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剑。后来更与广州鹰爪同门叶志森、张展明等经常切磋交流,博取众家所长, 对鹰爪拳钻研较深。1957—1960年间,曾坤曾多次以鹰爪拳参加省和全国比赛获 得好成绩,为佛山鹰爪拳争取到多项荣誉,他本人代表了佛山鹰爪拳的发展水 平,甚至“代表了广东北派南传的一代发展水平”,如1957年参加广东省武术观 摩比赛鹰爪八步捶获三等奖;1958年参加广东省武术比赛获拳、剑项目(鹰爪八 步捶、鹰爪连环剑)第一名;同年10月代表广东省武术队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 武术交流大会表演赛鹰爪八步捶获三等奖;1959年参加广东省第二届运动会武术 表演赛鹰爪八步捶获一等奖。I960年代表广东省武术队参加全国在河南郑州举行 的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表演以鹰爪连环剑、达摩剑等为素材自编的《满江红》剑术 套路。1986年,他与麦大华、黄颖心、区荣钜等组织恢复精武会活动。1993年与 欧兆光、张志纯、陈念恩、吴宏章等人发起创办佛山市太极拳研究会,在佛山不 遗余力地向群众推广太极拳:1999年远赴法国巴黎“广肇同乡会”教授太极拳、 鹰爪拳,2007年被聘为“法国广东会馆武术总教练”。2012年与曾秀珠、陈健志 发起成立佛山市武术协会鹰爪拳会,继承和发扬佛山鹰爪拳。2014年度荣获“禅 城好人”称号。培养教练逾百名,学生弟子不计其数,大力推动佛山传统武术文 化的普及与发展,其事迹被载人《佛山武术文化》、《中国武术人名辞典》、 《中国太极拳大百科》等多本专著。近年曾坤更受邀参与多部大型纪录片拍摄工作 展示其太极拳、鹰爪拳等功夫,如中央电视台的《长寿密码》、《本草中国》等。
第四节鹰爪拳
一、鹰爪拳历史源流
鹰爪拳,又称鹰爪翻子拳、鹰手拳、鹰爪派、鹰爪派翻子门、少林鹰爪翻子 门等,相传创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鹰爪拳是岳氏散手和翻子拳有机融合发展成
以“鹰爪”手形为显著特点的传统北派拳种。鹰爪拳属北派少林拳系,自宋而元 明,虽代有传人,而名言不彰,无从稽考。明代末年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载有“古今拳家,宋太宗有三十二式长拳……山东李半天之腿, 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皆今之有名者”,说明当时武术拳种 兴盛,其中鹰爪拳术已在当时民间有传承。
近代鹰爪拳可考历史可追溯至晚清同治、光绪年间河北保定雄县人刘仕俊。 刘仕俊为河北雄县孤庄头村人,自小跟尹万全学习翻子拳。后来拜识道济及其师 兄法成和尚,向他们习得岳氏散手。而这两位和尚的师傅,传说也是一位和尚, 法号沥泉(丽泉)。刘仕俊先后在北京、雄县设馆传艺,誉满京城,江湖人称 “大杆子刘”。据《雄县县志》记载,“仕俊以技游京师,为国戚广公韶所识, 命于正白旗演武厅教练禁旅”,与董海川、杨露禅等武林名家齐名。刘仕俊授艺 极苛,非打不教,因此得其艺真传者为少数,其中较著名有纪三、纪四、刘德宽 等人。刘仕俊晚年回乡,在孤庄头村将技艺传给族孙刘成有。刘成有初学雄县飞 腿杨景山,后又师从刘德全、刘仕俊、董宪周,时人誉为“江北刘”。刘成有把 鹰爪拳传给三儿子刘启文和外甥陈子正。刘启文弟子有李宝英、刘法孟、刘致 祥、刘占武、徐静波等人。陈子正弟子有由述孔、郭成尧、梁子鹏、李佩弦、张 俊庭、黄佰祥、陈国庆等人。民国8年,陈子正技成后应卢炜昌、陈公哲等人之 邀赴中央精武会任教,创设鹰爪派。后来,陈子正又派其侄陈国庆去武汉任教, 其弟子由述孔、孙成之、郭成尧、杨炳文、刘法孟、鲍希勇、陈国俊等分别在东
北、北京、广东、湖南、湖北、河南、上海等地及黄埔军校等军队单位传授鹰爪 拳,鹰爪拳遂流行全国。1921年,陈子正聘往香港任教三年,此间又应聘新加坡 传授鹰爪拳,其弟子刘占武、梁子鹏、刘致祥、张俊庭在香港、东南亚传授鹰爪 拳,使鹰爪拳闻名海外。
二、鹰爪拳传入佛山
鹰爪拳发源于河北保定雄县,20世纪20年代初经精武体育会组织传入佛山, 在佛山传承近百年,是较早传入佛山的北方拳种之一。民国年间李佩弦、黄佰祥 等多名佛山人先后在上海精武体育会学习鹰爪拳,他们艺成后分别返回佛山传 艺。1921年佛山精武体育会成立,1923年7月李佩弦受上海精武体育会委派回佛 山任国操部主任,在会内教授鹰爪拳。同年12月14日,第一个外省籍鹰爪拳拳师 李宝英来到佛山,在莲花地太史第内教授鹰爪拳,蔡丽秋任助教。经过一年的发 展,学习鹰爪拳的会员越来越多。
1924年7月2日,以蔡丽秋、苏保朝、招毓生、卢贺年等为骨干在佛山精武 体育会内组织成立专门习练鹰爪拳的小团体“英志团”,他们“同人于每晨六 时半到会,先研练行拳,再于十种基本教练,轮日演习之,至八时始行散队休 息” ' 随后该团又有傅君上、卢光甫、卢君学、卢子刚等人加入。鹰爪拳成为 佛山精武体育会会员初期主要的学习拳种。
1926年1月,李宝英因事离开佛 山。1926年丨1月19日另一位鹰爪拳外 省籍拳师刘法孟来佛山精武体育会 传授鹰爪拳。“鹰爪派的刘法孟老 师,技击高深,鹰爪拳术亦深受会员 倾慕,随刘法孟学艺的会员人数极 多” u。刘法孟的到来,为鹰爪拳在 佛山的传播推向一个新高潮。直至
1929年因中央精武要调派刘法孟赴港
任教,因此刘法孟离开佛山。同年
鹰爪拳拳师李宝英再次来到佛山,过去曾跟过李宝英学拳的学生蔡丽秋、苏保 朝、陆廼良等人,在朝阳街念诚书院内随李宝英继续深造鹰爪拳,一年后李宝英 因事离开佛山。在李宝英、刘法孟离开期间,精武会内教授鹰爪拳主要为蔡丽 秋。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次年〗0月佛山沦陷。精务会会址被日寇占用作粮 仓,会务全面停顿,会员星散。在此期间,精武会中坚分子依然以顽强精神保存 武术国粹,源伯熙、李佩弦、陈滚滚、丘公实以源伯熙在安宁市聚龙街的宅第为 基地,设立“罡置堂”。李佩弦在“罡置堂”内继续传授鹰爪拳和其他拳术 1945年左右,李佩弦晚上在李氏宗祠处(现禅城莲花路基督教赉恩堂斜对面)练 武,曾根等人在此跟李佩弦学习鹰爪拳。在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佛山精武体 育会由蔡丽秋、林君选、何心平、源伯熙、丘公实、陈君颐、麦大华、区荣钜 等重组精武会董事会,积极恢复会务,通过与上海精武会联系,邀请多名名师 前来任教3 1946年邀请鹰爪拳名师张占文前来任教,跟其学习的有梁顺沛、郭飞 鹏等人,但张占文不久便离开佛山到广州发展。1947年李佩弦举家迁居广州,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广州继续传授鹰爪拳,其广州弟子有李家驹、关荣健、
林应强、黄泽霖、刘金钊等。1947年 佛山精武体育会再次邀请鹰爪拳名师 刘法孟前来任教。为了招募学员,在 1948年6月4日《南海县报》刊登题为 《国术名家刘法孟任禅精武体育会教 授》的招生通讯,鹰爪拳的传播再次 掀起高潮。区荣钜任该班班主任,参 与学习的有梁顺沛、郭飞鹏、曾根、 曾坤等人。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刘法孟才离开佛山前往香港 发展。根据《广东拳械录》和有关资 料记载,当时在佛山精武体育会学习 加鹰世爪^年=正山鹰爪拳有如苏宝朝、蔡丽秋、何乃超、麦益畴、
招沃生等人;刘法孟的学生有苏宝朝、唐文五、蔡丽秋、杨荣耀、黎日晴、区荣 钜、潘炎流、梁顺沛、郭飞鹏、曾根、曾坤、温青等人;张占文的学生有梁顺 沛、郭飞鹏等人;李佩弦的学生有区荣钜、霍颢年、曾根、曾坤等人。1956年黄 佰祥落籍家乡南海沙头。翌年,黄佰祥开始收徒传艺,教授鹰爪拳、螳螂拳、六 合八法拳等拳术。1967年,成立沙头武术队,由黄佰祥任教练。现在南海西樵一 带鹰爪拳主要为黄佰祥所传播。
三、薪火相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荣钜、曾坤等鹰爪传人多次参加全国、全省武术 比赛,并跻身三甲行列。1985年在全国武术挖掘整理运动中,曾坤对佛山鹰爪拳 进行了初步的挖掘整理,整理出《鹰爪派拳械录》,由于成绩突出,曾坤获国家 体委颁发“先进个人”奖。为保护弘扬鹰爪拳这一文化瑰宝,2011年佛山精武体 育会成立鹰爪拳传承发展中心,2012年曾坤与弟子一起成立佛山市武术协会鹰爪 拳会,2016年佛山市南海区鹰爪拳体育协会、禅城区祖庙街道鹰爪拳会也相继成 立。2015年9月《佛山鹰爪拳》被列入佛山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佛山鹰爪拳二传、三传弟子,在各级武术竞赛中屡获殊荣。1998年陈 念恩在香港举行的“世界功夫赛”中获鹰爪罗汉拳冠军。2007年梁启行参加加拿 大第28届加美武术锦标赛获得传统功夫鹰爪拳金牌。2012年广东省传统武术比赛s
佛山鹰爪拳代表队获得两个一等奖十个二等奖的好成绩。2014年参加第八届佛山 市运动会武术套路成年组比赛,冼翠琼获鹰爪拳、械第三、第七名,梁允定获鹰 爪拳、械第五、第六名。2016年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其中何健获得传统 北派项目春秋大刀第一名、传统北派项目鹰爪八步捶第三名;罗嘉棋获得传统北 派项目鹰爪梅花刀第二名;邝晋靖获得传统北派项目鹰爪梅花刀第三名;林嘉丞 获得传统北派项目鹰爪梅花刀第五名;卢胤锫获得传统北派项目鹰爪梅花刀第六 名。2016年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等奖赛)广州赛区,马睿怡获得传统北 派项目鹰爪梅花刀一等奖。为了弘扬传统武术服务全民健身,积极挖掘佛山鹰爪 拳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曾坤与弟子一起以鹰爪连拳为素材,编创了一 套简单易学、健身效果明显的《六式鹰爪功》,并在社会和校园进行推广。2015 年“鹰雄佛山•幸福齐健身”——佛山市“南粤幸福活动周”全民健身活动和 2016年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大赛广东省启动仪式上,分别组 织1130名中小学生和644名小学生进行鹰爪功汇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佛山已有多所学校开展鹰爪拳教学,建立起多个传承基地,并与本地高校 开展科研合作,2015年佛山市武术协会鹰爪拳会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共同举办首 届佛山鹰爪拳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近年,随着佛山鹰爪拳传播影响不断加强,吸引了众多海外鹰爪拳传人来 禅交流寻根,如2009年刘莉莉国际鹰爪国术总会会长刘莉莉女士从美国回佛山寻
根。2012年8月英国鹰爪拳传人、刘法孟再传洋弟子戴尔•朱利安先生来佛山交流 拳艺。2012年10月刘法孟世界鹰爪协会会长刘曼云女士到访交流,并参观当年其 父刘法孟在佛
山授拳之地。2013年起法国养生团每年来佛山学习鹰爪拳、健身气 功和进行武术交流。2015年佛山鹰爪拳会同仁与香港青少年武术文化夏令营队员 进行鹰爪拳武术交流。
经多名佛山籍和外省籍鹰爪拳师的传播,鹰爪拳在佛山生根繁衍,成为佛山 北派武术的一大拳种,造就出如苏保朝、招毓生、唐文五、蔡丽秋、黎日晴、区 荣钜、潘炎流、曾根、曾坤、黄启泰等一批优秀的本土鹰爪拳传人,其中在民国 时期唐文五更被奉派到新加坡、吉隆坡等地传授鹰爪拳直至终老。目前鹰爪拳主要分布在佛山市内,拳种经佛山传至广州等地,并辐射到新加坡、马来西亚、 文莱、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因此佛山成为鹰爪拳南传和外传的重要一站。
四、鹰爪拳主要套路
鹰爪拳特点是象形取法于鹰,其手法以抓打擒拿、分筋错骨、点穴闭气为 主,其步法以闪展腾挪、抽撤连环、勾挂撑踢为要,进则急如闪电,退则快如飘 风,发劲刚柔相济,缓急疾徐,出手拳掌打,回手鹰爪抓,其技法自成一家。鹰 爪拳是一个具有庞大体系的拳种,内容十分丰富。除了鹰爪拳的“三大绝技”及 连拳、行拳、梨花枪(六合枪)外,“仅著名的大型演练拳术套路就有‘八大 套’,包括罗汉拳、大雄拳、八面捶、八步捶、雁行拳和五花豹等。还有其他拳 术套路,以及长、短、软、双器械套路和单练、对练套路”12。历史上佛山曾研 习过的鹰爪套路有徒手拳术:鹰爪功、五十路连拳、十路行拳、八步拳、少林 捶、太祖拳、八步捶、前八面捶、后八面捶、大绵掌、小绵掌、大雄拳、小雄 拳、罗汉拳、雁行拳、四六拳、六合拳、梅花拳、五虎拳、五花豹、前溜势、醉 刘唐、一百零八手、对绵掌等;器械套路:大连环剑、小连环剑、梅花刀、六合 刀、连环刀、雪片双刀、梅花双刀、地趟双刀、奇门棍、齐眉棍、连环枪、罗汉 枪、梅花枪、六合枪、春秋大刀、四门大刀、单刀对枪、双刀对枪、捕虎枪对 拆等。
(一)主要拳术介绍
十路行拳
十路行拳据说是“1919年 陈子正在上海精武会任教期间,以翻子拳的四个硬趟子‘五拦 拳基础,吸收 ‘岳氏鹰手的一些技法,编成鹰 爪十路行拳” 13。行拳采用
直线来
回行走结构组织套路,极为重视腿法的锻炼。
十路行拳共248式。第一路五郎捶45式;第二路坐盘腿25式;第三路连环腿
19式;第四路扇打踢腿18式;第五路刁手跳踢23式;第六路独蟒出岸20式;第七
路抱桩腿27式;第八路插歩双擒23式;第九路跟歩抓打21式;第十路闪展打掌
27式。
五十路连拳
五十路连拳是陈子正将近百路岳家散手删繁就简,精益求精,重新编定而
成。鹰爪连拳为鹰爪门高级套路之一,据薛巩初叙述此拳“陈师子正生平不苟授
人,得意门徒,亦只传一二路而已。来精武后,以老之将至,恐失其传,乃开始
公开教授” 。连拳五十路,每路分三节,每节只数手动作,手法完全相同,左
右手轮练,至为简单,也至为实
用,一路有一路之劲,一路有一路
之巧,一路有一路之手法。运用时
以静制动,顺劲黏走,分筋错骨。
罗汉拳
罗汉拳为刘成有其中一位师父
飞腿杨景山学自山寺僧人。拳以罗
汉为名,以示高级。陈子正在刘成
有的指导下,把鹰爪拳抓打擒拿、
叼靠挫骨等技法融人罗汉拳中。
1918年,陈子正曾于上海公开表演
罗汉拳;在上海精武会任教期间,
又对罗汉拳进行改进。
连环剑
据薛巩初叙述“此剑法传自
陈师子正,上半段多属破长兵手
法,下半段多属对短械手法”
备,有长用,亦有短用,有轻身术,纵跳术,其妙处真有捷若惊鸿、宛若游龙之 概”。连环剑上半段称为大连环剑,下半段称为小连环剑。
5.奇门棍
奇门棍,又名七门棍。该棍术包含劈、崩、缠绕、点、拨、拦、封、撩、扫 等棍法。在演练时要求身棍合一,力透棍尖,风声呼啸,勇猛快速有力。双手执 棍开合,旋转时要圆熟自如,舞棍时要手、眼、身、法、步协调合一。
五、鹰爪拳名人名师
刘仕俊
刘仕俊( 1840—1910),河北省雄县孤庄头村人。少年时家境贫寒,以卖烤 烟为生,但自幼十分酷爱练武。一日外出卖烟,到了晚上便在一家小客栈住宿 休息,深夜独自在院子里练功,不料拳脚声惊动了同住一店的法成和尚。法成和 尚等刘仕俊练好武后对他说:“年轻人,你的功夫练得不错,这对强健身体还可 以,要想防身克敌就不行了! ”年少气盛的刘仕俊闻听此言后很不舒服,面露愠 色,恼羞成怒,当场要与法成和尚比个高低,于是两人就在院中比试起来。可是 气势汹汹的刘仕俊求胜心切,尽管气冲斗牛连续进攻三招,均被法成和尚轻易地 一一化解掉,当刘第四次猛出右拳欲击打对头部时,却被法成和尚用“鹰爪” 手法紧紧地拿住了刘的手腕。此刻刘仕俊使出浑身力气,左扭右转,始终无法挣 脱。法成和尚又顺势在刘的背部穴位上点了一下,刘立刻感到全身酸麻无力,疼 痛难忍,摔倒在地。这时刘仕俊如梦方醒,才知道法成和尚之武艺高超,便立即 叩头拜其为师。从此,刘仕俊随法成和尚苦练武功,深悟法成拳艺之精奥。学习 的内容主要有岳氏连拳(后名鹰爪连拳)、三步枪、五步枪、缠枪、串枪、鹞子 枪、五路大枪等。刘还向道济和尚(法成的师兄)学习鹰爪擒拿术。三年后,刘 仕俊辞师云游,并以毕生精力钻研拳艺,传艺授徒,威震四方,因其善使大杆 子,被人誉为“大杆子刘”。刘仕俊后又在京城清代护驾军神机营担任教官。刘 一生有众多弟子,其侄子刘成有为众多徒弟中的佼佼者。
陈子正
陈子正( 1878—1933 ),又名陈纪平,河北雄县人,自幼好武,得少林拳、翻子拳、岳氏散手、鹰爪擒拿法之精华。擅长鹰爪拳,被人誉为“鹰爪王”
陈子正禀性沉稳内向,身材健硕,行动敏捷。幼时与村童相搏即以巧胜, 甚而以寡敌众。其曾学猴子爬上树梢,足攀细枝,身下垂与人谈笑,手上做游 戏,脸无惧色。其舅父刘成有看到,十分惊奇地说,“传我技者,此子也”,于 是收为弟子。陈子正刻苦勤奋,练就多种功法,拳、掌、臂、腿、身处处是功, 爪利指坚,抓物物损、抓人则骨肉倶伤。他臂力过人,腋下常夹重逾数百斤石碌 碡走动。大枪更是拿手功夫,与人较斗,对方的器械只要沾着他的枪,不脱手者 极少。
1919年春(民国8年),陈子正应上海中央精武体育会黄任之、穆藕初、陈 公哲、卢炜昌、姚蟾伯等人函电相请,前往上海中央精武体育会任教,与黄河派 赵连和、螳螂派罗光玉齐名,成为精武三大拳师之一。
1921年,香港精武会致函上海中央精武总会,聘请教授,总会认为香港拳 师不乏名家,为了总会的声望,只能派德高望重的陈子正前往方可胜此重任,陈 子正毅然前往。陈子正执教于香港精武会、香港大学、圣士提反、皇仁书院、孔 圣会等,全埠武术遂成风气。三年后返回上海,留刘致祥在香港任教。1924年, 上海精武会成立“师范班”、“鹰爪星期班”、“鹰爪行拳班”、“自卫团”、 “自历团”、“朝新团”,均由陈子正主教。另外,广东精武会、汉口精武会、 北平模范军团等皆留有陈子正的足迹。
陈子正专教鹰手拳法,此拳动作朴而无华专讲实用,要求精细,劲力甚是 难练。他循循善诱、解析详微,剖析入里,喻以应用,点以变化,由柔韧灵活而 发刚劲,再运气行神,学以致用,学生多受鼓舞,精勤奋发,功艺大进,弟子多 成材。其弟子刘法孟在广东,鲍希勇在湖南,陈国庆则往返于上海、湖北、河南 等地,刘金阁、张树清在上海,刘书云在黄埔军校,陈国俊曾在国民革命军、广 东精武会任教等。此外,刘占武、梁子鹏、张俊庭在香港、上海,刘致祥在东南 亚,还有李佩弦、姚建华、刘书田等都从事武术事业,为振兴武术做出了贡献。
1927年,为支持北伐革命军,陈子正将其弟子刘法孟等42人派往黄埔军校及 几支军队中任教官。1930年冬,其家乡土匪横行,官方对此也无可奈何,陈子正 返回故里,组织百姓,修建墙垣,治安自卫。这时,虽然连连接到上海中央精武
会及香港、北平、汉口等地精武会的特邀,他都迟迟未行。子正之意是,待家乡 民众安乐后,再专心献身于国术界3
“九一八”事变后,他看到山河破碎、国民受辱,忧愤万端,曾多次向白崇 禧、万福麟等人写信,陈述自己的抗日主张,但都遭到拒绝。他悲愤地说:“难 道我国当局竟没有一个英雄带领人马打退日寇,收复失地? ”愤慨之下,他编创 了“平日剑”,希望有朝一日能领一支人马杀退日寇。志不得酬,每日以酒解 忧,酒后使气,每慷慨激昂,纵论天下事,而愤懑更剧。每日里独自寡欢,饮后 增愁,忧积成病,于1933年7月12日逝世,享年仅55岁。著有《鹰爪翻子拳》、 《鹰爪拳艺书》、《鹰爪连拳五十路》、《鹰爪翻子拳摘要》等书。
刘法孟
刘法孟(1902—1964),河北雄县孤庄头村人,两次南来佛山,是佛山鹰爪
拳重要传播者。
刘法孟12岁师从叔叔刘启文学习鹰爪拳。1919年陈子正因受上海中央精武体 育会邀请教授鹰爪拳,但因学员众多,他一人应付不来,便返乡邀请同门多人一 起到上海协助教学。得到陈子正邀请的有刘致祥、刘彦章、张占文、姚建华、李 宝英、刘法孟等人。在这群人中,年纪最轻的是刘法孟,他聪明机警,腰腿功夫 极好,深得刘启文和陈子正赏识。到达上海后,刘法孟接受精武教师受训,除了
学习精武会规定精武套路外,还跟师叔陈子正进一步深造鹰爪拳,系统学习鹰爪 行拳、连拳等套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深造后,刘法孟更充当起陈子正的助教,教 授鹰爪门拳技。
1926年,佛山精武体育会,亦函请中央精武总会派员来禅任教。当时上海 精武会便派遣时任中央精武体育会委员的刘法孟前往佛山精武体育会担任鹰爪门 主教的职务。当时的佛山武风极盛,但教授鹰爪拳唯此一家,所以学员众多,技 成出身的有蔡丽秋、苏宝朝、杨荣耀、唐文伍等人,唐文伍后来更派遣到新加 坡、马来西亚等地,在当地传授鹰爪拳,直到1945年病逝于新加坡精武会:1929 年陈子正离开香港精武会北返后,因鹰爪拳受欢迎情况远超预想,香港精武会主 事人向上海总会要求获准调派鹰爪教师继续任教。当时陈子正弟子李佩弦刚从新 加坡返回佛山,因此陈子正提议让李佩弦留在佛山主持鹰爪教务,而让刘法孟去 香港主持本门教务,经过一番决议之后,刘法孟正式前往香港任教。因港方人士 早已耳闻刘氏之名,所以他一到港会主教,慕名前来学习者众多,其中较突出的 有吴惠农、李泽明、李惠康等人。当时,从北方到港教拳的也有不少名家,如太 极门吴公仪父子、董英杰,还有罗汉门叶雨亭、大圣劈挂门耿德海、鹰爪门刘法 孟,因为这三人都是河北人,异地聚会,友善十分,被当时同道中人称为“河北二木”
1931年,刘法孟受应江门篁庄主事人厚聘,前往该乡筹组精武分会,为了 弘扬精武精神,拓展精武事业,刘法孟毅然偕同弟子吴惠农及外甥姚建华等前往 篁庄。由于刘法孟办事认真,在乡人的协助下,篁庄精武分会很快成立。不久, 香港中南体育会主事人对刘法孟的武艺非常向往,因此不惜付出很高的代价,派 人前往篁庄拜访刘法孟,请刘法孟回港主持国术部,刘法孟对中南体育会素有感 情,而此时香港精武会已经改组,几经磋商,刘法孟同意回港就任,篁庄精武分 会事,则交由姚建华负责。之后刘法孟在中南体育会任教几个年头,造就人才就 更多了。
1933年,在一次国术表演上,刘法孟表演了一套醉刘唐,当时在台下观看 表演的广东省最高军事长官余汉谋被刘法孟高超的身手所折服,立即聘请刘法孟 为其部队国术教官。刘法孟从此步入了他的军旅生涯,而随他加入部队的还有多 名弟子。中南体育会的教务交由弟子以及由篁庄回来的姚建华负责。1933年,当 时的国民政府为了抵抗日军的进攻,而向全国的武术家征集编创抗日大刀术。刘 法孟根据自己多年的习武经验,创编出六十路大刀术,献给广东国民军政府, 受到当时广东国民军政府领导的赞赏。同年,编写《大刀术》一书,林济堂亲自 为该书题写书名,余汉谋、李宗仁、张之江等也为该书题词。同年,刘法孟被 任命为独立第三师司令部总教官、广东省军事管区司令部中校副官、第十九路 军总指挥部大刀队分队长。1937年8月31日,广州受到日机空袭,自此至1938年 10月沦陷,刘法孟便返回香港暂避。回港后刘法孟得知中南体育会会务已结束, 便在荷李活道开设一间“刘法孟拳馆”授徒。1939年,日军占领广州后,企图进 犯曲江。为确保粤北防区,余汉谋指挥部队阻击日军北犯,从而开始第一次粤北 会战。粤北前线各处战况非常激烈,敌机轮番轰炸。刘法孟本来是个爱国热血汉 子,到了这个时候,抱着敌忾同仇的心情,毅然把香港的馆务结业,赶赴韶关前 线,在军中组织大刀队,与日寇进行近身肉搏,奋勇杀敌,屡建奇功。在一次突 击战上,晚上粤北的山林伸手不见五指,在突袭敌人的时候根本分不清对方是战 友还是敌人,当时刘法孟便下令所有敢死队员把上衣脱去,手持大刀,在山林丛 中,只要摸着对方有衣服的,就猛砍。就这样在这次突击战上,刘法孟的部队杀 敌无数,立下了大功。抗战胜利后,刘法孟返回广州复员,定居广州,出任广东 省政府参议、广东国术馆馆长、中央管区警官学校体育教官等职。
1947年6月,广州市党部决定发起举办全市国术搏斗大会。消息传出,引起 市民甚大兴趣与注意。6月30日,刘法孟、马仰之、黄啸侠等一众广州知名武术 家出席全市国术搏斗大会筹备会议,会议决定7月12、13日在广州十三行妇女会 球场举行,并拟请西洋拳术家许大伟表演。会议还即席推定刘法孟、马仰之、黄 啸侠、林耀桂、林荫堂、夏汉雄等19人为搏斗大会评判委员,后来江戴、杨守中 又被增补为大会的评判员。这次会议选出的评判委员,均为民国时期广东武术界 的重要人物,在当时的广东武术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积极宣传本次大 赛,广州《中山日报》对这次大赛的评判委员进行了着重介绍,称刘法孟善骑 马、摔角等,尤精于大刀术,率部杀敌,屡建奇功,南北驰名,“大刀刘法孟” 因此得名。
1948年,佛山精武体育会积极恢复会务, 便邀请刘法孟前来佛山精武体育会任总干事 和鹰爪拳教练。刘法孟欣然接受邀请,课余时 间到佛山教授鹰爪拳,这个时候跟刘法孟学拳 的有曾根、曾坤、梁顺沛、郭飞鹏、温青等。 佛山精武体育会刚开始还可勉强支付教师课 酬,但因会务刚恢复不久,学员又少,日常开 支捉襟见肘。刘法孟见这等情况,为了支持精 武事业的复兴,他决定不收取教师课酬,义务 授拳。
1949年,刘法孟携眷到香港,立意在国术 界重张旗鼓,传授武技。碰巧这时港九酒楼总
工会国术主任刘荫,知道刘法孟是一代鹰爪宗师,于是力邀其加盟,聘为港九酒 楼茶室总工会国术组北派总教练,与蔡李佛名师崔章一起,分别主持南北两派的 教学。酒楼行业爱好武术者众多,闻得两大南北名师任教,纷纷前来学习。两位 宗师也摒除门户之见,让门下弟子同学两派拳技。当时,崔章师傅更把其儿女崔 佩珍、崔广源、崔佩芳送到刘法孟处学习鹰爪拳,被武林同道传为佳话。当时, 不少北方武师也南下香港.其中刘法孟、董英杰等七人,被称“北方七虎”。
1954年,白鹤派陈克夫挑战吴派太极宗师吴公仪,在澳门新花园举行义赛。 刘法孟、董英杰、李剑琴被大会推举为评判员。在义赛前大会为了安全起见,让 刘法孟、董英杰两位进行试台。刘法孟使出鹰爪绝技进攻老董,而董英杰则使用 太极柔化之技脱身。两位宗师的试台表演被肖时的报纸作了详细报道。由于刘法 孟授武时亲力亲为,至劳顿过甚,吴陈大战后不久,刘法孟患上肺积水病,卧床 两个多月才痊愈。刘法孟便把酒楼工会的教务交给谢荣斌和邓剑锋两人负责,自 己回到长洲养病。
浏览8,19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