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畲派功火阐私
南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游玄德
武当是全球瞩目的道教圣地、功夫祖庭。武当文化在历史 的长河中浩浩荡荡、扑朔迷离、薪火相传,备受万民敬仰,其 核心莫过于博大精深的武当武道文化体系。“武”其一指玄帝 真武,其二指武当功夫;“道”则包含老庄思想以及由武当派 祖师张三丰真人研创的丹道体系。武当文化是以玄天上帝信仰 为主体、以皇室推崇为背景、以民间广泛的朝圣为主流形成的 多元化文化圣典。宏大的建筑群体,尽展皇家气势,无以伦比 的风水布局与艺术风格,成为世界宗教史上辉煌的典范。武当 以其渊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铸就了天下第一仙山 盛世人文。武当是一个让世界永远瞩目的圣地,是一个让炎黄。
―、道通天地论太和
武当古称太和山,在道经中有所谓“抱阴负阳、冲气以为 和、保和太和”之论。和谐大道寓意其中,其玄机、其哲理藏于 山水之中,超于三界之外,深之可知。在武当的灵山秀水间既有 一柱擎天的雄壮超然,又有展旗峰下的王者之气,庄严隐秘的五 龙宫,仙气回荡,浑然天成的白马山太极洞,子午通透的浴马 潭、财神沟,九曲黄龙盘旋而居,丹凤朝阳回望元宝峰,玲珑别 致,再观奇绝之南岩,神奇的造化让人心生敬畏,这便是历代先 贤修真炼性之所、武当发脉之地。
二、武当派的历史渊源
但凡隐于太和修真之士,莫不受到玄武的仁威圣德的感召。 宋代徽宗时的隐仙张三丰真人便是一位慕“玄帝”之神威、接太 和之灵气、发自然之感悟、象形取义的得道高人,早已是家喻户 晓。据《明史》记载,张三丰“硕而伟,龟行鹤背,大耳圆目, 须髯如戟,寒暑唯一衲一蓑”。北方辽东人,自称为天师后人, 因其不修边幅,衣服垢敝,人称“张邋遢”。他的行为怪异,言 语深奥奔放,饮食无常,吃起紙有时一顿升斗辄尽,有时却 又几天或数月方始一食。隆冬卧于雪中,呼呼大睡,鼾声如雷。 善戏谑,旁若无人,读书过目不忘,遇事往往先知先觉。神机妙 算,曾预言“武当异日必大兴”。其登山如飞,一日千里,行踪 飘渺、游出无定,闲云野鹤之气超然物外,其神异之事多收录在 各种典籍中。张真人道法运用奇妙,神仙诗歌更是别于凡体,书 画自成风格,医术高明,道学渊博,又独得养生大法,精于内 功、点穴之术,独创秘传太极拳法、武当丹剑等。而故被宗教界尊崇为“武当派”的祖师。数百年来武术界精英辈出,但对武当 派却顶礼膜拜、倍加推崇,素有“南尊武当”之说。
由于武当秘传太极拳法是道家易经智慧的物化所为,修真之 士皆以得武当太极之术为养生延年之法宝而倍加珍惜隐秘。武当 太极拳法体用并重,性命双修,丰富的哲理,行云流水般的人体 艺术,全身无处不太极,无处不充满玄机的变化。其大开大合之 法如日月运行,进退似江海潮涌,随曲就伸,自在从容,细微处 又如绵里藏针、轻灵圆活、中定安舒。武当太极拳法是道家智慧 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武当山是武当派文化的集散地,也是闻名天下的道教圣地。 在武当隐修的著名高道中,有春秋时的尹喜,汉代的马明生、尹 长生,三国时的诸葛亮,南北朝的山中丞相陶弘景,唐代的药王 孙思邈、剑仙吕洞宾,五代的陈抟老祖,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等 等,均有大修为、大成就,声名显赫。
然而能够承上启下集其大成者,乃武当丹士张三丰祖师,从 丹道理论到功夫实修,自成体系,为内外兼修的武当派功夫奠定 了可万世传承的玄武法旨。据史料记载:张三丰人终南山途遇火 龙真人,传以内炼丹砂秘诀,独得养生归真大道。有人考证认为 张三丰祖师约在1620年得道成仙,算来活了近400年,卒年不 详。有史可查张三丰祖师曾在四川鹤鸣山修炼多年,后去青城、 峨眉、宝鸡金台观、汉中一带传法,因慕“玄帝”威名,云游至 均州太和山,隐修九年。明太祖久闻他的大名,曾连续几次派钦 差求访,诚请人皇宫指点江山,均无果。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 太祖诏求,请他赴阚,不见其人;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 遣胡模遍访张仙数载,终不可见。史料记载张三丰祖师为避皇室 官吏的干扰,曾两次死而人棺又复生,更使张仙声名远播。几代 皇帝求仙若渴访道之心载入明代多种史册中。
《三丰全集》书中有张三丰祖师人皇宫之说。书中大意是: 皇帝派使者在武当找到道总孙碧云真人,了解张仙之行踪,民间 多传说张仙常往来于汉中至太和之间,自编自唱道歌,或词或 赋,多为妙语,使人觉悟人生世态真理。孙真人为完成皇帝诏书 请张仙之命,向三丰祖师说明其意,张仙依然是清高飘逸,不应 可否。数日后答应去皇宫一游,让钦差先回京通报,然而张三丰 祖师却神秘地在钦差到京前出现在皇宫,群臣皆惊异。皇帝请张 仙上座,三丰旁若无人地唱着自编的道歌,忽然一片大雾弥漫, 雾散时,张仙不见其人。君臣始信有真仙。
天顺三年(14 59年),明英宗诰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 人”,并依据见到张三丰真人当时的形象,御制张三丰铜神像, 并建有遇真宫,以纪念供奉活神仙“张三丰祖师”。张三丰祖师 曾云游太行山、天台山、挂云山、嵩山、大别山、庐山、五雷 山、岭南诸峰、梧桐山、福泉山、四明山等,晚年隐居云贵高 原,不知所终。据云南大理、丽江有关人士介绍,张三丰就长期 隐修在苍山洱海、玉龙雪山中,也有说在巍宝山、无量山洞穴 中,传说众多。贵州福泉市文物部门介绍,福泉的文化就是张三 丰的文化。三丰祖师在福泉高真观礼斗祀天、神异之事多,并留 下二百多首神仙诗。福泉文物工作者王永祥已做了资料整理,对 研究三丰祖师其人及武当派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文史参考价值。
武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武当派的功夫。山因道名,道 因武显。武当派功夫的演化有二,一是众多史料记载:张三丰夜 梦玄帝授神拳,能御百丁;二是说张三丰祖师在阴阳洞中炼内功 时,常看到蛇雀相争,轻灵善巧,柔化圆转,并感悟其道家易经 阴阳互变、相生相克之理,结合八卦五行之法,创编了闻名天下 的太极拳法。
早期的太极拳法是道家动静相兼的一种养生方法,注重内气的运化与保养,并非追求外象的技击格斗。武术界盛传天下太极 出武当,武当太极甲天下。武当太极拳以其后发先至、以柔克 刚、冷打巧拿、以少胜多而名震武林,其冷弹劲、凌空劲的运用 更使武当太极独步武林。长期的演化使其成为修真练气、震山护 庙的传世武功秘技。历代传人弟子倍加珍惜隐秘。由于保守观念 的影响,传承极严,传人也较少,在近代由于社会动荡,学术界 误认为武当功夫已失传,纷争至今。
浏览2,54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