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瑚先拜大悲佛堂住持恒月老和尚为师,后拜圣严法师为师, 已经是结了两次佛缘。但这两次都是小缘,是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出 发,为自己所愿所求的叩佛诵经历程。即便在圣严法师指导下修众 生缘,那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自己。但是佛祖似乎早就在丁瑚的命中 安排好了,让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遇到了星云大师,结下她这辈 子最大的一个佛缘。也让她从一个佛家信徒上升为佛法的弘扬者, 成为星云大师在香港弘扬佛法、创建机构的功臣。

1988年,丁珊I接到一个台湾的演出合约。她到台湾后没有和一 个兄弟姐妹说,直到演出结束临走前才打了个电话给大姐唐美龄, 告诉她自己现在正在台湾,下午就回香港。

当时大姐刚好在看电视,电视新闻播报的消息是星云大师应邀 为美国加州州议会主持新年度开议洒净祈福法会,这是佛教仪式第 一次在西方议事殿堂举行的开创之举。星云大师将搭乘今天下午的 航班前往美国。

接到电话的大姐将这个新闻告诉给丁瑚,她知道丁瑚现在也在 修佛,所以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如果丁瑚真的有修佛的灵性,与 佛家有缘分,那么下午回去时应该可以在机场遇到星云大师。丁珊 并没有将大姐的话当回事,星云大师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佛光山开山宗长,这样的高僧怎么可能是自己轻易可以见到的。

丁瑚预订的航班挺早的,中午刚过就要登机,所以正常情况下 是不可能遇到星云大师的。但是当她提前赶到机场后,在取票处被 告知预订的飞机可能会延误很长时间。

丁瑚只能在机场等着,百无聊赖中便在机场里四处逛逛。在经 过一个专用候机室时发现门口挤满了人。这时她突然想起大姐电话 里说过星云大师下午会从这里搭乘飞机去美国,那么在专用候机室 候机的会不会是星云大师?

丁瑚赶紧跑了过去,踮着脚往里看却只看到身前人头攒动。于 是赶紧询问了下挤在门口的那些人,获知果然是星云大师在里面候 机。可能是因为美国那边的事情很是重要的缘故,星云大师怕耽搁 了航班,这天提前了很长一段时间来到机场。

围在外面的许多人是前来送行的佛教徒和恰好在机场遇到的一 些善男信女,这些人都手中拿着供奉,希望能有机会亲自献给星云 大师,然后得到星云大师的赐福。

这是个极为难得的机会,丁珊也赶紧找出一个敬佛的红纸包, 拿出一些钱放进去。然后想尽办法往候机室门口挤。

但是就算挤到候机室门口也没有用,星云大师这天候机出行是 不见信徒的,只是在候机室里为过往众生念经祈福,而供奉他全是 不受的。

专用候机室的门口有他的弟子在不停地向那些信徒致谢并说明 情况。而机场安保则构成了一条人墙通道,只让那些信徒从门口走 过,看一眼正在端坐闭目念诵经文的星云大师。

丁瑚挤到了前面,但还是在安保的指示下从人墙通道那边过 去。当她走到通道最后,准备将手中供奉送给星云大师的弟子时, 星云大师突然停止了念诵经文,睁开双目,开慈口发善音说了一 句:“等等,请她进来。”

大家一下子愣住了,就连他的那些弟子都不知道星云大师所指 的“她”是谁。

星云大师微笑着朝丁珊招招手,站在他身边的弟子看清了他所召 唤的对象后,赶紧走到门口,让安保和门口的弟子将丁瑚让了进去。

丁瑚见星云大师让自己进去,满心的惊喜和紧张。来到星云大 师面前,一向无法无天,哪怕见到港督都没有丝毫怯意的她竟然说 不出一句话来,只是恭敬地将手中的供奉递给星云大师。

“不,我不能要你的供奉,你的供奉应该是给佛祖的。”星云 大师很坚决地拒绝了丁瑚的供奉。

丁瑚以为星云大师客气,于是赶紧解释道:“佛祖前我每天都供 奉不断的,这一份是专门给你的。”

星云大师笑了: “不是不是,你给佛祖的供奉应该是一颗向佛 心。而你不需要给我供奉,因为你我都是珞法者,你自己本身也是 应该受供奉的。”

“我是弧法者?我是应该受供奉的? ” 丁州有些疑惑。这话让 她回想起马来西亚信佛教的郑先生,想起自己说要那钻石时他毫不 犹豫地就买了给自己。

“对对,今日见到你很是高兴,你我的佛缘才是开始,而你 与佛的缘分也才是开始。”星云大师说完这话之后便不再与丁瑚讨 论佛事,只说些家常。这可能是因为有些玄机是需要丁瑚自己去领 悟、参透的。

这一次由于星云大师要登机了,所以他们没有交谈太多时间, 但是丁瑚非常开心,欣喜和激动的感觉始终在胸中盘绕。她从专用 候机室出来后,思绪旁飞,脑海里始终是星云大师慈祥的笑容,还 有他那两句自己不能完全理解的话。

一直走到机场登机口她才反应过来,自己的行李都没有托运, 而自己这么长时间始终在手里捧着没有送出的供奉。这时刚好有两 个比丘尼从她面前走过,她便赶紧追了上去,将那供奉给了两个比 丘尼,终究算是将这一次敬佛之举做得圆满。

那一次台湾之行是丁瑚的开心之行,之前的演出格外地成功顺 利,丁珊很开心。在台湾时从报纸上看到因江南案被捕的陈启礼被 释放出狱的消息,她又很开心。而在离开台湾时很巧地就遇到星云 大师,她更加开心了。

1989年9月的时候,香港佛教青年协会在沙田大会堂组织了一场 佛学讲座。

本来这个讲座的准备工作佛教青年协会都已经全部完成了, 但是临时出现了变故,负责接送主讲法师的义工可能是没有那份福 报,突然有紧急事务要处理不能来了。当时离讲座开始的时间已经 很近,他们身边又没有可调动的车子。有人已经开始担心今天上午 的讲座可能无法进行了,只能让陆续到来的数百信徒空跑一趟了。

这时负责此次讲座的协会职员李家凤突然想到了丁瑚。他们 之前已经邀请丁珊作为讲座的嘉宾,而丁珊I家虽然离沙田大礼堂很 近,但她出来肯定是要开车的。于是赶紧打电话给丁瑚,问她能不 能帮忙去接下人。

电话打来时丁瑚正好还没出家门,当她听说今天要将自己这个 嘉宾改为负责开车接送主讲法师的义工后,立刻欣然接受了。因为 丁瑚本身就是修的众生缘,为众生做事是修佛之道。

丁瑚虽然是讲座的嘉宾,然后又由嘉宾转而变为负责接送主 讲法师的义工,但事先她真的不知道这一天的主讲法师就是星云大 师。因为香港类似的佛学讲座她基本都会去参加,所以也就懒得次 次提前询问是哪位法师主讲。

见到星云大师后丁瑚既兴奋又惊讶,心中暗自感慨佛缘的神 奇。自己一年前与星云大师相遇是意外惊喜,而这次临时作为义工 开车来接星云大师去做讲座更是提前的意外惊喜。

星云大师见到丁瑚后非常高兴:“上一次在机场我说过我们的佛 缘才是开始,你看,这么快就有第二次了吧。”

“是的是的,我希望还有更多次,那样才能不断得到大师的点 悟和教诲。” 丁瑚这些都是心里话。

“不敢不敢,同悟同悟。”星云大师也是心里话。

上午的讲座完成之后,星云大师很欣然地再次搭乘丁瑚的车子 回去他的住处。

“大师,你下午还是在这里做讲座吗? ”上车之后丁瑚突然想 到些什么。

“是的,还在这里。”

“你的住处离这里路程很远的,一来一回再加上用斋,差不多 就是整个中午,根本没有休息调整的时间。我想可不可以这样,我 家就在前面不远,你中午可以到我家去用斋,这样就有时间休息一 下了,调整好状态继续下午的讲座。” 丁瑚提出这个建议时心中其 实怯怯的,她觉得星云大师很大可能会拒绝,因为像他这样的高僧 没有特别的事情是不会随便到俗家去的。

“可以呀,只是要麻烦你了。”没想到星云大师很爽快地就答 应了。

丁瑚载着星云大师在前面带路,后面的面包车里坐着的是星云 大师的弟子和助理们。当他们到了丁瑚家里后,那些弟子立刻拿出 自己携带的食料、炊具、餐具,然后开始做饭用斋。全部过程丁瑚 只是站在那里看着,根本就帮不上手。

不过那些弟子做斋饭的过程让丁顼再次感受到干爹干妈家的洁 净和虔诚,此时她开始觉得其实很多宗教在最初的教义上是有共通 之处的。

中午的时候星云大师和丁师I聊了下她正在诵读的佛经,给丁瑚 讲解了些佛理,最后他对丁瑚说:“你修习这些佛经可能太浅显了, 应该去诵读更加高深的大经。而且你不需要刻意追求佛理真解,以 你的灵性,诵读过程中便自然会有所参悟。"

当时星云大师这话丁瑚只以为是对自己的一种赞誉,并没有真 的这样去做。直到她开始诵读最大的佛经《大般若经》后,她才知 道星云大师见解的高深。

下午的讲座丁瑚始终都在现场聆听。虽然那礼堂的环境很不 好,面积又小,在拥挤了很多人后,里面通风不畅,空气混浊,但 是有洁癖的她却并未介意,一直坚持到讲座全部结束。

讲座结束后,星云大师还是坐了丁珊的车,由她送回住处。在 车上丁瑜I讲了些自己的感受,她觉得像星云大师这样的身份和道行 不应该到这样一个地处偏僻的小礼堂里来讲佛,应该有更大的讲经 场所,让更多的人得到佛家的引导和恩惠。

“如果有那样的弘法场当然好了,但是香港这地方佛教还不够 盛行,知道我临济正宗的人也不是很多,所以只能从小处、偏僻处 慢慢做起。只要佛祖常在心中,则处处皆是修习地。不要说在这样 的礼堂办讲座,就是让我下到地狱去诵经讲佛,也无不可。”

星云大师这句话对丁瑚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在这之后,她开 始尝试到墓地去诵经,为死者超度。虽然她在那种环境中仍然害怕, 仍然感觉不舒服,但是她最终坚持了下来,并且渐渐适应。

后来有一次她接到一个台湾的演出合约,是在一个大型的艳舞 场进行演出。虽然她不是表演艳舞,但是却要与很多脱衣舞女一起 表演。她不知道这种场所的演出自己能不能参加,于是打电话给师 傅圣严法师。圣严法师回答她:“能去不能去不是看去的是什么地 方,而是你以一颗什么心去的。"

那次演出丁瑚去了,在台上载歌载舞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但是她 表演完之后并没有立刻下台,而是在台上分发自己带来的佛像吊坠和 佛语挂牌。而这一举动引起很大的共鸣,整个艳舞场先是一阵骚动, 接着是一阵肃穆,那些看艳舞的、跳艳舞的一下都被震住了,被触动 了。然后能听到此起彼伏有人在念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虽然佛 号声不多也不响,但是在这种场合下还是让人很有感慨和联想。

和星云大师第二次接触之后,丁瑚觉得自己应该为星云大师做 些事情。她打听了一下,星云大师在世界各地弘法,而他的愿望是 要在五大洲都有佛光山的寺院。然后再由这些寺院发展别院,构成 将佛法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的网络。

这是个宏大的目标,需要很大的资金,需要更多信徒的支持。 但是现在连香港都不曾有一个与佛光山有关的机构,星云大师的佛 学理论还未能在香港大范围地传播。自己要想为星云大师做些事情 的话,应该最先从这方面入手。

之后丁珊开始联络一些香港的佛教人士,拜访一些有身份地位 的佛教徒,还有就是名流、富豪中的善男信女。向他们说明自己想 帮助星云大师到香港来做场大的弘法活动,请求他们能给予支持。

丁顼原本以为这件事情会比较艰难,结果却没有想到进展得极 为顺利,好多事情和费用很快就都落到了实处。而事情进展到了这一 步,关键的问题反变成星云大师能不能到香港来做这个大规模的弘法 活动。丁瑚将电话打到台湾高雄的东方佛教学院,再辗转找到星云法 师。星云法师听说是这样一件好事不但立刻欣然应允到香港来弘法, 而且在电话里对丁瑚连连称谢。后来他对人提及此事时曾说过,接到 丁顼电话的那一刻,他马上就预感到这是菩萨给自己在香港落下了一 朵佛莲,是让自己在香港从此有个立足之本。当时其实自己也是太过 惊喜了,所以才会在电话里很俗套地向丁珊连连称谢。

1990年,香港红硼体育馆。这是丁瑚联合众多佛家信徒和佛教 人士租下的场地。弘法用的舞台是向华强赞助的。这场讲座不但有 星云大师做弘法讲座,而且还有香港西方寺的永惺法师同台开讲, 可算是从未有过的佛家盛会。所以香港佛教界的所有重要人士届时 都会参加,而且各界重要的社会名流也都会前来听法。

为了这个弘法大会能够成功,星云大师还特别邀请了粤剧慈善 伶王新马师曾参与。新马师曾热衷参与各种慈善活动,而在香港, 各种慈善活动必须是要以新马师曾的一曲《万恶淫为首》开场。他 一曲唱下来,就会有无数善男信女疯狂抛钱捐款。如果慈善会没了 新马师曾开场,那肯定是大大失色,捐款数额也会大打折扣。

新马师曾自己是信道教的,但是丁珊认为宗教其实是相通的, 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宗教教义首先就是要世人为善,所以在筹备 策划过程她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合适。再一个丁瑚觉得非常重要的 是,新马师曾的出场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捐赠和供奉,为星云大师实 现宏大目标起到实际的帮助。

但是临到星云大师的红馆弘法开场之前,丁珊想来想去觉得 新马师曾每次慈善会上演唱的《万恶淫为首》在这样的弘法活动中 似乎不大合适。于是她赶紧去找星云大师,想询问一下他对此的看 法。如果实在不行的话,那应该怎么处置比较合适。

丁瑚来到星云大师所在的休息室时,大师正坐在那里闭目冥 想。听到丁瑜I的高跟鞋声音后,他眼睛没睁就开口说了句:“来了, 我正等你来呢。”

丁瑚很是奇怪:“大师找我有事?难道也是觉得用新马师曾演唱 《万恶淫为首》开场不合适? ”

“你觉得用那《万恶淫为首》开场合适吗? ”星云大师反问丁 m《万恶淫为首》的感觉。

“是的,如果是其他慈善会,以这开场没什么不合适的,但是 我们这不是慈善会,我们是在弘扬佛法,这样的话就让人觉得有些 别扭,合不上主题。可是现在大会就要开始了,大师你说该怎么办 呢? ”

星云大师没有说话,而是从旁边的桌子上拿笔蘸墨,然后抄写 了一段佛经。

“你将这个拿给新马师曾,看他能不能唱。”星云大师将抄了 佛经的纸笺递给丁瑚。

丁瑚接过纸笺赶紧转身就走,急急地去找新马师曾。当她经过 后面管理办公室时,红硼体育馆的负责人正好出来,朝她喊道:“丁 瑚,快接电话,台湾打过来的。”

丁顼以为是台湾那边的兄弟姐妹们有什么事情,于是赶紧跑进 办公室接电话。等接到电话后她才知道原来是自己师傅圣严法师打 来的。

“好啊!太好了! 丁瑚呀,你这回做的可是大善举呀!”圣严 法师是听说了丁瑚相助星云大师红馆弘法,所以打来电话专门给予 她褒赞的。他那么好的修为、那么稳的心境,此刻在电话里却仍是 显得有些激动。“星云大师在红硼体育馆弘法,这是我们整个佛教 界的幸事。我没有看错你,你的修行好,你的福报会更好。”

“师傅,弘法之事只要是在学佛之人能力范围内,那都是会不 遗余力地去做的。而我也只是凑巧有这样的条件,所以就把场面做 得大些了,把佛学之道推崇得尽可能广大些。其实从心而言和其他 学佛者没有太大区别。”

“不是不是,你知道我为什么收你为弟子吗?就是因为觉出你 身上有不同一般的灵性,有菩萨般的慈悲。所以认定你与众不同, 会成为佛家的弘法者。而你第一次助星云大师弘法,便已经设下如 此大的讲法场,可见你心中佛性之盛。今天我特意坐在那里冥想了 一下你的命中定数,得出’佛化妖相菩提归,十三正果世缘遂’的 定语。“

“师傅,你这定语能细解一下吗? ” 丁瑚其实已经听出这定语 中有些内容和恒月老和尚所说的有相似之处。

“这定语是说你本是菩萨下世以妖相为化身,但终归是要从佛法 之中参悟回归原相的。而你入世之举也是修习,应合十三数便可取得 正果,遂愿世间缘分。但是••••••“电话那边的圣严法师欲言又止。

“但是我这世间缘分却不能遂愿是吧。师傅,其实我在取艺名 时就找人算过,说是要合暗三数,这样才能与命中很重要的那个人 契合不离。所以我取艺名丁瑚,笔画十三画合暗三数。可是我最终 的命运却未能改变,命中重要之人还是早早离去。”

“哦!是这样。”圣严法师在电话里的语气明显有些惊 讶,“我不知道给你算命起名的人是何教何派,但他的理论却是 与佛家有巧合之处。佛家十二因缘,又叫十二缘起支。此十二 支互相为因果,周而复始,至于无穷。而其中业障最重者为 '生’’爱’'痴’三支。只有勘破这十二因缘,才能从万般苦中 出,得第十三缘,也叫正果。”

“这样说的话我名字取十三画是正好呀。”

“不好。丁瑚二字是十二画,而不是十三画。”圣严法师在电 话里说道。

“啊! ” 丁瑚的脑袋里嗡的一声,她仿佛又听到给他起名字的 白大师在说话,“你命中有个很重要的人,要想与他契合长久、不 分不离,那么名字中最好还要带有暗三。”

但是幻觉中白大师的声音很快被现实中圣严法师的声音压盖 T: “因为俗体不脱十二因缘,所以你在世间虽有神通却难升腾, 御龙而舞,遇龙而无……你虽然最终还是会从佛法之中参悟回归原 相,但世间因缘却不能就此了了。然后修行研佛同时还需受十二因 缘之苦,行慈悲事,为众生求。所以你是个在家菩萨。”

丁瑜I在体育馆后台的通道里茫然地走着,周围有人不断走动 着,忙乱着,但是她如若不见,如若不闻。此时此刻只有圣严法师 的那些话始终在她耳边盘旋。

丁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新马师曾的休息室的,也不知道 自己是怎么把星云大师抄录了佛经的纸笺交给伶王的。当她惊醒过 来时已经是站在舞台的台口,而唤醒她的是伶王一声清亮的唱腔。

伶王毕竟是伶王,伶王的灵性中可能也隐含着佛性。一段他从 没有见过的佛经,刚刚拿到手里就站在了舞台上。但是随着乐器的 响起,他竟然同样婉转悠扬地唱了出来。这是一种表演,这也是一 种诵经的方式。这是一种美妙的曲调,但这更是点醒心灵的佛音。

丁瑚站在台口,脑子里有一幅幅的画面闪过:她望着紫禁城屋 脊上飞舞的龙形离开北平;她看到龙洗中扭曲的龙形后从曹二爷家逃 出;她与陈启礼共同对敌;她与蒋孝文比舞;她甩开那个有皇家血统 的瑞士男友的手,从雪山碧湖边舞蹈般跑过;她和李小龙并驾齐驱, 然后在山坡上翩翩而舞;她和向华强牵手从海边的夕阳中走过……

这一刻丁瑚已经泪如雨下,和每次尽情哭泣时一样,她没有去 擦拭泪水。这一次她似乎并非要用泪水将什么带走,而是想用这泪 水冲刷掉一些过往的尘埃,让记忆中的一些事情更加清晰。

“御龙而舞,遇龙而无。”人生不也像伶王唱的这段佛经吗, 可以随手拈来,可以宛转悠扬,但是又有几人可以参透其中深意, 又有几人知道其中的玄机和玄妙。瞬息而过,如云如风,其中的对 错好坏可能全在于那么一个笔画。

灯光骤亮,佛音庄严,星云大师带了六百僧人飘然而行登上红 硼体育馆的舞台。六百僧人按几方法度、几方法相盘膝坐下,蔚为 壮观。

星云大师一场佛法讲下来后,诵佛号为结语。随之六百僧人齐 声诵经,撼人心魄。于是台下信徒一起跟着念诵,整个红碉体育馆 中诵经声汇成海潮一般。

跟着僧人诵经的有官员、名流、明星,有唐太、向华强、陈 岚……当然,还有丁珊。丁珊在舞台前双手合十,神情肃穆虔诚。 舞台上的灯光射下,仿佛将她浸浴在一团佛光之中。她很用力很大 声地念诵着经文,那声音像呼唤,像倾诉,像祈求,像哀怨。这是 一种情感的宣泄,这是一种生命的告白,这一刻她是要将自己所经 历的所有幸福甜蜜、艰险磨难全都表达出来。

这是星云大师第一次在香港红硼体育馆进行佛学讲座,全过程都 是由丁瑚给予操办。这次讲法开启了星云大师红硼体育馆弘法之始, 此后他每年都会在这里弘法,一直持续至2008年,长达19年。

星云大师的第一次红馆弘法,就犹如一次佛入人间的神迹,给了 丁瑚更加坚定向佛的决心。而那次之后,丁珊也有了自己独特的一种 诵经方式,那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类似朗诵的方式。因为她觉得这 样诵经才能付诸她所有的心力,表现出她最大的虔诚。

1991年,星云大师在香港成立中华佛光协会(后更名为国际佛 光会中华总会)。丁珊为第一任的协会理事。

修《大般若经》

1993年,美国发行李小龙逝世二十周年纪念钞票,好莱坞的名 人大道铺上了李小龙纪念星徽,而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发给李小 龙“终身成就奖”。

也是在1993年这年农历的4月8日,丁瑚来到普陀山。

丁瑜I是观音菩萨诞辰日出生的,所以观音菩萨的道场她无论如 何都是要来一趟的。很巧的是农历4月8日这天正好是佛祖释迦牟尼 诞辰,而丁珊身份证发证的日期也正好是这一天。

陪同丁瑚一起上普陀山的是宁波一家旅行社的导游刘女士。刘女 士曾经在佛学研究院读过书,后来改行做了导游。所以对佛学知识以 及与佛学有关的典故非常熟悉,与丁瑜I一路聊得很投缘。

到了普陀山之后,丁瑚并没有像其他游客那样翻山而过,沿寺 游玩,而是要求刘女士带领她前往最有灵性的菩萨像前敬香。而这 次幸好是由既熟悉普陀山又学过佛学的刘女士陪同,听到丁瑚的要 求后便直接带她前往位于紫竹林的不肯去观音院。这观音院虽然不 大,却是普陀山上修建最早的寺院,开普陀供佛之始。

不肯去观音院里的人不多,像今天这样的日子大部分的香客都 是往普济、法雨这些大的禅寺去敬香。到不肯去观音院的一般都是 些普通游客,而且大部分都是在寺院外临海的石崖上游玩。

一进到不肯去观音院中丁瑚就觉得此处不同一般,虽然规模很 小,但是古色中有雅致,佛意中有灵气,这在以往到过的寺院中很 少见。于是她马上伏地虔诚地叩拜,并且在敬香之后跪在蒲团上念 诵了一段经文。正是因为寺院中的人不多,而且都是些普通游客, 所以丁瑚虔诚的气质和她独特的念经方式引起了寺庙中僧人的注 意。就在丁瑚念诵经文过程中,他们过来主动敲响木鱼和铜磬来配 合丁瑚诵经敬佛。而刘女士也在那一刻惊呆了,她接待过无数善男 信女、僧侣居士,但是像丁顼这样念经的是第一个,能用诵经之声 召唤来全寺院的僧人敲响木鱼、铜磬配合的也是第一个。

丁瑚敬香诵经结束后,主持观音院的大和尚主动过来见礼, 并且向丁瑚详细介绍了不肯去观音院的来历和典故。但就在这过程 中,丁瑜I注意到不肯去观音像莲台左侧供奉着一个很长的红木框玻 璃匣子,里面装着有十几本经书。从装帧上看,应该是一整套版本 很古老的经书。

“主持师傅,那是什么书? ” 丁瑚走到玻璃匣子前问道。

“啊,这是全本的《大般若经》,是最大的经,也是专讲大智 慧的经。这套经书是我们不肯去观音院好多位高僧相传下来,但他 们中却没一个人读通全书。”

丁瑚凑近了玻璃匣子仔细看那经书,这经书虽然已经老旧泛 黄,但隐隐间却像是有着一种幽然的光泽在上面流淌,就像汲取了 日月精华的宝石。

“真漂亮!” 丁瑚发出一声感叹。

“是漂亮。”那主持全然知道丁51所说的是什么意思,立刻回 应道。

而导游刘女士在一旁听了这对话后一脸茫然,完全搞不清这两 人怎么会对着一套经书说漂亮的。

“师傅,我能结缘将这套经书请回去吗? ” 丁瑚是瞬间下定决心 的,只要主持开出价来,哪怕是要耗尽自己所有的积蓄都在所不惜。

“呵呵,施主,这经书和这里的观音都是不肯去的。"主持果 断以婉转的言辞回绝了丁瑚,“这经书是多位高僧诵读过的,附着 了许多的佛性和智慧,我们已经将其与菩萨一起敬供了。再说了, 你就算请这经书回去,那终究还是别人的经呀。”

“师傅这话是什么意思? ” 丁瑚没有听懂后面的一句话。

“经是请不回来的,经是要自己念来的。就说这套《大般若经》 吧,原来也只不过是民间普通印版,如果不是数代高僧诵读它而换作 一个官商人家收藏,又怎会有如此盎然的灵慧之气。而已然灵慧的经 书,你即便请了回去,供放在那里就能将经义豁然了吗? ”

“哦,是这样啊。"丁瑚似乎是明白了。

“其实天下经书都一样,只是看念与不念,口念还是心念。一本 经书你念了,通了,悟了,即便此书已经残破不堪,但你仍会觉得这 是一个宝,甚至是你的一部分。”大和尚这话说得更加浅显直接。

丁瑚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此后她再不提一字请不肯去 观音院的《大般若经》。但也就是在这一刻,她暗暗下定了决心,自 己回去也要研读《大般若经》,将这大智慧的经书变成自己的经。

从不肯去观音院出来后,主持大和尚可能因为回绝丁瑚结缘请书 的愿望而心生歉意,于是主动提出陪同她在周围走一走。大和尚对普 陀山人文、景观以及佛教传承的了解比导游刘女士肯定深入得多,所 以有他陪同丁瑚还是很开心。而且普陀山是座海岛,环境和丁瑚经常 去的香港大屿山有着几分相似。所以丁瑜I到了这里仿佛有种到了家的 感觉,这让她心情更是舒畅,全忘了未能请到经书的事情。

他们沿着不肯去观音院往上走,转过一个弯便是新罗礁上首的 龙湾岗墩。这个地方依山背水,往前一眼望去是蓝色的大海,往后 是连绵起伏的葱翠山峦。天、地、山、海在这里完美结合在一起, 是个自然景色非常优美的地方。

“这个地方太美了,真就像仙境一样,难怪会成为观音菩萨的 道场。” 丁瑜I感慨道。

“这地方叫龙湾岗墩,你们看后面的山,像不像一条龙拥绕 着、守护着这个海湾。”大和尚一边说一边指点给丁顼看。

听到这话丁瑚心中一颤:“’一条龙拥绕着、守护着这个地 方’,李小龙是龙,但他没能拥绕、守护自己。而普陀山的龙应该 拥绕、守护观音菩萨,可它现在却只是拥绕、守护着一块空荡的海 湾。”

“这里少一座观音菩萨像。” 丁瑚将心中所想脱口而出。

听到这话主持大和尚一下怔住了,他缓缓回头用疑惑的目光看 看丁瑚认真的表情,再眯着眼睛将龙湾岗墩上上下下、前前后后仔 细看了一遍,然后既惊讶又感慨地说道:“真的呀,这个地方是应该 供奉一尊高大的菩萨像。那样在龙形拥护之下,真就成了仙境道场 了。咦,以前怎么一直没人看出来呀? ”

丁瑚游过龙湾岗墩之后便离开了普陀山。临走之前她用红纸包包 了一份供奉,然后捧着送到不肯去观音院的主持大和尚面前。

“我今天想请《大般若经》回去,那是动了妄念,再次多谢师 傅及时指点迷津。但在龙湾岗墩脱口之说倒是心中真愿,只祈盼此 愿有朝一日能够得偿。这一份供奉虽不丰厚,远不及那些为普陀捐 车、捐宝的大施主。但我真心希望这份供奉可以为龙湾处立菩萨像 出些绵薄之力。” 丁顼这番话听着虽然有些像电影台词,但她却是 用了十二万分的诚意。

,'施主的真愿我一定在合适机会向全山方丈和普陀佛教协会反 馈,并且就我个人而言,我可以向你保证会力促此事得成。”主持 大和尚也是诚意满满。

没人知道最后到底是谁的提议被采纳了,又是谁促成的这件 事情。总之在1995年的时候,普陀山龙湾岗墩开始修建南海观音立 像。1997年,龙湾岗墩的南海观音立像全部建成。这是当时全世界 最大的铜质观音菩萨立像,总高33米。其中台基高13米,铜像高18 米,莲花座为2米。造型采用飘海观音形象,端庄慈祥。

1997年的农历九月二十九日这天,南海观音铜像开光。但是没 有想到,开光之前,铺天盖地的乌云再度席卷天空,一场倾盆大雨 似乎已不可避免。8点15分,全山方丈戒忍大师宣布:“南海观音圣 像开光法会正式开始!”话音刚落,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巨手在这一 瞬间拨开了乌云,一束阳光透过云层直射下来,落在刚落成的观音 像上。而紧接着云层变化,在天空中形成开光观音像的剪影。

见此奇异天象,有人高呼“观音菩萨显圣了!”顿时在场的 四千多僧人信徒纷纷跪倒,虔诚地顶礼膜拜。

普陀山南海观音铜像开光这天的奇象视频在网上至今都点击火 爆,丁瑚也是后来从视频中看到南海观音铜像开光这天的奇象的。 但是她看到这画面后并没有显得非常激动,而是长长地、缓缓地舒 出口气,就像是卸下了什么重负似的。

那年的普陀山之行,丁珊动了一次妄念,想得到那部供奉着的 《大般若经》,结果却没能如愿。但她却因此发愿,开始诵读《大 般若经》,而最终她用十年时间真就将它念成了自己的经。

那年的普陀之行,丁瑚发了一个真愿,就是希望在龙湾岗墩那里 建一座观音菩萨像。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妄念,但很快被大家认可,于 是几年之后一座最大的铜质观音立像竖立在了普陀山的龙湾岗墩。

但是从那以后丁瑚再没去过普陀山,据她自己说是因为那座南 海观音像会让她心中产生太多感触。恒月老和尚曾经告诉丁瑚:“观 音即你,你即观音。”如今普陀龙湾岗墩的南海观音有龙形拥绕、 守护,而应该拥绕、守护丁珊这个观音的龙却是在很久以前就隐没 在了天光云影之中。

就在普陀山之行的同一年年底,丁瑚专门请美国三藩市般若讲 坛的智海法师为其讲法。她这样做其实是想对《大般若经》做一些 先期了解,为她自己诵读这部经书做些准备。

智海法师真的可以说是佛法高深,特别是对《大般若经》的见 解更是深刻、睿智:“此中真义皆由’性空幻有’入。性空,指佛 言一切法都没有实在的自性;幻有,指一切法虽然自性空,但并非 虚无,假有的现象仍是存在。世俗认识的一切均属’因缘和合’, 假而不实,唯有通过’般若’对世俗认识的否定,才能把握佛之真 理,达到觉悟解脱,即所谓大乘。”

听了智海法师所讲,丁珊心中升腾起一种莫名的兴奋:“太好 了,这经义真的太好了,我一定要好好将这部经书研读一遍。”

听丁瑚说也要研读《大般若经》后,智海法师挺不以为然,因 为像他这样的高僧也就读过一遍这部经书。

“读经犹如举鼎,所不同者只是一个用的是心力,一个用的是 气力。但不管用的何种力,都应该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大般若 经》是第一大经,不是什么人都有读通的心力和佛性的。”智海法 师这是善意的提醒,也是明智的教诲。

“我知道,我见过一部《大般若经》,那是几代高僧诵读过 的,但没有一个高僧将其通篇读全。但我不同,高僧们是边读边 悟,而我只管念诵就是了。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等我念 诵十遍之后,我相信该悟出的智慧都能悟出了。” 丁瑚所说是星云 大师教导她的方法。但她却不知道,这方法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 的,是需要不同一般的天赋、佛性和毅力才行。

智海法师摇了摇头,当听丁瑚说要读十遍《大般若经》后,他 觉得丁珊I要么是完全不清楚《大般若经》是怎么回事,要么就是在 说疯话。因为从古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

但是智海法师却完全没有想到,丁瑚真的做了,而且朝着既定 目标一步步地实现着。

1994年的一月份,丁珊开始诵读《大般若经》,她一下子看这 么高深的经文是因为星云大师几年前说她所读的经书太浅显了,也 是因为在普陀山已经在心中决定了这样的佛愿。

《大般若经》全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有600卷,480余万 字,是一部多种佛经的总集,也是精修佛学的必读之书。这部经书 内容讲的是佛法中的大智慧,很多内在的东西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的。像我们熟悉的《心经》《金刚经》其实都是《大般若经》中极 小的一部分。

丁瑚诵读的那部《大般若经》是她侄女专门从台湾众生出版社 请回来的。后来她还专门定制了一套烫金版的,但这一套不是诵读 的,而是专门用来供奉的。

其实这《大般若经》真的不好念,一般人的心力根本无法驾 驭。好多人刚刚念就会觉得身体不适,气血翻腾,一篇大经看下 来,眩晕跌倒的常有出现。但是丁瑚却没有这样的现象,这倒不仅 是她心力强,佛性高,还因为她刚开始读经时已经经历过这些。所 以现在即便是更加高深的经文,她都已经能完全适应了。

也就是在诵读《大般若经》之后,她的记忆力得到全面恢复, 甚至比原来更有超越。她小时候没有好好读过书,对书本知识的 理解和记忆是弱项。而后来因为被人陷害吸毒、酗酒导致记忆力 的损坏。但是诵读《大般若经》之后,她能够在两个月内背诵下近 六千字的《金刚经》,而且到现在为止已经可以一字不差地记住两 万六千字的佛经了。

《大般若经》的经义非常高深,丁瑚其实根本读不懂其中内容。 但是星云大师曾经说过,她只需要不断诵读而不必刻意去了解经文中 的意思,到了一定程度,她的灵性会自然而然让她悟出其中真义。

丁瑚很执着、很虔诚地用了十年时间将《大般若经》读了六 遍。而事实也真像星云大师所说,丁瑚诵读这部大经时完全不管其 中内容的意思,只管口中诵读。但是每读一遍她的心中都会有不同 的感受和参悟,而且随着遍数的增加,感受到的和参悟出的真义也 越来越多、越来越深。

智海法师对丁瑚的看法也在十年后彻底转变了。因为据他所 知,从唐朝玄奘翻译《大般若经》时起到现在,所有有效文字记载 中能将此经文诵读六遍以上的,丁瑚已经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于是智海法师主动提出,要收丁瑚为弟子。因为丁珊也知道智 海法师是个对佛学非常执着的人,然后在自己研读《大般若经》之 前给予了自己很重要的引导,所以就欣然答应了。

智海法师给丁瑚新取了一个法号普观,并从此将她作为自己研 修佛学获取成功的标志之一。图片8

浏览1,66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