,后者发力的轨迹显然 更短。正因为太极发力的轨迹很短,因此它能给人以连绵不断的感觉。
一旦对方的力被引开,使太极者便可陡然发出猛力,猛击对方要害使 其受伤。
我们日常所见到的太极拳套路,都不是真的太极。真的太极首先讲究 的是对力的把握,而非对招式的投人|那些招式,其实都是把握住力以后才
用的,力都不会封,就直接用这些招式,不能打人也就很正常。当初太极拳 师祖们为了不让太极技击流人民间,创立这套健身拳法,从中拿掉的,正是 X才力的把握方法。这直接导致了数百年后太极习练者最多,而懂太极者最 少的局面。
不少人喜欢拿香港上世纪50年代太极与白鹤门的交手说事儿。我 刚习武时看这个视频时,也嘲笑了一通,后来自己真的练起来了,才知道 这个嘲笑是多么的无知。事实上这两个人已经打出了相当的水准,在徒 手搏击,没有规则、不计点数,只看最终胜负的情况下,就是这么打的。 这两个人进退有法,攻击有度,手法、身法、距离感都用上了,他们在比武 中用到的劈手,如果是普通人,早被打了,凡是嘲笑他们的,都不是行内 人。但他们俩的问题也很突出,首先是打击力度不强,明明打上了,却不 能给对方造成实质性伤害。再一个就是二人都给对方留了面子,没有真 的用尽全力去打。第个是实战能力都不强,我说他们进退有法,攻击 有度,不等于是说他们的实战能力强,只是说他们的打法有值得看的地 方,比起普通人来,要好得多。
许多人研究太极,只研究其推手、摔法,却不在短打上下工夫,当然只 能推人、摔人而不能打人了,时间一久,太极不能打人只能健身的说法自然 也就甚嚣尘上。连吴公仪这类人物,都只是把太极当作混饭的本事而已, 可见能将太极真正发挥出来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
王阳明说知易行难,我说中国武术知难,行更难。不少习武者,说得 头头是道,一动手就白给。我就曾遇到过一个练习太极拳几十年的,说 得有道理,一动手,根本无法听我的劲儿,更无法封我的力,让我左右两 个转马就给闹懵了,接下来的进步冲拳他一个也没躲开。当然高手也 有,我就见过太极用短促发力打人的,实力还可以,一下子就把人家的牙 齿打落了。
最后说一下什么是先发制人,什么是后发制人。
所谓先发制人,许多情况下是凭速度取胜。我快你慢,我有备你无备, 即可先发制人。有人说我动作慢,能否先发制人?不可能的^动作慢,你 一动人家就知道,你制什么人呢?那后发制人是什么呢?其实,后发制人 有个前提,就是后发先至。而后发先至也有个前提,就是手法、身法很好、 很快。
中国武术,基本都是后发制人,少林、武当、太极、八极、咏春,等等,都 是你一来,我有一往,很少有我先出手的情况。即便是先出手,也是试探性
的,少有一开始就猛击要人命的。各门派里的拳法,都是先发制人与后发 制人混合的打法,没有哪个门派是一向先发制人的。
先发制人分两种,一种是全凭速度,一种是凭虚招。比如截拳道的先 发制人,就是全凭速度,二人对阵,我一拳猛击过来,快得让你看不明白,只 需一拳,你就翘了,这就是典型的速度型先发制人。李小龙在他的影视剧 里经常这么打,比如《精武门》里面挑日本武馆时,突然发拳打日本浪人那 一节。而咏春中的先发制人,则凭虚招,二人对阵,我突然一拳打向你的腹 部,你一防守,我抽拳回来,另一手猛拍你防守的手臂,同时抽回的拳头猛 打你的眼睛,这是典型的虚招式先发制人。
哪种打法最有效呢?没有一定之规,你习惯哪类,哪类就有效。
后发制人也分两种,一种是凭身法速度后发制人,一种是借势后发制 人。比如散打,你一拳过来,我一闪一进步,快速一拳打你的头,这就是凭 速度、身法后发制人。而太极拳的云手,就是借势后发制人,你一拳,我一 拦,借着一拦之势,我以你的力量为依托,转到你的侧面,同时猛击你的要 害。中国拳法里,这类后发制人占了大多数。
那么,什么时候先发制人,什么时候后发制人呢?我的意见是,面对突 然爆发的暴力行为,立刻先发制人,不要犹豫,而面对一个好整以睱的对手 时,要端正心态,量力而行,在探明对方的实力的前提下,后发制人
鲁智深痛打小霸王周通
被鲁智深就势劈头巾带角儿揪住,一按按将下床来。那大王却待挣扎,鲁智深把 右手捏起拳头,骂一声“直娘贼!”连耳根带脖子只一拳。那大王叫一声:“做甚么便打 老公? ”鲁智深喝道:“教你认的老婆! ”拖倒在床边,拳头脚尖一齐上,打得大王叫救
智深道:“敢问贵庄今夜有甚事? ”太公……道:"老汉止有这个小女,今年方得一十九岁。被 此间有座山,唤做桃花山,近来山上有两个大王……,见了老汉女儿,撇下二十两金子,一匹红锦为 定礼,选着今夜好曰,晚间来入赘老汉庄上。又和他争执不得,只得与他,因此烦恼……。”智深听 了道,原来如此!小憎有个道理,教他回心转意,不要娶你女儿如何?”太公……道:“却是好也, 我家有福,得遇这个活佛下降r……
那大王来到庄前*…叫道:“丈人,我的夫人在那里?”太公道:"便是怕羞,不敢出来。"大 王……推开房门,见里面黑洞洞地……一头叫娘子,一面摸来摸去……,摸着鲁智深的肚皮,被鲁 智深就势劈头巾带角儿揪住,一按按将下床来。那大王却待挣扎,鲁智深把右手捏起拳头,骂一声 “直娘贼丨”连耳根带脖子只一拳。那大王叫一声:“做甚么便打老公? ”鲁智深喝道教你认的老 婆! ”拖倒在床边,拳头脚尖一齐上,打得大王叫救人……,众小喽啰一齐拖枪拽棒,打将入来救时, 鲁智深见了,撇下大王,床边绰了禅杖,着地打将出来,小喽啰见来得凶猛,发声喊,都走了。…… 那大王扒出房门……,骑着捶马飞走。出得庄门,大骂刘太公老驴休慌!不怕你飞了 r……
……太公道:"师父休要走了去,却要救护我们一家儿使得。”智深道:“甚么闲话!俺死也
不走。”
再说鲁智深正吃酒哩,庄客报道山上大头领尽数都来了。”智深道,你等休慌,洒家但打翻 的,你们只顾缚了,解去官司请赏。取俺的戒刀来。”……只见大头领……挺着长枪,……呵呵大 笑,滚鞍下马,……,鲁智深只道赚他,托地跳退数步,把禅杖收住,定睛看时,火把下认得不是别 人,却是江湖上使枪棒卖药的教头打虎将李忠……
见义勇为到底需不需要?
有人说需要,有人说不需要。说需要的人,觉得那是咱文明古国的良 好风尚,是良知的体现,如果连这个都无人去做,则世道败坏,人心不古矣。 说不需要的人,是站在社会分工的角度上说的,咱一介百姓,赤手空拳,吃 了今日无明日,老婆孩子一大堆,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养家糊口不容 易,房产证上写的还不是我名字,何苦来为个陌路人,将自己置于险地?且 眼下一切朝钱看,搞不好我救了人,倒还被人讹上了呢。
那么我现在换个问法:不见义勇为,到底错没错?
答案似乎明摆着——没错。
见义勇为,和见死不救是不同的。见死不救是道德问题,须知,“见 死”是要“救”的,这个“救”,指的是行动、过程,而非结果。你见到危难之 人,如果自己不能救,至少打个电话,报个警,报个120,这都是社会良知的 体现。虽然能否救得了不是你说了能算的,但是否请人来救,主动权却掌 握在你手里。
可见义勇为不同。见义勇为的时候,不但要面对受难对象,还要面对 他的对手,也就是施加苦难的人。如抓小偷时,你面对的是小偷,抓强盗 时,你面对的是强盗。此时你的生命会受到威胁,可能会受伤,甚至失去生 命,最轻的,也会遭到威胁。
那么你不是警察,你不是国防部的,你不是国安局的,你不是联防大队 的,你,普通的你,究竟有没有这个义务去“勇”这一下子?
这么一说,问题似乎就复杂了,不是“是”或者“否”两个字就可以解答 的,如果问我,我会说一句十分蛋疼的话:能力越强,责任越大,但要讲
方法。
鲁智深打了小霸王周通,算是见义勇为了。
按理说,刘老头的女儿嫁给谁,被谁抢,和鲁智深屁关系没有,他大可 以一觉睡醒,继续赶他的路。可他没有,他知道这件事后,表面上没什么, 心里却十分恼火,十分同情弱者,因此埋伏在屋里,狂拍了周通一顿,打跑 了抢亲的贼,算是暂时救了刘姑娘。
他为什么敢打周通?
很简单,因为他打得过周通。如果鲁智深手无缚鸡之力,他纵使想管,
也只能是想想而已。所以见义勇为第一条就是,你得有这个本事!
咱再来看看他是怎么打周通的。
鲁智深这家伙是打架的大行家,深知擒贼擒王的道理。他并没有端着 禅杖,立在门口,吆五喝六的等着周通来,而是藏在屋中,灭了灯,等着对方 自己进来。而且,他把铁禅杖就放在床边,随时就可以抓起来打。这都是 打架的智慧。
周通进屋之后,由于没有灯,不熟悉地形,所以瞎子一般乱摸,自己把 手伸到了鲁智深的怀里,被花和尚突施擒拿给控制住了。如果周通和鲁智 深当面锻对面鼓的打一场,也许仍旧打不过花和尚,但总不至于被人家这 么轻而易举的给拿住。由此可见,鲁智深在见义勇为之前,将每一步都算 了进去,可谓事无遗漏。
见义勇为的第二条就是:你得想周全。
鲁和尚狂扁了周霸王之后,周霸王上山请来了水货打虎将李忠同学。 李打虎为了给周霸王出气,骑马下山与鲁智深厮并。鲁智深毫无惧色,吃 够了酒肉,起身就打。打着打着,李忠突然认出了他,立刻下马剪拂。此刻 鲁智深是怎么做的?
若按照一般思路,李忠突然下马跪拜,鲁和尚理应赶上前去问个清楚, 然后大叫一声“兄弟呀!”而后言归于好。但书中却不是这么说的,鲁智深 一瞧李忠下马跪拜,第一反应,就是“只道赚他”。看到没,这就是老打架 的厉害之处,眼里不揉沙子,打着打着你装什么孙子?立刻判断:他骗我! 随后马上“跳退数步”——我离你远点,离远了再说话,免得你用话绊住我 之后,杀我个猝不及防。
因此见义勇为的第三条就是:经验!经验至关重要!你要有经验,一
定要有经验。
恕小的我直言,之所以那么多人在见义勇为时死于非命,皆因经验 全无!
从书中交代来看,花和尚名虽姓“鲁”,实则粗中有细,并不鲁莽。那 么就还有个问题,鲁智深他再厉害再厉害,也只是孤身一人,他在打跑了周 通之后,凭什么就敢一个人坐在村口,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等着人家回来报 复呢?
打过架的都应该知道,是非之地不可久留,打完了赶紧走,走晚了夜长 梦多,这是常识。可鲁智深为何偏就不走?他真的认为他一根铁禅杖就能 打遍桃花山上所有的贼?虽说李忠等人不足为惧,可好虎斗不过群狼,对
方若来个群殴,他真个就不怕?
非也。别忘了鲁智深在村口说的话:“你等休慌,洒家但打翻的,你们 只顾缚了,解去官司请赏。取我的戒刀来。”
看到没,庄客们就站在他的身后。谁说鲁和尚是一个人在作战?你李 忠有喽啰,我鲁达有庄客,将乃兵之胆,我若赢了你,还怕这些庄客打不跑 你那些个喽啰?
所以见义勇为的第四条就是•.资源。你能管多大的闲事,就得有多大
的资源。
如果你有本事,想得周全,经验丰富,资源足够,那么你就该见义勇为^ 如果在上述四条中,缺乏了任意两条,那你都该考虑一下到底要不要冲上 去,须知,见义勇为搞不好是要命的,不是用来给你一时冲动逞英雄的。
许多见义勇为的人,之所以牺牲,就是既没本事,又没经验,至于资源 就更不用提了。他们有的冲动之下一把上去抱住歹徒,被对方狂刺数刀而 死,有的在追逐的过程中被对方突然扭身一刀,便毫无防范地倒在血泊中。 有的想伸张正义,却被数十暴徒围住殴打,命丧街头。
我很钦佩他们,也很为他们惋惜,真的。我否定的是他们的冒失做法, 而不是他们的正义感。
我说个事儿吧。
我有一个战友,一次在公车上遇到两个歹徒抢劫一个归女,他立刻冲 上去和对方厮打,三个人由车尾打到车头,最后两个歹徒真打不过他,跑下 车去了。他呢,看看事主无恙,便立刻催促司机开车,到站后下车而去,迅 速消失。他既没有下车追歹徒,也没有显摆自己多神勇,更没有让事主感 谢自己,而是敦促司机立刻离开现场,然后自己迅速走脱。
这就是本事。能打,也能走。
还有个朋友,在公车上当场拿住一个小偷后,去派出所做了笔记,之后 一周之内,再没有坐那路公车,直到认为事情过去了,才再次上了那条
线路。
这就是经验。
广州体院地处广州大道中,那个地方,在没有禁止摩托车之前,双抢十 分猖獗,体校的学生经常在宿舍楼内看到大道上发生的一幕幕抢劫案,他 们义愤填膺,便主动组织起抓捕抢劫犯的队伍。
他们的作战方式是这样的,先有人在宿舍架起望远镜,看着街面,远处 一发生抢劫案,就迅速通知地面上的抓捕者,抓捕者都是由拳击、散打或者
跆拳道等格斗专业的学生充当的,他们闻讯后马上赶去堵截抢劫者,利用 本身的功夫抓住他(成功率很高,曾发生过贼人在逃匿过程中被学生只身 追上,只一拳便打昏的事情)。
你看,同样是见义勇为,这么做成功系数和安全系数都要高得多。
所以,见义勇为是个技术活儿,您要不懂,可千万别瞎来。
可能有人看了这篇议论后会骂我——照你这么说,大街上又有几个懂得 格斗的?又有几个经验丰富的?那岂不是遇到坏人坏事,大家都不用管了?
怎么说呢,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的结论,是在经历过残酷格斗 后总结出来的,没经历的人,可能很难理解。
我下个总结吧:如果一个人有本事,想得周全,经验丰富,资源足够,那 么他就该见义勇为,否则,他就是王八蛋。如果一个人本事、经验都欠缺, 那他就要衡量一下,否则就是对自己及家人的不负责。
请每个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问自己:是不能也,是不为也?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危险。
最后说一句:所有嘲笑见义勇为行为的人,都是王八蛋。
鲁智深vs崔道成、丘道人
那崔道成斗智深不过,只有架隔遮拦,掣仗躲闪,抵当不住,却待要走。这丘道人 见他当不住,却从背后拿了条朴刀,大踏步搠将来。……智深却待回身,正好三个摘脚 儿斯见。崔道成和丘道人两个,又并了十合之上。
_引文-
智深道:“也说得是。”倒提了禅杖,再往方丈后来,见那角门却早关了。智深大怒,只一脚踢 开了,抢入里面看时,只见那生铁佛崔道成,仗着一条朴刀,从里面赶到槐树下来抢智深。智深见 了,大吼一声,轮起手中禅杖,来斗崔道成……
那个生铁佛崔道成,手中拈着朴刀,与智深厮并。两个一来一往,一去一回,斗了十四五合。 那崔道成斗智深不过,只有架隔遮拦,掣仗躲闪,抵当不住,却待要走。这丘道人见他当不住,却从 背后拿了条朴刀,大踏步搠将来。智深正斗间,只听的背后脚步响,却又不敢回头看他。不时见一 个人影来,知道有暗算的人,叫一声:“着!”那崔道成心慌,只道着他禅杖,托地跳出圈子外去。智 深却待回身,正好三个摘脚儿厮见。崔道成和丘道人两个,又并了十合之上。智深一来肚里无食, 二来走了许多路途,三者当不的他两个生力,只得卖个破绽,拖了禅杖便走。两个拈着朴刀,直杀 出山门外来。智深又斗了十合,斗他两个不过,掣了禅杖便走。两个赶到石桥下,坐在阑干上,再 不来赶。
一个年小的后生……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林冲娘子红了脸道: "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 妻子,当得何罪r恰待下拳打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先自手软了。高衙内说 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 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林冲将……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 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
浏览1,39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