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技的胜负。武术无论从技术渊源、文化心态和伦理思想 上反映了它具有强烈竞争性的一面。从汉魏曹丕以蔗为杖与邓展将 军论剑,直至近代的“打擂台”,人们从比武中显示自身强大和战胜对 手的能力。即使是脱离搏斗“敌我”双方的套路演练,也是在寻求一 种英雄主义的豪壮气概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武术文明化进程开始逐 步走向体育竞技的胜负。把格斗术放置于竞技场上,在严格的规则 下力求避免伤害进行旨在胜负的比赛,是人类格斗术文明化的重大 进展。如拳击、击剑、摔跤、柔道等,旨在以速度、力量、技巧战胜 对方。
心理的较量。由于武术本身的内倾性所表现的中华民族重内、 重意、重合、重直觉的文化心态,使得武术的文明化进程有了新的发 展。武术技术、技法中的内涵,常常需要“反求诸事”的体悟,从反复 实践中方能得其要领。武术与其他具体的外在竞技不同,难以划定。 武术劲力是靠以意领气、以气催力来实现。手、眼、身、步形体动势是 内在精、气、神的反映,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内劲、内气、 内在意境,妙到令人玩味不尽、体味不尽,常常成为练习者体悟不止 的“终身武艺气即使在较武中,也由原来纯粹的嗜血格斗进化为心 理的较量,“较艺”超越“较技”。通过演练或“拆招”、“试手”以显示的 功力、道德、精神使对方心悦诚服,乃至结为同好
生态文明下未来的武术。竞技体育中的格斗运动比较血腥厮 杀,约规下的决斗使人类走向了文明化的新里程,这里既不是流血的 戮杀,也不是以生死为代价的决斗,而是以力量、速度、智慧来决定胜 负。.然而在工业文明时代,人们的竞争心态,最终导致了它追求金牌 带来的丑恶,甚至不惜以兴奋剂摧残身体。曾在屏幕上出现的一种 美国职业摔跤(Puleleis)是一场模拟厮杀角斗的对抗性表演,虽没有 危及生命,仍体现了工业文明下人们竞争心态演绎出的追求感官刺 激,一种极端利己、享乐主义的裸露。
当我们的丰富商品充斥了人类的物欲生活,当信息科技带来诸 多方便的时刻,人们是否意识到了人类在此环境中精神领域、道德领 域、情感领域中的缺失和空虚?人类的文明化进程该如何走?诚然 生态文明时代的提出,给人类带来了一缕新的希望之光,在这个憧憬 的生态文明时代,未来的武术是怎样?既不是杀戮的,也不是决斗 的,甚至也不是竞争的,应当是一种高度和谐、自然的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的主要标志,体现在三大“转变"上:一是生产技术的大 转变,即有害环境技术向无害环境技术的转变;二是经济观念与行为 的大转变,即从单纯追求经济目标向追求经济生态双重目标的转变; 三是自然观的大转变,即由天人相分到人天谐和的转变。由这三大 转变,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生态伦理观、价值观和生态文明观。生态文 明观强调,人与自然必须保持平衡、协调和统一,社会、生态、经济必 须协同发展。
在生态文明的社会,人类高尚的生活态度、文明的生活方式、科 学的健康理念,必将影响武术的存在形态。未来武术的变化,我们认 为主要朝三个方向发展。
自然的武术。人类追求生态文明是在寻找人的自然本性,它是 一种回归自然的最为“纯朴”的感悟,而并非是那种野蛮象征的搏打 厮杀。习练者不再过多考虑武术的格斗功用,因为格斗武术在生态 文明的社会已失去舞台。不去追求动作标准如何,不去图人前美观 和争夺金牌。他们仅用自己的肢体在书写内心的武意,随曲就伸,自 然而然。当你置身于旷野、园林、绿地等空气清新的大自然环境之 中,恬淡虚无,心旷神怡,用一种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心情去练拳, 以顺乎自然;用天人相通观念来行拳,让动作自然地流动,毫无牵扯 勉强,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无为的状态,体悟到圆、通的无碍妙境。
智慧的武术。武术长期积淀产生的武术格斗技艺,将演变为一 种智慧,成了“两两相当",却没有一点伤害。人们在玩“劲"和用“法” 中回味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财富。人们在兴致的演练与对抗的玩味 中体验武术的延年益寿之功效。
它通过假想、假设各种攻防的形态、变化出无穷尽的招数和凸显 神通的劲力,贵在出“巧”出奇,充满人类在攻防能力上的智慧。
对招法劲力的钻研磨砺,会带给人们一种无穷尽追求的乐趣,一 种精神上的满足可以作为一种修炼身心的终身体育。
艺术的武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艺术的精神,以超越功利的、发 自内心的、充满喜悦和感激的心态对待生活。艺术的武术使得习练 者自得其乐、自我完善,它培养人们一种生存境界,一种留恋往返、沉 迷陶醉的高峰体验。艺术的武术通过其表现技击性这一载体体现出 东方文化的艺术魅力。
将身体的无穷变化演绎为一种艺术,在攻防进退中充分展示个 人的想象,创造一种攻防的艺术形态,不仅千变万化,而且享尽形态、 节奏、神韵之美。
“艺术不是技巧的事业,而是心灵的事业。”通过艺术武术可以美 化、净化人们的心灵。
太极拳与推手很可能是未来武术的重要形式。美国人本主义心 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尤赛琴"(EUPSYCHIAN)的“工 程",他提出了在当今科技社会、商业社会、物质社会中寻求人类失落 的心灵美德,“表现出对西方人生价值的挑战,对东方生存智慧的借 鉴”。这种借鉴人们不妨可以在太极拳的自然运动中捕捉到人们追 寻的踪影。
太极拳以易学的太极阴阳学说为指导思想,以中国传统的整体 思维方式把握世界,是一个充满哲理的拳种,体现了传统哲学的普遍 和谐价值理念。太极拳继承了传统哲学的和谐价值观,强调练拳要 追求“一动无有不动"、“周身一家”、“牵一发而动全身”、“内三合,外 三合相结合”、“内不动,外不发"、由内到外总需完整一气等。讲究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使心、气、神的运行极其和谐。这些要求使人 在练习太极拳时,体悟到要达到“一动无有不动”、“周身一家”,必须 做到内外、形神都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它与生态文明观有许多共 同的地方。
-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观(松静自然、拳禅合一)。太极拳“道法自 然",人身为一“小太极”,自然为“大太极"。当你练完了一套太极拳, 到户外、旷野、树林、草地上,无拘无束地“全身处处毫无牵制”,“动静 作势、纯任自然”,呼吸自然,开阔心胸,“随天机动宕”,也无意追求蹬 腿有多高,架势有多低,姿势有多规范,以顺乎自然、天人相通的观念 来行拳走势,与大自然静静地交流、交融,将自己溶入大自然之中,天 人合一,生机无限,热爱自然、热爱人生之情油然而生。
它进入到一种几近于“禅定”、“涅槃”的理想境界,恰恰是未来人 类所追求的人的天真、质朴与自然。
人与人和谐的伦理观(随曲就伸,舍己从人)。在生态文明社会 里,人们聚在一起练太极拳,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环境,随着音乐舒拳 走势,或两两推手“随曲就伸"、“舍己从人",成为一种融洽感情、乐此 不疲的交流情感的活动。正如《大趋势》一书中提到的“每当一种新 技术引进社会,人类必然要产生种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产生一种 高情感”。太极拳以静心养性,动中求静的运动方式,作为一种高情 感活动是非常可取的。老年人、妇女平日较为孤独,有一种场合给他 们一起练拳、交流、说笑,相互尊重,其乐融融。太极拳以其绵缓斯文 的运动风格,尤其容易增加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的观念。有兴趣练太 极拳的人聚集一起,无欲无争,陶然往返,不失为凝聚人情感的“魔 杖",寻回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正直与善良。
人自身和谐的养生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太极拳和其他武 术拳种一样,在练拳中追寻和谐,上下,身步,手眼,内外,处处和谐, 可为“终身不尽之艺”,也就是人们说的“终身体育”,对老年人十分有 益。可以摆脱寂寞和孤独,天天练,天天有新感受,使人自得其乐、独 立自主、自我完善。
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的,是更重视内在的养气。“气"被中国 人视为生命之源,养生在于养气,养气必须修心,修心既要修德。人 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谋,才能恬淡自如,养好精气。用一种生存境 界抵御金钱、物质的诱惑。太极拳是一种意气运动,“以心行气”,“以
气运身”和用意不用拙力,是太极拳的一大特点。
太极拳在绵缓不断的运动中,把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人生 哲学连在一起,相互作用,把心态平衡、延年益寿、生活情趣融为一 团,兼而有之。太极拳对人类的特殊功效,才会得以充分的显现。
这种追寻也恰恰是对人一味地物质追求的一种抵抗,寻回人的 创造精神和审美能力,建立一种精神、情趣的信仰和追求。
因此,自然的武术、智慧的武术、艺术的武术方向是未来的武术 发展方向。养生法的追求将以自然武术为主;智慧武术则是一种对 武术技艺的无穷追寻,陶冶身心;艺术武术将是武术家和艺术家合作 的结晶,为人们赏心悦目。而太极拳与推手很可能是未来武术的重 要形式。它所反映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观、人与人和谐的伦理观、 人自身和谐的养生观恰与人类生态文明的向往和追求相一致。
浏览5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