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14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 次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透露,前不久,他收到一封来自美 国堪萨斯州托尼科市30多名中学生写给他的信。在信中,美国中学 生向他提了 54个问题。其中“温总理,你会不会武术”引发了我们对 文化交流中好奇心理的反思。

美国中学生“温总理,你会不会武术”之问,是不同文化交往中的 常态,是一个文化社群对另一种文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想象使然。自 鸦片战争以来,我们对西方即萌发过此类好奇,产生过这样和那样的 想象,如从对西方坚船利炮和新型工业的想象,到西方民主制度和西 方式现代化的向往。同样,17世纪以前,中国也是西方人神往的异 邦;18世纪,中国则成为西方启蒙运动思想家的灵感源泉和赞美的 楷模。在后现代社会,中国天人和谐、人际和谐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样 态又成为西方心仪的境界。

美国中学生,,温总理,你会不会武术,,之问,似乎提醒我们应考虑 这些问题:是什么引发外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对武术的好奇?武术中 有着什么区别于西方体育的文化内核?武术,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 文化现象,是中国人对原始格斗搏击行为的“人文化成”。在原始形 态的文化历程中,武术融入了中国人对人的身体、对人体运动、对天 地自然运动的独特理解,也逐渐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原则,以太 极、阴阳、五行、六合、八卦为理论,以“神形兼备”和“身心双修”为追 求,以自然万物为启迪,以体认体悟为途径等的锻炼体系,衍生了千 姿百态的运动样式和锻炼方法o正如政协委员陈思坦所言:“武术不 仅是体育,更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它体现了中国人对人际 关系的独特领悟,形成了与西方竞技运动“对抗”法则的不同理解。 在西方体育中竞技运动形成了强调以攻为主、巧争强夺、以我为主的 “力量型交手对抗”项目;在中国武术运动中则形成了以“引进落空”、 “顺手牵羊”、“舍己从人”为特点的“技艺型交手对抗”游戏。它体现 了中国人对攻击行为的独特认识和文化处理,原先外向性的作用他 人的暴力行为,被文化成内向的作用于自己心灵的行为规范和道德 约束。这种将残忍血腥的行为演化成道德涵养的手段,构成了人类 体育文化园中的一大景观,也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体育娱乐方式和 独特的体育健身观念及价值取向。它既展示着一种格斗方法,又透 射出中国人的文化想象力:既是身体的锻炼,又是心灵的净化;既有 外在动作的规范,又有内在精气神的要求;既是与虚拟对手(或非真 正对手)的互动,也是对自然与动物之动的感悟。除了独特的健身效 果和文化价值以外,武术还以其传奇的故事、传奇的功夫等,作用着 外国人的好奇。

美国中学生“温总理,你会不会武术"之问,反映出在西方文化环 境中成长的青少年对武术的普遍性认知:在他们眼中武术已经泛化 为中国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那么,利用西方对 武术的好奇和神秘心态,从我国文化战略和国家利益的角度,规划武 术文化的当代生产,就可能成为我们反对文化帝国主义和抵制西方 和平演变的途径之一。因为,早在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 就在《外交》季刊发表了《文明冲突论》。他认为不同文化传统的文明 冲突将左右着冷战后的国际政治。1998年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就 以“文化大战"评论了加拿大对美国以自由贸易为名实施文化统治的 抵抗。所以,现实迫使我们必须解答这样的问题:在以西方话语为主 流的全球化语境中怎样才能有所作为,表达我们的思想,展示我们的 文化,发出我们的声音?或者说,在借鉴人类一切先进文化的同时, 怎样才能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由单向变为双向,由彼此间的仰、俯 之视变成平视,由“一言堂"的“单声道”变为“群英会”的“立体声”,并 为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兼容、共处做出我们的努力?

一方面,我们应认识到,发展民族文化、发展武术文化的紧迫性 和重要性。另一方面,我们应以扎实的工作努力实现从武术好奇到 文化战略的转变。

第一,要从文化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武术的发展。从人类历史的 发展角度而言,文化竞争是一切竞争的根本。从深层意义上说,任何 行为都是文化行为。大力发展文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力量也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近代对武术的体育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

它的文化认知,如至今仍有不少人将武术归于一门技术或技艺。这 种思维定势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就实际工作都影响着武术的文化 开发,如影响“武术技术,作为动作的知识,所具有的对人体运动的规 范性(或后现代话语中的知识对人体的规训作用)”等理论和实践问 题的研究。所以,我们要根据文化战略在目的上的隐蔽性、在效果上 的渗透性、在范围上的广泛性,形成这样的自觉性:把武术的竞技行 为、体育行为等纳入到文化战略的视野中来思考。

第二,要加强武术教育。教育事关作为文化战略的武术事业的 全局,发展武术教育和科学,是武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2004年4 月3日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神实施纲要》(简称《纲要》)指出,“各学科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把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 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作为民族文化一部分的武术,其中蕴涵着 丰富的爱国主义、和平、勇敢、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因此,《纲要》也 指出“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但是,要真正发挥武术 作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还需要武术工作者的长期努力。

开展武术运动振奋民族精神

当我接受本刊编辑部之约,着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头涌起一 股抑制不住的激情。人们不会忘记,当电影《少林寺》在国内放映时, 场场爆满,使人大开眼界,连连赞叹:“我们中国竟有这么好的武术。” 的确,有相当一部分同志,也包括我们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对我们 民族所独有的传统武术颇为生疏,或者不甚了解。其实,像李连杰等 一批优秀武术运动员,并不是今天才崭露头角的,而是早在五六年 前,他们已出类拔萃,蜚声武坛。只是他们的功夫像埋藏于地下的金 子,还未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来。

武术,是我国具有古老传统的民族体育之一,是民族精神的一个 象征,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年代里,开展 武术更有深远的意义,正如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指出的:“一种具有民 族特点、民族风格的文化活动形式,一旦得到普及,被广大人民所掌 握,就会成为这个民族风貌的一部分,对振奋民族精神产生难以估量 的作用o ”可以说,中、小学开展武术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武术教学来 提高成长中的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其爱国热情。

武术运动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凝聚着历代人民的智慧,许多拳 种、功法是由数代宗师呕心沥血、反复磨砺而成的,在人民中有深厚 的群众基础。历史上,尽管有些帝王为维护其统治,采用收天下兵 器、禁民间结社、不准习武弄刀等禁条,但都未能使武术断代绝迹。 今天,如果让武术从我们手中淡薄遗忘,让热衷于追求中国武术的外 国人将武术发展成他们的东西,在世界上传播推广,那不是有愧于祖 先,有辱于中华民族么! 一个不懂得尊重自己国家和民族古老文化 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缺乏自信心的民族。因此我们要把武术作为继 承传统文化、光大民族精神的体育项目摆到重要位置,积极开展。在 今天,武术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形式,它具有强筋壮骨、陶冶情操、丰富 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作用,这些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都是很适宜的O 中国的武术运动源远流长,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技艺之深广,决 不是三拳两脚的打斗。它不仅具有技击性,还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深 刻的哲理性,是一项十分有益于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运 动。有的人认为:“现在的学生已经够调皮了,再让他们学了武术那还 得了。”其实,真正学武术的人是很讲武德的,从不惹是生非。我们所 熟悉的一些全国冠军,如赵长军、李连杰、胡坚强、孙建魁等,大都是作 风正派、忠厚淳朴的青年,既朝气蓬勃,又虚怀若谷。传统的武术教 学,对学生从来都是严格的,除了教技术、练功一丝不苟,强调“严、苦、 勤、恒”之外,还重视武德教育,如少林拳的“十戒",内家拳中的“五不 传”,就是对不遵守武德、恃武逞强的人的制约。在武术教学中,只要 我们加强思想教育,坚持正确引导,定会使青少年获得多种益处。

此外,武术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受场地、季节、器械等的限制较 小,比较简便易行。添置一些竹剑、竹刀、棍、枪也花不了太多的钱; 再不行,在普遍开展拳术的基础上,挑选少数优秀者组成业余武术队 或小组学习器械也可。总之,只要我们肯下决心,是不难开展的。

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武术占的比例很小,而真正能教武术 的教师也不多。在相当一部分学校里,连仅有的一点教材也没有完 成。武术在社会上是很有群众基础的,几乎占领了所有公园和绿化 地带,练剑习武者比比皆是。相比之下,中小学武术的开展是很不够 的。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提出:“要逐步做到受过中等教育的大部分人 都能对武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学会一套拳和一种器械套路。”这 的确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然而要切实做到却非易事。最重要的 一环是需要拥有大量的武术教学师资。李梦华在会上提出:“六五计 划期间,能否有十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的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武术 知识和技能?"我们应当为此而努力。

我国武术运动蓬勃兴旺,欣欣向荣。我们热切地期望着中小学 武术工作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浏览70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