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虽然远在大洋彼岸,但仍然心系祖国。只要有同学来自中国,他就会去询 问包括功夫在内的所有事物的最新动态。当他知道中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并取得 了不俗的发展成果时,他从心底里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在香港时,他曾多次 乘坐轮渡往返澳门,还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坐在中英街观察那些来来往往的人。他 对杰西说,如果自己有机会去中国内地,将会追寻、遍访那些伟大的功夫大师们的足 迹。如果有人能打败他,他就拜那人为师。他也希望教杰西粤语,以便曰后有机会能 和他一起去香港,更希望杰西能去内地多看看.但杰西对学习粤语毫无兴趣。
李小龙和他的弟子们在不同场合做了多次的武术表演,包括在唐人街颇具影响 力的中华会馆,开始有了点名气。虽然他不希望被称作“师傅”,更乐意他们叫自己的 名字,但是为了表演的效果,不但把杰西称为“助教”,还让他们在公开表演时称他为“师 傅”。
李小龙很看重示范表演,他让弟子们都穿上传统武术服以便于表演。虽然他武 技超群,但在一开始做示范表演时也很难控制好力度与距离,杰西就曾被李小龙一拳 打得鼻子出血,差点被打翻在地。木村也差点因此失去一只眼睛,他回忆道:
那是李小龙为我们演示前手直拳.要求大家发挥出能穿透目标的力量。他
一边看着大家,一边发力。他的拳头直捣我的右眼.打碎了我的眼镜,划伤了我的眼 球。我们赶紧去了医院,医生取出了所有碎片,还责怪我竟然在如此剧烈的体力活动 中戴着眼镜。李小龙怪罪我动了!我绝对没动,但我不能说我没动!
李小龙的这班弟子人种各异,肤色也各不相同,但李小龙毫不在意,在颇具“天下 一家,有教无类”思想的李小龙眼里,只要你是真心想学,他就教你。但这些学员即便 不是虎背熊腰,也是带艺投师,为了弥补体格及体能上的差距,李小龙将形意、八卦、 太极、螳螂拳、白鹤拳、蔡李佛等传统武术中自认为有效的武技及训练方法,在遵循咏 春拳理的原则下,逐步融入自己正在改良的咏春拳中。他称这种经过改良的咏春拳 为“振藩功夫”UunFanCkmg-Fu)。教拳时,他只用粤语说出招式名称。多年后,叶 问宗师次子叶正师傅在《功夫传奇:咏春无华》一集中透露:
我们现在在美国和欧洲教咏春,摊手,除非那些外国人不曾学过咏春,否则,他已
对于李小龙不分国界地收徒并倾囊相授,已经年逾七旬的伊鲁山度在采访中感 慨地表示:
师父的第一个徒弟(注:联系前后文,此处伊鲁山度想说的是“助教”一词)是木村 武之.他是一个日本人,在传统武术尤其是中国传统思维里,日本人是中国的敌人,为 什么要对一个日本人倾囊相授,而且还让他在振藩功夫的领域遥遥领先?师父是不 是已经超越武术本身,看的是人的本质?第二个徒弟是严镜海,他是中国人,我是菲 律宾人,我当时对师父说你不需要兼顾那么多,他告诉我说他从不按种族选择学生, 他认为武术不是只有中国人才能传承,这也是我最敬重师父的地方。因为直至今时 今日,(这样的师父)都不多见.更何况是在过去,大家都认为武术就应该保留,传承在 中国人的社群内。
在一次表演中,人群中一名叫作上地的空手道三段黑带(也是柔道黑带)武士对 李小龙所阐述的“武术起源自中国”及“空手道的风格僵硬,不连贯,不如中国功夫来 得灵活、流畅”的言论非常不满。在表演结束后,他来到衣帽间,向李小龙发起了挑 战,并说李小龙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但李小龙当时并未应战。这名武士依旧不死 心,不停地向李小龙挑战,李小龙也曾多次问及弟子们是否应该应战,大家自始至终 都竭力反对,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但这名日本武士定下了日期,更放出狂言“李小龙 可以去任何他想去的医院”。被惹毛了的李小龙告诉杰西他接受挑战。杰西提醒李 小龙,千万不能在学校里比武,否则将会被开除。在杰西的建议下,李小龙和武士约 定在男青年会比武。
1960年11月1日,李小龙、杰西、艾德和霍华德•霍尔等人在放学后径直前往男 青年会,许多人闻讯后也跟着一起去凑热闹。
男青年会三楼是个壁球馆,一同前来的那名日本武士换上了空手道服,跪在一个 角落里,神情凝重,过了一会他站了起来,走向李小龙。这次比武,杰西担任裁判,艾 德担任计时员。比赛规则为三个回合,每个回合两分钟。杰西和艾德都认识这名日 本武士,他们曾在一起练习柔道,杰西每次都能赢他。他们一致认为,以李小龙的格 斗能力,这场比武用不了三个回合就能结束。
李小龙脱下衬衫,日本武士摆出了一个空手道姿势,然后迅速向李小龙裆部踢出 一脚,李小龙躲过这一脚后顺势切入中线,一顿连环重拳把他打得贴在了墙上,并且 还持续不断地施以重拳。那武士贴着墙滑落在地上,李小龙又对着他的脸飞起一脚, 将他踢翻在地。此时
断地施以重拳。那武士贴着墙滑落在地上,李小龙又对着他的脸飞起一脚, 将他踢翻在地。此时的地板上已然有了点点血迹,那日本武士已经失去了知觉,血流 满面。杰西见状不妙,赶紧大叫道“住手!他就快被你打死了!”。这场比武只进行了 11秒。当日本武士苏醒过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周围的人询问李小龙打败自己用了 多长时间。为了安慰他,艾德把时间延长了一倍,结果他精神彻底崩溃,躺在地上不 愿起来。
事后,人们发现这名武士的眼眶附近裂开了,颧骨的皮肉也被撕裂,被揍得鼻青 脸肿的他回学校上课时只说自己出了车祸,而李小龙神色自若,似乎什么事都没发生 过。最后,这名武士请求拜李小龙为师,想要得到李小龙的私下传授。李小龙虽然很 大度地接纳了他.但只是让他和功夫小组练习一样的技术。结果这名武士学了没多 久就离开了,并将学到的东西教给了自己的空手道学生。
李小龙喜欢去西雅图或跨境到加拿大的书店买大量的书回来阅读并加以研究。 那时的李小龙并没有系统的教学计划,教授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随 时在变化,弟子们甚至不知道他究竟想教什么,对此都很不适应。同时,20世纪60年 代初美国经济非常不景气,大家都要去找工作.所以很多学员都离开了。在这种情况 下,李小龙不得不关闭武馆。
很快振藩国术馆”就搬到另外一家唐人街的地下室中,这家武馆离第一家只隔 着两条街,是第二家没有公开的武馆。但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武馆也无可避免地 受到了冲击,无法稳定地开办下去。也有许多人无法坚持日复一曰的枯燥训练,选择 了离开。
虽然觉得教拳总比整天洗盘子好不少.但是李小龙也不是很愿意教拳。他与杰 西单练的时间多于在武馆的时间,杰西学到的也远比武馆内所教的多,所以许多想练 好武术的人中途会和杰西学。1961年,杰西和德迈尔想自己出去开武馆。出于礼 貌,他们事先征求了李小龙的意见,李小龙的回答是:“非常好的主意,不过有个前提. 就是不能称呼它为咏春拳或振藩功夫。”于是,杰西把自己的武馆称为“非传统功夫学 校’’(Non-classic GungFu School),并于1962年正式开馆收徒。只要他回到李小龙的 武馆,李小龙依然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将最新的武术进展介绍给他,并在私下将新招 式悉数传授。
失去了武馆的李小龙只得和弟子们重新“流浪”,在周露比餐馆附近的停车场内 一角公开授课。直到木村将自己开的超市后面的空地加盖了顶棚,李小龙和他的功 夫小组才终于有了一处较为固定的训练场所。但是李小龙担心万一哪天35岁的木 村或许会因为自卑心理而变卦,那他们就又要到处“流浪”了。在了解木村的特殊背 景与身世后,他用从心理学书籍上学来的知识,“剑走偏锋”,对这个班上年纪最大的 弟子极尽习难苛责之事。这确是一着险
棋,极难掌握火候。由于李小龙在日常生活 上对这位弟子极为照顾,让木村感受到了久别的温情,因此,没过多久,木村便消除了 心魔,变得自信起来,练功也比先前勤奋得多。李小龙也很喜欢木村,在日后更是对 其倾囊相授。
李小龙这种极为严苛的训练方式其实是延续了传统武术界的做法,但并不是人 人都能接受得了的,很多学员因为无法理解他的这种行为,纷纷拂袖而去。李小龙要 的学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最终也只有极少数人能留下,而在日常训练中,李小龙要 求弟子们必须做到“团结、友爱、手足情深”。一次,一位学员取笑另一位学员手脚笨 拙,李小龙铁青着脸来到他面前,将这个不懂得尊重的家伙狠狠地斥责了一顿,并警 告他,如果还有下一次就会把他赶出武馆。
2.4华盛顿大学
I960年12月2日,李小龙从爱迪生技术学校毕业。他想去找份工作。在进入大 学就读前,李小龙就曾研读心理学书籍,深入研究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为他将 来创立截拳道打下了基础。
李小龙于1961年3月27日人读华盛顿大学(笔者注:非“华盛顿州立大学”,而 是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主修戏剧:1],选修范围极为广泛,如哲学、演讲、心理学、历 史、体操等。李小龙很喜欢哲学,尤其是中国哲学和亚洲•哲学,也很喜欢和同学们讨
c 1〕对于大学的主修课.李小龙不止一次地在访谈及书信中表明为哲学。当年华盛顿大学学科修读记录表 上显示.李小龙于196】年主修戏剧,1963年开始专修哲学与心理学。
论哲学问题。但他有时候会误导别人,这时,他的一个好朋友,也是他的早期学生之 一,约翰•杰克逊,亚洲哲学学得比李小龙还要棒,他会毫不留情地指出并纠正李小 龙的错误。在这样的良性竞争下,李小龙的哲学成缋自然是进步神速。
李小龙在华盛顿大学就读期间留影。
对于为什么攻读哲学,李小龙曾对香港媒体发表过如下感言:
我之所以要选择攻读哲学系.与我童年时代的“好勇斗狠”有关。我常常问自己: 胜利了又怎样?为什么人们把荣誉看得这么重要?什么才是荣誉?什么样的“胜利” 才是光荣呢?于是,当我的导师帮助我选系的时候.他认为以我的求知欲.最好是学 习哲学,他说:“哲学会告诉你人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当我告诉亲成和朋友们我选读了哲学的时候,大家都很惊讶。大家认为我最好 是选读体育•因为,我从童年到中学毕业.唯一感兴趣的课外活动是中国武术。事实 上,武术和哲学看来是两个极端,但我以为中国武术的理论部分晦涩难懂,而武术的 每一个动作,都应该有着它的道理。我想,国术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希望 能把哲学融入武术中去.所以,我坚持读哲学。
我从来没有间断过对武术的研究与锻炼。当我对武术追根溯源时.我产生了一 个疑问:每一派的武功,都有他们自己的套路和风格,这种既定的形式,是否就是创派 者的本意呢?
我不这么认为,包括哲学在内,形式是进步的羁绊。任何创始人的武功必定比一 般人高,也比一般人聪明,如果他的弟子们没有与其相同的创造力去继续发展他的成 就,那么,就不免流于形式化了,任何发展和突破都将是不可能的。
让无心向学的李小龙入读大学是李海泉夫妇做梦都想,却也不敢去想的事情。 所以,当李小龙第一时间将要入读大学的消息告知父母时,可想而知全家人的喜悦之 情,李海泉更是
用“好过中马票”来形容内心的激动。
华盛顿大学风景优美,李小龙曾在操场、华盛顿湖边等地拍下多幅照片,颇具文 采的他还写下两首有关华盛顿湖的小诗,也曾在湖边的木头码头上拍下如老僧人定 般坐禅的照片。
1961年9月19日,刚进入华盛顿大学不久的李小龙自愿报名参加了“后备军官 训练团”,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短期训练。他还得意扬扬地穿着免费领来的新军服和军 事书籍,模仿猫王,拍下了数张照片。但是对李小龙的这一举动,弟子们都很反对,木 村武之甚至认为,以李小龙的个性,加上在军训期间“顶撞上级”的表现,根本就不适 合当兵,甚至还很有可能被开除并被送上军事法庭。
美国联邦政府依托地方院校培养后备军官由来已久,早在1916年,美军就把这 一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1954年,美国正式从法国手中“接管”越南事务。在 越战(1955 —1975年)初始阶段,除了少数知识分子与和平主义者零星的抗议以外,美 国国内舆论几乎一致支持美国介入越南事务,并把美国的介人当作向全世界传播美国 式民主价值的一场试验,以证明美国的“伟大”而非“自私”。当时的摇滚乐巨星“猫王” 艾尔维斯•普莱斯利于1958年正式加入美国陆军,1960年3月以中士身份退伍,因 为没有因巨星的身份而躲避兵役,被当时的媒体誉为“美国年轻人的楷模”。
为了考察一下李小龙的身手究竟有多厉害,严镜海拜托他的武友、同为健身爱好 者的幼年好友周裕明,借世博会之际,代为拜访李小龙。
穿着一身灰色法兰绒西服的李小龙从外面散步回来,遇到了已经在餐馆门口等 候了一段时间的周裕明。周裕明在做了自我介绍后便说明来意,两人随后在周裕明 下榻的酒店内谈论起了武术。李小龙对严镜海早有耳闻,说起武术就更兴奋,他迫不 及待地向周裕明展示了自己的武技,当时周裕明的反应可想而知。当他回到奥克兰, 向严镜海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李小龙的精湛武技后,严镜海这才相信哥哥在3年前所 言并无夸大,便毫不犹豫地给李小龙打了个长途电话,两人开始了一场“隔空论武”。
严镜海的真诚打动了李小龙,李小龙随即驱车前往奥克兰,专程拜访严镜海。
严镜海看到了李小龙的身手后,不由赞叹道:“这小伙子实在是太优秀了.优秀到 让人感觉太不真实了!”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不久后,严镜海这名 “武痴”便正式拜入李小龙门下,这应该是当时李小龙的第一位武术家弟子。只要一 有空,严镜海就会开车来到西雅图,与李小龙切磋交流,李小龙有时也会抽空去奥克 兰与严镜海相聚。严镜海还将少林拳法名家拉尔夫•卡斯特罗和美国琉球唐手创始 者艾德•帕克(被誉为“美国空手道之父”,曾多次人选权威武术杂志《黑带》名人堂) 介绍给李小龙认识,这两位美国武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对李小龙日后能顺利进入武 术大师殿堂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量事实证明,严镜海无论在生活还是武术事业上,对李小龙的帮助与扶持都是 巨大的。可以说,如果没有严镜海,就没有我们所认识的李小龙。同样给予李小龙巨 大帮助的还有谢华亮(柔道、柔术家,国际级柔道金牌教练,小循环柔术创始人)。他 通过一名弟子的引见而结识了李小龙,两人遂成为忘年交,经常交流武学心得。谢华 亮也是李小龙登上武术宗师级殿堂的重要推手之一。而冯天伦也是在此时经严镜海 介绍而认识了李小龙,并与李小龙在车库一起训练。
1962年4月,李小龙开办了第三家“振藩国术馆”并向公众开放,学费为成人每月 22美元,少年儿童每月17美元。武馆逐渐走上正轨后,李小龙就把那辆二手雪福兰 换成了 1957款的德索托冒险家双门敞篷车,并将自己穿着风衣,戴着礼帽与车的两 张合影寄往香港家中,以示自己已能在美国站稳脚跟。
李小龙在大学里也一直进行武术表演,也始终希望能在学校里开设武术班,但由 于收费的问题而一直未能如愿。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因为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 个宏伟的规划蓝图。1962年9月,他在给曹敏仪的一封信中写道:
……功夫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它极大地影响着我的个性和观点的形成。我习武
为增强体魄,同时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是一种自卫方法和生活方式。 多年来,我
一直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功夫。我的目标是创建一所功夫学院,使中国功夫遍布 美国(我计划用10〜15年时间实现这一目标)。我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赚钱,而 是要让世人认识到中国功夫的精湛,我也乐于教授中国功夫,我也想为我的家人营造 一个幸福的家。我喜欢创新,但最重要的是功夫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既有 清醒的认识,也爱梦想(别忘了现实,梦想者从不会放弃梦想)。我现在也许除了一块 栖身之地外一无所有,但一旦我的梦想像潮水般涌起时,我仿佛已看到一张美好的蓝 图:拥有一座五、六层的功夫学院,其分
部遍布全美。但我并非信心十足,于是我开始 审视自己,以战胜困难■摆脱逆境,取得“难以置信的成功”。
美国大学的开放风气正合李小龙的不羁性格,如鱼得水的他一进到大学就结交 了一名比他大6个月的曰裔女友艾美三由。李小龙第一次见到艾美就直接抓住了她 的手臂并打了个招呼,这个举动差点让艾美摔倒在地。为了弥补那次的鲁莽举动并 再次表达诚意,李小龙在一次长途飞行后专程赶去看她,这让艾美非常感动。学过芭 蕾的艾美教李小龙跳芭蕾舞,用脚趾头来保持平衡很难,但是习惯于前脚掌着地的李 小龙第一次做就成功了,这让艾美很是惊讶。但是芭蕾舞的节奏毕竟有异于恰恰,李 小龙学起来还是很别扭。
除了跳舞,李小龙还喜欢带艾美到他最喜欢去的唐人街餐馆吃中餐,大部分时候 则是让他的=位朋友做他们的司机与他们一起出游。他们还一起去参观了 1962年 在西雅图举办的世博会。二人之间渐生情愫。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小龙与艾美走得越来越近。但李小龙对于自己的家世极少 提及,艾美对李小龙也不是很了解。双方稚气未脱,尤其是很爱玩的李小龙。年轻人 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艾美想让李小龙支持自己在未来成为一名舞蹈家的梦想,但李 小龙对艾美的梦想大肆嘲笑,却又想让艾美支持自己开连锁武馆,不久,他们的关系 便出现了裂痕。德迈尔说过,虽然李小龙身边有很多女孩,但是只有艾美是他的结婚 对象。而性格独立又好强的艾美觉得李小龙和她结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她时刻留在 身边,控制她的一切,帮助他实现他的那些宏伟目标。这让她无法接受。不过艾美也 承认,李小龙是她遇到过的最棒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男朋友。在与艾美交往的3 年多时间里,李小龙曾多次向艾美求婚,但都遭到拒绝。
当李小龙知道艾美已经在纽约找到工作后,便鼓起勇气,进行最后一次求婚。他 的想法是,如果求婚成功就立即结婚,然后再将此事告诉在香港的家人,并准备在夏 季假期的时候带她一起回香港。为此,他甚至将他外祖母留下的镶有白色十字架的 蓝宝石戒指给艾美戴上。但艾美还是把戒指还给了李/j、龙,从此在李小龙的生活里 消失了。李小龙得知后曾多番尝试却遍寻不着她,很是6心,在接下来的几周内颇为 沮丧,痴痴地画着她的画像,做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
李小龙在一篇随笔中,隐晦地说出了自己对于那些曾苦苦追求,却有缘无分的女
回忆是唯一不会驱逐我们的天堂。欢乐是枯萎的花朵,回忆是持久的芳香。回 忆比现在的真实更加持久;我曾保存了许多年的花朵,却从未结果。
对于李小龙交女友一事,林燕妮曾在纪念李小龙的回忆性文章中写道:
女朋友肯定是有的,并非固定那类,泡妞而已 对逢场作戏的女人,他可
说是口没遮拦 对他真正心仪的淑女,他却像个小男生。曾有位比他大的淑女,也
是他当年倾心的女子,吻了他一下,他便喜心翻倒地告诉了他的哥哥。没有动手动 脚,没有任何事情发生,他永远不会对他真正仰慕的女子强求的。
这是很典型的李小龙,追不到,他宁可写诗,苦恋,遥遥地思念。
当艾美知道李小龙去了好莱坞发展的时候,凭直觉就觉得他会在那里出名,但是 永远不会有所谓的快乐。当听到李小龙的死讯时,她颇为震惊,非常伤心,郁闷了好 久,她始终无法忘记和李小龙一起学习舞蹈的那段日子。他们之间有着太多的共同 之处,李小龙身上有很多她喜欢的特质。
2.5首次返港
美军为鼓励学生参加后备军官培训团,允许为学生报销一次探家的往返路费。 离开香港4年了,李小龙也想借着暑假回去看看家人。原本他想带艾美回家的愿望 如今成了泡影。他的弟子中,刚加入不久的道格•帕尔默曾在学校里学过普通话,对 东方文化很感兴趣,于是李小龙决定带他一起回港,领略一下东方风情。
李小龙当时手头并不宽裕,而严镜海向他保证写书一定能赚钱。于是,李小龙在 严镜海的帮助下撰写《基本中国拳法G抓g : TTie P/u7仍Art 〇/
Se丨f-DefenSe)[1\同时,在餐馆后院、严镜海的车库里,与木村、杰西、德迈尔、查 理•胡、严镜海合作拍摄了大量技术示范照片,还亲手绘制了书中所有的插图。所有 的参与者,包括李小龙本人都为能出版一本武学专著而感到兴奋。不过,这本书以咏 春为主,部分框架及章节照搬自蔡龙云所著《武术运动基本训练》。这也是李小龙生 前出版的唯一一本著作.艾德•
帕克、严镜海、谢华亮等三位武学大家还为此书做了 序。这本共97页的书,由严镜海带到自己的印刷厂做限量印刷,在《黑带》杂志(1961 年创办,第一期为4月号)上刊登广告,在严镜海的书里也刊登了邮购信息;而木村、 周裕明在他们的超市或杂货铺里也对该书进行销售。书的扉页上赫然印着“谨以此 书献给我的父母李海泉夫妇及挚友曹朱绮华夫人”。同时,为了感谢木村的大力协 助,李小龙在赠书上写道“献给我亲爱的朋友木村武之,感谢你从I960年起为我所做 的一切”。
冷静下来的李小龙认为这本书是不合格著作,于是,他有了着手写第二本著作 《功夫之道》(了心Tao 的计划,他想在这本书里对中国传统武术的源
流、发展做一次更为系统、全面、深刻的诠释。
就在李小龙准备回港前不久,美国征兵局发来信函,不让李小龙回香港.觉得李 小龙很可能会借此机会一走了之。因为后备军官训练团的培训与高等院校的学制相 吻合,一般为2年或4年,制定有严格的教学大纲。主要是实施初级军官职责、分队 战术、射击、野外生存等必要的军事训练,每周训练3〜4小时,每学期训练6周。暑 期自然也会有培训。李小龙此时回香港,征兵局自然会认为李小龙有逃避培训的嫌 疑。
同时,在“麦卡锡主义”的后续影响力和冷战思维的影响下,美国当局对华裔、亚 裔人群很是紧张,他们不能寄钱给在中国的亲人,禁止公开谈论自己的家乡,或被认 为是“间谍”,或被认为“亲共”“亲中”而受到调查和非法传讯,甚至严重到了囚禁、驱 逐出境和暗杀的地步,这颇有些白色恐怖的味道。李小龙虽然是美籍华裔,但以自己
C 1〕印刷册數从300本到1500本的说法都有,此书初次印刷时封面上印有“1963年.1月或之前有效’’并标 有5美元的定价,但是后来的版本这行字被删去,可见该书至少经^±—次以上加印或重印,据杰西回 忆.李小龙亲自对他说.成本费花了 600美元,而这本书卖了 5000 ii元,如果此言属实.说明这本书的 总印量在1000本以上,在奥克兰武馆开张后,该书的订单呈缓步增长之势.需要琳达来处理这些订单 便是明证。
〔.2〕该书于李小龙死后经后人编辑出版,名称为rao.o/CTu'nf.se GongfuiA. In TTie Wayo/CAinese
Martia/Art,中文名为《功夫之道:李小龙中国武术之道研究》。 是中国人为豪,自然也属于移民局和征兵局的监视对象。为能顺利探亲,李小龙请他 的英文老师玛格丽特•沃特斯写下了“离境担保信”来向征兵局证明自己是个守信用 的人,同时也是个受人尊敬的绅士,这才得以重返香港。
1963年3月26日,当经过悉心打扮,西装革履的李小龙带着帕尔默走出启德机 场时,已等候多时的李海泉和亲戚们皆欣喜不已,家人团聚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 美4年,小龙容颜未变,乡音未改,但较以前成熟得多,除了将当初的100美元归还给 李海泉外,还给他买了一件新的大衣。而李小龙在港期间举止谈吐,待人接物均大方 得体,也是大家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的。
在香港的这个夏天,李小龙除了每天陪着老爸晨练,打麻将,拜访各位影视界、武 术界前辈外,最重要的V情就是带着帕尔默去见叶问。见叶问前,李小龙一再嘱咐这 个美国徒弟不可显示出自己学过功夫,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当叶问亲自与李小龙试手后,发觉李小龙并未因在美国念书而荒废了武功,反而 功力大进,而且对咏春拳做了一定程度的更动,心中暗喜却不形于色。李小龙于是趁 热打铁,向叶问提出要求,希望他能将木人桩法、六点半棍及八斩刀等技法拍摄成照 片,以便带回美国自修。叶问生前不喜欢拍照,也不轻易示范这些高级技法,但李小 龙一开口,他便立刻破例答应,这些珍贵的片段被帕尔默拍摄下来。
日渐成熟的李小龙已极力避免冲突,但是有一次为了保护林燕妮,他还是忍不住 动手了。时隔多年,林燕妮对这次打斗依然记忆犹新。•
谈到打,小龙出手之快,实在是没见过才不相信。有一回父母带我和小龙到那时 希尔顿酒店的“鹰巢”用晚膳和跳舞,事后小龙带我逛街。那夜他打扮得很帅,整套黑 色西装。不过天气热,他把外衣脱下搭在手里.露出了里面的紫色衬里,当时是很 “串”(粤语中嚣张跋扈之意,此处引申为炫目之意)的打扮。走到天星码头时,四个流 里流气的飞仔出言不逊取笑他,大有撩架打之意。我看着四个人凶巴巴地围着我们. 心慌起来便往站在我右边的小龙一望,看他如何是好。只见他气定神闲地站着.似乎 没怎么动,待我回过头来之时,已见那几个家伙全趴在地上,其中一个还没命似的爬 着走。小龙说:“扫了他们一腿而已。”原来在那电光石火的一瞬间,他已出了腿。
远道而来的帕尔默被香港的闷热天气、缺水以及因自身特殊的肤色与体格被李 振辉等人捉弄而不堪其扰,不过在美丽的海滨游泳、看电影,在很不错的餐馆吃饭,在 喧闹的街上散步,还是让他领略到了香港的魅力。他还在游乐园里玩到了许多在美 国玩不到的游戏,比如用球打酒瓶、用矛刺气球等。他还参加了李小龙亲戚的一次婚
礼。
每逢周六、日下午4点至6点,李小龙还不忘带着旧时老友们以及一群仰慕他的 女孩子们一起去夜总会眺“茶舞”。李小龙还给这些女孩子们变魔术、讲笑话。一个 英俊潇洒的男孩子如此有魅力,难怪周围会有那么多女孩子。她们沉迷于李小龙那 独特的个人魅力而“倒追”李小龙。
假期一晃而过,李小龙和帕尔默一起回到了美国。还没等他喘上一 口大气,一件 让他
后背发凉的事便随之袭来——美国军方寄来了体检通知书,他必须去进行体检, 若是体检通过,就非常有可能被派往越南前线。
在进人后备军官训练团时,李小龙就按照规定签订了服役合同,该合同规定,他 必须在大学二年级时服兵役。尽管李小龙完全可以找出种种理由,但他是个守信用 的人,既然服兵役是自己的选择,那这次体检硬着头皮也要去。
当然,李小龙可以不用去参军了,因为在体检报告上,军方拒绝李小龙的理由是 因为他“患有轻度扁平足”。虽然长舒一口气.但是生理上的缺陷也着实让以身手敏 捷、体魄刚健著称的李小龙尴尬不已。
浏览1,5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