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们都得死,呼延灼不死,是因为他贵为将门之后,多少给他留了

些情面,给梁山留了些情面,但最后却也难逃“瓦罐难离井上破,大将不免 阵前死”的运数。

再说说鲁达鲁智深。

鲁达力大无比。此人的力量,一开始就有交代。他看李忠在卖艺,便 要请他饮酒,李忠不愿去,他便将看热闹的“一推一交”,可见力量极大。 镇关西欺负金老父女,给他三拳打死了。第一拳,打在鼻子上,将鼻子打 歪;第二拳打在眼角,将眼珠子打冒了,这可够吓人。一般人打眼角,也就 是打破而已,只有这鲁达一拳,连眼珠子都打蹦了出来,实在是神力,也怪 不得郑屠讨饶了。

一拳能将眼珠子从眼角打冒的人,若这一拳打在太阳穴上,后果可想 而知。果然,第三拳下去郑屠就死翘翘了。鲁达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能否 就此说明他是个赤手格斗的高手呢?可不好说。在徒手格斗上,书中对武 松的描写就不输于鲁达,在技术上,没面目焦挺打李逵那一节,又可见高手 亮相。而浪子燕青的相扑更是一绝,欺身而进瞬间扑倒任原那一节,足可 见其身手之快,若让燕青对鲁达,胜负还真是不好说。鲁达赤手打死镇关 西,打跑周通,打得都是身手不行的人,即便是大闹五台山,对敌的也是未 曾真正习过武的人,更何况第一次还扯了条棒子,第二次还掰了两条桌腿。 虽说对手有一两百人,却须知打架的人与战场上厮杀的军兵绝不能同日 而语。

因此书中写到此时,除了体现出鲁达力大之外,尚看不出武艺特别过 人之处,虽是与林冲惺惺相惜,却不知二人武艺上下。后来上梁山泊时,林 冲为马军五虎大将,鲁智深却为步军第一头领,可见在马战上,鲁智深略逊 林冲半筹。

那么鲁达的兵器功夫如何呢?

且看鲁达欲上二龙山落草,遇到杨志这一节。杨志此人我前面说过, 他乃是殿司的制使,武功绝非寻常,他挺朴刀与鲁达斗了四五十合,竟然是 “俺却刚刚地只敌的他住”。我们再来看林冲斗杨志。林冲斗杨志,先打 了三十来个回合,而后又打了十几个回合,方才在王伦的干涉下住手。

在别人的千涉下住手,说明杨志还是蛮有信心打下去的,而面对鲁达, 他却自认“刚刚地只敌的他住”,看来在步战上,鲁达的确厉害。林冲、杨 志均为马军大将,杨志步战与林冲不分胜负,而鲁达却能逼得杨志只堪堪 不落下风,怨不得日后做了梁山步军第一个头领。可见宋江也算识人。

在小说第十七回的时候,鲁达上二龙山,邓龙不许,二人山下交战,书

中说邓龙被他一脚点翻,这个功夫,可了不得。

用脚点人,可不是现代搏击的本事。现代搏击中,一般都是抡起脚丫 子来抽,散打也是,泰拳也是,跆拳道也是,泰拳还多了个扫腿,就是扫小 腿。什么是“点”?所谓“点”,就是我抬脚踢你,快踢到你的时候,突然把 脚面一绷,用脚尖往前戳你。这种打法,只有中国的传统武术中才有,追溯 起来,也就是有名的传统功夫——戳脚。

戳脚练习我见过,十分凶悍,五块砖,排头摆好,一脚上去,全碎,木桩 子埋好,一脚一个,全断。这要是踢到人身上,伤筋动骨是很正常的。鲁智 深一脚点翻邓龙,不但立时让其失去战斗力,而且还躺了几天,可见鲁智深 不但会戳脚,功夫还很是到家。

鲁智深会戳脚,是不是就能说明他比燕青、焦挺强些呢?

那可未必。格斗界有个说法,这个说法是经验的产物,那就是无论你 拳脚如何厉害,遇到差不多的对手,终归难逃一抱。也就是说,遇到实力相 近的对手时,格斗往往会产生缠抱。燕青和焦挺都是徒手格斗的好手,当 然不会轻易中脚,即便是中,也不会如邓龙一般,拿肚子往脚上撞。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事。

我曾经与一名泰拳初手切磋过,那人虽是初习泰拳,腿上功夫却极硬, 特别是小腿,铁打一般,踢大树都不怕疼。他先是与我对腿,我的小腿哪能 禁得住他的一下子?疼得我龇牙咧嘴。他见我怕了,就提出比试,明显是 欺负我的腿不如他的硬。我见他狂妄,便答应了,其实心里没底。结果真 打起来,我才发现,腿硬的人,不见得就有那个本事踢倒我。一交手,他便 甩开了两腿“哇啦啦”叫着抽我。由于他自恃小腿硬,便总是用低腿扫我, 我呢,每次都以大小腿的侧后面,也就是肉厚的地方拦他的腿,结果居然没 那么疼!太好了,不疼我还怕什么,顺势一拦他腿,往前一个近身,一个日 字冲拳连打,他眼上便中了一下,眼泪也下来了,眼睛也红了,于是我俩都 赶忙住手,他这才知道,光腿硬是不够的。

我举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呢?

一来,鲁智深的脚虽厉害,不见得就能给燕青焦挺这类高手造成什么 伤害;二来,我说过,髙手相拼,缠抱是很常见的,一旦鲁智深无法对燕青等 造成实质性伤害,缠抱起来会产生什么后果就很难说了。书中并未交代鲁 智深相扑的本事,因此我在这里也不敢妄下断言。

而后鲁智深与呼延灼大战一场,不分胜负。你看,他与杨志战一场,杨 志说刚刚敌得他住,杨志与呼延灼大战一场,打完了,二人谁也不敢追谁。

可见杨志与呼延灼是一个级数的,而鲁智深在步战时,兵刃上堪堪高了杨 志半筹,由此可得出一个推论——鲁智深在兵器步战上,高过杨志,在马战 上,与杨志、呼延灼持平。论拳脚,他顶多与武松持平,是否敌得过燕青、焦 挺,在五五之数。

我为何那么推崇燕青、焦挺二人?

皆因此二人手眼身法步十分厉害,对手未动,此二人已先看出端倪,的 确是徒手格斗的高手。

打东昌府时,张清一连气打了十几个梁山头领,鲁智深并未上阵,倒也 不能说他怕了,因为即便是林冲这类高手也未敢轻易出马,所以只能说这 花和尚是粗中有细,知道此时不可强出头。尔后宋江派他去诈张清,他却 一个照面便中了石子,虽说未曾提防,但离老远被一石子打翻,也可见此公

身手与董平差了一个档次。

之后与童贯高俅等作战时,鲁智深多曾冲锋陷阵,却未曾单打独斗,直 到征南时,方遇见了与他一般无二的莽和尚邓元觉。

邓元觉的功夫又有多高呢?

此人守乌龙岭,遇到宋江大队,出阵挑战,被花荣使了一计,先让秦明 迎战,诈败后诱他来追,随后花荣突放暗箭,射他落马,被众人乱刃分尸。

梁山泊上高手如云,杀一个邓元觉,竟用如此手法,可见此人实在是难 对付。当时董平、张清已死,若非用这个手段,天知道得聚拢多少好汉才能 厮并了他。此处又反衬出鲁智深之刚猛。

下个结论吧。综合来说,鲁智深此人,拳脚功夫在山上可列前三名;步 下持兵器作战,其身法、力量可列第一 •,马上作战,可与呼延灼、杨志相媲 美,绝不输于秦明,但比起关胜、林冲、董平来,其马战水平尚待提高。

鲁智深既与呼延灼不相上下,更不惧秦明,为何没能进入五虎将之列 呢?这里面原因比较复杂。

首先,鲁智深虽然是一个挺全面的人,马上步下兵器拳脚都能拿得起 来,但总体看来,其步战水平最为突出,在梁山头领中最高。其次,此人本 是二龙山的大王,与宋江是一样的,上了梁山,依旧老大习气不改,且与宋 江并无旧情可念,为公明哥哥所不喜。既然不喜欢,地位自然不可太高,但 太屈了才又会令他不服,因此宋江大手一挥,你还是去步军中当老大吧,此 正是明升暗降之法。

鲁智深最后突然顿悟,了然坐化,正可谓修成正果。习武之人,最忌戾 气,实质上人生一世,犹如云烟,百年之后,万事为空。花和尚从不修心性,

更不参禅,但钱塘江一声潮信,立时圆寂,什么功夫、力量,什么金银财宝, 什么国师虚名,全化为乌有,由杀入佛,甚是有趣。

接下来轮到花荣。

梁山泊上有两个投射手段高强的,一个是花荣,一个是张清。张清石 子厉害,惯于近打;花荣弓箭强横,惯于远射。

且看花荣弓箭的厉害。

书中第三十三回,宋江去清风镇上看灯,被刘高老婆认出,着人拿了, 花容闻听大惊,披挂整齐,去刘髙寨上抢回宋江。刘高大怒,令两个教头带 人再带人去花容寨内抢人。你看花荣多大胆量,门也不关,独自一人坐在 厅上,左手持弓,右手挽箭,一箭中左面门神骨朵头,二箭中右面门神盔缨, 唬得二百余人发一声喊,全都散了。

遍观水浒,似这等神威,更强过关胜夜览春秋,不输于武松举巨石,鲁 达拔垂柳。

论弓箭,花荣称第二,水泊上谁又敢说第一?

花荣上得清风山,与前来剿匪的秦明大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败,卖个破 绽走了,秦明只道他输,背后紧追,书中言,此刻花荣突然带住马,开弓一 箭,射落秦明盔缨。

这可了不得。须知战场上武将骑马,起起伏伏,无定势无定形,打移动 靶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且不说花荣射箭,就说今日的步枪,给你一支,你打 打骑马的人试试?不要说骑马的人,就是奔跑着的人,也不易打中,何况那 时代的弓箭?花荣扭身一箭,若射落秦明倒也罢了,竟射落了其头上的盔 缨,煞是神奇!其绰号“小李广”,手段又有何处输于李广?称“小李广”未 免有些屈才,说是李广再世还差不多。

秦明官至统制,也算是禁军中的中级军官,如何不识此等手段的厉害? 立刻勒马,不敢再追,其实是输了。

清风寨难敌大军,花容与宋江等一同前往梁山投奔晁盖,途经对影山, 正遇吕方郭盛二人厮并,恰似温侯战仁贵,斗了多时不分胜败,两条画戟的 豹尾五色幡缠在一处,撕扯不开;花荣纵马一箭,射断纠缠处,二人立刻不 打,纷纷欠身,愿求神箭将军大名。吕郭二人见花荣一箭射断绒绦,竟佩服 至此,可见无论多勇猛的将军,也不敢小瞧弓箭的作用,见到箭术高强的, 也要甘拜下风。

上梁山后,晁盖不信花荣弓箭厉害,惹得花荣不快,借游山之际,一箭 正中空中大雁行内第三只之头。晁盖大惊,余者尽皆骇然,就是吴用这等

人物,都说将军休说是小李广,就是射箭的祖宗养由基,也不如你。自此梁 山泊无一个再敢小看花荣。

书中这段描写,将花荣的箭术写神了。中国古代射箭高手有一些,但 不是很多。春秋时楚国的养由基箭术高强,被尊为箭术之祖。他曾经距离 百步,连发一百余箭,箭箭不落空,射落百余片树叶,被人称为百步穿杨。 一次作战中,楚王被敌方射手一箭伤眼,令养由基报仇,养由基一箭中敌方 射手脖颈,二箭透甲射死了那人,名声大噪。百步穿杨虽是厉害,但其两箭 方杀一将,比起花荣已是差了。

汉代李广弓箭天下无双,号称飞将,却也是射人射马,以寡敌众,以胆 识著称,倒是隋代长孙晟,与花荣有得一拼。

长孙晟初为北周大将,当时北周与突厥经常有使者往来,双方为了显 示自己的强大,总会派一些武艺高强的人充任使者,而北周的使者往往手 段弱于突厥,到突厥帐中后屡屡受辱。于是隋国公杨坚派长孙晟为使,欲 为自己挣回面子。长孙晟到了突厥,可汗摆酒招待他,席间恰逢一对大雕 在空中争肉,上下盘旋,可汗借机要长孙晟显示武艺,长孙晟慨然应允,跨 马绕着两雕游走,猛一箭,贯穿雕胸,二雕齐齐落下,成语一箭双雕,即来 于此。

长孙晟一箭双雕,花荣一箭一雁,若论起来,异曲同工,然长孙厩箭术 虽神,却是白日射雕,花荣在打祝家庄时,更有黑夜射灯。盘陀路上,梁山 人马被困,祝家庄挑起一碗灯来,指东指西,调动人马围困,宋江奈何不得, 此刻花荣一箭射下烛灯,宋江方领着人马冲出庄去,若非花荣,搞不好这次 梁山众将万般皆休。

之后梁山泊多次作战,花荣尽皆跟随,或临阵放箭,或阵后偷袭,箭不 虚发,多曾取敌性命。卢俊义初上梁山,与各头领厮斗,遇花荣,一箭射去 头上红缨,惊得他转身便走。可以这么说,梁山上有了花荣,若真想取敌性 命,绝非难事。关胜武勇又如何?林冲、秦明两个并他不下,花荣若偷放暗 箭,早取了'性命。呼延灼又如何?林冲战他不下,若花荣暗箭相助,早杀 了他。

关胜征讨梁山,宣赞叫阵,花荣出马,一箭射出,宣赞举刀隔开,二箭射 出,宣赞躲过,三箭射出,正中后心。宣赞身手虽次于关胜,却不输于一州 的团练使,似秦明这等统制,也未必能赢得了他。他虽连破花荣两箭,却扭 身而逃,可见自知不是对手。水浒中能将宣赞这等人物击退的不多,花荣 便是一个。从中又可见古代作战,无论将校人等,都很畏惧弓箭。

第九十七回,花荣随军征南,竟发连珠箭,一发射翻了两个,唬得南军 不敢向前,箭术更是了得。大战乌龙岭时,邓元觉出马,花荣放暗箭射杀 了他。

如此神箭,战没羽箭张清时,施耐庵却未让他出马,可见笔实在是落不 下去。写花荣时,将那弓箭说得神出鬼没,写张清时,无片时打了十余员头 领,二人相遇,针尖麦芒,怎生写得?索性不让他出马,一发结了。南国庞 万春绰号小养由基,书中也未安排他遇到花荣。他与花荣谁更了得?窃以 为还是花荣。花荣可放连珠箭,可黑夜射灯,可走马射雁,小养由基庞万春 虽箭术高超,但除了射下史进外,尚不知有何建树。欧鹏虽死在他手,实因 大意所致,先接了一箭,便放心去赶,结果中箭,若非先接了那一箭,断不至 于被这一箭射死。

书中不让花荣与庞万春交手,想来也是难写。鲁智深与邓元觉尚可大 战数十合不分胜负,这两个射箭的如何写,各射几十箭不分胜负?弓箭乃 性命相搏,高手之间,岂有相对射箭而不死之理?施老爷子还没糊涂,断断 写不出,便也只好不写,糊涂过去了事。

花荣枪法十分高强,张清石子虽厉害,枪法却慢,花荣弓箭厉害,枪法 也不输于秦明这类髙手,说起来,此人实属一名技术全面的马军将领,不可 多得,却只做了八聽骑的头头,实在有些冤枉。

花荣的未能列入五虎将,这里面大致有两点原因。

、一则花荣俊朗人物,不似秦明那般莽撞,冲锋时难见舍命杀敌,机巧有 余,拼命不足;二则宋江定要招安,秦明身为统制,届时也可做个招牌给朝 廷官员看看,而花荣是知寨出身,放在最前面,须不好看。

知寨是什么?连个禁军将领都不算。北宋时,分厢、禁军,禁军乃作战 部队,精锐皆出其中,厢军几乎就是工程部队,除了不打仗,什么都干。除 了厢禁军之外,尚有番兵、乡兵。何谓番兵?北宋边境,有不少的番邦部落 与宋廷关系不错,打仗时能够出兵相助,乐于听从宋廷调遣,此谓番兵。何 谓乡兵?打仗时调用老百姓做民兵,结寨自保,抵御敌军,此谓乡兵。北宋 保甲法里面的“甲”,就是由乡兵组成的。花荣面对的清风山在内地,他的 寨子,自然不可能是番兵组成的,只能是乡兵。因此,花荣所统辖的,连禁 军都不是。所谓的知寨,实际上只是一名小小的武选官,连个正式的武官 都不是。这出身问题,只怕也是他未人五虎将的主要原因。

宋江虽未将其列入五虎将,花荣却十分感念宋江对他的义气。其实, 宋江对他有什么义气?倒是他对宋江义气深重,屡次相救,险些丧了性命。

说起来,花荣实在是梁山上最重义气之人,即便是武松也不如他,最后自缢 身死,只为了一把义气,令人嗟叹。其命也厚重,也轻薄,不评也罢。

最后说说孙立,他是我要说的精通“行伍手段”的最后一人。

孙立出来的比较晚,第四十九回才出来。出来以后,还不愿意上梁山, 是被活生生逼上去的。他和林冲不同,林冲是被官府逼的,他是被亲戚们 逼的,不做贼就得拼个死活。此人十分心善,抹不开面皮,只好上山落草 了。孙立是个有良知的人,为了救亲戚的性命,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地位, 只顾去落草,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厚道精神。

他不但厚道,还有本事。他弟弟孙新说,登州众将,能拿得出手的,只 有他这个哥哥。此话乍看有些虚,但继续看书中后文,便觉得丝毫不虚了。

书中对孙立交代不多,但只要是交代之处,必有惊人之笔。

第五十五回呼延灼大摆连环马,讨伐梁山,天目将彭圮轻敌,被扈三娘 捉了,呼延灼大怒,大战扈三娘,扈三娘不是对手,拨马而走,呼延灼紧追不 舍,厚道人孙立瞧见,纵马拦截。孙立本是登州一名兵马提辖,论官职比都 统制呼延灼低了可不是一点半点,一个至少是师级干部,一个充其量就算 个驻军的连级干部,能调动二百兵丁就不错了。

地位相差虽悬殊,身手差的可不大。孙连长大战呼延师长,结果是三 十余合不分胜负。那么打下去谁输输赢呢?书中没有交代,只说是连环甲 马冲来,冲散了这场比试。呼延灼位列五虎将,战斗力在梁山泊上,那是数 得上前五位的,战林冲不分胜负,战鲁智深不分胜负,战朝廷大将韩存保也 不分胜负,孙立这个级别的,能和他战个平手,是偶然,还是必然?

看后文书的交代。

在后文书中,孙立一直只是个协同冲锋的小角色,多数时候和几乎毫 无建树的黄信同志一起混,一直到第八十七回,才突然发飙,显出英雄手段。

这一回中,辽国兀颜统军麾下先锋大将寇镇远,挺枪跃马,要为被杀的 同僚报仇。想那兀颜乃是一国的统军,地位甚髙,其麾下先锋,岂是易与? 按照梁山泊的排名,能与寇镇远对敌的,也该是五虎将一类才对。寇镇远 的同僚琼妖纳延,武艺与寇镇远相当,二三十合便战败了史进,史进何人? 王进的徒弟,八骠骑之一呢。想那孙立,才位列马军小彪将,尚不如史进地 位高,所以此战无论如何,也不该孙立出马。

可是孙立偏就出马了。前文书说他大战呼延灼三十余合不分胜败,这 回可更厉害了,二十余合斗败寇镇远!史进二三十合败给琼妖纳延,孙立二十余合斗败寇镇远,这水平比史进可是髙了不止一个档次。在整个儿征 辽过程中,即便如呼延灼之辈,也没有这样的战绩。

寇镇远战不过孙立,拨马便走,孙立弯弓搭箭射他,被他一把接住,可 见其武功之高,眼疾手快,非比寻常0接着,寇镇远反手一箭射孙立,书中 怎么说?说孙立早瞧见了,在马上左来右去。

何谓“左来右去”?我前面说过,如果有人拿枪打你,你拐着弯跑,他 就很难打中。孙立知道寇镇远要射他,便不断扭动身躯,不让敌方瞄准,可 见其经验何等丰富,真高手也。寇镇远也不是寻常之辈,即便孙立在马上 左右扭动,还是一箭射向其心口,孙立往马上一躺,箭飞过去了。

这几下兔起鹤落,惊心动魄。寇镇远百忙中接孙立一箭,手段当然不 凡,而孙立在扭动身躯之际,尚能思索破敌之法,且于奔马上平躺,堪堪闪 过箭支,此等身手,且不论比之寇镇远如何,梁山泊上又有几人能做到?林 冲、关胜之辈可有此精彩表演?

光是平躺着还不过癮,孙立硬是躺在马上,直冲着寇镇远奔过去。只 此一条,可见其下盘功夫有多强横!这就可以看出,孙立非但在马上是好 手,步下定也不弱,因为这么扎实的腿力,定是练马步练出来的。我师傅自 幼习武,从不练习什么深蹲之类的健身动作,只是练马步,他年过五十的时 候,有一次人家要他负重深蹲,他负重倒也不大,就一百多斤,却一 口气蹲 了一百五十下,可见马步练腿功效之刚猛。

孙立直冲过来,近身后突然竖起身躯,寇镇远大惊,一枪刺来,孙立刚 竖起身躯,便是一闪,枪自肋下过,其反应之神速,不下于董平!董平躲张 清石子虽快,却是离得稍远躲的,孙立闪过此枪,却是就近闪开的,这基本 功多扎实。由于离得太近,寇镇远收不住身子,一头撞人孙立怀中,被孙立 一钢鞭打破头颅而死。

好孙立,好功夫,这已经是将武术的贴身靠打用得活了,身法灵活,基 本功扎实,反应迅捷,髙手非他莫属。就凭这一段描写,当初孙立就算和呼 延灼再打个数十合,估计也还顶得住。

征南一役,梁山高手几乎尽丧,孙立幸存,与孙新、顾大嫂仍回登州去 1%这员大将武艺高强,虽仅位列小彪将,却毫无怨言,为梁山兢兢业业, 我辈当学此人。

行伍手段的将领就评论到此,让我们再看看有哪些人吧,最后给他们 定一个髙低上下: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鲁智深、董平、花荣、徐宁、杨 志、索超、张清、黄信、孙立、宣赞、郝思文、韩韬、彭圮、单廷圭、魏定国。

依据以上评论,当列董平第一;关胜、林冲并列第二;花荣武艺高强,弓 箭诡异,可列第三;鲁智深、杨志、呼延灼、孙立、徐宁五人,刀马娴熟,虽无 突出特点,但马上步下均强,可列第四;索超、秦明力量虽猛,但基本功差了 些许,列第五;宣赞、郝思文、韩韬、彭圮、单廷圭、魏定国为一路,做大将则 稍逊,做偏将则屈才,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地位,列第六;而黄信就如一个 过期的收音机,时不时响一声,证明自己还在,列第七。

没羽箭张清很难列。此人若有石子在身,几乎是无人可敌,若无石子 在身,几乎是人人可敌,这怎么排?算了,不排这个剑走偏门的人,只说他 暗器宇宙第一罢了。

图片1

水浒人物图二

前排从左至右依次为:史进、武松、李逵、燕青。后排从左至右依次为:刘唐、石秀、 朱仝。

下面开始说绿林手段了,先谈武松吧。

武松打虎,就和鲁智深拔柳树一样,令人惊诧,同时又感到好笑。武松 和鲁智深这两个搭档,形影不离。两个都因杀人而出家,一个是真和尚,一 个是假头陀,都十分骁勇,都力大无穷。到底是打老虎的力气更大,还是拔 柳树的力气更大呢?我看还是拔柳树的力气大,因为就算是老虎,估计也 拔不起一棵柳树。树的根须比树干都长,牢牢抓住土壤,岂能拔出?传说 民国时期有杰出武师曾拔出树根,但那个树根是死树的树根,若是一棵活 树,茁壮无比,人力焉能拔出?

所以这个所谓拔树打虎的力量,不谈也罢。论拳脚,武松打过蒋门神, 鲁智深打过镇关西,但镇关西的战斗力与蒋门神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在拳 脚这一项上,武松倒未必输于鲁智深。同样,燕青扑倒任原,焦挺打翻李 逵,手段也十分高超,相比武松并不差。

武松打蒋门神,用的是鸳鸯腿,按武术来说,精于散手。燕青扑倒任 原,用的是摔法,焦挺打李逵,什么招式也没用,用的是反应。散手厉害还 是摔法厉害,还是打法厉害?很难说,全看个人修为,因此在拳脚上,无法 评判出武松与燕、焦二人的高下。但是在灵活度上,燕青明显高了半筹,他 能在任原身下左右穿梭,可见步法何等之快。燕青灵活度高,是否就一定 比武松强?这可不好说,武松打孔亮,乃是一抓一放,就丢翻了他,可见神 力。燕青要想穿梭于武松身旁,首先要提防他的脚,武松打蒋门神时,用了 玉环步,也就是双脚在地上环形进退,这是武术的传统步子。这种步子的 好处在于,若起脚,便能踢人,若不起脚,便能勾人脚踝或扫人脚跟。武松精于此步,可见步子不比燕青差,届时燕青是否能如靠近任原般靠近武松, 就是未知数了。而武松的力量明显比燕青大,就算将他打虎看作一个笑 话,但他一个照面丢翻孔亮却不是虚的。反观燕青,即便是摔倒高俅这类 人物,也是一扭一掀,用了个扑法,明显不是力量型选手。

而焦挺的拳脚则深不可测,他比武松如何,就更难说了。此人观人动 作极其快捷,如李逵般的莽汉,也被他老叟戏童一般耍弄。他的身手很像 截拳道的创始人李小龙,讲究打斗动作快于对手,以快制敌。若是能先一 步窥破对手端倪,乃至后发先至,则即便如武松,也断要吃亏,然而一旦稍 有差池未能看破对手的出手动作,进人到了缠斗阶段,结果如何,就很难判 断了。 ‘

拳脚问题暂放一边。总而言之,梁山泊的绿林手段高超者,总归有武 松、史进、刘唐、雷横、朱仝、李逵、燕青、石秀、鲍旭、项充、李衮、龚旺、丁得 孙、阮氏三雄、吕方、郭盛、扈三娘、邓飞、马麟等人。这里面,史进虽然与王 进学了功夫,但其功夫很杂,综合论起来,不属于完全的行伍类身手。吕方 郭盛起于民间,虽然也学过军中的功夫,但就其身手起源,也非行伍。龚 旺、丁得孙二人,虽是张清手下副将,所用兵器却属于旁门左道,绝非行伍 人物。

这些人中,拳脚功夫被描写得最详细的,就是武松了,其余人等或冲锋 陷阵,或组合作战,均无很详细的武功描述。无疑,武松的拳脚在这里是排 得上前三位的。那么兵器呢?

在夜走蜈松岭这一回中,武松杀了欺男霸女的飞天蜈蚣王道人。那王 道人使双剑,武松使双刀。王道人双剑砍入,武松一个转马,闪过双剑,转 手一刀劈了他。转马一刀,何其流畅,可见武松步下功夫之高。鲁智深步 下功夫也非常了得,但却不曾有如此细致的描述,只说他力大无比,吼声如 雷,打得五台山上一两百人无去处,后又点伤了邓龙小肚子,正面厮杀倒是 威武绝伦,但类似于武松这般技巧性的打斗则没有。

转马,用的是身法。武术打斗中,不少门派强调发力技巧,实际上身法 才是最重要的。转马也就是扭腰上步,转马转得好,一下子就去了对手的 空当,转不好,杀敌机会就少了许多,弄不好自己还反遭其祸。武松前者打 蒋门神,已经看出身法之灵活,此处杀王道人又是一记转马杀之,足可见武 艺之高,且不论兵刃,就是拳脚,与燕青、焦挺之辈亦难分伯仲。只这一处 描写,竟可见两般过人之处。

武松上二龙山后,鲜有出头机会,也许施耐庵觉得前文中对此人下笔墨太多,便再也不去理他,直到三山聚义打青州时,武松才又一次出山。但 此刻梁山上朝廷大将云集,光芒四射,武松这个民间的侠义之士,再也没有 戴上充满传奇色彩的光环。

梁山众将被招安后,率军征辽,武松在参与破太乙混天象阵时,正遇辽 国御弟大王耶律得重,书中说武松一戒刀掠断马头,揪住耶律得重头发,再 一刀割了首级。有人说这个描写太简单,看不出武艺高低,实则非也,你 看,武松动作多快! 一刀杀马,一刀杀人,毫不拖泥带水,这明明是一流步 战高手的作风,想那耶律得重,既能上阵,手段定然不凡,却一个照面被杀 于马下,可见武松之能。后文书征南时,武松手段更是凸显,三大王方貌要 走,武松突然钻出,一刀砍断马蹄,再一刀砍了方貌,同样的快捷,却是不同 的方法。

杀耶律得重,是一刀掠断马头,可见此刻武松的站位是正对着战马的, 而杀方貌,是一刀砍断马脚,可见站位是在马的侧面,就难度来说,杀耶律 得重难度更大。梁山步战头领中,强似燕青,也只是以弩箭暗射敌将坐骑 之马蹄,又何曾直面对方武将的冲锋,杀马斩人?只有武松显出那斩将手 段,端的惊人。正面杀人,乃见勇力,侧面杀人,乃见心智,有勇有谋者,武 行者也。

杭州城下,梁山军大战方腊军,鲁智深战不下邓元觉,武松前去助战, 他一去,邓元觉立刻就走,可知武松之能力。若上来个弱的助战,邓元觉与 鲁智深本事伯仲之间,焉能打都不打就走?武松奋勇追杀,可见丝毫不惧 邓元觉。此时突然间冲出南军猛将贝应夔,此人直接供职于方天定手下, 武艺绝不低微,在梁山五虎将手下怎么着也能走上三合才是。这么一位猛 将与武松厮并,结果如何呢?

贝应夔一枪刺向武松,武松一闪,注意,这是一闪啊!贝应夔骑马,武 松徒步,马快还是人快?何况贝应夔是突然冲出,这都能躲得开,若非一流 高手,谁能做到?电光石火间,容不得半点犹豫,武松在一闪同时扔了一口 戒刀,扔刀的同时一把抓住贝应夔的枪杆,一下子将其扯下马去。

浏览91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