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离港
1958年5月2日,李小龙在眹合道的某天台与蔡李佛派的人发生口角,并与一个 练过4年蔡李佛拳的年轻人比武。李小龙原打算适可而止,却不料对手来势汹汹,一 度将其逼至白线。当时规定,一方越过白线,就是输了。李小龙在这样的情况下疲于 应付,结果很快一只眼睛就被打瘀青了,这催生了他内心暴力的种子。结果那年轻人 不但被打晕在地,还被狂怒中的李小龙踢掉了一颗牙。
李小龙回到家,机灵的李振辉发现了这一情况,便嘲笑他成了“独眼龙”。何爱揄 赶紧给他拿了个热鸡蛋敷眼睛来化解瘀血。庆幸的是,刚从粤剧舞台退下来不久的 李海泉自始至终都没发现李小龙那只受了伤的眼睛。
李小龙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闯下大祸,那个被打伤的年轻人的父母报了警,警方 直接找到校长谈话,校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急忙通知何爱榆来学校。警方让何 爱榆签了一份材料,要她看管好李小龙,如果以后再犯,不排除拘捕他的可能。回到 家后,何爱榆与李海泉为了李小龙的前途而彻夜长谈。最终.他们痛苦地做出了一个 决定:让李小龙去美国读书、生活,换个环境或许能改变他的人生。
如前文所述,香港的黑社会势力猖撅,已经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习武之 人,也有不少参加了帮派或被帮派控制。如果卷人与有着黑社会背景的拳手比武,便 会在无意间得罪他们。张卓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著名华人探长父亲的帮助下.于 1958年圣诞夜坐船去了澳洲避难。他离开的那天,李小龙哭得很伤心。曾为李小龙 大嫂的香江才女林燕妮也在纪念李小龙的文章里提到了李小龙离港与黑社会有关:
他在美国出生,后回港,因为太顽劣,开罪了黑帮人物,他的妈妈唯有火速把他送 回美国避难。
李海泉夫妇早在1941年为李小龙申请美国国籍时,便对检察官做了如下保证:
李海泉:我到这来是为了给在美国出生的儿子李振藩确立美国公民身份……我 认为他生在美国是一件好事,那样他可以回来学习英语……我打算住到香港后,每隔
数年就向美国大使馆提供一张他的照片
何爱榆:我打算在他到了上学的年纪就让他回来上学……我打算在抵港后便向 美国驻华使馆登记他的信息,我也打算每隔数年提供他的照片给大使馆……
幸亏当时李海泉夫妇给他留了一条后路,否则如果李小龙继续待在香港,后果不 堪设想。根据《1940年移民法案》规定,住在美国以外的国家超过6个月的美国公民, 如果想重新加人美国国籍,必须提交自己没有加人其他国籍的证据。现在,李小龙已 经18岁了,应该行使公民权利并锻炼自己。
李小龙自知闯下大祸,也就对父母的这一决定没有任何异议。在剩下的那段日 子里,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老老实实地上学放学,回到家认认真真地做功课。18岁 生曰那天,一向爱写日记的李小龙在日记本上写了一个“?”。他在接下来的日记中写 道:
1958年11月30日:正在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当一名医生还是干别的?如果 是医生,那我必须努力学习。
1958年12月1日:学好数学,学习更多的英语(口语)。
在离开香港之前.李小龙需要好好想清楚,自己去了美国能干什么?他靠什么来 谋生?他的成绩一般,英语也不好.如何融人当地社会……这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始 终闲扰着李小龙和他的家人。为此,李小龙还在生日后不久便专门写信求助于他人, 以帮助自己决定是否往牙医或药剂师方向发展。同时,他开始去位于窝打老道的青 年会(现为香港城景国际酒店,位于窝打老道23号)补习基础英语及口语。
美国当时地广人稀,如果没有汽车,出行就极为不便。李小龙虽然于1956年12 月便获得临时驾照,但仍然认认真真跟随高超先生学习驾驶。高超先生回忆说,通常 一般人学会开车需要30小时.而李小龙只花了 7小时就学会了,他还偷偷地考了正 式驾照。
1957年11月22日.黄淳樑曾代表香港参加“港澳台国节大赛”,在占据了压倒性优 势的情况下轻敌,结果被对手当场翻盘,这对李小龙触动很大。在反复看了多遍影片 后,李小龙得出的结论是:咏春拳下盘不够灵活。于是在赴美前不久,李小龙找到了有 “武术活字典”之称的邵汉生师傅.来恶补北派武术。
在邵汉生的悉心指导下.李小龙在两个月零三天内,学习了“节拳”“功力拳”“北 拳基本功”(偏腿、连环撞、旋身跳跃)和北螳螂派的“蹦步拳”“八卦刀”“五虎枪”等北 派拳法及器械,这些都是精武体育会的基本武术套路。
李小龙当时以教邵汉生恰恰舞为交换条件学得这些功夫。据邵汉生回忆,普通 人需要几周才能掌握一套拳,而李小龙只用了三天就烂熟于心。但是,直到李小龙赴 美,邵汉生
连恰恰舞的基本舞步也没掌握。
除此之外,李小龙也不会放过任何向叶问讨教的机会。叶问通情达理,也尽量对 李小龙进行单独指导n]。
未念完高一的李小龙从父母手中得到的只是一张18天行程的船票,外加100美 元的盘缠。李海泉是个传统的中国人,平时板着脸,喜怒不形于色,但是在李小龙即 将动身赴美时,他却显得非常难分难舍。他曾不无担忧地说:“他身上只有1〇〇美元. 希望能撑下去。”
李小龙对于彼岸的陌生世界也倍感惶恐.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了。李振辉回 忆道:
在他接近离开香港之前的那个时段,他变得非常的忧郁。记得他将去美国前夕. 我们在一起玩游戏,正在开心的时候,他突然停下来看着我说:“好了,Roberu你知 道过几天我就会离开了。”他再次难过地看了看我就起来走开了。现在想起来,我感 觉到我们兄弟间手足情深。
1959年4月29日晚10点,李小龙于九龙仓码头,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巨型远
洋客轮,开始了他的美国之旅。
那晚,他的家人、亲朋好友都到场送他。依依不舍的家人们随李小龙登上船,一 直把他送到了座舱里。文兰因阑尾手术而没能去送他,但是调皮的李小龙依然对她
c 1]李小龙与叶问单独练习许久.且在多封写给友人.弟子的信件中均已明确表示自己已学完且熟练掌极叶 系咏春拳的小念头、寻桥、标指3个套路.其多次回港,拍下大量照片、彩像材料.相信全套木人柱法、六 点半棍法及八斩刀他都应接触过.至于熟练程度.笔者不敢妄下结论。在((截拳道之道》(T'AOo/JiTET fC[//V£ 00>中.存有李小龙亲笔手书••咏春派先师秘传总诀”“少林咏春派点眛图表”等传统武术秘法资 枓。笔者认为•若不是叶问视为衣钵传人或极其疼爱、欣赏,器重的弟子.是绝对不会得到这些门派之秘 密的,除李小龙外.据说只有叶准,叶正,张卓庆、梁绍鸿,郭富等寥寥数人才持有此类珍贵无比的第一 手门内文献,
恶作剧了一把。他将一张纸条托人送到了刚动完手术的文兰手里,上面写着:希望医 生把你剖开!
汽笛声响起,轮船缓缓开动,18岁5个月大的李小龙,站在甲板上,手中挥舞着彩 带,向码头上的家人、朋友们告别,就此踏上了新的旅途……
经过了 18天多姿多彩的漫长旅途,1959年5月17日,李小龙终于抵达了他的诞 生地,同时也是众多华人祖先的血泪之地——旧金山,这座城市还拥有海外最有中国 传统风格的唐人街。
1959年,李小龙在旧金山留影。
李小龙站在旧金山市政码头上,看着这座海湾城市,心底涌起一阵莫名的激动. 热血沸腾。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将在这里打开一片新天地。
前来接船的是李海泉的粤剧同行、好友关景雄,他带着李小龙来到了唐人街杰克 逊街654号公寓,安排他居住在2号房。对初到美国的李小龙来说,如何生存下去是个大问题。虽然身上有100美元,在 那时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也很唯支撑很久。于是他在杰克逊街655号的Gum Hon饭店(现为“御食园川菜馆”,Z .Y Restaurant,2008年开张,被称为旧金山及湾 区最棒的川菜馆)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做服务员。被伺候惯了的李小龙自然 无法适应这种被人呼来喝去的工作,只做了一周就辞职了。
李小龙喜欢与人比武,一到美国便多方打听周围是否有武馆。在关景雄的介绍 下,李小龙认识了西德尼•黄,他将旧金山的武馆向李小龙和盘托出。黄先生回忆 道,李小龙经常去这些武馆“参观”。他会指出他人的缺点,但这种举动往往在不经 意间就变成了踢馆。他也会在俱乐部内用咏春拳与其他不同门派的武者切磋,战绩 相当不俗。
关景雄发现李小龙非常喜欢炫耀恰恰舞技,便在斯托克顿街836号(前身是由孙 中山创办的少年中国晨报社旧址)为他开设了一间社区恰恰舞学校。李小龙以他那 精湛的舞技、娴熟的武技吸引了大量社区居民来此学习、观摩。严镜海(已故著名美 籍华裔武术家)的哥哥就曾见识过李小龙的身手,惊叹不已。回到奥克兰后,他曾将 自己所见一五一十地向严镜海讲述,半信半疑的严镜海当时就想亲自拜访李小龙,但 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成行。谁都想不到,他能对李小龙日后在美国武坛站稳脚跟,甚 至跻身全美顶尖武术名家之列起到巨大的作用。
根据美国法律,年满18周岁的美国男性青年必须到征兵局及本国各地的兵役委 员会进行登记。1959年6月16日,在美国刚住了一个月的李小龙便到美国征兵局进 行了兵役登记。
美国原本采用志愿兵制度,但是从二战期间开始.义务兵役制度取代了志愿兵制 度。美国国会多次延长了义务兵征召的期限。但由于征召对象数量过于庞大而无法 管理,于是征兵局延缓征召,并解释说“如果他们确有一个原因来延缓入伍,我们表示 热烈欢迎。如果他们没有什么原因来推迟入伍时间.我们会让他们寻找一个适当的 理由来支持他们这么做”。
6月19日,李小龙意外接到正在纽约曼哈顿演出的父亲打来的电话.于是他拿着 关景雄给他买的机票飞赴纽约。见到父亲,李小龙的头等大事依然是打听此处的武 馆。李海泉和老朋友们在和合中餐馆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午宴后.他的一位老朋友带 领李小龙到不远处的东百老汇大街“参观”了当地知名武术家麦宽师傅1:|3开设的螳 螂拳武馆。
在与麦师傅派出的一名练习了一年的学员做友谊交并以和局收场后,识货的
〔U麦宽.又名麦振宽,1927年生于广东台山,学过螳螂拳、少林拳、白鹤拳等多门武艺,为江西什林寺螳螂 拳第五代传人,并于1M7年在美国纽约、费城、明尼阿波利斯设馆授徒.因实在太年轻而受到当地武术 团体多#挑战.全胜而无一败绩,2012年病逝于美国,
李小龙在此处虚心地学了一个月左右的螳螂拳,也接触了一些非常实用的训练方法 及设备。这对他日后改良、创造出诸多新款训练设备有着较深远影响。
随着李海泉此次在纽约的演出宣告结束,李小龙也飞回了旧金山。但他觉得旧 金山唐人街的规模实在太小,又很嘈杂,实在住不惯,觉得自己应该去更广阔的天地 闯荡。李海泉也认为,这只“猴子”需要吃点苦头才会真正地自立自强起来,他更需要 知识的积累与熏陶才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于是,李海泉打电话给远在西雅图的好 友、粵剧界同行周少平与周露比,希望李小龙能得到他们的照料和适当管教。周氏夫 妇一口答应,随即向李小龙发出邀请。于是,李小龙离开旧金山,前往西雅图。
- 1周露比餐馆
周露比,原名马双金,出生于西雅图。她12岁时丧父,19岁时丧母。曾与一男子 有过短暂的婚姻。1943年,她与周少平结婚,两人一起迁回西雅图。1948年,两人合 开了广为人知的“周露比餐馆”(现已被改建为停车场)。凭借着独特的社交手腕、管 理手段和热忱助人的本性,一直热衷于推广中华文化并积极帮助侨胞的周露比,很快 就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所以,虽然餐馆位置较为偏僻,依然吸引了不少达官显贵 前来用餐,因而声名大噪,生意兴隆,当地媒体也多有报道,令她的地位日益水涨船
尚。
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戴着一副墨镜,西服革履的李小龙受到了周露比一家的热 烈欢迎。见到周少平,李小龙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叔叔,但是称呼周露比,只是“露 比、露比”的叫。周露比在惊讶之余,觉得无论是出于辈分还是礼貌,李小龙都应该要 叫她一声阿姨,谁料李小龙不屑地说:“你本来就不是我阿姨,我为什么要叫你阿姨?” 这让周露比在大家面前很是尴尬,好在丈夫周少平在一旁赶紧圆场,气氛才得以缓 解。
周露比安排李小龙蜗居在阁楼的一个4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里,负责他的日常膳食。
她先安排李小龙做打杂的,后来做传菜员和服务员,每天在餐馆内工作4小时 那时前来用餐的多数是中年白人以及他们的家人。李小龙遗传了李海泉的幽默基 因,谈吐举止很能吸引顾客,顾客们也很乐意与之交谈。不久后成为李小龙学生的斯 基普是唯一一名被允许进入餐馆参观阁楼的人,他也被允许帮李小龙做洗盘子、清洁 餐馆、拖地板等工作。对于李小龙的“小房间”,斯基普曾在采访中做出如下表述:
李小龙的房间其实就是一个“可进入式衣帽间”,大约不到4平方米。一半是他 的••壁橱式卧室”,位于上到三楼的楼梯部分。换句话说,因为天花板是楼梯的“阴暗 面”,所以他的房间大部分是向地板倾斜的。这就意味着他不可能在低矮的夭花板处 站起来……他的衣服总是叠得整整齐齐,堆放在地板和床垫上。其他部分是“正常” 的净空高度,但这个部分只有大约1.5平方米。在这里,李小龙用一个木质水果箱靠 着墙放着.充当临时桌子,坐在地板上的一个枕头上。挨着墙整齐地堆着一排书籍 (绝大部分是中文的)、一个背包、一些他的香港家人的照片.以及其他一些个人物品。 从天花板垂下来的一个无罩的电灯泡给这间房间提供光亮.离临时书桌只有1米的 高度。有一串长绳连在开关上•这样李小龙可以在夜晚关灯后从书桌翻滚到床垫上, 在黑暗中进入梦乡。
入住餐馆不久后,李小龙就让家人将木人桩托运至餐馆,装配完毕后安放在餐馆 后面的天井处,每日操练咏春拳,有时还会教店里的伙计们几招。由于练习木人桩法 会发出巨大的噪音,所以他只在特定的时间练习.每天花上二到四小时不等。和李小 龙同住在餐馆的杨九福是当地男青年会的主教练,李小龙曾与他切磋武技,学到了太 极、螳螂拳等传统武术。周氏夫妇早知李小龙习武,加上李小龙与她的子女自来熟, 亲密得像一家人,与伙计们也相处得不错,便没有对他的言行特别在意。此时的李小 龙仅仅将练习咏春拳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手段,从未想过以后会借此谋生。
周露比希望所有人都把餐馆当成自己家一样来对待,准时回来,认真做作业,用 心工作,波此尊重,举止得体。同时认为,以自己的行政管理手段和经验,眼前这个衣
[1〕李小龙在周露比餐厅工作是事实.但是周露比一家对此却看法不一。周露比到去世都对李小龙没有一 点好印象•甚至对此事断然否认。她的女儿谢丽尔•周认为李小龙以这样的方式来获取食宿,是一种 “交换”。她的儿子谢尔顿.周则在访谈中明确用了“work”一词•并说李小龙起初是打杂,后来做服务 员。
着随便,态度“轻佻”,干活不认真,一副少爷派头、吊儿郎当的李小龙即便不是对她服 服帖帖,也会比在香港时听话得多。谁料李小龙居然像一匹脱缰野马般难以驾驭。 作为一名女
强人,这样的结果让她很不爽。更要命的是,丈夫周少平对餐馆里所有的 年轻人都很宠爱,这经常让周露比在大家面前下不了台。周少平平曰里对李小龙也 颇多关照,也会主动向他问起武术表演的反响如何,这让李小龙对他颇有好感,但周 露比的管理手段让桀骜不驯的李小龙产生了抵触情绪
暴脾气的李小龙还和餐馆大厨发生过一次激烈的争执,大厨一气之下拿出一把 菜刀来威吓李小龙,李小龙毫不相让,立刻声称要给他一点颜色看看,这名大厨反而 退缩了,此后再不敢放肆。
1959年9月3日,李小龙正式入读爱迪生技校开始继续他的高中学业。不 久,李忠琛、李秋凤、曹敏仪三人一同飞赴美国留学,李秋源则留在家中操持家务。
据周露比的女儿,谢丽尔•周回忆,李小龙曾在西雅图的中央社区开设了恰恰舞 课程,邀请了她和她的女性朋友们去那里参观并教她们跳舞。而在谢丽尔就读富兰 克林高中时,李小龙曾在该校的演讲课上向班上的同学们介绍功夫并做了示范表演, 还曾在此补习过英语。
李小龙对于自己的武技很自信,喜欢炫技,即便是在与人讲手时也是如此。他喜 欢闭着眼睛(或蒙着眼睛)与人过招,以显示自己异乎常人的反应和敏感度。但是,李 小龙有一次就为自己的傲气买了单。谢丽尔回忆道:
我记得有一次有一群和他差不多年纪的家伙在后院吵闹,我想知道原因.于是我 过去看。李小龙说他闭着眼都能打败他们中的任何人。于是其中一个家伙和他打了 起来,并且闪到他的身后.打了他的后脑。李小龙发怒了,睁大双眼.飞快地出拳.直 到把这个家伙打得贴在了车库的墙上,像个影子一样滑落在地。这几乎就是在看一 部活生生的卡通片,李小龙在他身后大叫着“骗子”。这个家伙爬了起来,从大门跳进 他的车里逃走了。这是我所知道的关于他的唯——次打斗。
ci〕从相关照片及资料来看.起码在入住餐馆初期,李小龙和周露比相处得还不至于像后来那么糟糕。至于 双方曰后绝口不提彼此,又有林燕妮旁证李小龙•‘不愿回到周露比餐馆”,期_间发生了什么事.确实令人 疑惑。
〔2〕爱迪生技校,前身是1902年设立于美国国会山的百老汇高校,为未读完中学而已经成年的二战退伍军 人补修中学学业。196(5年9月改为西雅图社区学院。
2.2功夫小组
杰西•格洛弗13岁时因为自己的黑人身份被3名白人警察暴打一顿,他的牙齿 被打掉了一颗,不得不装了假牙。为了保护自己,他先后学习了拳击和柔道,还曾是 内陆帝国(指美
国华盛顿州斯波坎附近的发达地区,广及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第一 位有着黑带实力的柔道棕带冠军。
在听说李小龙之前,杰西曾看过一篇关于中国功夫的文章,上面介绍了几个非常 厉害的中国师傅,于是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旧金山,想在唐人街寻找愿意教功夫的 师傅,但未能如愿。他们又在奥克兰辗转找到了严镜海,想在短时间内掌握武术,但 严镜海婉拒了他们的请求,因为武术绝非朝夕之功。他们一无所获,失望地回到了西 雅图。不久,查理*胡(李小龙西雅图时期的弟子,因骑马时摔伤而英年早逝)就把李 小龙将与男青年会的功夫小组于8月中旬在西雅图海洋节
[13上做武术表演的消息 及时地告诉了杰西。
在和同样是柔道爱好者的好友艾德•哈特一起观看了李小龙的武术表演后,杰 西立刻像着了魔一样被吸引了。不久后,杰西打听到李小龙和他一同就读于爱迪生 技校,而且他所居住的餐馆离自己的公寓只相隔4个街区,便赶在李小龙之前,在上 学的路上踢电线杆,想引起李小龙的注意。岂料戴着黑框眼镜,穿着高帮鞋的李小龙 对他视而不见。于是,他径直走到李小龙面前,拦住他的去路并说明来意。李小龙犹 豫了一会,向杰西提出要求:必须要有一个无人打扰的清净场所,且训练时不能有其 他人在场,杰西给出了一个令李小龙极为满意的地点——他的公寓。
当天中午,两人一起在学校食堂用餐.杰西谈到了严镜海和他的英文武术著作, 这让李小龙感到很惊讶。放学后,两人一起来到离周露比餐馆不远处的一个拐角处. 李小龙简要地向他谈了武术的历史以及自己练习的拳种。然后要来杰西的地址,并 告诉他,自己在结束餐馆的工作后会直接去杰西的公寓教授武艺。两人道别后,杰西 立刻兴冲冲地跑回寓所,将李小龙要教他功夫的消息f诉了他的两个室友,两人明白 这件事对杰西的重要性,便识趣地离开了公寓。
〔1〕西雅图海洋节,始办于1950年。每年£!月末或7月初开始,8月初或8月中旬结東.跨度长达一个月。
当晚6点,李小龙来到杰西的家,大略翻阅了一下严镜海写的铁砂掌专著《唐手 功夫》(/^
0£/“77/<«叹仏心「<^),这也是杰西对于武术仅有的一点认识。接着,李 小龙开始教给了他小念头,从这一刻起,他成了李小龙的第一位美国弟子,也是李小 龙生平第一位弟子。杰西曾感慨地说:“成为李小龙的首徒是我毕生的荣耀和成就!”
一个月后,杰西将艾德和斯基普介绍给了李小龙。身高〗• 9米,曾是职业拳击 手,练习过柔道,有“芝加哥街斗王”之称,双臂能随意提起200磅(约90公斤)重物的 艾德回忆道.当他被引荐给李小龙认识时,也曾被建议就地切磋.他乍一出拳便被李 小龙压制,同时,李小龙一记“凤眼拳”已结结实实地抵在了他的咽喉上,这令他大惊 失色。
李小龙最初对于柔道并不了解,在成为李小龙首徒的当晚,杰西向李小龙示范了 他最拿手的柔道技术,并用自己最擅长的一招将李小龙扔了出去,结果李小龙的头差 点撞在距离床边仅几厘米的茶几上。多少年后,当杰西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依然心 有余悸.不过,这反倒激发了李小龙对柔道的兴趣。于是杰西带他去了一家柔道俱 乐部.向他示范了许多柔道技术,并将柔道黑带弗雷德•佐藤介绍给他认识,两人很 快就成了非常好的朋友。佐藤还经常去周露比餐馆与李小龙进行训练,李小龙非常 重视这门课程,在上课时特意穿上全套柔道服。在准备就读华盛顿大学时,还去参加 了美国80公斤级柔道冠军加藤修造开的班。进入大学后,李小龙得知,根据体育课 的要求,他要去学习柔道,巧的是,教柔道的老师正是加藤修造。李小龙所收的弟子 大多是带艺投师的,多少学过一些拳击或柔道,李小龙经常与他们一起训练,学到了 许多柔道技术,也买了许多的柔道书籍加以研究。
通过口 口相传,学员数量开始逐渐增加,李小龙萌生了开武馆的想法。大家认 为,开武馆最重要的就是扩大影响力,于是他们向校方提出在校内举办一场武术表 演。校方对这一提议很重视,在经过开会研究后,决定邀请李小龙和他的功夫小组在 “亚洲文化日”那天进行表演。
詹姆斯•德迈尔是一名退役的前空军重量级拳击冠军,因为退学服兵役的原因, 他必须补足学分才能从高中毕业,于是他入读爱迪生技校,与李小龙成了校友。巧合 的是,他们出生在同一天、同一家医院。
“亚洲文化日”那天,无事可做的德迈尔走进礼堂,坐在后排观看了李小龙的表 演,舞台上的李小龙表演了日后在《龙争虎斗》中广为人知的华拳中经典套路——“击
步三不落地旋风脚”,动作像蝴蝶飞舞般美丽而流畅。
李小龙的表演结束后,德迈尔来到后台,面对李小龙毫不讳言地对武术的实战性 提出质疑。李小龙很客气地要求德迈尔攻击他,这个请求实在太大胆、太自负了,让 德迈尔也吓了一跳:两人虽然身高差不多,但是德迈尔是前空军重量级拳击冠军,体 重102公斤,而李小龙只有70公斤左右。黄淳樑在李小龙离港前最后叮嘱他的一句 话便是“提防拳击手”。
德迈尔摆出了拳击架势,打出了一记前手刺拳,而接下来的事令德迈尔终生难 忘,他回忆道:
就一眨眼的工夫,他迅速出击,不仅仅是封堵我的出拳,还把我猛地拉倒在
了地上,缠住了我的右手,还封住了我的左手,我觉得自己像一块法国脆饼干,那种感 觉很奇怪。我无法动弹,连迈步都无法做到,别说踢腿了。他笑了,轻轻地拍了一下 我的前额,就好像在问“有人在家吗”,他放开了我,然后后退了几步。这就是我对李 小龙的印象,于是我立即加入了他的功夫小组,开始和大家一起进行训练。
对李小龙心悦诚服的詹姆斯•德迈尔当天便和勒罗伊•加西亚一起加入了李小 龙的功夫小组。
加西亚在李小龙生日那天送了他一支手枪,李小龙对此爱不释手。加西亚和杰 西还经常带着他去郊外进行射击训练。有时候李小龙也会把自己打扮成西部牛仔, 挎着枪,大摇大摆地来到斯基普家。他还经常从周露比餐馆的阁楼上打窗外的鸟,直 到杰西告诉他,在美国打猎是非法的,李小龙才作罢。斯基普也借给过李小龙一把柯 尔特半自动手枪。有那么两三年,李小龙非常迷恋射击。他还让斯基普拿玩具枪来 让自己练习躲避“子弹”的攻击,斯基普每次几乎眼看着就要打到李小龙了,但匪夷所 思的是.李小龙每次都能逃脱。
虽然李小龙将练武视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跳恰恰舞也依然是他的兴趣 所在。他经常和勒罗伊的妻子雪莉一起跳舞。一天,李小龙开车送雪莉回家,就在李 小龙找到一个停车位准备倒车时,另一辆载有四个流氓的车突然抢占了这个车位,他 们出言不逊,还带有种族歧视言论,这让李小龙很是恼k,他想冲上前去教训这些混 蛋,幸亏雪莉眼疾手快拉住了他,那些家伙才逃过一劫。
李小龙脾气大,爱开玩笑,但是其实非常有礼貌。他经常和朋友们去斯基普家吃 午餐或晚餐。每当斯基普的母亲进来送食物时,他都会非常礼貌且严肃地起立,其他 人立刻都不敢开玩笑了,这让她感到非常紧张。但很快,两人就成了好朋友。她对李 小龙始终念念不忘,称他为“我们的朋友”,哪怕在她98岁高龄,已经几乎完全失去记 忆时,还经常问斯基普关于李小龙的“近况而那时李小龙早已过世多年。斯基普只 得强颜欢笑,说李小龙的事业一切顺利,并让他代为问好。每当此时.她都会非常开 心,而斯基普已是热泪盈眶。
浏览1,19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