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武术教育要高屋建饭,面向大众。武术不仅仅是身体素质 的锻炼手段,而且要成为培养教育人的方式。要充分利用好武术这一 教育资源,配合学校的多种形式,全面培养青少年、塑造青少年;同时 也要开发好武术这一文化资源,通过武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 神,尤其是在当代,物欲横流,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泛滥,作为传统文化 精髓的武术能否为国家、民族的兴衰发挥作用,能否屹立于世界文化 艺术之林,更好地为全人类的健康与进步服务,是我们应努力解决的。
弘扬民族精神中的武术教育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敌对势力对我国 实行“西化”、“分化”和争夺下一代的图谋,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面对日益开放的环 境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在中小学弘扬民族精神是党 中央提出的推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实施素 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 光大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弘扬民族精神需要载体,需要各门学科具体、适当的教育渠道, 并在不同学科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将民族精神内化为青少年 的精神支柱。那么,如何把弘扬民族精神纳入武术教育之中,通过武 术教学和锻炼来培育武术学习者或锻炼者的民族精神,就不仅仅是 学校教育的历史重任,也是武术教育的时代课题。
(一)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功能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支撑其走向 文明、走向进步、走向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伦理、品格、气质、心理等精 神因素的总称。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 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 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 的高度凝炼和概括,为我们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正确指南。
费孝通等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与灵魂(《中国文化 与全球化》)。因此,“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 人才有真进步”(《鲁迅全集•第3卷》)。
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的发展中,乃至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中从三个方面发挥出积极的能动作用。第一,民族精神具有凝聚作 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56个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国家的统一、 各民族的团结,要由这个共同的民族精神来维系;各民族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也要由这个共同的民族精神来凝聚。第二,民族精神具有支 撑作用。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前进发展的精神支柱,特别是当民 族生存的物质条件遇到困难、前进发展遭受挫折的时候,这种支撑作 用更为重要和明显。第三,民族精神具有激励作用。民族精神是鼓 舞民族前进的号角,是激发民族活力的动力,是校正民族志向的标 尺,是滋养民族品格的食粮。
总之,按照马克思主义精神的能动作用观点来看,民族精神这种 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推动民族前进的物质力量。我们 正在进行的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也支 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具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
(二)武术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 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 状况和价值追求,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兴衰#因为,我们的青 少年身处一个经济、科技发展的全球化时代,拜金主义对他们有极大 的诱惑力;世界范围的文化争夺,西方的强势文化对他们有很强的影 响力和渗透力;家庭的宠爱溺养形成的先天不足,不仅使他们容易自 私、任性,经不起挫折和苦难,而且也产生了价值观的迷茫、人文教养 的缺失、民族精神的淡薄。问题的严峻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以及学者的关注。如杨叔子院士指出,“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 打就垮;没有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气时代的责任最重要的就是要 以文化为源流和中介,赋予青少年以民族精神、高尚人格和优良品 德,树社会主义之魂,立民族之根。中国文化历来重视人文精神、思 想境界和道德品格,具有自强的力量、兼容的气度和灵便的智慧。因 此,加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可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发扬爱国主义,光大民族精神,具 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民族精神的教育要具体渗透到各门具体的课程之中,武术,作为 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之一,也承担着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需要 在武术教育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武术 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武术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武术,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在其发生发展中也渗透着中国传 统文化,受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对青少年来说,如何使文化的 传承符合青少年的特点,生动活泼,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为 他们所接受、所追寻,形成牢固的民族文化接受基础和思想道德基 础,应当探索多种教育手段和渠道。因此,深入地发掘武术内涵的民 族精神,并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则是武术理应 承担的历史责任。从文化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武术当代发展的价值定 位,把武术作为一种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资源,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 教育资源和手段,也是武术教育大有作为之处。
)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举措
利用武术教育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 “以学生为本",大力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浏览6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