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派功夫的传承与现状
武当功夫分南北两宗,南宗以宁波张松溪为代表,其拳架为 四平式。北派以王宗岳为代表,其拳架为混元式。又有大小架之 分。在近代演化出来的太极拳分支众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法于 阴阳,合于数术,尽在十三势变化之中也。
所谓武当有十三势者,即捧、捋、挤、按、采、捥、肘、靠 八法,进、退、顾、盼、定五行也。太极八法变在离宫之上,五 行巧用在坎宫之下。八法以易经八卦中乾、坤、艮、巽,四斜角 与坎、离、震、兑,四正方为基本运动之法则。五行乃金、木、 水、火、土,对应步法中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之变 化。八卦五行合为十三式,并非十三个拳式招法。误人误传,学 武者须明辨,以免被人误导。
因为张三丰祖师对太极拳传播贡献巨大,后人都尊其为太极 拳法之祖师。武当太极拳、赵堡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 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等各太极拳流派都尊张三丰为祖 师,清末众多拳谱中都有论述其渊源。在各派太极拳传承中,不 论是拳论、宗谱都有太极拳传自武当张三丰祖师的记载。晚清著 名武术家孙禄堂《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说:“太极 拳发明于张三丰祖师,尽人知之。”又在其著作《太极拳学》曰:“故内家拳术,实与道家相表里,岂仅健身体、延年寿而已 哉!”可见孙禄堂深得太极拳之真谪。赵堡太极拳秘笈《太极秘 术》手抄本王柏青之序言曰:“余从师于温州张楚臣。”这些都 不用在此一一说明了。
三丰祖师的太极拳法在山内外流传数百年,形成不同风格, 各有千秋。在宁波府志书中记载部分传承情况,武当内家拳法、 太极之术,盛传于浙江温州宁波一带,著名者有温州陈洲同、宁 波张松溪。张松溪传四明山叶近泉,叶近泉传单思南,单思南传 王征南,王征南传黄百家,黄百家之后传晚清武当隐踪高道李昊天 真人,李昊天传王维慎宗师等。王维慎(通和)传给我(游玄德)。
我20世纪80年代出家武当山紫霄宫,宗武当山道教十三代 主持王通圣(王光德)为师,被师指定为武当玄武派第十四代掌 门传人。武当派以《真武本传妙经》为根,以张三丰祖师《无 根树》为本,其传承谱系录自《真武本传妙经》书中,通圣宗 师(2001年羽化)传《真武本传妙经》真本存藏于南武当山武 圣宫宗师府。我门下武当派的十五代传人弟子有紫霄宫陈理胜 (中国道学院首批研究生);武当山下田理阳(内家武馆馆长); 八仙观袁理敏(三丰武校校长);余理庭(武当山功夫艺术团主 教);刘理航、熊理斌(十堰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何理真、郭理 辉、陈理顺、梁理祥、吕理贤(广东武当会馆);肖理云(厦门 武当会馆秘书长);陈理展(香港武当会馆馆长);游理太(欧洲 武当功夫总会秘书长);游理瑞(英国南武当道教协会会长);周 理参(南武当山道教协会副会长);李理浩(黄岗会馆);林理成 (河北天台山)、解理政、游小龙、游尊龙(武汉会馆);林理宁 (宁波武当松溪武馆馆长);樊理光(苏州武当会馆秘书长);陈 理雄(太湖桃花岛武当功夫院副院长);秦理强(敦煌武当会馆 秘书长);李理魁、李理旭、彭理超、姚理欣、关理岭(北京会馆);郑旭明、陈庆(深圳武当会馆);林理泉(泉州);蒙理兴、 孙理翩、吴理忠(海南);赵明(安徽商会)。
浏览4,85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