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列入十四经脉之内,但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穴位,叫经外 奇穴。下面介绍5个常用的经外奇穴:

IBei熊髯&

 


  1. 印堂


部位: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鼻塞鼻渊、失眼多梦、头痛眩晕、小儿惊风。

手法:推按、揉、摩。

  1. 太阳


部位:目外眦与眉梢之间向后约一寸处凹陷中。

主治:偏、正头痛、目疾。

手法:按、揉、摩。

  1. 腰眼


部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三至四寸凹陷中。

主治:腰腿疼痛、腰扭伤、阳痿遗精。

手法:按、点、擦。

  1. 落枕


部位:手背第二、三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半寸。

主治:落枕项强、手臂痛、胃痛。

手法:掐、按。

  1. 膝眼


部位:骸尖两侧凹陷中。

主治:膝痛、腿脚重痛。

手法:点、按、揉。

十、阿是穴

压之有痛点或其它反应点的部位,即为阿是穴。此类穴位 “以痛为输”,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阿是穴多位于病变 附近。当找到阿是穴后,即可在此处施术。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图片7图片9图片18图片11图片12图片15图片17图片19图片18图片19图片20图片21

未列入十四经脉之内,但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穴位,叫经外 奇穴。下面介绍5个常用的经外奇穴:

IBei熊髯&

 

  1. 印堂


部位: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鼻塞鼻渊、失眼多梦、头痛眩晕、小儿惊风。

手法:推按、揉、摩。

  1. 太阳


部位:目外眦与眉梢之间向后约一寸处凹陷中。

主治:偏、正头痛、目疾。

手法:按、揉、摩。

  1. 腰眼


部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三至四寸凹陷中。

主治:腰腿疼痛、腰扭伤、阳痿遗精。

手法:按、点、擦。

  1. 落枕


部位:手背第二、三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半寸。

主治:落枕项强、手臂痛、胃痛。

手法:掐、按。

  1. 膝眼


部位:骸尖两侧凹陷中。

主治:膝痛、腿脚重痛。

手法:点、按、揉。

十、阿是穴

压之有痛点或其它反应点的部位,即为阿是穴。此类穴位 “以痛为输”,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阿是穴多位于病变 附近。当找到阿是穴后,即可在此处施术。

一、 感冒

对于体质衰弱或劳累困乏之人来说,当气候突变,寒温失常 时,很容易受风邪所侵而患感冒。其早期症状有鼻塞、流鼻涕、 打喷嚏、畏寒困乏、咽痛,有的还出现高烧,咳嗽等。

【操作方法】

  1. 用左右两手的中指由上向下推按鼻骨两侧5遍,然后, 停于迎香穴处,各点揉1分钟左右。

  2. 左手轻按于头顶,右手的拇、食两指按于风池穴上,然 后轻揉1~2分钟。

  3. 点按双侧合谷穴约1分钟。

  4. 左手轻按于患者胸前做环形的揉摩动作,右手食指按于 背后肺俞穴处,做点按动作,意欲指端热力有贯通左手劳宫穴之 意。


二、 头痛

头痛包括外感与内伤两大类,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若 外邪袭人,侵入经络,则上犯巅顶,清阳之气不能上达,阻遇脉 络而致头痛,此为外感头痛;若肝、脾、肾三脏精气不足,阴阳 失衡,则势必造成气血逆乱,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此为内伤头 痛。

【操作方法】

  1. 用手轻按患者头部,先以手掌按法在头顶轻按约2分钟, 再用单掌摩法正反各摩30次左右,最后用单指点法轻点百会穴 1~2分钟。


 

  1. 用两手的食指分别按于患者左右两太阳穴处。



  • 一指不动,另一指做轻轻点压动作。

  • 一指不动,另一指做轻揉动作。

  • 左右两指同时做点压动作。

  • 左右两指同时做轻揉动作。

  • 操作时,好象两指变长,并且互相在做对点或对揉动 作。



  1. 用双指轻捏患者风池穴约1分钟。

  2. 用单指点法点压患者左右合谷穴约2分钟。


三、肩周炎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发炎的简称,中医称为漏风肩,又因 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故又称为“五十肩”,其主要特点是肩 部疼痛,并可放射至手臂,若遇肩部受劳、受压或天气变寒之 时,症状则加重,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如上举后伸之时,可产 生剧痛。

【操作方法】

  1. 左手劳宫穴按于患者肩井部位,右手食指点压在左手对 侧,然后左掌与右手食指做对点动作或反揉动作约2分钟。

  2. 我立于患者身前,用左手拿按其肩部,右手食指轻点曲 池穴约1分钟,然后再点按合谷穴1分钟左右。右手食指操作 时,意感指端热力由曲池或合谷沿上肢传导至左手。

  3. 寻找阿是穴,先用单指点法、揉法对阿是穴进行点、揉 操作,力度要由轻至重,此过程约2分钟左右;此后,点揉之指 仍按压阿是穴,其余四指轻按或轻拿肩部,然后另一只手轻握患 者右手,使其患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动作;最后,再做上 举后伸动作,幅度要由小至大,力度要由轻至重。

  4. 用单掌拍法或双掌搓法作为结束手法。


四、 落枕

若睡眠姿势不当,枕头过高或过低,或颈项部位受风寒邪气 侵袭,则势必导致气滞血瘀,而引起颈项疼痛,低头、抬头或左 右活动均受限制,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

【操作方法】

  1. 将两手搓热后,一只手对患者的颈项部位进行按法操作 约1分钟,然后,再轻揉约2分钟。与此同时,另一手的食指点 掐患者落枕穴。

  2. 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合拢,轻按风池穴周围做点压动作, 另一手的食指对患者合谷穴做点压动作,此过程约2分钟。

  3. —只手点按于阿是穴,另一只手抓按头顶,使患者头部 缓缓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做被动的运动。力度要轻,幅度由 小至大。

  4. 用单掌轻轻拍击患者颈项,然后,再用双掌轻搓颈项, 以此作为结束手法。


五、 关节灸

关节炎包括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两种。前者又称 风湿热,为风寒所致,开始可咽痛、发烧等,以后可累及四肢大 关节疼痛,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对于类风湿性 关节炎,主要是累及近端指关节及掌指关节,其它大关节也可发 生疼痛,尤以夜间为甚,以致关节肿胀、增大、畸形、活动受 限,以后病变可侵犯内脏。

  1. 风湿性关节炎


现以膝关节为例,其它部位与此类似。让患者取坐位,我两 手搓热分别按于患者左右膝关节部位,向外、向内各旋转30次。 然后,两手用双指点法分别扣压患者两膝眼穴约2分钟,继之,

 

右手轻按患者右侧膝部,左手食指点按同侧阳陵泉穴,意欲热力 由此穴透入右手;以此法再对左膝进行操作,最后,两手分别对 患者左右两腿以上至下进行轻搓、轻拍作为结束手法。

  1.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认为人体正气虚弱时,卫阳不固,寒湿外邪乘虚而入, 形成本病;现代医学则认为此病系免疫性疾病,故治疗时,应以 治本为主,补益正气,调整免疫系统功能。可选气海、关元、膻 中、足三里、肾俞、命门等穴进行或点或揉的操作。对于所侵关 节,可选择阿是穴,以及附近穴位进行治标操作。除此之外,应 配合桩功进行治疗,一般半年左右可有很大的疗效。

六、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初起多见单侧腰臀酸痛,具有僵直感,继之,可 沿坐骨神经通路而出现剧烈疼痛,有的还出现灼烧感与刺痛感, 症状常在夜间加剧。久站或久坐均可引起下肢不适,如疼痛或麻 木,使患者坐卧不安。

【操作方法】

  1. 用一只手按压患侧臀部,进行单掌按法、摩法约2~3分 钟。

  2. 一只手用食指点压患侧腰眼,另一手用食指点压环跳穴, 两指同时做对按或对揉动作,欲使两指热力互感、互透。

  3. 一只手用中指点压患部阿是穴,另一只手用中指点按足 部太冲穴,两指同时做对按或对揉动作,意想点按阿是穴的指力 向下传感至太冲穴。

  4. 用一手劳宫穴轻按于阿是穴,另一只手从上至下做轻抓、 轻拍动作2~ 3分钟。


(注: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很多,对于由骨结核、腰椎间

 

盘突出、子宫附件炎等引起的继发性坐骨神经痛,除按上述手法 操作以缓解症状外,还应从根除病患入手。对于由坐骨神经引起 疼痛,上述治疗方法效果极佳。)

七、 失眠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如肝郁化火、痰热内忧、阴虚火旺、 心脾两虚等。其主要症状是入眠困难,时寐时醒,寝之多梦,严 重者彻夜不眠。日间则精神不振,乏力、健忘等。

【操作方法】

  1. 用食、中二指轻按百会穴部位,以摩法操作1分钟左右。

  2. 双手食指分别对患者左右太阳穴轻揉约2分钟。

  3. 双手食指分别对患者左右足三里穴轻点轻揉约2分钟, 然后再对双侧三阴交穴轻点轻揉约2分钟。

  4. 用单掌轻按患者头顶,另一只手用食、中二指,同时对 一例内关、神门两穴点压约1分钟,然后再对另一侧的两穴点压 约1分钟。点压时,意感与头顶所按之掌有穿透作用。


八、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由于椎间盘突出,可压迫周围神经,故除有腰部疼痛外,还 可放射至下肢,使下肢出现疼痛,麻木和蚁行感,当遇咳嗽、劳 累、受寒后,症状加重,对于严重的患者,则不能站立与行走。

【操作方法】

  1. 患者俯卧床上,寻找压痛点(阿是穴),用中指对其按压 约20次,力度由轻至重。

  2. 用双掌劳宫穴部位按于患者两腰眼穴,对其进行推法、 揉法操作,意感两手热力直透患者肌深处。

  3. 以单掌轻按患者腰部,另一只手的食指或中指分别对环 跳、阴陵泉、悬钟进行点揉,每穴约1分钟,所点之指与腰部所


 

按之掌要有互透感、传导感。

  1. 一只手按患者腰椎上,另一只手托起双大腿,使之做顺 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腰活动,然后,再用此手托起患侧大腿,将其 向上缓慢扳动,再向左右轻轻晃动。

  2. 从腰部向下用单掌做轻拍动作,以此作为结束手法。


九、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又称偏瘫,表现为一侧肢体软弱无力。此病是“中 风”的后遗症。若左侧肢体偏瘫,则说明脑病在右侧,反之亦 反。有的患者还有不同程度语言障碍,以及头痛、目眩、口眼歪 斜等。

【操作方法】

  1. 患者取坐位,医者两掌搓热,若偏瘫在左侧,则用一只 手按于患者头部右侧,做轻揉动作,意想掌部热力向患者头部深 处渗透。

  2. 选择风池、哑门、肩井、曲池、合谷、肾俞、环跳、足 三里、涌泉各穴,用食指或中指分别对各穴点压约1分钟。

  3. 两掌用搓法从患者肩部开始,向下搓揉患肢3~5遍,用 单掌揉法对其腰部揉按约1分钟,然后再用双掌提法从大腿根部 向下搓揉3~5遍。

  4. 一只手轻按患者头部右侧,另一只手对左侧哑门,合谷、 环跳、足三里各穴分别揉按约1分钟,揉按各穴时,意感指节变 长,有直透所按掌心之意。

  5. 轻轻活动患者上下肢体,如旋转、摆动等,以此作为结 束手法。


十、痛经

妇女在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的腹痛、腰酸即为此病,并 随月经周期而发作。对于严重患者,下腹剧烈坠痛,面色苍白, 手足厥冷且伴有乏力、恶心、头昏等症。

【操作方法】

  1. 患者取站位,医者用左手扶按患者腰部命门、肾俞部位, 右手用食指轻点腹部关元穴,然后,两手同时做对揉对按动作, 并使两掌热力互相感应,此过程约2分钟。

  2. 患者仰卧床上,选择其气海、章门、三阴交、足三里四 穴,分别对其点揉约1分钟。

  3. —只手置于患者小腹部位,使劳宫穴对准其关元穴,运 用内力作意按意揉活动;另一只手的食指分别轻点两侧三阴交 穴,约1分钟,意使指端内力向上传感于所按腹部掌心的旁宫 穴。


 

附录:大成拳养生经典理论

站桩漫谈

王萝斋

一、序言

养生桩是内在锻炼的一种基本功夫,是一种健身之术。同 时,因为它的姿势动作和人身的生理组织相配合,一方面使高级 中枢神经得到充分的休息与调整,一方面使机体得到适宜的锻 炼,兼有防病和治病之效(这是经验已经证实了的),因而也可 说是一种医疗学术,又可说是艺术的"锻炼”。这本小册,原为 同学们人手一篇,领略较易,不同于问世之文,故不详解。大家 都知道口传心授尚不能在很短时日领会到,因此,我决不敢认为 这是完整无缺的。就算对的,也还需要逐渐改进。

我幼时多病,医药无效,于是弃读投师,寻求健身之术。即 常外游各地,访名师益友,凡有关健身养心的学术和技艺,无不 用心钻研,采其精华,舍其糟粕,博采广收,以期于“健身” 一 道有所成就。平生师友虽多,但各有所长,在教益和切磋琢磨 中,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体会,并结合《内经素问》篇的要意和拳 学的基本功夫,参互为用,终于获得健生术的梗概。因此术的姿 势,行走坐卧皆可用功,但以站桩为主,故名为养生桩(又称为 浑元桩)。

我年逾七十,身外无他物,仅对健身一道稍有心得,深愿供 献给广大人民,作为健身治病的一种方法。但我国健身之学,没 有系统的文字记载,除了片断点滴地散见于古人遗著外,仅凭口 传心授流传下来,加之个人天,性愚鲁,学识浅薄,用文字来详细 而正确地说明健身桩的具体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这段说明文 字,不但失于简单,有挂一漏万之处,而且缺点错误也是不可避 免的,深望国内同行多加指正,并盼同学们在学习中体会改进。

二、养生桩的来源和变迁

我国养生之术历史悠久,但没书籍稽考,也乏文字记载,偶 获片纸,也多残缺不全。根据先辈传述和多方的参考,个人认 为,应是古代人类在大自然界里同毒蛇猛兽竞争生存时,从斗争 经验中逐渐积累演变,经过多少千年多少万人的研究探讨得来 的。

相传2000余年前,即有《内经》一书,为中医宝库,对防 病治病之法,记载甚多。其中《素问》一篇,就是专讲健身的。 原文是:“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 一。”文虽简单笼统,意义深厚,先哲把它列入《黄帝内经》,一 方面视作防止疾病的健身术,另一方面,凡药、石、刀、针不能 奏效的多种疾病,就根据这种道理,使患者锻炼休养,作为体育 医疗并和“灵枢"相互为佐。其主要内容是“养静",就是“独 立守神"。

东汉以前,很多文人武士都会静养,行走坐卧皆可用功,成 为一神普遍的健身术。后梁武帝时,达摩行教游汉士(此时达摩 年67岁,是天竺国王第三子番王之子)传来洗髓易筋等法。唐 代有临济、密宗两派,相继传出插条、柔杠三折、四肢功、八段 锦、金钢十二式、罗汉十八法一-印度统名之柔杠。后又有岔

 

派,派别迭出,不可枚举;居士尤多,标新立异,花样繁多,方 法极乱,异论杂出,遂使此术没有发展,反而有分裂情况。早在 500年前,已形成抱残守缺。

宋代之后,多变为禅坐等法,也是门户迭出,互有异同;而 且坐法多不够自然,也不够具体,舍精华而取糟粕,不仅达摩师 传湮没已尽,而我历代先哲遗产也随之俱废。大好学术,无形销 毁,殊为可惜。

日本相近此术者不少,每在用功之前首先凝神站立以定神 思,并得到各方面的提倡支持,也确有深造独专精特的功夫,但 也系支离破碎,只鳞片爪。

我生平对祖国遗产——健身术、拳学特别爱好(这和幼年多 病是有关系的)。从青年时代略识健身门径之后,就一方面求师 访友,认真学习,一方面博览古书,细心体会;同时按照师友的 指导和《内经•素问》篇所载的道理,朝夕不辍的学习,虽受个 人智慧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存在着不少缺点,但50余年的经验 证明,它不仅有健身防病之效,而且对很多医药无效的慢性病, 确有不可想象的治疗作用。

三、养生桩的意义和作用

养生桩是一种学术,也是一种医疗体育运动。参加这种运动 的人,不限年龄性别,不拘身体强弱,亦无任何局限,有病者治 病,无病者防病。运动时不尽在姿势方面着想,也不在式之繁简 上注意,更不着意姿势的前后次序,主要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 使肢体得到适当锻炼,即静中生动,动中求静。

这种运动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 燃烧,加强各种系统的新陈代谢,因而能调整、恢复和加强人体 各个器官组织的机能,对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具有显著的特 效。50年来从无一人出流弊,且百分之九十几的人都有效果。 这种运动能加强人体的吸收和排泄作用。古人云:“提炼精华, 洗净糟粕",其意义就在于此。这是自力更生的运动,就是说, 它对于人身及其部分机体,具有生生不已的效能,譬如体弱的通 过锻炼可使毛病消除,恢复健康。健康者更健康,且容易体会到 无穷的理趣。这种运动和一般体育运动不同,它是把锻炼和休息 统一起来的一种运动,是在锻炼中休息,又在休息中锻炼的运动 方法。因此它具有调整中枢神经和末稍神经的功能作用,从而使 人体各部分在高级中枢神经支配下密切协作。

四、养生桩应注意的问题

养生桩不仅是健身治病的运动,也是一种锻炼意志的功夫, 所以学习养生桩的人必须注意这种锻炼。粗暴浮躁、气愤、忧 虑、悔惧、得失之念和侥幸思想等,都是缺乏意志和品质的表 现,学者切要禁忌。凡是学养生桩治病的大多数是久病不愈, 药、石、刀、针不易奏效者,但须要气不自馁,积极的锻炼,认 真的治疗,精神要焕发,蓄有弹力,时时做反复斗争的准备,才 能战胜病魔,恢复健康。如果悲观失望,生气着急,毫不振作, 一暴十寒,时作时辍,是不起作用的。医生常说病人的心情要愉 快。学习养生桩的人,首要心情愉快,虚心体会站桩的意义,耐 心地、持久地锻炼,使精神焕发,久而久之,自可功到病除。

练养生桩必须心神安详,摒除杂念,"神不外溢,力不出尖, 意不露形,形不破体”。神态要轻松自如,蓄意要深憨雄浑,力 量要稳准虚灵。“无动不机,无机不趣,虚灵守默,而应万物", 虽是平易近人的道理,但初学不易理解,主要是以神意为主,不 求枝节片爪形式问题。意在整体与内部,不要使局部破坏整体的 统一,不要使外部动作影响内部失调,要浑身轻松自如,心旷神 怡,好像沐浴在大自然之内似的。要做到这样,在运动前就必须 做到心安神定,摒除杂念。

 

还要注意四容五要:四容是头直、目正、神庄、声静;五要 是恭、慎、意、切、和。对人对事都要恭敬谨慎,意思是周密切 实,任何事不说硬话不做硬事。这是学者内心和外貌应具备的练 功条件,从个人意念来说,应具善意,最好是以子女的行为,父 母的心肠对人。在练功方面来说大都就是“只要神意足,不求形 骸似",这样才是练功应有的要意。

养生桩是因病设式,因人而异的。病症不同,其有关的神经 或肌肉系统自然就不相同。患者的生活条件习惯,性情以及其它 各种特点,对于设式也有一定关系。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 考虑适当的姿势和运动与休息时间的长短,以及身体负担的轻重 等。教者对此应充分了解情况,作适当的安排;学者应注意掌 握,慎重锻炼,不可忽断忽续,任意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收效 快,并防止在锻炼中发生不正常的现象。

有的人,初学时多有怀疑幻想,或任意活动,或拘泥执着等 现象,须细心体验,待实验充实之后才能解决。主要是:师古不 泥古,谨守师法未易有得;不要浮聪明,不要笨用功;精神要愉 快,肌肉常劳动,离开己身,无物可求,但执着己身,也是错 误;力量在身外去求取,意念在无心中来操持。若本着以上所 谈,切实用功,细心体会,自不难得到万变无穷、奇趣横生之 妙。

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锻炼

关于《内经•素问篇》的“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 精气”,大医师们早已说过。我对于"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 锻炼稍加补充。

"独立守神"在用功之前,思想先准备一下,应首先想着游 于物初静会全机之意,视同植物外形不动,内里却有着根生发展 顺逆横生的变化,万不可走入招式断续的方法,那就是破坏无余 了。局部运动纵然有益,长久也有害,是慢性的戕生运动。

锻炼时要永远保持意力不断的虚灵挺拔,轻松均整,以达到 舒适得力为原则。

锻炼时,要凝神定意,默对长空,内要清虚空洞,外要中正 圆合,同时要脱换一个心目喜欢的状态,洗涤一切杂念,扫除一 切情缘,寂静调息,内外温养,浑身毛孔放大,有如来回过堂风 之感,使肌肉群不期然而然的成了一条空口袋挂在天空,上有绳 吊系,下有木支撑,有如躺在天空地阔的草地上,又像立在悠悠 荡荡地水中,如此肌肉不锻自炼,神经不养自养,这是锻炼的基 本意义。

怎样才能凝神定意呢?要使意念如烘炉大冶,无物不在陶熔 中,并尽量吸收一切杂念,来者熔之,不久杂念自可消除。倘若 故意拒绝杂念,则一念未去,万念齐来,精神分散意外驰,就不 能做到意定神凝。

锻炼时,还要有这样的意态,使肌肉和大气相呼应,自然而 然、自在的发挥整体和本能的作用,不可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一 有矫揉造作和局部方法,就破坏了整体和本能的作用。所谓这种 运动是一种人体本能学术,“一法不立,无法不备”的意义就在 于此。

锻炼方法虽简实难,初步锻炼是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 动,由不动才能体认到四肢百骸的一动而无不动之动,如此神经 始易稳定,热力才能保持,自然地增强新陈代谢,有了基础,才 能逐渐学动,才容易体会不动之动,动犹不动,一动一静,互相 为根之动。然后才能体会大气的压迫、松紧力的作用,也就不能 控制一切平衡中的不平衡,以及动荡枢纽之动,不动而动,动而 不动,同时起着刚柔虚实、松紧错综、表里为用之动(至于假借 一切之动,言之太繁,故不叙谈)。全体就自然地发挥了上动下 自随,下动上自领,上下动中间攻,中间动上下合,内外相连,

 

前后左右都相应之动。以上是试验各种力的功能作用。盖力由试 而得知,由知而得其所以用。

锻炼是在无力中求有力,在微动中求速动的运动,一用力身 心便紧,百骸失灵,并有注血阻塞之弊。这种力量是精神的,是 意念的,有形就破体,无形能神聚。

先由不动中去体会,再由微动中去认识,欲动又欲止,欲止 又欲动,有动中不得不止,止中不得不动之意,要注意从笨拙里 求灵巧,平常中求非常,抽象中求具体。

用功时,浑身大小关节都是形曲力直,神松意紧,肌肉含 力,骨中藏棱,神犹雾豹,气若腾蛟;而神意之放纵有如寒风卷 树,拔地欲飞,其拧摆横摇之力,有撞之不开、冲之不散、湛然 寂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之势,外形笨拙,意力灵巧,大都平 凡,反是非常;不由抽象中求根本,找不到具体,学理自通,自 然明了。

肌肉若一是特别重要的一步功夫,这步功夫表面好像另是一 种,其实和以上所述是密切联系的,没有这步功夫作基础,任何 动作就没有耐劳持久的能力,这虽是肌肉锻炼,但仍是以形为 体,以意为用,因形取意,意注全身,以精神内敛为主。

这种运动,加强运动也是减低疲劳,减低疲劳正是加强运 动,锻炼和休息是一件事。要调配适当,使患者在不觉中就增强 了耐劳持久的能力,并尽量减免大脑和心脏的负担,以达到舒适 得力为止。

六、调配方法

  1. 肢体调配


不外高低、左右、单重、双重;不论头、手、身、肩、肘、 足、膝、胯,各处都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别,凡体会得 到的精微细小之处,也都如此,要使用骨骼支撑,或力量的弥 合,肌肉的联系等法。

  1. 内脏支配


是神经支配,意念领导,心理影响生理,生理作用心理,互 根为用。

  1. 时间调配


是以学者性情浮沉,体质强弱为基础,总要不超过负担能 力,不使思想上产生烦闷或厌倦。

七、养生站桩歌

养生桩,极容易,深追求,头万绪,用功时,莫着急,应选 个适当场地,充足阳光,流通空气,有水有树更相宜。不论行走 坐卧和站立,要内外放松,身躯挺拔,腰脊骨垂线成直,浑身大 小关节,都含有似曲非直意。守空洞,保清虚,凝神也静含,臂 半圆,腋半虚,体会无微不舒适。不思考,不费力,心脏无负 担,大脑得休息,想天空虚阔,洗涤情缘和尘俗万虑。虚灵独 存,悠扬相依,绵绵如醉也如迷,笑卧如在水中宿,返婴儿寻天 籁,平凡无奇有天趣,师法当遵守,不可太拘泥,这里边包罗着 无限深思和甜蜜。动转颇似水中鱼,自在自在真自在,先哲并无 其它异。

再谈试验各种力,名称用途各不一。有形如无形,有意和无 意,整体、局部、自动、被动及蓄力;有定位,无定位,应用和 练习;大都是骨藏棱、筋伸力,沉、托、分、闭、提、顿、吞、 吐;筋络鼓荡弹簧似,毛似根根意如戟,一面要含蓄缠绵力旋 绕;一面要斩铁截金,冷决脆快,刀剪斧齐,曲折路线存松紧, 面积中分虚实,有忽高而忽低,高低随时任转移,精神犹怒虎, 气质若灵犀,身动似山飞,力涨如海溢,这种学术并不太稀奇, 都是以形取意,抽象中求具体的切实。

 

八、 练习站桩的体会和常见的现象

随着各人身体强弱和病情的不同,在练习过程中的体会感觉 及表现亦各不同。一般的情况是:练习10日左右就能体会到站 桩的好处,感到练功之后轻松愉快,而且这种感觉是随着练功的 进程逐日增长的。有的练习几天之后,就发生肌肉震颤、疼、 酸、麻、胀等现象,多半是肌肉运动障碍、气血欠通,或疲劳过 度,或生理上有其他缺点所致,只要防止疲劳过度,注意舒适得 力,力求放松,避免紧僵,渐渐地就会气血畅通,肌肉灵活,使 以上现象逐渐消除。至于不觉疲劳的有规律地颤动,是经络和气 血闭塞已经消除的好现象,只要顺其自然,不可故意地抑制,也 不要有意识的扩大。另外还有流眼泪、打哈欠、饱嗝、虚恭、腹 鸣、蚁走等现象,都是练功过程中的好现象,病愈之后,自可消 失。

九、 站桩对各种疾病的治疗

站桩能够调节神经机能,调整呼吸,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 谢,因而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肌肉系 统等以及新陈代谢各个方面的病症,特别是急性转为慢性的病 症,都有良好的疗效。

经过四五十年的经验,其效果虽因人因病而异,有大小快慢 之别,但除去随学随止之外,没有疗效的是很少的,而且有很多 人病愈之后继续锻炼,大多收到转弱为强,老当益壮之效。

 

¥ Jt=

弄 「

王芥斋

习拳者多言气功,言论分岐,莫衷一是,应以意、气、力三 字用,或气力并称。极重气字,而所授养气之理在于不为害,其 法至简至易,本乎自然。以鼻呼吸,要细匀而无声,而以匀静自 然为要诀,今言气者须知此气乃指呼吸炭养二气而言,并须先讲 明,人身动作与呼吸运用之原理,习攀养气,调息呼吸,乃运用 呼吸所生乏弹力,以尽拳之妙用,非如世人练成大肚子,即是气 功名手之谓也。

气充力强,为习拳之结果,气之顺逆虚实,关系人之壮老勇 怯,而身体四肢筋骨之运使变化,因之赖之。所以无气无以养其 用,气之于人为无量供应,此人生原动力之所由生也,欲力之强 大,须从养气入手,自不待言也。

养气功夫,亦可谓之理气功夫,气系呼吸炭养二气而言,前 已言之,用呼吸方法,使身体内外之气川流不息,此种功能,能 使全身血脉之催动。由此可知,气在体中,或在体外变化;神乎 至于无形,微乎至于无声,引自体外,充于体内。操拳;动也灵 妙,莫可推测,静也严肃,莫可撼移,无不基于此气,非养之有 素,何能臻此,养气之道,岂可忽哉。

讲养气者多矣;或胸内努力,以鼓荡两肺,或沉气腹内,以 求充实。而气结不通者,皆不明养气之理也。养气之理在于呼吸 自然,既不许用力来鼓荡,亦不许故用我意之支配,不急不迫, 徐徐为之,顺其自然。能于不觉呼吸而为呼吸,全身血脉动荡, 方能与呼吸相合,方得气肃之真实功夫,而后得古人所说,浩然 之气而明至大至刚之奥蕴矣。

 

世人夫常以坐功为禅学之秘。自认已得旦极是,其实不过口 云自然,其不知盘腿一坐便不自然矣。即练之无害,亦必无所 得。只知一时之精经清呼吸静而已,不能明此非整体功夫也。气 贯全身为养气要诀,气非通畅关节不能敏活也。盖因呼吸使血液 之鼓荡而浑身各种细胞(毛发气孔)均同时为鼓动、而生吸引之 动作。此种呼吸动作乃拳之基本功矣,从此基点发生之操作,乃 合理自为之动,动能自如,然后方得天然,生生不已之气,而知 其真滋味矣。

全身毛发,同司呼吸与算呼吸互为应合,毛孔呼吸对于人身 之功能,大于鼻吸,而人不自觉,故言气功者,多论鼻息,而鲜 及于毛孔。要知调息,以匀静自然为要诀。是呼吸免去急迫短 促,使肺活量增加,与毛孔呼吸互应。故曰鼻息调而毛孔呼吸细 匀。(一致)若但知鼻息而不知毛孔,呼吸者对于气力适用恐难 入妙境,以其不明了身内外气之运养而裕之也。

肺活量增大,在于垂肩虚胸,(心窝微收)努胸挤背者误也, 一试自知。拳要虚中取气,气为虚中之实。动时要于身外,留有 余不尽之力与气,而浑身毛发直竖如戟(气达梢端方谓之气足), 不见力处正是有力,不觉呼吸时正在呼吸。应于此处,去下功 夫。

用神用意勿用力,能养气调息,川流不止,使神意与气合, 使得此道之真主宰,和其奥妙机运矣。而前言养气不许故用我意 之支配,而用神用意一语,又重在用意。岂非矛盾耶。实则未 也,不许故用我意支配者,乃不许故意使气如何动用,以防滞其 气而失于自然也。所谓用意,是以意念体查使气归自然,全身周 到而保其匀静也。语虽不同,而其用意则一。前者用则助,助则 暴而乱真气,后能用则勿忘,得于自然而气肃,不可不知也。

养气专在调息,反不知求之身外。使气不去调而自调,其法 以目注视远方,假定一标点,神合意合光综合。我动时使标点随 之俱动。标点放大,其光如轮,缩小则尤不可破,起始作时,须 令标点离身在十丈左右,与目光相平成一直线,练习日久,可使 此标点,由远缩近或由近推远,或上或下,由此去作,气不练而 自练,不养而自养矣。

浏览47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