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的拳术,大都呈现实用散手和套路演练两种形式。在 冷兵器时代,拳法与军事技术的关系甚密,正如明代战将戚继光在 《纪效新书》中所云:“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 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他身体力行,付诸实践,积极提倡在军中 练习拳械,在抗倭斗争中杀出了威风。

武术在漫长的演进中,繁衍派生了众多流派的拳法。凡生命力 较强的拳种,大多是既有拳套,也有散招;既讲演练,也讲实打,两者 有机结合,誉为“体用兼备”。

名震遐迩的少林拳,历史悠久,踢打摔拿兼施,追求“内静外 猛,藏而不露”、“乘势飞击,出手无情”。拳谚中说“秀如猫,抖如 虎”,“守之如处女,犯之如猛虎”,与古代越女的“内实精神,外示安 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的技击论可谓一脉相承,成为“外家 拳”之始祖。

拳理妙奥的太极拳,拥有陈、杨、吴、武、孙等数家,其技击法都不 离“以静制动"的内家拳法之宗,追求避实就虚,以柔克刚,主张借力 而发力,以后发制人。与庄子的剑理对照,可谓承继“后发先至”的衣 钵,领衔于内家拳法。

就长短而言,长拳短手,各有所长。如通臂拳讲求放长击远、双 手并发。要求肩臂松顺,形成“手外加手”,劲力上以冷、弹、脆、快、硬 为要,强调“粘衣发力气而翻子拳的攻击法则以短小紧密见长,形容 为“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进招时,常常是连三接四、上下翻飞, 令人猝不及防。

就远近而谈,近攻远打,各有其妙。形意拳主张近攻快打,谓之 “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便于头、肩、肘、手、脚、膝、髓并用,称 “七拳”皆发,要求工、顺、勇、疾、狠、真,堪称“六方之妙”。而劈挂拳 则是走势开阔,擅于大劈大砍、斜拦横击。练习盘劲的“十二趟子", 实质上就是十二个散手招法,讲究吞吐开合,追求翻扯、辘辘劲,滚势 圆走,以一贯之,使其远击后能走化变防,以弥漏之隙。

就刚绵而论,“以气催力"、拳刚势烈的南拳,遍及江南诸省,以硬 桥硬马的阳刚为著称,一势多拳,善发标手,出手多居于中,十分注意 “门户而流行不甚广的绵拳,则以掌法为主,以柔化之,多防后发 着,先吞而后发,又是一番春秋。

就上下而分,八极拳多采用近身撞靠和多变的肘击法,崩撼突 击、强雄暴烈,以“眼望三见手”、“迎门三不顾”等八大招为其核心技 击法,以身的发招为主,佐之以腿;而戳脚则是一步下脚,非踹即踢, 声东击西,常以半步赢人,尤以左右八腿为攻击招法,辅之以手。

就摔拿跌靠而别,螳螂拳勾、搂、采、挂,连拿带打;鹰爪拳刁、拿、 锁、扣,拿中有打;流行福建的地术犬法则以“落地剪腿,以势就势”独 步于武林;传稀有的花拳则是侧身而进,沾衣即跌。可谓各有千秋。

就奇正而话,华拳、查拳,架势工端,骨梗强壮,劲力峻整,“进如 风雨,退若山岳”,气势逼人;醉拳却在身形飘忽、东倒西歪变化中,奇 中有法,讲究虚守实发,逢击而避,指东打西,乘虚而进。

当然,还有许多拳种含有精良的技击法,难以一一表述其宗。

无论是南拳北腿、内家外家,也无论近攻远打、短拳长手,还是擅 于摔拿跌靠,从实用的角度各有所长又各有不足。因此与其说哪个 拳种厉害,不如说哪位拳师的功夫扎实厉害。此外,临战中又有种种 因素,诚如已故近代武术家唐豪先生所云:“决胜有种种条件,有力无 胆者不尚;有力有胆,而眼不明、手不快者不尚;胆与力、明与快兼而 有之,不知虚实变幻,技巧不足以会之不尚;技巧足以付相,不知劳逸 之数、动静之机者不尚。其他若恃其能而轻敌,有力而不能持久等 等,皆为疵累。"

拳术管窥

(-*)

近几年来,自选长拳的技术内容在传统长拳套路的基础上已有 了很大的变化。围绕这些变化,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有的人 认为自选长拳好看但不实用,是花拳绣腿;其新、难、美偏向舞蹈化、 技巧化;总的讲不如传统长拳,等等。长拳套路技术如何继承传统和 发展创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关于实用性的问题。武术的功能和社会价值是多方面的, 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侧重罢了。古代武术与军事训练关系十 分密切,实用性自然要强一些。然而,武术从来也不是军事格斗的本 身,作为一种运动形式,它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得到提炼和改 造,就套路运动而言,通过增加运动幅度、修正技术规格、丰富技巧方 法、变化动作节奏,直至连贯成套一气呵成,可以说与实用中的攻防 动作有了相当的距离。无论传统套路,还是自选套路,它的动作只能 说是具有技击性,或者说含有攻防性的动作。从体育的角度来说,实 战性的高低已不再是衡量一个套路优劣的主要标准(军训套路例 外)。明代戚继光反对“满片花草”、“徒支虚架”,也是从军中训练的 角度而感发的,同时他也断然认为“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而可 以“活动手足”、“惯勤肢体”,进而掌握军事武艺。可见,即使反对花 法的拳术也只不过是间接用于实战,何况今天作为体育竞技的套路 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选长拳的技术不应一概地讽为花拳绣腿, 这是套路运动的基本特性所决定的。

其次,自选长拳与传统长拳相比,攻防性动作有所减少,这也是 有目共睹的。当然我们不能仅仅从数量来看,也不能说攻防性动作 愈多的套路就愈好,然而技击性毕竟是武术的一个主要特点,攻防性 动作是套路中的一个主要技术内容。有些运动员在整套演练中确有 片面追求美观的现象,偏听偏重追求气氛和观众效果,有“徒支虚架” 之嫌。当然,我们应允许年轻队员有一个认识过程,然而对教练员来 说,却应该加强对动作的分析,使他们尽快地成长。因此,应当对传 统套路的技术加以继承和研究,尤其在劲力和方法上应更深入地学 习和钻研。挖掘和整理传统技艺绝不是权宜之计,最终是为了发展 创新。列宁说过“文化是有继承性的”,自选套路不能造空中楼阁。 只有认真地学习和研究挖掘整理的可贵成果,发展创新,长拳技术才 会既充实,又有生气。

其三,传统套路在某些方面比自选套路有所长,但就其总体来 说,传统套路比自选套路更有所短。否则,自选套路只有向后转,岂 不知今日的传统套路,当初也在“自选”之列。只不过它所以能留传 下来,乃是当时的众家“自选"拳法中的佼佼者,如大自然里的生存斗 争一样,经过了历史的考验,一部分精华留传下来,另一部分为历史 所淘汰了。应当看到,自选套路在技术结构、动作速度、节奏韵律、难 度技巧、套路布局、演练技术等方面较之传统套路大大地前进了。这 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的发展,运动员 的身体素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的需求也与古代大有不同,自 选套路必然与传统套路面貌不同,诸如腾空三不落的消失是一种正 常的淘汰,不妨说,这个变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武术套路中不应忌讳创造新、难、美的动作和造型,在快速激烈、 起伏转折的运动中要完成高、难、美的动作就须有过硬的功夫,没有 长期的训练和钻研是难以奏效的,问题是应当怎样地发展。向技巧 运动的新、难、美,向舞蹈中的新、难、美去发展,显然是不妥的。

其四,关于雷同化问题。在一个自选套路中,会多次重复出现某 些动作:套路与套路之间,也有一种技术结构和动作内容雷同化的问 题。我们不应一概地反对雷同,作为运动竞技,旨在进行动作质量、

功力、意识等方面的较量,允许动作上的雷同,完全的不同,恐怕并不 利于竞技;但是作为一种表演性的竞技,也还有创新上的较量,陈陈 相因是艺术创造的一大忌讳,武术的自选套路若千篇一律、缺少创 新,也就没有生气。我们认为应当在提高质量、增强功力、发展难度 的同时,多研究一些传统的技法,不断丰富自己的动作素材,再进一 步从结构、节奏等方面作一番化石点金的再创造。

近年来的比赛中,我们也确实看到有些运动员在动作结构和运 动节奏上动了番脑筋,令人刮目相看。然而也有一些运动员为了充 实套路内容,别开生面,把其他拳种中的动作方法加在自选长拳套路 内,动作规格、劲力运用都有些与整体失调,似乎破坏了整套的技术 风格,有画蛇添足之嫌。当然,拳种间的相互吸收也是可以探索的, 但却应当注意在吸取中加以溶化,深化为符合整体风格的技术方法, 如同我们不应一概地反对从舞蹈、戏曲、技巧中吸取对我有益的东西 一样,深化得好,总是会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的。综上所述,长拳技 术既需要继承传统,也需要发展创新,不可将两者割裂开来,更不可 对立起来。

传统总是有双重力量,它可以是创新的阻力,也可以是创新的出 发点,我们希望的是后者。

(二)

劈挂掌,古称“披挂掌”,流行于黄河流域,以猛劈硬挂,大开大合 著称。明代战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言:“披挂横拳 而其快也。”明朝有盐山书院,传播劈挂掌,自此不仅兴盛于盐山,而 且传至沧州等地,《沧县志》中的李云标便是当时著名的劈挂拳家。

劈挂拳的主要技术内容有拳术、器械、基础训练及散手。拳术中 乃称一路劈挂(亦称抹面拳)、二路青龙、三路飞虎、四路太淑。至今 一路劈挂拳仍在全国各地流传习练,不少运动员在比赛中也多练一 路。此外还有包罗四个套路技术的“大架子”拳,为其母拳,亦称静 功,讲究慢拉柔练以调劲运气。劈挂中所练的器械有劈挂刀、通备大 剑、通备小剑(也叫梯袍剑)、劈挂棍、劈挂枪、双刀、风头阁、拦门掀、 三节棍等,练法上独具劈挂风格,至今传习不多,其中,通备小剑在全 国比赛表演颇负盛名。近数年来,劈挂吸取了陇南鞭杆,在劲力和技 法上加以改变,使之闪展灵活、劲法多变,形成了别有韵味的鞭杆技 法和套路,实战性颇强。

劈挂拳的基础练习主要有十二大踵子、十路弹腿、溜脚势等。劈 挂拳丰富的技术内容和独具风格的技法,与其严谨而系统的基础练 习分不开。十二大瞠子即十二个招法,不仅是进行套路演练“盘劲” 的有效方法,而且招招技击性强,可以反复单练,用于散打实战之中, 这十二个招法是:单劈手、鹳子穿林、双撞掌、戳指掌、倒发五雷、缠额 手、开门炮、大跨步、小跨步、招风手、铁扫帚、抄锤等。

由此联想到,有的拳术复存复夭,而有的拳术则能作为一个拳种 长期流传下来,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后者有较为系统的技术方法和理 论,使它有别于其他拳种而自立于武术之林。

劈挂掌也正是如此,它在理论上也是较为完备的,其运动方法有 滚、勒、劈、挂、剪、采演、挨、伸、收、摸、探、弹、砸、擂、猛等十八字诀。 按发上讲求吞吐伸缩、虚实往返、回环折叠;劲道上注重翻扯劲和辘 辘劲;练习中要求拧腰切胯、溜臂合腕,整套演练追求行云流水、气势 贯通的效果,尤以劲力是否透彻纯正来评品运动员的功夫和演练水 平。甘肃的马颖达、河北的韩俊元均为当代著名的劈挂拳家。

在拳法实战中,劈挂拳遵循“理(拳理)象(拳势)会通,体(健身) 技(技击)兼备”的原则,故也称通备拳术中之一拳系,其招法技击强, 主张以快打慢、以长制短、横拦斜击,闪进攻取。然而“长”之弊端往 往在于不宜收,易使对方乘虚而入,为此,劈挂在猛劈硬挂、大开大合 中还讲究一个“滚劲",以圆分劲,化势而走,翻滚不息,以一贯之,如 同戚继光拳注中所说:“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训 练中,常常遵循“慢拉架子,快打掌,急出招”的训练步骤,从拉架势、 调劲气到演练拳套,进而击技用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使套路与散 打技术融会贯通,既有区分又有关联。

近代,有人将劈挂拳归于通备拳类,一则可能是“备”与“臂”之 误;二则从动物表象上,均是双臂交劈,放长击远容易混淆。然两者 从基本技击到技法、理论,都不堪称同,尤其在劲力风格上,劈挂猛劈 硬挂、快打速攻;通臂则是坚韧交错,讲究“腕如绵、肘如花”、“肩如纺 车,腰如蛇”等,视“手外加手”、“粘人发力”为其要则。当然,拳种之 间也免不了相互渗透和吸收,有人说:“沧州劈挂通臂劲”,正是反映 了拳种间的纵横交错。

总而言之,在发掘整理某一拳种时,应当特别注意它的体系和全 貌,以使后人继承一个完整的文化财富;在学习某一拳种时,也万万 不可满足于学会几个套路或动作架式,应当在扎实练习基本技术的 基础上,逐步摸清其劲力技法等规律,才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浏览34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