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墨子.诸子集成本[M],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影印版 « 张正明编著.晋商兴衰史[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108

利的。武术被镖行赋予了商业职能后,直接影响了武术技术体系的形成, 促进了武术的传播,是武术市场化的先驱,也是武术社会化的表现。作为 一种商业经营机构,镖行在实现商业利润的同时,对武术的技术完善和广 泛传播起到了积极性作用。镖行既然是一种商业性的机构和行为,诚信是 第一位,如不失镖、按时将货物送往目的地。而对于镖师来讲最重要的品 质是忠诚和信用,最重要的技术是武功和江湖经验。如拜访途径的武术名 家、喊镖号、讲行话、重礼节等。倘若武艺不精,镖行就会关闭,镖师就 会失业。

2.侠文化的传播特征


  1. 1非凡武功的传承


大凡侠客皆武功超凡,以行侠仗义为己任,所以侠客都是临危不惧, 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并勇气过人之人物。“侠客不怕死,怕死事无成”。 无勇,就不能被称之为侠客。春秋时,墨子门徒多似侠客。陆贾《新语》 有“墨子之门多勇士”的说法;《淮南子•泰族训》称:“墨子服役者百八 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〇明末清初人方以智在《稽古堂文 集》中又有《结客赋》一篇,其中有“古之结客者,意欲有为也” “养客 以乘会立功,可不谓杰欤”。揣摩他的意思,大概认为那种能养士结客、有 很多人依附的是任侠。《辞源》解“任侠”为“抱不平,负气仗义”之人。 说到依附于贵族、官僚为生的剑士,最典型的有两件事情:一是齐之孟尝 君、赵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楚之春申君,此乃“战国四君子”,培养门 客上千,其中不乏武艺高强、勇力效忠之士;二是《庄子•说剑篇》中的: “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 好之不厌。”剑士是凭借个人的技勇充当为人效命的没落的侠客。他们技艺 的高低,对其个人名望境遇都至关重要。因此,这些人在提高技艺上舍得 下功夫,而且十分重视这种特殊技艺的薪传接续,他们对武艺的总结、提 高和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隋唐盛世,尚任侠之风不减,《旧唐书》记载:刘弘基“少落魄,交通

O淮南子•诸子集成本[M],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影印版

轻侠”;《隋书》说刘权“少有侠气,重然诺,藏亡匿死,吏不敢过门;王 领“少好游侠,年二十尚不知书”等。当时赞扬侠客的诗篇也极多,如李 白的《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是何等的功夫;“二杯吐 然诺”,“纵死侠骨香”,又是何等的豪迈。李白的诗不仅是他浪漫的理想, 也是当时侠客的生活写照。

为了使人们对“侠客”基本特征有所理解,现举一实例加以说明。具 有侠义精神的侠客们不仅可反抗官府,为民申冤,还清除为非作歹的武林 败类,为民除害。《清代述异》叙述了“清初八大侠”的史记。

“康熙雍正间,大江南北以拳勇名者八人,甘凤池其一也 凤池金陵

人,短小精悴,须髯如戟,手握锡器,能使溶为汁,及指缝中流出,然在 八人中尚居末座。第七人为白泰官,……第一人为僧某,第二人为吕四娘, 实晚村孙女也。僧淫暴无行,荼毒良懦,七人咸恶焉,思除之,以救一方。 然自度艺皆不能胜,恐转为所戕,乃相约以六人合围之。斗方酣,白忽从 空飞下以刃刺僧首,僧若弗知者,斗如故。白又飞去,六人者复进相搏, 如是者三,乃歼僧于地。七人皆散去,各以技雄一方。又誓不作纤毫非礼 事,约有犯者,六人共诛以如僧例,以故海内莫不称其义侠。”

这段“惩恶记”,堪称武林界教育习武者的生动教材。告诫习武先修德 的重要性,无论是谁只要违纪戒约,所为不轨,作恶多端,必将受到应有 的惩罚。〇这种惩罚是无情而严厉的,它表明了以武治暴的道理,守信重诺 的理念和侠义精神。

现代武侠小说大亨金庸在论及“怎样成为武功高手”时强调两点:一 是刻苦学习;二是外在机遇。®他笔下的武林高手都具备这两条。

  1. 2道德品格的传递

  2. 2. 1信——侠客的道德观念


“信”与“侠”同时出现于春秋时期,并有机的加以结合。侠之所以为 侠,首先是因为它具有自由的人格特征。自由的人,才能在契约中表现出 责任和义务,所以,司马迁论侠时也赞赏“信”。“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

〇董跃忠编著.武侠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118 9孔庆东.口号万岁[M],成都:重庆出版社,2008: 116

 

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 存亡死生矣侠客们为实践自己的诺言,不失信于人,不畏艰难险阻甚 至甘愿牺牲生命,慷慨赴死的事迹,历代多有所闻。今人在评价武侠时, 仍强调“诚信”和“信赖”的意义,即:“公正;助人为乐;自由;忠于知 己;勇敢;诚实;足以信赖;爱惜名誉;慷慨轻财”。®时至今日,守信重 诺仍然是武德的重要内容。

  1. 2. 2义——侠客的行为准则


李德裕在《豪侠论》中称:“夫侠者,盖非常人也。虽然以诺许人,必 以节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义侠,侠义,侠必称义,侠前必 冠以义,义与侠密不可分,便是这个原因。具体说来,义包含有舍己为人、 施恩不图报的精神,“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称,” “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 施而薄望侠客行义,还包括劫富济贫、锄暴安良、扶危济弱、抑恶扬 善、打抱不平等豪举,包括为国家、民族献身的精神和为正义与真理奋斗 的崇高思想境界。有违于此,则为义侠不容。一如司马迁所言:“至如朋党 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为人要“仗 义”,对朋友要“义气”,一个“义”字,包含了与朋友肝胆相照、风雨同 舟的内容。春秋时期的专诸,以义勇闻名,鱼腹藏剑而刺杀吴王僚,换来 了吴王光的时代。“义”还是联系侠客之间或整个豪侠集团的纽带。梁山豪 侠们结义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当然,从今天来看,“义”字的含义更加丰 富,运用时应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1. 2. 3勇——侠客的实践基础


孔子云:“仁者必有勇。”正义在胸,具有崇高牺牲精神的人,必然轻 生死,敢赴难。清代贺赔孙也这样说过:“古今侠烈之士,所以大过人者, 则存乎胆与气矣。胆恃气而后克,义气所鼓,胆即赴之。“义气所鼓,胆 即赴之”,实际上就是武德中所赞许的“见义勇为”。勇来自侠客自己的信

O汉.司马迁撰.史记,游侠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丨959 @刘若愚.谈中国的武侠小说[J],文学评论,丨990 (2): 45 O汉.司马迁撰.史记•游侠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丨959 © 清.贺贻孙•侠之义胆,参见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C],北京:知识 出版社:1980: 302

念与信仰,但勇气又可以通过武功的练习培养,同武功的深浅成正比。〇 “练胆”是历来拳家公认的第一要务。戚继光《拳经》第一势,开宗明义便 是“对敌若无胆向先,空自眼明手便。”他在《拳经•捷要篇》里提出这样 的练胆法:“既得艺,必试敌,切不可以胜负为愧为奇。当之何以胜之?何 以败之:勉而久试。怯敌还是艺浅,善战必定艺精。古云:‘艺高人胆大’, 信不诬矣!”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问答篇》则讲:“或问曰:‘人当临敌 之时,每每失其故步,何也?’余曰:艺高人胆大。苟平日识见未广,工夫 未纯,若一遇敌,则心志乱,手足乱,不能自主矣。故弓马娴熟,良有以 也。”®在《耕余剩技》中,程宗猷练胆生勇法为:“手足整则胆练,而欲 骋于敌。意气清则心练,而知忠于上。心练则智自出,胆练则勇自生,心 胆俱练则兵与时俱无不合。而练心胆,则又在练器艺为要耳。”这些都肯定 了“艺高人胆大”的说法。®

2.3侠义精神的传扬

侠客的侠义精神是通过信、义、勇的道德标准和超凡的武功,来实践 仗义疏财、同情弱者、舍生取义、扶弱济困、惩治不端的目标。在诸子百 家的评价中,墨家可谓是旗帜鲜明、掷地有声,肯定了侠客的行为准则、 实践方式和终极结果。使得墨家团体经常收留一些近似侠客的人。如好勇 的武士屈将子“带剑危冠”去见墨子的弟子胡非子,胡非子向屈将子阐述 了勇武的真正含义,屈将子为之心折,“乃解民剑,释危冠,而请为弟子 学'由此可见,一方面,墨子通过对游侠行为的观察,最早为侠客总结出 一系列行为准则,而大量的武士进人墨家团体,既将侠客风气带人墨家, 又受到墨家理论的影响。侠客与墨家,二者相互影响,渊源极深,无怪冯 友兰会认为墨家就是由出身于侠的武士团体组成。不管怎样,墨家为当时 “世之显学”,“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也做出了诸多贡献。侠义精神也 由于墨家的影响力而广泛地传播于社会各阶层中,才会形成平民社会关于 侠客精神的文化传统。不过,尽管墨侠关系密切,墨家主张“兼爱”“非

〇清•贺貽孙•侠之义胆,参见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C],北京:知识 出版社,1980: 302

9明•程宗猷著.耕余剩技[M],道光二十二年聚文堂翻刻本,1842年 ® 明•程宗猷著.耕余剩技[M],道光二十二年聚文堂翻刻本,1842年

攻”,这一点与侠客是大相径庭的,这也许就是墨家对侠客事迹缄口不言的 原因吧(图1)。

先秦时期的侠客多出自平民阶层,

他们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周游列国,

行踪不定。在思想上,他们与属平民阶 层的墨家学派渊源极深。墨家倡导互制 互助,提出“万事莫贵于义”的崇义 精神,这些都对同处平民阶层的侠客有 极大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平民阶层追 求人格平等的价值取向。随着朝代的更 替,侠客的出身也涉及多个阶层,由此 出现了与侠客相关的多种称呼。称呼的 多样性,表明了事态发展的多极化,每 种称呼的变化在史书或辞书都可以找到 相应的解释。清咸丰年间,画家任渭长 根据唐、宋时期的传奇故事绘出33位 剑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剑客属

图片1

于三教九流,有婢妾、和尚、道士、大家闺秀、盗匪、江湖游民等等,他 们是中国武术的主要载体和媒介。他们社会地位低下,不为官府所承认,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武术的历史画卷。而近代学者、维新派改革家梁 启超大加赞赏侠义精神,他在《中国之武士道》一书中加以概括:国家重 于生命,朋友重于生命,职守重于生命,承诺重于生命,恩仇重于生命, 名义重于生命,道义重于生命。凡此种种,即为古代侠义精神表现的主流。

今天倡导“侠义精神”一定要与时俱进,有选择地进行。

3.镖行文化的传播特征

  1. 1镖行为拳师们提供了施展武术技能的机遇


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商品经济飞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有些拳 种流派也适时地突破了内向传播的规矩,太极拳经陈长兴冲破异姓传播, 杨露禅通过开馆授徒使太极拳走向全国。武术则与商业联系得更加紧密,
通过许多拳师成为了解决商业运营中的安全机构——镖行。当时镖行成为 社会上不可缺少的非官方实体行业,少则几个人,多则十几人,以看家、 护院、押送银票等为主要任务。为了确保任务的完成,各镖行纷纷招聘镖 师,为民间武师提供了一个凭借技艺安身立命的体面工作。镖行为拳师们 提供的物质保障,解决了习武之人的后顾之忧。使已经掌握技艺的习武之 人可以持艺而生,亦对尚未掌握技艺的人提供了一个生存职业选择。

武术是镖行得以存在的技术基础。镖行的产生,依赖于武术的发展; 同时镖行的发展,对武术的进一步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清代很多武术 流派和镖行有很深的渊源,以大刀、形意拳、八卦掌著称武林的王正谊、 李星阶、梁振普都是镖师;以连手短打著称的拳师刘占山,世代为镖师, 其祖父、父亲都是恃武保镖的镖师;著名的秘宗拳第六代传人霍元甲之父 霍恩弟,当年也曾做过镖师;通背拳名师贺繁英也是镖师出身。〇在众多与 镖行有密切关系的武术流派中,形意拳是与镖行渊源最深、影响最大的拳 种。在清代形意拳历史中,对形意拳产生重要影响的人主要有姬际可、曹 继武、戴隆邦、戴文雄(二闾)、李洛能、戴奎、车毅斋、李复祯、李存 义、李广亨、李慕侠等众多名家。考证这些名家生平事迹,发现为数不少 的名家都从事过镖行中的镖师。戴文雄(二闾)在河南十家店创立了“广 盛镖行”;李洛能为太谷三多堂担任保镖;车毅斋曾从事护院镖师;李复祯 为太谷王庄客商护镖;李存义参加义和团失败后在太谷孟氏担任护院镖师; 李广亨在太谷中正商号担任护卫镖师等。在近代辽宁地区有据可查的,沈 阳有震远镖局;锦州有三盛镖局;营口有永友、得胜等30多处镖局。这些 镖局为武术拳师提供就业的同时,也保证了当地人的财产安全和当地武术 的普及与发展。

  1. 2镖行是武术传播的场所及技术发展的载体


镖行出现以后,它就成了集中地表现非官方使用武力的行业,为了钱 财货物的流通,需要有镖行的镖师来保镖,而在运送的过程中难免有盗贼 劫镖,保镖是为了防止盗贼劫镖的。在盗贼劫镖时,一般来说镖师和盗贼

O张志和,郑春元著.中国文史中的俠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10
双方使用武力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又因为这种使用武力往往是为了 重要的财物,甚至是官方的物资和款项,所以保镖和劫镖在一定程度上也 就成了你死我活的斗争〇又由于保镖已成为了一种行业,而盗贼也往往是 以打家劫舍、劫镖为主要生活来源,所以无论在镖师中,还是在盗贼中都 不乏武术高超之人,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将镖行的兴衰看成是民间武 术实用的一个重要标志。

镖行的目的性与社会盗匪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使其职业具有高度 风险性,进人镖行场所的镖师之间,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纽带不仅仅是传 统的师徒、父子,更是一种生死与共的依托关系。〇这一特殊的关系决定其 各流派间密不互传的绝技和师徒、父子间授业中留一手的陋习变得不太重 要,镖行成为技术交流和融合的理想场所。从李尧臣在《保镖生活》中的 描述可知,一个成功的镖师需要掌握大量的武术技艺

由此可见,武术是镖行最重要的技能。从实践看,镖师被聘之前就功 夫在身,人镖行后,依然是边学边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武术技能,在走镖 的过程中经常结交武林同道,异地习武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李尧臣在会友镖行当镖师时,曾遇到过丢“皇杠”的事情,还死了四 名镖师,此事惊动了朝廷,盐法道勒令镖行赔偿损失并限期捕获盗贼。此 间,李尧臣走另趟镖回来途经固安县浑河渡口时,从被击败的盗贼口供中 知道了匪首宋锡朋前几天曾率众劫了会友镖局的皇杠,并逃往冀州李家庄 躲风。宋锡朋本即李家庄人,自幼武艺超人,曾参加义和团。义和团失败 后,他便聚了数百人当了土匪。他不但武艺好,还能手使双枪,枪法极好, 因生得又黑又壮,江湖人称“黑老宋”。北京八大镖局曾联合对付黑老宋,

O李尧臣.保镖生活[C],文史资料选辑第75辑,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1: 75
将其打垮,他便到东北入伙当了胡子。探得黑老宋行踪之后,会友镖局便 派出焦朋林、卢玉璞和李尧臣等40多名镖师赶往李家庄捉拿,半夜里出其 不意地把宋宅团团围住。黑老宋倚仗其枪法出众奋力抵抗,李尧臣用巨石 砸开院门后,黑老宋一枪打倒了一名冲上去的镖师,再一枪击落了李尧臣 已出手的飞镖。于是,镖师们便设计佯攻,消耗其弹药。天将亮时,黑老 宋打尽了弹药,便跳墙欲逃。焦朋林、李尧臣等镖师奋勇上前与之拼搏, 几经交手,黑老宋寡不敌众,被活擒押回北京。慈禧太后闻讯,便让人押 去看看,说道:“敢情是这么一个人哪。”后来,把黑老宋解到保定枭首示 众。〇朝廷挽回了损失,同时也维护了会友镖行的信誉和声誉。

3.3镖行为各派武术的融合与传播提供了条件

在武术传播形式未突破前,其封闭的特点决定着地域特征。如太极拳 在陈家沟,形意拳在山西祁县、河南等有限的地域,受众很少,各拳师之 间联系的纽带是狭小的村落。当武术拳师们走出乡间,进入都市,开始凭 技艺走南闯北时,联系拳师间最直接的纽带就是镖行,镖师这一职业的出 现为从事镖行的拳师提供了理想的传播媒介。一向以师徒传承为主的内向、 秘密、直线、封闭的传播形式变为以镖行、武馆、宗教、秘密结社为载体 的开放、外向、分散的传播方式。为武术拳师们提供了稳定的练习、沟通 场所,更成为各拳种流派融合的物质保障。伴随着商业的广泛发展,镖行 也随之走向了全国,在众多的城市间运输着商业经营中最宝贵的财物,各 路镖师也在越来越多的危险争斗中声名显赫或悲壮倒下,大多数武术家正 是在这种严酷的社会生存环境中逐渐成长、壮大的。利用镖行传播武术, 实现武术与社会的接轨。如戴二闾喊镖过沧州就是典型的例子。事情是这 样的:广盛镖行是山西祁县人戴隆邦父子在河南十家店开设的,主要为祁 县金财主、万财主等富户保镖。戴二闾被聘为镖师,常往来于北京、东西 口(即张家口、包头)一带。一次从天津护镖路经沧州时,因喊镖惹出了 麻烦,沧州许多拳师出来拦截镖车。沧州自清代以来,武术名师辈出,为 藏龙卧虎之地,有着有镖不喊的旧例。任何武林高手护镖到了沧州都掩旗 不喊,登门拜访名师,赠送银两。这次戴二闾护银过沧,因随从不明当地

O 曲彦斌著.中国镖行[M],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4: 123
旧例喊镖而引出沧州许多拳师,手执器械拦住镖车。当时戴二闾赔礼道歉, 几个拳师问了戴二闾家乡姓名后说,你既认错,我们也只好不用器械伤你, 但还得动手见见高低。我们这里有一条规矩,如果你能连胜我们三人,就 让镖车通过,否则,就将镖车留下。这时戴二闾毫不惧色说,那就只好奉 陪了。于是双方摆开架势,沧州拳师奋勇直上,戴二闾让过三招后,连连 进击,亦以心意特技使沧州三师连连败北。镖车通过,并结识了尹玉文等 许多沧州拳师,从此广盛镖行及戴二闾名声大震。通过此事的传播不仅仅 带来了武术家的声名,更为武术带来了无数的显赫名气,使武术突破了地 域束缚,在一次次的镖路中走向全国,镖行客观上也承担了武术传播中的 媒介。》

3.4镖师们的侠骨义胆与武德得到极致的发挥

江湖武林向来以行侠尚义为美德,对于镖行镖师来说,当然更注重这 样的风采。它既关系到镖师的声誉,也直接与当行生计密切相关。著名的 镖局宁可生意冷落也不肯受雇为下流娱乐去处保镖,这即反映着镖师崇尚 侠节的心态。若以行业道德而论,至少可谓自尊自爱。在一向以货币作为 馈赠习惯的文化环境里,能如此自律实属不易。相对对内仗义行侠、扶弱 除暴而言,对外御辱扬威则是镖师性格所显示的固有民族气节。在当时, 有很多镖师宁可弃武种田也不愿意再去护卫商家们投机钻营所获钱财,甚 至皇帝亲请充当保镖亦坚持不就。这显示了镖师性格与主流文化相冲突的 又一侧面。镖行镖师虽兼有愿为朝廷服务而又不乏反主流的对抗意识,他 们有时可以漠视皇帝或与官府抗争,但在事关民族、国家荣辱利益面前, 却充满了御辱扬威的坚贞气节,显示着可贵的民族侠气。®如著名的顺源镖 行创始人王正谊(1844-1900年),号称“大刀王五”,在谭嗣同“维新变 法”过程中,在反帝爱国活动中都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和高度的社会责 任感,并大大突破了传统民间拳师的行为范畴,为同道树立了典范。王正 谊开设的镖行,其业务覆盖面较广,接触人员复杂。他以“慷慨负气,好 任侠”赢得了同行的高度认同,社会与武林人士赠送的牌匾有“德容感

O刘映海.清代镖局与形意拳发展互动关系对传统武术发展的影响[J],第二届 世界传统武术节论文报告会征文,2006

» 曲彦斌著.中国镖行——中国保安业史略[M],上海:三联书店,1996: 94
化”、“义重解骖”、“尚武”、“济贫”等。清末谭嗣同从其学拳,谭的进步 思想对正谊有深刻影响,并与小时所“立志图强”目标相契合,使得师徒 关系更加密切。为扶助戊戌变法中,王正谊将其镖行作为谭嗣同、康有为、 梁启超、林旭等秘密商讨变法大计的场所,并暗中保护谭嗣同。变法前, 王正谊以战略的眼光建议谭“恳辟满蒙,以助京城”,可惜未被采纳。后得 知谭被清军逮捕,在狱中谭曾两次致函王正谊,并在墙壁上写下了 “望门 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报。自我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 句(图2)。“昆仑”即义侠代词。谭 嗣同英勇就义后,康有为挽诗道:“复 生奇男子,神剑吐光芒”。把谭嗣同比 作是一把刺破夜空光芒照人的神剑。

王正谊其人其事是一个值得探究 的历史现象。类似的记载在《清俾类 钞》中多有所述,如镖师女以碎杯削 毙贼、镖贼联手绝处逢生、镖师双刀 张传奇等•,在《北京武林轶事》也有 吴彬楼借镖名扬天下、李文婷走镖斗 日寇、赵老亮仗义行侠、梁振普义杀 恶奴、戴奎除霸护商贾等。他们都是 行侠仗义的镖师。

镖行多是由武术高手创立的,所 以镖行业的规矩就更具有两种重性。

既有武术的武德要求,又有镖行的规 矩。镖行作为一种特殊商业机构,是 以武术为中介实施武装押运重要物资 的,带有一定的保险性质,也有人称“走江湖”。“江湖”自有“江湖”的 行为准则,镖行走“江湖”自然需懂得“江湖”的规矩。按规矩办事,就 不会得罪“江湖朋友”。“江湖”上无论知与不知,在接人待物时,都是以 礼为先,这就丰富了武德的内容。礼的目的,一是表示个人心胸坦荡,谦 虚谨慎;二是侦查和发出联系讯号。如走镖途中随时都可能遇到埋伏暗算,

標师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注意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以防不测。 在走镖过程中,对镖师的行走坐卧都有严格的要求。如进街时,刀把朝前; 进店后,刀把朝后。出店时刀把朝前,出街则朝后。有朋友要看刀时,则 用大拇指将刀挑起,刀刃朝外,这时要非常警惕,具有防御性的礼节,使 对方拔刀后不能作势,这与古代呈献刀、剑之礼有别。以武会友时,在交 手之前,为了摸清是否一家,先站开成马步,随即将左拳横置于右掌虎口 中,掌心向外与胸齐高,先退后三步,再进半步,而后道声“请”字。若 对方以同样礼节相还,就是一家人,不必再交手了。其他拳派礼节,则为 左掌,拱手齐眉。镖师则以两手作虎爪式,以手背相靠,平与胸齐眉。镖 师的这个手势表示反背胡族,心在中国。以上诸种名为礼节,实则籍举手 之机,先封住自己门户。一旦遭遇意外袭击,就可立刻变势应敌,这是习 武者必备的戒心。〇同时要求“六戒”,即戒住新开店铺、戒住易主之店、 戒住娼妇之店、戒武器离身、戒镖物离身、戒忽视疑点。还要“三会一 不”,即要会搭炉灶、要会修鞋、要会理发和不洗脸。

综上所述,“侠”与“镖行”是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中出现的两种文化现 象。侠客是一种武术与道义、政治孕育的产物,而镖行是一种武术与商业 联姻的经营管理机构,两者一开始就不是一种简单的武术现象,它与社会 的大背景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在考察和评价侠客、镖行时必须考虑这些客 观因素,否则将会失去研究的意义。从总体看,古今各家对侠客和镖师是 大加颂扬的,其“正面的形象”是主流,认同他们为国为民,以武治暴, 行侠仗义,扶危济贫之举,从而在社会上占据了相应的地位,并逐步形成 一种侠义精神。正因为如此,“侠义精神”成了武侠小说写不尽的源泉。我 们认为:武侠小说除了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江湖义气”外,大概就在于故 事中人物的高超武艺,以及由此体现的深层次侠义精神了。

O 曲彦斌著.中国镖局[M],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4: 57

第11讲 把势加跤:西域敎门的回族武术特色

要研究回族武术,首先应明确题目中的两个关键词:即西域教门、把 势(式)加跤,,一提到“西域教门”,〇就涉及回族以及穆斯林伊斯兰教的 由来问题。众所周知,回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崇尚《古兰经》。“伊斯兰 教”被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宾格勒称为世界历史上八大高级文化之一,具 有鲜明的阿拉伯半岛的特点。穆斯林伊斯兰教诞生于公元609年(相当于 中国的隋朝)斋月的麦加希拉洞,麦加曾是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是多条 横贯阿拉伯半岛主要贸易路线的必经之地,并与当时的两个最强帝国毗邻: 东北面的波斯萨珊王国,北面和西面的拜占庭帝国(今叙利亚和埃及)。当 时许多运输最贵重商品的商队,在去拜占庭和欧洲其他地方的途中都要经 过麦加。《中国的丝绸之路就是经过这里停留或继续前行的,这种贸易的相

〇西域的广义解释,“凡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 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都在内”。徐震著,国技论略[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0。本文所说的“西域教门”,是指从阿拉伯半岛(天方)传入我国西北的伊斯兰教, 在我国广阔的西北也称为西域。

»穆罕穆德.哈米杜拉.真主的使者,参见神灵.图腾与信仰[M],北京:中国 对外翻译出版社,2002: 107

互往来,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交流,其中伊斯兰教就是沿着丝绸之路率先从 西域输入的,至今我国的大部分回族聚居区依然在西北,原因也就在于 此。还有另一个原因是:13世纪初叶,成吉思汗西征侵入中亚细亚,为 了强军治国,收编了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人伍,后辗转来到 中国。至元朝至和十年,忽必烈下令将军队中的老兵转为居民,“随地人 社,与边民等”,于是,由中亚细亚所来的回军便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员。

至于“把势加跤”,是回族习武值得关注的一种特殊现象。回族武术萌 发于生活劳动,经过数代武术前辈的不断努力,创造出具有回族特点的武 术套路,“把势加跤”是一大特色,并融入传统武术之中。在武术界有两句 与“把势”有关的谚语:把势加跤,越练越高;三年把势,不如当年跤。 先解释“把势”,它是拳术的别称。在我国北方多称练拳为“打把势”,而 称传授武术的拳师为“把势匠”。追问“把势”一词,最早见于唐顺之的 《武编*卷五》,其中说“拳有势者,所以为变化也,横斜侧面,起立走伏, 皆有牆户,可以守,可以攻,故谓之势。拳有定势,而用时则无定势。然 当其用也,变无定势而实不失势,故谓之把势。”强调的是拳法招式应灵活 运用于实战。“把势加跤”强调的是练拳的同时再掌握一门摔跤技术,其功 夫就会如虎添翼。在这里还想多说几句:拳术本身是以“踢、打、摔、拿、 靠”为基本素材创编而成的,其中摔法的高度综合与分化,派生出摔跤 (或中国式摔跤)运动。由于武术与摔跤是两个既相近又不同的系统,其训 练方法和手段也必然有较大差异,仅以力量和柔軔性训练为例,如把势以 柔韧性为主,力量为辅;而摔跤则以力量为主,柔軔为辅。在交手实践中 得出:“力量+技巧”获胜的概率明显大于“技巧+力量”的对手。由此也 明白了 “三年把势,不如当年跤”的朴素道理。

浏览55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