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必然是各个事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出现的一种不和谐状态。 武术遇到的尴尬正是主体的世人与客体的武术的真实功能在互动过 程中发生变化,并受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数字化时代浪潮冲击而出 现的一种彷徨。透视尴尬的情景,值得反思的是,人们对武术的本质 及其发展由于没有深入了解,缺乏对武术原本的认识,以至于造成对 当今武术的“误解现实中的残酷与理想中的完美并没有打破国人 的思维定式,在国人的内心深处武术依然是盖世绝技、博大精深,但 客观的现实却在诉说武林中所谓的“绝世武功"应当受到质疑。人们 在遗憾中依然在企盼武功盖世的高人出现,却又感触到了武术面临 着巨大的挑战——武术并非万能,万能意味着失去精益求精,没有精 益求精也就意味着什么也不能。
(四)
目前,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论题,但不管是传 统还是现代,武术都应当遵循发展规律,通过形式与内容的渐进演
变,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武术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否则, 必然被社会遗忘,甚至被社会遗弃。“不复存在的事物之所以不复存 在,因为它存在的合理性不复存在,不复存在符合自身内在结构与外 界条件的要求。”(鲍宗豪《数字化与人文精神》)武术若在当今的时代 生存繁衍下去,它必须要符合时代的潮流,符合时代对武术的要求。 因此,武术的生存发展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它需要与时代变化的韵 律合拍,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以及价值取向,才能适应社会的发 展要求。当今时代的特征是经济化、数字化,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数 字化时代的冲击,社会似乎缺乏对“人本”的追求,人类社会似乎也正 在走向“物化”的方向洞时也就意味着失去“人性”的自我,因此,社 会重新开始弘扬人文精神,以寻找人类真正存在的自我价值。武术 的发展不能仅仅考虑到武术个体的发展状态,同时还要依托整个社 会的大背景、大环境。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朵奇葩,它象征 着华夏民族,同时也象征着饱育儒、道、释思想的东方文化,它属于体 育:但又高于体育,它是一项运动,但更是一种文化。武术较之其他 体育运动项目,更具有一种民族风格,更具有一种文化气息。“中国 武术区别于其他民族类似项目的民族特色,乃是其本身已经寓含的 人文追求”(乔凤杰《对儒道释思想的武术人文考察》)为此,武术必须 从人文精神的考察中才能找到自己的最佳角色——武术必须牢牢抓 住伴随与时俱进的社会所体现出的三个核心价值,即健身、娱乐欣赏 以及攻防技击。只有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内容与形式,武术才能把握 住时代的脉搏,使自身呈现出蕴涵丰富的华夏民族传统文化色彩,同 时又具有数字化时代的印痕。如果紧紧抓住武术的传统技艺,一味 地追求传统思想下的所谓武术的正宗技击之绝技,那么,武术将会在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消逝。武术的传统技艺是冷兵器时代中 具有强烈威慑力的武器,但在现代数字化时代,武术更是人自身外在 体魄与内在意志的体现。武术的生存发展必须保持一种动态的平 衡,将自身的形式与内容不断的提炼与升华,使之不断地焕发出现代 精神,将其三大核心价值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的内在气质,只有这样
武术才能真正称得上自立于民族之林,而长盛不衰。
(五)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 的一个过程。武术的兴盛也必然是由低级走向高级,由粗糙转为细 腻,由外在到内化。武术的内在本质是蕴涵技击性,而技击性并不针 对实用技击术。但在人们心目中,武术的重心应当是实际应用的技 击术,武术套路被认为是花拳绣腿,不实用。词语在不同的时代中, 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内涵与意义。“实用"一词在数字化时代 的武术语境中,强调的不仅是武术的技击性,更重要的是体现人文精 神。它体现的是“儒、道、释”思想影响下的一种向往天人合一的境 界。火器时代,交战双方的肉搏战已经不是主流战场。武术的本质 如果一味强调实用格斗的特性,那么在文明社会中,我们将看不到它 的存在市场(至少没有竞争力)。数字化时代,人们追求人文精神是 在寻找人的真正本性,它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最为“纯朴”的感悟。这 种感悟体现在武术中庄是来自于对人体本体能力的一种玩味,劲法 的运用与自我体验的一种艺术升华,而并非是那种野蛮象征的搏打 厮杀。这种自然的“纯朴”正是当今人们追求人文精神的表征,也是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数字化时代,武术存在的本质,更是武术得以生存 繁衍的支柱。
在饱受文明的“禁锢”和激烈的竞争中,摆脱一切束缚,亲近自 然,摆脱原始野性,是文明人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摆脱应是在文明 规范之下的一种社会行为,体育正是满足了文明与野蛮交织在一起 的社会需求,它将“野蛮”文明化。武术的那种战争式的搏打厮杀,是 野蛮的原始形象的再现,它必须转化自身的形式,将搏打厮杀进行 “艺术化”的包装,使其在满足文明人类的野性需求之时,体现武术文 明的文化艺术价值。这也正是儒、道、释思想影响下的华夏民族对自 身存在追求的一种境地,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尚武崇德的“儒雅"风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数字化时代,武术发展的市场就在这里。大力 发展武术的艺术性,使武术的艺术特性通过其表现技击性体现出东 方文化的艺术魅力,将武术打造成富有健身益寿、娱乐欣赏、攻防技 击价值的文化精品。其具体操作路径有三:第一,武术以艺术化的形 式体现适合于各类人群的健身益寿之价值,使人们将武术当作一种 文化,在有兴致的体练与对抗的玩味中体验到武术的延年益寿之功 效。第二,通过武术的艺术化包装,强化其娱乐欣赏价值,将武术套 路打造成东方文化艺术精品。加大对武术竞赛套路中最为吸引观众 的“武打式”对练项目的研发,将其栩栩如生,活泼而又逼真的武打形 象塑造成为武术套路代表作品。同时,进一步开发非武术竞赛套路 的娱乐性表演活动。由于它不拘泥于规则的限制,而且又具有独特 的中华民族风格,较之竞赛套路更受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通 过多种媒介进一步拓展散打比赛的立体式卖点(醉翁之意),使散打 比赛成为人们娱乐的另一交织点。第三,通过对武术技击的抽象与 概括,使武术的技击方法能够在体育的舞台中,艺术性地展现具有武 术特色的人类技击原本能力。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数字化社会 中,人类文明对武术提出的主流要求。将武术从一般的角斗引入到 高雅的“艺术”殿堂,才是武术提升自身地位与完善自身发展的康庄 大道。如果仅仅停留在一般的角斗上,仅仅局限于搏打厮杀,那么, 武术依然不可能成为一种能够登上大雅之堂的具有典雅性的、饱含 人文精神的文化艺术精品,武术将永远都是野蛮的再现,而不能步入 文明的行列。若要将武术打造成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品,武术走“儒 雅”之路,实为必然。
从文化好奇到文化战略
2004年3月14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 次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透露,前不久,他收到一封来自美 国堪萨斯州托尼科市30多名中学生写给他的信。在信中,美国中学 生向他提了 54个问题。其中“温总理,你会不会武术”引发了我们对 文化交流中好奇心理的反思。
美国中学生“温总理,你会不会武术”之问,是不同文化交往中的 常态,是一个文化社群对另一种文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想象使然。自 鸦片战争以来,我们对西方即萌发过此类好奇,产生过这样和那样的 想象,如从对西方坚船利炮和新型工业的想象,到西方民主制度和西 方式现代化的向往。同样,17世纪以前,中国也是西方人神往的异 邦;18世纪,中国则成为西方启蒙运动思想家的灵感源泉和赞美的 楷模。在后现代社会,中国天人和谐、人际和谐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样 态又成为西方心仪的境界。
美国中学生,,温总理,你会不会武术,,之问,似乎提醒我们应考虑 这些问题:是什么引发外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对武术的好奇?武术中 有着什么区别于西方体育的文化内核?武术,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 文化现象,是中国人对原始格斗搏击行为的“人文化成”。在原始形 态的文化历程中,武术融入了中国人对人的身体、对人体运动、对天 地自然运动的独特理解,也逐渐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原则,以太 极、阴阳、五行、六合、八卦为理论,以“神形兼备”和“身心双修”为追 求,以自然万物为启迪,以体认体悟为途径等的锻炼体系,衍生了千 姿百态的运动样式和锻炼方法o正如政协委员陈思坦所言:“武术不 仅是体育,更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它体现了中国人对人际 关系的独特领悟,形成了与西方竞技运动“对抗”法则的不同理解。 在西方体育中竞技运动形成了强调以攻为主、巧争强夺、以我为主的 “力量型交手对抗”项目;在中国武术运动中则形成了以“引进落空”、 “顺手牵羊”、“舍己从人”为特点的“技艺型交手对抗”游戏。它体现 了中国人对攻击行为的独特认识和文化处理,原先外向性的作用他 人的暴力行为,被文化成内向的作用于自己心灵的行为规范和道德 约束。这种将残忍血腥的行为演化成道德涵养的手段,构成了人类 体育文化园中的一大景观,也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体育娱乐方式和 独特的体育健身观念及价值取向。它既展示着一种格斗方法,又透 射出中国人的文化想象力:既是身体的锻炼,又是心灵的净化;既有 外在动作的规范,又有内在精气神的要求;既是与虚拟对手(或非真 正对手)的互动,也是对自然与动物之动的感悟。除了独特的健身效 果和文化价值以外,武术还以其传奇的故事、传奇的功夫等,作用着 外国人的好奇。
浏览39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