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我们的民族文化面临着强烈的冲击, 这种危机已经逐步延伸到文学、艺术和生活领域,影响着我们的青少 年,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和争夺下一代的图 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至关重要。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 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一项 十分紧迫的任务。

对于未成年人,在第一时间切入的文化完全可以先入为主,形成 牢固而耐久的文化接受基础,并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艾斐在《文化 的责任》中指出:最重要的就是要以文化为源流和中介而能动地赋予 未成年人以民族精神、高尚人格和优良品德。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 优良传统的民族,五千年历史孕育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在武术传 授中也有不少反映,如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勇敢仗义、坚韧笃实、刻 苦求进、虚静自然、舍己从人等。这些传统美德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思 想道德水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民族传统 特色的武术蕴涵着上述的许多丰富内容,有的体现在运动之中,有的 融入到教学和师生互动之中。武术生动的运动形式可以作为继承和 弘扬这些美德的传媒和中介,使青少年在言传身授中受到教育。因 此,如何在青少年中推广普及武术教育,武术课如何贯穿这些优良传 统的教育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中宣部与教育部联合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神教育实施纲要》吹响了武术教育改革的号角,其中提到在中小学 开设和加强武术课的问题,在美术课中要讲中国画和中国书法,在 音乐课中要讲民族音乐,在体育课中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的内容, 而且要增加武术课的比重。这是令武术工作者感到欣慰和鼓舞的 一件大事。

尽管武术早在1916年就开始进入学校,不同时期又不断地编入 大纲、列入课程、制定教材。时至今日却在学校中并没有实现根本的 普及,甚至在许多学校“名存实亡”。据调查,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的武 术课基本上是徒有虚名,甚至一些学校的负责人明确表态武术课可 以取消。一旦武术课在中小学丧失应有的地位,武术的普及推广和 发展将会十分严峻。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师资匮乏;二是教材 陈旧;三是教学模式单调呆板,不符合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归纳起来 也是三个问题,即:谁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事实上,体育院校的毕 业生在普修课学过一些武术基本知识和技术,然而到了工作单位,很 多都忘记了这说明长期以来,我们的武术普修课在内容设置上存

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几十年一成不变的“老三样”(初级拳、初 级剑和简化太极拳),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需要改革。 我们是否可以参考柔道的形式,对武术套路教学进行改革,从观念上 打破套路的束缚,从套路中提炼一些动作出来,使之简短灵活,带有 一定的攻防对抗性,这样既方便易学,又带有趣味性,可能会受到广 大学生的欢迎。

要解决“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更好地在中小学开展 武术教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 武术课中如何体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武术课能 否担当起这一重任?

  • 当今体育院系毕业生大都不能胜任学校武术教学,如何改 变这一状况?

  • 几十年不变的武术教材,规格严谨却缺少生气,学生反映 “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学校的武术课究竟应当教什么?

  • 多年来的教学模式是从基本功到套路,与青少年体校的教 学模式没有多大区别,枯燥、单调又难学。学校的武术课到底该怎 么教?


武术的文化研究、教育研究两者是一致的、通融的,又有不同的 侧重面。希望领导机构和管理部门当作一项重要的战略问题来研 究。同时热切希望更多的武术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早出成果,出好 成果,对民族有所贡献,对世界有所贡献。

  • 结语


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是关系到弘扬民族精神和继承传统文 化的战略问题,我们应备加关注。

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只有与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兴衰相联 系,站在全人类发展的高度去研究,才会大气磅礴,生机无限。

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将成为文化发展的动力,武术的文化研究

应涉及更广阔的领域,同时应争取更多的武术以外的学科专家来参 与这一研究。 ’

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武术教育改革,不仅关系到武术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民族文化 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也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在当前进行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武术教育改革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一)武术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

武术教育,不仅仅指武术教学,它也指通过武术教学过程,使受 教育者从身体上、技能上、品行上、人格上受到教育塑造。武术进入 奥运会是当前举国上下都在关注的一个课题。日本借东京奥运会之 机,使柔道步入奥运大家庭,韩国乘举办汉城奥运会之势,将跆拳道 送进奥运殿堂。全世界各个角落的炎黄子孙都希望武术能借北京举 办奥运会的机会进入奥运大家庭。武术进入奥运会,有利于武术向 世界推广、传播和发扬光大,提高武术的国际地位,增强国家尊严和 民族自信洞时奥运大家庭中又增加了一个东方体育项目。但从目 前的形势来看不容乐观,尤其是奥委会主席罗格上任以来,采用了 “瘦身计划”——“只出不进”,对奥运项目进行改革。武术在这样的 大背景下要正式进入奥运会难度很大。武术内容丰富而精深,目前 流传有序、传播广泛、比较系统的拳种就有130种。每一个拳种根据 不同的地域、风俗等又形成不同的流派,仅太极拳就有陈、杨、孙、武、 吴、和、李、乐、赵堡等等。武术需要继承发扬的内容很多,而可能进 奥运会的只是武术的一部分。辩证地来看,若武术暂时进不了奥运 会也并非坏事,我们可以对竞技武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同时进一步 加强对传统武术的改造和创新,更加有利于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

乔晓光先生认为:“一种文化的兴衰,往往依赖于拥有这种文化 的人数。”就武术继承和发展而言,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武术教育问 题。在学校教育层面上,武术教育还没有真正在学校实现普及。 2005年,美国堪萨斯州的一群孩子曾写信问温家宝总理:“温总理, 你会武术吗? ”在他们眼里,作为武术发源地的东方文明古国——中 国,人人都会武术,人人都练武术o然而事实却并非这样,如在学校, 尽管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已列入学校教育当中,但武术教育却没有从 根本上在学校中扎根。而当前武术教育仅仅依靠主要是民间行为的 一些武术馆、校来推广普及,相对于我们13亿人口而言,力度显然是 不够的。而在这方面日本空手道、韩国跆拳道都早已作为中小学的 必修课,得以普及推广。武术虽然作为一个体育项目也列入了中小 学课程,但由于诸多原因造成武术在不少学校“名存实亡”,制约了武 术的普及开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外武技(空手道、跆拳 道)在中国的传播对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在 许多大城市中心区武术没有立足之地,跆拳道、空手道等国外武技占 领了中国城市的武术市场,这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应当看到只有当 武术在普通教育中实现普及,才是中国武术的真正普及。

从文化角度来看,目前世界正处于多元文化竞争的时期,各国之 间的文化竞争非常激烈。如端午节,是我国古代人民为纪念屈原而 创造的、延续了数千年的一个妇孺皆知的传统文化节日,韩国在这个 节日里大兴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并将此节日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 遗产,表现为一种民族间的文化争夺。连我们的四大发明也有人产 生了歧义,试图改弦更张。文化争夺现象在武术当中也表现得非常 激烈,中国武术经过运筹,于1990年在北京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 它是当今武术运动在世界范围推广普及的主管组织,却也有人在策 划成立新的国际性、世界性的武术联盟组织,同时也在操办各种国际 性武术比赛交流活动。日本的一位社会人士 20多年前来中国时曾 说“10年后,太极拳的中心可能不在中国。"此话并非只是一时兴起, 的确在日本习练太极拳的人非常多,而且人们对待太极拳的态度也 非常认真、严谨,水平也较高。近些年来,日本也开始派太极拳教练 去国外教学,但是大都不提太极拳的发源地是中国,不提太极拳是从 中国教师那里学来的。久而久之人们就会以误传误,忘却了它的真 正发源地——中国。国际间的文化争夺值得我们为武术的发展担 忧。正如刘三元先生所云:“弘扬民族文化的误区,最核心、最根本的 在于我们不是缺少优秀传统文化,而是缺少优秀文化的教育。”(《民 族美的认识误区何在》)

从战略的角度看,西方文化目前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对青少年的 影响较大,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青少年接受了太多来 自于西方的东西,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一一味美,穿的是西部牛 仔「一时尚,看的是西部大片一一刺激,听的是摇滚一陶醉。西方 化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无孔不入,而青少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却反而淡薄了。不久前,在复旦大学举办的汉语知识大赛中,获得冠 军的竟然不是中国学生队,而是外国留学生队。留学生学习汉语不 仅仅是为掌握这门语言,他们还要了解它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中 国学生却成天埋头苦读外语,对汉语反而浅尝辄止。由此可见中国 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观念的淡薄。现在的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 女,由于家长的宠爱,教育的滞后,形成了任性、脆弱、不能吃苦,经不 起困难挫折,青少年教育问题、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已迫在眉睫,国家 已把它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其中民 族精神的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无 论从文化视角、战略视角还是教育的视角,都必须把武术教育提高到 一个重要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武术教育任重而道远。

(二)武术教育的回顾与现状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 武术就相当兴盛。宋代以后,武术逐渐走向民间,保镖、护院、走江

湖、教拳、卖艺等等,大都是处于社会低层的行当。自五四运动前后, 西方体育随着西方文化进入中国,西方式的体操进入学校,在土洋体 育的论争中,一些仁人志士极力推出自己的体育项目,富有民族传统 的武术因此得以走进学校,武术也就从家传式的、师傅带徒弟的教育 模式转变成了老师带学生的集体学习模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正 式把武术确立为体育项目,武术开始从民间自发的行为成为国家正 式开展的体育项目。在这一个过程中,国家组织一些专家整理出版 了长拳、南拳、太极拳等一系列武术套路,教学—训练—比赛,形成了 一定的模式,一直延续至今,这种模式对武术的发展推广功不可没。 但目前的现状不容乐观,一些学校取消了武术课,不少学校中武术教 学“名存实亡”。武术管理中心王筱麟主任言简意赅地指出学校武术 是“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谁来教?"理当由我们体育 院校的众多毕业生来教。他们能教吗?据调查很多毕业生武术专业 教学技能较差,对他们而言上武术课有困难,能不上还是不上的好。 “教什么呢?”目前的武术教材一是入门难。技术动作较为复杂、动作 •路线难记。学习武术套路要有很好的基本功,基本功不扎实,难以练 好套路,缺乏成就感,以致学习积极性消退,丧失了习武的兴趣。二 是枯燥。常言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习武要有坚强的意志,吃苦 耐劳的品质。例如压腿、拉韧带、蹲马步等基本功需要常年如一日, 持之以恒,对现在的独生子女而言显得十分枯燥。三是空泛。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讲清动作内涵及其运用,学生也没有领会动作的 精妙,只是简单地进行肢体动作的模仿,不知其所以然。回顾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从社会低层上升到国家层面,比以前更规范化、 标准化了,强调动作工整,而技击性则少提或不提,也就渐渐失去了 攻防作用。正是这些因素制约着武术教育的发展。对人们到底需要 什么样的武术研究得不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青少 年的兴趣需要,不能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造成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 欢上武术课。因此,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武术教材内容进行改革。“怎 么教?”也是制约武术教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我们

的武术教学就是采用“基本功一基本动作一套路”这样一个教学模 式,整个模式和专业少体校没有多少区别,要求很高,学好很难。教 学内容以竞技武术为主,传统武术中的大量资源、素材却没有被好好 利用。面对此情,武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国家需要出台一系列的规 范措施、政策,实实在在地把武术纳入学校课程当中,武术工作者需 要认认真真地研究如何编写出适应青少年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符 合普通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并在武术课中渗透民族精神的教 育。有人提议武术能否从体育课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国学的必修 课,通过身体教育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对此有必要 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浏览46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