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充满了整个银川市体育馆。北京男子 三人对打拳充分展现了功夫和技艺的巧妙结合,既有热闹,也见门 道,雅俗共偿,不落俗套。

首先,从构思上来说,这套三人对练整体结构贯穿一气,高潮迭 起。一开始,李志洲先发制人使个小绊,将对方一人勾倒,此起彼伏 的对打中,李寡不敌众,但他伺机打了一个干净利落的“掣翅”,又将 其中一人打翻在地,顿脱险境,出现了一次小高潮,使观众不禁嘘唏 哗然。接下来,对方一个错误判断,李机警地使其两人误打,妙趣横 生;在李遭到对方背后一掌的同时,又逢另一人侧踹腿凌空而来,李 迅疾俯身来一个前滚翻,骤然化险为夷,反使这一巧妙的配合,惊险 绝伦,使对练又一次引向高潮。此后,由于误打使对方两人“怒火”骤 升,奋起夹攻,致使李只有招架之功。此时他使用了一个险招一腾 空双踹大背摔,使场上又起新波。直至终了,观众一直沉浸在振奋激 动之中。一场分把钟的对练,主动被动的迅速转化,全在对方矛盾点 的巧妙利用,思来大有哲理。

据设计者介绍说,他们注意了观众的心理,用层层动作假设把观 众的思路与整个套路连接起来,有序幕、高潮、低谷、再高潮,犹同一 出精彩的独幕剧,令人心潮激荡。我们有些对练尽管也有惊险巧妙 的动作,往往由于缺乏整体感而使观众情绪松散下来。

其次,在动作的结构上,他们注意了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 外,使对练更加扣人心弦。如:当李将一人摔倒在地举手欲砍,却遭 到另一人旋风脚袭来,李旋即一搂,搂倒了一人,引起了一个小闹剧。 虽然是虚构,但时机上合乎逻辑,盎然生趣。

近年来,对练动作受功夫片影响不小,掺进了不少误打的闹剧, 由于设计粗糙,时机上不合理,大有虚假做作之感,不能打动观众的 心。对练中时机是极关键的。如前面说的腾空误踹一组动作,李若 不早滚地便失真,太晚则遭击,真乃千钧一发,差之毫厘,则失之“千 里”,效果是迥然不同的。

其三,在选取动作时,力求避免雷同,另辟新意。记得清代文人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听古曲而思归卧,听新曲而忘倦",陈陈相 因是艺术上的败笔。有一组动作中,原可采甬“马失前蹄”——招来 闪躲,然而用此招者已多,他们另编新招。在迎面踹腹时,通常是采 用搂抄后空翻,他们设计了一个“顺竿上墙",令人叫绝。整个套路摒 弃了尾随功夫片那种死打硬踢的动作,多用巧妙的技法,如:开始用 “别翅”擒拿;最后一段中采用“下把”快摔,而不用求险的“倒口袋”, 使动作迅敏严谨,不误战机,皆起扭转乾坤之效。

对练是一种假设性的攻防套路,允许有夸张,但要适度、合理、逼 真,又不是实地硬打,一切全在于闪展游击之妙O

合理为宗,旨在巧妙,正是这套三人对练法的成功之处。在四次 夺魁之后,理所当然,冠军的桂冠再次戴在他们的头上。

武术的心意训练

武术运动是一个内外兼修的体育项目,心神意气的训练是指对 运动员内在心志的训练,通过训练达到与外形技术的高度协调。即 所谓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才会有高水平、高质量的运动表现。

概括地说,心神意气的训练是要求运动员心力要坚强,精神要饱 满;意识要集中,气势要贯通。心力要坚强是对运动员在演练中的总 的心态要求,要自信坚强,犹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内与外 的根基,否则将形无劲健,神采不扬,动无韵味,意不流畅。要把自己 假设在一个战斗的场合,一招一式要有坚忍不拔的气概,从起势到收 势,始终要有勇往直前的斗志。

精神要饱满是要求运动员精神要抖擞,富有神采,志勇恃神。古 人云:“神乃形之君,现其形必传其神。”萎靡不振,动作则会散乱、懈 怠。精神要集中、凝聚,与动作意识紧密配合。“神藏于心、外候于 目”。对眼神的训练要求一丝不苟,做到眼随手动,目随势注,左顾右 盼,目光跟随动作。定势则要目光炯炯,眼中有物。意识要集中是培 养运动员对技术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对动作会意,才能传神,对攻防 明晰,才能在身手眼中表现。不理解技击内含,意识不能表达,意识 不能集中,即使理解了动作也表达不好。要通过训练做到“心中有, 眼中有,手上也要有”。气势要贯通是运动员在演练中的气势表现, 要做到“外示安逸,内宜鼓荡",气盈则力生,力生则神满,神满才能气 势如虹。动作与动作要做到气脉不断,从头至尾,一气贯注。要求 “形断意连”、“势断气连”,套路才能练就一首完好的“运动诗篇”。 “运动诗篇”还在于有韵律,要使动作在起伏跌宕中形神兼备,得心应 手,达到气韵生动。

诸多方面的技术要求看似抽象,实则是技术与心理两者俱存的 训练。它的训练通常不是孤立单独的,大多贯穿于技术训练之中,尤

其在教练员的严格要求之中,同时也存在于训练之外,可谓无所不 在,教练员也不应该放弃这一时间对运动员的熏陶和引导。

通常教练员可采用下列手段:(1)加强对动作内涵的分析、技术 意义的理解,以及眼神的表达。(2)培养不断追求的品质,开展形象 思维,配合想练、默练等手段。钻研和挖掘动作深层含义的表达,使 技术神形均出光彩,犹如“千年磨一剑,熟能乔华(3)提高攻防意 识,强化技击技能,严格要求,不可只求形美,也不能满足于劲力足、 体力强,教练要加强其技击能力的训练。(4)提高艺术修养,扩展知 识面,诸如中国传统的书、画、诗、乐等,引导运动员善于联想,触类旁 通,迁想妙得。

总之,加强心神意气的训练是对运动员更高水平,更高境界的要 求,只有这样,技术才会炉火纯青、出神入化,达到完善的境界。

武术的练与看

在1984年全国武术比赛场上,第五届全运会女子全能冠军郝致 华,每场必到,认真观看。赛后,她兴奋地说:我得到了不少以往参赛 所得不到的收获,可谓是“场内损失场外补”。这使我想到了武术的 “练”与“看”。练,就是实践。武术的一招一式,无不是刻苦练功的结 果。李连杰、赵长军、郝致华、栗小平等人在通往冠军的道路上洒满 了血汗。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当然这并非说“闻"和 “见"不重要。不“闻”不“见”,闭门造车,决不是聪明的练法,尤其是 练到一定的水平,就更需要用心地去“见” o武术套路运动,带有空间 运动艺术的特点,与竞技体操比较接近,通过形的变化进行质的较 量。在它一招一式的动静变幻中,看谁的质量高、功夫深,看谁的准 确娴熟、协调完美。一句话,是靠视觉形象来论定的。同样,人们可 以通过自己的视觉感知,从优秀运动员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中 不断强化好的视觉形象,否定劣的视觉形象,使练中获得的本体感觉 来一个修正、补偿。可见,认真地看别人练,能起到一种有益的诱导 作用。其实,看也不易。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通 晓技术势必看不出名堂来,即使是有一定技术的运动员,也还存在一 个如何“看门道”的问星。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露禅偷拳的故事, 说明他非但有心,而苴抓住了看的“门道”。作为一个运动员来观摩 学习,就决不仅是观其形,还要看姿致风神中的内在魅力,动作节奏 的变化,结构编排的巧妙,刚柔虚实的转换,神采气机的展现,以及不 同凡响的身法,独具风采的布局等等。看要用心,用心才会在瞬息变 化中悟出“奥妙”,豁然开窍。清代诗人袁枚说得好:“千招不来,仓促 忽至”,“灵犀一点是吾师对于一个刻意追求的运动员来说,这“灵 感”,更多地是在用心看和想之中孕育着用心看和想就会在大脑中 留下较深的“痕迹”,再经琢磨锤炼,就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百尺 竿头,更进一步。有些运动员在紧张的比赛中不关心别人的演练,甚 至觉得无暇顾及,往往沉湎于个人成败的喜怒哀乐之中。失去了许 多看和想的良机,未免可惜。

练与看,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练后多看,能升华;思后复练,能 飞跃。

浏览38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