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上一篇关于古琴的文章,读来让人十分的凄然。其 中有这么一段:“人们看到杭州西湖边上已经重新建起了雷峰塔,但 是又有多少人想到在新的'雷峰夕照'到来时,也许某种乐器的最后 一位传人刚刚与世长辞。瞎子阿炳是音乐奇才,他有100多首曲子, 但留下来的无非是《二泉映月》等寥寥数首。近来纳西古乐备受推 崇,宣科老人功不可没,但他毕竟也已是古稀之年。凡是到丽江亲眼

看到过古乐表演的人,都不会忘了舞台上方那一长串老艺人的遗像, 一年比一年多啊。”(张丽《传统音乐,何处续我余音》)

当然,人们今天还能听到《高山流水》、《十面埋伏》,但又有多少 人能真正了解伯牙子期的知己之感,项王虞姬的末路情怀呢?

联想到我们的武术,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尤其是传统武术。一 批身怀绝技的民间武术传人常常扼腕叹息,没有合适的传人继承优 秀的武术精粹。而许多传统武术的套路、功法会随着传人的离世而 “艺随人绝”,这是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面临的巨大危机,需要我们的 武术管理部门和关心传统武术命运的有识之士来共同关注,予以保 护和发扬。


  1. 文化自信


1998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 前途时说:“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 500 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汤一介《和而不同》)英国哲学家罗 素在《中国问题》中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 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这种品质若 能为全世界采纳,地球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张立文 《和合文化的当代意义》)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 一种自信,相信自己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最好的,这样刃*会去接受、 保护、研究和发扬她,才会去为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而振臂高呼。2004 年初由一批文化巨擘(许嘉璐、季羡林等)发起了一个《甲申文化宣 言》,指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以及我们如何面对东西方文化的碰 撞和交融。

前面我们谈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迷恋于国外的武技,根本 的原因是他们对我们的民族文化包括武术缺乏了解,当然也就无从 谈起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什么自信了。这需要我们文化学界和武术 学界的专家和学者关注和思考。一方面研究我们的文化,恢复民族 文化的尊严和自信;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我们的民族文化,用通俗易 懂的形式使广大青少年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建立对自己 文化的自信,从而自觉地去传承。

  1. 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这个提法是由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所谓的文化自觉 就是我们应该自觉地认识到我们文化中的一些陋习和不足,这样才 能更好地继承我们的民族文化,而不是全盘地接受我们的文化,也就 是一些学者提出的“保留”与“割舍”的问题。张岱年先生曾认为我们 的民族文化里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或者说缺陷:封建的等级特权 思想,家族本位传统,直觉神秘主义,笼统的思维方式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在它的演进中积淀了中国文化的 精华,也不可避免地粘附了诸多糟粕,需要我们用“自觉”的意识去 “发现”,继承其中的优秀文化遗产,改革、摒弃那些落后、封建和神秘 的东西,使武术在文化的自觉中走向繁荣。

(三)武术教育的视角

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我们的民族文化面临着强烈的冲击, 这种危机已经逐步延伸到文学、艺术和生活领域,影响着我们的青少 年,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和争夺下一代的图 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至关重要。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 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一项 十分紧迫的任务。

当前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广大青少年的影响很大,青少年对于中 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显得淡漠和生疏,西方文化的侵略是长期的, 其影响也是巨大的。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礼 仪规范、拳理拳义和技术范畴都融摄了许多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了 较为浓厚的民族精神。因此,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机遇面前,中国 武术应该以自己独到的方式有所作为。

尽管武术早在1916年就开始进入学校,不同时期又不断地编 入教学大纲、列入课程、制定教材。时至今日却在学校中并没有实 现根本的普及,甚至在许多学校“名存实亡”。据调查,目前大多数 中小学的武术课基本上是徒有虚名,甚至一些学校的负责人明确 表态武术课可以取消。如果一旦武术课在中小学丧失应有的地位,武 术的普及推广和发展将会十分严峻(见本书《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 的当代意父》)。

几十年一成不变的“老三样”(初级拳、初级剑和简化太极拳),已 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需要改革。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对 以荏的武术套路教学进行改革,从观念上打破套路的束缚,从套路中 提炼一些动作出来,使之简短灵活,带有一定的攻防对抗性,这样既 方便易学,又带有趣味性,可能会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市宣前与教育部联合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育实施纲要》吹响了武术教育改革的号角,其中提到在中小学开设 和加强武术课的问题,在体育课中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的内容,而且 要增加武术课的比重。这是令武术工作者感到欣慰和鼓舞的一件大 事。2005年初,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把学校武术教育作为本年度 的重点课题,对学校武术教育体系、模式和内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 革,使我们看到了学校武术教育的希望。

文化的流失

传统武术的痛楚

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竞争的时代。各个民族 在保护和捍卫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还把眼光瞄向其他民族的丰硕 文化遗存,开始了文化争夺的图谋。在文化的争夺中,无枪弹之声震 耳,无硝烟袅袅蔽日,在温文尔雅、鼓唇弄舌的背后,显然每个民族都 意识到文化特别是优秀的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世界上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内 涵,物质文化是显而易见的,而精神文化却常常为人们所忽略,没有得 到应有的重视。中科院杨叔子院士指出:“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 一打就垮;没有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正因为中华文化有了不起的 凝聚力、创造力,所以中国有了不起的生命力、战斗力。"文化流失是 当前各国面临的严重问题,从政府到民间都在想方设法对自己民族 的优秀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或抢救,尤其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o

(一)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 的文化遗产,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 族文化渊源的基因。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昆曲艺术和古琴艺术已先 后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和外来 文化的侵入、文化自信的缺失、环境恶化、旅游业高速发展等因素的 威胁,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 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北京晚报》上一篇关于古琴的文章,读来让人十分的凄然(张丽 《传统音乐,何处续我余音》)。不仅如此,100多年来,中国民间文化 质失的情况也非常严重。现在,楼兰古城最完整的资料不在中国,而 启在大英博物馆;最完整的敦煌文书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日本;最早 发现的湖南滩头年画,不是在中国,而是在德国和日本的收藏家那 里。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不能不发人深省。还有,当韩国的电视 剧裹挟着全球化的浪潮长驱直入的时候,而我们的优秀国产剧相比 之下却显得尴尬冷清了许多,在收视率上难以与韩剧分庭抗礼。其 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韩剧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精神,渗透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精神,找到了中韩文化交融的契合点,加上其真实的生活场 面、浓烈的人情世态和真切质朴的表演,让中国的观众受到感染。 “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这也正是'韩潮'在中国热起来的原因所在。” (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许多曾沉浸在《大长今》故事 情节的人们,都多少有过这样的感慨: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药文 化具有相当深邃的内涵,可为什么我们却没有这样的影视作品直接 或间接地宣传我们的优秀传统呢?面对韩剧的风靡,我们却没有在 深思之后发掘自己的民族文化内涵,反而东施效颦地克隆韩剧,创造 着戏说剧的数典忘祖,涉案悬疑剧的弱智平淡和一系列荒唐蹩脚的 青春偶像剧,显得不伦不类,使自己的民族文化陷入被动和流失的境 地。令国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前不久举行的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大 赛上,夺得第一名的竟然是留学生队(《母语,有没有奔流在你的心 中》)o这一结果不仅让评委们大失所望,也让许多长期从事汉语教 学的教师感到十分的吃惊。虽然一次比赛的失利并不能代表水平的 优劣,但目前汉语言文字在我们的大学生中没有受到重视,在成为时 尚的“双语教学”的引导下,我们的民族母语逐渐向应试教育妥协,却 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 骥才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 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令人担忧,有许多中华民族流传已久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 逐渐走向消亡或者已经消亡。

浏览30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