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综观武术近几十年来的演化,武术依存的实体主要分为两种形 式,即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武术在人们心目中 的价值与功能可以简约归纳为健身益寿、娱乐欣赏以及攻防技击三 方面内容。火器时代的到来以及文明时代的进步对武术的三个核心 价值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冷兵器时代比较,先前不受世人重视 的武术健身和娱乐欣赏价值越发闪烁出耀眼光芒,而一贯被世人奉 为武术精髓的攻防技击价值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武术 发展的前进车轮并没有迎合时代发展的道路,尽管在宏观层面上武 术专家视武术为一种文化现象,但事实仍将武术禁锢在一个微小的 体育范畴之中,将武术仅仅局限于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华夏民 族文化瑰宝的表达方式在事实面前已显露凄凉。因此,国人对武术 的失望也就不言而喻了。


  1. 武术具有健身益寿价值,但适合范围较窄,且缺乏理论支撑


武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有益于人体健康是毫无疑问的。 《吕氏春秋•尽数》中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之说,适宜的运动而不 挑战极限自然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武术也极为是然。国人对武术 的健身价值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倾向,试图通过修炼武功达到强壮筋 骨之效,尤其中老年人对太极拳的健身价值情有独钟,他们将太极拳 视为神丹妙药,爱不释手。太极拳的健身益寿价值已在世界范围内 站稳脚跟,但稍稍细心观察,我们便可发现,太极拳作为健身手段具 有人群的局限性,它受到了年龄限制,仅仅适合于中老年人习练,对 于青少年而言,武术在挖掘其潜在的健康价值中却寥寥无几。这并 不令我们诧异,武术套路有一百多个拳种,太极拳只是其中的一隅而 已,但就这一隅却让我们迷茫,偌大的武术套路竟找不出与时代接轨 的、适合青少年用于健身的,像太极拳一样得到世界认可的其他拳 种。在学校的业余锻炼中、在社区的晨练中、在体育娱乐场所中,青 少年的习武身影已经难寻了,唯一能够在武术馆、校中寻找的,却显 示出了另类景象。“武术学校多以传授传统武术为主,理应为传统武 术的发展做出贡献,但其现状决定它很难做到这一点。”(栗胜夫等 《我国武术学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在健身理论方面,它在人们心 中是神秘的,然神秘来源于无知,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武术专家和 学者缺乏深入挖掘其蕴涵丰富的健身机理,在图书商场里,我们看到 的多数有关武术的书籍都是从技术或技击理论来阐述,很少见于从 健康的视角来撰写。

  1. 武术具有娱乐欣赏价值,但在套路竞技比赛中,观众寥若晨星


“原始社会,我国先民的战舞不仅是武术击刺的演练,也还有武艺 表演而达到宣扬武威的作用。”(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武术史》)随着 文明的进步,人们将武术套路用于娱乐欣赏的媒介逐渐增加起来,对 娱乐的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人不仅要求武术套路要有感 官的形式美,而且还要有内容的意蕴美,人们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在

感悟武术独特的表现技击性的意境美的同时,达到娱乐欣赏之目的。 在大型娱乐表演中,武术套路正是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在舞台中占 据了一席之地。但由于它超出了体育的范畴,此娱乐价值似乎被行内 人忽略在武术范围之外。用于竞技比赛的武术套路占据武术的龙头 地位,然而竞技比赛并没有充分展现武术的艺术价值和娱乐价值,它 的直接目标是比赛而不是娱乐。数字化时代并没有迎来武术套路娱 乐表演形式的几多变化,武术的尴尬也就越发凸显出来,综观各种武 术套路比赛现场,有比赛无观众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尽管如此, 比赛依然在为评判而比赛,人们仍然在难度动作中寻求武术套路的出 路,投在观众视野中的依然是“断裂”的武术套路,生硬的难度动作。 不仅观众看之无味,且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也不免有乏味、生硬、“断 裂"之感。遗憾之中的遗憾,在武术套路竞技赛场中,独放异彩,博得众 多观众欣赏与喜爱的“武打式”的对练项目并没有成为主流项目o具有 强大市场潜力的“武打式”对练项目遭受如此冷落的境遇,就武术而言, 无论对于竞技比赛,还是对于娱乐表演都是一种巨大的无形损失。

  1. 武术具有技击价值,在竞赛场中缺乏“章法”,在实际搏斗中缺乏 应用性


当今武术的攻防格斗体现的并非是你死我活的境地,它应该是 一种经过加工过的“艺术化”的搏打。然而,人们心目中的武术价值 与现实中武术自身的形象产生了强大的落差,武术神秘变幻的绝技 几乎无人亲眼所见,而多是来自于道听途说。在人们心目中,武术内 在真正魅力模型(影视中的经过艺术夸张的武打格斗形象)一直没有 与现实中亲眼所见的真实存在相吻合。现实中,竞技比赛的散打仍 然不能满足人们对格斗技击的心理需求,在散打比赛中,我们所看到 的恰是与其他各民族别无两样的,人类共有的格斗技能对抗,并没有 真正用上中国传统武术的拳法。在实际的搏斗中,人们也很少运用 “武术招式”来击打对方,这就不得不使人们对当今武术的“能力”提 出了强烈的质疑。到目前为止,从全国大范围的挖掘整理工作以及 当今武术界德高望重的老武术家的亲身经历都没有证实武术那种 “神秘”的存在。我国著名的武术家蔡龙云教授,在上海体育学院作 的关于《我的体育人生》的报告中指出,他在上海打擂台时,用拳击倒 对手的瞬间,他并没有意识要用哪个门派的拳法来击打对方,只不过 是根据时机和特殊的情景无意识支配肢体的一种本能反应。此外, 《中国体育报》撰文报道:“为充分提高实战技能,柔道首次成为北京 市公安局警务技能大比武的比赛项目。”(曹或《柔道进入警务大比 武》)大比武办公室主任认为:“柔道进入大比武是增强干警体质的需 要,更是实战的需要。”(曹或《北京警察为何学柔道》)在现实面前,武 术的实用价值值得我们警醒,这不得不令武术界人士深思。

(三)

矛盾必然是各个事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出现的一种不和谐状态。 武术遇到的尴尬正是主体的世人与客体的武术的真实功能在互动过 程中发生变化,并受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数字化时代浪潮冲击而出 现的一种彷徨。透视尴尬的情景,值得反思的是,人们对武术的本质 及其发展由于没有深入了解,缺乏对武术原本的认识,以至于造成对 当今武术的“误解现实中的残酷与理想中的完美并没有打破国人 的思维定式,在国人的内心深处武术依然是盖世绝技、博大精深,但 客观的现实却在诉说武林中所谓的“绝世武功"应当受到质疑。人们 在遗憾中依然在企盼武功盖世的高人出现,却又感触到了武术面临 着巨大的挑战——武术并非万能,万能意味着失去精益求精,没有精 益求精也就意味着什么也不能。

(四)

目前,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论题,但不管是传 统还是现代,武术都应当遵循发展规律,通过形式与内容的渐进演

变,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武术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否则, 必然被社会遗忘,甚至被社会遗弃。“不复存在的事物之所以不复存 在,因为它存在的合理性不复存在,不复存在符合自身内在结构与外 界条件的要求。”(鲍宗豪《数字化与人文精神》)武术若在当今的时代 生存繁衍下去,它必须要符合时代的潮流,符合时代对武术的要求。 因此,武术的生存发展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它需要与时代变化的韵 律合拍,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以及价值取向,才能适应社会的发 展要求。当今时代的特征是经济化、数字化,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数 字化时代的冲击,社会似乎缺乏对“人本”的追求,人类社会似乎也正 在走向“物化”的方向洞时也就意味着失去“人性”的自我,因此,社 会重新开始弘扬人文精神,以寻找人类真正存在的自我价值。武术 的发展不能仅仅考虑到武术个体的发展状态,同时还要依托整个社 会的大背景、大环境。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朵奇葩,它象征 着华夏民族,同时也象征着饱育儒、道、释思想的东方文化,它属于体 育:但又高于体育,它是一项运动,但更是一种文化。武术较之其他 体育运动项目,更具有一种民族风格,更具有一种文化气息。“中国 武术区别于其他民族类似项目的民族特色,乃是其本身已经寓含的 人文追求”(乔凤杰《对儒道释思想的武术人文考察》)为此,武术必须 从人文精神的考察中才能找到自己的最佳角色——武术必须牢牢抓 住伴随与时俱进的社会所体现出的三个核心价值,即健身、娱乐欣赏 以及攻防技击。只有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内容与形式,武术才能把握 住时代的脉搏,使自身呈现出蕴涵丰富的华夏民族传统文化色彩,同 时又具有数字化时代的印痕。如果紧紧抓住武术的传统技艺,一味 地追求传统思想下的所谓武术的正宗技击之绝技,那么,武术将会在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消逝。武术的传统技艺是冷兵器时代中 具有强烈威慑力的武器,但在现代数字化时代,武术更是人自身外在 体魄与内在意志的体现。武术的生存发展必须保持一种动态的平 衡,将自身的形式与内容不断的提炼与升华,使之不断地焕发出现代 精神,将其三大核心价值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的内在气质,只有这样

武术才能真正称得上自立于民族之林,而长盛不衰

浏览41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