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武术教学内容不是不要套 路,而是要淡化套路教学,教学内容要短小精练、简单易学,强调动作 方法以及动作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形成套路。

(2) 权威性、指导性教材与地方性教材、校本教材相结合。国家 制定出统一的指导性教材,各地方在这一基础上根据本地的特色编 制出本地的教材,如广东、福建可以编写南拳,山东可以编写螳螂拳, 河南以少林拳为主,西北以翻子、劈挂为主等等。各学校还应根据师 资和学校的情况编制校本教材,使统一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有 机结合,才会生动活泼。

(3) 汲取传统武术营养。编写教材内容应多吸取传统武术中的 精华,尤其是一些比较知名的老拳师,对某些招法,如手法、腿法的独 特见解,可以创造性地加以吸收,用以丰富武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 方法。

(4) 遵循“一看就喜欢,一学就上手”的原则。在武术教学内容 创编当中,要想办法让青少年感兴趣,让他们“一看就喜欢”,吸引他 们主动来学,同时武术教学入门的门槛不要太高,让他们“一学就上 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5)借鉴跆拳道、空手道的成功经验。韩国跆拳道、日本空手道 在各自国家乃至世界上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他们的服 装、礼仪、道德教育方面的高度规范性,使青少年学习后都比较懂礼 貌、守规矩,深受家长欢迎。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 设,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学校教学条件等有了很大的改善,可以 对武术的服装很好地设计一下,不要在低层面上徘徊,要正规化、有 档次,以利于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四)结语

总之,武术教育要高屋建饭,面向大众。武术不仅仅是身体素质 的锻炼手段,而且要成为培养教育人的方式要充分利用好武术这一 教育资源,配合学校的多种形式,全面培养青少年、塑造青少年;同时 也要开发好武术这一文化资源,通过武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 神,尤其是在当代,物欲横流,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泛滥,作为传统文化 精髓的武术能否为国家、民族的兴衰发挥作用,能否屹立于世界文化 艺术之林,更好地为全人类的健康与进步服务,是我们应努力解决的

弘扬民族精神中的武术教育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敌对势力对我国 实行“西化”、“分化”和争夺下一代的图谋,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面对日益开放的环 境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在中小学弘扬民族精神是党 中央提出的推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实施素 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 光大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弘扬民族精神需要载体,需要各门学科具体、适当的教育渠道, 并在不同学科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将民族精神内化为青少年 的精神支柱。那么,如何把弘扬民族精神纳入武术教育之中,通过武 术教学和锻炼来培育武术学习者或锻炼者的民族精神,就不仅仅是 学校教育的历史重任,也是武术教育的时代课题。

(一)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功能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支撑其走向 文明、走向进步、走向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伦理、品格、气质、心理等精 神因素的总称。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 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 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 的高度凝炼和概括,为我们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正确指南。

费孝通等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与灵魂(《中国文化 与全球化》)。因此,“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 人才有真进步”(《鲁迅全集•第3卷》)。

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的发展中,乃至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中从三个方面发挥出积极的能动作用。第一,民族精神具有凝聚作 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56个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国家的统一、 各民族的团结,要由这个共同的民族精神来维系;各民族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也要由这个共同的民族精神来凝聚。第二,民族精神具有支 撑作用。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前进发展的精神支柱,特别是当民 族生存的物质条件遇到困难、前进发展遭受挫折的时候,这种支撑作 用更为重要和明显。第三,民族精神具有激励作用。民族精神是鼓 舞民族前进的号角,是激发民族活力的动力,是校正民族志向的标 尺,是滋养民族品格的食粮。

 

总之,按照马克思主义精神的能动作用观点来看,民族精神这种 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推动民族前进的物质力量。我们 正在进行的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也支 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具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

(二)武术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 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 状况和价值追求,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兴衰#因为,我们的青 少年身处一个经济、科技发展的全球化时代,拜金主义对他们有极大 的诱惑力;世界范围的文化争夺,西方的强势文化对他们有很强的影 响力和渗透力;家庭的宠爱溺养形成的先天不足,不仅使他们容易自 私、任性,经不起挫折和苦难,而且也产生了价值观的迷茫、人文教养 的缺失、民族精神的淡薄。问题的严峻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以及学者的关注。如杨叔子院士指出,“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 打就垮;没有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气时代的责任最重要的就是要 以文化为源流和中介,赋予青少年以民族精神、高尚人格和优良品 德,树社会主义之魂,立民族之根。中国文化历来重视人文精神、思 想境界和道德品格,具有自强的力量、兼容的气度和灵便的智慧。因 此,加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可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发扬爱国主义,光大民族精神,具 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民族精神的教育要具体渗透到各门具体的课程之中,武术,作为 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之一,也承担着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需要 在武术教育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武术 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武术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武术,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在其发生发展中也渗透着中国传 统文化,受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对青少年来说,如何使文化的 传承符合青少年的特点,生动活泼,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为 他们所接受、所追寻,形成牢固的民族文化接受基础和思想道德基 础,应当探索多种教育手段和渠道。因此,深入地发掘武术内涵的民 族精神,并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则是武术理应 承担的历史责任。从文化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武术当代发展的价值定 位,把武术作为一种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资源,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 教育资源和手段,也是武术教育大有作为之处

(三)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举措

利用武术教育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 “以学生为本",大力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 提炼出武术内涵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在武术中具体体现为“止戈和平、整体为上、崇德 重义、自强不息”精神,这是武术在当今以至未来可以承担起教育功 能、服务于人的社会化的立足点,也是当代武术教育必须弘扬和培育 的民族精神。

第一,“止戈和平”的精神。原先与军事格斗相关联的武术,在其 发展中受到中国和平主义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止戈为武"的文化精 神,使武术的“打”不仅有套路这个由自己“演绎"搏击的文化形态,而 且在比武中也有了“点到即止”的评价指标和行为期待。

第二,“整体为上”精神。在武术中,在对人体运动、人际关系和 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整体之上表现出对矛盾众多方面的和谐向往。 其中,“人体运动”的和谐要求是武术实现“人际关系"和“人与自然关 系”和谐的基础。在人体运动的整体和谐中,武术的运动成了肢体的 全面锻炼,是身体运动内外的全面发展。

第三,“崇德重义”精神。首先表现为武术将习武与道德涵养联 系在一起,武术也成了个体修身养性的手段;其次,道德也是人们对 武术行为的评价指标,武术行为中有了社会的道德尺度

第四,“自强不息”精神。就整体而言,表现为武术对技击范式的 不懈追求,也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套路。就个体而言,体现在个体“拳 不离手”的生活方式,以及对武术境界“艺无止境”的探究之中。

浏览47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