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青蜂侠》剧集在美国播映时.配音版的《青蜂侠》(港名《青蜂双侠》)也在每 周六晚9点于刚创立不久的香港国际广播公司翡翠台(TVB, 1967年创立)热播,李 小龙在香港民众眼里俨然成了好莱坞明星、超级偶像。而李小龙即将回港的消息是 何爱揄向报社透露的。李小龙回港时,电视台正在重播《青蜂侠K看着电视机中说 着中文的威廉姆斯,李小龙笑得前仰后合。鉴于李小龙的“明星”身份,他和国豪走到 哪里都会有人认出他们,这种感觉,李小龙只有在《青蜂侠》播出后拥有过。报纸称呼 他为“香港之王'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来找李小龙,想前往好莱坞发展。
鉴于他那超旺的人气.自然引得多家香港电视台的青睐,已受到邀请的李小龙在 姐夫俞明的帮助下,进人空手道桥治会做恢复性练习,并于9日、10日连续两天参加 了“欢乐今宵”(1967年11月20日,无线电视台创建次日,由21岁的蔡和平创立的综 艺节目,1994年停播,共播出6613期)、“金玉满堂”的节目录制。观众们在电视机前 见识到了李小龙那与电视剧集中截然不同的犀利身手.叹为观止。李小龙也乘此机 会,在镜头面前宣扬自己的截拳道武学,各大报纸纷纷跟进,将李小龙进行表演的图 片刊登在头版头条,并对李小龙的武技大肆渲染。
李小龙虽然对坪击中国功夫毫不留情,但是对于自己的师父依然非常敬重,他还 抽空去见了叶问。叶问对于李小龙在国外多年推广普及咏春拳非常赞赏和欣慰,当 他得知截拳道是从咏春拳演变而来时,也显得很感兴趣。于是,叶问让李小龙与咏春 同门进行实战对练,自己则一边观战一边记着笔记。当传统的咏春拳遇上灵活多变 的截拳道时,结果自然可坞而知。李小龙对水户上原回忆道:
我不断地移动,拳脚并用,绝不给对手任何回到属于自己格斗节奏的机会。我想 他一定很沮丧,因为如果我不加以控制的话,每次都能打到他。对咏春拳来说,截拳 道太快了。接下来的那家伙沮丧极了,因为我一佯攻他就上当,有一次他几乎仰面朝 天地摔倒,而我甚至都没碰到他。
而早先欺负过李小龙的那些助教级別的弟子们,眼见同门在脱胎换骨的李小龙 面前一败涂地,还算有一些自知之明,怕出丑而不敢应战。这让李小龙很是鄙视。
在对练结束后,叶问将李小龙单独留下,让他将国外优秀武技一一展示凼来,问 了李小龙很多问题,并一一记下笔记,准备日后将这些技术和动作融入咏春拳中,
几次电视节目的露面,令李小龙人气暴涨。李小龙也通过已成为邵氏演员的童 年好友小麒麟的安排,得以与邵氏高层见面,商讨拍片事宜。基于张彻一向对李小龙 的赏识,以及李小龙在香港乃至东南亚的名气和在好莱坞的那些作品所带来的明星 光环,邵逸夫一开始是非常重视的。更重要的是,邵氏看中的是李小龙强烈的个人魅 力及非凡才华。不过,李小龙开出的条件比邵氏的预期实在高出太多:每部戏要价 10000美元,拍摄周期不能超过60天,剧本要让自己满意,有权对剧本做出修改,自己 编排打戏。平心而论,李小龙所提出的要求是以美国电影制度下的明星制度为标准, 但是天真的他似乎忘了这是在香港。邵氏影城现任制片总监、当年邵逸夫最亲密的 工作伙伴之一的黄家禧回忆道:
当时李小龙从美国回来,张彻找他试镜,我们都已经打算用他,但是他一部戏要 1万块美金。我们自己的艺人,狄龙和姜大卫当时才1万港币,1万块美金是6万块 港币。狄龙和姜大卫已经成名了,还是1万港币一部戏,怎么可以给李小龙1万美金 呢?给了他1万美金,狄龙和姜大卫怎么办?
可以肯定的是,一向我行我素的李小龙开出的条件一点都没有变。邵氏觉得李 小龙漫天要价,也太把自己当个人物了。双方都极为傲慢、自负,不欢而散也在意料 之中。虽然张彻也曾向电懋推荐过李小龙,但最终也未达成意向。
3周的香港之旅,李小龙有得有失。他曾在广播道丽的电视台大厦与张清见面,希
望能介绍一些中国风味的音乐,供自己将来在《无音箫》中使用。除了应付各种应酬外, 李小龙为石坚、邵汉生、区永年、陈达夫等武术界前辈在弥敦道218号对面的新乐酒 店^13设宴。4月15日,曹达华一家与李小龙家人为李小龙父子在金山夜总会摆了践行 晚宴。第二天,李小龙父子启程离开香港,飞回美国。
4.7山穷水尽
1970年2月5日下午两点半,李小龙与李俊九一同飞抵多米尼加共和国圣多明各 机场,参观在此开设的李俊九武术学院。经过长途飞行,李小龙的腰背已经很难受,但 他毫无怨言,依然在狂热的媒体和观众面前,表演了双手大拇指支撑、单手二指俯卧撑 等常规节目。当然,还少不了表演“脚碎木板”。被踢碎的木板四处飞溅,甚至打碎了一 盏照明用的灯。李俊九此后曾多次寻找该节目录像,但至今一无所获。李小龙还在采 访中声称,他喜欢这个国家和这里的人民的简朴、真实,不像大城市的人那样虚伪,他会 再回来的。
4月25日,从香港回到美国不久的李小龙着一袭白色西服,参加了李俊九跆拳道 学院招待会。5月24日,李小龙偕妻子出席李俊九在华盛顿举办的空手道锦标赛,并 做示范表演。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好友举办的比赛,也是他最后一次出席武术比赛。
各种长途飞行带来的腰背不适、心血之作《无音箫》前途未知、在香港为自己谋求 后路又受挫、经济拮据到一堆账单无法支付……在多重压力下,回到美国的李小龙开 始心烦意乱,这是习武者的大忌,偏偏此时李小龙的练功出现了巨大的偏差。
8月13日,李小龙在没有充分热身的情况下,扛着125磅的杠铃做“体前屈”练习 时,不慎伤及腰部,疼痛难忍,在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后,被医生诊断为第四腰椎神经永 久性受损。这对李小龙绝对是个残酷至极、无比致命的打击。琳达对那段令人绝望 的时期做了如下忆述:
医生建议小龙卧床休息,他们告诉小龙别再想功夫了,他已经不能再踢腿了。
这无异于给他笼罩上了一层阴云,他很沮丧。小龙在床上躺了 3个月,接下来的 〔1〕新乐酒店,位于弥敦道223号.李家大宅对面。李小龙在离港之前,经常与家人在此聚餐。
3个月他只能在房子里走动,从桌子,到椅子,再到床.我所能做的就是在他面前提 起他的个性、他的活力、他的梦想。可以肯定的是那段时间我们都绝望了
尽管这次受伤是空前的,但是李小龙依然勇敢地面对现实.琳达在回忆录中接着 写道:
……尽管他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而无法动弹,小龙并不接受医生对于他的永久性伤 残的诊断结果。他一生都是一个对人生持积极思想的狂热分子,他一直坚信自己会痊 愈,强烈的信念让他坚信自己能做到。同时,虽然他的身体不能再像雄鹰一样在天空翱 翔,但他的思想可以。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他不断地进行写作,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格 斗方法以及他的截拳道的哲学。他对于他那些大量的积累的各种形式的搏击艺术和哲 学藏书进行了阅读并写下各种笔记。我至今还保留着他的大部分藏书。他在书的关键 段落的空白和边缘处写下了大量的注解,看看有哪些能用于他的戴拳道之中。
行动不便的李小龙此时可以抛开一切琐事,专心致志地看书了。他阅读着自己 购置多年的那2500本藏书。对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印度智者、哲学家克里希那穆 提^1」的书籍。虽然克氏的书李小龙早已不是第一次阅读,但在李小龙生命中的这个 特殊时刻,克氏的洞见令他有如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感。其中的“生命各个层面的 统合”与李小龙推崇的“完形疗法”如出一辙广探索自己”曰后更是被李小龙挂在嘴 边;而“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更是坚定了他的信念.他坚称“意志力可以消除一切 障碍,甚至是疼痛!”。他在给友人的信件中除了励志的诗句、豪言壮语外,还加上一 句“walk on”(继续前进)以示互勉;他严格尊重医嘱,按时服用止痛药,并采取其他如 针灸、水疗类的物理保守疗法,以期早日康复。
李小龙并未像其他人想象的那样,对所有人都采取回避的态度。对于一般的来 访者,琳达会以各种借口搪塞,只有他们的“死党”才能进入家中。
虽然李小龙重新振作起来,但是经济危机是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卧床休息的 他无法外出工作,碍于生计,颇为大男子主义的他也只能万般无奈地让从未工作过的
〔J]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1895— 1986年)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灵性导师.是第一个用通俗.生动的语 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学智慧的印度哲人。西方哲学界受其影响颇深,李小龙更是直接受惠于
琳达外出谋生。好在琳达很快就找到了一份电话接线员的文职工作,从下午4点工 作到晚上11点。而当她回到家中时,服用了止痛药的李小龙已经在药物的副作用下 睡着了.子女们也很懂事,早早就乖乖休息了。而李小龙所留下的那些充满感激、爱 意的纸条令琳达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李小龙对此也心存感激。黄锦铭 记得,日后他在短暂回美时,曾说出如下肺腑之言:
我记得有一次,在他第二部电影成功之后,李振藩回加利福尼亚.顺便到了我家, 我
驾车陪他去了赫伯•杰克逊家。当我们驾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他说:“你知道 吗?有琳达这样的妻子.我觉得非常幸福,在我缺钱,意志消沉的时候,她从不抱怨。 当我背部受伤不能维持生计时,她甚至出去打工。当时我非常消沉、颓废,但她没有 怨言,而是支持我、鼓励我。我认为我有今天的成就,完全归功于琳达的爱和支持鼓 励,我是一个非常幸福的男人。”
浏览1,0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