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儿女在传播中华武术的过程中,是以宽广的胸襟,主动向外推 广的。这与传统武术“传儿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等封建思想的束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众多燕赵 武术拳种在向外界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 如:民国时期,在孙中山"尚武精神"的倡导下,习武开禁,河北的拳 技之风蓬勃一时,其中,1910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操学校”(后改 为“精武体育会”),是由河北沧州武术技击大师霍元甲创建的,“上海精 武体育会”不仅在全国许多省市设有分会,而且还派人到东南亚一带表 演、传艺,使得河北的迷宗拳得以迅速传播③。

王子斌(1844〜1900),河北孟村人,初求艺于肖和成,后拜李凤岗


  • 赵荣林口述,徐志华整理:《回忆中央国术馆》,载于《文安县文史资料第二辑》,第 102 页。

  • 同上。

  • 张绰庵、韩红雨等:《对河北民间武术历史文化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山东体育 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为师,擅长刀、剑术,武艺高强.人称“大刀王五”。艺成后,到北京设 立了 “元顺镖局”,以护旅客。并于1895年开办“文武义学”,亲传武 术,自此,名声不胫而走。

1849年前后跟陈氏著名拳师陈长兴学拳的杨露禅回到了河北永年 县,授拳自给。不久又到北京教拳(约1852),遂使太极拳首次在大城 市中传播开来。

1866年著名八卦掌拳师董海川于北京收徒传艺,遂使八卦掌出现了 不同流派。其中以尹福(1841〜1909)的“尹式八卦掌”和程廷华 (1848〜1900)的“程式八卦掌”最为著名①。

墙内开花墙外香,类似上述之例甚多。许多流派的确立或新拳种的 创编都是在城市进行的,各地各门派的武术家进城传艺,使武术的传播 面扩大了,交流日益广泛起来,这就推动了武术门派的分化和发展。武 术家向城市的移动,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众民间武术家是那个时代下 层民众的代表,是失语者,他们欲想获得话语权,需要依靠绅士阶层或 精英阶层来实现。

此外,燕赵武术以开放性的形式对外传播,还有三个重要的途径:

一是以镖业为生的镖师。他们或在全国各地开设镖局,如,辽宁奉 天天兴镖局由佟存创立。会友镖局由黄焕章创立、热河源顺镖局由徐金 钊创立。万通镖局创始人是赫赫有名的“单刀李”李存义。源顺镖局则 由大刀王五成立于北京。或者在各地镖局兼任镖师。如,王会远任天津 长裕镖局总镖头,张国帽任天津百忍镖局总镖头,王玉山任天津同生镖 局总镖头。他们在行镖之余,默默地传播着燕赵武术。

二是众武师踏出乡关,投身武术教育传播事业,集中体现在民国时 期的国术馆、全国各地武术拳社。如:1906年筹建的天津“中华武术

①林伯原:《中国近代前期武术家向城市的移动以及对武术流派分化的影响》,《体育文 史》,1996年第3期。

会”,河北人李存义任副馆长,燕青门的姜容樵任拳师;河北沧州人刘振 山等创建四川“万县国术馆";在“湖南国术馆”任教的有河北定兴拳师 朱国祯,河北新城拳师时汉章;在山东“黄县国术研究会”任教的有河 北沧州李书文等;在上海“武德会”任教的有朱国福等等①。

发展至今,武术文化热不断升温,不仅国内众多的高校、武术馆校等 均有燕赵儿女的身影,而且他们还被邀请,踏出国门授拳。见表6、表7。

表6武术对外出访































































时间人员出访国家出访性质
1960王子平、王菊荣缅甸随周恩来总理访问
1974.9王会来日本中国少年武术代表团访问 日本
1976.11贾丽云越南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越南
1977. 5. 11-6.17刘金菊丹麦、挪威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表演

13场
1977徐毓茹喀麦隆、几内亚、

贝宁
随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

任教练
1978. 3. 31-5. 7贾丽云、赵士萍坦桑尼亚、博茨 瓦纳、卢旺达中国武术、技巧团访问

表演24场
1979. 11. 26—

12. 30
教练:翟金生

运动员5人

医生1人
斐济、西萨摩亚、 秘鲁、新赫布 里底访问、友谊赛
1980徐向东日本访问表演
1981徐向东、王印宝英国、法国、马

尔他
访问表演

 

①中国武术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国武术大辞典》,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 396—402 页。

 

续表



































































































时间人员出访国家出访性质
1981刘学谦英国、马尔他随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
1982李天骥日本应邀讲学
1982苏同玉、刘振岭日本随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
1982. 4. 12—

5. 12
教练:刘鸿雁

运动员8人
日本访问、友谊赛
1984. 3. 25—

4. 23
教练:翟金生

运动员6人
泰国访问、友谊赛
1984冯景梅、郭爱荣阿拉伯联合

酋长国
中国武术团访问表演
1985教练:肖长根

运动员4人
日本访问、友谊赛
1985徐毓茹伊拉克随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

任教练
1985马贤达日本随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
1986李延龙比利时友好访问表演
1986教练:翟金生

运动员5人
委内瑞拉、巴西、

阿根廷
访问、表演
1988徐毓茹日本以中国武术专家组成员身

份随组访问
1988冯景梅意大利援外
1990. 9. 17-20英国武协

郑世雄
到石家庄(省队)友好访问
1991. 10. 17-

10. 22
英国武术团到石家庄(省队)武术交流

 

续表























































































时间人员出访国家出访性质
1991. 2-12郭爱荣前苏联援外执教
1991肖长根新加坡讲学
1992王建利带领学生

冯辉、孙邦豹
法国巡回表演
1992. 6-12冯景梅巴西援外执教
1992. 9. 27-

10. 13
刘振岭日本国际比赛
1993. 4. 12-

4. 19
吴文军韩国国际比赛
1993. 11. 15-

11. 30
吴文军马来西亚国际比赛
1995. 8. 14-

9. 10
杨金召美国国际比赛
1996. 8. 15-

8. 19
许永生、李涛、

梁斌、王晓楠、

付丽娜
马来西亚表演
1996. 5. 1-

7. 1
刘振岭印尼援外执教
1997. 10. 27-

10. 31
齐建勇意大利比赛
2000郑新华、赵廷 铭、吕丽等日本高崎市百周年庆典交流
2001教练:魏新换

队员:王晓楠
亚美尼亚国际比赛

续表































































时间人员出访国家出访性质
2002教练:魏新换 队员:齐建勇、 张亚男、付丽 娜、王晓楠法国、英国等申奥表演
2002教练:魏新换 队员:付丽娜、

董鹏、王晓楠、 张亚男、井芳
马来西亚申奥表演
2002. 7.7-7. 14教练:魏新换、 队员:任金勇、 马振磊、董鹏、 张亚男埃及国际比赛
2002. 7-8秦鹏飞、赵海

涛、尹云霞、 李倩
汤加、萨摩亚、 瓦努阿图、密克 罗尼西亚访问表演
2002王建利带领学 生任洁昊、徐 红虎、郭瑞东台湾表演
2003付丽娜、董鹏、

白蜂
日本申奥表演
2004. 11. 20 —

11. 28
井芳缅甸国际比赛
2005. 7. 21 —

7. 27
郝晓杰新加坡国际比赛
2005. 12. 8-

12. 15
赵杰越南国际比赛

表7武术对外援助























































































姓名赴援或交流国家(地区)时间备 注
叶雨亭香港1916 年任南华体育会少林拳班教师
郝海朋日本1918 年 
张之江英、美、法、德、意 等国家

马尼拉、新加坡、菲 律宾
1935 年

1939 年
 
傅钟文日本、美国、新加坡、 德国、意大利、澳大 利亚等1944 年创办上海永年太极拳社
杨振河德国、法国、新加坡、 奥地利、瑞士等 1994—20041944 年1994赴德授拳,创立“中德永年 太极拳学院”。

1995年赴欧洲各地,先后成立法 兰西永年太极拳学院、柏林大学 永年太极拳学院、瑞士永年太极 拳学院、奥中永年太极拳学院, 2004年成立了欧洲永年太极拳 协会
杨振铭香港1949 年定居
王菊荣日本1979 年 
李天骥日本1982 年应邀讲学
徐毓茹日本1986 年应日本京都市政府之邀讲学
吴连枝日本1986 年日本武当拳(派)研究会之邀 讲学
肖长根英国1987 年 
王华锋日本1987 年应日本无限太极会之邀,授艺
刘学谦意大利1987 年国家教委委派讲学

续表































































姓名赴援或交流国家(地区)时间备 注
傅声远澳洲1988 年定居,成立世界永年太极拳联盟, 傅声远国际太极拳学院
周金彪墨西哥1988 年应墨西哥国际武协邀请,讲学
冯景梅意大利1988 年援外
吴连枝日本1990 年应邀讲学,东京福昌堂《武术》 杂志社进行了专访,并发表专刊
肖长根新加坡1991 年应邀讲学
郭爱荣前苏联1991 年援外执教
冯景梅巴西1991 年援外执教
刘振岭印尼1996 年援外执教
杨振铎新加坡、美国、加拿 大、瑞典、法国、英 国、意大利、德国、

瑞士、马来西亚等
1985—

2004 年
讲学

 

三是众多喜武之人,慕名前来学艺。见表8。

表8武术迎访活动






































时间地点来访队(人)迎访队(人)来访性质
1981. 3永年全日太极拳访华团杨氏太极拳第四代 传入杨振基“寻根”访问
1981. 6. 2沧州日本泛亚细亚文化 交流中心中国武术 学习团孟村回族自治县访问
1984.10沧州日本穆斯林武术研 究会马明达陪同访问孟 村回族自治县考察八极拳
1984. 11.

11-13
沧州澳大利亚旅游武术 访华团沧州回民第一小学观摩武术表演

续表


































































































时间地点来访队(人)迎访队(人)来访性质
1987. 3沧州瑞士精英武馆胡振海访问秘宗 英武馆
1987.

4. 29 — 5. 3
沧州日本武当拳(派) 研究会孟村回族自治县观摩学习
1987沧州美国东游旅行社总 裁陆元章河北省和沧州地区 体委考察八极拳
1988.

3. 15-25
沧州日本早稻田大学 中国武术研究会沧州市学习八极拳, 燕青拳
1989. 10. 9沧州日本本田唯人温仲石探讨游身连环 八卦掌
1990.

5. 25 — 6. 4
沧州苏联莫斯科武协沧州市观摩,拜师
1990承德东方体育会常务主 席,菲律宾王文汉承德市体委访问学习
1990承德中华台北奥林匹克 委员会副秘书长, 詹德基承德市体委访问学习
1993.

6. 24-7. 1
张家口台湾武术代表团张家口市武术交流
1993.

7. 14-7. 18
石家庄

秦皇岛
西德武术代表团石家庄(省队)、秦 皇岛市武术交流
1994.

11. 22-12. 20
石家庄摩洛哥武术队石家庄(省队)学习训练
1995.

10. 28-12. 10
石家庄摩洛哥武术队员石家庄(省队)学习
总之,应邀在夕卜地授艺的河北民间拳师可以说数以千计。而来河北

图片1
学艺的国内外友人更是举不胜举。以上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河北民 间武术向全国的辐射。

(四)"古为今用" 燕赵武术理论的丰富

武绍祖在《中国武术史》开篇序言中提到:“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国宝、国粹,与文、史、哲、理、医诸学科有着相互渗透的关系。”“同 中医、气功等都是人体科学的一个不同侧面,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 现象。”

燕赵大地上的武林俊杰,不仅在武术技法上开拓创新,而且在武术 理论方面也是标新立异,他们或仔细体悟、研究拳理,编成拳论,如武 禹襄、李亦畲太极拳论,在民间传抄至今。或出书立著,如,河北文安 朱家坞人董海川传习的八卦掌,融周易之理,取象八卦;一代武学大家 孙禄堂先生则将拳术的本质上升为拳与道合。并根据易经和丹经先后创 立了先后天八卦相合理论和以内丹修为为表征的拳学理论;河北安新县 武术家郑怀贤先生,不仅在武术方面造诣较高,于1930年入选中国武术 代表队,赴德国参加第十一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而且其骨伤治疗方 面也达到较高水平,曾担任成都体育学院附属医院院长,著有《伤科治 疗》、《正骨学》、《伤科按摩术》等教材,并曾给周恩来、贺龙等国家领 导人治过病①。在他们身上体现了燕赵儿女的智慧,在中国武术史上留 下了厚重的一笔。

除前文所述的明清至民国部分武术专著外,现代河北武术传承者, 不仅继承和弘扬武术技法,而且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著述立 说,形成了一大批武术科研成果。主要著作如下表所示。

表9现代燕赵武林人士主要著述统计表















姓名书籍出版社出版时间
叶雨亭《少林迷踪派罗汉拳》香港1955 年

 

① 郑勤:《神奇的武术》,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

续表



















































































































































姓名书籍出版社出版时间
孙剑云《太极拳》人民体育出版社1957 年
傅钟文、蔡云龙《太极刀》人民体育出版社1959 年
王子平《拳术二十法》人民体育出版社1959 年
王子平《祛病延年二十势》上海科学技术1959 年
王子平《拳术基本练习法十二法》香港常青出版社1959 年
郝少如《武式太极拳》人民体育出版社1963 年
傅钟文、周元

龙等
《太极拳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63 年
王菊蓉《龙凤双剑》人民体育出版社1963 年
姜容樵《八卦掌练习法》香港太平书局1969 年
李元智《八极拳图解》台湾,中武术史料集刊1973 年
黄柏年《形意拳械教范》香港麒麟图书公司1973 年
王凤亭《图解太极拳图说》香港联艺书店1974 年
金连起《体育系武术讲义》刊于北京体院“武术”1976 年
王凤亭《女子防身术》台湾大千世界出版社1977 年
蔡云龙、王菊蓉《武术青少年体育丛书》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 年
裴锡荣《太极拳推手浅谈》上海徐汇区武术协会1979 年
王子鸣《董海川先生转掌图解》吉林科技出版社1980 年
李天骥《形意拳术》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 年
王子鸣《梁振蒲八卦掌》吉林科技出版社1982 年
王菊蓉《武林功夫拳》台北华联出版社1982 年
吴诚德、乐秀珍《练功与养生》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年
高德江《少林武术一连手短打

达磨杖》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年
高德江《少林武术擒拿与脱打火

棍》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年

续表















































































































姓名书籍出版社出版时间
高德江《少林武术——炮捶大红

拳》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年
徐雨辰《沧州功力拳法》陕西省武术协会印行1983 年
姜容樵《八卦掌》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 年
李存义《形意五行连环拳》台北华联出版社1983 年
张之江《连环腿击法》华联出版社印行1983 年
刘景山演述《河北武术丛书(一)戳

脚》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 年
郭振亚演述《河北武术丛书(二)八 卦刀》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 年
王琴斋遗著,

李英昂校注
《意拳正规》麒麟图书公司1983 年
李书亭《青萍剑》沧州市武术协会编印

(内部发行)
1983 年
高德江《少林二十四腿三十六

手》
中国展望出版社1984 年
刘殿琛《形意拳术抉徵》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 年
马有清、吴图南《太极拳之研究》商务书馆香港分馆1984 年
马礼堂《养气功》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年
刘云樵《八极拳》台北众文图书公司1985 年
刘云樵《八极拳》(日文版)东京新星出版社1985 年
裴锡荣《秘宗拳》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年
陈固安《太极棍》河南省科学技术出

版社
1985 年

续表

































































































































姓名书籍出版社出版时间
霍文学、齐铁雄《康德武师霍殿阁》北方儿童妇女出版社1985 年
马礼堂《养气功健身法》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年
王凤亭《练习摔角》华谊出版社1985 年
王凤亭《武林宝鉴》台北华联出版社1986 年
王凤亭《练习功力拳》台北华联出版社1986 年
郭瑞祥《苗刀》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 年
裴锡荣《实用武当气功》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年
赵根深、赵慎

砚等
《河北武术丛书之(三)

三皇炮锤》
河北教育出版社1986 年
陈国庆演述, 张星一整理《河北武术丛书(四)鹰 爪翻子拳》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 年
孙玉龙《开极拳谱》(油印本)不详1986 年
高德江《少林-擒拿术-披身

刀》
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 年
任文柱演述《河北武术丛书(五)阴 阳八盘掌》河北教育出版社1987 年
韩建中《梅花桩》科学普及出版社1987 年
马友清、刘敬儒《程氏八卦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 年
马国兴中华拳术明镜录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 年
王华峰、张广德《擒拿百则》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 年
刘敬儒《程式八卦掌》友谊出版社1987 年
姜容樵《武侠奇人传(上下册)》中国书店1988 年
马明达《纪效新书(点校)》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年
武禹襄《打手要言》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年

续表



























































































































姓名书籍出版社出版时间
武禹襄《四字不传秘诀》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年
武禹襄《十三势行功心解》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年
武禹襄《身法十要》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年
徐青山、李文和《河北武术丛书(六)关

公十八刀》
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 年
陈固安《武式太极拳新架》河南省科学技术出

版社
1988 年
李天骥《武当绝技》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年
李天骥(李德印、

李德芳助编)
《武当剑术》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年
马礼堂《养生气功问答与实践》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年
马礼堂《马礼堂养生功》学术期刊出版社1988 年
马礼堂《马礼堂养气功荟萃》湖北科技出版社1988 年
贾肇山《秘传贾氏青萍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年
刘学谦《应用武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年
申明人《沧州武林精英列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年
傅钟文、傅声

远等
《杨式太极拳教法练法》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 年
傅声远《太极拳》马来西亚(英文版)1989 年
高阳县短拳整

理组
《河北武术丛书(七)短

拳》
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 年
裴锡荣《武当气功述真》上海三联1989 年
马礼堂《马礼堂养生新功法集

粹》
奥林匹克出版社1990 年
温仲石《游身连环八卦掌》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 年

续表









































































































姓名书籍出版社出版时间
马明达《中国武术大辞典》(副主 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年
沧州武术志编

纂委员会编
《沧州武术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年
吴宗周《太极拳内劲》贵州科技出版社1991 年
马礼堂《马礼堂养生气功问答》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1 年
马礼堂《马礼堂养生功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1 年
刘滋茂、贾勃生《河北武术丛书(八)青萍

剑》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 年
王华峰、周金彪《短兵刀剑实战技击法》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1 年
吴连枝《吴氏开门八极拳》(日文

版)
日本1991 年
武淑清《五龙通花炮》河北大学出版社1991 年
戈春燕、李俊峰《八卦连环掌》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年
陈凤歧、陈友亮《燕青拳一秘宗拳绵掌拳择

扣子》(英文、法文版)
朝华出版社1992 年
马贤达《短兵入门》日本短兵研究会编绘1992 年
李敏弟等《杨氏太极拳法精解》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 年
赵斌、赵幼斌《杨氏太极拳正宗》三秦出版社1992 年
郭瑞祥、王华锋《劈挂拳》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2 年
杨振铎《杨式太极拳、剑、刀》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年

续表

































































































































姓名书籍出版社出版时间
李敏弟《杨式太极拳法精解》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年
王菊蓉《王子平与武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年
李天骥《太极拳真髓》(日本)BAB出版局1992 年
刘万春《河北武术》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2 年
武淑清《太极拳养生之道理论初

探》
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 年
翟金录、燕振科《太极名家谈真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年
马礼堂(张鸥、

于和编辑)
《养生功大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年
李德印《太极剑入门》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年
杨振基《杨澄甫式太极拳》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 年
李经梧等《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3 年
杨鸿尘《王芸斋拳学》河北科技出版社1993 年
李光潘《廉让堂太极拳谱》长城书社出版公司1993 年
马礼堂(马栩

周整理)
《正宗马礼堂养生功》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年
马礼堂《六字诀养生法》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年
李光潘等《从古城走向世界》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

联谊会组合会办公室
1993 年
陆树林《沧州市军事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 年
马明达《纪效新书》(点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年
傅钟文《杨式太极拳》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年
张山裴锡荣《中华武术大辞典》江苏科学技术1994 年
深州李老能形

意拳研究会
《李老能与中国形意拳》内部资料1995 年

续表







































































































































姓名书籍出版社出版时间
马礼堂《马礼堂养生功练功辅导》中山健身会编1996 年
袁锡印《硬气功》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1996 年
杨振铎《中国名师经典・中国杨

式太极》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

安分公司
1997 年
李敏弟《杨氏太极刀枪精解》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年
李敏弟《杨氏太极剑法精解》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年
马虹《陈式太极拳技击法》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年
李德印《二十四式太极拳教与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年
吴六群《郝式太极拳》河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年
刘敬儒《八卦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年
李敏弟《三才剑法精解》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年
姚继祖《武式太极拳全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年
裴锡荣等《中华古今兵械图考》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年
吕继光《武术理论讲义》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9 年
马振水、张明强《武术教程》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 年
李德印《四十八式太极拳教与

学》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年
刘敬儒、孟宪良《八卦掌正宗真传》青岛出版社2000 年
傅钟文、傅声

远等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

法》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年
马虹《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大展出版社2000 年
马虹《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微》大展出版社2000 年
马虹《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臧学范《八卦掌术集成》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年

续表







































































































































姓名书籍出版社出版时间
马国兴《古拳论阐释》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年
赵斌等《杨氏太极拳真传》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年
吴文瀚《武派太极拳体用全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年
孙禄堂著《孙禄堂武学录》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年
翟维传《武式太极拳述真》武当杂志社2001 年
裴锡荣《武当太极拳手与盘手20

法》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年
吴忠贤、裴锡荣《少林七十二艺与武当三 十六功》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年
齐济南《红梅剑》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 年
马虹《陈式太极拳拳照图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年
李德印、张洁《杨式太极剑》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年
刘敬儒《八卦掌述真图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年
冯青春《沧州市军事志》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 年
杨振铎《中国杨氏太极》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 年
李玉川《迷踪拳一迷踪拳系列丛

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年
孙剑云《孙式太极拳十三式一 简化太极拳丛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年
孙剑云《孙式太极拳诠真》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年
孙剑云《孙禄堂武学录》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年
杨振铎《杨式太极拳十三式一 简化太极拳丛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年
马贤达《中国短兵》三秦出版社2003 年
马明达《武学探真》台湾逸文出版社2003 年
乔松茂《武式太极拳诠真》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年

续表

































































































































姓名书籍出版社出版时间
乔松茂《简化太极拳丛书一武式 太极拳十三式》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年
李德印《42式太极拳》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年
李德印《太极拳规范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年
韩建中《擒拿反擒拿88法》大展出版社2003 年
政协沧县委员会《沧县武术》中国传统武术精英邀

请赛纪念册
2003 年
韩建中《夺凶器基本技法》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年
郭瑞祥《苗刀技法》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年
郭瑞祥《通臂二十四势》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年
翟维传《武式太极拳术》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年
翟维传《武式太极十三连环剑》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年
刘学勃《戳脚汇宗》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年
赵幼斌《杨氏51式太极剑》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年
李德印《太极剑入门》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年
王乃虎《高等学校教材武术(国 家及十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赵双印《清代武术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年
谢永广意拳心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王占京实用散手技法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年
王菊蓉等《王子平拳术技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年
王菊蓉等《王子平拳术-套路精 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年
王菊蓉等《王子平器械-套路精

选》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年

续表

































































































































姓名书籍出版社出版时间
牟俊东《张占魁八卦掌》香港中华国学出版社2006 年
李敏弟等《李雅轩杨氏太极剑诠

真》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年
李文厂《名沧州•沧州武术》新华出版社2006 年
李会宁八极拳文化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年
马明达《说剑丛稿》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 年
李敏弟《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架精

解》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年
李敏弟《李雅轩杨式太极拳法精

解》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年
李敏弟《李雅轩杨氏太极剑诠 真》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年
李敏弟等《杨氏太极剑精解》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年
李敏弟《杨氏太极刀精解》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年
李敏弟《三才剑法精解》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年
李敏弟《武当剑法精解》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年
刘敬儒《八卦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年
左军山、林东

河等
《邢台武术源流谱》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年
王华峰《中国短兵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年
王华峰《劈挂拳》海燕出版社2008 年
李敏弟《杨式太极拳诠真》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王凤亭《童子功》香港武丛出版社2008 年
刘万春、张绰 庵等《中国武术史纲要》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年
王志海《青龙拳》海燕出版社2009 年

续表





































































姓名书籍出版社出版时间
刘敬儒《形意拳十二形精典套

路》
北京体育大学2009 年
陈正跃《鹰爪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

版社
2009 年
张轴张玉林《深州武林故事》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 年
李云豪燕子杰等《梅花拳广宗论坛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 年
张思鹏《武术歌》广陵书社2009 年
张玉林、张轴《深州武林故事》中国文艺出版社2009 年
沧州市文史研

究会
《武林风起沧海潮》内部刊物2010 年
刘敬儒《形意拳:十二形精典套

路》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年
李文厂《沧州武术》新华出版社2010 年
马剑《燕赵武术》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年

在武术论文、报告、课题等科学研究方面,众多的燕赵儿女见仁见 智,或立足武术运动发展,或研究武术的系统训练,或立足省内,或放 眼世界,从不同角度阐发自己的观点,诸于文字,公开发表。限于篇幅, 恕不冗述。

浏览5,77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