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文明,无论作为世界八大文化之一,还是作为21种 文明之一,它的发达、成熟与深厚,足以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使异国 文化对它注目而震惊。然而,正如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 学技术史》一书中指出,“中国文明对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贡献, 到今天为云翳所遮蔽,而没有被人们认识”。甚至连中国学者本身也 “往往忽视了他们自己祖先的贡献”。人们对武术的认识也曾处于这 样一种状况,武术在世界体育中也没有应有的地位。武术以其悠久 的历史,根植并生长在中国的民间,始终渗透了中国传统哲学、政治 伦理、宗教思想、军事思想、文学艺术、医学理论等诸多文化形态的深 刻影响。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 式,审美观念,心态模式,价值取向,人生观和宇宙观,在武术文化形 态中都有集中的反映。

沧海桑田的变化,使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碰撞、融合的大交流时 期。愈是民族性浓郁的优秀文化,愈能够被人们所接受。西方的文 化科学恰恰需要东方的文化科学来平衡。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健身 育德价值的武术在世界体育中应有一个无法替代的位置。

(_)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形态的文化之所以发展和传 播,是因为它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能满足人们物质或精神上的某种 需要。武术在中国流传数千年延续至今的事实说明武术经过了历 史的选择,能满足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需要,对社会的发展起了积 极作用。

1-技击价值

东西方都拥有技击特性的体育运动项目,绝非武术一家,而武术 的技击价值又具有其独到之处。

首先,中国武术的技击体现了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和孙子兵法 的战术思想。武术技击讲求“贵柔守雌”,以柔弱胜刚强,不露声色, 不动则已,一动则如雷霆万钧,一发而不可收。孙子兵法中的避实就

虚、攻其不备、出其不意、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欲放先收、欲要先给等 战术思想,充满哲学辩证法。不仅可用于攻防技击项目,在其他竞技 运动项目中也大有用武之地。

其次,武术技击“尚巧”,即讲究方法巧,运用妙,丰富而多变。在 空间上有上、中、下三路,前、后、左、右四方;时间上讲快、慢、疾、缓、 顿、挫;劲力上有刚、柔、脆、绵、抖、化等。攻则七拳并用,防则千变万 化。这与西方技击项目的讲究快狠、技法简单、重标准化、重打击效 应的特点迥然不同,从而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门类繁多、极其丰富 的东方武技宝库。

其三,武术技击“轻力”。在武术传统技击中,多强调练功为主, 交手比试,点到为止,做到“打拳人不知,出手不伤人”。习武者在对 抗中醉心于切磋技艺、相互提高以愉悦身心。这一特点不仅有益于 人类健康,也有益于心灵的净化和高尚情操的培养。

武术的技击性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格斗运动和套路运动之中, 前者被直接体现在瞬息变幻的攻守之间,后者被形象地表达于淋漓 尽致的演练之中。


  1. 文化教育与伦理道德价值


武术的本源是一种攻战伐杀的技击术,却演化为一种崇德尚礼 的体育文化。在西方体育中,角斗、击剑演化为体育项目,似乎不足 为奇。但对于武术而言,其不同凡响在于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 心路历程,体现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 武术不仅在技术风格上体现了中国人的以和为贵、“仁义"忠恕之道, 其技术思想也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和伦理道德。它倡导人们顺应自 然,与自然和十皆共处,与西方主张的与自然作斗争,征服自然有一种 互补意义。武术注重性命双修、德艺兼备,成为启迪人生的入世之 学。当西方的“知识之树”结为硕果时,入们开始注目于东方的“生命 之树”,追求乐于人间养身延年和人伦道义。苏联的远东武术研究所 曾在信中说:“我们希望从武术中学到中国哲学和懂得人生价值。"这

■ 正体现了武术文化内涵中的伦理价值。

长期以来,武术不仅有丰富的哲理,在技术传授中无不充满着东 方伦理的道德观,对人际关系的和谐颇有启迪,它既讲克己正身,宽 厚谦让,又求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武术传统的“择徒”和教育之中倡 导的武德,诸如爱国,正义守信,坚忍不拔,谦和忍让,惩恶扬善的品 质是历代武术家们信奉的第一要义。一种近似残酷的技击技术,却 成了育德修性的良好途径,令人叹为观止。一位美国朋友说:“让孩 子学武术,主要是让他学纪律,学做人。”“武以德立”,“德艺兼修”是 武术教育中的至理名言,武术的真谛在于重德。习武练艺的主要目 的更多地在于表现灵与肉的完美统一,表现尚礼仪、重情感、勇武豪 迈的英雄气质。格斗技术一旦具有了道德价值观念上的意义,它反 映的就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一种人生哲学的缩影。可以说,伦理 思想影响着武术,武术已作为一种培养人遵从礼仪,修持情操的手 段。墨西哥的安东尼奥•佛格雷泽的研究认为,武术在世界各国人 们的价值观念中,“教育与文化”的价值高居首位,恰恰就说明了武术 的文化魅力和道德精神。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最重 直觉,最实际的。但所有这些都需要靠练习者亲身实践去体验和感 悟,悟其内在的意蕴之深,技巧之妙,意境之美,追求最理想的境界到 没有穷尽。学练武术正是如此,不论浅层结构的运动技术,还是深层 结构的文化形态,都需要去学、练和揣摩。学会一个武术动作似乎没 有太大的难度,深入之后,那上下内外的高度协调,那劲力技巧的体 现,那心神意气的配合,以及它所赋予的哲理,让人琢磨不尽,玩味不 止,需要人们坚持不懈地去体悟、修炼,方能心领神会。武术中有一 句谚语“拳打千遍,身法自现”,说明仅仅一个身法就需要千锤百炼方 知其中奥妙。民间有的老拳师倾毕生精力研究、精练一套拳术,恐怕 决不在于对运动表象的把握。要达到出神入化、“无形无法”的自然 境界,才会愈加感到探之不易,其乐无穷。武术不妨说是以运动实践 来体悟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 一

  1. 审美价值


武术的审美价值,同样使其在世界体育项目中独领风骚。世界 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在社会生活中积累形成了各自的技击术,其形 态和发展历程则大同小异。唯独中国武术这一技击术形成了与世界 各民族迥然不同的套路运动。它的形成无不与中华民族不求其表, 重在其里,追求蕴藉内秀的性格有关,与淡化竞争意识和技术艺术化 倾向有关,同时也与中国文化中的传统美学观念和众多艺术形式形 成的文化景观有关。因此,武术与中国文化在长期的相互渗透、借 鉴、融摄之中,形成了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武术套路运动较集中体 现了中国武术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情趣。

世界上不少竞技运动项目也很富有艺术性和审美特征,诸如艺 术体操、花样滑冰等,这些运动项目侧重于动作的规范、均衡,强调舒 张的形态美和动作连接的节奏韵律美。武术套路运动则从整体艺术 观出发,更侧重于整个套路的意境之美。它将套路中的动静疾徐、起 伏转折、抑扬顿挫、闪展腾挪、虚实进退等,在对比中求得和谐统一; 武术套路运动与精、气、神紧密相联,并以诸多动物形态象形取意,表 达一种一往无前、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和艺术境界。武术套路使情 技交融、神形兼备、离形得似,融入攻防技术之中。思境相融,既源于 攻防格斗之技,又高于攻防格斗的真,成为一种既赏心悦目,又愉悦 自身的艺术享受。

浏览55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