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鸿
黄飞鸿(1847—1924年)是南海西樵禄舟村人,他是岭南武术 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其父黄麒英 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飞鸿五岁从父习武,12岁随父鬻技街衢, 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碇绝技, 并在宋辉镇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飞鸿随父于广州 乐善山房设馆授徒。麒英谢世,飞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是当 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 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 碇、子母刀、罗汉料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 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 中享有“虎痴”之雅号。
黄飞鸿一生行为正直,生活严谨。一生结婚四次,都是在妻子 去世后续娶的。嫡妻罗氏,婚后三月亡,续娶马氏,生汉林、汉森二 子后,亦病卒,续纳岑氏,生汉枢又病卒。人们都说他命中克妻,因 此再续莫桂兰时便称为妾,而实“名妾实妻”。桂兰十九岁嫁飞鸿 (飞鸿年纪已老故桂兰未有所出)前,也曾得家传,习莫家拳。嫁 给飞鸿后,事夫之余也悉心学武技,晨徒暮妾,是师徒也是夫妻,夫 严妇勤进步很快。飞鸿晚年全靠桂兰随侍。
飞鸿有四子,诸子中酷爱汉森(因其幼时生得肥肥白白,人称 “肥仔二”),最得飞鸿真传。当时在一个名叫保商卫旅营当护卫。 一名叫“鬼眼梁”的同事,见飞鸿之子年少,要和他较技,并说“我 怕黄飞鸿,绝不怕他的儿子。”可是动手仅两招就被打翻在地,因 此怀恨在心。在中秋节晚设法使汉森喝得酩酊大醉,乘机开枪击 毙汉森,反说汉森醉后拔枪杀他,他不得已才自卫误杀至死,以摆 脱罪责。经过此事,飞鸿知道儿子是为了较技才丧生的,痛心之 余,发誓不再教子习武。黄飞鸿第四子汉熙,面孔长得很像父亲, 但全不懂洪拳,其职业也与武术无关。
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乘 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与其继室莫 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 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因而忧郁成疾,是年 冬天不治去世,终年77岁。黄飞鸿身后萧条,贫无以殓,幸弟子邓 秀琼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莫桂兰在林世荣、邓秀琼的帮 助下,偕黄的两名儿子移居香港设馆授徒,传授黄飞鸿遗技。1983 年在香港去世。
黄飞鸿一生以弘扬国粹,振兴岭南武术为已任,经其门人林世 荣等整理的铁线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结构新颖,动作轻快, 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狭隘、动作重复之弊病。虎鹤双形,虎形 练气与力,动作沉雄,声威叱咤,有推山倒海,龙腾虎跃之势;鹤形 练精与神,身手敏捷,动作迅速,有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气静神闲 之妙。刚柔并用,长短兼施,偏正配合进退中规,成为飞鸿一脉之 代表拳法,为武术界独树一帜。一时风行全省,并远传至港澳、南 洋甚至北美等地,迄今历久不衰。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我国高 等体育院校教材内容之一。
黄飞鸿不仅武功超群,医术亦相当精湛,其驳骨疗伤之技,时称一绝。光绪年中,在广州仁安里设“宝芝林”医药馆,悬壶济世, 治病救人,上至将军,下至百姓,功效显著。福军首领刘永福亲为 宝芝林题写”技艺皆精“的匾额,并聘飞鸿为福军技击总教练,后 随刘到台湾英勇杀倭。
黄飞鸿纵横江湖数十年,凭着过人的勇敢、智能和绝技,身经 百战,显赫辉煌。成为中外闻名的武术大师。他武艺高强且崇尚 武德,推尚“习武德为先”,从不恃强凌弱,坚持以德服人。他历主 摒除门派之阂,能者为师,更是力排重男轻女之见,最先收授女弟 子和组织女子狮队的武师之一。其众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宽和 林世荣,女徒弟莫桂兰、邓秀琼等最负盛名。其余的门人,亦颇有 声誉,遍布粤港澳台、东南亚各地。他生前弘扬国粹、匡扶正义、见 义勇为、扶弱助贫、济世为怀,在武术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轶 事,被世人广为传诵。
杜心五
杜心五(1869—1953 年),武术家,又名星武,字慎 姚,号儒侠,道号“斗米观” 居士。湖南省慈利县人,家 世业偏。自幼文武双修,9 岁拜师从严克习文练武;后 又从数名拳师习少林拳械与 鹰爪拳、梅花桩以及运气站桩等,13岁时已有武名。后从四川峨 嵋异人徐霞客(又称徐矮子)习自然门武艺8年,尤精此艺。自然 门技击拳艺乃实实在在,无多余程序,无花拳绣腿,实用价值强。 心五谨遵师命,走镖川、滇间,寻师访友,接受磨练与深造,功夫精 进,以腿功著,尤精轻功与速行术,世有“神腿”之称。
在走镖期间,常毁黑店、灭盐枭,行侠仗义,又有“南北大侠”之称。曾在嵩山少林寺比武传艺,并习少林“十八势”和“五战 拳” Q他严惩长沙武霸柳森严,以匡扶正义为己任。
1900年(亦说1890年)东渡扶桑,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 科。就读期间,结识宋教仁,并由其介绍参加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 会,为孙中山和同盟会作保卫工作。
回国后,参加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历任北京农业传习所气象学 教授、北京西郊农场技正、民国政府农林部(亦说农矿部)佥事。第二 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心五在家装疯,人称“杜癫”,至此闭门谢客, 潜心学道。1939年复出,在重庆任全国人民动员会主任,赴各地发展 党、会组织,与日伪军特周旋。30年代初始收徒传艺,弟子甚众,多怀 绝技。名徒有万籁声、郭凤岐、陶良鹤、李丽久、胡亚夫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居长沙,任湖南省军政委 员会顾问、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政协委员o晚年练辟谷功,并继续 传授武术。德高望重,饮誉武林。1953年因旧伤复发,咯血而逝。
王子平
王子平(1881—1973
年),字永安,回族,沧州市义 和街人,绰号“千斤王”,是 饮誉中外的著名武术大家。
沧州尚武之风甚盛。王 子平生于武术世家,祖父以 “翻杠子”闻名遐迩,父亲王 福宏有“粗胳膊王”之称。 父辈们由于练了几辈子武还 是家贫如洗,便想在王子平这一代改一改家风,认为那样或许家境 好起来。母亲是个豁达之人,倒同意孩子练武,认为练好了武艺不 会没饭吃的。于是,他便去拜师学艺。谁知,人家却不肯收他,有的甚至说他是“挨打的木头”,是不堪造就之材。这下子可把他气 坏了,他发愤一定要练出个样子来。
那时,他才七八岁。人家不教,他就偷着学,偷着练。自己挖 沟、挖坑,以此来练习跳远和蹦跳。随着沟的挖宽,坑的挖深,他的 功夫也日见长进。他嗜武入迷,拿大顶、站梅花桩、举硬子、打沙 袋,硬功、气功,什么都练。就是早上洗脸,他也不放过练功的机 会,盛满水的木盆放在地上,他只手伸进去,先拿会儿大顶,然后再 洗脸。晚上上炕睡觉,也不卖分守已,而是窜上跳下,用以练习蹦 跳和轻身术。
他每天起得很早,有时二更天起床,顶着满天星斗,在万籁无 声的寂静的环境下,心神贯注地练功;有时五更天起床,踏着遍地 露水,吸着新鲜空气,一直练到旭日东升。这就是古人讲的练“北 斗功”和“露水功”。烈日炎炎的盛夏,别人打着扇还嚷热,而他却 穿着衣服在烈日下练功;冰天雪地的严冬,别人守着火炉取暖,而 他却脱去外衣,在露天地里打拳。他还常顶着狂风,跑到城墙上练 轻身法,跳进激流,到运河里去研究水性。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他 都注意观察体会,领悟健身技击之道。
王子平不但练功用心、刻苦,而且十分注意虚心向各派名家学 习。在沧州,他曾拜沙宝兴、马云龙为师习滑拳;在山东,他曾拜鼎 鼎大名的杨鸿修为师习查拳。他不辞山高水远,到处登门求教,博 取众家之长。对别人的技艺,哪怕是点滴所长,他也不肯放过。有 时人家不肯传授,他就以祖传技艺作为交换条件。常年累月的练 功、学习,使他这块“挨打的木头”成了名冠武林的“千斤王”。那 还是1900年,冀鲁一带兴起义和团运动遭到了八国联军的镇压。 王子平因“拳匪”之嫌逃到济南府避难。济南是有名的泉城,处处 有泉境奇观。一天,王子平正在柳园喝茶,看到一群茶客围着一个 “水推磨”看热闹。那水磨飞转,似车轮一般,旋力很猛。王子平 看得出了神,手头觉得直痒,脱口说了句“我可以捋住它,叫它停止转动!”旁边看热闹的人听了,有的撇嘴,有的暗笑,有的用一种 鄙夷不屑的目光斜睨他。看到人们这种根本不予置信的神态,王 子平气儿来了,他拨开众人,上前两步,双腿一叉,来了骑马蹲裆 式,身略前倾,气沉丹田,一伸手,一把就把那个正在旋转的石磨拉 住了。这一把,足有千斤之力,看热闹的人都被镇住了。从此, “千斤王”的大名在济南叫开了。
1918年9月,沙俄有个叫康泰尔的大力士来北京“献艺”。 《顺天时报》连日刊登广告,对康泰尔进行了“武功盖世,名震环球 ••…•自古未有之大力士”的肉麻吹捧。这一狂吹乱捧有辱我民族 尊严的广告,激怒了中华武林义士,当时,公开提出要与康泰尔比 武者就有二十余人。
康泰尔胆怯了,以“该舞台地方狭促,恐有性命危险之处”和 “未得各该国领事之准许”为由,拖延比武。后来,在“欲与较量者 多”压力下,才决定从9月14日至16日,把“假座中央公园开万国 赛武第二次大会”会场设在五色土。9月11日,北京的报纸披露 了康泰尔在五色土摆擂台的消息。津沪等地武林义士李存义、韩 慕侠,以及“某僧”等武士应召赶来,迎击洋力士挑战。
正当双方决心一搏之际,崇洋媚外的段琪瑞卖国政府害怕了, 它以“双方比赛武力必危及生命”为由,派员阻止武力比赛,仅“许 其各自演出所能之武技而分优劣可也。”在北洋军阀政府的直接 干预下,“赛武会”改为“演武会” O
时王子平正在北京军队中供职,教授武术。他得知康泰尔举 办“赛武会”的消息后,决心迎击这个洋力士。
后来,北洋政府出面阻止比武,他也并没有被吓倒,而是在9 月14日康泰尔登台表演第一天,带着跟他学武的军人,“便服布 置台前,康泰尔出,王君一跃登台,甫交手,康已倒地,时会场呼噪 哗声大作,康就地爬起,不知潜匿何许矣! ”“康大败,昨日遂不敢 再登矣!”武史学家唐豪先生的《国技大观>,1918年9月16日的《晨钟》及同日的《顺天时报》对此事均有记述和报道。1921年,又 有一个叫沙利文的美国人结伙来到上海摆擂台。主要成员有美国 的乔治(体重295磅)、德国彼得(体重305磅)、美国的丁柯尔等。 他们自恃阵营坚强,无可匹敌,气焰极为嚣张。他们打出“万国竞 武场”的旗号,并在报上出示悬赏,说凡能打上他们一拳者赏洋五 百,如把他们打翻在地,赏洋一千。这一切,激起了当时不少炎黄 子孙的无比义愤。有的同胞,自动捐款物,支持武术家们为中国人 争气,为国争光。上海武术界更觉得不打败这批国际流氓,气愤难 消。于是,大家推举王子平去打这个擂台,并议定,如有闪失,一切 身家后事由上海武林同道承担。王子平什么价钱也没讲,慨然应 允。于是,双方在合同上签了字,并说定次日正式比武较量。外国 经理提出,为了表示双方的友好和诚意,请比武者在场上向观众讲 话。王子平走上讲台,正要讲话,这时身后忽然窜出一彪形大汉, 冲王子平就是一冷拳。王知对方净些无耻之徒,对此暗算心里早 有提防。他一闪身,把冷拳躲过。那家伙一拳没打上,回身又是一 拳。这下子把王子平惹恼了,他避开来拳,顺势飞起一脚,把那家 伙踢翻在地,随后又还报他一拳。“万国竞武场”的友好诚意,就 这样被一顿拳脚代替了。
当晚,“万国竞武场”送来一张纸条,声言合约无效,比赛取 消。还说,那个打手不是他们的人。王子平岂肯甘休,他托人带口 信给沙利文,说“你们不赛,我一定要赛,不见输赢决不罢休! ”那 帮国际流氓见势不妙,马上溜之大吉。不可一世的“万国竞武 场”,就这样在上海昙花一现,随风凋谢了。
1922年,著名画家齐白石挥毫写下了“南山搏猛虎,深潭驱长 蛟”的条幅,赠给王子平,称赞他那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纯熟的技 艺、深厚的武功。
李瑞东
若是在天津武清县提起“黑风大侠”鼻子李的名号,那可真的 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李大侠真名叫李瑞东,清末武清县城 关(老县城)人氏。因面肤黑,武功内外兼修,因来去轻快,所以江 湖人送绰号“黑风大侠”。因美中不足是个塌鼻梁儿,又名“鼻子 李”,本地人都尊称他为“鼻子爷” 却说这日方好是城关集,人们熙熙攘攘买卖之声络绎不绝,好 不热闹。这会儿只见城西牲畜市栅栏门前一人高声叫道:“诸位, 若是今天有想买牛的您算来着了——请各位入眼,看我这头牛,刚 好六口,正是壮年。说起拉犁种地,那是绝对的好活……”这位将 他的牛夸得是天花乱坠。有确实是想买牛的,也有的是好热闹的, 不禁都将目光投了过来。但见这头牛,毛亮、体壮,身长九尺开外, 宽处四尺有余,确实算得上是头好牛。人们不由得围拢过来,你一 言我一语评头论足不止……
这汉子一见此情景更上了劲:“各位,若非家中急着用钱,你 就是打死,也舍不得将它卖掉,不是我吹,这方圆百里还真没有比 过它的,拉犁种地不用讲,若是拉上个万八千斤货物,那可说是行 走如飞!人都知道这世间有千里马却不闻也有万斤牛之说,看见 了吗?我这头正是'万斤牛’!”众人都不由得“哄”地一声大笑起 来。这会儿听得一人道:“别吹了,说实话,你到底想卖多少钱 吧! ”卖牛汉道:“三十两银子少一钱不卖。”
正这时,听得人群之中一洪亮声音道:“卖牛别吹牛,你方才 讲这牛拉上个万八千斤货物行走如飞是吧?”那卖牛汉答道:“正 是! ”这人又道:“依老夫看来,就连老朽一个人它也未必能拉动 啊! ”卖牛汉听完这话有些恼怒,于是将这人仔细打量。见这位年 纪在六十开外、中等身材、上下一身布衣,重眉星目,可惜是个塌鼻 梁子°打量完这位,卖牛汉觑着眼一副不屑的神态,酸声酸气地 道:“这位大爷,不知您早上吃嘛没吃嘛。我这牛拉个万八千斤货 物当全玩儿,拉您一个人拉不动?这不存心拿我开涮吗!”
这老者道:“凭我这一大把年纪怎么会寻人开心呢?我说这 牛拉不动我自然拉我不动。”此刻早气急了那位卖牛的汉子,高声 叫道:“各位,这大爷的话可都听到了?”众人应道:“今天我豁出去 了,大爷,如果今天我这牛拉不动您,看见了吗? ”说将手向旁一指 道:“连那辆车带这头牛我分文不要全归您老! ”老者听后笑着道: “此话当真? ”卖牛汉道:“有这许多人为证,与您玩笑不成! ”老者 收回笑脸道:“好!今天老朽就献回丑。这样吧,老夫也不欺你, 若是你这牛拉动我半步,我予你双份银子。”说罢将腰中足足百十 银子亮与众人,观众见状是齐声叫好。
此刻再看那卖牛汉,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笑意,暗道:怪不得 早上一出门喜鹊便迎头叫,原来今天要发笔大财!想到此处,兴奋 得高叫一声:“好!诸位,今天请给小的做个见证。”说罢拱手向众 人道了声谢,即刻三下五去二将牛套上车。这位长者也双手抱拳 道:“烦劳各位作个公证!”旁观众人见这会儿玩了真的,倾刻便让 开场地。但见这老者箭步走到车后,微闭双目、气沉丹田“嗨”地 一声低喝,下蹲马步左手按住左膝,右手搭住车的后梁道了声: “请! ”卖牛汉心里道:“无需叫这牛使出全力,若将这老头弄伤了 也是麻烦事。”想到此,于是喊了声:“驾! ”右手仅用五分的劲向牛 的后身拍去。这牛听到主人的指令便向前拉。卖牛汉本以为这一 下银子是赢定了,却万没料到那老者拽住这车竟然分毫未动。众 从见此异口同声大叫:“好!”那老者向卖牛汉微微一笑。再看卖牛汉这一回已是满面通 红,后悔方才错打了主意,羞怒之余将左手赶牛鞭递交右手高喝一 声:“驾! ”右手用全力向牛的后身抽去,但见牛背倾记间现出一条 血缙。这牛吃这重重一喝一打知道主人是急了眼,不怠慢,立即用 尽全力向前便撞,可这车却似重如泰山,依旧是分毫未动,此刻观 众叫好之声如雷鸣一般。
这里的叫闹之声惊动了半个县城,这时的观众已是里三层外 三层将这里围了个水泄不通雨打不进。这会儿卖牛汉惊吓得已是 大汗淋漓,方知今日遇到了奇人,但并不甘心就这样将牛和车白白 输掉,于是左手牵拉缰绳右手扬鞭对牛猛打。但任他使出浑身解 数这老者牵住车就是分毫不动,半晌见那头壮牛已是淌汗如流,任 主人如何喝打是再也使不出力来。再看卖牛汉也是筋疲力尽,一 屁股瘫坐在地。见此,老者道:“这位兄弟,输也不输?”卖牛汉有 气无力地答道:“大爷,小的……认输了。”但见老者收功敛气面色 丝毫未变,于是向周围观众抱拳道了声:“献丑了!”说完走到车前 牵牛便走,却未料到这卖牛汉耍起赖来,双手抱住老者小腿不放, 告饶道:“大爷开恩,大爷开恩啊!我一家老小全靠它养家糊口 呢!请大爷……”
正此刻,听得人群之中一人高声叫道:“李大侠手下留情! ”但 见一人双手拨开众人走近前来向这位老者躬身施礼道:“李大侠 请了!”于是低头向这卖牛汉道:“这位兄弟,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你可知这位大爷是谁? ”卖牛汉道:“小的确实不知! ”来人提高声 音道:“诸位,这位大爷就是名满京津两的黑风大侠鼻子爷! ”卖牛 汉听后惊得是倒头便拜,连声道:“鼻子爷高抬贵手……”鼻子李 将他扶起,哈哈笑了几声道:“非是老夫要占你便宜,方才见你吹 牛太甚又要价太黑,故而开玩笑罢了。这样吧!牛和车我可以不 要,不过……”说罢,将左右脚分别抬起,这下众人好一阵惊叹 ……原来脚下一双崭新的鞋光光的,只剩下了两个鞋帮儿,鞋底早 在刚才与牛较力之时磨得没了形。见此,出来讲情的那位对卖牛 汉道:“你这汉子好不知事!还不快去给鼻子爷买双新鞋换上?” 卖牛汉听后如梦方醒,慌忙应道:“是,是……”于是赶忙量完鼻子 李脚长,拨开众人向附近鞋店跑去……只一会儿将鞋买来,央请鼻 子李换好,正欲下拜鼻子李一手扶住道:“免了,免了! ”说罢带着 笑声扬长而去……
铁桥三
铁桥三,广东南海县人,有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三,故叫“铁桥 三”,生于嘉庆、道光年间,是十八世纪末与十九世纪初的人。铁 桥三自小爱好武术,当时有个少林寺中的觉因和尚,打得一手好洪 拳,是洪拳中的巨子,誉满大江南北。铁桥三拜他为师,很恭敬地 侍候他,在他的指点下,又能刻苦练功,受到觉因和尚的赏识,连衣 钵都传给了他。
铁桥三以桥马沉雄称著,臂力过人,马步稳实,他把臂向两侧 伸开,能挂起六条大汉子,步行数十步而面不变色。人们佩服他的 臂力,所以叫他“铁桥三”。时长日久,却把他的真实姓名忘掉了。 铁桥三是个洪拳老手,擅打一套铁线拳。扎起马步来,四平八正, 稳如泰山。时间久了,加上内功发劲,脚下的四方阶砖,就会慢慢 绽开裂缝;地板也会慢慢地陷下去。面对这个奇迹,观众不觉地都 吐出舌头来,惊叹他的功夫成效到这样程度。
有一次,他去赴友人的宴会,座上有个叫胡海的教头,想把铁 桥三打败,以显示自己的本领,还没散席便请铁桥三较量。当下双 方摆开阵势,铁桥三取守势,只用双手招架,使胡海无计可施。铁 桥三看准机会,三一进马,便破他门户,再把手一挥,胡海便扑倒在 地。胡海还不死心,来一个“黑虎掏心”直取铁桥三。谁知铁桥三 早有防备,闪身避开铁爪,一个“龙马扬蹄”把胡海踢个四脚朝天。
众人哈哈大笑,胡海满面羞愧,但无可奈何,只好悻悻离去。 众人里面走出胡海的师弟,假装上前扶铁桥三入座,想出其不意将 他掀倒,但铁桥三像座铁塔,纹丝不动胡海老想报复,他找另一个武功高强的教头马南,说铁桥三在 背后骂马南是一个肥猪,不堪一击。马南暴跳如雷,想去找铁桥三 算帐,胡海忙上前献上一计,马南听后吩咐依计行事。
这天,有个人来找铁桥三,说是马南派他来请铁桥三去赴宴的,并呈上马南亲书的请贴。铁桥三与来者交谈时,觉得那人神色 紧张,语无伦次,心知有诈。他跟来人上路,到了江边,只见一只小 船停在那里,有个船家模样的人立在船尾,来人请铁桥三快些上 船。铁桥三上了船,见这条船甚为可疑,便暗发功力,只见船头慢 慢下沉,一会便没入水平线下了。忽然铁桥三听见耳后有风声,将 身一侧,抬起一脚,那人掉下江去,原来是那个送请帖的人。铁桥 三哈哈大笑,一个鸥子翻身飞上岸,回头看时,那只小船已在江中 底朝天了。原来,胡、马二教头想欺铁桥三不识水性,企图骗他上 船,让他在水中出丑。这时只见二位教头从江边大树走出来,齐向 铁桥三拱手,表示折服。当下,胡、马二教头在附近找了个酒店,设 宴向铁桥三陪礼。从此,铁桥三更加出名了。
黄玉
黄玉,光绪年间广东武术名家,以技击著名,足迹所至,威震海 外。他就是新会县的黄玉。他个儿不高,身材瘦削,圆圆的脸蛋, 眉目清秀,象个白面书生。人们管他叫“靓仔玉”。他从小学习武 艺,练就一身绝技。拳术、器械、硬功、轻功,造诣高深。双手硬如 钢,腿上有功夫,一双明阳锁子腿尤有独到之处。两丈高的围墙一 跃而上,少林花拳、伏虎拳、罗汉拳打得生龙活虎,无懈可击。他的 六点半棍舞动起来,十条八条大汉休想去碰着他的一根毫毛。黄 玉这般身材貌相,理该温雅文静,胆怯怕事才是。可是恰恰相反, 他是个烈性子,好勇斗狠,尤爱行侠好义,遇事抱打不平。他年轻 时跟随叔父到新加坡谋生,当时有个恶霸绰号叫“下山虎”的,自 恃力大如牛,作恶多端,靠敲诈勒索营生,华桥同胞都对他恨之入 骨。一天,他竟然欺负到他叔父的头上来了,黄玉忍无可忍,奋起 还击,三拳两脚便把他打死了。“杀人赔命,欠债还钱”,他受到当 地政府的追捕,无法栖身,只好逃回广州来了。
姚大宁
中国的武科考试始于唐朝,是武后二年(686年)首创的。《少 林拳术秘诀》里说,高要的禁九仪,“是以武科出身”的。可见,广 东的武科考试,起码在明朝就有出现。据《清代科举考试述录》所 载:“满清嘉庆六年(1801年)辛酉科武状元,为广东姚大宁所 得。”姚大宁是广东南海县人,当年二十九岁。他在殿试时,经过 马射、步射、开弓、舞刀等考试,都名列前茅;后默写《武经》等目, 成绩优良,高中武状元。他体魄强健,精力充沛,不仅武功深厚,还 写得一手好字,他于对策中写下一篇一千多字的文章,对武略有卓 越见识;而且词藻华美,颇有文气,一时传为美谈。
霍元甲
霍元甲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武术大师,人称“津门大侠”,在国 内外享有盛名,他的事迹在天津曾被人们传为佳话。
霍元甲,字俊卿,静海县小南河村(现天津西郊)人,生于1868 年。其父霍恩弟,武艺超群,常出入关东,为客商保镖,在武林中颇 有声望。
霍元甲幼年身体瘦弱,常受乡里顽童欺负,在弟兄十人中也常 被取笑。霍恩第心中大为不悦。他怕有损家风,便禁止霍元甲练 武,而让他去读书。这大大刺伤了性情刚毅的霍元甲的自尊心,他 便偷着练武,暗中和兄弟们比赛。小南河村有个枣树林子,是一块 坟地,平时人迹罕至。霍元甲每偷偷向父亲和兄弟们学个三招五 式,便到枣林深处练习,边练边揣摩。夏天一身汗水,冬天一身风 霜,进步很快。后来,他练武的事被父亲知道了,遭到了一顿训斥。 但霍元甲决不半途而废,他答应父亲不与任何人较量,不丢霍家的 面子。
1890年的秋天,霍家来了一个武林好汉,说是久仰霍家“迷踪 艺”的大名,其实是来比武。言语之间,他侮辱了霍家父子,霍元 甲三弟元卿与之较量,哪知三个回合便败下阵来。霍恩弟正要亲自上场,只听一声"看我的!"霍兀甲旋风般地J跃而出。老人家 一看是他,气得不得了,但拦阻已经来不及了,两人已经动起手来。 只见霍元甲进攻如闪电,站马步稳如基石。只几个回合,霍元甲趁 对手收腿未稳之际,俯身一腿扫去,对手一下子跌倒尘埃。霍元甲 一步向前,抓起对手扔出丈余远,把对手的腿摔折了。这出人意料 的一幕,使大家又惊又喜。霍元甲“武艺高强”的名声也传扬开 去。
1895年的腊月,霍元甲挑着一担柴到天津卫去卖,这时他已 娶妻生子,日子过得有些窘困。他的柴担可与众不同,一条特制的 榆木扁担又长又厚,柴担足有三、四百斤,可他挑着却轻松自在,这 使行人议论纷纷,赞不绝口。
霍元甲来到西门外的西头弯子,生意还未开张,便有“混混 儿”前来要什么“过街钱”、“地皮钱”,两人由口角到动起手来。 “混混儿”哪是霍元甲的对手,他当众出了丑,便一溜烟地跑了。 一会儿工夫,一伙“混混儿”拿刀枪棍棒前来报复,霍元甲见势,也 抽出扁担严阵以待。等到那一帮人包围上,他突然大喝一声,挥舞 扁担左突右刺,前扫后抡,只听见风声呼呼响,“混混儿”们手里的 武器也纷纷落地,接着,他又来了个“古树盘根”大扫膛,把扁担冲 着“混混儿”们抡了一圈,“混混儿”们哇哇大叫着抱头逃窜。时间 不长,又来了四十多人,把霍元甲团团围住。霍元甲也红了眼,他 把扁担“咔嚓”一声断为两截,一手拿着一截,准备应战。就在这 剑拔弩张的时候,忽听到有人大喝“住手! ”原来是“混混儿”的头 目冯掌柜到了。他把霍元甲邀入家中,设宴款待,并想让他接手脚 行,维持这块地盘。霍元甲答应回去和家人商量再定。
第二年的春天,霍元甲因生活窘迫,便到天津卫投奔了冯掌 柜。他接手脚行以后,陆续取消了勒索农民和商贩们的“苛捐杂 税”,招致了脚行里的“混混儿”们的不满。此后,他辞去了脚行的 差事,来到北门外竹巷怀庆药栈做了搬运夫。
一天,药栈进了一批生地,每捆重五百斤。有一个大汉想和霍 元甲较量较量,便一个人扛起这五百斤重的生地捆,一连扛了三 趟,然后当着众伙计的面说:“霍师傅,人们都说你武艺高强,力大 无比,今日你何不当众哥们的面露一手,也让我们开开眼。”霍元 甲早就听说他在栈里依强称霸,便想借此机会扫一扫他的威风。 于是,霍元甲向他笑了笑,找一最粗最沉的木杠,挑起两大捆生地, 不慌不忙地走进库房。伙计们见他力挑千斤,无不咋舌喝彩,那大 汉羞得满面通红,第二天就离职不干了。过了不久,又出了一件 事,一天早晨,怀庆药栈的伙计去挑水,只见两个大青石碌礴斜靠 立在井口上。那形势,稍有触动,碌礴便会坠入井中Q伙计无奈, 只好回去请霍元甲。这时,井台周围已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霍 元甲来到一看,笑着说:“这人真有本事,我佩服他,这分明是冲着 我来的。”说着,他来到井台,猫上腰来,用两手捧住碌晦,只听 “嗨”的一声,就把两个碌晦同时推出去。围观的人齐声喝彩。后 来,霍元甲才知道这事是北京源顺镖局的人干的。这几件事,更使 霍元甲名声大震,人们给他送了一绰号:“霍大力士”。
1900年初春,怀庆药店掌柜农劲亦趁活计不忙,邀霍元甲出 去闲逛。二人来到海河边,找了一个茶馆,边喝茶边聊天。农劲菰 曾留学日本,知识渊博,他常给霍元甲讲一些中外的事,使霍元甲 大开眼界,明白了不少道理,也激发了霍元甲爱国报国之心。二人 谈兴正浓之时,忽闻河边有一阵嘈杂之声,原来是运皇粮的船只要 在这里停泊。押粮的李刚跳上岸来,转了一圈,没有找到打桩的地 方,他有些着急,抬脚把一个席棚的立柱踢断了。席棚的主人是山 东逃荒的,靠炸果子为生,见席棚倒塌,便赶紧跑出来,向李刚求 情。李刚不容分说,扯掉席棚,把木桩尖头朝下,以臂做锤,打起桩 来。只见木桩一寸一寸地被打进地里,一下子惊动了不少的人。 那果子铺的主人跪求李刚给点赔偿,李刚不耐烦地一脚把他踢开, 在木桩上拴好缆绳,扬长而去。就在这时,只听霍元甲一声大喊: “那黑小子,回来!”李刚自恃是皇家粮船的保镖,怎把霍元甲放在 眼里?他回转身来,对霍元甲说:“混小子,你是活腻了,敢在太岁 头上动土! ”当他得知对面的就是霍元甲时,不由倒吸了一口凉 气。但他表面上不甘示弱,便说:“姓霍的,别不识好歹,这事你还 是别管的好了
二人言语不合,终于动起手来。霍元甲见李刚身手不凡,便使 出家传“秘踪艺”中的“闪步^拦掌手雷”的式子,跳到李刚的背 后,在其背猛出一“铁砂掌”,只见李刚朝前踉跄几步,“哇”的一声 喷出一口鲜血,一头栽倒。这时,船上的运粮官见保镖被打倒在 地,大喊大叫,叫人捉拿霍元甲。清兵把霍元甲捆了起来。农劲茹 急得顿足捶胸。他见当朝体仁阁大学士徐桐恰巧在此下船换桥, 便去喊冤。徐桐问明情由,慨叹霍元甲是条好汉,又得知霍元甲是 老亲,便让人放了霍元甲。
1900年旧历六月十八日,八国联军攻陷了天津。北京源顺镖 局的“大刀王五”在与洋鬼子斗争中惨遭杀害。霍元甲耳闻目睹 了不少洋鬼子血淋淋的罪行,这使他种下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 清政府的愤懑,他回家乡招众练武,以报效国家。
1901年,霍元甲三十三岁。有一天,他的徒弟刘振声拿来几 张广告传单,上面印着俄国大力士在戏园卖艺的事,声称:“打遍 中国无敌手,让东亚病夫们见识见识,开开眼界。”霍元甲看后拍 案而起:“真是欺人太甚! ”他立即带着刘振声赶往天津卫。
他们先找到懂外语的农劲茹,然后到戏园说明来意。戏园管 事久仰霍元甲大名,不敢怠慢,安排他们在头等席坐定,便去向俄 国大力士通报。戏台上的俄国大力士出场了,他身材高大,体壮如 牛,他先打了一套拳来活动浑身的肌肉,然后仰卧台上,两手各举 起一百磅的哑铃,双腿再夹住一个,在三个哑铃上放一木板,木板 上放一张八仙桌,四把椅子,然后有四名大汉上去坐在椅子上打 牌,而木板毫不动摇。接着,他又表演平卷铁板。他先拿一厚铁板 让人用大锤砸三下,铁板毫无变化,然后他运足力气硬是将铁板卷 成了筒。最后是断铁链。他把一条粗铁链一头用脚踩住,然后绕 身几周,另一端从肩上回过来用双手拽住,只听大喝一声,铁链咔 嚓挣断,落在台上发出巨响。这些表演,使台下的观众惊叹不已。 表演过后,他吹嘘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并扬言表演三天,“欢 迎'东亚病夫’的能者上台较量”
霍元甲哪里还坐得住,他一个箭步跳到台上,大声说:“我是 '东亚病夫’霍元甲,愿当众与你较量,怎么样?是君子斗还是小 人斗,随你料&!”俄国大力士怕当众出丑,便让翻译向霍元甲解释 说,他刚才那番话都是夸张宣传,为的是挣钱,请不要当真。霍元 甲再三叫板,他始终不肯比武,最后答应在报上承认错误,灰溜溜 地离开了天津。
1903年,武清李侍卫邀霍元甲比武。第一项是在空簸算的边 上走三圈。霍元甲此功不深,只走了两圈半便把簸算踢翻了,引起 了李侍卫和门徒的嘲笑。第二项是每人各击对方三掌。李侍卫第 一掌出击霍元甲没事一样,只是脚下的青砖裂开了。第二掌下去, 霍元甲纹丝不动,脚下的青砖成了小块。李侍卫不由倒吸一口凉 气,他拼出全身力气击出第三掌,只见霍元甲的双脚陷进青砖地里 三尺多深,而身体稳如泰山。霍元甲拔出双脚,微微一笑说:“老 师傅请了! ”李侍卫哪知他“铁砂掌”的厉害?只一掌,他就已经受 不住了,晃了晃,一头栽倒在地。李侍卫笑脸相陪,承认失败,并邀 霍元甲住下,以后再比。谁想他居心叵测,竟把霍元甲锁在小阁楼 里。霍元甲在天黑以后使出神力把铁窗整个推了出去,墙壁也塌 了一块,方才脱身。
1909年,上海来了个名叫奥匹音的英国大力士,在张园设擂, 并在报上大登广告,自吹自擂,侮辱中国人。当时上海苦于无人对 敌,便来函邀霍元甲前往。霍元甲一到上海,便也在张园设擂,并 在广告上写着“专收各国大力士,虽有铜皮铁骨,无所惴焉。”这在社会上立即引起了轰动。奥匹音感到事情不妙,便以一万两银子 做赌注要挟霍元甲,没想到胸有成竹的霍元甲一口应承,奥匹音不 得不签订了赛约。可是,在比赛的那天,奥匹音却再也不见踪影, 原来他已溜到南洋去了 Q日本柔道会得知霍元甲挫败英、俄大力 士,很不服气,便精选了十几名高手,来找霍元甲一试高低。霍元 甲先让他的徒弟刘振声上场,刘依照师傅的嘱咐,开始纹丝不动。 日本武士见状猛扑过去,抓住刘的衣服想把他摔倒,哪知刘的功夫 较深,日武士使出多种招数,都无济无事,刘连败对方五人。日领 队非常恼火,便亲自上阵与霍元甲较量。他自恃技艺纯熟,但一交 手便知道了霍元甲的厉害。他企图黑手伤人,被霍元甲识破,虚晃 一招,用肋急磕其臂,日领队骨断筋折。日方承认失败。
赛后,日方设宴招待霍元甲。席间,日本人知道霍元甲身患 “热”“疾”,就介绍一个叫秋野的医生为之看病。哪知服药后,病 反而逐渐恶化,仅月余,一代武术大师就含恨离开了人间o事后朋 友们把药拿去化验,才知是一种慢性烂肺药。这是日本浪人暗下 了毒手。
霍元甲卒于1909年1月14日,年仅四十二岁。国人闻此噩 耗,无不深感痛惜。霍元甲逝世后,他亲手创办的“精武体操学 校”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墓地在上海北郊,碑上刻有“大力士霍 元甲之墓”。
1910年,在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体操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精 武体育会。该会成立十周年时,孙中山先生亲自题赠匾额,书写了 “尚武精神”四个大字,并担任该会的名誉会长。
霍元甲被日本浪人暗害后,霍妻王氏抚养着两子三女艰难度 日,于1960年去逝,终年九十一岁。霍元甲的遇害,给霍家带来极 大的悲痛,集家仇国仇于一身的霍元甲次子霍东阁即随叔父霍元 卿前往上海,扶持创办不久的精武体育会,志在强民强国。经几年 苦心经营,使精武体育会的威望日益提高,全国许多地方都成立了分会。
1919年,霍东阁应精武广东分会邀请,前往广州任教。在此 期间,他得悉旅居南洋的华侨也在筹建精武体育组织,不胜欣喜, 便于1923年携侄子霍寿嵩前往印尼组织、宣传精武体育组织,得 到当地人民的赞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积极组织反日活动, 被日本宪兵逮捕。
1956年,霍东阁逝世,许多华侨组织联合发出讣告,悼念这位 客死异邦的爱国武术家。他在印尼遗有一子一女,现已加入印尼 国籍,开办制药厂。
霍寿嵩到达印尼后,随叔父在精武组织教习练武,后开设医 院,以行医为生。霍寿嵩生前曾写信给祖国的亲人说,树高千丈, 叶落归根,对不能重返故里引为憾事。临终前,嘱咐家人在他死后 把骨灰撒人大海,取水流千遭归大海之意。霍寿嵩妻子叶水娘带 着丈夫的遗愿,在1980年携子女回国观光。霍寿嵩有一子三女, 儿子霍公正继承父业,在印尼任中医骨科大夫。霍公正有两个女 儿在广州工作Q
霍元甲的大部分后代现在天津市,以小南河村为最多。他的 长女霍东清(1896年生)现还健在。他们至今还留有习武遗风,一 些后代使拳弄棒很有功底。
浏览1,5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