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整体思维方式,在艺术中最典型的是整体艺术观。 武术套路运动的出现,深受其影响,尤其表现为整体意境和对立统 一。在武术套路中,不仅着眼于一招一式、一拳一脚的技术和功力, 同时也着眼于整套的劲力、协调、精神、节奏、内容、风格、结构、布局 所表现的功力和技巧。在传统的技法中,尤从精神、节奏、风格中表 现为一种整体的意境,犹同将自身“置于一个战斗的场合",(《武术运 动基本功训练》)气势如虹、气韵生动、气质贯L ,表现一种英武不屈、 坚忍不拔的斗志和气概。武术强调“形断意连,势断气连”,“连绵相 属,气脉不断”,少林武术中说:“身之将纵,步之存尽,手之出入,或进 或退,或起或落,皆当一气贯注",以求“拳打一气连,兵战杀气勇" (《少林武术》)。创造了一种战斗的艺术的意境,可谓“韵外之致"、 “言外之意”,既是恢弘的,又是蕴藉的;既是飞动的,又是沉实的。武 术运动所创造的这种意境之美,令人神荏,耐人寻味,成为一种东方 艺术的人体体现。“一阴一阳,一上一下,合而成章",(《吕氏春秋• 大乐》)阴阳二气化生万物是中国传统的哲学观,运用阴阳来表现事 物的对立统一,也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在武术的整体运动中无不 体现了这种艺术的对比与和谐。武术中的“动迅静定",“重如铁,轻 如叶”,“快如疾风,缓若鹰翔”,少林拳中的“秀如猫,抖如虎”等,常常 以鲜明的对比,和谐于整体之中。而“冈忡寓柔",“绵里裹铁",“动中 含静”,“静中寓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又是矛盾对立的合二为 一,致于中和。这种阴阳相生相克的辩证统一,“动转有对",“生生不 易”充满了东方哲理和艺术情趣。诸如劲力的整体性、协调的整体 性,身法之妙,劲力之巧,都存乎于整套技术的运动变化之中。武术 裁判法将动作规格作为个体技术来评定,将劲力、协调、精神、节奏、 内容、风格、结构、布局作为整体技术来评定,正是体现了这一民族文 化特性。然而对整体技术的辨别是一个难点,在外推之中应先强调 其具体的一面,引人步步深入;同时还应更条理化一些,尽管相互间 关联性很强,作为竞技运动,整体技术的/I个因素不应混为一体,最 好能更条理化一些,是会逐步为人们所接受的。

(五)结语

当改革开放的国门敞开之后,对西方文化的比较和研究成为一 种热潮,其中也有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否定的观点,我们是不能苟 同的。我们深信武术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意义。当然探 索它的推行时,应取积极而慎重的态度,不伦不类,完全不顾当今世 界体育的现实,一味强调民族传统的个性,强加于人,结果将是独来 独往。为此,在策略上我们应分为两个层次,点面结合来推广:一种 是竞技武术。集中适于竞技的项目,坚持技术核心的民族特色,吸取 世界竞技中科学合理的竞赛方法,打进奥运会,将有益于武术在各国 社会地位的提高。以此为点。一种是武术文化交流。应充分发挥其 多元的功用和丰富的拳种,开拓它丰富的哲理和医理,成为人们一种 喜闻乐见的东方健身之道、养身之道、娱乐之道、防卫之道。以此为 面。我想在此引用冯友兰先生的一段话:“任何民族或任何时代的哲 学,总是一部分只相对于那个民族或那个时代的经济条件具有价值, 但是总有另一部分比这种价值更大一些。不相对的那一部分具有长 远价值。"(《中国哲学简史》)我们时代赋予的重任,正是要发扬武术 的长远价值:跨进奥运会,开拓武术文化,为全人类造福。

关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武术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

在文化碰撞和冲击的时代,西方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逐渐向中 国渗透的时刻,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当然 也包括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和精神的中国武术。2004 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谈 到美国堪萨斯州的一群小学生给他写的一封信,问到了一系列关 于中国的问题,其中最后一个问题是:“温总理,您会练武术吗?"很 显然,在外国人的心目中似乎我们中国人每个人都会武术,但实际情 况并非如此。这带给我们武术工作者一个思考,那就是武术需要大 力推广、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武术,如果每一个中国人 都能练三拳两脚,像日本的柔道、泰国的泰拳一样,那才真正称得上 武术的发达。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重视下,武术从一个过去 主要在民间底层流传的项目逐渐成为一项造福于民的体育运动,可 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武术经过50多年的风雨,在几代武术 人的努力下,已经走向世界。

现在我们却面临着一个不容乐观而且十分严峻的现实。来自 日本的空手道、剑道和韩国的跆拳道近年来在中国却十分的风靡 流行,逐渐成为一种在年轻人看来颇为时尚的运动,甚至是“酷”的 .标志。这些来自于国外的武技项目和我们的中国武术开始争夺市 场,并逐渐取得广大青少年的认可和追随。令武术界尴尬和痛心 的是,《中国青年报》曾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武术被踹出都市 时尚”,一个“踹”字让人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和伤感。 (www. wushu2008. cn)《佛山日报》曾以“武术之城掀起跆拳道热” 报道了该市跆拳道开展的盛况。上海杨浦区的一位区长曾说,在该 区新开了一家空手道馆,可谓热火朝天,从8岁的小孩到60岁的老 人都踊跃参加。据说现在高校里,很少有学生选学中国传统武术,纷 纷转向国外的武技项目,他们觉得中国武术就像“广播体操”一样,缺 乏技击内涵。而京城的一家跆拳道馆却打出了 口号“学跆拳道,体验 中国武术精神”,中国武术的千年魂魄却要靠跆拳道去传承,这不能 不说是武术的悲哀。

究其原因,问题出在我们武术界本身。

长期以来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成为言称博大精深的武术的两大 主导品牌,而使得许多优秀的传统武术流派却“养在深闺无人识”,游 离于武术发展的边缘地带。竞技武术套路愈演愈烈的体操和舞蹈化 倾向,让广大青少年无从探寻中国武术的格斗技击内涵;而缺乏中国 文化处理和重构的散打运动虽然在业界开展得如火如荼,却很难在 广大民众中普及,显然在简单的格斗技术之外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 熏染和支撑,无法和跆拳道、剑道等项目相比。跆拳道在向国外积极 推广的过程中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包括服装、礼仪和段位制的考评都 考虑得特别仔细,整个运动本身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内涵。在这方面, 我们在推广武术上就显得落后了,使我们的广大青少年觉得武术很 “土”,甚至很“傻”。这些都需要我们武术界包括社会各界关心武术 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还有民间精英从武术战略发展的高 度,共同关注、探索、思考,为中国武术开辟一条希望之路O

(二)世界范围内文化竞争引起的联想


  1. 文化争夺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争夺愈演愈烈,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在极 力保护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时,还把别的民族的文化作为争夺 甚至掠夺的对象。2005年在各大媒体上争吵得十分火热的“端午节 保卫战",就可以看出文化争夺的硝烟正在弥漫全球。韩国要向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把本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端午节作为他们民族的 传统节日。这些无不显示出文化,尤其是优秀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 重要性。

许多年前,日本的一位武术家曾口出狂言:10年后,太极拳的中 心会在日本,而不是中国。现在据说日本已经向国外派太极拳教练 了,这不得不令中国武术界反思。在文化争夺的时代,武术也面临着 被争夺的危机,我们武术界应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用实际行动保卫 我们的武术不被争夺,以免成为别的民族向世界炫耀的文化财富。

浏览43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