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制刚。抛踭汾挂撞,是万字拳最特出的招式之一。
周家柴粧,以鸳鸯飞脚、低马及地蹚脚法破敌,沉桩力定,横扫千 军,截桥制敌。
周家大伏虎,源自少林洪拳,该拳比小伏虎拳,增加了难度和连续 性技术,训练以声带气,以气带力,用掌法较多,力沉气定,刚猛如虎,一招 制胜。
周家虎豹拳,源自北少林,加上洪拳、蔡家拳,是周龙祖师毕生之精 华所在。以低马及地蹚脚法破敌,该拳并不是因虎形豹形而出名,而是因刚猛势 如虎豹,出招快狠,变化莫测,巧妙取胜而得名。
周家小四平拳,是人门拳法,主要是练习身形马步为主,多用双拳齐 出,简单易学,双龙出海,双挂捶法等。
小四形八卦拳,是周家拳法之一,出招快狠,左右连环,巧妙取胜, 黐荡八卦掌,双千字手,燕子伏地,招式独特。
周家国字拳,源于洪拳,多用肘法,稳打稳扎,灵活多变,鬼诡非 常,特出招式有连环收踭、黄谷冲宵、猛虎抽鞭、仙人担柴、鬼王拨扇等_
周家十字拳,源于蔡家,步法灵活,攻势勇猛,步走如风,连续追 击,拳打十字形,快如风轮。
周家五形拳,是高级套路,龙、蛇、虎、豹、鹤,象形拳之一,刚柔 有至,刚猛有力,动作优美,腰马合一。有出双海,毒蛇吐信,虎虎生威,仙 鹤飞舞,豹子回头等招式。声助拳势,有大五形拳和小五形拳两种。
周家六角拳,源于洪拳,多用牛角捶,即拳头握姜主捶,拳势凶猛, 以势压人,硬打硬拼,左右开弓,上下齐攻。
周家独臂拳,分左右手独臂,即从头到尾以一只手打拳,多以虎拳打 击为主,穿擒割插,膀手迫肘,拳法独特。
周家四大跛拳,这拳特点是独脚搏击,当一只脚受伤(或此人天生
跛脚)借助地面之力,假装败退,或 遇上强手时以巧取胜,以地蹚脚,黄 牛卷泮,剪刀脚,翻滚进攻,痛击对 手,实用性强,但因拳欠威武又要滚 地和跛脚,学习的人比较少。
(15 )周家鹰爪拳,拳出洪蔡 两家,也是象形拳之一,以爪为主,
分筋错骨,凶猛伶俐,金鹰展翅,饿 鹰啄食,身形手法都表现出周拳之特 点,以快打慢。
(丨6)周家花拳共分大中小三 套,特点是简单实用,动作比较快,整个套路过程小停留,连贯性强。
(17)周家五虎拳,此拳源于洪拳,因多用虎爪,刚猛实用,有虎形抽打、 猛虎下山、抛拳、十字分金等招式。
(二)器械
(1 )周家双头棍,是人门器械套路,要求握棍时两手拳背向上,同方向平 握,棍法刚猛毒辣,左右兼顾,连招带打,棍中有枪,势势相连。
周家梅花双刀,又叫周家看家刀,其中长刀,又称柳叶刀,即现在周 家拳门派的标志。短刀为南刀,与咏春刀相似,刀法朴实,攻中有守,步步为 营,招式有蝴蝶飞舞、十字刀法、将军背剑等。而柳叶刀是在北少林禅刀的基础 上,结合南派特点而成,刀法里多了跳跃脚法,有仙人指路、四面楚歌、双刀背 剑、花刀飞舞等招式。
周家十字梅花单刀,又名搏命单刀,谚语有云:单刀看手,双刀看 走,手与刀要求协调非常,刀如猛虎,刀快如电,左右刀花,刀法连环。
周家十字梅花锁喉枪,枪法在南派基础上加入北派枪法,持枪以右手 在前,有别于其他门派,所谓枪扎一线,中平枪以长制短,多用圈、割、禁、 拦、撩、刹、刺、标,跪马锁喉枪,鲤鱼翻身,枪打十字,钓鱼枪的法,毒蛇拦 路,一枪制胜。
(5 )周家八卦棍,分大中小 八卦棍,长度为2.7米和3.2米两种, 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该棍实 用性强,但同时练起有难度,一般 要有一定功底,才能练得好该棍, 名称有大展红旗、中宫漏水、公鸡 啄米、太公钓鱼等。常用招式有 枪棍、索棍、韩棍、刹棍、压棍、 标棍、点棍、扫棍等:出棍如一 线,横扫一大遍,刚劲巧妙,杀伤
力强
(6 )周家九子连环刀,所谓连 环刀,实际上是用碎步以刀花连续汤刀而得名。招式有泰山压顶,左右旋刀,左 右中三遍刀,拖刀,拋刀,背刀,刀法刚猛流畅,势雄刀狠,一气呵成。
器械套路还有周家公孙棒、鼠尾棍、双夹单棍、七节、九节单双鞭、匕首 (又叫插仔)、高凳、十字梅花棍、长烟斗、扁担、禅杖、大耙、锄头、蔡阳 刀、双头花枪、乞儿取饭、蛇矛枪、三节棍等。
(三)麻套路
有周家伏虎拳对拆,双头棍对拆,双刀拆樱枪,匕首、双筒、樱枪三人对 拆,空手拆刀,八卦棍对拆,三节棍拆櫻枪,高凳拆働头等
(四)功力训练
有打三星粧,打沙包,打台沙包,打地沙包,锻炼拳、掌、指、踭、脚、膝 等身体各部位,还有单柱桩、插沙、举石担、双拳、十指头俯卧撑、四平马粧、 独立脚、抛沙包功、抓酒缸、排打、丹田气等练习,另外有横吊桩、木人桩、棍 粧、刀粧等。
(五)周家拳心法与袓训
根基扎实胆力壮,莫想靠讲会成功。
先师祖训要紧记,百年传承周家功。
目前,在马来西亚等国家,都有周家拳分会馆的身影,国内也有50多家分会 馆,学习周家拳者已近万人。为了将沉寂的周家拳唤醒,新加坡华侨商人林振钦 带头捐资,在江门市新会区修建了 “周家五虎”纪念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传入佛山的传统武术
第一节龙形拳
龙形拳是以意导引,攻守合一,沉踭落膊,气沉丹田,三尖相对,三力相通 的传统南派拳术,上世纪20年代由林耀桂融合广东客家拳及南传少林拳术始创
、龙形拳历史渊源
关于龙形拳的形成,宗师林耀桂传有一联:先学海丰成茂业,后从华首得 真传。
林耀桂(1874—1965 ),出生于广东省博罗县仍图镇埔头村(今汝湖镇), 祖父林德轩,祖传客家拳艺于身。父亲林庆元,拳艺来自家传,叔伯辈之中,林 合、林俄两位先生也是功夫了得的武林人物。林庆元曾师从海丰黄连娇,又师从 罗浮山华首台大玉禅师习武。林氏家族在东江经营茶叶,铺号“祐昌”。林耀桂 天资聪颖,从小就随父学得武艺,也获林合、林俄两位老师指导。他刻苦勤奋, 功夫扎实,身手敏健,体格魁梧。清朝同治年间,林耀桂跟随父亲在归善县(民国十二年改为惠阳县)及东江流域一带行医 习武,名声显著。
大玉禅师,俗名马梦觉,四川人,广东 罗浮山华首台主持,相传其艺源于福建少林 五枚禅师c精通梅花桩、花拳小马等。
当时的东江、西江两江流域,聚居不少 林氏宗族,学武之风昌盛,每逢神诞庙会, 多有武术献艺。1891年,博罗县公庄墟又一 场擂台摆开,恰巧林氏父子也在此地,17岁 的林耀桂可谓“初生之犊不畏虎”,在此台 上,林耀桂一举挫败拳师林某,林庆元家的 拳艺名声大振。龙门、河源、博罗、增城各
地的林氏村落,纷纷邀请他们父子及叔伯前
往授艺。
林庆元父子传艺范围在惠阳、博罗、 增城一带;林合传艺范围在惠州城、梁化等 地;林俄传艺在水口、横沥附近;他们同族 同宗、技艺同出一门,曾共同研创(三师) 大扒、(三林)拆拳(又称三揽拳拆)、步 步推等套路,当时人对他们所授的拳术叫法 不一,或称少林拳,或称佛家拳,或称林家 拳等,几位师傅对各系所传后辈无分彼此, 都扶掖帮助,诚心指导。
林耀桂年轻时经常在西湖边、元妙 观、金华寺等地与林庆元、林合、林俄的弟 子们共同切磋武艺,其中就有表弟张礼泉 ( 1882—1964),张后来成为白眉拳一代宗 师:林耀桂20岁左右正式独自出门授艺,在 龙门林村、龙江、博罗、小金口等地桃李 满门。
广东博罗的罗浮山,是罗山与浮山的合 体,在博罗县西北境内东江之滨,距博罗县 城35公里。西北分别与增城、龙门接壤,方 圆260多平方公里。向来称为百粤群山之祖。 刘昭《后汉书•地理志》:“有浮山自会稽 浮往傅罗山”。《太平御览》引南朝宋怀远 《南越志》云:“此山本名蓬莱山,一峰在 海中与罗山合而为一”。袁宏《山记》称:
“罗山自古有之。浮山本蓬莱之一峰,尧时 洪水泛海浮来傅于罗山”
1896年,22岁的林耀桂率领门徒参加一个贺诞表演,当时在场的有罗浮山华 首台大玉禅师,他见到林耀桂身手非凡,是可造之材,于是在表演完毕之后, 约林有空到华首台一趟。不久,林耀桂即上华首台拜访。当时大玉禅师外出云 游,寺中有大玉禅师弟子高雄民、马鉴、陈华。他们经过一番比试摸底,纳林 耀桂在华首台学艺,并将“花拳小马”等拳艺悉心相授在华首台,林耀桂不 但学得武功,跌打医术更获真传此为“先学海丰成茂业,后从华首得真传” 的来源。
数年后,林耀桂艺成下山,再次回到惠州城、小金口、马安、梁化、鸡公石 等林氏族村授艺。
民国初年,林耀桂到广州发展。期间,得到表弟张礼泉和林荫堂的鼎力协 助,在广州小北医灵庙前街开设“林耀桂国术社”,其武功高强,又经常锄强扶 弱,声誉日隆。其后,华南国术社及许多工会社团,如•.鞋业工会、肉行商会、 竹篾工会,沙基米行等纷纷邀请林耀桂授拳,其子林焕光、林灿光及弟子林森、 林俊兴、林炳、林永鸿、区彪等为助教3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时粤军第四军训练部少将李济深,获知林耀桂武艺 精湛,品德高尚,延聘林耀桂为军中护士营、教导团的国术教官。
1926年3月,李济深任广东省国民政府主席、黄埔军校副校长、第四军军 长,他把广州市保安队、警卫旅的技击训练交由林耀桂主理。6月,李济深被幽 禁南京汤山。9月,陈济棠主政广东,将两广国术馆改组为广州国术协会,续聘 林耀桂为主任教官。
陈济棠(1890—1954),字伯南。广东防城(今广西防城港)人,同盟会 员。在护法战争及讨伐陈炯明战争中,追随孙中山先生,任粤军李济深部第2旅 旅长。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陈济棠任李济深部下,国民革命军第4军11师师长 兼任钦(州)廉(州)警备司令。
同年,林耀桂受广州国术届公推,在广州长堤青年迦南堂,迎战前来挑战的 俄籍拳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瞬间挫败对手,外界一时轰动。1930年黄埔军 校停办。1931年陈济棠在广州燕塘成立广东军事政治学校(燕塘军校),延聘林 耀桂为上校教官,同时将宪兵队、空军学校、海军学校、东山梅花村陈济棠公馆
子弟及警卫队等,均交由林耀桂负责训练。1
当时在燕塘军校里,尚有林荫堂、张礼泉及大批 武艺高强的国术教官,其中有一山东籍王某,自称“王 老虎”。此人骄矜异常,时常诋毁两广军中教官同仁。 林耀桂与林荫堂商议后,遂向教育长谢婴白转请校长陈 济棠批准,与“王老虎”比武,比武当天,陈济棠亲 临燕塘军校大校场观战。比武开场后,林耀桂以极速手 法轻易便将王老虎击倒,当时林荫堂、张礼泉、林耀桂 长子林焕光、次子林灿光及所有教官在场见证,陈济棠 当即赞许地说“此乃真老虎也”,同时询问林耀桂武学 渊源,当得知林耀桂学艺前后经历而无正式派别后,建 议定名为“龙形派”,取意“矫若游龙,捷如猛虎” 之意,并亲笔题赠“克己让人非我弱,存心守道任他 强”。从此,龙形拳开宗立派,“克己让人非我弱,存 心守道任他强”成为龙形拳派门训,林耀桂“东江老虎 礼泉(白眉拳)、林荫堂(莫家拳)、赖成己(洪拳) 拳名家并称“南方五虎将”。
民国年间广州《越华日 报》釆访林耀桂,称其“得少 林真传,龙形摩桥拳术二十 年前尝称雄东江一带,所向无 敌,紫金巫炳光、博罗林镜 泉、增城马怀、龙门刘东等著 名拳师均为林所败,故林在东 江已有林老虎称号云”。
抗战期间,林耀桂曾编 有“抗日杀敌大刀术“,教授 十九路军官兵,为抗击侵华日
寇做出贡献。1947年广州国华报《搏斗大会英雄谱》一文说林耀桂“历年授徒, 数以万计,自谓港、粤二地,未逢敌手”
二、龙形拳传播佛山
龙形拳传人佛山分别有林耀桂两名高足,一是马齐一脉在三水发展,另一位 是曾根一脉在佛山老城发展。.
(一)龙形拳马家军
1998年,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张耀庭为马齐亲笔题词“武术世家”
马齐( 1916—2007 ),佛山市三水区迳口择善水坑村人,1929年到广州谋 生,在第十甫的“大明星”理发店做理发师。1934年学过白眉拳,1936年拜入林 耀桂门下,在“华南国术社”第二支部随师研习龙形拳。工作之余,一直作为林 耀桂师傅的助教二十载,技艺精湛,深得林耀桂钟爱。1947年开始,马齐利用回 家乡机会,教授村民龙形拳和醒狮技艺,在家乡水坑村成立“东星和健身会”。 1956年林耀桂赴港定居后,马齐除在广州、三水家乡授拳外,有在南海、花都、 清远等地收徒传艺。1988年发起创办广州市龙形拳会,并任会长,在徐国祯、叶 可声、胡可泰、何国礼、曾根、邵真等一帮师兄弟的支持下,会务发展迅猛。 1989年在三水迳口家乡创办马齐龙形拳馆。马齐龙形拳技艺精湛,徒弟遍布世界 各地,是龙形拳在佛山的重要传播者。
(二)龙形拳在佛山老城
佛山龙形拳门人称曾根为“佛山龙形之父”。曾根( 1922—2011 ),出生于 佛山,居住福贤路“戢园”对面,家族经营墨庄。他10岁开始学跟随名师唐栋臣 学习蔡李佛拳;1946年在佛山精武体育会师从刘法孟学习鹰爪拳;又从黄佰祥学 习六合八法拳;1950年到广州工作,由李佩弦引荐拜入龙形拳宗师林耀桂门下, 成为林耀桂晚年弟子,同学者有师兄马齐、廖文燊、陈季权等。正如他的弟弟曾
坤师傅说“我哥对什么都可以不认真,唯独对于武术用心良苦。”曾根曾参与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东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多次担任武术比赛裁判:
曾根长年往来于广佛两地,在广州有传授龙形拳,每周必回佛山一趟,风 雨不改。上世纪50年代末,他首先在佛山教授六合八法拳^ 1960年开始传授龙形 拳,曾根龙形拳风格粗犷奔放,气势磅礴,搏击性强,实用性高,深受当时年轻
一辈喜爱,掀起了一股学习龙 形拳的热潮,使龙形拳成为当 时最热门的拳种之一,他门下 弟子罗强、利棠、彭江、赖 润、袁悼、何永、岑杰雄、何 嘉诚、何焕燊等人及其再传弟 子,为佛山龙形拳的传播推广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88年,曾根与师兄马齐 等创办广州龙形拳研究会并任
副会长;1999年任佛山蔡李佛鸿胜馆名誉馆长;2006年倡办佛山市武术协会龙形 拳总会,以武术为纽带,凝聚海内外龙形拳传人。他虽文化不高,但十分重视对 传统武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对所学的重要拳套则以图文形式认真记录,他年轻 时期的武术笔记及记录的唐栋臣传授蔡李佛之平拳、扣打和林耀桂传授龙形拳摩 桥等拳谱,成为当今研究佛山传统武术的瑰宝。
三、龙形拳主要拳械套路及要诀
上世纪60年代,曾根记录林耀桂传授龙形拳心法为:(1 )手到脚又到, 他人无地企(没地方站)。手到脚不到,终归受人戏。(2)意即发整劲,身手 步都要迫。如不迫步,终也枉然。(3)发手要连续进击,不可发单招,发时要 快,所谓出手不见手。(4)容情不起(出)手,起(出)手不容情,留了手, 罢了口,留了情,败了名,不留手,不留情。
龙形拳的攻防要诀是:(1)有空打空,无空收空,有空唔打,何时用劲。
(2)他人来得狠,双手要防紧,他人来得烈,横踭来打穴。(3)横来直破,直 来横攻,破桥硬如铁,切勿轻易接,用碎桥破之。
龙形拳步法主要有直迫步、双马步、三角步、虚实步,做到虚中有实,实中 有虚,演练时快速而刚猛。马步不丁不八,所谓“丁不丁,八不八,你不来,我 不发”。龙形拳发力要求以意为神,以气催劲,内外合一。要求做到,走步疾如 风,落马如铁,出手如钢刀,进似猛虎出林,退如老鼠伺洞,还要求做到眼明、 手快,发劲要脆,进退闪展灵活自然,变化莫测。
(一)徒手拳术
龙形拳徒手拳术有十六动,三通过桥,逼虎跳墙,单刀匹马,三通平射, 龙形摩桥,碎桥,擒拿化劲,立五形,单鞭救主,五马归糟,毒蛇吐雾,龙形对 拆,摩桥对练,画眉跳架,梅花七路,摩桥功等。
龙形拳代表套路:
龙形摩桥。
据马国辉介绍:崇师林耀桂当年教拳有所规定,学龙形拳者,当学到“龙形 摩桥”时,就要另外封利是给师傅,这叫做“定龙口”,学过“龙形摩桥”才算是人门,成为真正的龙形拳弟子。
龙拳小马
龙形拳有句谚语:“唔怕你势猛力雄,就怕我龙形摩桥功。”花拳小马由起 式、短驳长、跳七星脚、画眉跳架、梅花七路、摩桥功渐进组合而成,是龙形拳 最高级套路。曾根在手稿上注明:“林耀桂师授该套拳时说:此拳是五枚大师梅 花桩遗法,大玉禅师承其技,由高雄民传林师傅,林师傅平生只传其拳于马齐、 曾根、韩六、林浥、李棠、卢秉恒、陈权七人,余皆未有传也。”林耀桂毕生教
人无数,而对花拳小马如此珍爱,可见其功法内涵深厚。就其中的弄映手一招, 曾根记录:林耀桂“映手之法可说是前有古人,后无来者,林师傅教我等时退步 之际,双手掌指左右摇摆,腕松肘沉,身松步紧。后之学者,难得如师之妙也, 记忆犹在脑海,哲人已萎,师恩难忘,.不禁高山仰止之思”。
(二)器械套路
龙形拳主要器械套路.•有单刀、双刀、黄龙剑、青龙刀、双节棍、软鞭、缨 枪、大耙、横头櫈、锄头、龙形穿心棍(黄龙穿心棍)等。
双刀:又称“南方短刀”,长0.5米,比较短、重。用麒麟步、腰力使 刀,左右双杀,左手为格、右手为刺,攻防同招。耍刀时,除了看刀法外,还要 看马步的走法,实战性强。
青龙刀:长0.95米。来自典故“关公斩蔡阳”,“过关斩将杀四门,拖 刀斩蔡阳”的刀法。有“跑马磨刀”、“滚花背花”、“美人照镜”、“飞刀抛 刀”等招式花样,表演性较强。
缨枪:长1.8—2米。俗语说:“棍打一片,枪打一线”。缨枪的速度快, 打直线。有“撇吸枪”,“锁喉枪”等招式。
双头棍:长1.8米,直径0.3-0.35米。两头都可出招,连招带打。使用双 头棍要运用腰力、马力、手力,“三力双通”,眼睛圆睁紧看棍,棍贴身,攻击 前方。
黄龙穿心棍:长2.78米(即七尺二)。又名“单头棍”、“师傅棍”, 特点是连招带打,招过即穿心(攻击对方心口)。使用穿心棍要运用丹田力、 腰力、马力、手力。招式有吸棍、挑棍、撇棍。对手从下方攻来,先用“弹马 撇棍”,后用“穿心棍”,即可攻对方心口;对手从上方攻来,先用“坐马揽 棍”,后用“迫步吸法”,即可攻对方头部或手部。实战性强。
四、龙形拳技术风格
龙形拳传人霍荣师傅,对该拳种的拳理有较深的理解,他在《论龙形拳之功 劲》一文中载:功劲为拳法之根,犹如弦上之箭。门派功架、功法是弓,功力为 弦,劲力是箭,技法是镞。强弓硬弩出快箭。“功夫”到家,自然得心应手。龙 形摩桥的“劲”发于桩势,“功法”在“摆粧”、“扭马”、“迫步”。其“摆 桩”、“扭马”、“迫步”讲求气势、吞吐分明,头、眼、身、腰外五形与神、 志、意、气、劲内五形合一,内练精、气、神,外练腰、桥、马的龙形拳入门功 夫,也是龙形拳别于其他门派的特色之一和掌握发挥龙形拳威力的精要所在。
龙形拳的功架桩势:形似盘龙待飞,势似紧弦待发。下盘宽松稳重,步不 丁不八,沉肩坠肘,三尖相对(拳尖对鼻尖,肘尖对膝尖,膝尖对脚尖),收肚 藏腹,腿微曲内钳前弓,成圆、偏、扑势。从架势上,“不丁不八”步,既不像 “四平”座守中门,又不是“子午”全进偏侧,而是前脚弓膝形成了三角力学的
“支撑点”,后脚微曲成为蓄劲的弹簧,可消承外力于无形,反弹却可发千钧之 力;“四、六”与“六、四”的重心转换,既稳重灵活且形藏于势,解决了进退 换马架大露形而迟缓之弊,使攻防自如;“沉肩坠肘,三尖相对”,坠肘以肘护 中,又成短桥蓄劲势。沉肩势必自然前冲,正好补了曲肘回手之距。因而每出手 就桥短力猛灵快。并因沉肩加曲肘之蓄劲,又比手直长桥之蓄劲来得势猛劲沉快 速,此为搏击制胜之精要。但此式若不加注意势必腰紧前扑失去重心变形。而龙 形桩势的肚腹内收,敛臀收肛,则精气内敛,气聚丹田,加之收肚藏腹,两膝则 成微内钳,支撑力点更稳固灵活,因而形成了双膝护裆,双肘护胁,双拳护中, 随着身形的进退起伏吞吐,全攻全守,立于“圆、偏、扑”之势的龙桩式,有一 动牵全身之功,具“动如神龙流太空,静如玉女守深闺,有形有势法万千”之气 势。这就是龙形摩桥的“手从心内发,劲从腰腿生”之秘诀真义。
五、佛山龙形拳传承现状
龙形拳传入佛山近七十年,通过龙形拳弟子的广泛传播,设立多个组织和
拳馆。不但在国内广为流传,香港设有龙形体育总会,
同时也走出国门,在美、力卩、英、法等国均设有龙形 分会,呈蓬勃发展之势。以下为佛山龙形拳各组织机构
(以建立先后排序)
I.三水迳口马齐龙形拳会和拳馆。 1989年在三水迳口家乡创办马齐龙
形拳馆。马国辉之子马世勇、马世焰、马世
平,他们自幼受爷爷及父亲的严格训练,多 次参加省市武术比赛,屡获殊荣。现为 图4-23马齐师傅的龙形拳手法,
中国武术段位五段,他们分别在广州、
佛山、南海等地发展龙形拳术。2006年,龙形拳武术开始进入迳口中学体育课 堂。2007年,由迳口华侨经济区管委会投资近200万元建立马齐龙形拳会馆,建 筑面积200平方米,练武场地6000平方米,是三水区第一个武术馆。从2008年开 始,在迳口小学全面开展龙形拳体操及龙形拳武术课程教育。2009年三水龙形拳 列入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 2016年三水马齐龙形拳馆列为第二批佛山市非 物质
2•佛山精武体育会龙形拳活动中心。
2004年11月18日,成立佛山精武体育会龙形拳活动中心。中心主任:彭兆 基,主要成员有:谢锡贤、陈兰广、陈茂广等,是佛山老城较早传播龙形拳的组织。
佛山市武术协会龙形拳总会。
2006年6月24日,佛山市武术协会龙形拳总会由曾根倡议成立,该会是佛山 市首个以“总会”命名的拳会,会址设立在佛山市郊镇安村,首届会长何嘉诚, 致力团结各地龙形拳同仁,共同传播和推广龙形拳,2009年曾在佛山市体育馆举 办世界龙形拳恳亲大会暨世界龙形拳第一届武术邀请赛。
佛山市武术协会龙 形文龙拳馆。
佛山市武术协会龙形 文龙拳馆于2007年成立, 会长罗光文,1969年师从罗 强,为传播龙形拳做出不懈 努力。
佛山武术协会白龙 拳馆。
2013年12月6日,佛山 武术协会白龙拳馆成立,会 长罗强于I960年师从曾根, 是佛山老城范围龙形拳第一 个弟子,龙形拳技艺精湛。 罗强师傅不单传习龙形拳, 对传统武术十分痴迷,他转 益多师,多家拳种均有广泛 涉猎,能融会贯通,自成一 派,糅合龙形拳和白眉拳精 髓,创立白龙拳,其子罗忠 强在海外广泛传播。
佛山市武术协会东 方曾根龙形拳会。
佛山市武术协会东方曾 根龙形拳会2014年成立,首 届会长吕超玮,吕超玮早年 师从何焕新学习龙形拳,为 发展佛山龙形拳贡献良多。
佛山市武术协会龙腾武术体育会。
佛山市武术协会龙腾武术体育会成立于2015年,由何嘉诚弟子梁启华、胡钊 等发起建立,首届会长梁启华,主要骨干分别先后在佛山塘头、普君新城、张槎 江海区、顺德区荷村麦氏宗祠等地方成立各武术分会传授龙形拳。
佛山市武术协会禅龙武术会。
佛山市武术协会禅龙武术会于2015年成立,会长为孔令炽,主要骨干有岑显 文、孔令炽、叶卫国、陈云彪等,现有会员100多人。该会的发起人为曾根弟子
岑杰雄,岑杰雄1963年学习龙形拳,1968年成立岑杰雄龙形拳同学会,在佛山传 授推广龙形拳等武术拳种。岑杰雄师父1980年12月移居香港后,在港致力传授龙 形拳和太极拳、刀、剑等武术项目。2008年成立香港禅龙武术学会,数十年如一 日潜心研习龙形拳等武术拳种,亲传身授,门下弟子遍及中国佛山、香港及美国 和南非等地,桃李满门。
第二节白眉拳
一、白眉拳历史渊源
白眉拳相传发祥于河南省嵩山少林寺,开宗于四川峨眉山,祖师是明末清 初的僧人“白眉上人”,此派武术一向K流传于庙宇内,未有外传,白眉上人亲 传广慧禅师,三传至竺法云禅师,至上世纪初期,由俗家弟子张礼泉传播于佛门 之外。
张礼泉( 1884—1964 ),字励存,原籍广东省惠阳县,出生于惠州桥东一 个小商人家庭,七岁习武,先后随东江一带的林石、李朦及林合( 1831—1908 ) 等名师学武。1900年,张礼泉加入孙中山“兴中会”,参加“惠州起义”,又称
“庚子惠州之役”。起义失败后,张礼泉投奔了在广州做事的阿叔1903年在广 州城郊六榕寺一带的旗下街巧遇莲生和尚,成为莫逆之交,得莲生荐领,到光孝 寺拜竺法云为师,学艺三年,得衣钵真传。主要拳套路有九步推、十八摩桥、猛 虎出林等。其后,竺法云及莲生与张道别云游,未知所踪。张礼泉自回惠州,在 乡间传授拳械,为方便门人习练,他对早期习练的几家拳法进行了精选,在保留 原有招式的基础上,对竺法云所授拳术的内功心法和原理进行了改良,创编了石 师、三门、地煞、四门等拳套。在器械方面,既继承了竺法云系列的大阵棍、柳 叶双刀、四环双拐、对折棍、青龙剑、飞凤双刀、青龙偃月刀、软鞭及方天戟, 也将早期习练的五行中拦棍、三叉大扒、仙花宝凳等器械套路纳入其武功体系, 总名为“白眉拳”,张礼泉是白眉拳之集大成者,除传授儿子外,门下弟子有曾 博惠、葛肇煌、陈国华、夏汉雄等约40人。
张礼泉曾参加“黄花岗起义”,在广州警察教练所燕堂军校、黄埔军校教授 武术,在广州安怀里设立了 “励存国术社”授徒,有“东江猛虎”称号。1929年 张在李济深创办的“两广国术馆”任教,期间有“南方五虎将”之称。抗日战争 期间,他在东江一带训练抗日游击队,创编“励存”刺枪术和大刀术发挥了显著 的功效。抗战胜利后。担任广东谍报机关武术教官,1949年移居香港,1964年在 香港九龙病逝,享年80岁。白眉拳在张礼泉及其门人的努力下,主要在省、港、 澳及东南亚、北美一带流传,并辐射至世界各地。
夏汉雄,高明明城云水乡人,寓居广州,幼年习蔡李佛拳械,1924年在广州 荔湾开设粤胜体育会,后改为珠江国术社,在教授弟子同时,拜张礼泉为师学习 白眉派拳术,武医精通。夏汉雄传授的白眉拳与佛山有直接关系,其中仇乌、仇 太生为其弟子。张礼泉的另一弟子增城曾惠博传云浮陈君侠,再传云浮陈宗良, 由陈宗良弟子黄新健、黄国建兄弟将这一脉引入南海里水。
浏览8,23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