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借用福建纸行会馆,地方殊觉不敷,致令望道有心,用武无地。属会 同人,再四筹商,佥以另建会址为急务。侧闻扩大中山公园,已在钧府 计划之中,而所定公共体育场之北第五号地段,最适宜属会建筑会址之 所。诚以翠黛黏天,绿荫匝地,.就中点缀一新时代之建筑物,则公园固 增其美观,市容亦为之生色,此其利一。公园为市民休息之所,出入人 数,较任何场合为独多。倘属会建筑于其间,直接足以唤起市民体育之 兴趣,间接即增市民之健康,此其利二:公共体育场完成之后,管理上 在在需人,属会设会其旁,自可相助为理,此其利三,一举而三善备 焉。且查厦门精武体育会,亦建筑公园中,似有先例可援。该地人士, 咸称布置得宜。用敢渎呈钧察,伏恳准将现划为公共体育场之北第五段 公地,拨为属会建筑会址之用,不独属会之感,市民之幸,亦足见我县 长提倡民众体育,光大国术之盛心矣。是否可行?敬祈指令只遵。实 叨!恩便!谨呈

南海县长李

怫山精武体育会主席梁敦远 常务理事王念仁陈沃君

致李道轩先生函

迳启者,中山公园,自建筑至今,诚有具体规模,市民得以优游其 间,咸称便利。近更扩充地址,以俟建筑。将来蔚然大观,诚怫山之幸 也。但公园为与民同乐之地,以多点缀为美,以普及平民体育为贵。既 有广阔余地,当然可以多所设施,若将新拓余地之第五段,拨给佛山精 武体育会,使之自行建筑会所。则既多数座华丽之亭台点缀其间,更可 普及市民之体育。其旁边别辟一全县公共运动场,又可使其相助为理, 实一举而数善兼备。况公园之内,建立精武体育会,厦门实开其先例。 凡曾游厦门公园者,莫不同声赞美,同人等有见及此。现已呈请县府 拨给该地段。俾本会自行筹款建筑。

执事乃本会赞助会员,想此举定表同情,乞鼎力赞助。他日得观厥成,则不独本会之幸,亦佛山全市之幸也,谨布区区。伏希鉴察。 此致

行署主任李

李佩弦谨启七月廿曰

李道轩在接到精武会呈文和李佩弦信函后,于同年7月29日给予批示并对南 海县佛山建设委员会作出指令:



据请准拨划为公共体育场之北第五段公地为该会建筑地址,是否果 有余地候令行建筑委员会查复夺由

南海县政府指令(字第三三四五号)

令怫山精武体育会会员梁敦远等呈一件,呈请准将划为公共体育 场之北第五段地拨为建筑该会地址恳核示由呈悉。查附近公共体育场, 如果尚有余地,以之建筑精武体育会。俾得类聚一隅尚无不可,惟所称 第五段地。究竟有无需用之必要,候行佛山建委会,查明具复,再行核 夺,此令。

同年10月,佛山精武体育会接到南海县佛山建设委员会复函:

迳启者。敝会前奉南海县政府教字第三三四五号训令。据怫山精武 体育会呈请划拨怫山中山公园公共体育场之北地段为建筑该会地址,饬 即查勘呈复一案并准贵会函送建筑图则过会,当经勘定公共体育场中部 北便边界地段二百五十华井划拨为宜。分别连图呈复,函知各在案。现 奉南海县政府教字第三五五七号指令内开呈悉,既据总务工务两股共同 勘定,划拨县体育场北便界边共占二百五十华井。准照备案。此令图存

等因奉此,自应遵照办理,兹定期本月廿三日点交地段。除呈复县府察 核外,相应函达,即希查照。届时派员前往接收,并预备木签,以便插 界为荷。•

此致佛山精武体育会。..

南海县佛山建设委贵会常务委员李道轩、梁显其、李燎如和 委员陈铁庵、陈以文、陈广材、杨宪文、陈仲文、徐悠泉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月十九曰

建筑精武新会所的用地从申请到核批只是短短的数月,这不但体现了佛山精 武会骨干的办事能力,也体现了当时南海政府对发展民众体育事业方面还是相当 开明的。其实,对于新会所用地获批,精武同人是充满信心的。在李道轩作出批 示的当天,精武会宣传科即召开会议,请冯明庵为主编,编印募捐特刊,扩大宣传。

接建委会复函后,全体会员即成为募捐队员,分一总队和乾、坎、艮、震、 巽、离、坤、兑8分队,李海云先生任总队长,分别进行募捐。募捐期限自11月 1日起至12月底,目标为5万元,定佛山汾宁路日盛银号、广州富善西街国胜银 号、香港文咸西街国盛银号、上海宁波路泰和兴银行为捐款代收处,按捐资多寡 予以刻石题名或悬照纪念。募集款项除提出1000元作1934年度会务费用外,其余

图片56 图片57 图片53 图片54 图片55

则专款专用。9月17日,由范羽荪、梁敦远、罗淡夫、李勤、陈滚滚、黎剑虹、 陈冠南、何福佳、王念仁、何心平、官温其11人组成筹建委员会,聘李佩弦为顾 问,制定章程共6章17条。延请陈佗先生为精武会设计建筑方案,陈先生的设计 是将精武会分为15个用区,各项设施考虑周全分别是:(1)大礼堂,(2)舞 台,(3)图书馆,(4)更衣室,(5)浴室,(6)办事间,(7)会客室,

(8)化妆室,(9)储物间,(丨0)传达处,


  1. 会议室,(12)音乐院,(13)乒乓室,


(14)宿舍,(15)水厕。

筹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新会所,是佛山精武会 成立14年来的一件大事,在当时的环境,整个佛 山,较具规模的体育会所,实际只有精武一会, 因此,他们对前途充满了希望:“行见国术昌 明,民众尽干城之选。武功彪炳,乡邦措磐石之 安。而岂止绝他人病夫之讥,登斯民于健康之域 为已足,,

会内人士竭尽所能,最终筹得三万余元捐款,其中,李众胜堂(佛山保济丸老字号)后人李赐豪以先父李兆基名义捐资 一万元,为出力最多者。1935年,落成大礼堂一座。眼见宏伟目标克日可成,董 事长梁敦远先生为善不甘后人,独资捐建西座并改用作精武国术学院,1936年落 成后幵班授课,聘请上海精武会卢炜昌任国术学院名誉院长,精武国术学院成为 武术培训重要基地。

六、精武办学与实业

(一)精武会创办的学校

佛山精武会开创了民国年间佛山民间体育社团办学之先河,为佛山教育事业

贡献良多。发起人为梁敦远、黄功亮、任孝安、区声白、霍富卿、范羽荪、陆志 文、任小匏、陈炳藜、何炎武、郑剑锋、任致轩、蔡丽秋、梁瑞云、何心平、招

沃生、陈冠南。

  1. 陶洁女校


1924年创办,1927年更名为元甲女子学校(简称元甲女校)。精武同仁认为 “女子为国民之母,形端则表正,源洁则流清”,培育具有强健体魄、高尚情操 的女子,则堪当子女的典范。陶洁女校利用李亦梅先生借出位于福禄路福闸重 兴(街名)的民居一间作为校舍,梁敦远全资赞助,任校长,由教育界会员黄 功亮主理教务。分国民和高小两级学制,学额120人。一至四年为初小,招生年 龄为7至11岁,共开四个班,其中一、二年级各开一班;三、四年级合开一班, 开办科目有:国文、修身、认字、作文、尺牍、手工、图画、唱歌。五至六年 为高小,招生年龄为11至16岁,合开一班,开办科目有:经学、国文、作文、 习字、尺牍、修身、历史、地理、算术、理科、英文、国语、手工、刺绣、音 乐、图画。

图片58

  1. 元甲学校


元甲学校又称元甲男校,1926年创办。校址初设于汾流街布行会馆(今永安路西便巷)内,经费来源除学费外,其余 由校务管理委员会主席梁敦远与精武同仁赞 助,陆志文任校长。学制与女校同,开五个 班,其中一至四年级各一班,五、六年级合 开一班,学额150人,招生年龄为13岁以下 学童。开办科目有:国文、修身、算术、 历史、认字、尺牍、常识、音乐、图画、 体操。

  1. 元甲平民义学


1927年,为扶助失学儿童而创办,校址初设金线街良巷每年招一班40人',学费全免,经费来源同元甲学校,开办科目 与元甲女校国民级同。据1928年2月29日的上海《精武画报》载:“禅会元甲男 女校及平民校,开办数年,成绩极著。本年平校益加扩充,闻已得南海县长赞 助,特拨给大墟医灵庙(今莲花市场附近)为校址,业已迁进。”

精武会为了使元甲各校学制与正常教育相衔接,让教育惠及城乡和大众。 1927年梁敦远与精武同仁策划:(1)增设元甲中学;(2)开办元甲图书馆;

  1. 增设保姆学校;(4)增设元甲幼儿园;(5)开办元甲平民学校;(6)在 佛山附近农村开办数十所元甲小学。同时坐言起行,计划逐步实施。1927年,佛 山精武会曾致函上海精武会会长王维庆,望其号召各界募捐,筹办佛山市公共图 书馆。


1934年,梁敦远等捐资,在佛山福贤路金线街行仁里建筑元甲小学校舍,男 女两校合并,原校门前曾立“梁敦远奠此基”石碑。元甲小学为祖国培育了栋梁 之材,全国政协副主席、广东省省长叶选平也曾在行仁里元甲小学就读。

图片59

  1. 精武国术学院


1935年,经梁敦远、李佩弦等人努力,集社会力量筹资三万元,在中山公 园首先建成新会址设计图中的中殿礼堂部分。当时南海县政府划拨的建筑面积为 3500平方米,新址设计筹划未算最后完成,元甲小学毕业生升学问题也摆到了精 武理事会的议事日程。梁敦远注重精武人才的培养,在当时中国时局动荡危难的 情况下,毅然再次捐资,建成会址礼堂的西翼,设立“精武国术学院”,由上海 精武会卢炜昌担任院长,梁敦远任董事。以国文、武术为主科,附设图画及音乐 等科目,成为佛山精武国术人才培育基地。1936年《怡宝精武体育会特刊》对梁 敦远此举评论道:“会长梁敦远先生,极注重学务,虽近年时遭不景,仍与全体 热心职员不断努力,伟大会所,在不景时期中开幕,此种大无畏精神,殊令人钦 佩。”抗战时期停学。

(二)元甲豉油坊与元甲工业社

佛山精武体育会为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创办精武实业。1928年,梁敦 远与何心平、陆志文等共同筹资,创办“元甲豉油坊”,由吕子和、何心平负责

组织研制“元甲豉油”。“元甲豉油坊”是 20世纪30年代佛山最早运用先进生产技术酿 制豉油的作坊,并在福禄路开设“元甲工业 社”经营文具、纸张等用品,以实业经费支 持会务发展。

20世纪20至30年代,佛山精武体育会曾 设立精武救护养成所,何炎武担任会医,赠 医施药,医药经费主要靠董事会和会员赞 助,其中以梁敦远捐资最多。何炎武还组织成 立志愿救援队,传授急救、包扎等救护常识。

佛山精武体育会热心体育与教育,对社 会公共文化事业也不遗余力。1937年7月8日,

图3-71而年佛山精武体育会力筹建市内第一所公共图书馆’函请上海精武 致上海精武会会长黄维庆函 会会长黄维庆代向社会各界号召募捐,此计

划虽因时局动荡未能实现,但可见佛 山精武会对社会公益之热诚。

(三) 抗战时期的佛山精武会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次年10

月佛山沦陷,精武会未能幸免于难;

会址被日寇占用作粮仓,会务全面停 顿,会员星散。在此期间,元甲小学 校舍遭日伪当局占领,改为汾江县立 小学,元甲小学部分教师在石巷陆家 大院自办规模较小的忠义小学。精武中坚分子们依然以顽强的精神保存武术国 粹,源伯熙(家族经营佛山中成药“源吉林甘和茶”)、李佩弦、陈滚滚、丘公 实,以源伯熙在安宁市聚龙街的宅第为基地,设立“罡置堂”,“罡置”两字取 意四正四直,寓四君子胸怀磊落,品格正直。在他们的带动下,部分会员恢复联 络,坚持拳术训练。这时,吴式太极拳名师吴大奎、吴公祖先后到“罡置堂”传 授太极拳。佛山精武会在澜石石头村的部分会员,曾参加过乡民自发组织的抗击 日寇战斗,枪林弹雨之中,表现出精武爱国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

令人遗憾的是,佛山精武会理事会主席梁敦远先生,在佛山沦陷时忍痛离别 家乡,辗转逃难于香港、澳门、广州湾(今湛江市范围)和广西梧州等地。1943 年,日寇飞机轰炸广西梧州,梁敦远先生不幸罹难身亡,享年61岁。精武会的文 书档案,在此期间也荡然无存。

(四) 创办元甲中学

1946年抗战胜利后,佛山精武由蔡丽秋、林君选、何心平、源伯熙、丘公 实、陈君颐、麦大华、区荣钜等重组精武董事会,积极恢复会务。已经回到家乡 三水的蔡丽秋,也重返精武会出任国操主任。通过与上海精武会的联络,邀请鹰 爪拳名师刘法孟和螳螂拳名师于乐江前来佛山任教,使佛山精武会对鹰爪、螳螂 两个拳种多个套路的传播再次掀起高潮。

蔡李佛拳名师唐拣臣,在20世纪20年代曾是佛山精武会的国画课教员。借精 武会复办之机,他介绍爱徒曾根带艺人会,修习鹰爪拳。从1932年起,10岁的曾

图片60

根就从唐栋臣学习蔡李佛拳,他深知过去拜师练武的门第禁忌,对于唐师傅的豁 达开明,至今常深怀感恩之情。1953年,曾根到广州工作,转从“东江老虎”林 耀桂习龙形拳,1960年,他又将龙形拳种传入佛山,成为“佛山龙形拳之父”

由于曾根的带领,其弟曾坤也在1947年师从刘法孟。从此,曾坤步入武坛, 后来担任了精武会副会长,并创立“佛山太极拳专业委员会”,成为佛山武术界 的翘楚。

螳螂拳在20世纪20年代由上海精武会派李宝英传入佛山,复会后师从于乐江 的学员中,以梁振声的成就最著,成为佛山螳螂拳一代宗师。

区荣钜自小入精武学艺,抗战前历经精武的各种拳术培训,他对于太极拳的 研习尤为醉心,20年代末期传入佛山的太极拳为吴式太极。1946年,区荣钜得知 在一家米埔打工的外乡人石再贤识耍杨式太极拳时,立即邀请其到精武会传授技 艺,杨式太极从此传入了佛山。

1948年《佛山精武会第二十届征求特刊》记录了佛山精武人的感慨:“经 过国民革命、抗日战争,精武会依然屹立不倒,此乃本会之幸、国家之幸,必须 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强健体魄之成者,首倡体育事业之 加强,为实现精武会“专精惟一,乃武乃文”的宗旨,佛山精武会于精武国术学 院原址,仓协元甲中学(又称“健社”)。以德、智、体、美、群“五育”为办 学宗旨,杜若莲为首任校长,1946年招收第一届学生。1947年,继任校长为卢正 心。由于学生不断增加,整个会址亦移作校用3

图片61 图片62

解放后,佛山对市内学校进行重组整合,将元甲中学与西樵中学、经纬中学 合并为佛山联合中学,校址设于原经纬中学,后更名为佛山三中。1952年,佛山 精武会由于社团整顿,会务一度停歇。会址曾用作佛山市文化馆图书室(佛山市 图书馆前身),20世纪70年代,佛山市棉纺厂将精武会建筑用作生产车间。

七、佛山精武体育会第二次复会经过(梁旭辉整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所有民间社团均停止了活 动,佛山功夫没有公开的大规模的群体传承,但是由于大量传承人的个体努力, 佛山的各种拳术流派仍以个别传承的方式延续下来。

改革开放以后,佛山武术文化迎来复苏的春天。

1984年6月,佛山市辖汾江区( 1987年2月更名为城区)、石湾区、南海、顺 德、高明、三水县,代管中山市。在历史上承载武术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汾江 区,佛山功夫的传承者们成立了汾江区武术协会,主要活动为开设各种武术和气 功培训班,其中教练骨干为抗战之前就加人佛山精武体育会的黎日晴、冯雏仪等 人。汾江区武术协会后来更名为城区武术协会。

1985年,以麦大华、王增榴、黄颖心、林君选、黎日晴、区荣钜等为骨干 的精武元老积极筹划复办佛山精武体育会,并通过各种渠道向相关政府部门申 请,得到佛山市政府的重视和同意,并斥资修缮佛山精武体育会会馆正殿:1986 年元旦,佛山精武体育会会馆修饰一新,重修开幕。在中山公园精武会永久会

 

址门前,花团锦簇、炮竹齐鸣,许多年 近古稀的精武老会员重新聚在了一起, 握手寒暄,心潮澎湃,感慨佛山精武历 经时代风云,精武精神仍代代相传,殊 为不易。精武会创会初期会员、佛山书 法泰斗林君选满怀喜悦,即席挥毫题写 “佛山精武会”。黄颖心、黎日晴、吴 赞生、区荣钜等表演潭腿、单刀串枪、 套拳等“精武十套”以及太极推手等, 风采不减当年。佛山精武体育会在1986年 的第二次复会,与1921年创会、1946年抗 战胜利后第一次复会,成为佛山武术史 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

复会后,佛山精武会业务上受当 时城区体委的领导,永久会址建筑的使 用权由园林管理处和精武会共有。原城 区武术协会的业务、财务和大部分人员 并人佛山精武会(城区武协仅保留名 称),精武会以永久会址为场地,积极 开展传统武术整理、传承工作,举办各 种武术培训班和比赛,令以城区为龙头 的佛山武术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武术教学一直是精武会的强项,坚 持义教也是精武会的优良传统。每逢星期二是精武会的义教时间,由黄颖心、黎 日晴、潘炎流等师傅义务教授“精武十套”和太极拳、剑,坚持十多年,每年均 有近千人次得到精武会的义务传授。而低偿的教学服务也很受市民欢迎,如1988 年共开展各类拳种的培训班45期,学员人数为645人;1989年达到69期,学员人 数为871人。到精武会学习的市民逐年均有上升,入会人数也很快达到千人以

图片63 图片64

上,重新成为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武术文化类民间组织。

比赛方面,从1988年开始,佛山城区每年的武术比赛由城区体育运动委员 会和佛山精武体育会联合举办,比赛场地设在中山公园精武会永久会址暨门前操 场。参加单位为佛山市、区各局、工业公司、办事处、厂企等,该赛事是改革开 放后佛山最早的传统武术比赛。1992年的城区武术比赛开始引入企业赞助,赞助 单位是佛山市无线电一厂,以当时著名音响品牌“钻石”而冠名“钻石杯”。

自佛山精武会复会后,佛山功夫文化又开始了以全民健身为号召的群体传承 的大好局面。

1991年11月,根据佛山市民

政局的要求,佛山精武体育会补办 市级社会组织的登记备案,《广东 省社会团体登记证》证书编号227 号。登记备案的发起人为:麦大 华、王增榴、黄颖心、林君选、冯 雏仪、黎日晴、区荣钜、钟强。

佛山精武体育会复会后首届组 织机构按照创会的历史沿革延续,

第20届会长为麦大华,第21、22、

23届会长为王增榴,他任会长期 间,刻意培养年轻一代精武会员,

如梁旭辉、陈兰广等人。在王增 榴、黄颖心、黎日晴、区荣钜等元 老去世后,会员们推举梁旭辉接过 精武大旗,担任第25、26届会长。

佛山精武体育会于】986年元旦 正式宣布复会,至今已有30年。现

图片65 图片66

第二节南家拳

一、南家拳历史源流

南家拳在清代中晚期流人广东,晚清民国时期流传佛山。因创始年代久远, 无法考其根源,古老相传,早期曾有洪、罗、南、秦四大家名拳,四家中又以洪 家拳、罗家枪、南家棍、秦家锏而独步武林,南家拳在明清时期流传于少林寺内 武僧之中。

清朝初立时期,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对汉族的反抗进行了残酷镇压,一大批 身怀亡国之痛的明末遗老和抗清义士被迫转入地下,在南方沿海一带十分活跃, 有部分义士潜藏于佛门之中,以图反清复明。清朝乾隆年间在福建创立反清秘密 社会组织一-天地会,这个秘密社会组织历清代数朝从未间断,民间称“南少 林”,南家拳技艺在南少林中得到补充和发展。清代中晚期,南家拳第三代传人秘德禅师隐居于广州白云山弥勒寺,秘密

图片67

传授技艺于寺院僧侣之中。光绪版《广州府志》载: “弥勒寺在白云山麓,嘉庆五年僧齐悟创建……” 该寺毁于抗战时期,现仅存山界石刻一块。广州白云 山虽有弥勒寺,但关于秘德禅师生平记录却是无踪可 寻,仅知他是佛山南家拳一代宗师梁细苏的师傅,少 林武术来自民间,清代通过少林寺僧人传向民间。

佛山南家拳一代宗师梁细苏,原名湛英,祖籍 顺德黄田村,1872年出生于佛山,幼年丧父,随母 亲与舅父一家居住在鹰嘴沙宝生当铺巷。光绪五年 (1879),鹰嘴沙张公庙诞,每逢庙会,众聚p热 闹,既有信众上香、狮队贺诞,也有僧人化缘,当天 白云山弥勒寺秘德禅师也来到了佛山鹰嘴沙张公庙附 近。途中遇到7岁的梁细苏与12岁的梁因玩打较技, 当时梁细苏正处于劣势,被那男孩子压倒在地,旁观 的秘德禅师出语点化,机灵的梁细苏马上领悟,按照 方法实施,立即反败为胜。秘德赏识机灵敏捷的梁细 苏为练武奇才,由梁细苏带路到其家,征求其母亲及 舅父同意后收为门徒。自此,梁细苏上广州白云山弥 勒寺随师学习武功及跌打医术,历经8年,尽得衣钵 真传,成为南家拳的第四代传人,佛山南家拳的开山 师祖。

光绪十三年( 1887 ),15岁的梁细苏技成下山, 在广州五大家族之伍氏打工,在东家伍慕贤引荐下, 拜护院总管毕六(花县“铁手”毕南春之徒)为师, 兼习洪拳。曾为维护伍家生命财产以一敌十,名震 羊城,人称“铁拳梁细苏”。在泮塘梁家祠附近开 设武馆,以“十形拳”最得时人称赏,是西关名拳 师。” 1时人称梁细苏拳术为“洪拳”

图片69 图片70 图片71 图片68

林世荣、程华、黄满荣、张居、白头保等同台献技。当时“黄飞鸿演示铁线拳、 林世荣演示虎鹤双形拳、程华演示伏虎拳、黄满荣演示春秋刀、张居演示双软

鞭、白头保演示花枪、梁细 苏演示十形拳。” 2这次展示 由著名作家念佛山人记载于 《花枪白头保》中。书中作 者有采访梁细苏的描述,其 学拳渊源、•师出何人均有记 载当时记录的拳术名称为 “少林南家拳”。佛山黄飞 鸿纪念馆内“报刊中的黄飞 鸿”展厅,展示了民国初期

报纸宣传黄飞鸿在广州贺诞献艺情 景,名单上除黄飞鸿、林世荣外,也 有梁细苏名字。•

然而,在广、佛所有梁细苏亲 传的弟子中,包括拳谱传抄记录,均 用“少临南家拳”之名。在民国时期 曾经担任广佛多家报社记者撰述员的 区瑞芝(1900—1994),1992年编写 《佛山新语》,也称梁细苏拳种为少 临南家拳。2004年,时年88岁的梁细苏弟子袁恩(1916—2010 )兼助教,亲笔留 书门派之名“少临南家拳”。并有本门源流口诀:“云天教化,弥勒为始祖,二 代真传江南少临寺,三代秘德禅师在,四代某徒不更编。但得子孙勤苦学,半钱 表记得传徒。”梁细苏自称江南少临南家拳第四代传人,其拳艺和医术,在佛山 乃至广东流传过百年。

1947年】1月11日《南海日报》载“叶问与梁细苏赛事”消息一则,从其内容 获知,20世纪40年代,梁细苏已是佛山武林名师,其绝世武功在民间口碑流传, 学武者也以能与梁细苏切磋技艺为幸事。全文是:

图片72

禅市武术,素负盛名。曰前鸿胜体育会拳师及保境第一大队长麦汉 晖,曾各一度与俄籍拳师阿灵奇做一友谊赛后,均引一般市民对于拳术 之同情。既怀绝技而欲大显身手者,极不乏人。查本市之有名拳师梁细 苏与叶问曾约比赛一事,禅市民众莫不欲一观两人技术为快,但事隔多 日,赛期渺然,无不使一般人有望穿秋水之叹,昨晤有关人谓,比赛曰 期,一候梁拳师答复,拟定下星期举行云。3

梁细苏比叶问年长21岁,1947年梁细苏75岁,叶问54岁。比赛的时间要等待 梁细苏答复,可见他非主动,是否有进行,最终未见文字报道。

梁细苏于“民国初始在鹰嘴沙(今中山公园外东南侧)以跌打医术为业, 设馆授徒,后迁馆于镇内传技,门徒甚众”,入室弟子才有机会传授拳械,他因 材施教,所传拳艺根据弟子的接受程度各有不同,弟子医武同研,各擅胜场,或 有兼收并蓄,“其高足弟子计有刘新、秦海、秦流、梁新(竹高佬)、梁二(西 装二)、黄安芝、谭希、崔南山等,他们各有传人。” 4黄安芝、崔南山在佛山 医界供职,“生于清末的刘新,少年时师事梁细苏,学习少临南家拳和花拳及棍 法,技成后,民国时在莲花路设馆传技,弟子甚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上 沙东街转为跌打医生”。5黄宇宙在安宁街开医馆,以“梁细苏授徒黄宇宙”为 标榜;黄年发、黄安芝、李来、邓诵、袁恩、陈添、梁新、萧炎辉、陈年丰、黄 伟立等均有传承技艺。

图片73 图片74

1956年,佛山市政府响应党中 央对传统文化挖掘整理的方针,为筹 备广东省武术观摩赛,在佛山中山公 园旁灯光球场举办过传统武术观摩.

会,黄伟立、黄年发先后代表梁细苏 的南家拳参加表演,向佛山各界人士 展示了独特的武术风采。

1966年,梁细苏95岁辞世。当时

正是“文革”时期,佛山南家拳众弟

子们,严守师训,不在外生事,不以武欺人,不在人前练武,不教无义之徒。梁 细苏宗师传谓:“相遇非是忠良辈,他有黄金也不传。”如今梁细苏亲传弟子仍 健在佛山的,有黄伟立(82岁)和陈年丰(77岁)两人。其他弟子的传人分布于 佛山禅城、顺德、南海、三水各区和广州、番禺以及海外。

二、南家拳入门程式及标记

在对佛山梁细苏门人访查过程中,笔者发现该拳种依然保留着传统武术那种 古朴韵味,没有花巧,极具民间气息。

南家拳门人中,佛山的邓诵、黄年发、刘新、谭雄、李荣、梁伟焯、李强、 彭南、梁启钊,广州的李锦宁、彭定儿、潘树荣,番禺的潘基荣等师傅,在不同 的时期,先后记录或传抄了梁细苏传授的拳谱、医方等系列资料,为我们认知这 一拳种打开了一扇门。

(一)祖训

凡南家拳入门弟子,师傅都会口传祖训,对弟子学拳的研练过程有所要求, 所谓“师傅带入门,修行靠个人”。其口诀是:“一,师;二,练;三,灵变; 四,海升平;五,要谦;六,合人和;七,讲地利;八,门忍气;九,效神仙; 十,但得河水浅,明日到潭关,孔家无二派,临阵见艰难;十一,树高千丈,落 叶归根;十二,世上有文须重武、文武双全天下徒。

图片75

(二) 拜师

门徒正式拜师时,首先要备三牲、贡花 果、烧香烛、奉关帝,徒弟呈上拜师帖,确 立师徒关系。

(三) 开拳开桩

南家拳师傅向弟子初授拳法(“开 拳”)和初授桩法(“开桩”),必须选择 “天赦日”。其解释是:“天赦日”为玉皇 大帝为世人开恩特赦的日子。因为学武本为 强身健体,但有时出于自卫可能会伤及对 手。师傅认为,徒弟犯事或伤人,这也是自 己的罪孽,选择“天赦日”,是为求赦免己 过。南家拳有“敬桩如敬如来”的讲法,以 木人桩为师祖弥勒的化身,每次练习桩法, 都要先敬香,后开练,即如师祖与徒同练 师傅第一次传授粧法,弟子要封“开粧利 是”和“鞋带金”。开桩选春末夏初季节, 这时气候转暖人体汗腺开放,气血充盈,人 体皮肤与木人桩进行摩擦,汗液起到润滑作 用,保护了皮肤与肢体肌肉,顺应天人合一 自然规律。到了秋末冬初,人体气血内敛, 汗腺紧闭,皮肤与肌肉紧凑,此时练桩将会 伤害皮肤,因而要封桩,在木人桩横担左边 吊铜钱一串,以示封桩。这套授拳、开桩程 式,随着时代

浏览2,44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